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5.35K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習慣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習慣心得體會

習慣心得體會1

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成功青少年共同擁有的七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處世。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習慣二:先定目標後有行動。確認你的使命和生活目標。

習慣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排出優先順序,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習慣四:雙贏的想法。抱著人人都能成功的態度。

習慣五: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真心誠意地傾聽。

習慣六:協作增效。協同工作成就更好的業績。

習慣七:磨刀不誤砍柴工。定期讓自己得到休整和充電。

習慣一、二、三是自我完善,可稱為“個人的成功”。

習慣四、五、六涉及感情關係和團隊工作,可稱為“公眾領域中的成功”。在成為稱職的團隊一份子之前,你必須首先完善自己的個人行為。這就是為什麼個人的成功要先於公眾領域中的成功。最後那個習慣七,是讓自己得到休整恢復和充電更新的習慣,這樣才會有更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戰。仔細想想,這七個習慣中有哪個自己做到了,哪個還沒有做到,那就從現在開始,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摒棄以前的壞習慣,在新的學期當中讓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感受到嶄新的自己。

很顯然,這些習慣正是招災邀難 的好法子。然而,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經常沉溺於其中而不自知。既然如此,生活當然有時會讓人受不了。習慣究竟是什麼?習慣是我們反覆做的動作或事情。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根本沒意識到有這種習慣。它們是自動起作用的。好的習慣可以幫助人走向成功,受益一生,不良的習慣則可能把人引入歧途,毀掉人的一生。所講述的七個習慣是堅實生活基礎的基本原則。在生活上的競賽場上獲勝比其他的勝利更為重要,如何制定及實現目標?如何肩負起責任及採取主動?作者以他非凡的洞察力,向我們傳達正確、可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指導及最重要的資訊,並且每章後面都有立即行動的建議,使我讀後感觸很深。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正如艾門斯所說的,好的習慣可以幫助人走向成功,受益一生,而壞的習慣則會使人誤入歧途,毀掉人的一生。眾所周知,鄧亞萍的勵志事蹟,她因為身高的原因在剛開始練球時被擋在體校大門之外,但喜歡乒乓球的她並沒有過早放棄,在父親的帶領下,她勤學苦練,綁沙袋,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十幾年的苦練使她克服了身高的劣勢,並改變了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反過來想,她是怎樣成功的?是她的好習慣為她鋪了一條通向成功的金色大道。還記得當年大興安嶺的重大火災嗎?引起經濟損失高達上億元的原因還記得嗎?僅僅是上山人隨手扔下的一個未熄滅的菸頭,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壞習慣,卻引起了多大的悲劇啊!還有一些人們知道卻毫不在意,以為不會出現問題的壞習慣,比如開車的時候吸菸打電話,為了不願意等幾秒鐘而闖紅燈……難道因為這些出現的悲劇還少嗎?

人生就像一片叢林,而好的習慣便像指南針一樣引領我們前行,到達成功的彼岸;人生也像花的一生,而好的習慣就像太陽光一樣滋潤著花的成長,只有在我們不斷拼搏。不斷磨礪,不斷汲取智慧的養分之後,我們才可以燦爛地綻放,造就美好而光輝的人生,才能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壯麗。

習慣心得體會2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車,順著已有的軌道行駛;它會自發地引導我們的感覺、觀念和行動。衝出自我禁錮,嘗試改變“從來就有”的常規和說辭,哪怕是一點點……魏書生的《反思教育習慣》一書,用大量的案例來說明一個個教育的細微的操作中所應該蘊含的理念,啟示我們教師一同進行反思。最使人有興趣的是,說的這些事讓人感覺那麼熟悉,似乎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或身邊發生過、發生著。

常常,有一些習慣,我們不以為然。然而作為教師,這些習慣往往超出了個人的意義,會在不經意間直接或間接給學生帶來種種影響或傷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們做著、做過,卻沒有仔細去想“該不該”和“怎麼樣”。然而對於教育者,這些事情因為聯絡著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與拷問。

