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學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07K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程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

數學新課程的實施已經全面鋪開,因此,對任何一個數學教師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結構,設計出指導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有效方法,以使學生適應新教材,順利完成數學銜接學習,培養學生自學、探索和創新能力,體現《標準》的原則和精神,已十分緊迫地擺在我們面前。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新課程教學,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課標下數學教學與舊課標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以下是本人在學習數學新課標以及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1、教學理念上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設定問題的情境化。首先通過思考題,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能動探究,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然後再由教師加以引導,歸納出最終的結論。

2、教學方式、方法上差異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師生互動少,學生的潛能沒有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新課標也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通過各種資訊科技及各種軟體使學生更能直觀的理解、認識數學的本質,並且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經過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髮現、提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

新課標要求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要求數學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絡起來,即為&“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

總之,通過本人一學期的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探究、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學才能取得不斷進步。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2

自20xx年4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正式釋出以來。我對之充滿著未知的好奇與期待,幾次想靜心研究,都被繁瑣的教學工作給耽擱。慶幸的是在臨近開學之際,在學校精心組織下,全體教師開展了關於新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的集中培訓,在省教科院專家的細緻講解中,我對20xx新課程標準有了全面的瞭解: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根本的依據,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相較於20xx版課標,20xx版課標最大的變化是: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的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的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幼小銜接。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結合專家的解讀,我有以下思考和感悟:

一、轉變觀念,培養“核心素養”

為培養未來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人,“新課標”在總目標第一條就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建議”的第一條要求“教師應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全面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樹人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而核心素養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憑依,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即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強調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對中華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語言運用”強調培育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思維能力”強調培養學生崇尚求真創新的品質;“審美創造”強調涵養學生的高雅情趣。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是相互融合滲透的,四個方面在一個學生身上的綜合表現才叫核心素養。

作為語文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轉變觀念,“以文化人”,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一是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平時佈置作業,也應多佈置閱讀任務,少佈置刷題作業。通過大量的閱讀,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涵養學生的思維和品質,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二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切語文學習活動,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和理解都要以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為基礎,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把其他幾方面帶動起來,融匯到一起。通過品讀語言、體味語言、感悟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等,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樹立文化自信。

二、創設情境,落實“學習任務”

新課標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從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三個層面設定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群,每個學習任務群下分學段明確了學習目標、內容、教學提示及評價指引。學習任務群將課程內容明細化、具體化、情境化,便於師生在課程實施中對某年段、某學段、某單元甚至某節課究竟要完成什麼任務,完成到什麼程度,教師心中有底,學生心中有數,有利於查漏補缺,複習鞏固,有助於發展提高、延伸、拓展。

“學習任務”進一步強調了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作為教師,要深入理解學習任務群的特點,要充分利用統編語文教材的單元設計,構建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學習任務群,組織好課堂教學。一是必須有單元整體意識,將每一節課、每一點學習內容放在單元整體框架之中,也就是學習任務群之中去考慮,才能充分發揮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價值。我們可以以教材的單元構建學習任務群,也可以突破教材編排,根據實際需要去重新構建新的學習任務群,以學習任務為驅動,完成課堂教學目標。二是要儘量為學生創設具體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於富有意義的活動情境中學語言、用語言,從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一味追求所謂的“分數”。

三、關注評價,科學“質量評價”

學業質量評價是新課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新教學,同時也包括新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怎樣進行學習評價和考試命題改革,過去的課標沒有,也是我們的困惑。新課標沒有迴避這些問題,明確了素養本位的學業質量評價,並它的理念,方法,做了完整的闡述。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與廣度,為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了依據,對於推動評價改革,多元評價的設計,考試命題改革,有重要的指導與基礎作用。我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學業質量與核心素養/課程目標、內容標準之間的關係的比喻,覺得特別貼切。說我們衡量一個人好不好,專門用一個詞——“人品”來指代,那麼如何評價一個人的人品?一般來說,會創設一個情境讓被評人做事,如與他一起喝酒等,然後觀察其表現,判斷其酒品如何,再推論其人品。如果說核心素養/課程目標是人品,那麼學業質量標準就是酒品,而以某個知識點的目標來描述的內容標準就像“酒量”。我們現在的教育存在的問題就是整天在評“酒量”,而沒有評“酒品”,不關注過程與方法,不考慮情感態度價值觀,把教師整得那麼忙,學生逼得那麼苦,卻沒有很好地實現育人效果。新課程要求過程評價、結果評價、考試命題、作業佈置都要關注學科學業質量,要以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就是要測評“酒品”,而不是“酒量”。因為酒量高低無法直接推論人品好壞。

四、注重發展,提升專業素養

新課標在“課程實施”下新增“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條目,凸顯了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重要性。指明新時代語文教師發展的主要路徑,“教—研—培”相結合,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多主體參與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除了強調夯實專業素養,如“不斷豐富語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提高課程實施能力”等,還將文化素養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資訊素養、跨學科能力等納入語文教師素養結構,提高教師適應未來發展不確定性變局的應對能力。新課標下,學習方式的轉變,豐富的學習活動、開放的探究空間,對於教師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挑戰。可以說,教師素養是順利實施課標、推進課改的重要保障。

