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5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道德課堂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5篇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

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增長知識的殿堂,而且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家園。傳統知識本位的課堂教學過分強化知識的授受,導致了學生精神的萎縮,最後使課堂成為學生恐懼、厭惡的場所。本來是活潑好動、生機勃勃的中國小生,在課堂上卻成了沒有生氣的“容器”,本來是培養人的課堂教學活動,卻成了“目中無人”的教學,成了學生“心智的窒息機”。強調課堂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家園,是道德課堂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要學生經歷、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

探究是少年的本能和天性,是少年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少年精神特別是理性精神發展的基本途徑。探究精神是課堂的靈魂,唯有探究才能培養思想者和批判者,沒有探究的教學只能是訓練。當教學不是崇尚求是而是迷信於“確定性”的書本知識,不是崇尚主體自由而是教師的威嚴,不是崇尚批判而是順從,不是崇尚探究而是接受,則師生同時被一種知識的複製的教學文化宰制和異化著,並通過相互攀比的知識競賽加劇著這種異化,從而,課堂蛻化為思想的荒漠。因此,要著力弘揚探究精神,讓學生在課堂過有意義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閱讀、觀察、操作和思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努力從不同維度解決問題,建構自己的.思想和意義,產生和形成自己的觀念。

二、教學過程要學生產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這種關注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要積極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三、課堂教學要成為學生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的過程。

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2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係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國城市的最高榮譽,是十分重要的無形資產和戰略資源,能夠極大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競爭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既是加快實施新戰略、奮力實現新跨越的應有之義,又可以在建立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面貌的全面提升。同時我局開展各類科普活動,擺出展板、發放知識手冊,向廣大市民宣傳普及低碳生活、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等內容。

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可以形成強大示範效應,引領思想道德的進步和提升。人品、官品如同幹部的兩翼,缺一不可。人品高尚者,日三省其身,時刻保持警醒,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不喪失道德底線,不迷失人生方向,始終對群眾感情真摯,對事業忠誠可靠,對同事熱心誠懇。沒有好的人品做底子,一旦權力在手,勢必生邪心、走歪路、辦壞事。做人不僅要有好的人品,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共產黨員的“德”應該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即要有高尚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強烈牢固的公僕意識,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已之心,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一身正氣、一塵不染,始終保持艱苦創業的工作作風,做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3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一、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學習的表率“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在多年的教師崗位中發現,教師的一言一行的確能深深影響著學生。教師的舉止言談、道德修養、處事方法、性格愛好,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國小階段的孩子,年齡小,沒有很強的是非觀念,模仿能力特別強,所以他們往往把教師當作自己的學習楷模。正是在這種模仿與影響的過程中,他們的性格、愛好、品質、修養等也在逐步形成。教師對學生的這種影響甚至是終身的。正如教育家加裡寧所說的:“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因此,教師更應在學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嚴格地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工作態度和方法,給學生做個好榜樣,用自己良好的行為規範和師德修養去教育感染學生,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和修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培養自己的工作熱情,用積極的態度去工作許許多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取決於積極主動的心態。而教師的積極情緒、主動心態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種內驅力,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僅如此,教師的良好心態還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達成教育教學目標,並形成良性迴圈。反之,如果教師做事懶散,處世消極,那麼,勢必會使祖國的花朵耷拉著腦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壯成長。

如今,由於社會對教師更高的要求,教師自身工作任務的.繁重,工作壓力的加大,使很多教師產生了對工作的厭煩情緒,對工作的熱情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工作的質量,也不利於學生的發展與成長。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現狀對教師自身發展、對學生成長的不利,要學會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難,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實現教師價值與學生成長的雙贏。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4

魯潔教授認為:“道德課堂就是要讓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從事教育教學與管理, 並讓教師與學生從中得到愉快、幸福與滿足, 得到自我的充分發展與自由, 得到唯獨人才有的一種最高享受”。“道德課堂”是一種高品質的課堂形態,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滿尊重、關懷、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在保證學生身心愉悅、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習者獲得學業進步和身心全面發展。對學生而言,“道德課堂”強調的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把學生“今天的健康成長”和“明天的幸福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讓學生在充滿尊重、關懷、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得以身心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地發展;對教師而言,課堂是教師生命延續的舞臺,是教師追求卓越的過程,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完善人格,實現生命的價值和幸福。