轉變教育觀念只需要一顆真誠的、敏感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習以為常的事情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只需要我們對那些熟視無睹的事情用心去發現,只需要我們不斷咀嚼、反覆琢磨……對於任何教師來說,最偉大的成就不是培養高才生,而是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習慣。因為決定人生成敗或幸福與痛苦的往往不是學問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為習慣恰恰是影響人格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反思教育習慣之所以重要,在於教師的教育習慣直接影響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因此,好的教育習慣決定了教師必然走向成功,壞的教育習慣決定了教師必然走向失敗。因此,我們必須反思教育習慣,只有反思才能覺醒,只有覺醒才有行動。

尊重教育要教會學生“尊重”的價值,當然也要教會他們思考、表達這一基礎價值的行為習慣。在學校裡、在家庭中、在社會上,太需要“尊重”了。比如老師對學生經常表現出“居高臨下”。有的老師的“口頭禪”就是“你給我如何如何……”,像“你給我坐好了”、“你給我每個字抄三遍”、“你給我回家把作業寫好了”等等。都是上級對下級的命令,毫無平等可言。沒有平等,當然會造成尊重的缺失。因此,在孩子成長的校園裡、家庭中,挫傷孩子自尊心的事情經常發生。

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教育應該是互動而非“一邊倒”的,是“教學相長”的。尊重學生的人格,改變教師過去的習慣做法。一旦理念發生變化,過去所習慣的許多做法就會動搖。我們應該老師從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到管理學生的細枝末節都發生了變化。比如,請遲到的學生輕輕走進教室;改喊報告為敲門;比如老師找學生談話,請學生坐下來說,而不再像過去那樣老師坐著學生站著;比如過去一些老師不喜歡學生“插嘴”,現在則給學生“插嘴”的機會,從中看到了學生“插嘴”中有智慧的火花等等

改變一些教育中的習慣,便為架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創造了條件。無論是在校園裡還是家庭中還是社會上,這都會涵養出一種健康向上的人格。

習慣心得體會3

俗語說:樹大自然直。其實,很多“樹”長大後並不直。作為一名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深深地感到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身為家長,面對著我天真活潑的小孩,更是體會到良好習慣的從小養成對一個人的一生髮展有深遠影響。最近,我認真拜讀了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教育就是養成習慣》感覺受益匪淺,書中介紹的很多方法對具有教師和家長兩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導意義。

很多教師和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在孩子的行為習慣上花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壓得筆管條直,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大有“老貓不在,耗子造反”的勁頭,讓人傷透腦筋。關鴻羽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習慣養成教育應以“訓練法為主,其它多種方法為輔”的策略。他認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只有經過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形成。嚴格要求、反覆訓練才是養成習慣的好方法。

讀到這,我不禁臉發燒了。是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平時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恆了呢?有沒有時時抓、日日抓、週週抓、月月抓”呢?的確,當我在埋怨學生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作為引導者的自己也應負有缺乏耐性的責任呢!我想,只要我們能堅持抓好這項工作,做什麼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指日可待了

。在這裡,關教授還給大家提出了幾點建議:訓練要嚴之又嚴,訓練要激發興趣,結合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還要分清層次循序漸進。讓孩子明確每一項具體要求,並進行具體指導。在訓練過程中,反覆強調已形成的良好行為,抓住積極因素,耐心疏導。習慣差的孩子的確非常令人討厭,其實,並不是這些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應該認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的養成也有客觀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當、學校教育的偏差、社會環境的不良等。作為家長和教師,更不應放棄對他們的教育。習慣差的孩子自覺性較差,自控力弱,在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有的家長遇到一點挫折時,覺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責任丟給老師,扔下“老師,我管不了,這娃兒太調皮了。

交給你我放心。”這兩句話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揮舞拳頭,給孩子一頓飽打;有的教師在矯正孩子不良習慣的時候,覺得自己苦口婆心卻毫無用處,於是失去耐性,對孩子冷嘲熱諷。這樣,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產生“破罐破摔的” 心理。針對這種現狀,關教授一再強調培養孩子要反覆抓,抓反覆,而且,要用真心實意的`關心、愛護、尊重去對待他們,消除他們的牴觸心理,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自願接受。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總之,拜讀這本書後,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注意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就會使自己受益一輩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養成了某種壞習慣的話,就會在你一輩子受其害,而吃盡苦頭。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同學們從小養成習慣時,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不要養成壞的習慣。否則的話,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習慣心得體會4

