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9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道德課堂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

“道德課堂”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在我們很多老師還沒能從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脫出來盲目走“新課改”的路時,田局長為我們指的一條光明而正確的課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廢棄的“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學校教育誤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課堂“灌”、作業“濫”、 考試“多”、管理“死”。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不道德。這種狀況正是我們要摒棄和改革的目標,那麼我們就要建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就要建立一種像田局長提倡的道德課堂。它能提升師生生命質量,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何為道德?《道德經》中這樣解釋:“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為準則。何為道德課堂?那就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何為課堂道德? 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

最大的課堂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具體體現。當我們深刻領悟了這三個概念後,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這就如同我們新課改形勢下的三位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一樣,知識與能力如同一棵樹的樹葉,過程與方法相當與樹的'枝幹,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那深埋樹下的根基,這根基就是學生的心、學生的思想。沒有它為幹葉輸送營養物質,枝繁葉茂就無從談起,我們更見不到茂密的樹林。就像田局長所說的那樣,道德課堂的本質就是: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構建道德課堂?我覺得要營造的是低碳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課堂、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課堂,那這就要求我們師生都要轉變角色,創造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而學生這個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就要靠教師的導,教師的託一託、送一送、幫一幫。所以,教師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和負責的思想,甘心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的共同學習和交流,再也不要凌駕與學生之上的灌輸教學,要多鼓勵、表揚,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建立主體地位,樹立主人翁意識,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苦學為樂學。

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承擔了構建道德課堂的重大責任,首先要建立一個快樂、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做到尊師愛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學相長,讓每一學生切實的體驗到老師的愛和溫暖。這是構

建道德課堂的一個前提。其次:要根據學科教學中每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讓課堂真正的屬於學生,讓學生愛上課堂,從而自覺轉變學習觀念和態度。還要將教師導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既要順水推舟,又要無聲無息,讓學生感覺到自然,而不是生硬的、被動的。這就要我們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抓住學生的心和神,師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中。

最後要在以往的備教材、備學生的前提下,多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把學生帶到哪裡去?(學習目標)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裡?(學習策略)你如何確信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裡?(學習結果評價),明確的教學任務會使整個課堂鮮活起來,還會使學生快樂起來,那麼我們的道德課堂也就在老師和學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執教”,讓我們德在課堂、德在社會,德存心底,永銘記!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2

星期五下午,我們聆聽了道德講堂,啟發很深。道德講堂主要講的是與誠信交友。誠實就是表裡如一,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和守信是統一的。守信以誠實為基礎,離開誠實就無所謂守信。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我們今天所講的“誠信”,就是不要欺騙別人,做老實人。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發展之道。一個人只要活的誠實,守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一個人要誠實,守信用,不貪圖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人生最重要的是誠實,講信用,這是比物質財富更加珍貴的財富。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誠實、守信,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穫一個品格;道德已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行為習慣看作小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資訊,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與誠信為友。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3

“在語文課堂上,我究竟拿什麼獻給學生呢?”這是我在平時教學當中一直困惑的地方。許x老師的“合乎道,至於德”的道德課堂像一縷清風吹走了我心中的疑惑。許x老師從道德課堂的提出、道德課堂的觀念、道德課堂的構建三個方面給我們講述了構建“道德課堂”文化,學習後我收穫多多,感觸多多,許x老師的講座是我們課堂教學工作的航標。

我最初對“道德”的認識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裡的道德,即做人要講道德。但許x老師道德課堂裡的“道德”則是兩層意思,即“道”是規律、教育教學規律,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一定要符合教育規律,否則,我們的教學註定是要失敗的。德是我們的最高境界的目標,是我們常說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習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成為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構建道德課堂(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只要我們本著對學生、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和精神,尊重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用心培育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放手,少講多引、多領,並給學生創設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變灌輸為引導,變被學為要學,讓孩子們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中得到真正的提高,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使學校真正成為“知識超市,生命狂歡”的地方!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4

道德標準: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在道德經裡,“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為準則。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從事於德者同於德。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育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道德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道德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

課堂道德: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

道德課堂的本質:“養魚養水,養樹養根,養人養心”。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習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成為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

