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7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

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1

盛夏,炎炎烈日阻擋不住我們的腳步。我們四(1)中隊假日雛鷹小分隊的小夥伴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永春一都鎮龍卿村探訪、幫扶貧困學生和孤寡老人。

當我們到第一個貧困家庭訪問時,迎接我們的是兩個大人和一個上六年級的大哥哥。他們住在一個看起來非常簡陋的房子裡,連窗戶都沒有,冬天或下雨天,風灌進來,雨打進來,可真不好受呀!走進屋子裡,我看到靠牆邊的床連支架都沒有,是直接鋪在地上的,他們穿的衣服也是十分破舊,看起來像十幾天沒洗了。我們把要送給他們的慰問品從車上搬了下來,送進他們屋裡,並和他們聊了起來,通過他們的描述,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這樣幸福,貧窮仍然無處不在。我的心裡湧起一股莫名的辛酸。真希望通過更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使他們的日子慢慢好起來。

告別第一個家庭後,我們繼續乘車向第二個家庭出發。

汽車沿著蜿蜒起伏的山路行駛了十幾分鍾。我們不時探出頭來,觀賞兩旁延綿的青山,看天上的白雲像淘氣的.孩子變出種種可愛的鬼臉。快到達時,因為路太窄不好開車,我們還下車走了一會兒山間小道才到達目的地。我們探訪的第二個家庭是由一個老爺爺和他的孫女組成的,祖孫倆相依為命。看到這麼多愛心人士來訪,老爺爺臉上擠出苦瓜似的笑。他的臉色蠟黃蠟黃的,瘦得皮包骨頭,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爛爛的。他的孫女已經上了中學了,比我們大好幾歲,可看上去卻比我們矮小,又黑又瘦,估計是營養不良吧。老爺爺和小姐姐居住的房子,連個大門或圍牆都沒有,我不禁暗暗嘀咕:要是小偷來了怎麼辦呢?聽說這房子也是政府幫他們翻修的呢!好歹不用擔心日晒雨淋。這一家子每個月只有三百塊的低保金,要維持生活都很難,小姐姐讀書的費用都得靠爺爺打點零工掙點錢,養點雞鴨賣點錢來支付,很難想象他們是怎麼熬過來的。我們把帶來的慰問品搬進來給他們,他們高興地一包包接過去,感動得眼眶都溼潤了。我也替他們高興,同時我也很慚愧,媽媽給我買了很多衣服,其中有一些沒穿過幾次我就不想穿了,平時吃飯也總是挑三揀四,造成了很多浪費。而偏遠山區的貧困家庭的孩子們,他們甚至連一本新書,一件漂亮一點的衣服都沒有,我真不該這樣。

這次永春之旅,我才知道自己的學習、生活條件太好了,是個幸福的小孩。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用功學習,將來有更大的能力,可以給貧困的人們提供更多的幫助。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自己的愛,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2

耿青梅是盤錦市二中七年級五班的一名學生,母親在她國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家裡靠著父親一人頂著大梁,後來,父親身體也不好,常年有病。小小年級的她似乎看淡了生老病死,對前途也沒有感覺到有很大的壓力,用她的話來說,未來是不可預知的,現在能做的就是做好當前的能做好的事,不給人生留遺憾。她在和我們談話時沒有一點緊張,就讓我們覺得她像我們身邊的一個同學,一個很普通的同學。和國中生談話,很少有感覺如此親切的,一般都是被他們學校那種把學生當機器使用的制度給震撼住了。她為了節省家裡的開支,選擇了徒步上下學,每天5里路的車程也練就了她強健的體魄,她在籃球隊裡表現的很出色。在小升中的考試結束後她就巧妙的利用了假期的時間打工,在餅店當服務員。一個月就掙200元,對於她家來說200元已經是很大的收入了。在學校她擔任著班裡的生活委員,平時組織班裡的同學賣廢品勤工助學,也幫助同學在上學放學的途中採購日常用品。說實話,很佩服她,一個國中生能夠在生活的重壓下活的如此瀟灑。從她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國外交事業的未來,她的那種闖勁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她主動提出了帶我們去找其他的幾個要走訪的同學,果斷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說:“我知道你們這種活動需要一個本地的`嚮導,要不