驀然回首,那塊攘著花邊的白手絹和藍心,那五彩斑斕的菊花田還有那五個小人“酒精靈”都在我的腦海之中刻骨銘心,而更深刻的是書中那兩顆貪婪欺騙的心。

《手絹上的花田》講述了一塊白手絹能夠釀製菊花酒的故事。一個名叫良夫的郵遞員受菊屋酒店老奶奶之託,替老奶奶保管她的酒壺。而這個酒壺裡會出來五個小人在手絹上釀製菊花酒。老奶奶還叮囑良夫,釀酒的時候誰也不看見。還有不要去想用菊花酒掙錢。隨著時間的推移,良夫貪慾滋生,忘了自己當初的承諾,不但自己妻子知曉了這件事,且貪婪的內心使他們為了購買心儀的洋房不惜用菊花酒賣錢。後來,他們竟變成了“酒精靈”似的小人,另外五個小人也住在隔壁,最後他們途經歌聲走出了小人世界,回過神才發現自己出現在了新菊屋酒店,暈頭霧腦地回到了平常。

還記得那次考試,教室裡靜可聆針。老師那嚴厲的眼神已飛快環掃四周,概覽全域性。我快速地做著卷子不敢抬頭,害怕時間快速飛逝。可是就在這一瞬間,我流暢的筆尖停頓了下來,我的眼神呆滯住了,緊緊咬著雙脣眉頭緊鎖額頭手心都冒著冷汗,是的',我被眼前的題目難住了。一剎那,壞念頭浮現在了腦海中。用手捅捅左邊的同學問問答案又何妨,一張完美的試卷可不能就因為這麼一個空格被破壞了。

我立刻回想起那本童話《手絹上的花田》,欺騙、謊言、貪婪只有零次和無數次,我放下了心中的壞念頭,不願做個良夫那樣的人,我要做個真實的我,風拂過,心中的雜念都煙消雲散,心底的聲音促使我不再焦慮和注意那個白色的空格,便繼續埋頭寫著。其後我回頭望著試卷上的那個空格,露出了淡淡的一抹笑……

慾望和謊言是一個無底深淵,望能尋覓自己那顆初心不再丟失,隨從自己的內心,做真實的自我,不再用千百個謊言用來彌補一個謊言。然而此刻鼻子周圍卻湧現了一陣陣菊花酒的芳香,讀《手絹上的花田》有感……

習慣心得體會5

我讀了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寫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緻入微的教育經驗和養成教育的妙招,讓我感到身為教師,身為人母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正如這本書的封面上端的一行小字——“首先我們養成了習慣,隨後習慣養出了我們!”多麼簡單卻深刻的言語啊,值得一讀再讀,一品再品!品讀之後收穫如下:

整本書共分8個章節來編輯闡述,有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有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和思維習慣的培訓,篇末還附以養成教育內容序列化方案。通過讀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讀完這本書不由得感到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並非這本書有多重,而是書中點點滴滴教育經驗和養成教育的妙招,讓我深深地感到習慣的養成必須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道理。

一、良好習慣是健康人格之基

自古以來,很多學者都認為人格與習慣緊密相關。如明代的王廷相認為“凡人之性成於習”,清代王夫之也提出“習成而性與成”。有很多學者研究人格時,也直接使用習慣作為基礎概念對人格的內涵進行界定。習慣所體現出來的人格中自動化的、穩定的行為方式和特點是組成人格特質的重要基礎。習慣是人格特質的重要表徵之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課題組在北京11所國小的教育實驗也表明,某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某些人格特質有促進作用,這些良好習慣的積累、繁華、整合和昇華,必將對少年兒童健全人格的發展和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為少年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是健康人格的基礎和外在標誌;健康的人格,是良好習慣的昇華和結晶。而父母養育孩子,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成才,更是為了孩子成人。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能有效地促進兒童人格結構的優化,改變某些不良的人格傾向,使孩子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二、培養習慣要以培養健康人格為目的

習慣與人格的關係密切,但是不是一個人具有良好的習慣,他一定具有良好的人格呢?不一定。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年都有一些重點大學的學生輕生,他們可能有著各種各樣的好習慣,如會學習、講究衛生、堅持鍛鍊身體,等等,但他們之所以走上自殺的道路則是他的價值觀、人生觀在起作用,是因為他們在人格上存在缺陷。

