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車間實習報告三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8W

在現在社會,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車間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車間實習報告三篇

車間實習報告 篇1

我在公司的鉚焊車間實習了3個月,今結合車間的工藝流程,對該車間的管理流程報告如下:

該公司成立於六十年代,迄今已有四十餘年曆史。主要生產門機、塔機、啟閉機等起重設備和水庫大壩上用的閘門。公司共有員工300餘人,佔地150餘畝,年產值6000餘萬元。有九個科室:行政辦公室、經營科、後勤保衞科、勞資科、供應科、生產科、技術科、質量科、財務科。四個車間:金工車間、鉗工車間、鉚焊車間、鑄工車間,還有一個車隊。名義上實現雙休日,實際上常常加班,職工們過單休日的生活。

三個月前,筆者進入了該公司的鉚焊車間瞭解管理流程和工藝流程。該車間有82人,分6個班組:下料組、拼點組、焊接組、起重組、後勤組、油漆組。每個組有人數15-20人不等。車間每月完成噸位數在1200噸以上,產值在萬以上。是全廠完成噸位和產值最高的車間。車間設主任一名,全面負責車間生產安全勞動紀律等各個方面的工作,另設書記一名,副主任二名,這四個職位是脱產的。另外設工會主席一名,團支部書記一名,婦女委員一名,都不脱產,與其他員工一樣參加各自所在班組的生產勞動。工會、團支部和婦聯很少搞活動。每個班組設組長一名,安全員一名,每個禮拜一早晨7:30---8:00,以班組為單位開安全會,回顧總結上禮拜的安全生產情況,有沒有出事故或者事故苗頭,為安全生產敲一下警鐘。車間實現主任負責制。

工人進廠,先到勞資科報到,填寫勞動合同,到倉庫領取工作服等勞保用品和榔頭扳手等生產工具。然後去車間,服從車間的調度,聽候吩咐。這時候你就成為一名正式的公司員工了。每天上下班都由車間和班組考勤。若有私事須向車間請假。不再可以自由散漫了。在公司實習期間,也必須服從公司的規章制度與出勤制度。每個月公司都會召集生產會議,安排每個車間當月的任務。由生產科管理進度。

現在以生產一隻大鐵箱為例看一下這個車間是如何運作的。

技術科給車間下發了一張圖紙,要求用一公分厚的普通鋼板做一隻長寬高都是一米的大鐵箱,與圖紙訂在一起下發的還有工藝流程卡。圖紙上標明瞭這隻大鐵箱是做什麼用的,是哪個工地上用的,用什麼樣的鋼板型號等等,工藝流程卡告訴員工做這隻大鐵箱有哪幾道工序、每道工序的先後次序、每道工序的工時數,工時是每個職工最關心的。因為工時越多則獎金越高。比如這隻一米見方的鐵箱的工序是從下料組到拼點組到焊接組再到油漆組。工藝卡上會標明下料5小時,拼點10小時,焊接組10小時,油漆5小時,合計需要30小時。

首先由車間把圖紙和工藝卡發到下料組,下料組拿到圖紙後,組長把圖紙交給具體負責製作的工作面,工作面的人員去供應科鋼材倉庫領鋼材,用剪扳機或者乙炔割下6塊1000100010 的鋼板,除去毛刺或者氧化渣,交給質量科的檢驗員驗收合格後,下料組的任務就完成了。圖紙、工藝卡和6塊鐵板由下料組交還車間,車間按照工藝卡上所寫的工時數開給製作人員工時單。到了月底,職工把完成的工時數上報給車間,每個工時若是2元,下料組割了6塊鋼板,就是説,他們那個月月底可以拿到10元獎金了。

然後車間把圖紙、工藝卡和6塊鐵板交給下一道工序------拼點組,拼點組把6塊鐵板拼成一隻大鐵箱,這麼大的鋼板一般憑手工的力氣是不夠的,這時候需要行車和起重工的配合,行車工和起重工屬於後勤人員,他們不做工時,每月的獎金參照一線工人的平均獎金,再打一個係數。一線工人的平均獎金高了,他們也隨之水漲船高。在起重工的配合下,鉚工和焊工用焊機、榔頭、角尺等工具,把6塊鐵板拼成一隻大鐵箱,質量科的檢驗員要來驗收,看各個平面是否垂直。如果驗收不合格,就得返工,返工沒有工時的,還會受到車間扣款處罰。但如果不是由於製作工人的錯誤,而是本身圖紙設計有問題的話,返工是可以追加工時的。等到驗收合格了,又和下料組走一樣的程序。然後轉到焊接組,再轉到油漆組。漆好後,就算完成了最後一道工序了,鐵板就變成了鐵箱。