我的認識:我最初對“道德”的`認識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裡的道德,即做人要講道德。但田局長在道德課堂裡的“道德”則是兩層意思,即“道”是規律、教育教學規律,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一定要符合教育規律,否則,我們的教學註定是要失敗的。德是我們的最高境界的目標,是我們常說的三維目標。

如果讓課堂教學回到“先學後教”的秩序上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然後根據學生的學而教,對學再創造,這真是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為此,我們將不懈努力,構建道德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5

近日學習了《關注道德課堂、讓教育理性迴歸》一文,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通過研讀,使我深刻認識到,道德課堂是關注生命成長的課堂。道德課堂是豐富情感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不斷的走近文字,接觸文字中描繪的各種事物,認識其本質,豐富各種體驗,感受生命的意思和生活的樂趣,培養情感陶冶情感;人的道德本質是在後天習得的,絕大多數人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尤其是在課堂學習中國形成。在課堂教學中培植人的道德,讓道德彰顯生命的魅力。

在構建道德課堂上就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備課上下功夫。準備充分,一堂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邏輯清晰可見,學習目標明確無誤,是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而精心設計教與學的每個環節,是道德課堂的最大著力點。

二、在創設課堂教學氛圍上下功夫。最後在激發學生學習上上下功夫。 教師從心理上認同自己的角色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共同體的參加者和引導者,最大可能地實踐“主體性”、“開放性”的教學原則,這一思路應成為新的課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內涵。“讓每一個學生成功”的辦學理念,我個人的理解是:尊重個性與人格,理解、體諒、關注學生的學習障礙;欣賞學生的成功之處,讓學生隨時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通過師生互動的資訊交換及時改進和優化教學環節,以有利於培養素質的學科品格在學生個體身上得到內化為準則,在分析思路、尋求方法上啟導,在能力培養上誘導,在思想方法提煉上指導,讓生命主體獲得自主學習、成長的空間,感悟心靈的自由,教師的知識情感體驗同時得到發展。這也是教師本身應具備的一種能力。將學科的專業化、教學風格的個性化、教學內容的情感化融入教學,煥發起課堂活力,這是“道德的教學課堂”提高效率、擺脫“時間效應”陰影的唯一有效途徑。

以教師自身對專業的熱愛、對工作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教學行為中體現嚴謹、靈活、耐心的治學精神和嚴密、探索、創新的學科品質,充分挖掘知識傳授過程中的道德資源,讓學生感悟具有道德價值的學科知識,教師的人格魅力。 總之道德課堂構建的過程,就是教育理性迴歸的過程,也是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師認真反思、學習、提高的過程,只要做好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細節的認真落實,我想教育才會更好。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6

20xx年8月1日我參加了國小《道德與法制》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會有兩個內容:一是彭燕芬老師的對《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的分享,二是彭燕芬老師對新教材《道德與法制》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解讀。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穫頗多:

一、國小《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色

一是堅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關注兒童的經驗,激發學習興趣,貼近兒童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需求,改進教材的呈現方式,低年級教材還適當採用兒童繪本的形式,引導兒童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二是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理佈局,整體安排,在開發教育資源、豐富德育內涵、改進道德與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採用的“內隱”與“外顯”相結合的融入方式,真實自然。

三是研究並遵循兒童道德自主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設計,給兒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學習空間,較好地處理了道德認知必要合理的傳授與道德能力自主建構之間的關係,促進兒童在自主學習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治意識。

四是針對兒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現實,在全面體現課程核心理念和目標的同時,突出了“樂於探究”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較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兒童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努力培養兒童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道德與法治》教材框架及說明

這一版的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把道德與法治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國小階段就初步瞭解憲法中的相關規定,是他們樹立遵紀守法的思想觀念,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在編寫時用兒童的童言童語進行編寫,展開兒童自己的世界,為學生上課創設情境,更方便他們的理解和學習。最後採用教學和一的理念,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多樣化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是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接下來彭燕芬老師又詳細的就一年級各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教學誤區或教學關鍵點進行了介紹,使我對教材的把握更準確,更清楚。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教學誤區是,老師規定學生在介紹自己時必須怎樣說,給出固定的格式,讓學生進行填空,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表達,杜絕填空現象。在教學中的關鍵點是,教師要在課堂進行中關注弱勢,對於表達能力或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予鼓勵,給他們更多的關注。我相信通過彭燕芬老師的.詳細解說,我一定能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把教學工作做好。