由此可以知道,不能簡單地認為一個人習慣好,其人格就一定健康。反過來也是如此,很多人格高尚的人身上也存在這樣那樣不好的習慣。習慣比人格更為具體,它是人格的基礎之一,比人格低一個層次。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不一定就具備了良好的人格。教育專家孫雲曉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說:“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應當是人格化的,而非技能性的。”就是說,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將培養健康人格放在根本目的的位置上,否則,即使養成良好的習慣,人格上仍然可能有缺陷。

習慣心得體會6

在上13.1電是什麼這一節時,一上課我就要求,這節課我係在黑板上的都要記在課本上,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下去轉了一圈,結果是大失所望,大部分同學都沒有記,這說明學生沒有養成記物理筆記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利於物理學習,我寫在黑板上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本節課所學知識而寫的,學生不記筆記對所學的知識就理解不透徹,因此今後要培養學生機物理筆記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記物理筆記在物理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記物理筆記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一些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聽記有機結合有利於學生五官協調活動習慣的培養。聽課記筆記,兩者並不矛盾,而可以有機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率不高,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在有必要的時候滕出幾分鐘給學生適當地作筆記,訓練學生邊聽課邊記錄,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合理分配注意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聽課,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因為學生五官能協調活動才是最好的`習慣。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乃至為培養學生終身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基礎。

當然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的,因此,在今後物理教學中要有耐心地培養學生記物理筆記的習慣,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習慣心得體會7

我讀了孫欲曉《習慣決定命運》,受益匪淺,也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習慣決定命運》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良好習慣是健康人格之基;多元智慧與人人成功;教育 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愛學是萬善之源;如何教孩子學會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科學為安、強壯為康。我覺得作為老師和家長,讀一讀是會有收穫的。

那麼,什麼是習慣?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定義來闡述: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連結。壞習慣就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他自己看不見,因為習慣就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潛意識表現的行為,並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為。我們每個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習慣,也一定有一些不好的習慣。

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就是說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有了好習慣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壞習慣的孩子會讓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寧。幼兒園和國小階段,及國中階段是培養孩子習慣的最佳時期。

行為一定是經過訓練才能轉化為習慣的。總結一下,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從行為習慣開始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高於學習成績,最有魅力的老師和父母是能夠領導孩子熱愛學習,把學習變成一種快樂的事情。他們能動性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書中說得對:教育的真諦是發現兒童和解放兒童!讓孩子身心快樂自由的成長!在這裡還要說明一點:其實孩子一定要給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和孩子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我提醒自己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調皮孩子多麼麻煩!多讓人傷心!作為國小教師應該幫助和引導孩子們養成許多良好的習慣!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這句話真是說得很對!因此,防治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越早越好!從兒童時期,就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注意和高度重視。

一個家庭如果不重視習慣的養成,就談不上家庭教育;同樣地,一箇中學,如果不重視習慣的養成,就談不上教育教學。所以說:讓我們來很好地讀懂“孩子”這本書。我們如果是做一個明智的父母就要不斷的學習,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們會越來越發現,孩子在很多方面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會因為孩子的成長而快樂!

作為一名家長和一名教師,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質那更是刻不容緩!一定要明白“習慣會決定命運”的道理!所以要培養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心得體會8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感到最頭疼的就是學生的寫作了。一到習作課,學生就犯難,總說沒什麼可寫,不會寫。被逼著完成了作業,所寫的文章不是空洞,就是千篇一律,抄襲別人的作品。更甚的是一部分學生的作文錯字連篇,病句成行,根本無法批改。

針對這一現象,我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看課外書的習慣,不擅長閱讀,更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不會留心觀察,不會發現,沒有練筆的行為。所以他們的寫作能力就差。

