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7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7月10日,我有幸參加三到六年級數學新教材暑期培訓。這一天培訓內容主要是教材修訂專家對教材的調整和變化作一些說明。

新教材主要調整和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新整合原來有聯絡的小單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三年級上冊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第一單元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例題是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試一試三位數乘一位數,這樣通過對比促進計算方法的主要遷移,引導學生依據已有計算經驗適當總結計算方法。第四單元教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整個單元內容豐富、龐雜,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合理組織教學內容,促進計算方法的自主遷移。四年級上冊合理整合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計算的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整合小數乘除法,適當加強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更加強調聯絡整數四則計算的方法、探索相應的.小數計算方法

二、解決問題策略方面作了調整和變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上冊增設了“從條件出發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其中教材大幅度降低了例題習題的難度,突出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增設“從條件或問題出發分析思考”的策略,清楚地呈現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理解、分析、列式、回顧反思。四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策略主要編排特點: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歸納瞭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即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列式解答、檢驗反思。或者列表整理條件和問題、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列式計算、檢驗反思。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整理條件和問題的願望,改變問題的呈現方式,經歷把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五年級上冊降低用列舉策略解決問題的難度,突出有序思考的意義和價值,不涉及分類列舉。

三、從三年級上冊開始逐冊安排“探索規律”專題活動。讓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但應用規律不作要求沒有習題,不作為考試要求。三上安排了《間隔排列》,四上安排《簡單的週期》,五上安排《釘子板上的多邊形》,六上《表面塗色的正方體》。

四、其它調整和變化。

提前在三上安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適當降低教學要求,注重現象。

後移“24時計時法”“觀察物體”和“可能性”等內容。

第二學段四年上冊可能性不要求用分數表示,只要學生定性把握可能性大小。

更加重視組合圖形和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

用字母表示數從四下移至五上。

總之,教材的重新修訂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生的活動過程,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重視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用好新教材,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以後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廣泛的應用提供保證,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在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下,8月x日我參加了開學前的“全省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和教材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對這次的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美術教材(修訂版)給美術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教材內容的修訂卻更讓人通俗易懂,為美術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

一天的培訓時間很短,但很充實。朱老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的分析和介紹,老師詳細的給我們分析了新教材的各個學習領域;蘭老師為了我們能更好理解,在培訓以外的休息時間製作了PPT課件,方便我們做培訓筆記。兩位老師以睿智的觀點、精闢的論述,從課題的各個領域去引導我們認真研讀了《美術課程標準》,通過緊張的學習、交流、研討等方式,撥開了我在新課改變化下的重重迷霧,讓原本的茫然理清了些思路,使我對美術教材的新變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課改的內容中圍繞著以下幾方面作了修改:

①突出美術學科特點

修訂後的美術課程標準將美術課程的性質表述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本次修訂中新增加的,一方面這一限定為美術課程所獨有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美術學科的特徵,有利於引導教師圍繞“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開展美術教學。具體展開時,特別強調了“視覺性”和“實踐性”,當然也沒有否定美術課程所具有的“人文性”。同時,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更強調愉悅性,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以養成健康人格。

②明確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進行技能訓練而缺乏基礎知識同樣會產生不良後果。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教師,他有一個從國小一年級就開始教的學生,他發現這個學生特別痴迷作畫,見什麼畫什麼,本子、書本甚至課桌上都塗抹了各種奇形怪狀的人物畫,於是就有意給他開小灶,特許他可以不學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畫人畫物和場面。有一次他畫了一幅“球迷觀戲圖”,只見臺上畫了八十多人,但沒有一個面目相同的,或怒或喜,或長臉或圓臉,連發飾都人人不同,均個性鮮明,特別是那名前鋒與守門員更是怒目相向,渾身肌肉緊張,大有“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陷也”之氣勢。作品在給上海市的一些資深教師看到後,莫不嘖嘖稱奇。後來該學生被保送到美術特色學校裡深造。三年後的一個暑期裡,他的啟蒙老師特意跟他碰了面,讓他試畫了幾幅作品,結果讓老師大吃一驚,他畫的竟全是卡通畫上的俊男靚女形象,簡直是“千人一面”,以前他那種兒童所特有的敏銳觀察力和虎虎生氣蕩然無存。老師問他畫風怎麼會變得那麼面目全非,他說:“現在卡通畫最時髦,就每天刻苦練習四五個小時,現在畫任何一幅指定內容的畫可以一揮而就。”這位教師對他說:“卡通畫畫家由於獨標一格,自具面目了,你再畫十年也不能自成一家,你過去畫八十個人就有八十個面孔,那是你能從生活積累和想象中尋找靈感的結果。而現在畫得再多,也只有男、女兩張定型化的面孔,你自己的東西到哪裡去了?”

這一事例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光有技能訓練沒有基礎知識的教育是不成功的美術教育。基礎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是美術素質教育中的兩個方面,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不可替代的。

而每一個階段的知識和技能是有著科學性的。我們不能要求一年級的孩子畫出比例正確的人物,這是不可取的。明確各個階段,各個課程中的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何等的重要!