然會走很多彎路。我建議你們下次走訪的時候最好問到學生的家長的名字,要不然很多村裡的人都是不認識小孩子只認識家長的。”她陪著我們一路走村,問路,定路線,她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似乎把她當成了我們小組的成員,說說笑笑,一時間甚至忘了她那家庭的重擔,忘了她是我們走訪的一個貧困生。她向我說:“如果要選擇性資助的話,那就不要資助我吧,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幫助。”在感受到她的真誠的同時,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種魄力,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很多學生在爭取一筆助學金的時候都勾心鬥角,把自己的家庭情況寫的一窮再窮,都在那裡比窮,可是平時穿的衣服卻那麼時髦,幾天就買一件新的。要不是這次走訪,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晚上了,她留我們在她家吃飯,飯菜很樸實,洋蔥兩碗,裡面還混著很多肥肉,算是葷菜了吧,這可能是我們突然造訪他們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待水平了。她的父親都捨不得吃菜,吃了一碗白飯算是填飽肚子。後來我們才瞭解到,早上5點,她的父親就醒了,開始勞作。我實在無法感受那種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點睡覺中間的17個小時全部用來幹農活和家務的日子。太辛苦了,真的太辛苦了,不容易的。  現在,學校的3名老師已經和耿青梅結成了幫扶對子。天氣冷了,李飛老師把自己的棉襖、棉靴送來了;要買複習資料了,邵會老師又送來了書店的購書卡,中午的時候看見  孩子就吃一個捲餅,我就會給孩子買一盒盒飯。在每年的扶貧幫困活動中我們每位老師都會資助學生100元錢,有的老師還會給更多。有時我就想“我少買一件衣服就夠耿青梅一家兩個月的生活支出了”,我就是用這種想法資助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我班的學生沒有一名是因為貧困而輟學的。

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3

國慶節,我們志願者一行40人,分5個走訪組、對慶陽市西峰區轄區的貧困家庭進行了走訪。如果不是自己親身體會,真心感受不到他們生活的如此艱難。

儘管在走訪之前,我們有了一定的心裡準備,走訪物件都是山區的貧困家庭,但是當我們真正走進他們的家中,親眼見證這一切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震撼!  一個個土窯洞,隱晦的篆刻在黃土高原的半山腰上,在西北地區、這是最低廉、最原始的住宅,在歲月的沖洗和煙熏火燎中,也已變的破舊不堪,簡陋的木製傢俱,可以追溯到80-90年代,偶見一兩件“新”傢俱,卻顯得格格不入。  走訪學生劉金平家中時,我們瞭解到,孩子父親種了16畝山地,母親患有癲癇病,2個孩子全靠父親拉扯(撫養),現在住的6口窯洞中,最新的還是七八年前村裡幫著挖的,如今均已成了危房,家中連最基本的家用電器都沒有,家裡除了沾滿了灰塵的老燈泡以外,一無所有,那怕是一個手電筒,這種平常家庭最常見的家用電器也沒。  看著他們淳樸的父親、這個年僅40歲的男人,已經完全沒有一箇中年男人的意氣風發,而更多的是沉默和無奈;佈滿皺紋的臉上,滿是歲月的滄桑,家庭的重擔壓彎了他的脊樑,要照顧患有癲癇的'妻子、照顧2個幼小的孩子、維持家計、困難可想而知。在山區、唯一的經濟收入就是種地。儘管這僅有的收入、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都很艱難。

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放學後,他們都要幫著家裡幹農活、做家務、撿拾酸棗賣錢,小小年紀、原本快樂無憂的童年,她們無法享有,生活的重擔已經悄悄的壓在了她們稚嫩肩膀上。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閃爍著渴望,她們也有城裡孩子的爛漫多彩,也有理想。可現實、卻是如此的殘酷。

走訪結束了,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造成他們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為我們這一代人,更有義務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那些在困境中生活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及社會的大愛。我們不單單要給與他們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和心靈的慰藉;我們要走進他們、傾聽他們、引導他們勇敢的面對未來。

