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體會(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7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心得體會(彙編15篇)

讀書心得體會1

今天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心情很複雜,說不出是被保爾的頑強精神所感動,還是為保爾的悲慘遭遇所難過。這本書為我們敘述了保爾·柯察金一生命運坎坷,參加過無數場殘酷的戰爭,負過許多次傷,但一次次地又頑強的站起來了,他仍希望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但傷痛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倒下,最終他用筆寫出了震撼世界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堅強故事。它使我明白在困難中不要退服而是要樂觀的去面對生活,要有鋼鐵一般的意志使困難不攻自退。

保爾在病床上雖不能打戰,但他以筆為槍,與敵人作著殊死拼搏。他還說:“還不如左眼瞎了呢,我怎麼打槍啊。”由此可看出,保爾是多麼渴望能英勇的站在疆場上,保衛祖國,雖然病了,仍不忘保衛祖國,也可看出保爾十分的樂觀,負了傷應該是悲傷絕望的,可他卻用開玩笑的語氣說了這番話,他不僅是在安慰自己同時也希望家人不要為他傷心了,他真是個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崇高的道德風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蹟般的生命活力和有著鋼鐵般的堅強意志的堅強勇敢的男人。在保爾出生的那個年代戰火連連,他卻不顧自己的生命和父兄一起馳騁疆場,英勇殺敵,他為了戰爭不僅犧牲了健康,甚至犧牲了愛情。他是個英雄更是個強者,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他那不屈服的頑強意志。讓我們用心去感受書中那無限的高尚與不屈的精神。

讀完了這本書,使我深受啟發:人世間既有失去的,也有收穫的,你可能會為了學習放棄了玩的時間,但你收穫的是知識是讚美是自豪。同學們,既然保爾都能那樣為了祖國英勇獻身,為什麼我們連一點小小的困難都承受不了呢?

讀書心得體會2

閱讀是人類獨有的一項神聖權利,因為閱讀,人們狹隘的心靈逐漸變得更大,豐富多彩,甚至成為一個巨大的精神宇宙。

書猶如藥,書讀多了一個可以進行醫治愚蠢;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中沒有相關書籍,就像中國大地公司沒有得到陽光;智慧中沒有通過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

我愛書,常常部在書架前,覺得我們面前展開了中國一個具有廣闊的世界,一個非常浩瀚的海洋,一個蒼滿的宇宙。因為只有當你在讀書時,就是在和書中的作者通過談心、交流。讀書時,如果讀的是現代的書,可以與同代人作做精神上的交流;現代設計作品是現代社會生活中鮮活的語言,反應的是當代人的思想進行感情;而讀經典文學名著時,讀的是古今中外的文化教育精華,名著像是軍事上的制高點,佔領了它,其他就不在話下了,名著為很多人需要反覆學習閱讀,已成為當代人發展共同的文化核心素養,不瞭解學生名著,就在企業文化資訊溝通中產生影響嚴重心理障礙;讀現代的書,可以更輕鬆活力的吸取歷史書中的精髓,而且他們更有研究興趣,吸取書中的知識時就更快了;讀古代的書,可以得到傳承中華古代聖賢的精神文明遺產;讀書方法可以充分享受和吸取一些人類傳統文化的成果。

我覺得,讀書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因為學習他人的智慧,通過你作文使它成為我們可見的,然後學生通過自己感覺的門廊,經過你想象力的天空,進入你心靈的空間,激起你心中的波浪。讀書一定要能夠全神貫注,孜孜不倦,仔細研究推敲,有時企業不能全信書中的所言,也不可尋章摘句。讀書可以使人愉快,也可以發展增添一些光彩,讀書使人增長知識見識。

讀書時不要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說我們不能只記信佳句美詞,而必須把全文的意思進行理解透。然而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能夠懂得,讀三遍四遍時就讀學生懂了,或者一相書前面還有許多問題不懂的地方,讀到自己後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已經看不懂,過些日子可以再看時才懂得;也有的書似乎看懂了,其實影響不大懂,後來有了一些企業實際學習知識,才真正需要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通過反覆研究閱讀,每讀一次社會都會採用開卷一種有益,溫故知新!

讀書時必須能夠做到心到學生眼到、口到,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如果你不喜歡自己讀書,不用心讀那也可能就不能沒有用心去了解到了書中的道理,也不可為了能把書真正讀進去;如果我們真正把書讀進去了,你就會越讀越有發展興趣,自然環境就會很輕鬆地獲得學習書中的知識和道理!

因此,閱讀首先要注意方法,然後要注意讀者的心態和心情以及閱讀態度!

