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傳統文化作文集合五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7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傳統文化作文集合五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如果説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那對我而言,一年中最有趣的節日是年三十了!在那一天,我們不僅要吃團圓飯,還要守歲。

記得在那天吃好團圓飯後,大大家開始打牌、聊天、打麻將,我們小孩子呢,就開始玩起了有趣的炮竹,有各種各樣的品種,有“雷王”、“飛毛腿”、“三角雷”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我還時不時跑到屋裏去看看電視中“春晚”表演的好笑的相聲和小品,我和我的小夥伴都笑的前仰後合,看到魔術表演中那些大魔術師們表演的神奇的魔術節目,我們都驚歎不已。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就到11:45分了,突然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響亮的爆竹聲,我們也興奮地加入其中,剛打開門,只見五顏六色的煙花正在為漆黑的天空伴舞呢。

在11:50分,我們迫不及待的把剛包好的.餃子倒入煮沸的開水中,爸爸媽媽把鍋蓋蓋上,煮了一會兒,12點整,終於開鍋了,爺爺奶奶把餃子一個個盛出來,我從老遠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直奔廚房,當嚐到那幾個色香味俱全的餃子,心裏樂開了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當過了年三十,意味着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也開始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我們要努力學好書法,發揚光大。

寫書法首先準備好文房四寶,哪些是文房四寶呢?分別是紙、墨、毛筆、硯瓦。然後將墨汁倒進硯瓦中磨,再將準備好的白紙平鋪在書畫氈上,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將毛筆握緊,抬頭挺胸,將毛筆蘸好墨後在紙上書寫。

“收鋒,回鋒。”我痴迷地望着學書法的哥哥姐姐們那跳躍筆尖和留在紙上的那一個個鋼勁有力的大字,便也纏着媽媽要學習書法,於是,我就在書法的海洋開始遨遊。

剛步入書法的大門,難免有些不適應。老師先教我學握筆姿勢,兩指在前,兩指在後,一指緊貼比干,要求堅持二十分鐘。剛開始我覺得這個動作十分簡單,可不一會兒我就發現我小看了這個動作,變得又酸又痛,好像關節也在吱吱作響,耳邊好像有天使與惡魔在鬥嘴,改放還是不放呢,我想起了王羲之一生艱苦奮鬥,每天堅持練好幾個小時書法,最終練完八缸大墨,成為了世界書法歷史上最有名大書法家。一想到這個故事,我就咬咬牙,決定堅持到底。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握筆練習,我終於可以學習寫字了。只見老師端來了一個裝滿墨的'硯台,拿來了一張黃色的毛邊紙,然後把起我的手,沾了沾墨,把筆移到了紙上。我好奇地看老師的筆輕鬆地在紙上跳躍着,一會兒停頓,一會兒向下按,一會兒向左平移,筆尖像一隻小燕子歡快地嬉戲着,沒幾秒鐘,一個端正秀美的“一”就出現了。我心裏早就癢癢的,一等老師指導完畢,就開始動手了,我把毛筆左抓抓,右抓抓,不知如何下筆,只好胡亂地找了一個起點,用力地按了下去,可因太用勁,把“一”的一頭變成一個大錘子,我這次吸取了教訓,開始輕輕行筆,結果“一”的四周出現了“鋸齒”,我心灰意冷,但又想起了老師説過“寫書法心要靜”,接着又細心地練了好幾個“一”,終於練出了一個自我感覺不錯的字,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於是我開始樹立了信心。

現在我已經在學各種結構複雜的字了,此時的我才真正意識到學書法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輕易放棄,而應一絲不苟,持之以恆。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陝西特色傳統文化有很多!

比如,烏龍茶。

烏龍茶的名字來源有很多傳説。

大致有四種來源可能:一為產地説;二為茶樹品種而來;三為製茶之人名稱而來;四以茶葉形態色澤而來。

有一個故事説,一個茶園主人去看快曬好的茶葉,發現那裏有一條烏龍。他嚇壞了,過了幾天才敢回來看。茶葉在這幾天太陽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綠茶,但是濃香可口。主人從此叫它烏龍茶。

也有説最先發明烏龍茶製法之人名字叫蘇龍(因人長得黑,人稱烏龍),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實烏龍茶名字應該還是來源於茶葉的形態,茶葉在曬、炒、焙加工之後,色澤烏黑,條索似魚(比作龍)。在水中泡開,葉片似卷似曲,色澤烏青,有如烏龍入水。故而得名。不論由地名而來還是由茶樹品種名而稱的烏龍茶,只要製法相同的,均通稱為烏龍茶,包括烏龍品種及其他著名品種,如鐵觀音、大紅袍等。