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4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話出自歌曲愛的奉獻,我覺得它很有道理,因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遇到一點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而我們今天的活動是拜訪貧困戶,給他們送去溫暖,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我們在9:00到達了村委會,由郭會計帶我們去貧困戶的家裡。我們到的第一個人家是羅奶奶,大概是60歲,她的腿腳不太方便。在和羅奶奶的交流中,我們瞭解到這裡的村民是以種菜為生,奶奶的丈夫在昨天晚上12:00去縣城賣菜,早上回到家中睡覺。很難一個那麼大年紀的人還要天天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但是在中洲村,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就像他們說的那樣,一天不幹活,就沒有收入。奶奶臉上有著農家人特有的羞澀,看著我們給她帶的西瓜,直說不好意思,還讓我們拿回去。我們跟奶奶講了許久,奶奶才接下了我們的慰問品。

第二戶人家是樑爺爺他是因病制貧,病因是股骨頭壞死。不論是站在,還是坐著,腿上總是有陣陣痛感襲來,痛得讓人難以忍受,還沒有藥物可以控制,所以他平時的行走還得依靠柺杖。但是因生計所迫,他還是得下田耕種,收貨的蔬菜,和羅奶奶的`丈夫一樣都要晚上十二點去縣城賣蔬菜,收入也深受市場行情影響。樑爺爺挽起他的褲子,我可以看出他兩個大腿的腿圍一大一小,小的是因為股骨頭在萎縮。而且這個病情會因為時間增加而越來越嚴重。

第三戶人家是一個45歲的郭叔叔,他有著嚴重的關節萎縮,從國小一年級病發到現在都只能依靠自己做的凳子行走。樑會計告訴我們,叔叔的父親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得病去世了。母親患有老年痴呆症,送到了遠在廈門的弟弟家照顧。他一人獨自在家,又因為沒有讀過書,有什候跟他講遂川話,他都聽不懂,每天只能坐在大門口看著路上。因為行動不便,有個70歲左右的老奶奶會每天炒好菜後,放在電飯煲給他吃。至於米飯則由自己一點點的挪回電飯煲旁邊煮飯吃。看著那對於正常人來說,輕而易舉就能走完,而他需要挪動半天的距離,我不經感到一陣陣心酸。臨行前,隊員們拜託老奶奶切西瓜給叔叔吃。還囑咐了很多關於慰問品的儲存事項。希望他能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經常有人能陪他聊天!

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5

為調動青年馬克思主義培訓班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揮朋輩輔導影響力,切實推進學院對學生代表培訓工作的長期性,我們青馬班學生緊緊圍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爭做先鋒的工作中心開展了學生代表“一對一幫扶”活動。此次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更加了解到學生代表的責任和義務。

幫扶物件主要分為四種類型:紀律鬆散型、成績後進型、家庭貧困型和心理障礙型。這些困難生往往在思想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需要比一般同學更多的關愛和溫暖。“一對一”幫扶活動就是通過我們與幫扶物件的“一對一”掛鉤聯絡,讓他們把我們當成知心朋友,我們才能更好的在互動和交流中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開展學生代表“一對一幫扶”活動,我們學生代表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強化了宗旨意識、服務意識、群眾意識。這次活動帶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新時期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重大意義,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到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是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完成新階段歷史任務的重要保證,是保持黨員先進性的必然要求,這也就增強了我們搞好活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另外,我們青馬班學生在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的同時,有機會參與這樣的活動,我的感覺是,學生代表的'先進性歸根結底要體現在堅持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上;再有就是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工作責任心。通過查詢問題,細心幫助需要幫助的物件,我們更加看清了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認真整改,工作狀態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看到在自己幫助下的同學有了更好的表現,無論是在學習成績還是思想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我們內心也很高興。

參與學生代表“一對一幫扶”活動的雙方都表示希望此項活動應該長期的堅持下去,使之經常化、制度化,真正做到坦誠互助、定期反饋、互利共贏。只有這樣,才會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同學即使得到幫助,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去。

