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5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農村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報告1

根據本專業的暑假學習要求和安排,這裏以本人所在的五里村為調查對象,進行關於農村文化生活現狀的調查。通過對村民平時生活的觀察和相關情況的詢問,結合政府官方網站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文化現狀

首先,從整體上來看,文化生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佔一定的地位,在新農村建設的指引下,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宣傳黨的羣眾路線,宣講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等等。從村務顯示的信息來看,文化活動涉及教育、道德思想、方針路線、生產等多個方面。因此農村文化生活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景象。但是從細節上來看,文化建設較為粗糙,文化工作者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並不突出。

第一,從村務反映的信息來看,關於文化方面的新聞活動所佔的比例並不大,從時間上看每年的數量大概只有五篇左右,其對象往往是黨員幹部,與村民真正相關的活動數量有限,例如最近一篇關於文化活動的報道是村老年協會在老年活動室舉辦的“迎新春”書畫創作及展示。

第二,有一定的文化團體,但是對於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並沒有帶來實際的變化,能參與其中的村民有限。從政府官方網站了解到,村中有舞蹈團,合唱隊,腰鼓隊等等,對於普通村民來説並不知道這些團體的存在,也沒有辦法加入其中。所以這些文化團體沒有形成很好地帶頭作用,村民的文化生活狀況也是參差不齊的。

第三,文化建設主要集中在娛樂、體育設施等方面,缺少像圖書閲覽室,農村書屋之類的場所,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村中有活動中心供村民健身,近期還新建了一個大型的羽毛球館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創建了農村文化的新亮點。

結合本人多年在村中的生活經歷,以及現在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可以看出村民有一定的文化建設的意識,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相當高。例如傍晚時分可以看到村中兩個大型的小區門口分別有兩批廣場舞的隊伍,幾乎每天都準時在規定的場地盡情地舞蹈。與此同時踏入村中的商業街可以看到很多村民自發的出門帶着一定的器具找空曠的場地進行小團體的休閒娛樂活動。此外,受到近些年黃梅戲發展的影響,一些黃梅戲的慰問演出更是受到了很多村民的歡迎,基層宣講員改編的黃梅小品在村民中的演出贏得了一致的好評,把更多的惠民政策和精神通過文化活動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達給了村民。因此黨員幹部,村委會的領導幹部沒有忽視文化建設,農村的文化生活在明確的指導下朝着一定的方向有條不紊地展開。

二.問題分析與對策

儘管村民的文化生活現狀良好,其中還是存在着諸多問題。健康的文化活動開展有限,由於村民傳統思想觀念根深蒂固,許多封建迷信活動,不良的賭博活動仍然存在,成為了村中不和諧的因素,不利於文化建設。規範性的文化場所有限,文化活動宣傳不到位,多數村民並不知道其存在,文化活動場所成了擺設。缺少指定的文化活動服務中心,文化建設沒有形成有組織有紀律的活動團體定期安排活動工作。真正能讓大多數村民參與其中,豐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質的活動並不多,村民參與度不高使得村民文化生活的不平衡。形成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文化設施投入較少,村幹部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遠不及經濟建設。近些年村中工業園發展迅速,追求利益的驅動下村內的建設主要集中在了經濟發展上,加上資金有限,文化建設活動收益少,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收穫,因此村幹部選擇了首先大力發展經濟,提高村民收入,在生活富裕的基礎上在開展文化建設。但從近些年來看這種思想有所轉變,更是由於大學生村官的到來為農村建設出謀劃策,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綜合以上的種種現象和問題,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

第一,要不斷增加娛樂活動場地。針對不同的年齡層面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擴大活動層面,帶動全體村民,重視文化教育活動,傳授知識經驗技術,為村民的生產活動提供有益的幫助。第二,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將村民組織起來觀看傳統黃梅戲劇目,或者多邀請團體到村民中進行慰問演出,利用村中的空曠場地建設文化廣場,定時地免費為村民舉辦多樣的文化演出。

第三,加大文化產業的建設,充分利用村中文化資源,對一些有歷史背景和文化淵源的地方進行開發利用,創造出有本村特色的文化產品。

第四,擴大文化活動的規模,加強文化宣傳,在村街巷口張貼相關的文化活動的信息,吸引村民的注意。

第五,選拔一定的文化人才,負責全村的文化事宜,組建一支文化骨幹隊伍。目前村中文化建設缺乏組織性,由村幹部黨員統一管理,難免有不足之處,挑選一些專門的人才去管理是有必要的,有利於農村文化的長遠發展。定期安排文化骨幹去村民中走訪,調查詢問村民的實際文化需求,進一步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