讀書心得體會3

小時候,小時候,我聽人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那時不懂這句話的深奧之處,但自從我閱讀了許多書籍之後,慢慢懂得了它的含義。

我至今還記得爺爺去世前對我說的話,爺爺期望我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人們說:老人去世前會留給後輩房子、金錢等財富。”然而我卻認為“書”就是爺爺留給我的一筆永遠也用不完的財富。

我從讀小人書、童話書至中國四大名著再到外國書籍,不斷吸取知識。我每看一本書就像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那一本本資料豐富的書就像一朵朵翻騰的浪花,輕輕地撫摸我的大腦。當我從知識的海洋中沐浴出來時,感覺充實多了。

書,是無聲的教師,給予人們知識。在它的懷抱中,我就像小鳥一樣,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飛翔,多麼瀟灑,多麼自在。那時我就覺得上帝真好,給了我們書,讓我們去自由創造。每當我讀完一本書,都會感覺自我的知識是多麼的貧乏,從而鞭策自我努力讀書。同學們如果你覺得自我的知識太少了,不妨去讀書,在知識的海洋裡游泳,這樣你的腦細胞生長得更快,會變得更加聰明。

書,給你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當你學會必須的知識就能夠自由自在地飛翔了,當你又補充了十分多的知識時,再靠一點靈感,或許你就衝破藍天,通往宇宙……當你能夠寫一本自已的書時,你已經能在宇宙中發現另一個地球……那時候,你就會寫作,又從其它書籍積累知識,歡樂地把想到的寫在無聲的海洋裡,開始用無聲的教師傳授給下一代……

又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清晨,我又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我感激地從心房裡發出這樣一個聲音:“讀書真好”!

雖然那時不懂這句話的深奧之處,但自從我閱讀了許多書籍之後,慢慢懂得了它的含義。

我至今還記得爺爺去世前對我說的話,爺爺期望我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人們說:老人去世前會留給後輩房子、金錢等財富。”然而我卻認為“書”就是爺爺留給我的一筆永遠也用不完的財富。

我從讀小人書、童話書至中國四大名著再到外國書籍,不斷吸取知識。我每看一本書就像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那一本本資料豐富的書就像一朵朵翻騰的浪花,輕輕地撫摸我的大腦。當我從知識的海洋中沐浴出來時,感覺充實多了。

書,是無聲的教師,給予人們知識。在它的懷抱中,我就像小鳥一樣,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飛翔,多麼瀟灑,多麼自在。那時我就覺得上帝真好,給了我們書,讓我們去自由創造。每當我讀完一本書,都會感覺自我的知識是多麼的貧乏,從而鞭策自我努力讀書。同學們如果你覺得自我的知識太少了,不妨去讀書,在知識的海洋裡游泳,這樣你的腦細胞生長得更快,會變得更加聰明。

書,給你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當你學會必須的知識就能夠自由自在地飛翔了,當你又補充了十分多的知識時,再靠一點靈感,或許你就衝破藍天,通往宇宙……當你能夠寫一本自已的書時,你已經能在宇宙中發現另一個地球……那時候,你就會寫作,又從其它書籍積累知識,歡樂地把想到的寫在無聲的海洋裡,開始用無聲的教師傳授給下一代……

又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清晨,我又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我感激地從心房裡發出這樣一個聲音:“讀書真好”!

讀書心得體會4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沿途是四季的風景,在書籍整齊看似蒼白無力的文字中,我讀懂了自己。似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深的暗影……

於是,書籍中,記憶裡,你潑墨了牆角殘缺的欲言,渲染出一個沒有跌宕的第五個季節。一場考試解散了一個年級,記得畢業典禮的那天,窗外是顆顆大粒下垂的雨,顏色不一的傘面在校園裡遊動,也包括我們。一如既往的,我們又擠在同一把傘下,捲曲著身子,雙手疊放在一起緊握著傘把,眉頭緊鎖似想用那不長的睫毛遮擋密集的雨。即使如此,雨水還是打溼了衣衫,在你純白色的服裝上開出一朵灰白色的花,繼續蔓延。衣服溼了,將視線移到我的左腋下,是你送我的《夏至未至》,還好,它完好無損。

那天,我忘記了上衣是怎麼寫滿你的塗鴉,忘記了鞋子踩在雨水是怎麼蕩起漣漪,更忘記了滿臉的液體是汗是雨還是淚,只記得分離的時刻我緊握著你送的那本《夏至未至》……

難過於離開你的日子,我開始讀書,我看到了白色裡的冬至日:在大風席捲雪花飛揚的道路兩旁,是光禿禿的樹幹枝椏。於是,戀人分手了,友人辭別了,親人離世了。我們悲痛欲絕,嘶聲裂吼在這大雪瀰漫的季節。你離開的日子,在書中我難過於主人公和我的悲慘遭遇。

習慣你不在身邊的日子,我繼續讀書,我看到了柔和的春分和秋分:午時明媚的陽光奢侈地灑在胸膛,我有了新的夥伴。天空如此空靈,水面依舊清澈見底,遼闊的操場,我們觀看著草長草生,瞭望著鳥去鳥歸。你不在身邊的日子,在書中我早已習慣主人公和我一次次踏上新的征程。