在我心中,道德課堂強調教學是師生互動和溝通交流的過程,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下,師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課堂上教師善教、學生樂學,氣氛活躍、緊張而又適度,不同程度和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能在課堂上得到良好的發展。 因而“道德課堂”必須是高效的課堂,必須是能夠促進思維發展的課堂,必須是能夠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

1、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把學生“今天的健康成長”和“明天的幸福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

2、要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是師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下,課堂氣氛融洽、緊張而又適度,師生民主、平等。課堂上教師善教,學生樂學,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3、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道德課堂必須是高效課堂。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把權力教給學生,留給他們學習、思考、交流的時間,還要讓他們學會合作和探究。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個積極性,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主動地學”。

總之,教師是用道德的方法教育學生,一方面要理解和尊重學生,另一方面,要構建有效教學。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5

道德個性是職業道德,是每個從事職業的人,在工作或勞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與其職業活動緊密聯絡的道德規範的總和。領悟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也是規範咱們公路行業的職業道德行為和提高從事公路行業人員素質,加強公路事業的建設發展,因此,就務必以公路行業的職業道德作為從事公路人員提高職業素質的內在要求。要從內心地自覺地樹立公路行業職業道德觀念和規範自身的職業道德行為。咱們既然選取了從事公路行業這個崗位,就要擺正自我的位置,鍾愛公路事業。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透過發奮,在平凡的崗位上同樣能做出成績,取得成功,只有鍾愛公路工作,尊重公路職業,才能獻身於公路事業的建設發展,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公路事業,發揮自我的才能,在公路行業領域做一番成績,為社會進步做出自我應有貢獻,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透過領悟,下方有幾點收穫:

一、透過領悟,瞭解社會主義事業道德的基本規範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資料。

深刻明白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實際,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自覺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我鍛鍊成為一個具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

二、透過領悟,使我進一步增強了職責感。

明白了自我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自我的遵紀守法意識得到強化,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組織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潛質得到進一步增強。儘管這次公路系統工人技術等級崗位考核的職業道德培訓課時短,但是道德講堂資料豐富,調理清晰,給咱們從本質思想能動性上帶來用心作用;覺得這次職業道德領悟的輔導老師對職業道德領悟的資料,從淺引入,講解深刻,結合實際,生動搞笑,使我深刻領會領悟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難得的領悟機會。

三、透過領悟,使我更加鍾愛本職工作,樹立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公路建設發展,對專業性和技術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從事公路行業人員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領悟,使自我的知識不斷更新。同時要遵守公路行業的`職業道德行為,要不斷領悟提高公路工程職業技能,在自我的工作崗位自覺樹立公路行業的良好形象,做到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立志在本崗位多為臨沂公路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透過領悟,要在今後工作當中,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把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牢固樹立起來、自覺踐行開來,必須要模範帶頭把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自我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資料,貫穿於實踐工作生活中去,體此刻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當作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身作則,發奮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模範實踐者和用心推動者;要在全市公路系統職工隊伍中構成見榮而為、遇恥而拒的良好風尚;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以一流的'標準創一流的業績,為公路事業,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6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在全市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的關於《全力推進道德課堂建設 走好教育生態文明之路》講話內容,從這次的講話內容我們可以得知:

社會的生活離不開道德,課堂是生活,同樣也離不開道德。道德課堂的構建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課程改革改到深處就是課堂改革,而道德課堂的構建正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課堂,是我們願與過去的舊課堂教學中道德確失、不道德的一種教育主張。構建道德課堂,提升師生生命質量,既是今後一個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和境界。

在課堂上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構師生關係。道德課堂認為,教師的角色必須重新定位,課堂革命的本質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傳統意義的課堂上,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者,這種角色的錯位往往導致灌輸式,填鴨式的被動學習,學生的牴觸性較強,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正是這樣,才導致了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被異化,造成了師生關係的扭曲和變異。道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要求教師是學生的學習的助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同伴關係,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我們還應該讓教學“回家”,關於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田局長指出,必須讓教學“回家”,即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少教多學”。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而“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是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先學”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學習方式的重建。“後教”就是以學論教,即根據學生的學而教,是對學的的再創造,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是教師的準確定位,教師必須超越學生的先學而使學生的進步有質的飛躍。

我們應該努力構建道德課堂,道德課堂要求教師把教材中蘊含的育人內容和因素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讓學生體驗到、感受到,從而獲得價值認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7

