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學中心得體會大全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W

篇一:西學中心得體會

西學中心得體會大全

  一、中醫是世界觀,中醫是方法論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哲學範疇,與中醫有什麼關係?還是讓我們先看看作為中醫經典之首、理論之源的《黃帝內經》是怎樣說的。《內經》有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醫典籍《內經》引入了陰陽學說,從對自然界的認識出發,構建了一整套的中醫理論,包括陰陽五行、整體觀念、臟腑氣血、經絡鍼灸、病因病機、診斷治療、養生保健等等。這套理論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與自然界相聯絡的、本身既對立、又統一的整體,陰陽平衡就是健康,陰陽失調就會得病,陰離陽絕就會死人。可以說,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樸素的唯物觀、矛盾觀、系統觀、演變觀、整體觀構成了中醫理論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說,中醫首先表現為思辯之學,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學,說中醫反映了一種世界觀是絲毫不過分的。 同樣,中醫仍舊從樸素的唯物觀出發,對人體生病這樣的現象闡發出“有諸內必形於其外”、“治病必求於本”這樣的樸素的認識。因此,中醫臨床必先望、聞、問、切,通過問寒熱、察表裡達到明虛實、辨陰陽的目的,這實際上是一個由症(外在表現)及證(病理)、由標(症狀)到本(病因)的診斷過程。

  二、中醫探尋調理之法,中醫追求養生之道

中醫目前走下坡路是個不爭的事實。對此痛心疾首之餘也只能無可奈何。 我覺得中醫本身的侷限、現代中醫學院教學方式的弊端、對中醫理論不正確的闡發、片面強調“經典”或過於強調中西醫結合、對現代“快”生活節奏的不適應等等都可能是造

成中醫目前面臨困境的原因,但核心問題我認為是沒有很好地秉承中醫傳統。

我覺得中醫有以下三個重要傳統。

一是中醫治未病。這是指中醫講究把握病機。正所謂“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醫重視辨證施治。中醫的辨證包含了透過現象看本質、注重發展變化、抓主要矛盾、兼顧其他等幾層意思。傳統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並考慮天時地理因素,再運用三焦、六經、八綱、衛氣營血等辨證方法立法用藥。《內經》中記載:黃帝問“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說:“地勢使然。”這說明中醫自始就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而是系統地、整體地看待人體以及人與自然界的關係。

三是中醫用藥講究配伍,對證下藥,臨症加減,極具靈活性。中藥在效能上有四氣、五味、升降沉浮和歸經,因由各種草藥構成,中藥組方講究君臣佐使,還要根據症狀的改變隨時作出變化,實際上就是講究藥物的有機結合、協同作用,這不是隨意而為,而是非常嚴謹的。

至於現代科技與中醫的關係問題,我覺得仍然是一個如何更好地秉承傳統和發揚傳統的問題,而不應該成為為創新而創新的問題。科技之於中醫的入侵,其中一個重要的動因是追逐中藥的高額利潤。中醫傳統治未病(未雨綢繆)、重辨證(標本兼顧)、講配伍(適應變化),就是用外力——中藥來主動、積極地干預人體的生理功能,使之自行向正常的方向轉變,最終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醫實質上是重在“調理”而非“治病”,是把“養生”作為追求的最高目標。理順了,養好了,百病自然不生。

三、中醫力求和諧之美,中醫成就生活方式

中醫是很注重人與自然的關係的,同樣也很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說到這裡,似乎有點懸乎,但事實的確如此。

《內經》上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 。這裡強調的是人與自然息息相通,人要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相協調、相統一,說白了就是要尊重自然規律。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適應自然規律。只有適應了自然規律,人體各項功能才能正常執行,精神活動才能正常。人是自然的產物,生命現象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影響是毫無疑問的。在現代,我們在掌握了更多的科技知識和對自然界的認識提高的同時,既不能誇大人與自然界的同一性,更不能忽視自然界對人的影響。中醫的很多觀點是值得我們琢磨一番的。

至於人與人的關係,《溫病條辨;序》上載有“醫,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仁以成之。”所以首先是仁者才能為醫。中醫還認為情志與五臟疾病有關:喜傷肺(笑能死人),怒傷肝(大動肝火,眼珠突出),恐傷腎(嚇得尿褲子),思傷脾(單相思吃不下飯),悲傷心(不用解釋啦)。這些都是在教導人們相互間要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彼此間要和和氣氣、快快樂樂地生活。

二0XX年一月二十五日

篇二:西學中跟師體會

西學中跟師體會

為貫徹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精

XX市衛生局主辦,XX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和XX醫院承辦的西學中在職培訓班在XX衛校開課了。時間飛逝,不知不覺我們已結束了中醫總論部分的學習並通過了考試,而且已跟師了半年。在這1年的學習培訓期間,無論是XX醫院領導,還是學校、衛校班主任,以及各位授課、帶教的老師們,都非常關心我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回味這一學期的學習和活動,每一天都有我們的奮鬥,每一天都有我們的思考,在這1年裡,我們學習了中醫理論、中醫診斷、中藥學及方劑學,並師從名中醫,理論聯合實際,使自己的醫德更高尚、基礎更紮實、領悟更深刻了。