這次新教材培訓,雖然培訓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過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參訓者把握了教材的編寫意圖、框架結構,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幫助我們更好的做好《道德與法制》課程的教學工作,並以此作為國小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充分認識《道德與法制》課程的重要意義,改變教學方法,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道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7

上週,我們學習了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在全市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面推進德育課堂建設,走好教育生態文明之路》,從講話中可以看出:

社會生活離不開道德,課堂就是生活,同樣離不開道德。構建德育課堂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走過了十年,課程改革深入到課堂,而德育課堂的建設正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課,是我們願意和過去的老課堂教學相比,提出的道德確失、不道德的教育主張。建設德育課堂,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不僅是未來一段時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構師生關係;“德育課堂”主張必須對教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德育課堂革命”的實質是迴歸學生。教師在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中成為主導者,這種角色錯位常常導致教學過程中的.灌輸、填鴨式被動學習、學生的抵制能力較強、學習效果不佳。這就導致了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的異化,以及師生關係的扭曲和變異。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德育課堂,需要教師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對師生關係進行重新定位,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手,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推動者,成為與學生平等相處的夥伴,重構“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高師生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對於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田局長指出,要使教學“回家”,就必須把“先教後學”改為“先學後教”,把“少教多學”。長久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本”。老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教師教多少,學生學什麼;“先學後教”是教育界的一大創新,“先學後教”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即學習方式的重構。以學論教,即以學生的學習為基礎,是對學的再創造,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教師的準確定位,教師要超越學生的先學,使學生的進步有質的飛躍。

道德課堂的建構需要教師將教材所包含的育人內容與要素自然地展現出來,讓學生體驗並感受,從而獲得價值認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8

道德課堂又掀起了“xxx”,再次研讀道德課堂,讓我讀後深受啟發,感受頗深,同時更加感覺到身上的擔子的沉重,“道德課堂”這四個字,這更讓我堅信: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融合在這個道

德課堂大環境中,積極創造道德課堂。下面就談談我的拙見:

一、把握好自己的課堂角色,正確認識道德課堂。

一直以來,“教育關乎一生,教師是學生成長的貴人。”這句話無時不刻的在鞭策著我,這一切無不說明了教師的重要性。道德課堂對師生關係的內涵解釋是:“在課堂教學結構諸要素中,師生關係是最重要、最靈動的一組關係。道德課堂強調教學是師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下,師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課堂上教師善教、學生樂學,氣氛活躍而緊張適度,不同層次和個性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道德的課堂有助於成就學生。作為教師應該站在道德的高度和育人的立場來審視課堂教學。依照道德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來分析和矯正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現象與問題;立足於學生現實學習和生活需求,著眼於學生後續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以構建道德課堂,提升師生生命質量為目標,這就是道德課堂的標準。每個教師都要據此審視自己的課堂,修正自己的課堂,達到道德的要求。打造道德課堂,還必須認清楚課堂中一些不道德的現象,如拖堂、滿堂灌、大量佈置作業等,這些現象對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形成了制約。此外,一切圍繞考試,不重視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不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等等,都屬課堂的不道德行為,應該予以摒棄。我們必須立足實際,探索具有學校特色的“道德課堂”教學模式。用高品質的課堂形態,使學生在充滿尊重、關懷、和諧的環境中,在身心愉悅、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學業進步和身心全面發展,通過構建道德課堂,使全體教師樹立道德課堂教學觀,促進師生生命質量的提升。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為教師創造職業幸福!