20xx年8月1日我參加了國小《道德與法制》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會有兩個內容:一是彭燕芬老師的對《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的分享,二是彭燕芬老師對新教材《道德與法制》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解讀。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穫頗多:

一、國小《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色

一是堅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關注兒童的經驗,激發學習興趣,貼近兒童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需求,改進教材的呈現方式,低年級教材還適當採用兒童繪本的形式,引導兒童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二是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理佈局,整體安排,在開發教育資源、豐富德育內涵、改進道德與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採用的“內隱”與“外顯”相結合的融入方式,真實自然。

三是研究並遵循兒童道德自主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設計,給兒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學習空間,較好地處理了道德認知必要合理的傳授與道德能力自主建構之間的關係,促進兒童在自主學習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治意識。

四是針對兒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現實,在全面體現課程核心理念和目標的同時,突出了“樂於探究”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較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兒童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努力培養兒童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道德與法治》教材框架及說明

這一版的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把道德與法治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國小階段就初步瞭解憲法中的相關規定,是他們樹立遵紀守法的思想觀念,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在編寫時用兒童的童言童語進行編寫,展開兒童自己的世界,為學生上課創設情境,更方便他們的理解和學習。最後採用教學和一的理念,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多樣化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是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接下來彭燕芬老師又詳細的就一年級各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教學誤區或教學關鍵點進行了介紹,使我對教材的把握更準確,更清楚。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教學誤區是,老師規定學生在介紹自己時必須怎樣說,給出固定的格式,讓學生進行填空,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表達,杜絕填空現象。在教學中的關鍵點是,教師要在課堂進行中關注弱勢,對於表達能力或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予鼓勵,給他們更多的關注。我相信通過彭燕芬老師的詳細解說,我一定能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把教學工作做好。

這次新教材培訓,雖然培訓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過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參訓者把握了教材的編寫意圖、框架結構,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幫助我們更好的做好《道德與法制》課程的教學工作,並以此作為國小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充分認識《道德與法制》課程的重要意義,改變教學方法,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道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8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當我們的許多教師還沒有從舊觀念、舊模式中解放出來,盲目地走新課改的道路時,田校長指出了一條明朗而正確的課改之路。然而,這些“應試本位”的教學觀念、“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念、“分數本位”的評價觀念,卻使學校教育陷入“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導致課堂“灌輸”、作業“亂”、考試“多”、管理“死”。大學生主體性失落,生機勃勃。很少有積極、快樂、興奮、發現、成功的經歷;更多的感覺是無聊、無聊、疲倦、無聊、沮喪。對於學生,老師都是沒有人性的,不道德的。這就是我們要拋棄和改革的目的,然後要樹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要樹立一種像田局長倡導的道德課堂。可以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使課堂生活充滿活力。

道德何在?“道”即天道,也就是自然法則;“德”即人德,也就是人的行為準則。道德課堂是什麼?即新課改背景下的優質課堂形態。教育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德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悅和快樂,獲得學業和身心全面發展。師生共同的家園。課堂道德何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想發展和精神成長,是課堂最大的道德力量。師德標準的具體體現;在深刻理解了這三個概念之後,我們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學生不僅學習,而且還會學習。正如我們新課改的三個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之間的關係一樣,知識和能力像一棵樹的葉子,過程和方法像一棵樹的枝幹,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深埋在樹下的根,這根根就是學生的心和思想。如果不能為乾燥的樹葉提供養分,樹木就無從生長,我們就更看不到密林。正如田校長所言,道德課堂的本質在於:建構道德課堂,就是滋養心靈,滋養教育者的心靈,也滋養學生的心靈。

道德課堂如何構建於教學之中?在課堂上,要營造低碳高效的課堂,要促進學生思想發展的課堂,要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要讓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師生都要轉變角色,創造全新的學習環境。要充分發揮學生這一主體的作用,就要靠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託一託,送一送,幫一幫。因此,教師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負責任的思想,願意俯身與學生平等地共同學習、交流,不再以學生為本,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確立主體地位,樹立主人翁意識,不再以被動學習為主,而是以主動學習為主,以苦學為主。

身為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建設道德課堂的重任,首先要建立快樂和諧的師生關係,做到尊師重教,實現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書育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切實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溫暖。它是道德課堂建設的先決條件。二是要按照學科教學的立體化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真正屬於學生,讓學生愛上課堂,從而自覺轉變學習觀念和態度。同時也要把教師的引導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既要順水推舟,又要無聲無息,讓學生感受自然,而非生硬被動。因此,教師必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去捕捉學生的心聲和神靈,使師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中來。