為了使學生不再為寫作犯難,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首先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為了使學生有書可讀,我首先從學校的圖書室精心挑選了50本科普知識讀本,在班中建立了一個圖書角,成立了一個圖書管理小組,讓學生自由的借閱。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發現學生有了讀書的興趣,但書籍又不夠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開班會的時候,號召大家捐書,還讓學生互相借閱。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書可讀了。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又發現了問題,大多數學生只讀書,不寫筆記。為此,我在班級中開展了“不動筆墨不讀書”倡導活動,建義大家寫讀書筆記。同時在班中舉行優秀讀書筆記評比活動。一時之間,班中有了一點寫作熱。

為使學生真正有啥可寫,我指點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把觀察到的寫進日記裡,為今後的寫作積累素材,一時間學生感到了寫作的樂趣。為使這一習慣能夠養成,在每週的班會活動中,舉行日記朗誦比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為了驗證學生的提高,學校每期都要舉行兩次作文競賽活動,對優秀的寫作能手進行表彰和鼓勵,並將其作品展覽,同時讓這些學生參加鄉中心校組織的作文競賽,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榜樣。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所教的學生曾多次在縣、市開展的作文比賽中獲獎,我也多次或優秀輔導員獎。(縣作文競賽一等獎,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市八屆中國小“建安杯”作文競賽二等獎、市《曹魏風 許昌行》徵文比賽二等獎)。

習慣心得體會9

教育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為教育者,更需要擁有教育智慧,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從學習中來,從良好的習慣中來。學習,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是教師成長成功的必由之路。要天天學習,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

作為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因此,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在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才能成長孩子,成長教育。要讓學習支撐教育的生命。學習是一種需要,一種成長的需要。我們知道,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精神,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新教育實驗,都在追求一種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的必須。

由於習慣是人最主要的、最穩定的素質,任何一種能力都是養成好習慣的結果。如果說教育就是要培養好習慣的形成,那麼首先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地養成大量的好習慣。因為教師的腳印就是學生前進的方向,在學生面前,教師就是一面鏡子。教師作為班級教學的組織者、知識技能的傳播者,時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併成為學生的楷模和學習的典範。教師要規範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身教重於言教是實踐驗證了的真理。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因為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觀其行,所以要當一名好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正確的教育方法,還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為、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好習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大門,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你會一輩子享用不盡它的利息,我們萬萬不可輕視這些需要漫長形成卻至關重要的好習慣的培養。有什麼思想,就有人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人麼養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習慣對於人的影響是不可否認不容忽視的。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當然,培養起來容易,改變起來困難。改變習慣是一個人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的證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用良好的習慣來保障行動的正確執行,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差的主人,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操控習慣,而絕不能被習慣所操控,所以說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循序漸進,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成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醒悟—改變—反覆—鞏固—穩定的過程,所以,剛開始不要著急,要一點一滴的堅持,只要不動搖,朝著一個方向不停止,堅持行動,就有了習慣的雛形,再一點堅持,習慣就成熟了,好習慣越多。

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習慣對於人生命運的重要作用。然而,習慣的養成重在一朝一夕持之以恆的行動。因為,學習一小時並不難,而堅持每天抽出一小時的時間學習就不是一件易事了。 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掌控學習時間,學會科學運用時間,延伸時間的長度、寬度和厚度,提高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儘可能多的學習內容。

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重在持之以恆的行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要活到老,學到老,持之以恆地學習 。這不僅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目標,一種境界,一種行動。持之以恆的學習是學習藝術,更是學習境界,長於靜,寧靜以致遠,長於思,舉一而反三,長於行,知行於統一。

通過“讓學習成為習慣”這一專題活動的學習,我更深切地體會到學習對人生的意義有多麼重大,學習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習使我們的人生更幸福、更精彩。我們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讓學習成為生活與工作習慣,做到終身學習、畢生再學習。

習慣心得體會10

這本書主要講了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良好習慣是健康人格之基;多元智慧與人人成功;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愛學是萬善之源;如何教孩子學會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科學為安、強壯為康……

其中讓我最受益的是第三講,裡面有講到“什麼是習慣?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培養的重點與指標;怎樣培養良好的習慣?怎樣矯正不良的習慣?在快樂的實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繼承中華民族重視習慣養成的優良傳統”。習慣不同,就是素質不同,用父母的好習慣影響孩子!和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終生受益!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刻不容緩。教師就更加不用說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習慣,父母的最大優勢也是培養孩子的習慣。