③注重思想和表達的辯證性

重視提取優秀中國傳統美術和民族民間美術,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體現濃郁的中國特色,同時,適當地調整了部分經典外美術作品,並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現當代藝術進行適量而必要的`介紹,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路,培養認識、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④突出美術與文化、生活的關係

美術來源於社會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美術元素融入民俗文化,引領學生從美術的角度審視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了解設計與生活的關係,例如美術在衣食住行上的應用,體會美術可以改變生活,美術使生活更美好。

⑤滲透環境意識,聯絡社會生活

21世紀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加強環境意識教育也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中學美術課與環境有聯絡的題材也是相當豐富的。我們應以校園等自然環境為教學課堂滲透環保意識,通過關注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來滲透環保意識,綜合利用廢棄物製作小工藝品來增強環保意識 ,開展多樣的課外活動,宣揚環境保護主題。

⑥突出教材文字的精煉、生動和可讀性

這次新教材更注重教材文字的精煉,把原來有重複的壓縮在了一起,文字更為精華和生動,在一年級教材中多數都有朗朗上口的兒歌,方便了孩子們記憶和朗讀。

不論是學校還是教育機構的組織,我們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培訓中做到認真的聆聽,積極地學習,用心去領悟專家們的新觀點新理念,吸取精華,真心探討,才能感受到教師教育思想改革的變化,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不斷昇華!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通過國小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今後我會根據新課程標準來認真備課上課,認真執行新課程理念。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點心得體會:

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我們就要學習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在黃金三環中屬於why,也就是課程目標是我們教學的基礎和依據,我們只有弄清楚課程目標,才能更好進行教學,真正實現教有所依。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使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就要因材施教,根據每位同學的不同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讓每位同學在數學學習上都有不同的`發展和進步。

教材要求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的四基四能,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與我們數學中的6個核心素養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堅定四基四能的目標,依據課程目標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本學期我教的是六年級,依據課程目標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程生活中的一些量。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比例的含義,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通過具體的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會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資料在方格紙上畫圖並會根據其中一個量估計另一個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的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關係量的例項,並進行交流。學生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與縮小。學生了解比例尺,再具體情境中會按照給定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提及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相信通過對課程目標的學習,掌握每節課的重難點,我會更好的備課,上課,學生能更好的進行學習。

總之,通過培訓使我受到很大的啟發,給我提供了更為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論,我將努力踐行課標新理念。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

我參加了龍巖市國小語文部編本一年級教材培訓會。在培訓會上,市普教室胡和春老師首先告訴我們,教材雖然變新了,但傳統的語文素養依然還在,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們不用心慌、著急。接著,我們聆聽了市普教室盧小榮老師和莆田市普教室餘英老師關於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材分析和解讀以及教學建議。最後,松濤國小普通話國家級測試員塗榮妹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充滿童真童趣、繪聲繪色的課文朗讀。短短兩天的培訓,揭開了新教材神祕的面紗,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瞭解,消除了剛接觸新教材時的疑惑與彷徨,讓我豁然開朗起來,受益良多。

一、愛心滿滿,以兒童為本

部編本新教材,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保護兒童天性,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做好過渡銜接。兒童對語言學習活動有著天然的熱愛,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聽故事、講故事、看圖說話等學前階段的重要語言活動形式,在一年級得以延續,藉助學生的口語優勢實現向書面語的過渡。教材保護兒童探索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採用遊戲、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中學習,實現幼小銜接,平穩過渡。

教材以兒童為本,給兒童以充分尊重。例如,教材的開篇,從平等的學生視角出發,以“我上學了”為主題,採用參與式和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國人”“我是國小生”和“我愛學語文”三個活動板塊,引導學生順利進行角色轉換和身份認同,同時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初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部分內容同時實現國家認同、身份認同、角色轉換、情感激發、習慣培養等多重目標,以“我是中國人,我很驕傲”“我是國小生,我很自豪”“我愛學語文,我很快樂”的心情,奠定了國小階段語文學習的情感基調。

教材以書面語零起點為設計起點,平緩起步,穩步推進。一年級具有特殊性,因為初入學兒童需要一個過渡期和適應期,教學常規的養成需要一定時間,所以,一年級上冊教材設計了恰當的學習梯度。考慮到漢字的重要地位,以及初入學兒童的語文基礎,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單元的集中識字,集中學習一批簡單的常用字,然後再系統學習拼音,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容量適中,難度適宜,內容合理有序。

二、精心編排,突出雙主線

部編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科書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實踐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國小生的語文生活,適應時代的需求,體現時代性。教材的課文有較多的更新,注重經典性並適合語文教學。努力做好價值觀的“整體滲透”,讓語文所包含的語言、情感、審美和價值觀教育融為一體。

教材不僅選文精美, 編排獨具匠心,更是聚焦了“語用”,明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點, 增強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實踐性。課文編排的主要特點是突出雙主線,比如一年級上冊教材安排了14 篇課文,按“四季”“想象”“兒童生活”“觀察”分為4 個單元。既圍繞四個人文主題,又凸顯語文要素。對語文知識、技能訓練作了通盤考慮,努力體現語文學習體系與教學“梯度”, 突出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絡,以語文能力培養為主線,體現層級序列,增強實踐性、操作性。

改觀最明顯的是課後練習的設計,改變以往第一冊多數是老三篇(認字、寫字、朗讀背誦)的面貌,注重落實語文素養構成的知識點、能力點, 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那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分層落實到各個單元。在落實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識字寫字”的基礎上,從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角度,著重加強了朗讀的系列練習、字詞句的積累運用、閱讀方法的引導等。學習要點更明確了,知識體系更清晰了,操作性更強了。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三、匠心獨具,改進版式設計

教材根據每篇課文的不同特點,配有不同風格的插圖。教材的設計除了滿足審美的需要, 還充分考慮低幼兒童的閱讀心理,關注兒童的'閱讀體驗。例如,以不同顏色的對比和字號大小的對比突出主體內容:拼音階段的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選用不同的顏色;拼音音節的拼讀過程作了灰度處理,更加突出音節這一主體內容;課文中漢字和拼音的大小對比非常鮮明,強調視覺優先選擇漢字,以引導學生及早進行漢字閱讀。這些基於兒童閱讀心理的版式設計,能有效地突出學習內容,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記憶,提高學生的識記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拼音的每課都配有情境圖,而且是整合的情境圖。注重以圖提示字母的音或形,幫助學生藉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母音與形的聯絡,充分利用學生的口語基礎,發展學生語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與單圖相比,整合的情境圖功能更加豐富, 因為它包含著故事情境,可以將拼音學習融入學生熟悉的、喜愛的看圖講故事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學生藉以觀察圖畫、看圖說話,將發展觀察能力、表達能力與學習拼音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不至於在集中學習拼音的階段,阻滯學生的口語發展,使學生的發展顧此失彼。