中醫師承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醫傳統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形成醫學流派的重要因素。經過調查,在臨床能力方面,師承後比師承前有明顯提高,這說明師承教育對臨床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老師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是其一生心血和經驗的結晶,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老師的專科專病特色繼承下來併發揚光大。

經過半年的跟師,我深刻的體會到要做好學術繼承人,必須有1、較高的悟性。“悟性”多指醫家的感悟、意會與靈感,“醫者意也”是對中醫悟性的高度概括。要有悟性,這裡有一個“我要學”和“要我 學”,是不是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迫切想解決病人痛苦的問題。沒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和敬業精神,專業技術就不可能達到精湛的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有助於提高悟性。2、主動學習、撲捉靈

感。跟師學習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對話的平臺,可以和老師零距離接觸交談,有時老師的一句話就是一個研究課題、一個好文章。3、持之以恆、開拓創新。“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繼承好老師的.經驗,必須持之以恆、鍥而不捨地追求,不斷總結老師經驗,開展科研,開拓創新,這樣才能把老師的經驗繼承下來,傳承下去。

跟師時間雖然不長,但老師的人格魅力,精純的醫術,對中醫事業的執著,對學生的關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師學習是我今生難得的契機,我一定會謹記恩師的教導,業習歧黃,精勤不倦。以“醫德兼備,以德為先”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為祖國醫學的繼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篇三:西學中心得

作為一名在中醫醫院工作的西醫大夫,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中醫診療措施,感受到各種中醫文化,聆聽各種中醫理論。如果不繫統地學習相關的中醫理論和技術,就很難和周圍同事、相關科室密切協作,也就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醫院每年為西醫人員舉行的“西學中”培訓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我雖為西醫人員,但本身也喜歡祖國醫學,在一年又一年的醫療生涯中,我經歷了許多疾病或疾病中出現的某些症狀,單憑西醫治療效果較差,甚至束手無策,如納差乏味、盜汗自汗伴高熱不退等等經中醫中藥治療,真是藥到病除,讓我刮目相看。從此,使我對學習中醫產生了濃厚興趣。平時學習中醫總是不得法,該平臺給了我良好的系統的學習機會。通過培訓,對中醫有了一個更全面、更客觀、更理性的印象,並且逐漸深愛之。

由於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哲學思想和思維方法的基礎上,發展成不同的醫學體系。兩種醫學體系對於人類的健康都作出了重大貢獻。中醫學是巨集觀整體醫學,西醫學是微觀分析醫學。對人體的認識上,西醫學認為人體是各組織器官組合而成的,整體等於部分之和,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組織器官都不能脫離整體存在,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在診斷上,西醫學重視區域性改變,強調實驗室指標變化,突出機器的作用;中醫學重視整體反應,強調醫患結合,突出四診合參、無創診斷。在治療上,西醫學強調對抗;中醫學重視“調和”,調整陰陽等等。雖然兩者有著巨大的差異,但是服務的物件都是相同的病人,因此我們在診療行為中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不是能更好的服務於患者嗎?現在有很多人片面強調西醫的技術而忽視中醫的優勢,或者一味強調中醫傳統而牴觸西醫辦法,我覺得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理性的。應更多

地汲取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科學的新理念、新技術手段,提升中西醫結合研究的水平。強調中西醫結合是中國特有的醫學模式。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體會到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很多。我作為心內科醫生,我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具有良好的前景、獨特的優勢。中醫與西醫不同,它遵循的是“陰陽平衡”(即矛盾的統一)。中西醫結合,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既用西藥又用中藥。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觀念,主要是吸收中醫和西醫治療中的特點和優勢,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各取所長,從而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取得優於單一療法的更好效果。臨床上,有相當數量的病人,應用降壓藥、抗血小板藥、利尿藥治療心內科疾病,直觀效果固然肯定,但臨床症狀如口乾、頭昏、四肢倦怠、胃部不適等症狀未得到改善,甚至還出現嚴重併發症或藥物反應,這時按中醫理論分析病情,西藥治療的同時給予辯證施治往往可以更好的為患者解決痛苦。

另外,通過系統培訓,進一步培養了我們對中醫的興趣,通過吸收中醫精華,提高了我們診療疾病的水平,增加了我們診療疾病的手段,豐富了我們多方面的醫學知識。而且通過中醫知識的學習,也悟出了很多做人和行事的道理。

總之,中西醫治療疾病,各自有優勢和不足,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提高療效。

“西學中”三期培訓學員

篇四:6西學中心得

“西學中”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在中醫醫院工作的西醫大夫,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中醫診療措施,感受到各種中醫文化,聆聽各種中醫理論。如果不繫統地學習相關的中醫理論和技術,就很難和周圍同事、相關科室密切協作,也就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醫院每年為西醫人員舉行的“西學中”培訓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我雖為西醫外科人員,但本身也喜歡祖國醫學,在一年又一年的醫療生涯中,我經歷了許多疾病或疾病中出現的某些症狀,單憑西醫治療效果較差,甚至束手無策,如納差乏味、盜汗自汗伴高熱不退等等經中醫中藥治療,真是藥到病除,讓我刮目相看。從此,使我對學習中醫產生了濃厚興趣。平時學習中醫總是不得法,該平臺給了我良好的系統的學習機會。通過培訓,對中醫有了一個更全面、更客觀、更理性的印象,並且逐漸深愛之。