回憶與你一起的時光,我愛上讀書。我看到了瘋狂六月的夏至日:烈日炎炎下墨綠的枝葉間的縫隙落在地面形成點點光斑,我們曾騎著單車在下面穿行,有時一隻飛行的小蟲落在肩上彼此都會破天荒地亂吼大叫。與你一起的時光,在書中我回憶主人公和我曾經的種種美好,幸福地笑了。

你送的《夏至未至》,帶給我的豈止是一個夏季的感動。一本書,我翻閱沿途四季的風景,它引領我走進第五個季節。第五個季節,沉甸甸的,來自於書籍帶給我內心最真的感受,沖洗了憂傷讓歡笑迴盪。

一本書,帶我走進第五個季節。

讀書心得體會5

想想看:在清閒午後,在落日黃昏,品一杯清茶,翻開手中的書卷,看親情如燈,在悄無聲息中照亮生命的每一個角落,直至潸然淚下;品人生似棋,在無常生活中執一顆平常心,看雲捲雲舒,花開花落。在不經意中,把這些美麗的方塊字,組成一篇篇優美的文章,那是何等的意境啊。享受陽光明媚;享受空氣清新;享受歷練,深邃。

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慧,書可以陶冶情操,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裡演繹著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正與邪;書寄託著前輩們對下一代是殷切希望。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讀書的樂趣很多,就拿四大名著的兩大名著來說吧!

我愛讀詩,詩讓我聰慧。如蘇軾《題西林壁》中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告訴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把握、冷靜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我愛讀小說,比如《三國演義》。雖然那刀光劍影讓人心驚膽戰,但魏、蜀、吳三國之爭,使我學到了不少智慧和歷史知識。我永遠離不了好朋友:書。

我愛讀書是我最大的特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我讀書的信念,所以把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看書不要囫圇吞棗,否則就是一事無成,書上的知識會讓你百看不厭。這就是我愛讀書的原因吧。從古至今有許多名人都是以讀書而成名的。記得有一次同學找我玩,“我在看書呢,要去你自己去要多讀書”我說。同學叫我小書迷。

書像無數顆星星。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偉大的詩人杜甫也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一天,我在書房裡看得津津有味,媽媽就把我的“靈魂”從書裡“拉”了出來。我和媽媽大吵一架,媽媽甘拜下風,連聲說“師傅”。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的瑰寶!

每當我捧起一本書,就不肯放下,甚至忘記了吃飯和睡覺,真可謂廢寢忘食,簡直比書呆子還要書呆子,比啃書蟲還要啃書蟲。前一陣子,我們班流行《淘氣包馬小跳》,一套叢書11本,我只花了兩天的課餘時間就全“啃”完了。當然,數學課上我也是全神貫注地把頭伸進了抽屜。第二天,葉老師很“客氣”地向我媽媽反映了這一情況,結果······

一花一世界,一書一天地,經常陶醉在自己讀書的世界裡是一種快樂。讀書,可以尋找一塊潔淨地的宿營地,能安置我們的靈魂,可以尋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天空,讓我們人生快樂地飛翔,因為讀書,你沉浸在書籍柔軟的紙頁裡,那些文字就像密密地重重疊疊一刻不停地環繞著你飛舞的雪花,你帶著無限的信任走進去。彷彿與世隔絕一般地感覺。隨著書感動而感動,幸福而幸福,痛苦而痛苦,不知不覺一時滿臉淚水,那是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

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本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使人變得高尚。當你在煩惱的時候開啟圖書,開啟絢麗多姿的圖書,我就進入了知識的大門。你便會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動人的小說,美妙的詩歌,感人的童話,精美的散文,都會讓你難以忘懷,給你無窮的樂趣。讀書如水,是生命的源泉,讀書如花,是生命的情懷。

讀書心得體會6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本學期,張校長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通過假期的讀書活動,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一、博大而熾熱的愛,在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名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啟用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認為: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標示了有效教師高尚的師德境界。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古今中外的名師們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範的教育過程中站立起來的,都是在無私奉獻、無私的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時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著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斯霞老師直到七八十歲高齡還在與不學生親切密接觸,譚迪敖老師整天與學生一起沉浸於小發明之中,多年如一日,樂此不疲。試問他們又怎麼不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又怎麼會不親其師信其道呢?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在學習與反思中,不斷髮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見要成為有效教師對於學習的至關重要要有深刻認識,要把學習作為自身發展、勝任教學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的思考,那麼既便是有 xx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 xx年來的最深、最明瞭的體會。