從以上的工藝流程我們來分析車間是怎樣進行管理的。在車間與外部其他科室的關係上是這樣的:在生產進度上車間對生產科負責,如果生產任務很繁重,生產科就會要求車間安排加班,生產科只管進度而不管質量,也就是對效率進行管理;在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上對質量科負責,每道工序完工之後,質量科都會對半成品進行檢驗,而不是等到產品製作完成後才去檢驗,質量科只管質量而不管效率;而車間必須既抓質量也抓效率。具體的製作過程由技術科給予指導,遇到技術上的難題向一線工人直接向技術科的工程師請教。每月月底,車間按照質量科驗收合格的產品工時數,經生產科確認後,向財務科領取本月的工資獎金。

在車間的內部管理上是這樣的:車間把生產任務安排給班組,班組再安排給工作面,由工作面負責具體的產品製作。產品製作即不是單個的工人,也不是班組去完成的,而是由工作面去完成的。工作面是產品製作的最小單位。每個工作面由2---5人組成,班組成員一般是固定的,而工作面成員是自由組合的,常常變動。常常變動有利於組合成最佳搭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促進同事之間的和睦相處。每個月的獎金高低是按工作面進行分配,如果出勤率相同,每個工作面的員工的獎金基本相同。各個工作面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很大,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

車間實習報告 篇2

實習地點:鉚焊車間 實習時間:10.21-10.26

經過五天的下料實習,我瞭解了車間下料的流程:作業指導、作業方式以及流程的控制方法。現對這一週的實習工作做總結。

車間下料主要有下料計劃,下料排版,下料作業(數控切割,鋸,剪板)。王坤、辛寧負責下料計劃,下料班長楊家春主要負責下料排版,李啟飛等人負責數控切割的現場作業,王建營等負責鋸牀、剪板機作業。

車間下料是根據生產任務,排出下料計劃、做出下料排版圖並編制下料程序、進行下料作業、切割完成物料的處理、存放管理。

一、下料計劃

生產計劃是生產管理的核心工作,好的生產計劃可以讓生產有條不紊的進行,可以很好的提高生產的效率,從而降低運行成本。下料作為生產的準備前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下料綜合明細表包括了作業方式、人員等信息、托盤編號等,托盤編號這一點我覺得非常好,應該是為了方便找料設計的,但缺少下料完成時間,綜合明細表上有接收人、接收時間、質檢的簽字等項目,但好像都沒有這麼做,沒有起到一個跟進控制流程的作用。按照車間的下料計劃,下料進度應該是滿足了生產進行,現場托盤上有很多已完成的物料,這幾天來領料的師傅們也都找到了需要的物料。而且我覺得堆料有點多,這樣不方便現場的管理,作為下料單位來説太多的庫存也反應出一定的問題,是不是下料產能與下工序產能的不協調。可以主動的把下好的物料發放到下一工序,如果讓整個車間去分擔下料場地的問題,料場會管理的更好。

二、排版編程

合理的排版可以減少板材的浪費。根據生產計劃進行每天的排版與編程,我們的排版圖做的很緊湊,做到了合理利用板材減少浪費,都標註了圖號、材質以及件數等。在這裏我提一點建議,規則的物料可以標註一下它們的尺寸,比如100X100;不規格的物料可以附上它們的簡易圖紙並標註尺寸。因為在大批量的下料作業中是需要對首件進行自檢的,他們既不參與編程也沒有圖紙根本沒有自檢這一控制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就是一批物料。

