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資訊科技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5W

或許許多人都認為現在是資訊科技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與資訊科技息息相關,甚至是離不開資訊科技而生活。下面聘才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資訊科技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國小資訊科技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中國小資訊科技教學法》一書是黃旭明編著的,本書一共有五章,闡明瞭資訊科技與素質教育的關係,明確了資訊科技教育在中國小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了資訊科技培養的任務、目標與內容,探討了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給出了資訊科技教學課件設計的基本方法,討論了資訊科技教育評價的內容與特點。

認真學習了本書的前三章,使自己今後的教育教學發展有了新方向:

一、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1、利用現有的教學裝置進行一邊講解、一邊示範。教師的講解示範要做到既要生動形象又要通俗易懂,示範動作要慢,一定要讓學生看得清。

2、以上機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以獨立的性質來完成某一任務,教師要在課堂上巡迴進行技能練習指導,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不要馬上指出其錯誤,而要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自己動手實驗,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找出問題原因。

3、以網路教室為主的機房中上課,對操作性強的內容,教師講後學生馬上可實踐操作。效果較好,學生掌握較快。

4、計算機的輔助教學。藉助CAI和軟體嵌於教學過程中,起到輔助的作用。其關鍵是合適的課件和軟體,如指法訓練、滑鼠練習等。也可嘗試使用市面上使用的教學演示光碟。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人”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因此教學過程應該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定一系列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的具體任務,然後再講授本課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課,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親自體驗自己解決問題獲得成功後的快感。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引導為主,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其內容含有豐富的創造性因素,具有促進思想潛能開發的作用。教師應依據教材特點,設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的、深思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大膽地去設想,只有讓學生大膽去設想,主動去探索,才能萌發出創新的意識。因此,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巧設提問,誘發學生主動性,營造和諧的氣氛,使學生敢於創新、主動創新。教師是教學主體,學生是學習主體,只有富有創造力的教學主體,才能煥發學習主體的創造活力。

國小資訊科技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李老師的《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這門網路課程,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學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而且學到了非常實用的現代教育技術,對我的學科教學很有幫助。

一、新的時代,中學教學需要資訊科技

資訊時代已經到來,資訊科技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認為,以資訊科技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計算機與各學科的教學程序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理念和媒體。應用資訊科技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必由之路。

二、現代的學生,學習離不開資訊科技.

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興趣,開拓思維.而使用資訊科技,能創設貼進學生實際的數學情境,挖掘教材潛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 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與數學整合,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練習,使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得到提高。 利用計算機進行練習,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當的練習題,由易到難,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挑戰自我,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速度和準確性。

三、現代的課堂,需要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影象、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資訊,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計算機成為能以人類習慣的方式提供資訊服務的一種新技術。利用資訊科技能給學生提供介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按超文字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資訊和學科知識,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現代的教師,需要掌握資訊科技

教師與學生之間角色關係未來將發生本質的變化,學生將根據個人的需要實行自主學習,從而拓寬視野,發展思維。而教師則會成為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指導者、幫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師角色定位上,教師將成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是“導”,更主要的是“引”,教師將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為教師所掌握,而應由學生去理解、去研究、去發現。在教育理念上,教師將更注重“以生為本”,因為虛擬的網路世界中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除了傳統的文字資訊、圖片資訊,還包含大量的聲音、動畫等動態資源,學生將通過媒體演示進行討論或者建立網站發表自己的成果,學生思維拓展空間更為廣闊。教師將更注重學生合作、協同能力的培養。合作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資訊科技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協同發展,最大限度展現個人的自身價值,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以及教師群體相互激勵、相互提高的作用,將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成為合作學習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動、合作學習將成為常態。

因此,我們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關注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體會發現的樂趣,體會探索的樂趣.這樣我們的老師與學生都在一種積極和諧的氣氛中學習與工作,這真的一件最快樂而又相當有效的事情.這也正是資訊科技在現代教學中重要作用所在.