從古人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到今人的“書籍是人類靈魂進步的階梯”,無不看出讀書的良好作用。讀書好處和重要之大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加上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會經常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於是人人都想讀書,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至理名言,可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許多人只體會到讀書的無比之苦,我卻更多地感悟到讀書的無限之樂。我不是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也不是把讀書單純的當成一種無所事事時候的消遣,而是把讀書當成一種心靈之旅,當成一種和古之先賢、智者名士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的過程,當成一種消除疲憊,洗去煩惱的精神生化的過程。

書,是良師,更是益友。

好讀書,是年輕時候養成的習慣,但是不得不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量和各種社會關係的增多,年少時候那種單純的安心的讀書的心境難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種事務踏至紛來,每天可以有一段長的讀書時間就顯的彌足珍貴,所以,我這樣的年紀和工作的特點使我在讀書上不得不養成自己的特點,一是要讀書首先是選書。雖說是開卷有益,但是時間有限,所以必須有選擇的讀書,把有限的時間放在好的,適合的書籍上。在選書上,不看庸俗無聊,不求高深專業,但要切實有用;不過於專一,而追求廣博,讀書如交友,只是呆在一個小圈子裡,很容易自我封閉,自我限制,所以要廣交朋友,經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種書都要儘可能涉獵一。二是隨時備書,“見縫插針”。沒有大片的時間可用來讀書,只能是把片刻的閒暇時間利用起來。有時間就拿出來翻上兩頁,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頭的書籍,只要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積月累,持之以恆,總會在不知不覺中,輕鬆搞定;三是有計劃,雖說讀書的時間少,但是,不能找藉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須要擠出一段時間讀書,我把這個稱之為:每天多走一點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來休息的地方,要再堅持一下,多看一會兒書,在多走一點路。四是要用腦讀書,多做批註,常寫心得體會。用眼讀書,獲得一種簡單的快樂,用心讀書,贏得一片安寧,一種豐潤,用腦讀書,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對話,那麼收穫的除了快樂,安寧,更是一種洗禮和昇華的過程。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學習和獨立思考必須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優化的效果。五是讀書以致用。有人說,現代人讀書很功利。我倒是覺得,讀書是不能過於功利,那樣讀書讀不好,讀不深,讀不出快樂。但是讀書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讀書必然是直接或間接為了我們工作,生活服務的,這就是讀書的目的性。讀書是要用的。讀書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澆灌了很多,但是長不出嬌豔的玫瑰。讀書可以死讀,但千萬不能讀死,所以讀書應該是要結合自己有選擇的讀,有目的的讀。讓書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前進的階梯。

大家都在讀書,但是,每個人讀書的方法、感受和收穫是不一樣的。說了我的讀書的方法,在說說我讀書的各種體會和收穫。總結起來,應該是“三開”。

開心養氣。我在讀書之中,收穫的開心,快樂分四個層次。一是最為簡單直接的快樂,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個精采絕倫的比喻,一個構思精妙,啞然失笑的結尾……這些都會讓我怡然自樂,欣然發笑。二是讀書讓心靈安寧,拋開煩惱的快樂。這時候讀書已經深入其中,忘記身邊的種種事情,溶入到書的世界裡。這時候讀書,因為書的世界不同,會有激情如火,也會有沉靜似水,也會有百般無奈,感慨嘆氣。這種在書的世界中暢遊,與書的內容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就是讀書的第二層快樂。三是獨立思考,對話交流的快樂。這時候讀書不是讀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尋梅……總之是在契合兩歡的氛圍下的對話、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讀書有用。這種快樂就不在讀書之中了,而是在讀書之後的一種反饋。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書到用時不恨少”,能夠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能夠自信大方,舉止得體。這樣,快樂自然而來了。

修身養性,怡悅身心,幾乎是眾多讀書人對讀書作用的一致性的評價。許多人把讀書弄墨說成是附庸風雅,這句含有貶義的話卻道出了一個事實,讀書對一個人的修養,氣質有很大的塑造力,這種塑造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但又是實實在在,明顯改觀的,古代不就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嗎。當然這個“三日”不是指三天,而是代指一段時間的意思。總之,腑有詩書氣自華,經常讀書的人總會給給人們一種感覺,那是從舉止言談中流露出來的。

開闊視野。書籍是向上的臺階和平臺,是望遠鏡也是顯微鏡。因為書籍我們能夠擺脫地域的限制,視野的狹隘,從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廣,看的更遠,看的更深。有句說:視野決定事業。我們要走出大山,跳出峽谷,目的就是為了開闊視野,學習外面先進的科技,成功的經驗和高效的方法。而我認為,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讀書無疑是最為便捷,最為經濟,最為高效的方法。從《世界是平的》,我們一下子打開了視野,模糊遙遠的地方被拉成了“一馬平川”,讓我們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全球化的腳步如此接近,一下子把我們也拉入了在太陽升起後,一起奔跑的動物行列之中,危機就在眼前,可是,機遇和希望也同樣的實實在在,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用力加速向前跑,必須“率先”衝在前,不是大吃小,而是快贏慢。