二、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積極創造道德課堂。

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是我們對新課程最高的追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要樹立“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我們的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必須讓學生的智慧、思維、猜測、想象、情感、喜怒、哀樂都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必須讓教學來自生活,回到生活,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必須讓課堂與生活血肉相連。“在情境中匯入,在活動中認知,在探究中創新,在交流中互補,在反思中昇華,在應用中提高”等一些新的教學理念以應用到教師的教學行為之中,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之上。立足與學生的發展,以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以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作為課堂教學的保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根本,以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才能真正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的發展性教學宗旨。教學與生活溝通、教學與情意相連、教學與創造同步,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讓學生既經歷學習探究的過程,更經歷對真、善、美的體驗與感悟,讓課堂成為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樂園,讓課堂成為學生最嚮往的地方。這樣的課堂充滿靈感、充滿激情、充滿了自信、充滿了關懷。在這種情景之下,老師們變了,變得和藹可親;學生也變了,變得敢於表達、善於交流、主動參與;課堂更變了,變得多了動感、多了歡笑、多了開放。就這樣,一個體現師生互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正在形成!這樣,我們的道德課堂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9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在全市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的關於《全力推進道德課堂建設 走好教育生態文明之路》講話內容,從這次的講話內容我們可以得知:

社會的生活離不開道德,課堂是生活,同樣也離不開道德。道德課堂的構建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課程改革改到深處就是課堂改革,而道德課堂的構建正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課堂,是我們願與過去的舊課堂教學中道德確失、不道德的一種教育主張。構建道德課堂,提升師生生命質量,既是今後一個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和境界。

在課堂上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構師生關係。道德課堂認為,教師的角色必須重新定位,課堂革命的本質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傳統意義的課堂上,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者,這種角色的錯位往往導致灌輸式,填鴨式的被動學習,學生的牴觸性較強,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正是這樣,才導致了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被異化,造成了師生關係的.扭曲和變異。道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要求教師是學生的學習的助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同伴關係,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我們還應該讓教學“回家”,關於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田局長指出,必須讓教學“回家”,即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少教多學”。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而“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是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先學”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學習方式的重建。“後教”就是以學論教,即根據學生的學而教,是對學的的再創造,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是教師的準確定位,教師必須超越學生的先學而使學生的進步有質的飛躍。

我們應該努力構建道德課堂,道德課堂要求教師把教材中蘊含的育人內容和因素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讓學生體驗到、感受到,從而獲得價值認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0

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增長知識的殿堂,而且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家園。傳統知識本位的課堂教學過分強化知識的授受,導致了學生精神的萎縮,最後使課堂成為學生恐懼、厭惡的場所。本來是活潑好動、生機勃勃的中國小生,在課堂上卻成了沒有生氣的“容器”,本來是培養人的課堂教學活動,卻成了“目中無人”的教學,成了學生“心智的窒息機”。強調課堂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家園,是道德課堂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要學生經歷、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

探究是少年的`本能和天性,是少年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少年精神特別是理性精神發展的基本途徑。探究精神是課堂的靈魂,唯有探究才能培養思想者和批判者,沒有探究的教學只能是訓練。當教學不是崇尚求是而是迷信於“確定性”的書本知識,不是崇尚主體自由而是教師的威嚴,不是崇尚批判而是順從,不是崇尚探究而是接受,則師生同時被一種知識的複製的教學文化宰制和異化著,並通過相互攀比的知識競賽加劇著這種異化,從而,課堂蛻化為思想的荒漠。因此,要著力弘揚探究精神,讓學生在課堂過有意義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閱讀、觀察、操作和思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努力從不同維度解決問題,建構自己的思想和意義,產生和形成自己的觀念。

二、教學過程要學生產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這種關注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要積極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三、課堂教學要成為學生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的過程。

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1

語文課承載著讓學生掌握與世界交往的工具的重要使命,必須沉得下去,必須擯棄浮躁,必須如農業般辛勤踏實地耕耘,呈現出一種樸實無華、充實飽滿的美;然而語文又是一門屬於心靈、屬於精神的學科,它在承載工具任務的同時,還要演繹風花雪月的美麗。因此我覺得,語文課應該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必須美得充實,美得實在,美得有內容,美得有詩情畫意。下面談談我所執著追尋著的理想中的語文課堂。

一、真實是語文課堂的生命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生活的另一種樣式,而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在於它的真實、本色。語文教學的價值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並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成長。那種省略複雜的訓練過程,只呈現精彩的學習結果的語文課;那種以部分優秀學生的發言掩蓋其他學生的學習真相的語文課;那種用遊離文字的媒介煽情替代潛心感悟語言內涵的語文課……失卻了真實與深刻,捧出的是一束束虛假的“塑料花”,鮮豔得很,卻沒有生命,沒有成長的氣息。於是,我們的學生對語文課漸漸地倦怠了,我們的教師也慢慢地變得庸俗了、功利了,不論是語言還是思想,都絲毫沒有了本真的激情與奔放了。一堂理想的語文課,不僅需要教師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有人格;課,有課品。一個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語文課堂的品位,課品如人品。而真實,是衡量人品、課品的基本準繩!