綜上所述,根據本次的調查情況來看,本村的文化建設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村民的文化生活有待提高,反映出農村文化生活建設目前處於初步發展的階段,需要從村民本身以及村委會幹部那裏尋找問題所在,村幹部需要加強文化建設的意識,努力為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務,將文化建設提到本村發展的日程中去,多向文化工作者詢問相關的意見和建議,儘可能的滿足村民文化娛樂的需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號召下營造和諧文明的氛圍,進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和素養,帶領村民共建美好家園。

農村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報告2

一、改善農民文化生活的建議

1、大力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組建村級文化骨幹隊伍。目前全區大部分鄉鎮文化站不過是一個空殼機構,人員未專用,設施場地缺乏,開展活動無經費。在鞏固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在每個村委會設立一個文化骨幹的崗位,經自願報名、**推薦、才藝展示、組織考核等程序,在當地農民中選拔一名有知識、有責任心的文化骨幹上崗,讓其負責全村文化事宜。對村文化骨幹可以由區、鄉兩級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年終時進行考核,羣眾滿意的續聘,對不合格者解聘。

2、積極開展“送文化”活動,滿足農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將送文化下鄉列入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要列入目標管理考核,不斷豐富“送”的內容,活躍“送”的形式,選擇“送”的時機,使“送文化”工作步入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的軌道。二是政府設立文化建設專項基金,免費送電影、送戲、送圖書到農村及開展大型文藝進村(社區)活動,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三是對各級專業劇團的下鄉演出給予演出場次的補助,同時鼓勵民間文藝團體的演出和自娛自樂活動。四是政府應當採取相應措施鼓勵各級藝術團體到農村演出,按照劇團演出場次及相應演出成本,地方財政給予一定的補貼,在保證演職員基本生活的情況下,保證讓廣大農民多看戲,看好戲。五是積極貫徹實施省“十一五”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定期免費為農民放電影,對下鄉放電影進行補貼。文化單位可加強與科技單位的協作,在每部文藝片前放映農業科技宣傳片,既滿足了農民的需求,又可以集中推廣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

3、培養民間藝術傳承人,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農村流傳多年的傳統文化形式亟待保護和搶救。比如,我區原有農民磨漆畫藝人60多人,現在能堅持的只有2人;扎故事人員過去有幾個班子20餘人,現在只有4、5人。對於這些日益萎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和搶救,比如,採用經濟補助和獎勵的方式,鼓勵藝人培養傳承人等,確保這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

二、農民文化生活的現狀

近期,我辦聯合相關部門對全區農民文化生活現狀和農村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民文化生活的現狀令人擔憂。

1、文化生活貧乏。通過對89名不同文化程度村民的問卷調查,他們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主要有看電視和打牌(含撲克、麻將、字牌等)兩種。其中,93.1的被調查者表示,看電視是日常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平均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在兩個小時以上。除了看電視之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一走進農村,閒散無事的農民三五成羣玩撲克、打麻將的情況隨處可見,而且沒有不“帶彩”的,其帶彩數額一般在1-10元不等,一次牌局的輸贏大部分在幾十元以上。其他的像棋類、球類之類的活動開展得很少,玩電腦遊戲和進行業餘文藝創作的人更少,很多35歲以上的人甚至不知道上網是怎樣一回事,家庭上網為空白。

2、“三難”問題突出。這裏講的“三難”問題是指農民看電影難、看戲難和看書難。從問卷統計和談話瞭解的情況來看,90的農民過去一年沒有看過電影和戲劇演出,看過的也僅限於一兩場,並且大多是到外村觀看的,是條件好的人家辦紅白喜事請來的。政府雖然每年都開展“三下鄉”活動,但對於廣大農村來説,一年有限的活動確實是杯水車薪。以前活躍在農村文化市場的電影和戲曲如今卻成了農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種奢侈品。通過調查,八成以上的的農民因為在家門口看不到電影、戲劇和其他形式的文藝演出而對文化生活感到不滿意。此外,從調查情況來看,有70的農民沒有閲讀習慣,不經常學習新的農業技能和科技知識。在其中有閲讀習慣的人中,有55.6是40歲左右的中年人,其閲讀主要目的是獲取農業科技知識,而年輕人閲讀則是主要是為了娛樂。由於有圖書室的村很少,其閲讀的途徑基本都是找親戚朋友借閲的,自購的很少,本次調查對象的農民家中書籍(不含中國小教材、教輔讀物)藏量最多的不超過20本,近九成農民不買書。