開拓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以科學和發展觀念指導,解放思想,革新觀念,是我們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讀書學習是我們真正掌握科學發展觀,不斷開拓思路,革新觀念的重要途徑之一。書是先賢們智慧的濃縮,是其他人其他地方的先進、成功經驗的總結,是“大補”之品,需要認真研讀,反覆推敲,不斷咀嚼。我看李瑞環的《學哲學,用哲學》,其中許多的話語短小精煉卻意深旨遠,比喻通俗恰當,卻引入深思。有許多的警示之語,也有許多的諄諄教導,總能讓我玩味其中,收穫頗豐。

讀書心得體會7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孩子們最好的朋友,一本好的圖書帶給他們快樂,讓他們體會到憂傷,啟發他們思考,增長他們的智慧。因此擴大孩子的課外閱讀面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擴充孩子的課外閱讀量,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獨特的個性,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這個星期,我並沒有親自為孩子們選書,而是讓他們自己到三樓去選書,我想這樣更能激發他們讀書的興趣,因為這是他們喜歡的。真如老師所想的一樣,孩子們總是帶著自己所選的這個小夥伴,不管是下課,放學還是會宿舍休息他們都書不離手。可見其實在孩子們心中他們對讀書的願望是非常強烈的。

由於學校指定的圖書數量有限,因此學生們這次讀書的內容各有不同,從寓言故事到童話故事,從英雄人物到小說傳記,從繪本故事到短片詩歌。因此這次的分享會內容也各有不同。這是的讀書分享會比較好地方是孩子們能夠主動大膽的來分享,並且能夠做到把小故事將清除,即使有個別同學並不是那麼流利,但是勇氣可嘉。不足的地方是孩子們在讀書方面方法不對,耐心不足。有的同學分享的故事是老師已經講過好幾遍,同學們在掌握新故事方面能力缺乏。

基於上面所分析的情況,在下次讀書分享時,老師應該再教一教孩子們讀書的方法,並且為了能更好的做故事分享,老師可以提前根據孩子們的圖書為他們指定分享的內容,我想這樣孩子們慢慢學會了方法,下次一定會表現的更好。

讀書心得體會8

作為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因此,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在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才能成長孩子,成長教育。要讓讀書支撐教育的生命。讀書是一種需要,一種成長的需要。我們知道,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精神,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新教育實驗,都在追求一種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的必須。

讀書,可以更新我們的理念;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現狀;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精神;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品性;讀書,可以激發我們的職業智慧;讀書,更可以支撐我們的教育生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師“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財富來豐富自己。”當然,我們也不能為讀書而讀書,一定要把讀書自覺地和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研究結合起來,用讀書指導實踐,用實踐指導讀書,這樣的讀書才是最有用的讀書,這樣的讀書才是有生命的讀書。

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推而廣之,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無不與這個學校的讀書學習風氣相關。讀書是一個學校生命力之源泉,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矗如果我們的學校、我們老師,都能有“讀書工作化”和“工作讀書化”的'目標追求,並不斷為之實踐,那麼我們就將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和激烈的教育競爭中佔得先機,並展現出無限的生命力。

啟示一:教師要養成學習習慣

教師,肩負著引導人成長的重要使命,因此,比其他任何人群都更關注自身的成長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沒有與時俱進的成長,沒有素質的提高,就很難完成自己的使命,學習是教師實現成長的主要途徑。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必須養成學習的好習慣,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只有這樣才能積小善為大善,積小能為大能,孔子就曾經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教師向周圍的人學習固然能夠汲取營養,增長經驗,而向學生學習更能拉近距離、溝通感情。我們說教師不是萬能的,所學知識肯定也是有限的。可使學生不同,每屆的學生都在發展變化,況且每個學生都各有所好、各有所長。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如果教師能夠以孔子為先例,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向學生學習,真誠地做到不恥下問,那不僅是對自己學識的充實,也是對學生學風的薰陶。總而言之,不管是向誰學習,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實現它的意義。

啟示二:教師培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大門,養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用不盡它的利息,我們萬萬不可輕視這些需要漫長形成卻至關重要的好習慣的培養。

有什麼思想,就有人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人麼養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習慣對於人的影響是不可否認不容忽視的。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當然,培養起來容易,改變起來困難。改變習慣是一個人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的證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用良好的習慣來保障行動的正確執行,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差的主人,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操控習慣,而絕不能被習慣所操控,所以說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循序漸進,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成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醒悟—改變—反覆—鞏固—穩定的過程,所以,剛開始不要著急,要一點一滴的堅持,只要不動搖,朝著一個方向不停止,堅持行動,就有了習慣的雛形,再一點堅持,習慣就成熟了,好習慣越多。

讀書心得體會9

自古以來中國不變的傳統文化就是讀書,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那麼一句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讀書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無適從;只是空想而不讀書,便會對思想有害。可想而知,古人們早已將讀書讀到‘精’,明白了學習和思考的重要關係,也講久了學習方法。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人類從遠古到今日的輝煌,從粗魯到文明經歷了多少?書籍它記載了歷史,留下了先輩們的生活經驗,經過後人的不斷總結和積累,並以此得到合理的利用,最終的結果,那肯定就是人類的發展。

讀書有許多益處,而我認為,讀書也是一種享受,一個人靜靜的坐在一間安靜的書房裡,手裡捧著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籍,桌邊有一杯香濃的茶,豈不一種享受?