每幅情境圖都蘊含著豐富的拼音學習資源。如《ɑi ei ui》一課的情境圖,描繪的是一群小朋友放學後圍坐在一起聽老奶奶講故事的場景。圖中的小朋友“一個挨著一個”,桌上放著“杯子”,老奶奶戴著“圍巾”,其中的“挨”“杯”“圍”提示了本課複韻母的音。除此之外,圖中老奶奶的頭髮是“白(bái)”的,小朋友的頭髮是“黑(hēi)”的;最左邊的小女孩雙手放在“腿(tuǐ)”上聽得多專注;右邊的兩個小朋友“背(bēi)”著書包;杯子裡有“水(shuǐ)”……圖畫中暗藏著許多拼音學習元素,等待著學生去發現。同時,圖畫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老奶奶和孩子們沉浸在閱讀中,十分陶醉,畫面營造出的濃厚的閱讀氛圍,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觀念和行為。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5

為進一步優化和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瞭解青島版教材的編寫特點及使用方法,促進各單位、各學段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平衡,7月13日—24日我縣組織了國小數學教材培訓,這次培訓包括教師對單元教學的解讀、專家團隊的專題報告、視訊對專題知識探討、分組討論等環節,通過培訓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周局長對我們教師的關心,對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個人綜合素質的關注。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實踐新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體認識。

青島版教材的總體特點是情境串引發問題串,讓學生在解決現實情境中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的新知識又作為解決新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在情境圖的解讀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儘管每學期我們都對所教教材進行了解讀,但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僅停留在本冊教材上,只是對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材處理等進行淺層次理解。對其他年級各冊教材與本冊教材之間的關係,知識結構,目標體系知之甚微。通過學習,對青島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每單元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麼,通過學習都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這樣為我在今後每單元的教學中,如何做好與前面知識的銜接,如何向後續知識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明確了每單元、每課教材的教學策略

1、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樹立單元教學思想,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弄清學生每一個單元已經學習了哪些知識,要學習哪些知識,為哪些後續知識做準備。

2、每一課的教學要讀懂圖中故事和圖中資訊,在讀懂資訊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且一定要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視解題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比較和提升。

教師要加大對學生的解決問題思維方式的引領和指導力度,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學習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重視自主練習的處理,對每一道練習題目,不僅要能正確解答,而且要更深層次的挖掘練習的含義,有些新知識的學習就放在一些練習題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塊的的教學方向。

這裡的特殊版塊指的是實踐活動、我學會了嗎、總複習、教材總體分析、豐收園等,這些板塊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容易忽視或者說教法差異最大的環節。在培訓中韓國棟主任抓住了教師在這裡的困惑,重點讓教師分析解讀從而讓教師不再茫然。讓他們知道從何入手,從何教學。我非常有幸對三年級下冊總複習進行教材解讀,通過自己與團隊成員的努力對總複習教學有了深入的研究,明白了教學中的策略,掌握了複習的方法,並對知識有了整體的、系統的掌握。

四、掌握了五種課型的基本模式

在20xx年韓國棟主任就對課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結合縣組織的系列達標課對數學課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探討。那時我已經瞭解了基本的教學模式,但對於這種課到底怎樣上還存在困惑,這次的培訓不但讓我瞭解了課如何上,更加深入的掌握了五種課型的教學模式及教育理念,對其中的教學策略、注意問題更明確。

(一)計算課

計算課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的具體流程為:列算式---說意義---試做---彙報交流---演算法優化。

對於計算教學我們研究的較多,而且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但往往我們更加重視計算的真確率,從而忽視了計算的過程以及對算理的研究,特別是計算課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更容易忽視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也就是學生對自己所列算式的解說。我感覺對學生來說列算式不難,難在說題意上,我們發現我們的新課型注意了這點讓學生“說意義”,只有真正理解了題意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二)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具體流程為:自主探索(整理資訊——列式——理由——解答)——合作交流(交流——彙報)——總結提升(優化)。

對於解決問題這種課型我想從我聽過的兩節課談起:一節是高春霞老師講的相遇問題,一節是吳正憲老師講的二年級兩步運算的問題,這兩節課都很好的運用了我們的新課型。他們都把重點放在了自主探索中的整理資訊上。因為只有把資訊整理到位也就是學生真正的瞭解題意|——理解題意——掌握題意,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兩位教師利用讀題、說題、直觀演示、畫題等不同的方法深入的對題意進行解析,而且吳正憲老師還利用辯論會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彙報,讓學生在爭論中發現問題的關鍵,明確解題的入手點。兩位教師的做法為我們以後上這種課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探究課

探究課的具體流程為:猜測——驗證——結論。

我們的教材中許多課是非常適合用探究課的模式教學的。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等,這種課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課堂,讓他們感到他們就是課堂的'主人。通過自己的猜測、驗證,直至得出結論。讓他們體會數學家探討知識的過程,體會數學的神祕。

(四)統計課

統計課的具體流程為:產生統計的必要性——探索統計方法——分析統計結果。

統計課的關鍵是讓學生體會統計的必要性、經歷統計的過程,學會分析統計的結果。新的課型就是從這三方面進行解讀的,讓我們的學生經過這三個教學流程把數學應用於生活,讓生活更加的有目標。

(五)概率課

概率課的具體流程為:猜測——驗證——結論(三步)

猜測——實驗——分析——推斷——結論(五步)

五步教學模式一般用在等可能性的教學中。我們知道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有的是0,還有的是1,更多的是0——1之間的某一個數。教會學生猜測才能更瞭解生活,教會學生驗證才能體會事件發生的概率有大有小,教會學生根據結論來決策,這樣的教學模式才有利於學生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

