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傳統節日中秋作文四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6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節日中秋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傳統節日中秋作文四篇

傳統節日中秋作文 篇1

中秋節是六大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是老北京人除春節以外的第二大節日,在北京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據《大金禮集》卷32“休假”條記載元旦、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是金朝的法定假日,各級官員都有一至三天的休假。中秋節在北京又稱八月節,經明朝的發展,在清代乾隆間形成高潮,因乾隆屬兔,又是八月十三的生日。皇帝生日在清代叫“萬歲節”,乾隆當了六十年皇帝,每年均要慶賀生日,許多中秋習俗是在乾隆年間形成,一直沿襲至民國,豐富多彩。祭月……

中秋節是六大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是老北京人除春節以外的第二大節日,在北京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據《大金禮集》卷32“休假”條記載元旦、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是金朝的法定假日,各級官員都有一至三天的休假。中秋節在北京又稱八月節,經明朝的發展,在清代乾隆間形成高潮,因乾隆屬兔,又是八月十三的生日。皇帝生日在清代叫“萬歲節”,乾隆當了六十年皇帝,每年均要慶賀生日,許多中秋習俗是在乾隆年間形成,一直沿襲至民國,豐富多彩。祭月

老北京民間視月為神,把月亮稱為月神、月姑、月宮娘娘、太陰星君或稱月光神為嫦娥,因此有系列祭月活動。《燕京歲月時記》中説:“京師謂神像為神馬兒,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玉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璧輝煌,市肆問多賣之者。長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色,或黃色,向月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拜月方式很多,有的供月光馬,有的不供月光馬,但都面對月出的方向擺好供桌。供桌上講究“五供三不擺”:一供福;月餅代表大團圓,蘋果代表“平安就是福”;二供祿:供桌上要擺上香爐、臘扦和花瓶,臘扦上放紅色蠟燭,下面壓敬神錢糧(黃錢、元寶、千張);三供壽:擺放大桃和石榴取意“桃獻千年壽,榴開百子圖”;四供喜:擺放切成花瓣型的西瓜和九節藕,寓意“花好月圓,喜事連連”;五供財:把鮮栗子和棗放在柿子四周,寓意“早早利市”。三不擺,拜月時一不擺“自來白”;二不擺“梨”,因梨的諧音是“離”,中秋人們期盼的是團圓;三不擺是花瓶裏不插花,一般供花是插給玉兔吃的毛豆枝和象徵娑羅樹的雞冠花,希望玉兔能搗仙藥給人以長壽。由於受皇帝每年秋分亥時到“夕月壇”祭月是也含二十八星宿的影響,民間祭月有的也有其內容。

傳統節日中秋作文 篇2

中秋節已經過去了許久,但回想起去年中秋節那份特別的禮物,我仍然歷歷在目。

那天爸爸媽媽還是去上了班,我獨自在家裏完成了作業。不經意間,我看見了靠在牆邊的月餅,心裏才猛然想起今天是中秋節了呢。該給爸爸媽媽準備些什麼呢?咦!有了:何不為爸爸媽媽準備一頓晚飯那?我長這麼大一直在爸爸媽媽的.庇護下,還沒有做過飯呢!好,今天就讓他們見識見識女兒獨立生存的能力吧!

我跑進廚房,往桌子上一看——哈哈,中午媽媽切好的韭菜還沒來得及做呢,真是走運啊。打開高壓鍋,我喜不自勝,米也已經淘好了。

我笨手笨腳地擰開高壓鍋的開關,再插上電源,心想:爸爸媽媽應該快回來了,趕緊做菜吧。

把韭菜又洗了一遍,我哼着歌兒擰開了油瓶,一下又犯了難——應該放多少油呢?媽媽好像不太喜歡太油了,那就放少一點好了!鹽嘛,嗯,大概小半勺就好了吧。等把油燒開了,我“譁”的一下把韭菜全部倒進了鍋裏,天吶,一時間油星四濺,弄了我一身,真是魂都要嚇跑了。等鍋裏稍稍平靜些了的時候,我才小心翼翼地走過去,一下又一下的炒了起來。等到它看上去比較像平時餐桌上吃的菜了,我才把它出了鍋。可是我力氣不大,一開始沒想到鍋子有那麼重,把菜湯撒了一地,害我手忙腳亂的整理了半天。