基於此,教師迫切需要以各種途徑廓清認識、更新理念、提升與未來教育匹配的能力素養。一是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教學理念,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教材觀,建立課程意識,真正理解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二是要多學習相關理論和研究。新課標下完成教學任務,必然要創設真實情境。情境創設、任務活動設計是新的理念和方式,我們要儘可能學習相關的理論和研究,尤其是近年來關於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和關於學習情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把這些研究成果吸收轉化,關注生活,關心時代發展,為創設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真實情境做準備。

從新課標到新教學,需要我們所有的老師共同努力,讀懂、讀透新課標,領會新課標精神,探索指向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把立德樹人、核心素養培育體現在我們每一節活生生的課中,在發展學生的同時成就我們自己。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3

新課程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新課程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尤其是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在培養目標上,重視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的形成,以及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轉變被動接受式學習方式,更多地採取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主張把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作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教學上,主張改變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多進行探究式教學,倡導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提倡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情況,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學方式下,教師要由主要的講授者轉變為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在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以及在實踐中學習上,傾注更多的心血。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要求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每位老師都會體會到知識的睏乏。現在的課堂是開放的,無法預見的,面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怎樣對答如流?所以,新課改要求我們終身學習,做學習型的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並完善教育教學行為。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教學。

關於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改給教師帶來新的挑戰,即教師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優秀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以外,還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應能力。新課程理念主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倡導通過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動方式獲取新知,感受科學的探究過程和方法,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這次學習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做到:

1、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課堂上經常能聽到教師說:“你想得真不錯,誰還有其他的想法嗎?”“同學們贊成他的想法嗎?”“你們組表現得很好!”“誰想給大家彙報一下?”“他還沒有想好,哪位同學能幫他一下?”“哪組希望老師和你們一起做呀?”這些話語的運用,既讓學生備感親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師在鼓勵學生、尊重學生,努力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預見,自信心與民主精神會在學生身上逐步得到體現。其實這一點已經在某些學生身上有所表現:如,有些學生能夠充滿自信地及時指出其他同學的問題,而被指出問題的同學也能夠坦然接

受。

2、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注重聯絡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是實驗區學校教師十分重視的問題,也是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個可喜變化。如,在數學課學習長度單位時,教師能夠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創設實際測量的情境,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感受長度單位,並學會運用長度單位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統計初步知識時,教師結合學校運動會,設計了一個統計參加不同運動專案人數的問題情境,從而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爭先恐後,獻計獻策。

3、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和處理

隨著教材功能的轉變,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必然成為一種趨勢。略創造寬鬆的空間,提供必要的指導。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狀況對課程內在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時不但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並以此為設計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同時對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進行再審視,明確情境的優勢與不足。情境設計得較好的,教師應進一步考慮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情境設計得有不足之處的,教師則需要探索如何彌補、完善甚至更新相應的情境。還要對教材的設計思路、表述方式、結論等進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為學生多樣的思考、表述、選擇策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考慮如何利用各類課程資源豐富課程內容,設計有效的探究活動或增加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課題。在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時,要注意避免簡單地以學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內容,來替換學生陌生的、日常難以接觸到的內容。比較科學的做法應該是:科學地分析課程內容的價值,對那些學生雖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難以接觸到,但對其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內容,應思考採取什麼策略實施相關內容的教學。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還需在實踐中逐步摸索,並通過經常性的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增強反應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應系統,使得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既充滿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許多新問題。為了儘快適應角色變化,更好地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問題,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轉變觀念,致力於使自己成為研究型教師,在實踐中善於發現問題,並進行專題研究,尋求有效的解決策略;善於總結經驗和教訓,善於進行教學反思。相應地,學校也要建立能夠組織教師進行研討、提升的良好反思機制。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4

舉期參加了國小數學教材培訓學習,通過幾天的聽講座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新的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定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下面就談一談這次學習的幾體會:

一、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著,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

例如,在教學“數一數”時,一幅生動美麗的校園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馬上被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熱鬧場面吸引住了,非常高興,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時教師不急於把問題提出來,牽制學生的'注意力,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隨意看自己想要看的,還可以說說圖上有什麼。當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教師再提出要求,如:“這裡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呢!圖上畫的是什麼?各有什麼?你們找一找。”這樣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數學上,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觀察,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問題上,自覺地按老師的要求觀察,教師可適時地指導觀察方法,有意引導他們按順序觀察。這樣分兩個階段進行觀察,先讓學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觀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隨著知識點的增多,對觀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們的觀察漸漸地由表及裡,由粗到細,由區域性到整體,從而學會了觀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說,首先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並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說出來,接著再同桌互相說,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比大小”時,可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先觀察並說說圖中畫的有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可能會說:“圖上畫有猴子和一些水果。”還可能說:“圖上有3只猴子和4個梨、3個桃、2個香蕉。”對這些同學的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後教師再單獨出示3個猴子和3個桃,問:“誰多誰少?”學生可能會說:“一樣多”。教師可引導學生:“誰能把話說得完整一些?”從而引導學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樣多。”這時,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2個香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可能說:“猴子多,香蕉少。”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4個梨,學生可能說:“猴子少,梨多。”教師可以引導:“剛才你們說猴子多,現在又說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還是少呢?猴子、香蕉、梨這三種水果比較,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句話怎樣說合適?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討論。”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討論時各自都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然後,各組代表彙報:“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確了物體的大小多少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讓學生把圖的內容說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同時也保留著直觀動作思維形式。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本著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事實,自始至終都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入課題,創設操作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例如:在教學“7的組成”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拿出7根小棒,再讓學生把這7根小棒分成兩堆。放手讓學生自己擺小棒,很快學生馬上就得出不同種分法,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很快就得出了7的組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