在對過去的備課備課的前提下,最後要多問自己三個問題:你把學生帶到哪兒去?(學習目標)你是如何帶領學生去那裡的?(學習策略)你是怎樣確定自己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學習成績評價):明確的教學任務能使整個課堂生動起來,還能使學生快樂起來,這樣我們的德育課堂也就在師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古時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為師”,讓我們在課堂中,德在社會中,德存心,永垂不朽!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9

透過此次道德講堂的學習,我感觸良多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禮貌,個性是精神禮貌的重要資料。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穫一個品格;禮貌已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禮貌交談,千萬不好把禮貌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禮貌資訊,讓我們從此刻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做禮貌市民,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透過學習,瞭解社會主義事業道德的基本規範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資料,深刻明白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實際,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自覺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具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透過學習,使我進一步增強了職責感,明瞭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自己的遵紀守法意識得到強化,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組織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潛質得到進一步增強。但是道德講堂資料豐富,調理清晰,給我們從本質思想能動性上帶來用心作用;覺得這次對職業道德學習的資料,從淺引入,講解深刻,結合實際,生動搞笑,使我深刻領會學習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難得的學習機會。

透過學習,使我更加熱愛本職工作,樹立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公路建設發展,對專業性和技術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從事公路行業人員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同時要遵守公路行業的職業道德行為,要不斷學習提高公路工程職業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自覺樹立公路行業的良好形象,做到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立志在本崗位多為公路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道德範疇很寬泛,每個人所說的一句話所做的一件事,都能夠折射出道德的影子;不一樣的崗位和職業也都肩負著不一樣的社會職責。我們每一位有職責感正義感的社會人,都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用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認真踐行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使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等中華傳統美德一代一代地發揚光大。大家都這樣做了,個人素質就高了,禮貌城市就有了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整個中華民族也就有了期望,在以後工作中,我也要始終遵守各種國家的法律法規及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並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自己的遵紀

守法意識,使自己真正成為了一個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收費員,在工作中用微笑應對車戶,用熱情問候車戶,司機有困難時要熱情主動幫忙,樹立了一個良好的交通視窗形象。我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認真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全心全意為過往車戶服務。為社會進步做出自己應有貢獻,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0

道德標準: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在道德經裡,“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為準則。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從事於德者同於德。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育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道德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道德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

課堂道德: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

道德課堂的本質:“養魚養水,養樹養根,養人養心”。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習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成為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

我的認識:我最初對“道德”的認識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裡的道德,即做人要講道德。但田局長在道德課堂裡的“道德”則是兩層意思,即“道”是規律、教育教學規律,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一定要符合教育規律,否則,我們的教學註定是要失敗的。德是我們的最高境界的目標,是我們常說的三維目標。

如果讓課堂教學回到“先學後教”的秩序上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然後根據學生的學而教,對學再創造,這真是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為此,我們將不懈努力,構建道德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1

上週,我們學習了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在全市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面推進德育課堂建設,走好教育生態文明之路》,從講話中可以看出:

社會生活離不開道德,課堂就是生活,同樣離不開道德。構建德育課堂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走過了十年,課程改革深入到課堂,而德育課堂的建設正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課,是我們願意和過去的老課堂教學相比,提出的道德確失、不道德的教育主張。建設德育課堂,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不僅是未來一段時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構師生關係;“德育課堂”主張必須對教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德育課堂革命”的實質是迴歸學生。教師在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中成為主導者,這種角色錯位常常導致教學過程中的灌輸、填鴨式被動學習、學生的抵制能力較強、學習效果不佳。這就導致了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的異化,以及師生關係的扭曲和變異。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德育課堂,需要教師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對師生關係進行重新定位,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手,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推動者,成為與學生平等相處的夥伴,重構“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高師生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對於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田局長指出,要使教學“回家”,就必須把“先教後學”改為“先學後教”,把“少教多學”。長久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本”。老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教師教多少,學生學什麼;“先學後教”是教育界的一大創新,“先學後教”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即學習方式的重構。以學論教,即以學生的學習為基礎,是對學的再創造,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教師的準確定位,教師要超越學生的先學,使學生的進步有質的飛躍。