總之,無論哪種課型模式只有我們教師真心去研究,去探索,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落到實處,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五、體會到備課實效的重要性。

從培訓的分組討論中我瞭解到現在各鎮,各學校都有各自的備課形式,甚至一個學校也存在多種備課形式,有電子備課、備課本備課、活頁紙備課、教參書或課本圈點備課等。那麼這麼多的備課形式是否滿足了備課的實效性呢?我想備課形式多樣並不一定備課實效就高。因此,如何提高備課的實效才是重中之重。

(一)個人備課是基礎

備課,顧名思義就是為上課做準備。教師在課前熟悉教材,把握重難點,蒐集課程資源,準備教學具,在課堂上處理師生生成性教學資源、與其他教師討論研究教材、教學後的總結都屬於備課的範疇。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因此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詮釋和理解教材內容在本單元、本學段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1、備重難點。

這裡說的備重難點不是對應教師用書抄一遍,而是落到實處,也就是重難點是什麼?教學中如何體現?如何突破?在備課中關鍵寫清我們怎樣教?用什麼方法突破等,只有突破重難點課堂高效才不是紙上談兵。例如:教學過直線外一點畫平行線時我們利用經驗積累的小技巧來突破重難點即分四部走:

一放(把一個三角尺的直角邊放在給定的直線上)

二靠(把另一個三角尺的直角邊靠在第一個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上)

三推(第二個三角尺不動,沿第二個三角尺的直角邊推動第一個三角尺直到經過給定的點)

四畫(沿三角尺直角邊經過點畫直線)。

我們通過四個字把教學中的難點就輕易的突破了。因此教學中我們是可以積累這樣好的方法,利用我們的經驗,巧妙的化難為易。再例如讀角時應用:點對點(量角器的中心點對角的頂點),線對邊(量角器0刻度線對角的一條邊),0在右讀內,0在左讀外。再如同種計量單位以樓梯的形式呈現,將“進率”這一抽象的概念與我們身邊的“樓梯”相聯絡,進率相同的單位間臺階高度相同,進率不同的單位間臺階高度不同,

2、備學生。

我們班級中的學生無論基礎知識,還是能力水平都參差不齊,在備課中一定要體現分層教學,如何為優等生、差生設計問題、練習題、作業是體現的關鍵。因此,備課中一定不要只備學生的地區差別,而一定要體現分層教學的備課。

3、備教具、學具。

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問題,要做好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我們必須先了解知識需求,甚至課堂中的分步用到的學具也考慮到才行。我們現在沒有定製任何學具,因此準備學具、教具需要教師大量的時間,所以教師應在備課中體現。

(二)集體備課是關鍵。

為了高效備課,我們學校提出了兩集中四分散的方案。兩集中指的是週二聽評課和週五集體備課。四分散是指週一到週四每天同備課組成員對當天的上課內容進行討論、交流。所以只有真正的搞好教研,搞好集體備課,才能提高備課的時效性。

(三)反思教學是保障。

我認為備反思才是教學高效的關鍵,這裡說備可能教師們不認可,我這裡說的反思不單是教後反思,更重要的是各環節的反思,上完課應及時的對備課中不實用的環節進行修改,對注意的問題、好的思路要標註,特別是下節課如何上要備細。這樣就能及時查缺不漏為另一班甚至另一年備好課。備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必經階段,更是提高備課實效性的有利手段。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收穫頗豐,在此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住幾點來談。我們培訓的目的是讓老師不再茫然,不再無從下手。讓我們藉助這次培訓的東風,實抓我們的備課、我們的教學。讓我們的老師會上數學課,讓我們的教學工作腳踏實地,讓我們的教育落到實處。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6

自主探索是指學習個體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從自身的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經驗出發,藉助系列外部行為(觀察操作、猜測驗證)予以自我內化,經過自身思維碰撞、認知衝突、直至豁然開朗的頓悟等心理活動,從而獲得對新知識的理解。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歷程,在親身體驗與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認識數學,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氛圍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包括認知的活躍程度、情感的興奮水平和意志的努力強度,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展示過程,是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在自主探索中,教師定位於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定位的宗旨是對學生適時有效地提供必要的幫助與引導。當學生面臨困難時,引導他們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並在解決問題中邊探索邊總結已獲得的經驗,而不是直接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當學生對自己或同伴所獲得者的“數學猜想”沒把握時,要求並幫助他們為驗證尋求證據、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猜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性,讓所有的學生在探索中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7

20xx年7月10日,我有幸參加三到六年級數學新教材暑期培訓。這一天培訓內容主要是教材修訂專家對教材的調劑和變化作一些說明。

新教材主要調劑和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新整合原來有聯絡的小單元,進步學生的學習效力。

如三年級上冊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第一單元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例題是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試一試三位數乘一位數,這樣通過對照增進計算方法的主要遷移,引導學生根據已有計算經驗適當總結計算方法。第四單元教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整個單元內容豐富、龐雜,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公道組織教學內容,增進計算方法的自主遷移。四年級上冊公道整合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計算的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整合小數乘除法,適當加強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更加誇大聯絡整數四則計算的方法、探索相應的小數計算方法

二、解決題目策略方面作了調劑和變化,進步學生解決題目的能力。

三年級上冊增設了“從條件動身分析和解決題目”的策略。其中教材大幅度下降了例題習題的難度,突出瞭解決題目的步驟和方法,增設“從條件或題目動身分析思考”的策略,清楚地顯現解決題目的基本步驟:理解、分析、列式、回顧反思。四年級上冊解決題目策略主要編排特點:經歷解決題目的程序,歸納瞭解決題目的一般步驟即理解題意、分析數目關係、列式解答、檢驗反思。或列表整理條件和題目、從條件和題目動身分析數目關係、列式計算、檢驗反思。創設富有挑戰性的題目情境,引發學生整理條件和題目的願望,改變題目的顯現方式,經歷把現實題目抽象成數學題目的程序。五年級上冊下降用羅列策略解決題目的難度,突出有序思考的意義和價值,不觸及分類羅列。