國小資訊科技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作為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學生學習的親密夥伴,教師要善於利用以計算機網路為主的資訊科技為教學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徹底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

隨著“農村遠端教育工程”的開展,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在國小中得到廣泛應用,語文閱讀教學領域使用輔助教學後,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傳統的“五步閱讀教學法” 即“課前談話、激發學習動機——預習課文、學習生字——講讀課文——朗讀全文、揭示中心——學生練習、鞏固”。這一傳統閱讀教學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強調課文的價值,特別注重字、詞、句的理解和課文知識的落實,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裡掌握系統的`知識,教學方法簡單、實用,容易操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資訊量的增加,在實際操作中這種教學方法出現了弊端:首先缺乏對語段的整體把握和理解,看不懂文章的意思。這主要源於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僅能夠較好的完成課內的語段教學任務,將疏通字詞,讀通課文作為重點,對文章的分析講解很空泛。其次缺乏積累和運用能力。現代社會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應該是相當廣泛的,但國小生閱讀面窄、知識積累水平差。第三、缺乏獨立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新教材越來越貼近現實生活,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教育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社會無法解決生活中的其他相關和類似的問題。

傳統語文教學方法存在不足,如何解決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低下,成為語文老師的新的課題。將資訊科技融入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就成了一種有益的嘗試。

一、運用資訊科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國小生年齡小,好奇心強,自治力差對於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而對於沒有興趣的事物總是提不起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教學中,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優勢,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課時,講到桂林山水到底有多麼的美麗,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關於桂林山水的圖片和視訊等資料,展示出各種各樣的桂林美景。這時,學生們個個都瞪大眼睛,盡情地欣賞著美景,還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似乎已置身於桂林。這時讓學生討論回答:“桂林山水美在哪裡?”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教師又問:“如果你是作者你打算如何寫這篇課文,而本文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美景的?”,,學生在積極、熱烈的討論中開始了新課的學習進入閱讀的最佳學習狀態之中。

二、運用資訊科技創設閱讀情境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古詩、散文、課文中精彩的段落具有很強的審美性、抽象性和精煉性。國小生的生活經歷、社會環境以及知識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品的美感與學生的情感有時難以溝通。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成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或氛圍,激發他們的想象,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他們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材內容。

如《滿江紅》這篇古詩,由於學生自身知識的限制一般很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上課時就可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精心創設教學情景和時代背景。先通過動畫介紹岳飛本人及他所在處的時代和社會狀況,學生就可以同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然後播放“滿江紅”這首歌曲,學生在此種情況下很容易就能將詩背誦下來,甚至是唱出來。此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學習效果是傳統的閱讀課所不能及的。

三、利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網路環境下,教師利用校園網將分散在課堂中的學生連結成小組學習。小組成員可以通過網路來傳遞資訊,達到互相交流、共同學習的目的。如教學《歡樂的潑水節》,我把相關的圖片等材料及許多網上下載的資訊放在了機房的伺服器上,同時還在網站上開部落格供學生協作討論、回答問題。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老師在提出的問題,通過上網查詢相關的資料,結合同學間的相互討論,在上發表對老師所提問題的看法,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典型的觀點加以分析、指導。

四、運用資訊科技加大課外閱讀量,夯實基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提出瞭如下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顯然這是個不低的要求。網路的優越性就在於它能夠集多種資訊資源於一體。使人們在最快的時間裡查詢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對於國小生來說,除了課本中的精讀資料外還需要大量的課外資料。學校伺服器可以儲存存大量教學資訊,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閱讀材料,同時它又能提供文字、影象、動畫、聲音、視訊等,在教學中,可以按照知識點來劃分教學內容並實現超連結,它所具有的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非常符合國小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

如《南極風光》,那是一篇遠離學生生活的課文,光讓學生體味文字畢竟是比較抽象的。我事先發動學生自己上網蒐集有關南極氣候、地形、動物、南極光等知識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建立一個資料庫,上課時讓學生根據閱讀需要提取相關的資料,這樣的學習,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讓他們感到學習語文是很有趣的。又如學完了《草船借箭》,學生們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馬上調出《空城計》、《借東風》等有關內容讓學生品讀,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通過補充閱讀,學生對諸葛亮的形象認識更加厚實,同時調動了他們進一步閱讀的興趣,敦促他們看更多的有關諸葛亮及三國戰事的文學作品。

總之,資訊科技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充分發揮的廣闊空間,能夠增強學生的主體作用,拓展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資訊科技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充分發揮主體性和主動性,不斷地探索、發現和完善自我的過程。資訊科技給閱讀教學提供了一個多姿多彩、魅力無窮的廣闊平臺,是我們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的嘗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