二、語文課堂應充滿智慧

語文教學重視“雙基”,但知識不等於智慧。知識關注的是現成的.答案,而智慧關注的是未知的世界。語文教學必須超越知識和技能,走向智慧,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張揚個性,敢想敢為,自主學習,充分發展,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

1、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

我們要鼓勵學生讀書質疑,培養強烈的問題意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探究性學習的過程。過去我們講的啟發式教學更多的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仍是被動者,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新課堂呼喚學生問,學生議、學生辯的學生自主探索的嶄新境界。同時我們又要以教師的“追問”生成學生語文學習的智慧,讓學生獲得從內心深處生髮的學習樂趣。比如特級教師孫雙金教《天遊峰的掃路人》一文時,先鼓勵學生就題質疑,學生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這時孫老師沒有急著拿出解決的辦法,而是啟發學生:面對這麼多問題,我們用什麼辦法來學習效果最好呢?學生就紛紛出主意:有的說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去解決;有的說大家分組討論,然後大組交流;有的說先把問題歸歸類,看看哪個問題具有代表性。孫老師當即採用第三種意見,把問題歸類篩選出兩個核心問題,即“老人為什麼覺得掃天遊峰不累?”和“老人能活到100歲嗎?”

師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再次和文字對話,在讀中悟,在讀中議,在讀中思,在讀中練。學生學得興趣盎然,生動活潑,有滋有味,十分投入,真正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中展現了學生勃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風采。

2、發現錯誤的價值

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生正是在不斷地發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了正確的知識、找到了科學的方法、提高了學習的能力、嚐到了成功的喜悅。“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錯誤是學生學習探究的標誌,是一種學習經驗,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因此,語文教師要正視學生的錯誤,多問幾個:“你為什麼這麼想?”善於發現錯誤背後思維的火花、智慧的萌芽,這樣,教學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發展。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學生不出錯的課絕不是一堂好課?智慧,是在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產生的。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更需要教學的藝術和智慧。

3、催發思想的碰撞

語文的魅力在於其內涵的豐富多彩,不同的人由於知識水平、生活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對同樣的作品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境遇裡,也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會千差萬別,我們教師要善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大家的各抒己見中,產生思想的碰撞,給人以知識,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智慧。這樣的語文課,才能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2

我院開展“道德講堂”,本人受教良多,為多多瞭解,本人經查證資料,得知何為“道德”,此詞彙最早來源於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孔子便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大同”的社會,人們“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如此說來“孝”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對全天下的父母。這時,“孝”便成了一種責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責任。唯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們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條道德準則。可見,在那時的中國,人們就將“孝”作為“忠”的前提,正所謂是:“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在我看來,當一個人將對父母的孝順之情同時給予一個國家,一位君主時,孝,便是忠;而當一個人為百姓祈福,為蒼生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難道其父母還要受窮苦不成?故這便又是孝。就是這樣,“忠孝”一詞就被流傳下來。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其實,當忠孝一詞流傳開來的.時候,我們就已說不清什麼是純粹的“忠”,純粹的“孝”。

作為一個醫務人員,我們要學會忠誠,懂得對國家、對人民、對崗位、對朋友、對配偶,包括對自己的忠誠。對國家、人民不忠誠之人,必然身敗名裂,遺臭萬年,洪承疇叛明投清,遭老母追打;南宋秦檜裡通外國,遭千古罵名;對崗位不忠誠之人,必然路越走越窄,最終無路可走,嚴重者則受刑入獄,甚至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對朋友不忠誠之人,必然孤獨一生,終身淒涼;對配偶不忠誠之人,必然家無寧日,甚至妻離子散;對自己不忠誠之人,為名利做違心之事,必然生活在精神折磨中。忠誠對我們每個人都太重要了,它不僅僅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和立足於職場的一張王牌,它還是一種做人的美德,是一條通向榮譽之路。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3