三、從三年級上冊開始逐冊安排“探索規律”專題活動。

讓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程序。但利用規律不作要求沒有習題,不作為考試要求。三上安排了《間隔排列》,四上安排《簡單的週期》,五上安排《釘子板上的多邊形》,六上《表面塗色的正方體》。

四、其它調劑和變化。

提早在三上安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適當下降教學要求,重視現象。

後移“24時計時法”“觀察物體”和“可能性”等內容。

第二學段四年上冊可能性不要求用分數表示,只要學生定性掌控可能性大小。

更加重視組合圖形和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

用字母表示數從四下移至五上。

總之,教材的重新修訂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程序,重視學生的活動程序,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重視進步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用好新教材,進步學生的數學能力,為以後社會生產和平常生活的廣泛的利用提供保證,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8

全縣國小語文教材培訓活動。從鎮中心國小到縣實驗中學發言教師和藹可親的面孔、全場愉快學習的氛圍、周局長精湛的演講。各學校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學建議、與同仁面對面交流和諧與溫馨……久久不能忘懷。通過這幾天培訓學習,我對新教材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對具體實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在本次培訓中,與會教師根據不同型別的教材分析和精彩點評,並從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習作教學等幾方面的教學建議中,使我對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1.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及課程的解釋者,通過教師的實施和解釋,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師將應為課程研究的設計者。教師在推行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哪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的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育教學。

三、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以人為本”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近幾天的培訓中,不同學校的教師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學永遠是一門存有遺憾的藝術,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反省、深思、實踐——也唯有此,才能使遺憾不再是遺憾,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會永葆青春。

四、對教材編排的思考:

教材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安排的,每一組是按照一個專題來編排的。每一組的結構和一下是一致的。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從課文到語文園地,乃至語文園地中的閱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是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的。專題的選擇可以反映教材對語文字質的理解與體現。本冊教材設計了八個專題,分別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專題指向學生髮展的終極和精神的底子,是基於“語文首先是一種文化”的理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體現這種編寫意圖,首先要從文化傳承、發展精神的角度整體設計一組教材的教學目標;其次,教材中的閱讀理解、口語交際、語言訓練等內容要圍繞專題目標而展開過程;再次,一組教材的教學要從感性上浸潤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才可能使學生在理性的角度上有所感悟。

編寫角度的創新和突破。由過去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既關注老師的教,也關注老師的學。無論是單元前的導語、課後的`練習,還是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學習活動,都不是那樣的佈置式的,而是以學生自讀自悟的形式,或是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同時安排學習夥伴互相啟發,體現合作精神。像練習中的“我會認”“我會讀”“我會連”,像小孩吐的泡泡裡的話,它們不是裝飾或點綴,實際上是在啟發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小夥伴互相交流,互相討論,比如在《我選我》文後(21),學習夥伴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裡就想起了一片掌聲?在《識字5》之後,學習夥伴建議:“我們也去收集一些諺語吧!”從一下開始,有我的發現,展示臺,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我的發現”這一欄目,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字、詞的規律,主動識字、學詞,積累語言。“展示臺”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的機會。老師們已經使用了一年級上、下兩冊,對教材的這一方面的變化,感受一定是比較深的。這樣的教材呈現方式,充分體現了人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關係。我們相信,只有平等、和諧、

民主的師生關係才能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才能使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只有學生與文字之間是一種對話關係,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關係,才真正有可能培養出能獨立思考的人,有創新精神的人。

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

關於識字寫字教學:

1.引導學生藉助拼音,結合觀察字形,初步認讀生字,建立形、音聯絡。然後連詞認讀,展開聯想,也可以結合看圖,聯絡生活經驗,初步瞭解字義,建立形、音、義的聯絡。

2.在正確認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自己對詞義的理解去觀察課文插圖,從圖中找出詞語所指稱的事物,幫助學生建立語言符號與事物表象的聯絡。

3.觀察字形,分析生字偏旁部首和部件組成,捕捉各部件極其相互組合所透露的會意資訊(如不正即歪)。

4.藉助拼音準確認讀生字,建立形、音、義的內在聯絡。

5:注重提高寫字質量f:注意展示、交流、探討。

關於閱讀教學

1、要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放到“閱讀教學”的首位。

2、要切實過好“認讀”關。教學的注意力應放在指導讀正確,讀連貫,形成順暢的語流上,應放在培養學生認真的閱讀態度和優良的注意品質上要給足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

3、指導朗讀課文應堅持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主。

4、要將朗讀指導與字詞句的訓練結合在一起。

5、採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好讀樂背,增加語言積累。如配樂讀、看圖讀、分角色演誦、表演課本劇、背誦比賽等。

關於口語交際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不必照搬教材的規定內容,但要注意兩者之間在內在要求上保持一致;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教學,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

2、精心創設交際情境,如陳設相關的實物、繪製有關情景的圖畫、製作必要的道具,展播錄象節目,播放錄音來渲染氣氛,師生的語言描述和表演等。

3、努力實現口語交際的多回合雙向互動。對那些看上去並不是能雙向互動的交際話題,要精心設計實施策略,讓學生在交際時互動起來。

4、多為學生創造口語交際的實踐機會和條件,不必過多地傳授交際知識

關於寫話教學

1、注重激發寫話興趣,培養自信心。

2、減少束縛,鼓勵自由寫話,由感而寫,使學生真正做到“我筆寫我心”。

3、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

4、注重培養學生先想後寫,想清楚了再寫的習慣。

5、評價時對待錯別字、標點符號等語病要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標準,要採取寬容的態度,不能要求完全正確。