石子饃

陝西關中地區有一種製作奇特,風味別緻的古老食品,叫做石子饃,也叫幹饃。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是用燒熱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而製成的饃。它油酥鹹香,經久耐放,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就連就外賓吃後也大加讚賞。也是陝西特色傳統文化一絕。

石子饃歷史非常悠久,它具有我國烹飪史上石烹時代的明顯特徵。據傳:“神農時,驚訝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這就説明,石子饃是由遠古的“燔黍”演變而來的,經過了一個長久流傳,不斷改進的過程。

關於石子饃,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説。相傳唐時,同州(今大荔縣)曾將此餅作為貢品,當時叫鏊餅。由於同州人生性剛強、耿直不屈,因而被官府抓去時,“必懷此餅而去,用備狴牢之糧”。是説早有準備,一旦被投入牢獄時,因帶有石子饃,不至於捱餓。清代袁牧在《隋園食單》裏,稱石子饃為“天然餅”並對它的製作方法做了詳細的總結記述。

石子饃,作為出遠門、長途旅行所帶的食品,已同方便面同領風騷。雖然現在吃的人已不是很多了,但是偶爾還能在街頭看到賣石子饃的鄉下人,一塊錢可以買好幾張,又便宜又實惠,帶回家去還能吃個新鮮。

漢中米麪皮

漢中屬陝南,盛產大米,用大米麪做麪皮是漢中人首先發明,歷史悠久。所以漢中、城固等地的米麪皮在陝西西安有很高的知名度,賣麪皮的往往要打出漢中米麪皮、城固米麪皮以招攬客人。因風味獨特,吃的人很多。

秦鎮米麪皮

秦鎮是長安縣的一個鎮,離西安很近,秦鎮的米麪皮也有悠久的歷史。秦鎮米麪皮和漢中米麪皮的區別主要在軟硬和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十分下功夫。辣椒油是涼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和辣椒油。秦鎮的米麪皮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製作很講究,辣椒麪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覆熬製,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紅,越熬越亮。秦鎮人自稱他們製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別人學不去的,所以秦鎮米麪皮的味道別人也就無法相比。同時,秦鎮的米麪皮比漢中米麪皮要稍硬,更適合一些年輕人、中年人。

在西安,秦鎮米麪皮經營者也很多,有小攤小店經營的,更有開大店經營的,比如巨鷹陝西特產門店裏都是盒裝給旅遊的人準備的,方便攜帶。巨鷹陝西特產門店眾多,旅遊區也有,比如兵馬俑博物館。遊客覺得好了,還可以去網上購買。

兵馬俑博物館

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臨潼區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地處西安市以東30餘公里的驪山北麓。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從葬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198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現已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岐山的`臊子面

岐山的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很馳名。以薄、 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用精白麪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其基本製作工藝是:麪條要 用手擀成,並達到面薄條細、

筋韌光滑、軟硬適度的標準。做臊子是先將豬肉切成薄片,入熱油鍋烹炒,同時加入生薑、食鹽、調料面、辣面和陳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黃花菜、木耳 炒好為底菜,雞蛋攤成蛋皮,切成稜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時先將麪條煮熟撈入碗內,打入底菜,再澆湯,放臊子和漂菜。

岐山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麪條要熱的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種高碳水化合 物、高飽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麪食。

涼皮

陝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尤受年輕姑娘歡迎,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陝西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

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只要有賣的,就有人吃,涼皮以其棉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不但是街頭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陝西各大飯店、飯莊、酒樓經營的陝西風味小吃和陝西風味小吃宴中,涼皮是必不可少的。

陝西的陝南、陝北、關中都有涼皮,但卻因做法、吃法、調料、用料上不完全相同形成四種風格。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五千年禮貌歷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與思想行為。而它表現出來的是民族內涵和輝煌燦爛的中華禮貌。

立刻就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這讓我不禁想到戰國末期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我想大家必須都吃過粽子,賽過龍舟吧,可你們明白這些習俗的來歷嗎據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一向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齊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之後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所以,每年過端午節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除了端午節以外,我們國家還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

