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生活傳統文化作文彙總九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活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生活傳統文化作文彙總九篇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就説中國的傳統節日吧。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先説春節吧!春節裏,要吃餃子,餃子的音和交子相近,新的一年交好運的意思。還要放鞭炮和守歲。傳説,古時候有一個小鎮,山上有個叫年的怪物,一到春節,就下山搶食物吃。一天,一開始,人們擊石、鑽木取火燒竹子放起了“爆竹”,年就再也不下山了。現在叫做放鞭炮了。還有也是重要的——貼春聯。人們把紅紙上邊寫上祝福的字,貼在門兩邊上,祈禱第二年平安。

元宵節裏,人們吃元宵,意思是團團圓圓,還要看花燈,猜燈謎。

端午節要吃粽子,在楚國時代,屈原就在五月初五跳江自殺,人們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用竹葉包上糯米,給魚吃。

中秋節的時候,人們要吃月餅,賞月亮。

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我們要去發現、探尋。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在咱們桐鄉,每年的農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薩的生日,這天晚上家家户户要插“地上香”。

傍晚一吃過晚飯,爺爺就騎着電動車帶我去村邊的小店裏買香燭,香燭買來了之後我們這就迫不及待地開工了!奶奶搬來了一隻板凳,放上香爐,插上了三支燭,然後在旁邊放上一大塊泡沫板,用於插“地上香”。聽爺爺説,地上香,原先是插在自家門前的場地上的,所以叫地上香。現在條件好了,場地全是水泥澆的,已無地可插了,就插在泡沫板上了,這也是與時俱進呀。奶奶這邊剛弄好,爺爺就開始把買來的香放到燭火上慢慢點燃,再是把火苗都吹滅,這個時候香就開始飄出輕輕的白煙,隨着夏天的風輕散開來,整個村子的空氣裏瀰漫着一股香燭的獨特香味。

我從爺爺的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撮香,便一支一支地把它們插在了泡沫板上。我看爺爺插的香一支一支排隊似的整整齊齊的,便對着爺爺大喊一聲説:“爺爺,您的插香技術真棒!”爺爺微微一笑説:“還可以吧,不能得意洋洋,要謙虛謹慎啊!”“哈哈哈……”我和爺爺都笑了。

望着星星點點的燭燈,我希望我的家人能得到地藏王菩薩的保佑!同時也保佑我家五穀豐登。

那真是個難忘的日子。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五千年,歷史巨浪的沖刷,民族精神的沉澱,才有如今——我身邊如此絢麗而深厚的傳統文化。

琴聲裊裊我尋味

午後小睡初足,睡眼微睜。窗外一朵梨花優雅飄落。温煦的春陽將陽光搓捻成絲縷,穿過鏤刻的窗,在香梨木桌上留下斑駁光影。一陣悠揚的琴聲飄來,時而婉轉,時而高昂,時而沉鬱。我好似看到一位仕女,着白色素裙,朱脣輕點,冰清玉潔,端坐於窗外的梨樹下。纖纖玉指在素雅的琴絃上輕靈跳動。柳眉時而微蹙,時而舒展;表情時而憂傷,時而歡愉。傳來的是琴聲,傳達的是深情。

琴聲裊裊,檀香冉冉。又入睡,夢裏有古箏輕彈,檀香裊裊,梨花飄香。古箏,中華傳統文化樂藝之一。我愛聽古箏曲,它是心靈的架橋帶着我走向輕靈,走像煙花一般炫麗的盛唐。

宣紙走筆我驚歎

一個閒適的午後,爺爺在寫毛筆字,淡淡的墨香如攝魂般吸引我忍不住走了過去。雪白的宣紙在熱茶水汽的圍攏下,竟顯得朦朧起來。爺爺執筆着墨,輕而穩的穿透水汽,在宣紙上走筆,筆走如游龍,恣意而大氣。頓筆,回筆,筆鋒濃轉淡,皆是妙極!少許,一個個鮮活的毛筆字便躍然於宣紙之上,氣勢雄渾。黑與白的強烈色差刺激着我的眼,感染了我的心。

宣紙走筆,茶香悠悠,墨香淡淡。書法,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我拿起毛筆靜下心來寫下稚嫩的一筆,王羲之的《蘭亭序》在我眼前熠熠閃光,“我要練字!”爺爺聽到後眉裏眼裏都是笑。我愛書法,它是淡雅的極致,讓我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青花瓷纏連我遐思

家中有一青花瓷,閒來無事,我總愛端詳它。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它該是這樣着色勾畫的吧。瓶身描繪的牡丹,好似少女含羞帶怯的粧容。釉色渲染了它前面的仕女圖,韻味被私藏。讓我想起陽光不燥、微風正好時,她的嫣然一笑,最後隱在清麗纏連的青花裏。