在以後的幾天培訓中,我更應該以此為契機,認真研讀教材,積極交流發言,聆聽加強反思,反思中總結經驗。這也是自己教育教學再上新臺階的助長靈,要很好的把握。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9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我被學校安排到翠屏區中山街國小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省級課標教材培訓,期間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陳祥彬老師(西師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材副主編)對我們作了全套西師版數學教材的特點介紹,並著重對一下的教材作了培訓;四川省眉山市教科所主任胡開勇老師(西師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材副主編)為我們作了二下的教材培訓;四川省教科所尤一老師為我們作了《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四個問題的一些思考》的專題講座;同時還聽了中山街國小和人路國小兩位老師的兩節數學課。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覺得受益匪淺,對教材的把握有了更深的理解,對課堂的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作為教材編者為我們作的教材培訓,比我們區縣作的教材培訓更加深入透澈。陳祥彬和胡開勇老師說出了他們編者的意圖,為什麼要這樣編教材,有些什麼優點,有些什麼不足,對知識的把握應做到什麼程度,在教學時應該怎樣去處理教材。通過他們的講解,讓我能更好地去把握教材。比如:單元主題圖如何處理,例題的情景如何利用,計算與問題解決之間的.關係如何解決,解決問題中蘊藏的暗線如何教會學生,估算與求近似數有什麼區別等等。可以說通過培訓我能更準、更好地把握教材,對今後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二是,現場聽了兩節數學課,一節一下的,一節二下的。聽了這兩節課我也有很深的感受,最深的體會是他們兩位老師都敢於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索學習。反思自己的教學,總是擔心孩子們學不好,學不懂,老師極力的講解,講得多講得累,學生也聽得多聽得煩。就像有句話說的一樣,“老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看看他們兩位老師的課上得多好,特別是廖老師上的那節《除法豎式》,孩子們第一次接觸除法豎式,換作是我,肯定又要聲嘶力竭地講半天,可是人家廖老師就大膽讓學生去自學,然後抽生展示列式,再抽學生進行改正,一個改不對再抽下一個,直到改對為止,同時邊改邊讓學生說理由和想法,改完了以後,又讓學生對不懂的地方提問,請別的同學幫他解決,

最後老師也提了一些關鍵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通過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理解並掌握除法豎式的列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含義。這真是我以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如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學習,今後還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三是,聽了尤一老師的專題講座,讓我進一步體會到如何用教材去教,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在講座中尤一老師對本次的兩堂課作了點評,同時也給我們舉了很多課堂教學的例子。通過講解和舉例讓我進一步意識到課該怎樣上。尤老師說:“大師上課其實就是比一般老師多了一個範兒,明星的範兒,這個範兒就是敢於讓學生多說出自己的想法。”回想自己的教學,往往學生還沒說完,我就急於幫他們把正確答案說出來,甚至很多時候不是學生說出來的,而是老師全部說出來了。老師說多了,說早了,搶了學生的先機,搶了學生的話語權,限止了學生的思維。就像尤老師說的一樣,我們上課就是要借勢,借學生的勢推動課堂向前發展,借學生的勢引導學生思維向前走。想想,如果什麼時候我的課堂也能上成這樣,可能我的課就能更受學生的歡迎了。

  20xx年x月x日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0

通過培訓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張局長、孫局長等領導對我們教師的關心,對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個人綜合素質的關注。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實踐新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體認識。

青島版教材的總體特點是情境串引發問題串,讓學生在解決現實情境中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的新知識又作為解決新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在情境圖的解讀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儘管每學期我們都對所教教材進行了解讀,但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僅停留在本冊教材上,只是對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材處理等進行淺層次理解。對其他年級各冊教材與本冊教材之間的關係,知識結構,目標體系知之甚微。通過學習,對青島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每單元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麼,通過學習都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這樣為我在今後每單元的教學中,如何做好與前面知識的銜接,如何向後續知識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明確了每單元、每課教材的教學策略

1、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樹立單元教學思想,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弄清學生每一個單元已經學習了哪些知識,要學習哪些知識,為哪些後續知識做準備。

2、每一課的教學要讀懂圖中故事和圖中資訊,在讀懂資訊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且一定要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視解題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比較和提升。

教師要加大對學生的解決問題思維方式的引領和指導力度,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學習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重視自主練習的處理,對每一道練習題目,不僅要能正確解答,而且要更深層次的挖掘練習的.含義,有些新知識的學習就放在一些練習題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塊的的教學方向。

這裡的特殊版塊指的是實踐活動、我學會了嗎、總複習、豐收園等,這些板塊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容易忽視或者說教法差異最大的環節。在培訓中,通過幾位教師的講解,解決了我們的困惑,讓教師不再茫然。知道從何入手,從何教學。

本次教材培訓對於我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對教材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新教材不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關注學生的基本數學思想和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新教材不僅關注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關注了學生的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為我們以後的教學工作指明的方向。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1