我從冰箱裏掏出三個雞蛋,對它們“邪惡”的一笑:“犧牲你們嘍!”我用小鍋裝了些水,再把三個雞蛋放進去。知道我要做什麼了吧——蒸雞蛋!安頓好雞蛋,我又找出一塊牛肉,不禁犯了難——這牛肉我可不知道怎麼辦啦!之前沒有考慮到這個啊……我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可我已經做到這兒了,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啊。管他呢,我心一橫,亂做也要做!我胡亂切了幾下,還好刀比較鋒利,沒費我好大勁兒,我又像模像樣地切了幾個大蒜、幾個辣椒。這時,我往小鍋上一看,哇!泡泡一個勁兒地往外頭冒,那架勢,真是壯觀吶。我一個箭步衝過去關了開關,把小鍋甩在一邊。我再次架起鍋,倒點油,待它燒熟了,扔點鹽進去,再把牛肉放進去。結果再一次油星四濺,來勢比前一次猛多了,我一下又差點靈魂出竅,不知所措地退到廚房門口,等“油之舞”停下來後再過去放辣椒、大蒜之類的東西。我翻了翻牛肉——噢,炒糊了!唉,我又糟蹋了一鍋菜啊!不過還好還有些能吃,只是味道嘛,我就不管了。新手嘛,包熟就不錯了啦。

正在這時,門外響起了鑰匙開門的聲音,我趕緊盛上三碗熱乎乎的飯。爸爸媽媽看見一桌子雖然並不豐盛的菜,欣慰之情也溢於言表。可是事實證明,韭菜味道太淡了,牛肉燒焦了,只有蒸雞蛋還好,可是有兩個雞蛋都是壞的,可這也不能怨我嘛。不過,爸爸媽媽還是很開心。

這頓勉強吃下的飯,是個夠特別的中秋節禮物吧!

傳統節日中秋作文 篇3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吃月餅。

我國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傳統節日中秋作文 篇4

月出於東山之上,蘇東坡如是説。

生活在這個屬於太行山餘脈的小城,看見月亮在東山或西山上懸掛,遊移,是司空見慣的。

而今天,九月中秋,月亮緩緩的升起在東山之上,靜靜地揮灑着薄涼的清輝。仰視着她的靜默,她的沉着與淡定,心忽然揪了一下;雖然兒子代表我去看望了他的外公外婆,畢竟我沒去,心裏的牽念依然;雖然通了電話,幾句家常,心裏還是過意不去。

我的家鄉是平原,記得小時候,到處是望不到頭的田野,看到的都是莊稼和樹木,對山沒有多少概念,直到國小時離開家鄉,來到這個很少有平地,除了上坡就是下坡的小城,山的概念才漸漸清晰起來。

家鄉的月亮總是從屋頂或樹梢上升起 ,很大很亮,月光如水,清澈明媚,感覺很近,彷彿上到房頂或爬上樹就可以夠得着。

每到中秋這天晚上,家鄉的習俗是祭拜月神。一張小供桌放在庭院西側,上面擺上自家蒸的月果,以及蘋果,梨等水果。媽媽會一直注意着東邊的天空,看月亮是否上來了,可以看到了。當月亮在屋頂剛一出現,如水的月光傾瀉下來,照亮了院子的一切,媽媽就會虔誠地跪在供桌後,雙手合什,衝着月亮祭拜,口中喃喃有詞。現在想來,雖然那時不知道媽媽唸叨些什麼,一定是乞求即將到來的秋收會有一個好的收成。之後我們就可以吃掉那些供品,因為據説,吃了上供用的祭品可以去災祛病。

後來,月餅代替了月果,但這個習俗依然傳承至今。有時趕到中秋這天回家 ,晚上上演着多少年來延續下來的對月神的祭拜,一家人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在靚麗的月光裏,樹影婆娑,親情無限,愛意濃濃,月圓人圓。

今天,九月中秋,月光如水,拉長我的影子,也拉長我的思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