孩子在國小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可叫終身受益,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反之,他就是一個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煩躁的人,是一個眼界不寬的人。”

書中提到讓孩子身心快樂自由的`成長!在教學中給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和孩子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我們應提醒自己在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調皮孩子多麼麻煩!多讓人傷心!作為國小教師應該幫助和引導孩子們養成許多良好的習慣!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這句話真是說得很對!因此,防治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越早越好!從兒童時期,就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注意和高度重視。

這本書對我的工作幫助也是很大的。我教的二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已基本行成,但這時要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學會明辨是非,更要為學生創造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身心快樂自由的成長!書中還指出:和孩子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提醒我在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調皮孩子多麼麻煩!多讓人傷心!作為國小教師應該幫助和引導孩子們養成許多良好的習慣!

一個家庭如果不重視習慣的養成,就談不上家庭教育;同樣地,一個國小、一箇中學,如果不重視習慣的養成,就談不上教育教學。所以說:讓我們來很好地讀懂“孩子”這本書。我們如果是做一個明智的老師就要不斷的學習,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們會越來越發現,孩子在很多方面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會因為孩子的成長而快樂。

習慣心得體會11

各位老師們、家長們,大家好!我是145班謝一生的家長。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心得體會。教育的觀念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應施於不同的教育方法。假若我的觀念與大家的觀念有分歧,誠懇的希望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提出批評指導意見,我將萬分感激!下面,我就開始把本人的一點淺顯的體會和大家同探討。

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我家的孩子對鋼性教育有抵抗情緒,通俗的說就是吃軟不吃硬,我就讓孩子的媽媽來主導教育,我就打下手,偶爾唱一下白臉。觀念一:慈母為主導教育,嚴父為輔導教育。

遵循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一個孩子天生愛做作業的。如何孩子愛上做作業?方法一:言教不如身教,陪同孩子一塊寫作業。方法二:讓孩子體會到做作業的樂趣並喜歡上它。第二個方法最好,可惜本人對孩子的教育水平有限,還沒做到這一點。觀念二:言教不如身教,讓孩子的身邊有個學習榜樣!

家長要學會如何愛孩子。在這個問題上家長要注意:過度的縱容,使孩子對人無情;過度的保護,使孩子做事無膽;過度的溺愛,使孩子對人無愛;過度的挑剔,使孩子無路可走;過度的超量加壓,使孩子精神崩潰;過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無能;過度的強制,使孩子被動無志。愛孩子的宗旨就是一“度”字。本人的感覺是,把握這個“度”很難!原因是:教育的觀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我認為要嚴厲時,孩子的媽媽可能會持有不同看法。觀念三:給孩子適宜的愛,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家長給孩子愛的“度”數也要不斷調控!

孩子的良好習慣要從小就培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環境。父母的個性特點、教養觀念和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作為孩子的首任老師,應加強對孩子的傳統教育,及時糾正他們身上的不良習氣,讓他們養成許多優秀品質。小孩子就好比小樹苗,小樹苗小時候是歪著成長的,大了必然是顆歪樹!觀念四:小孩子的不良習氣要及時糾正!當孩子長大了,性格已定型,你想扳正也很難啦!

小孩子上學之後,家長的主導的地位會逐步被老師代替。有句話是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孩子有時不願聽家長的意見,但老師的意見會被首先採納。原因是教師是學生最直接、最權威的榜樣!觀念五:術業有專攻,要相信老師的科學教學!

習慣心得體會12

幼兒教育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至關重要,如果給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否則遺恨終生。因此我們根據保教精神,今後要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發展,為使其有章可循,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將這一階段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結合活動課的科學安排,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在保教活動中從小事做起,逐步教育孩子把使用的東西放回原處,如幼兒在玩完玩具後要將其放回原處,凳子不坐了將其推到桌子底下……通過做一些瑣碎的事情,根據教師的要求逐步教育孩子“總是把東西放回到原來的.地方”。

二、不論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結合每個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導孩子把使用過的東西、玩具等擺放整齊,教育孩子幫助老師或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擺桌凳、收拾碗筷、擦桌子、掃地、洗手絹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幼兒養成收拾東西的習慣。