這兩天參加全縣三、四年級的教材培訓,認真傾聽了各鎮代表教師對單元的分析以及專家團對專項問題的分析,各位老師不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給我們談自己的體會,還結合各年級的實際內容給我們分析,組織我們分組討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課標的精神。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後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對於“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這個問題,從我的角度看,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應創設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係。”為此,教師要努力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而不在學生中人為的劃分等級。在彼此的交往中,不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言語表揚,而且要用微笑、點頭、注視、肯定的手勢以及關懷性的接觸方式進行鼓勵。而我們有些老師戴著有色眼鏡看後進生,但他們提出一個很幼稚或者與教學內容不符的問題時,一個討厭的眼神,一個不在意的手勢,都會壓制孩子內心的質疑能力的發揮,讓他們的自卑心理在課堂肆意生長。還有,但後進生出錯時,其他學生的譏笑、諷刺,而老師又不能正確引導,這也會給後進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做學生時的故事:我上學的時候很調皮,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學習以外,就是從課本中找難題來難住老師,我每天都能找到我解決不了或者我的理解與答案不符的問題來難為老師,那是我一天裡最喜歡做的事情。結果老師不但不討厭我,反而很喜歡我。我問學生:知道老師為什麼反而喜歡我嗎?學生們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為你喜歡動腦筋吧。我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聰明的大腦,沒有笨與聰明之分,對於同一個問題,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嘲笑別人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你能回答,你應該做個小老師幫助他才對。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們在觀察資訊窗中的資訊後,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都是先讓他們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後把有難度的共同分析。這樣既維護了後進生的自尊心,激發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又通過小組中優生的榜樣作用引導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感覺我這樣做的效果不錯。作為老師,對於後進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還要在課外下功夫。要多找他們談心,或者提前輔導他們預習教學內容。我班有個孩子很內向,數學基礎很差,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都很難看到他張口說話。於是我放學後和他一塊往家走,問他為什麼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還邊走邊看的課本,對於新內容,我問他自己能看懂哪些,哪裡存在疑問,然後我對他的問題做了一一解答,但我留了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沒有幫他解決,然後告訴他,回家自己看看書,能不能自己根據老師教的學習方法或者請家長幫忙解決,並且要求他明天上課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說出來。我對他說:這個問題肯定能難住很多同學。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出示資訊“種植6平方米的玉米,需要50克種子,大約有100粒。”當我讓孩子根據資訊提問題時,我就用眼神示意他站起來,他小心翼翼的舉起手,我立刻就叫起了他,剛開始他都不敢抬頭,話都結巴了,其他學生一陣鬨笑,我鼓勵他繼續說下去,他好不容易把話說完。我把問題“種植900平方米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種子?”(其實這個問題是課本上的,我上課習慣讓孩子們不看課本)寫在黑板上,立刻問:誰能回答?孩子們都靜下來,大多拿出筆在本子上做著,一會有些學生說老師這個算式不對,除不盡。

學生們都做成了:50÷6×900。然後我又讓那個孩子起來說說自己怎麼解決,看來他晚上請家長幫忙分析了,站起來說的頭頭是道,他列的式子是:900÷6×50孩子們都用新奇的眼光看著他,我看到他從心底浮上來的喜悅。在以後的課堂上,他一次比一次積極,敢說,敢問了,成績也趕到了中上游,家長打電話給說孩子現在好像變了個人,回家做完作業就預習下課找問題。聽了我這話,我感到很欣慰。我們都說“十個指頭不一樣齊”,每個孩子都存在差異,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上,我們老師應該對孩子因材施教,對問題因題示叫。給每個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順著自己方向發展。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2

這次,有幸參加一年級下冊語文的新教材培訓,一天下來,不僅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也在精神上有了更深刻的洗禮。雖然,我也不是語文科班出身,在磕磕絆絆中學習,在戰戰兢兢中前行,但的確獲益良多。

首先是聆聽了朱老師的《樹與喜鵲》,從一些象形字的發展匯入,瞭解合體字的含義。再用童稚的語言進入新課教學,教學中有側重點,學生在多次朗讀、合作讀、男女互讀當中體會樹和喜鵲的情緒變化:從前-“孤單”,後來-“有了鄰居”,最後-“快樂”,課文的思路相當清晰,也很流暢,可見是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同時,在教學中也不乏夾雜著對一些字詞、偏旁的教學,內容豐富,環節緊湊。而且,他打破了我們傳統的先教字詞,再深入課文的教學模式,而是先進入課文,在朗讀中學習字詞。這是一個突破,也是一個挑戰。我們在教學中還要斟酌再斟酌。

在這節課的洗禮下,我們又聆聽了幾位前輩對一下教材編寫特點的分析。不難看出,一下教材比起一上對學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針對一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一年級下冊教科書從漢語言文化、節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華傳統文化。比如,借鑑古代蒙學讀物《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編入教科書,讓學生在有節奏的吟誦中識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對今》;《春夏秋冬》一課,也體現了中國傳統蒙學讀物的編排特點,其中的詞和短語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語言典雅,富有文化內涵。

還有識字方法的教學,利用漢字規律識字,在《動物兒歌》中,小動物的名字都是形聲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識字,滲透了形聲字規律,讓孩子在有趣的兒歌學習中,領略漢字的趣味與精妙。《猜字謎》利用了有趣的傳統遊戲形式,揭示了形聲字的造字規律。一年級下冊的`課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有表現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現代兒童生活的《怎麼都快樂》,有體現家人關愛的《夜色》,有介紹傳統節日的《端午粽》,有培養好習慣的《文具的家》等等。題材多樣,有童話,有散文,有兒歌,有故事,不僅確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內涵,而且保證了教材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同時,在這次培訓中,我也知道了教學的一些重點,比如朗讀(長句子、感嘆句、問句),閱讀(找出文中的資訊,根據資訊做出判斷),口語交際(全班參與,師生互動)等等,這也讓我今後的教學有了前進的方向。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3

暑假教材培訓終於結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很歷歷在目。一開始的不情願,煩惱、急躁,漸漸被專家團隊的報告所吸引,聆聽各位教師的單元教材分析,專家團隊的精彩報告,自己才對青島版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我使用青島版教材才一年,教的是五年級,回想一年來自己的教學,光憑自己的老經驗,根本沒弄明白編者的意圖,一些新的教法,像每個單元的資訊窗,看情境圖提出問題,我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分析情境圖的數學資訊,然後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而是以試學生提不出來,又覺得太費時間,乾脆我提出來算了。根本沒考慮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一些知識的講授方法,像解方程,青島版教材是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的,而我講到這兒,自認為這樣不夠科學,乾脆還用原來的加、減、乘、除算式各部分的關係來解方程。根本沒考慮編者的意圖。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本次教材培訓,我才認識到原來自己根本沒領會教材的實質,沒明白編者的意圖,只憑自己的老經驗,去教學,認為教會學生這個知識就行了。聽了專家的分析報告才認識到青島版教材更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套教材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數學情境。