青花瓷,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高超中華技藝的展現,更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彰顯。耳邊響起了周杰倫深情演繹的“青花瓷”。

夢裏古箏輕彈,檀香裊裊;宣紙走筆,茶香淡淡……

身邊的傳統文化,編織成一張瑰麗的巨網,網住了我生活中的快樂與思索。

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掀起的的巨浪,必將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最瑰麗的風景線!而我一定成為最好的弄潮兒,因為我深深愛着它———祖國的燦爛文化。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知道中國的剪紙起源於漢朝,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是在清朝中期以後。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於婦女了,然而,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審美轉化,傳統民間藝術漸漸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所以,現代新興剪紙藝術孕育而生。

剪紙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它用手工刻制,再點染以明快鮮麗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為年節的裝飾,貼在紙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傳統的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祥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為羣眾所喜聞樂見。

剪紙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它用手工刻制,再點染以明快鮮麗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為年節的裝飾,貼在紙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傳統的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祥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為羣眾所喜聞樂見。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今天,我們在品德與社會課上講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有農業文化,有宮廷文化,諸子百家、琴棋書畫、中國傳統節日······我們漢民族的傳統節日有50多個,像春節、元宵節、花神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除夕節、臘八節······今天,我就來講講除夕的傳説: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長得非常兇猛,經常出來傷害人類。人們都非常害怕,紛紛逃往深山躲避“夕”得傷害。

這年除夕,“夕”出來害人。桃花村的村民收拾行李,準備逃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這個孩子濃眉大眼,漂亮可人。小孩來到村東頭,問一位老婆婆為何驚慌,老婆婆告訴“夕”的故事,並勸他也上山躲避,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年,讓我在你家待一個晚上,我一定把夕趕走。”老婆婆不信,又勸他上山躲避。年笑而不語。老婆婆沒辦法,只好一個人走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聲音。夕不敢再往前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聲。這時,門開了,年身披紅袍,哈哈大笑。夕狼狽地逃跑了。

第二天,避難的村民回來見村內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情述説了年的承諾。大家一起湧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內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的紅燭還發着餘光。鄉親們欣喜若狂,慶賀吉祥的來臨,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的方法。為此大家紛紛趕去拜會年,這就是現在的拜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就叫除夕。

我準備的不錯吧。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6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

我們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着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衞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過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七年級放鞭炮。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許多,抓住傳統,保護傳統,讓傳統一直流傳下去。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按照慣例,我和爸爸媽媽上午要去外婆家拜年。

一大早,我還在夢裏,媽媽就叫我起牀了。我揉着睡意的雙眼,問媽媽幹嘛這麼早就要我起牀。媽媽説:“今天是大年七年級,待會就要去外婆家拜年了。大年七年級去得晚了可不太好哦!”一聽要去外婆家拜年,我可高興了,因為我會有“禮物”收哦!我馬上穿好新衣服、新襪子、新鞋子,反正我從頭到腳的穿戴都是新的。過年的感覺真好!

九點多鐘,我們就出發了。媽媽騎車帶着我,爸爸騎車帶着禮品,那禮品可多了,是爸爸在年前準備了好幾天,跑了幾家商場才備齊的。可能是太開心,本來到外婆家的路是比較遠的,今天好像一眨眼就到了。沒等媽媽將車停穩,我就迫不及待地從車上跳下來,還沒進門就大聲地一一叫起來:“太太——外婆——外公——舅舅……”爸爸媽媽停好車,捧着或是提着又多又沉的禮品跟過來,那可都是高級營養品,外婆家的人個個有份。外婆聽到我的叫聲忙出來迎接,還塞給我早已準備好的一個大紅包。儘管我不好意思拿,但那是我們這兒的“規矩”。

中午開飯了,外婆做了一桌子小菜,可豐盛了。我邊吃邊誇外婆説:“外婆,你做的飯菜太好吃了。”爸爸媽媽也都誇外婆手藝好,還説外婆菜做得太多了。吃到中途,太太、外公、舅舅、舅媽都一一給我紅包。我拿着厚厚的一疊紅包,開心得合不攏嘴。

在外婆家吃過晚飯,放完煙花,我們就和外婆家的人告別,愉快地回家了。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我通過這幾天學了生活中的傳統文這一課,我收集到了許多關於剪紙的資料,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剪紙是我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先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從前還常把剪紙作繡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學完了這一課之後,我收穫到了許多的知識,希望你們看完這篇作文後能收穫到知識。

生活傳統文化作文 篇9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裏有着許多的“寶藏”。比如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元宵節吃餃子、春節放鞭炮、貼對聯等等。

就拿春節來説吧!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貼着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衞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就拿過年放鞭炮來説吧。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七年級放鞭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