三、下料作業

下料作業中我們的員工基本都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即使沒有人員安排也都在有序的工作着,切割成型的火焰切口光潔平整,氧化鐵易於清除,材檢號的移植,圖號、材質、數量的標識都做到了,剩餘的邊角餘料都存放起來用於以後再次利用。工作中缺少交流溝通,這幾天我感覺不是很好融入。在下料作業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細節做的不好,吊板材的過程中有時候,需要用手扶的時候有的同事會習慣性的把手伸到板材下方;吊車師傅有時候會很自發的去做一些起落的操作,吊車可以拒絕違規指揮,但是絕對不能去自發的去操作;吊板材需要墊東西的時候手是不能伸進去的只能扔東西進去。這些日常工作中的習慣是非常危險的。

四、切割後處理

切割完成後的處理是下料工序作業的最後一步,所以得符合下一工序使用要求,懂得鉚焊工序都會對物料哪些方面有什麼樣的要求,用最少的資源做到最大的效果。切割後氧化鐵都非常仔細的剔除、打磨,切割導致的.缺陷也都進行了打磨補焊再打磨,甚至切割不平整的表面會進行打磨,這些處理都非常到位,但是有些作業是可以省略的。氧化鐵主要是會對焊接質量產生影響,容易產生缺陷。因為我們的車間加工的都是比較厚的板材,這幾天我見到的最薄也15mm以上,按照行業默認的規範6-8mm以上的就需要進行破口加工的,不管平接或者角接,當然還是需要根據設計要求考慮焊接強度,我們車間的鉚焊基本上都是需要破口的加工再進行焊接,而且焊接以後進行的探傷檢驗也都是MT磁粉探傷,只能探測表面的缺陷和近表面的缺陷,應該焊接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對切割後的表面進行如此細緻的打磨,一方面可能開破口切掉,另一方面不會對焊接質量造成影響。

五、存放管理

處理好的物料進行有序的存放,做好標識方便查找與領用。車間物料的存放是根據產品對應托盤進行存放的,托盤上有產品的編號、名稱,可是托盤上具體有什麼料有多少,這一個產品還少什麼料少多少就不清楚了,由於我們存料比較多,而且不可能根據產品一台一台的下,要根據工序需要按需要的次序完成,所以不能一個托盤一整套產品的用料一次領走。我覺得可以做一個托盤物料明細,

這個托盤什麼產品、需要什麼物料、各需要多少、完成了多少、什麼時候完成、已領走等明細表與之前的下料綜合明細對應起來方便我們對存料的管理。

鋸牀和剪板機實習的時間較少,只要平時做好規範操作,設備保養就沒什麼問題。

六、增加派工單與領料單

整體的下料流程很熟練,在整個生產的控制過程中一開始少了派工單,在下達生產計劃的同時應該也有派工單,派工單和生產計劃是匹配的,是生產的基本憑證,不僅有開始生產的指令,還是控制生產數量、進度、核算生產成本的憑證;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應該做好綜合明細表中的每一項簽字確認,讓每一個環節落到實處;下料結束髮放給生產時我們車間缺少物料發放單,主要作用是記錄控制物料的發放,內容應該包括用料產品的用途(產品編號、名稱、圖號具體點還以加入項目編號),發料的明細,接收物料的單位、時間,發料人員的確認,最主要的是車間領導的簽字,這樣不僅有效的規範了領料,方便了物料的管理,更可以讓車間領導通過領料單瞭解車間各班組生產進度。

七、現場管理

最後是現場的管理方面,關與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其實就是對現場人機料法的一種有效管理,是一種堅持養成習慣,持續改進員工素養,從而提高整體工作質量的目的。我們車間的場地有限確實的進行6S現場管理有很大困難,只能盡我們的努力做到最好。托盤上的物料標識完善一下(最上面一塊最起碼應該有圖號、名稱、材質、數量),托盤明細做好,做好不管是誰都能第一時間找到需要的物料。切割後處理氧化鐵的工作場地常常被堆的很亂,根本沒有地方下腳,很容易絆倒或者磕倒人,可以儘可能的堆在一邊留出一條允許通過的道路。我們設備下面的氧化鐵、熔渣等應該很久沒有清理了,這樣的設計也不方便清理,我覺得可以把整個設備墊起幾塊,讓垃圾掉落下來以後我們可以從中間掃到側面,這樣每天都堅持做也不會積累這麼多。讓員工在工作中養成一些很好的習慣,比如用完工具就放回規定的地點不要隨手亂扔,電焊機上不要放置水杯子,每次使用磁力吊一定扣上保險,不要用量具去碰沒有吹掉的熔渣,保持工具箱的合理規劃和整潔等等,從而提高員工的作業素養,那麼安全也就順理成章了。