三、正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洗手、洗臉、穿衣服、穿鞋襪,自己整理書包、玩具等,在教師的知道下做這些事情,逐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造就了許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行為規範的典範人物,在保育活動中我們向幼兒宣講模範事蹟,英雄任務的童年故事,啟發教育幼兒學習英雄,取信於人、說話算數,逐步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對別人負責,不講空話、大話,逐步養成說了就做的習慣。

習慣心得體會13

面對萬千變化的世界,許多人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其中包括國小生。如何應對國小生的心理問題?郭啟玉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很好地答案,她以鮮明的事例、新穎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予以我們引導。讀罷,不得不讚嘆郭啟玉老師是一位智慧之師。《如何應對國小生心理問題》這本書告訴了我,要成長為一名智慧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種能力,而這也是我讀了這本書後的體會。

一、細微觀察的能力

和醫生醫治病人一樣,老師面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要進行“望聞問切”。在郭老師所撰寫的個別心理輔導手記中,我看到了郭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作出了不同的診斷,並詳細記錄了心理問題學生的資訊。這些資訊的記錄離不開老師的細微觀察。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地是:在《李朦學習行為轉變紀實》這篇手記中,郭老師對李朦的日常表現作了詳細的記錄,這靠什麼?細微的觀察能力,同時郭老師還對李朦的智力評估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這就告訴了我們:要想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細微的觀察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二、欣賞學生優點的能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郭老師的班裡,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學生,他們在心理方面或是個人行為方面都有著較大明顯的缺陷,但郭老師善於去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同樣在《李朦學習行為轉變紀實》這篇手記裡,郭老師就指出了李朦社會交往能力很強,重感情,愛幫助人等閃光點,並從閃光點著手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我想這是我們許多在職業倦怠轟擊下的教師所做不到的。

三、思考應對問題的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有些教師遇到學生出現問題僅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因此處理學生同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作為經驗不足的我,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讀了郭老師的這本書後,我茅塞頓開:作為教師,面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要善於思考癥結所在,積極思考應對的策略,才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不要總是一味地批評或表揚,要學會哲學的兩面去解決問題。郭老師字字珠璣讓我知道了人不能一直停滯不前,要學會邊思考邊生活,這樣才能利己為人。

四、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如何應對國小生心理問題》這本書裡,除了12個詳細的個別心理輔導手記外,最讓我感動的是郭老師針對學生在情緒問題、人際關係、行為問題、學習問題等方面所開展的心理輔導集體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凝聚了一個老師教育學生的心血,還飽含著一位教師的睿智。38個心理輔導集體活動很好地證明了郭啟玉老師的創新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感悟親情》這個集體活動的設計中,我發覺,郭老師每個方面都考慮到了,她以創新的數學圖表來讓學生訴說自己的煩惱,加強學生與家長的溝通,促使學生體諒家長,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促進家庭成員的有效溝通。

五、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能力

國小生出現心理問題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問題,它還包含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也非常重要。從郭老師12個詳細的個別心理輔導手記看,她都與家長進行了詳盡的溝通,如在《厭學的小紀——國小生不愛學習行為矯正》裡,郭老師就與小紀的父母進行了溝通,將小紀在學校、家庭的表現進行雙向交流,並有技巧的暗示家長在家庭中該如何教育、面對子女。

從這,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智慧的教師,必定在與家長、學生的溝通方面下功夫。掩卷沉思,有些愧疚,有些欣喜。愧疚的是,年輕的我未能很好的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欣喜的是,領導讓我們獲得了一本好書,一些好經驗,也讓我明白了:想要成為一名智慧教師,單單富有學識還是不夠的,還要具備多種能力。

習慣心得體會14

很高興能有機會和五班的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孩子教育的問題。孩子教育是各位家長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其中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下面我就孩子成長過程中,關於習慣培養的問題淺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自覺閱讀

3~6歲是培養閱讀的.好時機,開始我們陪伴孩子看書,是用手指點讀的方式讓他學會慢慢認字及喜歡上書本。後來他自己能獨立閱讀時,我們就買了大量的適合兒童階段的書籍,等他長大一些後,就開始購買古典名著、外國經典以及當代兒童名著。由於我們也經常看書,孩子在大人慢慢薰陶下,養成了自覺閱讀的習慣。