由於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哲學思想和思維方法的基礎上,發展成不同的醫學體系。兩種醫學體系對於人類的健康都作出了重大貢獻。中醫學是巨集觀整體醫學,西醫學是微觀分析醫學。對人體的認識上,西醫學認為人體是各組織器官組合而成的,整體等於部分之和,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組織器官都不能脫離整體存在,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在診斷上,西醫學重視區域性改變,強調實驗室指標變化,突出機器的作用;中醫學重視整體反應,強調醫患結合,突出四診合參、無創診斷。在治療上,西醫學強調對抗;中醫學重視“調和”,調整陰陽等等。雖然兩者有著巨大的差異,但是服務的物件都是相同的病人,因此我們在診療行為中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不是能更好的服務於患者嗎?現在有很多人片面強調西醫的技術而忽視中醫的優勢,或者一味強調中醫傳統而牴觸西醫辦法,我覺得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理性的。應更多地汲取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科學的新理念、新技術手段,提升中西醫結合研究的水平。強調中西醫結合是中國特有的醫學模式。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體會到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很多。我作為心內科醫生,我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具有良好的前景、獨特的優勢。中醫與西醫不同,它遵循的是“陰陽平衡”(即矛盾的統一)。中西醫結合,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既用西藥又用中藥。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觀念,主要是吸收中醫和西醫治療中的特點和優勢,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各取所長,從而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取得優於單一療法的更好效果。臨床上,有相當數量的病人,應用降壓藥、抗血小板藥、利尿藥治療心內科疾病,直觀效果固然肯定,但臨床症狀如口乾、頭昏、四肢倦怠、胃部不適等症狀未得到改善,甚至還出現嚴重併發症或藥物反應,這時按中醫理論分析病情,西藥治療的同時給予辯證施治往往可以更好的為患者解決痛苦。

另外,通過系統培訓,進一步培養了我們對中醫的興趣,通過吸收中醫精華,提高了我們診療疾病的水平,增加了我們診療疾病的手段,豐富了我們多方面的醫學知識。而且通過中醫知識的學習,也悟出了很多做人和行事的道理。

總之,中西醫治療疾病,各自有優勢和不足,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提高療效。

二0XX年二月十日

篇五:20XX年西學中培訓工作總結

20XX年玉門市中醫院

非中醫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培訓(西學中)總結

按照20XX年度非中醫類別執業醫師中醫藥知識培訓計劃,經過努力,圓滿完成了本年度我院中醫藥知識培訓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20XX年度,我院參培非中醫類別人員共有48名,實際培訓48人,培訓率為100%,全年參加培訓學習4次,達到了計劃要求。

二、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建立我院中醫藥人員培訓工作組織領導體系,保證工作順利開展。 20XX年,我院由龔學全院長、康永副院長、科教科和各科室中醫藥人員具體負責培訓工作,從組織上保證了中醫藥人員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採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學習方式進行業務培訓,提高了中醫藥人員綜合素質。

1.舉辦培訓班和學術講座。本年度我院舉辦了4次集中培訓和中醫藥學術講座,通過學習使大家瞭解了中醫理論,掌握了用西醫診療手段配合中醫辯證施治進行診療活動,使我院非中醫類別執業醫師的中醫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得到了提高。

2、科室內組織學習。各科室均把中醫學習納入了科內學習計劃,開展了多形式、多內容、符合本科實際情況的讀書、病例等活動。

(三)落實各種措施,加強考核考試。

為促進我院醫藥人員自覺學習、鑽研業務,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對醫藥人員進行了兩次操作和理論考試,把考核成績與上崗資格掛鉤,進一步促進了相關人員將壓力變為動力,拾書補遺,取得了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都有所提高的實效。並制定人員職責、制度、中醫藥醫療技術操作規程。

三、存在的問題

20XX年我院中醫藥人員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工作時間與學習培訓時間衝突的矛盾。通過一年的中醫藥培訓工作,我們發現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工學矛盾,常出現因排班上的問題沒有參加學習培訓。

2.部分非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對培訓工作重視不夠。參加培訓學習不認真,學習流於形式,並有缺席現象;有些人員不願意學習,不願瞭解當前醫學科學和中醫藥學術發展的趨勢和中醫的發展方向,對現代中醫藥新知識疏於學習,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

四、努力的方向

我們要在20XX年中醫藥知識培訓工作的基礎上繼續發揚成績,總結成功經驗,並針對存在問題,進一步加強廣大非中醫類執業醫師對培訓工作的重視,合理安排好工作時間和學習培訓時間,積極參加培訓學習,使我院中醫藥培訓工作順利開展,從而提高全院人員中醫藥業務素質和綜合素質,推動我院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玉門市中醫院醫務科

20XX年11月30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