我至今還記得小的時候,媽媽經常給我買來許多色彩鮮豔的彩紙,讓我自我學着剪紙,每次剪完了,不論好不好看,我都會把它們貼在窗户上,長大以後,我才開始慢慢了解到剪紙真正藴含的'含義,原先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就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之後逐步發展,在節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故事人物,貼在窗户上、門楣上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的。唐朝的李商隱以往為剪紙寫過一首詩是“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

其實,剪紙是一項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的手工藝術,我想,能把剪刀運用的如此靈活的手也必須不是一雙平凡的手。

我們此刻都住在舒適而又安逸的高樓裏,可是在我們的國家還有一些民族住的是和我們截然不一樣的建築,土家族的吊腳樓,我想大家必須不陌生吧,依山的吊腳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節儉土地,造價較低廉;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户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後面作卧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杆。

吊腳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單吊式,雙吊式,四合水式,二屋吊式等等,相傳很早的時候,湘西一帶的土家人搭起一些茅草屋居住,砍草犁地,在燒荒之後的土地上種莊稼。這一帶古木參天,荒山老林裏有很多虎豹豺狼,蛇和蜈蚣到處爬。由於人們懼怕野獸,就燒起大火,還在火堆裏埋竹節燃燒,野牲口看到明晃晃的大火,嚇得不敢靠近,然而蛇蟲螞蟻卻不是很在乎這些,常往屋裏鑽。有個老年人想出一個主意,他喊一些後生砍樹條子,像扎木排一樣,在草棚子旁邊的樹上綁起架子,鋪上野竹子和細樹條,再墊一層樹葉和茅草,頂上支起茅草頂篷躲雨水。人睡在樹半腰上,蛇蟲螞蟻就不大容易爬上去。可是,放在地上的食物被蟲子爬過後,人吃了又嘔又瀉。這個老年人又想了個辦法,叫後生把一塊塊大巖板拉上樹,放平,再墊上一層黃泥,然後在上頭支鍋弄飯,這樣糧食就不會讓蟲子爬了。老年人的辦法很快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人們都照這個辦法去做,在大樹半腰間搭起大大小小的茅草棚,住在上頭,腳是吊在半空的,民間就叫它為“吊腳樓”。美麗的湘西,山奇水異,令人徘徊不忍歸去。而古香古色、建築風格特殊的吊腳樓,更添得山水幾分韻致。

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當然遠遠不止這些,而身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當做的就是把這種傳統的民族文化弘揚開來,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的民族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時間這艘巨輪飛快的運轉,在我們來到了21世紀。在這個經濟飛快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極高的時代,文化成為大家的熱議話題之一。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每個人都在追求着各自的信仰,尋找着各自的樂趣,這些信仰、樂趣不盡相同,有的追逐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靈魂,有的沉迷於娛樂節目的低俗趣味。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其五千年來豐富的文化底藴至今仍熠熠生輝。孔孟之道、法家學説、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傳統美德等等,這些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仍流傳至今。這些傳統文化給人以道德的提升、品行的薰陶、靈魂的充實。傳統的文化藴含着豐富的意藴,神祕的魅力,是一個民族團結必不可少的因素。

傳統文化於我們極其重要,但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對其不聞不問,一無所知,這無疑是與中國的經濟實力背道而馳的。

當前,琳琅滿目的娛樂節目氾濫,充斥着公眾的視覺,婚戀節目、歌手選秀……盲目追求收視率,炒作出名。漸漸的,一些不正之風已肆虐娛樂界,同時,也如毒品般侵蝕着人們的精神。

這些低俗的娛樂節目,餵養着我們惡俗的追求,使我們慢慢的失去信仰,這於己於家於民族來説,其後果不堪設想。

經濟發展快了,但文化的發展是不是能跟上它的腳步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娛樂的'確可以讓人感到輕鬆,但能夠陶冶人們性情的娛樂少之又少,所以,我們應把握好分寸,在閒暇時間,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傳統的文化上面,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自由的遊蕩。這時,你的心靈會感到非常充實,深具民族自豪感,被自己所在國家的傳統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被人們熟知,當然,現在出現了許多改編的電視劇版《西遊記》,其中滲入一些西方元素,以至於之前原版的大相徑庭,當讓不被中國觀眾所接受。

我們不應丟到五千年的文化底色,而盲目模仿一些洋式文化。不應跟西方高唱西式文明。

因此,我們應愛護中國的傳統文化,重建民族之魂,重新找回中國人的靈魂籍貫。

從今天起,關注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武裝自己記的靈魂,傳遞自己的正能量,托起自己的文化夢。

有了千萬個文化夢的支撐,我們的民族將會更加強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