二、獨立生活

3年級時,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坐班車上學放學,並讓他回家後自行安排時間。後來我們又逐漸地教他一些簡單家務,即使我們沒有按時回家,他也可以獨立完成煮米飯、摘菜等家務。現在我們還培養他定期整理自己的房間、每天自己清洗內衣褲、自己搭配穿衣等獨立生活的習慣。

三、獨立學習

1~2年級我們有意去引導他放學後主動做作業。剛開始時是陪伴式,後期就慢慢放手,讓他自己主動去做。3年級以後,他已經養成一回家就做作業的好習慣,而且速度很快。有一段時間孩子成績不太理想,我們拿著書帶著他學習,結果讓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後來,我們改變策略,平時家庭作業基本不管,但會幾天抽查一次,發現問題會及時與他本人和老師交流。瞭解他在學校及家裡的學習狀態。在期中或期末時,他會把所有的作業和試卷中的錯題集中起來,集中複習。

四、教會管理零花錢

國小前,姥姥經常帶著他買菜,讓他算帳付錢,從而讓他對錢有了直觀的認識。上二年級後我們每個月會給他零花錢,用於購買學習用具、小零食、玩具、小禮品等,教他合理支配零花錢,並讓他將開銷詳細在賬本上登記且定期統計。

五、鼓勵孩子多運動

每天給他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時間到操場上運動,比如跑步、打籃球、羽毛球、做遊戲、騎自行車等,週末還會帶他打檯球、游泳、郊遊等。平時學習任務重,通過這些運動,孩子能夠發洩情緒,調節心理,還能鍛鍊身體,磨練孩子意志力。

培養孩子是系統長期的過程,我們的孩子現在還有很多缺點需要改進,成長過程中也有很多遺憾,但我相信只要有足夠耐心和信心,每個孩子都會成就美好的人生。

習慣心得體會15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他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我學習了陳衛東先生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文,讓我更加明確習慣對學習的重要性。陳先生依據葉聖陶先生的《"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敘述了習慣是如何形成,習慣對學生和實踐的作用,及闡述了兩個要不得的習慣。根據自己教學這麼多年,我覺得我們在物理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幾個習慣:

一、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有預習的習慣。清遠市沈志亮名師工作室,我們跟崗學習已經很多次每次都會派2名成員上課,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上課時使用導學案。所謂導學案,就要讓學生根據導學案先預習課文,把不懂的和理解的區分開來,上課時有針對性學習,學生聽得理解老師講得輕鬆,一舉兩得。也體現我們教學的宗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也符合我們工作室的要求。

二、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有質疑問題的習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和“不恥下問”。我們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思索、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大膽發問,帶著疑點或疑問一定首先問自己為什麼?不能解決就要問老師為什麼?一問到底。其次,要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挑戰自我。我們不能單單問了為什麼?還要求解,況且我們物理是以實驗教學為主的,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實驗或者創新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疑問。

三、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反思的習慣。對於反思就是學生在學習了一天後對自己今天的'學習情況進行學習的一個反饋和總結,對於學習來說,學會反思尤其重要。曾經有一個優秀學生,他上課很認真,做作業也很積極,但是他有個很好的習慣就是睡覺前將今天老師上課講的內容想一遍,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個評價,最終他考上了清華大學。說到反思不單單學生要反思,我們老師也要反思,目的就是大家都要學生歸納總結。

四、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做好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我相信大部分的同學都做筆記,但是如何做筆記呢?老師黑板上有的就記起來,黑板上沒有的就不記。一個良好的做筆記習慣,不單單是黑板上的板書,包括老師總結的規律、要點、實驗方法等,還應該包括自己不懂的特別要做好筆記。筆記做好了,相當於我們又學習一遍,以後複習了看到筆記馬上就理解了清除了。我知道毛澤東主席就是非常喜歡學習或者讀書把筆記做到滿書都是,還付有心得體會在裡面。

教育要培養的習慣還有很多很多,例如做作業的習慣、閱讀課外雜誌的習慣、專心上課的習慣和與生活相聯絡的習慣等等。但是像葉聖陶先生說的兩個習慣要不得,那就是:不養成什麼習慣的習慣和妨害他人的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