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6

牛穎慧是盤錦市二中九年六班的一名學生。我們到的時候她剛洗完澡,穿了件連衣裙,很漂亮。在學校和其他普通的同學一樣,靦腆的笑容,很可愛,很燦爛,還向我要了qq號,給了我她不是貧困生的一種錯覺。我再一次錯了,她的爸爸看上去很健康,經瞭解父親是精神分裂症,是殘疾人不能在外做工,家裡的頂樑柱都失去了勞動力,這個家怎樣過日子?她的媽媽去年出去打工,但是一次車禍使她昏迷在醫院4個月。牛穎慧在學校擔驚受怕,每天除了自己的學習外還要擔心媽媽是不是會出事。也就是因為這樣,她的成績受到了影響。她沒有跟同學說她的情況,似乎也沒有跟老師說,以至於老師的都不知道她到底怎麼了,也許她覺得說了只會影響同學的學習吧。她默默著忍受著這一切,揹負了沉重的負擔。有時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中午他就不吃飯,這種毅力從何而來啊?她現在一直就懸掛在輟學的邊緣,可是她要上學,她自己清楚上學是她唯一出路,千萬不能輟學。她很爭氣,在去年的期末考試中,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升入了九年級。她很知道感恩,她向我們說:“我不知道學校裡面居然有這種愛心活動,我太幸運了,你們太好了,我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們。”我們跟她說這不是幸運,這是你自己爭取來的機會。退一步講,如果真的是幸運之神眷顧她,那也有他的道理,她的身後畢竟有一個脆弱的家,她的任務要比我們這些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重的多。她要擔心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身後的那個家。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們只能堅定她的信心,讓她安安心心讀書。我們能做的太少太少了。

現在,學校的3名老師已經和耿青梅牛穎慧結成了幫扶對子。有語文王老師、英語王老師。天氣冷了,王老師把自己孩子的棉襖、棉靴送來了;要買複習資料了,英語老師又送來了書店的購書卡,中午的時候看見孩子就吃一個捲餅,我就會給孩子買一盒盒飯。在每年的'扶貧幫困活動中我們每位老師都會資助學生100元錢,有的老師還會給更多。有時我就想“我少買一件衣服就夠牛穎慧一家兩個月的生活支出了”,我就是用這種想法資助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我班的學生沒有一名是因為貧困而輟學的  幫扶貧困生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幫扶工作效果的好否直接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 影響學校的辦學質量及學校的聲譽形象。因此, 幫扶貧困生的工作不容忽視, 要儘早儘快減少落後面, 實現良性迴圈的班級管理方式, 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以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效果。

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7

驕陽似火,依然掩蓋不住下村工作的熱情。昨天的任務是核對3村29戶困難家庭的基本情況。工作要求做到,所負責區域內各村上報的困難戶逐一走訪到位,做到要與戶主見面,瞭解家庭組成情況、收入情況、住房情況、致貧原因等一系列問題。

頭頂圓盤,從早上9:00開始入戶瞭解情況,一直到下午5:30才回到鎮裡,這期間衣服始終是處於透明的狀態。一天下來,順利走訪了3村29戶家庭,瞭解核實了基本資訊,農村致貧的家庭,無外乎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因病致貧;二是,因殘致貧;三是,因缺勞力致貧。

因病致貧。家庭成員中有重大疾病者,醫療費用拖垮一家的經濟,影響了整個家庭生活狀況。在交流的過程中,特地諮詢了農村合作醫療的情況,現在的農村合作醫療還未能涵蓋所有方面,對於重大疾病,只能報銷極少部分的普通藥品的費用,對於類似開刀費、治療費、高等藥物的使用等則不能報銷,只能解決很少一部分的費用。對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它積極作用的一面,邁出了全民醫療的步伐,要想真正的讓農民朋友看得起病,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還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個人意見:大病治療這方面需要加強,致貧家庭都是由於大病引起的,應該實行農村農戶的大病統籌制度,國家應該在這方面的'工作了吧?對於重大疾病者,不光是農村村民看不起,城市居民也倍感壓力。