四、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樣教學,既發揮了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拓,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鍊。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教學改革提供了極為方便而豐富的資源,它系統有效地培養和開發了學生的智力,給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場地,也給師生交往、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交流提供了條件。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5

摘要:主要講述我對於大學生創業的看法,通過對大學生創業基礎教育課的學習,我對大學生創業這種事情有了新的看法,下面我將具體講述我的心得。

關鍵字: 大學生 創業

從創業背景上看,我國正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的時代,特別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協會以後,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市場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關係、價值觀念乃至文明形態都在發生著日益深刻的變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逐漸變化。如何培養和塑造能夠適應這種變化並在社會變化中有所作為的人才,是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高等學校要擔負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的歷史使命。

創業精神是一種理念,這種理念貫穿於高等學校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業能力,使學生畢業後大膽走向社會、自主創業。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包括課程設定、實踐活動、教學體制改革、教育評價模式的改革等。但不外乎一方面是創業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創業技能教育。創業思想教育是創業技能教育的基礎,創業思想教育包括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業動機的確立和創業心理品質的養成,目的是為了讓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創業思想。開展創業思想教育,關鍵一點就是創業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變被動接受就業指導為教會學生主動或自主創業。既要鼓勵學生敢於在新興的領域和行業去艱苦創業,也要支援學生敢於自主創業,學會自我發展,培養學生具有創業的膽量、勇氣和開拓創新精神。

我對大學生創業這種事情是非常贊同的,因為現代生活是一個快節奏,充滿挑戰與機遇,成功與失敗並存的生活,大學生創業,不僅能夠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還能夠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大學生是一個具備高等教育水平,極高修養的綜合體。

大學生創業能夠將自己在大學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活動中,從事自己擅長的`方面,會充分的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其中,做起來也會順利一些,但是大學生是也是一個弱勢群體,首先,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社會的認識還處在一個初步的階段,大學生還沒有真正的接觸社會,沒有真正的意識到社會上的競爭,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缺乏必要的經驗,會有很多很多的彎路要走,所以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大學生創業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同時也肩負著提高大學生畢業就業率和社會穩定等歷史使命。在高校擴招之後越來越多大學生走出校門的同時,大學生創業就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一個社會新問題。 大學生創業面臨著許多問題,其中既有優勢,也有劣勢。 主要優勢有:

1.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2.大學生在學校裡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3.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大學生夢想心了懷揣創業夢想,努力打拼,創造了財富。

4.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社會實戰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主要劣勢有:

1.由於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2.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的缺乏,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學生們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此外,由於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

3.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4.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隻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我認為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如下幾點:

1. 多學多問,虛心請教。

2. 耐住性子,不可衝動。

3. 勇於承擔,負責到底。

4. 要認識並接受人的本性。

5. 要有大局意識,不能只顧眼前。

6. 時刻學習,終生學習。

四、結 語

大學畢業生創業,首要的原則就是讓自己學有所用,“做熟不做生”。對於學自然科學的學生來說,如果在學習期間取得過科技創新成果,甚至融合過風險投資,那麼,你可以憑藉這點優勢順利走上創業路。同理,學管理或人文科學的畢業生若在學習期間進行了理念創新,在相關領域中形成了新的體系,也可利用其作為創業初期的資本。而學藝術、設計、廣告等專業的畢業生,可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創業,但最好是幾人聯合。對於沒有以上成果可以作為創業資本的人來說,職業顧問的建議是找一些物質投入少、產出相對較高的行業起步,如針對高校生的中介服務、小規模的消費品經營、利用網路資源進行資訊服務等。而it專業出身的大學畢業生,由於該行業行情的低迷,建議還是先求職,到較大的公司去熟悉、把握整個行業,不要輕易“下水”。並且在有了具體的創業目標、方向後去花一段時間涉及到你目標所在行業的各輻射行業,從大處縱觀。

總之,獨立創業精神的培養既取決於客觀條件的許可,更依賴於學生主觀的努力,作為學校要營造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氛圍,積極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業者精神,為培養現時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在挫折中成長,不斷進步,堅持不懈,才能最終走向成功!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6