德存心底,永銘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作為一名優秀教師的我積極主動地學習並深入研究如何達到道德課堂。

“道德課堂”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在我們很多老師還沒能從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脫出來盲目走“新課改”教研 員為我們指的一條光明而正確的課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廢棄的“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學校教育誤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課堂“灌”、作業“爛”、考試“多”、管理“死”。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不道德。這種狀況正是我們要摒棄和改革的目標,那麼我們就要建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就要建立一種像田局長提倡的道德課堂。它能提升師生生命質量,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何為道德?《道德經》中這樣解釋:“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為準則。何為道德課堂?那就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何為道德課堂?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想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具體表現。當我們深刻領悟了這三個概念後,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學會,還有會學。這就如同我們新課改形勢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一樣,知識與能力如同一棵樹的樹葉,過程與方法相當與樹的樹幹,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那深埋樹下的根基,這根基就是學生的心,學生的思想。沒有它為幹葉輸送營養物質。枝繁葉茂就無從談起,我們更見不到貓咪的樹林。就像田局長所說的那樣,道德課堂的本質就是: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構建道德課堂?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我認為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七,推行作業分層佈置制度。教師在佈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佈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佈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佈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佈置繁難偏舊作業,佈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佈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佈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佈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迴圈,消除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的現象,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於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複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必需。

我認為要要提高課堂效率還應該考慮以下三個方面;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援。 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 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4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係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國城市的最高榮譽,是十分重要的無形資產和戰略資源,能夠極大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競爭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既是加快實施新戰略、奮力實現新跨越的應有之義,又可以在建立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面貌的全面提升。同時我局開展各類科普活動,擺出展板、發放知識手冊,向廣大市民宣傳普及低碳生活、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等內容。

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可以形成強大示範效應,引領思想道德的進步和提升。人品、官品如同幹部的兩翼,缺一不可。人品高尚者,日三省其身,時刻保持警醒,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不喪失道德底線,不迷失人生方向,始終對群眾感情真摯,對事業忠誠可靠,對同事熱心誠懇。沒有好的人品做底子,一旦權力在手,勢必生邪心、走歪路、辦壞事。做人不僅要有好的人品,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共產黨員的“德”應該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即要有高尚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強烈牢固的公僕意識,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已之心,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一身正氣、一塵不染,始終保持艱苦創業的工作作風,做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5

魯潔教授認為:“道德課堂就是要讓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從事教育教學與管理, 並讓教師與學生從中得到愉快、幸福與滿足, 得到自我的充分發展與自由, 得到唯獨人才有的一種最高享受”。“道德課堂”是一種高品質的課堂形態,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滿尊重、關懷、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在保證學生身心愉悅、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習者獲得學業進步和身心全面發展。對學生而言,“道德課堂”強調的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把學生“今天的健康成長”和“明天的幸福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讓學生在充滿尊重、關懷、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得以身心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地發展;對教師而言,課堂是教師生命延續的舞臺,是教師追求卓越的過程,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完善人格,實現生命的價值和幸福。

在我心中,道德課堂強調教學是師生互動和溝通交流的過程,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下,師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課堂上教師善教、學生樂學,氣氛活躍、緊張而又適度,不同程度和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能在課堂上得到良好的發展。 因而“道德課堂”必須是高效的課堂,必須是能夠促進思維發展的課堂,必須是能夠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

1、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把學生“今天的健康成長”和“明天的幸福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

2、要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是師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下,課堂氣氛融洽、緊張而又適度,師生民主、平等。課堂上教師善教,學生樂學,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3、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道德課堂必須是高效課堂。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把權力教給學生,留給他們學習、思考、交流的時間,還要讓他們學會合作和探究。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個積極性,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主動地學”。

總之,教師是用道德的方法教育學生,一方面要理解和尊重學生,另一方面,要構建有效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