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什麼意思-四大皆空的釋義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2W

四大皆空,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譯,也叫“四界”,具體指的是地、水、火、風。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四大皆空什麼意思-四大皆空的釋義

詞語釋義

古時儒家對佛教理論的偏見。後為大乘佛法繼承並究竟圓滿地闡述了其產生,忍辱的真相。

字詞釋義

四大:古代稱:忠孝仁義 為“四大”。例如:對 不孝 的形容/不孝有三(種),無後為大!出家人四大皆空:對於出家人,不能以忠孝仁義來衡量處事標準!

語法釋義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文獻釋義

漢語成語詞典釋義

1、“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增補本)

2、“指宇宙間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內都是虛幻的。(《漢語成語大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

3、“謂世間萬事皆虛,並不存在。”(《成語俗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1月版)

4、“佛教用語。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虛無主義的反映。”(《漢語成語分類詞典》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年8月版)筆者認為,這些解釋均曲解了佛法“緣起性空”的本義,容易誤導人們把“四大皆空”當作絕對的虛無,以至於有人把其作為及時行樂或消極處世的藉口和依據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說,稱為六根 是正確的,

佛教四種基本要素空空

【四大皆空】佛教把一切物質現象(色法)歸納為四種基本要素,即堅性的“地”、溼性的“水”、暖性的“火”、動性的“風”,謂之“四大”。四大可分為內、外兩大類:同心識和合而形成眾生肉體的為“內四大”;不同心識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為“外四大”。通常從前者的意義引申,稱人身為“四大”,如清·李鬥《揚州畫航錄·虹橋錄上》:“六十歲來一夢輕,飄然四大御風輕。”後因稱看破紅塵,身無牽掛的超脫態度為“四大皆空”。如《水滸後傳》第三一回:“胞胎渾沌,四大皆空,沒甚姓名。”

不懂佛法的人,他會脫口而出地告訴你:‘空了酒、色、財、氣,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實,這與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因為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

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比如中國書經所記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希臘古哲學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氣、水、土、火’為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

總之,不論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僅限於此而膠著於此,那麼,發展的結果,便是唯物論者,所以,這些思想,也是唯物論的先驅。

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炎熱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如把它們化為人體生理的,比如毛髮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若從四大的物性上說,堅硬屬於地大,溼潤屬於水大,溫暖屬於火大,流動屬於風大。但是,不論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終屬於物質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論者以四大為宇宙的根源,佛教則絕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