這段時間的網路課程學習對我來說無疑具備著十分深遠的意義,無論是家長的監督還是老師在學習上的關心都讓我備受感動,但是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習來說網路課程的不便也讓我感受到了較大的壓力,只不過我是始終相信自己能夠克服網路課程中的困難從而實現成績的提升,即便有時學習效果並不理想也要重視網路課程的內容並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上網課的時候令人印象較深的便是授課進度的緩慢,也許是為了照顧網路訊號不好以及成績差的學生的感受導致老師授課的進度比較慢,看似我們已經上網課很長時間卻沒有學到太多新內容,我在理解老師苦衷的同時也加強了自主學習以至於從側面提升自己,畢竟在沒有老師監督的情況下學習效果的體現更加註重學生的自主性,所以我在學習網路課程的同時也要求父母能夠嚴格地監督自己,無論是上課時的不認真還是沒能按時完成作業都需要進行嚴厲的批評,正因為明白網路課程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方便從而能夠力理解老師教學的辛苦。

由於高中階段的課程內容十分重要導致我在近期上課的時候感到有些浮躁,既希望遇到的難題能夠儘快解決也希望學習進度能夠跟上他人的腳步,後來通過家長的教導才讓我明白麵對網路課程中的難題光憑焦慮的心態是難以得到解決的,所幸的是老師比較關心我們的學習從而經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進行額外講解,我在打電話請教問題的時候也能夠得到老師耐心的.講解,也許所有師生都明白對待網路課程應當予以重視並加強自主學習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雖然上網課的日子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卻早已讓我適應了這種學習方式,即便沒有老師和父母的強調我也會認真對待高中課程的學習,在網路課程中應當多一些包容與體諒並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畢竟成績的提升需要自己予以重視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再加上老師進行線上教學也很辛苦導致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十分感激,能夠擁有這麼負責的老師對我來說無疑令人感到十分幸福,為了不辜負老師的期待還是應當在學習網路課程的同時更加認真些。

須知即便是些許的懈怠都有可能在學習進度方面被其他同學超越,而且網路課程更加註重學生自身素質自然不能夠落後於人,無論是網課的內容還是老師額外佈置的作業都要認真對待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行。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7

讀了新課程標準,讓我深切感悟到:只有學習新課標,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只有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才能讓學生接受英語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英語帶來的快樂。《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

細讀《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讓我知道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及目標,同時還明白新課程標準在教學觀念、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策略與評價等方面有了新的改革與創新,體現了當前教育教學與時代的發展的新趨勢。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二)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保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三)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四)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髮展與完善。

《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8

20xx年4月23日上午,觀看了程曉堂教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展的新方向》講座。前幾天剛剛出了20xx年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程曉堂教授的講座可謂是一場及時雨,幫我們解讀了新課程標準,更好的幫我們理解了新課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順應時代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潮流,做了重要的修訂:重新界定了英語課程的性質;提出了旨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理念;設定了基於核心素養的英語課程目標;優化了英語課程的內容和教學要求;重新規劃了英語課程的實施路徑。程曉堂教授也從核心素養的演變、內涵與構成,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英語課程的核心理念,英語課程內容的六要素,英語教學途徑與方法和英語教學評價的'改革與創新六個方面解讀了新課程標準。通過教授的舉例解讀分享,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是需要認真去研讀新課標,然後應用在實際教學中。

最後,雷老師給我們分享了自己心得。面臨“雙減”和新課標的雙重挑戰,對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也有新的要求。英語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地朝著“真實課堂”的思路在轉變,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和摸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9

我堅信自己不管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面都能夠有一個好的學習狀態,這段時間的網路課程學習讓我也是收穫頗多,我很感激我所經歷的一切事情,這讓我感到非常的充實,雖然在家裡上網課讓我感覺有些不適應,但是這種感覺馬上就消失了,我是一個適應能力非常強的人,包括學習,我們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都應該主動的學習,應該要有一個好的心態這些都是一定的,對於這段時間以來的網課學習我也有一番心得。

我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在上課的`過程當中我的問題也就比較多,但是上網課經常提問題是非常耽誤時間的,這一點是整個網路課程學習過程當中最麻煩的一點,我感覺學習的進度是慢的,但是沒有辦法現在情況是特殊的,更多的時候是需要我們自覺地遵守各種規章制度,我需要主動的去學習,在家裡上網課之外的時間也需要及時的複習,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感覺我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畢竟是玩網路課程,在學習當中不管處在什麼環境心態要好,現在我也是接觸到了這些,當我回顧起來的時候我就感觸頗多,我很感激網路課程對我的影響,因為這能夠讓我在接下來更加珍惜學習的時間。

這段時間讓我接觸了一些新的知識,我給了自己很多的挑戰,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還是要有這樣的心態的,我現在也依然在保持著一個好的狀態,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去實現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對這次的網課學習真的是映象深刻,我每天都是按時的上課簽到,堅持去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雖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學習起來是需要一定的毅力,也會遇到一些自己難以琢磨事情,但是這都不是能夠阻止我的,我依然相信我是能夠堅定自己意志的,這段時間下來我看到了學習是需要一步一步來,這不能夠著急,我需要堅持自己心中所想。