因殘致貧。家庭中存在殘疾人士,喪失勞力,從而失去主要生活來源,依靠他人照顧生活,拖累全家的生活。在走訪這些家庭的時候,有的到現在都沒有辦理殘疾證,在他們思想中,殘疾證沒用,不能得到一定的幫助,即使村幹部為他們聯絡好醫院、相關部門,村民都不去做鑑定。這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還沒做到位。國家此類人較多,尚未逐一涵蓋,致使部分殘疾患者對其失去信心,在我國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這需要國家的繼續發展壯大,擴大救助範圍,積極探索新渠道、新方式,以滿足廣大殘疾患者的生活需要,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因缺勞力致貧。主要涉及單身老人家庭,子女分家,家中僅剩高齡老人生活,由於年齡過大,勞動力不足,只能種幾分地,維持生活,子女每個月給的生活費也是少的可憐。對於這樣的家庭,子女完全應該負主要責任,他們應該受到譴責,自己家的老人都贍養不了,甩手給國家,也不指望這樣的人對社會有什麼貢獻。

在以上三種情況的調查中發現,每個家庭中都有年輕勞力在外打工,按理說可以負擔家庭的部分開銷,而恰恰相反的是這些年輕人在外不管掙多掙少,家裡都看不到他們的錢,有的甚至還需要家裡補助。為這些年輕人感到痛心,家庭生活已經窘迫,作為人子應主動承擔一些責任,為家庭分憂。牢牢樹立家庭的責任感,只顧自己的享受是萬萬要不得的。可能也是筆者的一概而論,也許他們在外確實沒掙到錢,也許他們在外也同樣辛苦、、、、、、,但我要說的,要喚醒他們的責任意識,多分擔。

通過一天工作,感觸很多,想法也很多。對於基層民政工作,要建立一個動態的管理體系,實實跟蹤低保戶的情況,避免出現人死還在吃低保,已脫貧還在吃低保,不該享受低保的人在吃低保,真正困難而應該享受低保的人享受不到的怪現象大發生。中國的社會只能是做到相對的公平,任何好的制度,往往都是被人為的破壞,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利用權力去打破這種公平。制度再這麼完善,也需要人去遵守。

走訪貧困學生心得體會8

為加強廣大基層幹部與農民群眾的溝通,瞭解農村農民生活中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我縣開展了進村入戶大走訪活動。此次活動看似簡單,任務卻極其繁重,作為一位初任的大學生村官,對該村的很多村民情況都不大瞭解,藉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我真正瞭解到了廣大農戶的生活狀況和必要所需。

因為正值農忙時節,大部分的農戶白天都在田間作業,到了晚上才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中休息,所以只能等到晚上挨家挨戶地走訪。每當我們表明來意時,這些老百姓都大力稱讚上級部門對農民的政策好,忍不住拉著我們話家常:我的大兒子在塔城做不鏽鋼呢,生意挺不錯的,年收入都10多萬我的女兒在市委上班,領工資的這無意之中流露出來的都是喜悅。

這項活動開展已有一個多月了,回顧這一個多月的走訪經歷,能真正瞭解他們內心的苦,感受到他們的真情流露,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加上期間對有關惠農政策的'講解,通過實實在在為群眾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取得了大多數群眾的信任和支援,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在走訪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會做群眾工作,真正關心百姓的切身利益,竭盡所能為他們排憂解難。

二、在走訪中,一些農戶的家庭居住環境真的讓人心寒,窄小的屋內飄散著昏暗的光線,一位老人,一張破床,桌上散落著厚厚的灰塵,坐在床上的老人不停地吸著菸捲,空氣中凝滯著濃濃的菸草味,讓人喘不過氣來。這些因病因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讓人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內疚,在走訪過程中我都進行了一一的瞭解和記錄,並準備對真正貧窮的農戶進行政策上的幫扶。

三、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中,要爭做百姓的貼心人,做群眾的好朋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四、要不斷總結。群眾工作是一門藝術,而走訪活動更像是一門深奧難懂的哲學,身在其中卻很難摸清其中的道理。所以在走訪過程中必須摸索研究走訪藝術,及時總結工作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群眾工作水平。

在本次大走訪活動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幹群一家親的深刻內涵,作為住村幹部,我們不能只憑道聽途說來了解老百姓的家庭生活狀況和存在的困難,而要身體力行,親自入戶走訪,通過心與心的交談來切身感受老百姓的困苦和喜樂。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成為我下一個為之奮鬥的目標,今後我會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將大走訪活動堅持到底,以實際行動造福百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