3、個人信仰缺失。89名被調查村民中只有5人信仰共產主義,3人信鬼神,92的人什麼都不信,其中信仰共產主義的人信仰理由不明。這充分説明,當前農民存在嚴重的信仰缺失,非常需要正確引導。調查中未發現教會組織開展活動的情況。調查結果充分説明,雖然當前我區農村的生活條件已普遍改善,但與物質水平的顯著提高相比,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遠遠滯後了。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原因,農民工因為打工收入有限,不捨得將錢用於文化消費;二是社會原因,社會各方面對農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不過在調查中我們感覺到,農民的文化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定期進行一些電影、戲曲、圖書、歌舞等文藝演出下鄉活動,希望村裏定期組織科技培訓。

農村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報告3

按照縣走轉送活動的安排,我深入到聯繫點東張孟鄉北蘇莊村,圍繞走轉送活動的要求開展調研。通過與走訪廣大羣眾、基層幹部和黨員,瞭解摸清了該村的基本情況,並就加快該村發展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東張孟鄉北蘇莊村基本情況

東張孟鄉北蘇莊村位於縣城東北部,309國道南側,交通便利,位臵優越。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畝,黨員43名,兩委幹部7名。村兩委班子凝聚力、戰鬥力比較強,羣眾整體素質較高,村風淳樸,各項工作基礎不錯。近幾年來,北蘇莊村兩委班子帶領廣大羣眾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縣有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產業,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民小農經濟意識嚴重,制約產業發展。在與該村農民談話中,他們認為現在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經很滿足了,至於在此基礎上怎樣追求更高、更好則是茫然的、無所作為的。雖然經過近幾年農業種植產業的發展,給羣眾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於他們在思想觀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個較低層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

他們大膽地、勇敢地去搏擊市場經濟的大潮,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的大產業還沒有真正形成。

(二)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投入資金不足。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村發展亟待解決的薄弱環節。近年來,北蘇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促進了該村經濟的發展。但總體來看,由於受資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電力設施老化、文化基礎設施尚未健全,嚴重製約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業產業結構有待優化調整,影響農民增收。該村在農業生產上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業種植業為主,且沒有形成規模經濟;養殖業主要是以養雞、養豬等傳統養殖業為主,但規模不大,比較分散,不利於發展。該村還是採用以前的、低層次的農業生產結構,農民無法在其他經濟作物生產上增收,農民增收渠道少,增長緩慢。

三、關於下一步發展的建議

(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動力之源和重要支撐。要充分發揮北蘇莊緊鄰309國道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立足現有的沿路貿易和蘇莊商貿市場基礎,實施規模化發展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從而帶動商貿等相關產業發展。

(二)圍繞新農村建設抓好鄉村規劃建設。高標準搞好鄉村建設規劃是形成良好村容村貌的前提。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抓好鄉村規劃。在制訂規劃時,既要着眼於美化村容村貌,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願,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堅持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原則,又要便於農民生產生活,體現地方特色。另外,要確保村鎮建設規劃得到實施。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房舍建設要符合規劃要求,對不符合規劃的建設行為要及時制止。積極推進農村改水、改灶、改廁、改路、改房,實現雨污分流、人畜分離、垃圾清理,徹底改變農村“髒亂差”現象。

(三)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和設施建設。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要結合村莊建設規劃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配套服務。重點搞好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進步的“瓶頸”制約,建立起適應羣眾需求的供水、排水、能源、道路、通訊、環保、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體系,促進農民安居樂業、農村和諧穩定。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新型農民。一是抓好新型農民的教育培訓。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民居的主體,農民素質的高低決定了農村社會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因此,要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教育培訓好農民。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勞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造就一批既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又有專業技能,文明守法,移風易俗的新型農民。二是鼓勵全民創業。大力宣傳縣委、縣政府實施倍增計劃、鼓勵全民創業的優惠政策,引導有經濟頭腦的“能人”走出家門,闖市場、辦企業、上項目,示範帶動,形成全民創業的良好局面,帶動經濟發展。三是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要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積極組織開展歌舞、球類、棋類等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羣眾

文體生活。要大力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採取有力措施制止賭博、迷信和計劃外生育等行為。加大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營造良好的農村社會治安環境,構建和諧農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