現在網路課程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可是我還是有著非常大信心,我願意讓自己保持一個好的狀態,這一點是不便的,作為一名八年級的學生了,我現在的學習也是慢慢的變得緊張,有很多事情我都需要堅持,學習上面我肯定會投入更多的精力,這段時間下來我就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些,我一定會堅持下去了,保持在家上網課的這種狀態,全身心投入到 八年級階段的學習當中。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0

20xx年的暑假是一個忙碌的假期,同時也是一個收穫很大的假期。7月底我有幸參加了河南省舉辦的高中新課程的培訓,5天的時間裡我聽了很多專家關於新課程的講座;隨後的日子裡,我和我的同事們又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集中進行學習新課程的培訓,通過看視訊、閱讀電子文字、發表評論等多種形式,把新課程的培訓落到了實處。在學校培訓的**子裡,學校通過記考勤、不定時地抽查各培訓班等形式來監督老師們的培訓,可謂是用心良苦。儘管有些累,網路還有些不順暢,每天還要按時到學校進行觀看視訊。但是,累並快樂著。因為,我們通過學習來近距離的`接觸了新課程,瞭解了新課程,並對新課程的即將實施充滿著信心。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是幾分歡喜幾分憂。

首先是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歡喜。作為一線的老師,儘管素質教育喊了很多年了,但是高中這一塊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特別是在新疆這麼偏遠的地方。學生和老師仍以大學聯考為一切行動的準則,學生整天呆在“題海”裡,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與外界事物接觸地很少。在大學聯考指揮棒下,很多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儘管我們想改變這些弊端,但大的大學聯考形式使得我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新課程改革使得我的眼前一亮,特別是選修課的開設,使得學生從被動式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既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也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也不會再面對那種“喊破喉嚨沒有幾個人聽”的尷尬而無奈的局面。在興趣的引導下進行學習,既能鍛鍊學生自己的選擇能力,也會鍛鍊學生在總結以及寫作等很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學生通過選修課的開設,也可以開闊視野,瞭解很多以前想要了解但沒有了解的知識。他們不再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了。比起以前的“要我學”,“我要學”似乎更具有人性化,似乎更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同時老師也不用整天在學生後面說諸如“要努力學習,否則就考不上大學”之類的話語。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解放。在解放的情況下,在學生身心放鬆的情況下,還能讓學生學得很多知識,這無疑是一個進步。我為此感到高興,為我們的學生,也為我們的老師感到高興。

當然,新課程改革在其他方面還有很多讓我高興得事情,包括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真是讓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1

學習部分地點,在家裡面,我們開啟了網路課程學習,改變了以往的教學風格,反而感覺拉進來與老師之間的距離,開啟電腦就能夠看到老師認真講解的畫面,這樣的學習很適合我。我在家積極學習網路課程。

我家中有一天電腦,平常都是用做看電視的,現在成為了我的專用電腦,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網課,當然媽媽的聲音從來不會少,因為她總會在我想要睡懶覺的時候叫醒我。在媽媽和鬧鐘的雙重警告下,我每次都能夠按時上網課,積極的參加老師的課程。開啟電腦,點選老師直播授課軟體,簽到。一天之計在於晨,早早的起來精神倍嘉。

就這樣,我在家裡一直都是通過網課學習,在老師的知道下,認真的把暑假作業完成,同時也會學習的知識,每天都會把自己的學習任務積極完成。老師每堂課佈置下來的作業都會在晚上完成,及時交給老師。現在我們不需要教導課代表那裡,只要把作業一鍵上傳到老師的郵箱或者電腦就行,方便快捷,而且老師會很快的就把批改好的作業下發給我們。

通過學習和思考,我慢慢的.養成了自己獨處自己學習的習慣,雖然網課有些模式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的,這畢竟非常好玩,也能夠讓充分利用時間,不需要每天為了趕公交早早的起來睡眠不夠,上課的經歷也不充分,因此我更喜歡這樣在家學習,只要我們早上早點起來,及時洗漱完成,吃好早餐,就可以放心學習,很多時候是便在電腦前,媽媽就已經給我準備好了早點。

感覺自己在這段時間通過網課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讓我明白了自己該如何繼續好好學習下去,每天都會嚴格的要求自己,對待作業認真,不管在哪裡都會先把作業完成,不會一下課就去看電視,更不會隨意的浪費時間去玩遊戲,有爸媽的監督,還有自己的剋制我非常容易的完成了在家學習的任務。

很多時候只要我們自己不開啟壞的開頭,就不會一直朝著壞的方向發展,畢竟我能學習的目的是成為棟樑,報答爸媽,而不是負擔,我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這讓我每天期盼著上學,對待上學的心態也非常積極,同時我還明白雖然我還在家中,但是我們的寒假已經結束了,只是還沒有到學校上課的時間罷了,在家開啟網路課程也非常不錯,也適合我們學習,當然網課如此,以後正常上課我一樣會認真學習仔細努力的。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2