由“情境串”帶動“問題串”,是該套教材的一大亮點。在情境串的呈現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及知識特點,隨著年級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漸簡約。本冊教材突出表現為:一是創設有利於抽象數學知識的生活情境。思想彙報專題如圓、圓柱與圓錐單元,呈現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圓形、圓柱、圓錐形狀的'物品作為情境;二是突出數學資訊,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數單元,在假日旅遊的背景下,呈現的是文字、圖形、表格等形式的數學資訊,便於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創設純數學情境。如百分數單元的相關鏈結,小數、百分數、分數互化的知識以及第三個資訊窗中綠點標示的問題,沒有在資訊窗中呈現,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給出。

2.突出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利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探索新知”。

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進行重墨體現。例如,探索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時,教材從現實問題“怎樣求冰淇淋盒的容積?”入手,引導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怎樣求圓柱體的體積?”,學生聯想已有的知識經驗——圓面積的推導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推匯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最後通過操作、驗證,總結推匯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然後利用計算公式求出圓柱體的體積,解決冰淇淋盒容積的問題。教材的這一基本模式,有利於學生從知識經驗和客觀現實出發,在研究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應用數學。改變了以往單純教師講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既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又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良好的數學素養。

3.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絡。

這一特點體現在對知識的結構編排上,與傳統教材相比,立足於新舊知識的聯絡進行了大膽地改革。例如,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編寫,傳統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本冊教材編排順序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樣編排,可以通過對圓柱和圓錐特徵、體積計算方法的對比學習,使學生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加深對圓柱、圓錐的理解。又如,傳統教材是先學習比例尺,再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而本冊教材是先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後再學習比例尺,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促進知識的遷移。

4.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努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編寫本冊教材時,特別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在探索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時,教材通過圓的面積與圓內接正方形和圓外切正方形面積的比較,既估計了圓面積的大小範圍,又滲透了正多邊形逼近圓的方法,體現了極限的思想。又如,在探索圓周率和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時,教材滲透了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內在聯絡,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5.總複習的編寫思路清晰,形式新穎。

總複習的編排可以說是青島版教材的又一大亮點。教材送審的過程中,我們也瞭解到前幾套教材在送審的過程中均因總複習平淡而未獲通過。本套教材在總複習方面進行了獨特的編排,充分體現了青島版教材的思路與特色,將系統整理知識、數學思想與方法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等進行了充分地展現。

通過這次教材培訓看到有許多年輕的教師對教材掌握的很到位,他們抓住了教材的實質。所以,我今後不能光憑老經驗,一定好好學習,爭取把握教材,儘快領會教材,搞好教學工作。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4

通過本次培訓學習,經過對教材的疏理,讓我對二年級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實踐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現具體談一下個人體會:

一、疏理教材,認知結構與目標體系:

通過學習,對青島版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識結構是串串相接,環環緊扣,哪一個環節做不好,下一環節就難以實現,所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抓好銜接,才能使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感知教材,結合實際應用教材:

新的課程標準由“情景串”引出“問題串”,倡導數學課堂生活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青島版教材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採用教材中的教學情境,將課本數學變為生活數學,儘量創設生活化的的課堂情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開放的“生活化“教學。“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的、摸得著的、看得見的、可操作的數學。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引領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讓學生親歷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不僅僅學會了知識,更主要讓學生感受如何學習,實現了數學課程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和諧發展的特點。

應該說,青島版教材色彩豐富、貼近生活、編排有新意,深受國小生喜愛。但總體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識點,原有的內容也並未減少,課時數也增加不少。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我們的教學內容到底應該講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難度。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將會努力實踐課標新理念。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5

20xx年8月,我參加了由澄邁縣教科局舉行的20xx年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新課標、新教材暑期全員培訓學習。雖只經歷短短學習時間,卻讓我收穫了許多,思考了很多。但是,要對經歷了十年才修訂的英語課程標準進行重新的認識和把握,對於我們所有的一線教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下面我想談一談個人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新版英語課程標準的新特點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課程目標、教學過程與方法、策略與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與創新。它體現了當前教育教學與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它以實現各個學科的課程整合為首要任務,超越了學科壁壘,並首次提出了外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構建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目標體系,解決了課程理念和目標設定的一致性問題,宣告了“知識+技能”時期的終結,倡導了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

二、新版英語課程標準更具學科特點

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髮展的價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新舊課標中教育教學理念的對比,改變了原來課程理念也適用於其他學科的普適性問題,使理念更加具體,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實。

三、新版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參與、實踐、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以描述學生“能做什麼”為主線,強調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如何將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應更加關注如何為學生提供最有利於語言學習的環境和儘量真實的語境;同時必須關注學校的整體課程設定與實施在行為養成上做了什麼,是怎麼做的。

四、新版英語課程標準更加需要創新型教師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創新的精神尋求優良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我想,要做一個創新型教師,至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創新。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學習的情況,對教材的順序做出適當的調整,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和不斷補充擴充套件。我們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斷創新。在積極進行課改的過程中,我們要增強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靜態的文字變成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活動,積極創設情境教學,使學生在情境中用,在運用中不斷學習。

3、要有新型的師生關係。我們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建立民主、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之間要有互動,既互相幫助又互相鼓勵,形成一個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新局面。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更加認清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切切實實地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學會學習英語的方法,通過英語學習瞭解世界,為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盡一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盡一份心。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熟悉課程標準,才能真正地實施課程標準,才能讓課程標準對一線教師起到真正的引領作用。在此過程中,我認為最權威的解讀者就是我們一線教師自身。我會在看似平凡、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職業的生命動力。相信在經過無數細節的精打細磨之後,自己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