道德課堂的建構需要教師將教材所包含的育人內容與要素自然地展現出來,讓學生體驗並感受,從而獲得價值認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2

“在語文課堂上,我究竟拿什麼獻給學生呢?”這是我在平時教學當中一直困惑的地方。許x老師的“合乎道,至於德”的道德課堂像一縷清風吹走了我心中的疑惑。許x老師從道德課堂的提出、道德課堂的觀念、道德課堂的構建三個方面給我們講述了構建“道德課堂”文化,學習後我收穫多多,感觸多多,許x老師的講座是我們課堂教學工作的航標。

我最初對“道德”的認識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裡的道德,即做人要講道德。但許x老師道德課堂裡的“道德”則是兩層意思,即“道”是規律、教育教學規律,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一定要符合教育規律,否則,我們的教學註定是要失敗的。德是我們的最高境界的`目標,是我們常說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習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成為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構建道德課堂(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只要我們本著對學生、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和精神,尊重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用心培育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放手,少講多引、多領,並給學生創設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變灌輸為引導,變被學為要學,讓孩子們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中得到真正的提高,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使學校真正成為“知識超市,生命狂歡”的地方!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3

今天參加道德講堂活動,聆聽豐富而生動的講談,使我受益匪淺,給我的精神世界又一次洗禮,讓我更深刻體會到學禮儀,講溝通之重要性。

禮儀、溝通是人類文化絢麗的夏花,就像院裡的向日葵,天天向陽,美麗大方,傳遞溫暖,是文明和諧社會的亮點。中華民族歷來是禮儀之邦,中國的傳統醫學實踐中,也處處透射著禮儀文化和溝通理念。然而,無論現代醫學技術如何科學、先進,對於疾病,卻總是處於滯後狀態,醫學技術永遠也不可能領先於疾病的發展,而溝通和仁愛卻總是與醫學並存,與醫學的發展而相映生輝。當代醫療機構是黨和政府體貼民眾,關愛生命的重要服務視窗,是傳播科學文明,守護身心健康的特殊行業,因此學禮儀,講溝通顯得尤為重要。今天我想更深刻的談談醫患溝通。醫生和患者之間最寶貴的是真誠、信任和尊重,其橋樑是溝通。溝通講技巧,講方法,靠修養。良好的溝通是和諧醫患關係的基礎。

曾有一則溫暖的'溝通故事一直感動、激勵著我,某晚期肺癌的老年女患者拖著衰弱的身體,被女兒攙扶著送進了某醫院的外科病房。當時,家屬表情滿是疑慮。當患者進到病房,所有在場醫護人員連忙放下手中工作,很快輪椅推來了,床鋪準備好了,管床醫師及護士將患者推進病室,拖到床上。然後對老人說:“我們在您的床單下鋪了水墊,這樣睡著舒適,柔軟,不會生褥瘡,我們還為您準備好了開水,洗臉盆,便盆,我們隨時會來幫助您。”隨即,醫護人員詢問病史並做出初步診斷之後,很快就進行了治療:給氧,輸液,測量生命體徵,上監護儀,給患者安排飲食等。家屬看到這些,激動地對醫護人員說:“你們的服務,讓我們有了到家的感覺,這種感覺真好。老人住著,我們放心了。”此後每一天,醫護人員都要到老人的病床邊,笑著鼓勵她增強戰勝癌病的信心。詢問她的睡眠和不適,幫她按摩手,腳,教她咳嗽排痰,和她聊家常,老人也成天笑容滿面,看不出是一個生命垂危的晚期肺癌患者。儘管病魔還是奪走了老人的生命,但她生前出於對醫務人員高尚醫德和熱情周到的服務的感受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4

通過----課堂的學習使我理解了它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尚的課堂形態;是以學生為主題,呈現尊重、關愛、民主、和諧學習生態的課堂。

如果說“道”是形而上的,那麼“德”則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學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圍繞“道”“德”二字,我們要重新建構四個全新的概念:即學道、學德;師道、師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盡職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課堂,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德育問題,也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問題;而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德性問題、人性問題,研究解決課堂教學的目的、行為和結果的一致性問題。它要求教師一定要具備八大教學素養

一、回答好三個問題。

(1)你要把學生帶到那裡去?

(2)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裡?

(3)你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裡?