通過本次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你覺得應該如何設計語文教學,才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都有了較大的改觀,但對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很多教師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其實,就教與學的關係而言,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變,教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無論怎麼變都將無濟於事。由此可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實施課改、落實課改精神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之一。下面談談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營造氛圍、積極參與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鬆、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實現自主發展。要想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教師必須放下架子,走下講臺,成為學生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開發者、指導者、參與者、學生個性發展的服務者,教師和學生是朋友、夥伴,協作者的關係,是一種感情非常融洽的朋友關係,讓學生處於一種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中。然而更重要的是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和學習的主動權,為他們的動口、動手、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多種感官並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瀾中積極參與,主動發展。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師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出結論的,教師不說。另外,課堂上的規矩也可以改一改。課桌不妨擺成“T”、馬蹄形、圓形等“主體式”。上課,學生可上臺當“老師”,不解時才請教、求援,必要時老師給予啟發、引導、點撥。討論,既可前後左右結隊,也可以離開座位與朋友切磋。學生動口多了,可動手寫一會兒;坐久了,可站一會兒;動腦多了,可埋頭閉一會兒眼睛;只要有助於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給學生“一路綠燈”,不必設防,從而讓學生的創新靈感得以迸發,人格個性得以張揚。通過實踐,我深感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充分的讀、思、問、議的時間,從而使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促進了思維的發展。我們的課堂就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學生敢想、敢說,願意想、願意說。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推動學生認知活動的巨大推動力。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學生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教師要多動腦筋,在準確把握教材編排的意圖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但又要不拘泥於教材。創設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情景,引發學生的興奮點,如講故事、做遊戲、畫一畫、唱一唱、猜一猜等。將各科教學融入語文教學中,敢於創新,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要摒棄束縛人發展的陳舊傳統教育觀念,啟發學生在課堂上想人之未想,發人之未發,逐步培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別具慧眼、獨闢蹊徑的素質。善於使用鼓勵的語言、信任的表情,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性。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鼓勵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在教學手段上也要更新,實物展示、音樂啟迪、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要充分運用教學中。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適時地給學生講明學習的道理,讓學生真正明確“為什麼要學習?”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責任。

三、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轉化

傳統的教育基本上是“接受式”教育,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學生被動的接受,機械的訓練,死記硬背而已,他們只是在繼承,沒有探究,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學生“接受式”學習的'方式必須向“自主、合作、探究”轉化,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去親身經歷和體驗一番。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重要的是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即建立師生、生生互動小組合作學習。它的開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於為他們的自我表現和相互間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廣的空間,使他們能夠在合作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和教學的需求,把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班級集體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始終處於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為他們實現終身學習併成為創新人才打好基礎。不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把競爭的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成功。做到問題讓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操作;知識讓學生獲得;學法讓學生歸納;情感讓學生體驗;學生爭論的問題,教師不急於下結論,讓學生去探究。

四、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兒童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認知能力、思維水平、意志、興趣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即使同一年齡階段也存在明顯的個性差異,因此,要遵循兒童心理髮展的階段性規律及個性差異。多元智慧理論指出:每個人的智慧型別不一樣,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優勢、學習風格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具體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實際上,有效的學習方式都是個性化的,沒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統一方式,對某個學生效的方式,對他人卻未必管用。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徹底改變過去“一刀切”“一鍋煮”的做法,為每一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空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的可塑性強,發展彈性大,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要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堅信每個學生都有與生倨來的成功慾望,相信學生的潛能,診斷學生的優勢智力,激勵他們發展成才。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學生的天性。

五、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問題是學生產生學習願望的根本原因。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學生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也就不會深入地去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就不可能激發學生認識的衝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物件,從而在學生的心裡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因而,教師要注意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與培養,採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如:激勵式、發散式、創新式、逆向式的提問。教師還應利用語言、裝置、環境、活動等各種手段,製造一種促使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善於提出問題,並讓學生討論,使課堂形成一種積極思考,勇於探討的熱烈氣氛。讓學生在課開始時“帶著問題走進來”,課末“帶著問題走出去”,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六、突出學生的情感體驗

體驗是伴隨著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學生的情感體驗就是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身體親自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親自去感悟。有了情感體驗,學習過程就不僅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而且,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得到的知識和技能等,其影響比教師單純的說教要深遠得多。在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語文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知識的良好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於“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總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轉變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密切合作,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就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3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千萬所中國小有計劃地推進,課改的幸福曾給我們帶來不少新鮮與激動。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很榮幸參加了幾次新教材的培訓,在06年的新學期,我又教上了新課改的數學教材,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對於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也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新舊教材的對比:從教材與以往教材對比來說,有以下幾點:

(1)新舊課本內容上,新教材較以往更廣泛,它涉及到了概率,檢視與投影,專門增設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資料的處理等內容.從內容體系上來看,編排順序與以往也有較大差別,比如在幾何證明中,把學生學會證明書寫格式及要求放在全等三角形,四邊形內容之後學習。

(2)新舊課本在知識深度上相比,新教材有一定程度下降,例如刪掉繁雜的分母有理化運算,立方差,立方和公式.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在進行因式分解時,直接用公式不超過兩次,在八年級上學期前對幾何證明基本上不作要求,對數學用表的要求取消,刪掉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等。