讀書其實並不枯燥無味,只要你細心去讀,讀懂這本書蘊含的真理,“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慢慢的,你也會喜歡上讀書,因為它不僅讓你增長知識,也讓你增長見識。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讀多了,自然也會‘用’了我們不僅要學習書的內涵,也要學習書的‘寫法’像一些修辭手法;擬人,比喻等等,我們要學會用,用到自己的文章去。讀書就是這樣,要懂,也要會用。

“習慣鑄造人格”,若養成良好的習慣便可鑄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歡讀書,現讀書已成為我養成的良好習慣。

我喜歡讀書獲得的快樂。因為讀好書就像與名人聖賢促膝談心,聆聽教誨,何不充實?讀書如與知音閒聊神侃,心不設防,口無遮攔,何不舒暢?與作者思想碰撞,偶有靈感之花,茅塞頓開,何不驚喜?俗話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覽群書如得知音無數,有知音的理解與共鳴,何不滿足?讀書者足不出戶,天下大事無一不曉,如何不聰?

如何讀書才能樂?必須是不為功名利祿而讀,若你是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定是無樂可言。快樂的讀書應是“乘其興之所適”。古人云:“讀書太樂則散漫,太苦則枯燥乏味。”這兩者都可能導致精神偏枯如痴,失去讀書的真樂。讀書不能盡信書,也不能沉迷於書中不能自拔。書,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認識,情緒各有偏頗。如有的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談闊論、天馬行空。如果長期沉迷於某一類書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書能移性情,故君子應博覽群書、相互參照,以免偏聽不明。情志誤譴。讀書若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有樂必有苦,正所謂好書難覓、知音難求。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讀書之所以苦,是因為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卻往往晦澀難解、意深難測;又因為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譁吵鬧,讀書的冷板凳難坐;還因為與遙遠的知音無緣對話或相見恨晚,書友天南海北難相聚。讀書成了一種孤獨。

讀書使我結實了許多知音,從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讀書心得體會10

小說故事情節簡單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小兒子儺送並喜歡上了他。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儺送,情願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之後,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對哥哥的死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等著儺送歸來。

《邊城》就是這樣發生在一個邊遠的、邊緣的小鎮上的愛情悲劇。在地理位置偏遠、遠離漢文化中心的小鎮上長大的沈從文來說,他從小的經歷使得他和那些讀著“子曰詩云”的人永遠無法愛憎一致,地理位置上的孤獨、文化上的孤獨,造成了作家的孤獨體驗。在小說中,作家把這種孤獨寫出來,成為一種心理體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孤獨:我們埋怨爺爺好心辦壞事,做事彎彎曲曲不夠利索,卻忽視了爺爺和中間人交流的困難;我們希望翠翠能主動說出自己的心聲,卻忘了這個少女,在這樣的年紀,她的矜持和羞澀,自卑和自尊,留戀和不捨,強迫人發聲,我們在強人所難。

這就是我讀這個故事時候的感受。也許當我們選擇以語言為載體去表情達意的時候,就註定了人和人之間,因為教育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經歷的不同,人生觀、價值觀等等種種的不同,決定了人和人之間溝通難免會出現誤會和曲解。用一句流行的話說就是:被誤解是所有說話人的宿命。沈從文說,寫這個故事,是源於他對“過去”負責所必然發生的悲劇。沈從文把他記憶中在山水中奔跑的童年時光寫進《邊城》,《邊城》就好像是他童年時光的孤獨迴響。地理位置的孤獨,文化交流的孤獨,人與人之間無法言說無法溝通的孤獨,構成了《邊城》構築的湘西世界的百年孤獨。如果我們只看到作家對湘西詩情畫意的凝眸,而忽略悲劇背後的現實指向,顯然辜負了這個偉大的作品。

沈從文用一種詩情畫意的眼光將自己的家鄉呈現人前,《邊城》清新的牧歌風格首先是因為作家人性皆善的人物塑造,使得人物關係趨於平緩、平和,對立和衝突在小說中不復存在。比如大老和二老得知雙方喜歡的是同一個人時,根據我們的閱讀經驗,這時候應該是小說最緊張、人物關係崩得最緊的時候,但是作家此時並沒有煽風點火,而是保持小說開初就奠定的平和、舒緩的敘事基調,讓人物和平處理。這種平和、舒緩的敘事節奏,一直保持到最後小說結局:

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邊城的結局意味深長,讓結局成為過程。小說的結局有兩種:封閉式結局和開放式結局。封閉式結局指的是所有事情都宣告終結的結局,《邊城》小說的結局中蘊含了千萬種結局。這種未完成時態的結局讓人希望與絕望混雜,讓人悲傷,想哭卻又無從哭起。

和那些緊張激烈、扣人心絃的悲劇不同,《邊城》整體呈現出一種靜穆的氣氛,水樣的春愁,“哀而不傷”是中國文學有意識的追求,早在《詩經》已經開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通過今昔景緻的對比表達人生的感慨,無盡蒼涼之感盡在其中。中國文學幾千年前就已經意識到的美學風格,在後來的寫作中被一步步強化、形成一種有意識的、成熟的美學追求。用張愛玲的話說,悲壯是一種力量,而蒼涼予人以啟發,意味深長。哀而不傷的美學風格是中國文學對世界文學的貢獻。

讀書心得體會11

假期我看了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李老師還啟發我: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工作中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多麼樸素的道理,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讀書心得體會12

作為一名教師,多讀些教育著作,多瞭解些教育理論是不可獲缺的。寒假期間,我閱讀了名著《陶行知文集》和《給教師的建議》,從中受益非淺。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和《陶行知教育文集》就是這樣的好書。它們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們彷彿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們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於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麼具體。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將工作做好,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上有所發展,我從中總結出幾個我首先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一、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二、關心學生

其一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建立師生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兒童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其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耐心、細緻地輔導,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灑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三、賞識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可見,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併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能夠延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於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揹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陶行知當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如此。當我們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鍊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於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裡”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讀書心得體會13

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一樣。生活能夠清貧,但不能夠無書。博覽全書的人,往往知識豐富,能集眾家之所長於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歡讀書,將使他終身受益。

雖然我們都明白要多讀書,讀好書。可仍然有一些人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究其原因,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對讀書產生興趣,興趣才就是最好的老師!

讀書不僅僅能夠讓孩子獲取廣泛的知識,陶冶情操,還能使孩子得到放鬆休閒,緩解焦慮,調節情緒,與孩子一齊讀書,既能留出一些時光與孩子共處,又能要求自我也養成讀書的習慣,一舉兩得。

經常讀書的人會思考,明白怎樣才能想出辦法。他們智商比較高,能夠把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抓住根本和要害,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讀書的人不會亂說話,言必有據,每一個結論會透過合理的推導得出,而不會人云亦云、信口雌黃。

讀書的最終目的當然就是為了提高對人性的認識,鍛鍊心胸,逐步訓練感受幸福的潛力,培養自信心,構成實踐潛力。有道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養成閱讀習慣將受用終生。閱讀習慣就是在心靈深處裝了一部發動機,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知所措。

讀書心得體會14

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讀過之後感慨萬千,有遺憾,有慶幸。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著在心裡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一、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

從踏上教育崗位的第一天起,父母、前輩、領導們的叮囑就始終在耳畔縈繞,“如果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應當有一桶水”“學到老活到老”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生活中的瑣事越來越多,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學習的渴望也越來越淡,甚至每年都是在領導的督促下去完成讀一兩本書的“任務”。而現在的孩子從母親肚子裡就開始接受教育,幼兒園之前就已經學到很多知識,很多孩子三四歲會用電腦,五六歲能背下《弟子規》《三字經》。作為教師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知識的匱乏。讀了吳非老師的文字猶如醍醐灌頂。他說“優秀的老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吳非老師所謂的進修不僅僅是知識層面要不斷學習,教師的道德素養更是需要不斷提高。尤其他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一文中說,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的心境,應如海洋一樣遼闊,這樣我們教育出的學生才能大氣,才能頂天立地。試想,我們經常為學生違紀扣一分而大發雷霆,為孩子考試馬虎一題而惱羞成怒,這樣我們教育者在孩子心裡種下的除了灰暗還有什麼?這種方式教育出的孩子走上社會又能有什麼巨集圖大志?真正遇到坎坷挫折,又怎能坦然面對?讀過此篇,我深為自己曾經的失言失態感到自責。“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是啊,老師是太陽,孩子是向日葵,我們陽光燦爛,孩子們才能綻開笑臉,老師的一顰一笑,無不在孩子的心裡。所以,教師修身當如學知識,日日進修,時時反思,為我們能在孩子心中種下太陽而力竭不怠。當然,進修道德也要進修知識,對於勞動者來說,

專業素質是安身立命之本,作為教師,如果說我們無法帶給學生更多專業的知識,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尤其是我們青年教師。我們當珍惜手中的每一本書,那裡是我們知識的海洋;我們當珍惜每一次外出學習聽課的機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去學習;我們當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鐘,不能讓時光虛度。