二、具備三種基本功。即設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評價教學的能力。

三、把握三個前提。即把我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

四、做到三個讀懂。即----教材、----學生、----課堂。

五、完成六個轉變。即教師變學長、講堂變學堂、教師變學室教材編學材、教案變學案、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

六、明確課堂方向。課堂教學,要有效的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的虛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課程資源,避免教學內容的泛化。

七、解讀課程目標。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整合教材,科學設定課堂學習目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誌;是學科課程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八、構建----課堂生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推進課程就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文化的傳承。任何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都在“營造”著一種課堂文化氛圍和課堂生態,學生都在進行著某種“文化適應”和自然成長。通過倡導合作學習,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實現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

構建----課堂,重在行動研究。我們不應該把道德課堂神祕化、複雜化,而應該簡單化、行動化。----課堂在哪裡?就在我們身邊!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5

語文課承載著讓學生掌握與世界交往的工具的重要使命,必須沉得下去,必須擯棄浮躁,必須如農業般辛勤踏實地耕耘,呈現出一種樸實無華、充實飽滿的美;然而語文又是一門屬於心靈、屬於精神的學科,它在承載工具任務的同時,還要演繹風花雪月的美麗。因此我覺得,語文課應該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必須美得充實,美得實在,美得有內容,美得有詩情畫意。下面談談我所執著追尋著的理想中的語文課堂。

一、真實是語文課堂的生命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生活的另一種樣式,而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在於它的真實、本色。語文教學的價值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並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成長。那種省略複雜的訓練過程,只呈現精彩的學習結果的語文課;那種以部分優秀學生的發言掩蓋其他學生的學習真相的語文課;那種用遊離文字的媒介煽情替代潛心感悟語言內涵的語文課……失卻了真實與深刻,捧出的是一束束虛假的“塑料花”,鮮豔得很,卻沒有生命,沒有成長的氣息。於是,我們的學生對語文課漸漸地倦怠了,我們的教師也慢慢地變得庸俗了、功利了,不論是語言還是思想,都絲毫沒有了本真的激情與奔放了。一堂理想的語文課,不僅需要教師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有人格;課,有課品。一個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語文課堂的品位,課品如人品。而真實,是衡量人品、課品的基本準繩!

二、語文課堂應充滿智慧

語文教學重視“雙基”,但知識不等於智慧。知識關注的是現成的答案,而智慧關注的是未知的世界。語文教學必須超越知識和技能,走向智慧,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張揚個性,敢想敢為,自主學習,充分發展,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

1、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

我們要鼓勵學生讀書質疑,培養強烈的問題意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探究性學習的`過程。過去我們講的啟發式教學更多的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仍是被動者,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新課堂呼喚學生問,學生議、學生辯的學生自主探索的嶄新境界。同時我們又要以教師的“追問”生成學生語文學習的智慧,讓學生獲得從內心深處生髮的學習樂趣。比如特級教師孫雙金教《天遊峰的掃路人》一文時,先鼓勵學生就題質疑,學生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這時孫老師沒有急著拿出解決的辦法,而是啟發學生:面對這麼多問題,我們用什麼辦法來學習效果最好呢?學生就紛紛出主意:有的說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去解決;有的說大家分組討論,然後大組交流;有的說先把問題歸歸類,看看哪個問題具有代表性。孫老師當即採用第三種意見,把問題歸類篩選出兩個核心問題,即“老人為什麼覺得掃天遊峰不累?”和“老人能活到100歲嗎?”

師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再次和文字對話,在讀中悟,在讀中議,在讀中思,在讀中練。學生學得興趣盎然,生動活潑,有滋有味,十分投入,真正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中展現了學生勃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風采。

2、發現錯誤的價值

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生正是在不斷地發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了正確的知識、找到了科學的方法、提高了學習的能力、嚐到了成功的喜悅。“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錯誤是學生學習探究的標誌,是一種學習經驗,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因此,語文教師要正視學生的錯誤,多問幾個:“你為什麼這麼想?”善於發現錯誤背後思維的火花、智慧的萌芽,這樣,教學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發展。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學生不出錯的課絕不是一堂好課?智慧,是在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產生的。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更需要教學的藝術和智慧。

3、催發思想的碰撞

語文的魅力在於其內涵的豐富多彩,不同的人由於知識水平、生活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對同樣的作品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境遇裡,也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會千差萬別,我們教師要善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大家的各抒己見中,產生思想的碰撞,給人以知識,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智慧。這樣的語文課,才能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