(3)新課本較舊課本知識理解程度要求進一步加強.例如:課本中專門設計了100萬有多大,公園有多長、多寬(即估算面積有多大),多邊形外角和的理解等以往的學生來不及或幾乎從未思考過的深度.比如:學生體會百萬分之一有多大本教材就從各個角度進行了描述,學生就會對百萬分之一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教材也更貼近生活。例如課本設計了圖形的密鋪,以及各種各樣圖案設計,利用對稱,中心對稱,軸對稱,平移與旋轉等進行圖案設計的作業共有六套.學生對此能有許多創意進而激發出其學習熱情。

(4)新教材更注重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及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探索發現過程.例如課本在設計“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時,注重了從幾何圖形方面對公式的理解,利用面積相等的原理進行拼圖。學習勾股定理時,利用直角三角形三邊為邊的正方形面積關係來引導學生髮現勾股定理,用拼圖來引導學生證明勾股定理,最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證明勾股定理的多種方式,使認知更符合學生實際.又比如在無理數教材編排中,先通過學生認識邊長為1的正方形對角線及非整數又非分數,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而後通過該對角線究竟有多長,利用無限逼近的數學思想來理解有多大,並最後引入無理數的概念。

(5)新教材的練習量較以往大幅減少。閱讀材料更豐富,涵蓋數學趣題,例如柳卡趣題.博奕問題,數學史,數學方法,計算機解方程組的原理,WORD中圖形的平移與旋轉等諸多方面。

(二)教師教法的轉變:在應試教育和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一般採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講課追求講深講透,一步到位。對精講多練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認為精講多練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訴給學生,然後相對於公式、定理的應用,編擬出很多題目要求學生做,大搞題海戰術,從而使學生理解為學數學就是做題,而做題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學生學到的不是數學,而只是解題技巧。數學新教材的最大特點是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為主線,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認為新的課堂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問題:(1)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學過程中,要學生自己動手,從一個條件(即已知一角或一邊)能否確定一個三角形的形狀開始,逐漸增加條件,並由學生回答哪些肯定不可以,哪些暫時無法確定,在此應到學生適當的分類,再進行講解。在學生探索已知兩邊及其中一邊所對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時,學生很難舉出反例,此時應及時幫助學生出示反例。使學生很好的掌握這一知識。在探索《軸對稱》中角的對稱軸時注意糾正學生對稱軸是直線等都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過程中應該去做的。在《鏡子改變了什麼》中,注意讓學生自己探索實踐,教師只需適時糾正就可以了!

(2)教師應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探索。例如“絕對值”一節的教學,我按四人一組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難得出:①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②零的絕對值是零 ③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提問:①絕對值等於本身的數有哪些?②任何一個數的絕對值都是正數嗎?③若a>0,則a =________; 若a=0, 則 a =________; 若a<0, 則 a =________ ④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通過學生思考探索,讓他們總結出絕對值的一些重要性質。

(3)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我提前兩天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一些圖片、實物,用硬紙片製作柱體、錐體等模型。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圖片、實物和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立體模型,然後再按每兩人一組把這些實物或模型進行歸類並說出它們各自的特點,最後選派一些代表作總結髮言,老師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5)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例如對“圖案設計”的教學,我要求學生利用計算機完成以下問題:①我喜歡的數學圖形②收集一些公司或企業的標誌圖案③為我們班設計班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網上找到了相當豐富的素材,上課前我先把每個學生蒐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學中再進行分類展示。這樣做可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益。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單一的角色——知識的傳授者,而新課標要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啟用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合作關係,讓學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

(三)學生學法的轉變:在教與學的關係中,學生的地位如何確定?傳統的提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但在教學實施中不盡人意,教師主導,導得過多,導得過細,學生總是在教師鋪設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學生圍繞教師轉,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沒有真正得到體現。而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同時新課標強調,要把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不要過多地考慮課程知識結構體系,而是要考慮以學生髮展為最終目的。傳統的學習方式單一,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即:老師講,學生聽,靠單純的記憶、模仿和訓練,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當收音機全神貫注地聽,把教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當他們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時就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缺乏創新的激情與活力。因此新課標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總之,本次課程改革與以前的七次課程改革不同,不只是課程內容的加減調整和教科書的替換,而是牽涉到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改革更新,牽涉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評價方式的轉變等諸多方面。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4

暑假裡,讀了《翻轉課堂和微課程教學法》一書,我對翻轉課堂和微課程有了一定的認識。讓我更全面的瞭解了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是現代資訊化時代的必然產物,是適合現在教學的新教學法。我真切地感受“翻轉課堂”究竟翻轉了什麼?書中深入淺出的講解,一個個新的理念清晰地衝擊著我的視野,微課程研究真的是一種學習的新方式,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路徑。

翻轉課堂我理解的是改變教學模式,從單向的講授,改為通過在課堂上發現問題與小組同學互動,啟動孩子們思考與討論所學,結果孩子們對學習內容瞭解的正確率提高一倍。以往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習過程的第一步-- “資訊傳遞”,並把這一過程放在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在課堂上;但往往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內化”,以前都把這一過程,放在缺少幫助的課後環節中。結果本來應用於師生互動、孩子們互動交流的課堂,常常被教師一個人佔用來作知識的傳授了。不善於觀察學生學習的情況,尤其是不擅長問題引導。老師常常習慣主宰課堂,好像自己不講學生就學不會似的,教師往往用自己與學生的互動去取代生生互動,使協作探究流於形式。當學生展示的時候,教師往往不去引導學生“質疑-闡釋”,而是忙於指出展示中存在的問題,急於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