二、教育不能操之過急

吳非老師在《不要急》一章中說,“無論是對學生,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好多事,都不要急”。他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藝術,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也需要一個很長的時期。”回想自己,我感觸頗深:剛進入國小時,我總是拿國中學生的標準來要求五年級的孩子,剛教一年級時,我又常常拿五年級孩子的標準來要求一年級的孩子,常因為孩子不能達到要求而生氣,也因為孩子不能達到要求而代勞,為此常使自己心情浮躁、身體疲累。讀讀吳非老師的話,感覺自己確實比較愚蠢,因為我一直沒有明白教育最基本的規律,我的用心、用力、甚至於用命的付出,不僅沒能為孩子們帶去更多收穫,反而是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權利。教育學家托馬斯·阿奎納說:“教學是教師試圖藉以擺脫學生的一個過程。”我們應該從老黃牛式的教師轉變為智慧型的教師,讓孩子懂得學習、學會獨立。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更有效,對孩子漫長的一生才更有益。當然,教師的個人成長也是這樣的道理,從這本書中我學習到,教師的個人成長應該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尤其是我們年輕的教師,常會把那些從外面聽幾節專家課上學來的花架子、空把式用在課堂上,就以為得到了真傳。其實專家的課有很多看不到的東西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如隱含在教學細節中的備課思路,教師課堂風趣的語言等等,這些沒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磨鍊是很難達到的。所以,我們教師不能當演員,而是應當穩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從心底喜歡我們的課,讓他們從教學中學到方法,展示智慧,而不是單調的看一場演出。

三、心裡著學生的心

讀吳非老師這本書,還讓我感受到他的心裡裝著學生的心。例如,“下課後到我辦公室來一下”,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句話,而吳老師則會對孩子說:“如果你有時間,你願意到我辦公室來玩嗎?”對於有的孩子總是上課時要求上廁所,吳老師倡議我們應當同情,不必諷刺挖苦,課間不足十分鐘,孩子又想玩,又要排隊等廁所實在可憐,甚至有的孩子平時都不敢多喝水。授課時講到“離婚”一詞,善意的吳老師想到班上有許多孩子是單親,他會創意地說“其實離婚率上升也是社會走向文明的標誌之一”等等。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無一不發人深醒。我感慨吳老師是個有心人之餘,也感嘆自己的粗心,這些似乎我從來沒有想過,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是為學生好,而實際上是孩子沒有在我心裡。是啊,假如我們都能像吳老師那樣心裡裝下學生的心,教育,該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景象啊! 此外,從吳非老師的書中我還懂得了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做一個有理想的人,有夢有理想,我們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材;對待學生,我們應當博愛,在每一名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對待教育事業,每位教師應當對自己的職業負責,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

生而有涯,知識無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時間內好好工作、讀書,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師們,讓我們一起把教師做成傳播幸福的職業,讓我們共享生命與職業的歡欣和幸福!

讀書心得體會15

書籍,是人婁的精神食。

——題記

書是一縷陽光,它能融化心間的冰涼,書是一縷春風,它能消除你內心的浮燥,書是一支蠟燭,它能使黑暗的心變的明朗,書是一種營養,它能讓你精神強壯,書是一壺銘茶,讓我回味無窮……

沒去過廬山,卻從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感受到廬山瀑布傾瀉而下的壯闊,沒有到過泰山,卻從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感受到泰山的雄渾高大,沒去過雲南,卻從沈從文中的《邊城》中感悟到匯溪小城的嫵媚動人。

讀書,讓我神遊中華大地。

“日出江花經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詠這優美的詩句,誰不為祖國山川的多姿多彩而讚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詠讀這優傷的詩句,哪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不滋生出綿綿的思鄉之情,“僵臥弧村不自哀,尚思為國輪臺”,吟誦這鏗鏘的詩句,誰不萌生出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

讀書,讓我感悟古人的思慮情思。

雖然生命如流水,隨即而逝,但我們能夠經過讀書穿越時光,感嘆滄海桑田的變迂,感悟國盛人興的輝煌。古人們將情寄於筆下,用筆墨為我們留下了壯麗的景色,我們只需要用心去把它們復原或原景,呈此刻眼前。

讀書不僅僅是享受景物的阿娜多姿,其實也是在扣問一扇扇古人的心扉。屈原的精忠報國,司馬遷的忍辱負重,唐太宗的闊達心胸,明正德的荒謬無稽,岳飛的鐵膽忠心……

讀書,讓我瞭解了古代中國的興亡盛衰,讓我感受到了西方感情的偉大悽美。

文學,向世人展現了憧憬與追求,任何人都無法拒絕這樣的憧憬與追求。

享受讀書的樂趣,駕馭著心靈,去穿越時空,感悟自然,神遊中西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