八、其他

在工作過程中,車間的磁力吊不是很好用。這幾天也沒看到車間的檢查對完成的物料進行檢查,還有我覺得鑽牀可以合併到下料,車間基本沒有需要鉚工組對好了進行配鑽的作業,那麼直接從下料轉到鑽牀進行鑽孔可以更有效。

實習的五天,每一天的感受都在變,因為畢竟這裏不是我以前工作的地方,這裏的制度和方式方法也是適合這裏的,但是我覺得生產運行的管理就是不斷的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是一個不斷改善的過程。

車間實習報告 篇3

尊敬的領導:

在新的環境中,為做好本職工作我積極主動向同事學習,向領導請教,基本上很好地完成了領導和設計師交待的各項業務。在公司內時刻謹記公司的規章制度,按時出勤,不做違反規定及有違公司形象的事。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就自己目前的情況而言,積極熟悉龍頭材料、工藝和產品尺寸要求,爭取早日對水龍頭設計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能早日的利用現有的產品材料、加工工藝等設計出滿足市場需求、既實用又美觀的產品。最重要的我是學會了怎樣以一個平常心去對待任何事情,給自己重新定了位,樹立了奮鬥目標。在公司各位領導和同事們的愛與關懷中,我體會着成長的快樂和感動,用心收穫着這份寶貴的人生財富。下面對我這三個月的工作內容作一下系統總結:

一、車間實習。

剛進公司,按照公司的培養政策,我被安排在公司車間實習一個月。按照實習時間安排,我在公司三大事業部每個事業部進行了一週左右的實習,最後一週安排在研發中心4號車間實習。

這一個月,雖然有點累,但是還是很充實的!每天都有很大的收穫,不管是剛開始的車間畫線、重裝車間裝龍頭、還是機加車間的操作機器,都讓我在繁忙的工作中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也使我對雅鼎這個大家

家庭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也使自己對公司的產品設計有了初步的認識,為自己下面的設計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實習期間,各事業部的同事對我關愛有加,在傳授我知識的同時也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温暖。

二、攝影棚拍照。

由於公司產品拍照的需要,我被臨時安排在攝影棚,協助小猴子進行產品拍照!沒想到一下子就在那呆了半月有餘,在這期間!我學到了自己以前很少學到的攝影知識,也知道了一點的產品營銷方法和手段!以前一直以為公司畫冊上的照片全是軟件渲染出來的,到了攝影棚我才明白,為了公司的整體形象和產品營銷的需要!產品畫冊還是需要拍照來完成的,畢竟軟件渲染不能和實物拍照相比,即使渲染再好也沒有拍出來的美觀!

在攝影棚期間,我主要協助小猴子移動一下攝影設備、佈置場景和裝配產品。這使我對產品的裝配有了進一步的體會,也深刻的瞭解了產品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也學到了產品攝影方面的一些知識和拍照技巧,這對我今後的設計來説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產品組內部實習。

回到辦公室後我就開始或多或少、陸陸續續的接觸水龍頭設計方面的知識,在部門各位同事的幫助和指導下,使我對產品設計、對水龍頭的設計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也從各位同事

那學習到水龍頭設計需要注意的一系列尺寸要求和工藝要求。這是各位前輩的經驗,使自己不必走那麼長的彎路,在此由衷感謝各位同事日常在工作和生活上對我的幫助和關愛。

回到辦公室後,在老大的組織下,我們產品組組織了多次的交流和培訓活動,在此期間大家一起進行交流,既提高了專業技能又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也使我這個新人能很快的融入這個團隊中來。

在產品部的期間我一邊繪製下年度的新品開發方案,一邊協助同事繪製三維模型和尺寸圖!漸漸磨練自己的工作能力,爭取早日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產品設計師。

在平常為了擴大自己的視野、瞭解同行業其他公司的設計狀況,摸清行業設計潮流,我時常翻閲一些材料和上網看一些國際知名的同行業廠家的網站,收集了相關專業的信息,反覆閲覽,仔細揣摩,把握流行特點、風格趨勢,提高自己欣賞及設計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