書中有很多事實證明,由於群體教學和個體差異的矛盾,使在課堂時間傳遞知識註定了是一種有缺陷的方法。這次的新網路科技讓知識的'傳授變得更便捷和容易,我們應該改變教學模式,而把教學重心和時間放到“吸收內化”,也就是把“吸收內化”這一重要的過程放在課堂裡。課堂上,孩子們之間的互助教學能促進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使學習正確率增加一倍。而翻轉課堂的實施,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以前,知識內化的過程都是放在教室外,那時候沒有老師和家長在場,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容易因沒有人協助,而產生挫折,喪失學習動機和成就感。

但如果把這兩個過程顛倒過來,學習成效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翻轉課堂可以迅速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翻轉課堂和微課程是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模式,這對於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我們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設,鼓勵家長和孩子們嘗試用新方法來學習!孩子們在家裡藉助學習任務單和微視訊進行學習,課堂成了孩子們內化知識、拓展能力的地方。以往傳統的課堂,孩子們先在課上學習知識,再在課下鞏固、消化知識。由於有的學生課下偷懶,沒能對所學知識及時消化、吸收,導致了困惑越來越多,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成為了學困生。而翻轉課堂的好處就在於教師利用微視訊來傳授知識,幫助孩子們學習。

微視訊可以隨時暫停、倒退、重複、快進,適合孩子們個性化學習。以前,我們認為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而翻轉課堂則打破了這種說法。我們老師需要做的工作要在孩子們學習之前完成。老師要做出適合孩子的學習任務單,幫助孩子們學習的微視訊。這就要求老師要在教學資源的開發上下足功夫。

微課程教學法就是意味著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師課上將不能演教案,而應成為啟迪學生智慧的指導者。課堂上,除了課前檢測外,教師還應設計進階作業,讓學生思考,協作探究,進行展示質疑,還要進行相應的評價。而這種課堂模式也是自課程改革以來,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1. “微課”不同於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物件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 “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臺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 “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資訊。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蔘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對於微課的錄製我覺得還有些難度,以後會繼續努力學習新的事物。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課餘時間真的要好好的充電,微課的錄製和剪輯還沒怎麼學會,將來要學的還很多。

微課程的起點可高可低,適用性非常強。即使偏遠的學校,只要有網路,有電腦,都可以學習,可以說是“人人有起點、校校有起點、事事有起點、時時有起點”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5

一、新課程標準的雙重的性質:工具性和人文性。

在英語教學中,我經常會給學生強調英語的工具性: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擁有了流利漂亮的英語,就像給自己穿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會讓自己光彩照人。但英語的人文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的很少。突出英語教學的人文性,主要是通過學習西方國家的主要節日、標誌性建築物、食品、交際習慣等,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綜合人文素質,這符合新目標的要求!

但是西方文化怎樣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呢?我們的教材中有編寫一些西方的主要節日: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感恩節等,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很難讓學生感受了西方文化的一種氛圍,很難理解某種文化的意義及對研究這種文化的興趣,所以通過新課標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不妨嘗試著用單獨的一節課的時間,通過製作、收集、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查詢資料,製作道具,來演示一種文化的魅力。

二、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連續性。

語言學習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在英語教學中,要遵循語言學習的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詞彙、句型的積累,我經常建議我的學生要學會聯想,要會舉一反三,如學習了單詞cow,在學習單詞now,學生要有能力自己拼讀出來,以及還有那些單詞含有ow,讓學生一一聯想出來。語言學習的連續性,對可以快速記憶,有可以快速忘記的國小生來說,太重要了。我們的教材編寫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新的內容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加以延伸,因此要重點培養國小生及時複習的好習慣,要讓他們學會學習,積極思考,學會總結積累,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三、課堂上主要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

英語課堂應該是活波生動的,學習在積極的情緒下學習,學習效果會加倍的,因此在課堂上,我會通過玩遊戲、TPR、唱歌、模仿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方面做的不夠。

有以下原因:

1.學生在新課程學完的一節課中,很難講知識得以運用。

2.在第二節課複習時,大部分時間以學生複習鞏固學生的音形義、句子的問與答為主,少有讓學生去脫口而出。新課標告訴我們,任務型教學是讓學生學會做事情,將語言運用於實際,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知道語言的用途,在課堂開始時就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任務是什麼,讓學生有目的行的學習。

四、我們教師面臨的挑戰。

1.教師要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和理解新課程的價值、性質、理念,思考如何體現在自己的英語課堂中。

2.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要進一步加強。時刻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做學生的好榜樣。

3.學會反思,逐步提高。我們們堅持每節課過後的自我反思,反思教學、學生上課情況、自身情況等,師生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4.和同學科教師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對於在教學中面臨的問題與困惑,與同水平教師多交流,想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