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音樂教案(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音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音樂教案(通用15篇)

國小音樂教案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歌曲,感受歌曲中表達對國旗的讚美和喜愛之情,能夠養成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運用模仿、體驗的方式,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

感受2/4拍的強弱規律,並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難點】

感受2/4拍的強弱規律。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看課本上的插圖,請學生找出天安門、國旗和國徽。在天安門廣場,我們可愛的解放軍叔叔每天早晨都會伴着雄壯的國歌將國旗升起,現在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國旗升起時的場面吧。

教師播放在天安門升國旗的視頻,並請學生談談觀看視頻之後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板畫示意圖並説明各部分分別代表什麼,引導學生懂得升國旗時應起立,目視國旗。我們的國旗這麼美麗,所以有人給她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歌曲中所描繪的國旗吧!

(二)新課教授

1.教師播放歌曲,並設問,聽完這首歌曲你能想象出什麼樣的畫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評價並總結,五星紅旗飄揚在藍藍的天空中,那麼美麗,那麼雄偉和激動人心。

2.復聽歌曲,並設問,歌曲的速度是什麼樣的?情緒又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評價並總結,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緒歡快且激動。

3.教師彈琴範唱歌曲,學生跟琴輕聲哼唱,提醒學生注意情緒。

4.教師運用奧爾夫教學法,用強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讓學生感受2/4拍的強弱規律,並説一説2/4拍有什麼樣的特點?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前面一拍是強拍,後面一拍是弱拍。

5.跟隨教師的示範一起拍出2/4拍的強弱規律。

6.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隨琴聲律動身體,再次體會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緒。

7.教師教唱歌譜,學生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揮拍演唱曲譜。

8.學生齊讀歌詞後填詞演唱。

高中音樂

國小音樂教案2

教學內容

唱《跳柴歌》

延伸:為歌曲填詞讚美家鄉。

動:學跳黎族的“跳竹竿”。

拓展:瞭解黎族的文化習俗。

教學目標

一、通過歌曲的欣賞與學習,感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對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習俗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通過學習跳竹竿,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愉悦的感受和體驗,並在活動中增強合作意識以及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

三、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時,動作要求協調、合拍。

教材分析

本課所選的音樂作品是一首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跳柴歌》,歌曲歡快活潑,極富舞蹈的韻律。結合歌曲的教學,學生欣賞和學習富有傳統特色的跳竹竿。瞭解黎族文化的人,大多會讚歎黎族人審美的獨到眼光和創造美的藝術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引導學生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環境美、儀容美、歌舞美。

本課將要學習的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不難。但是讓學生學習竹竿舞就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應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對於少數靦腆、內向而不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學生,教學時要及時發現並予以指導、鼓勵;在集體跳竹竿時要注意防止教學秩序的失控。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反覆聆聽中感受音樂的情緒和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

用恰當的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的歡快情緒,培養孩子們的韻律感。

教學過程

一、聽聽動動――感受音樂

1、聆聽歌曲《跳柴歌》的伴奏音樂跟着老師做律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韻律。

2、變換形式用打擊樂器按照歌曲的節奏敲打節奏,進一步幫助學生感受歌曲的韻律。

3、教師示範跳繩(跟着音樂的節奏),讓學生從中發現規律。

4、分組請學生跟着音樂的節奏做跳繩的動作,要求學生步伐一致,整齊劃一。

5、初步熟悉跳竹竿的基本步伐。

要求學生一對一,面對面,蹲在地上,雙手將繩子拉緊、貼在地面上反覆做開、合的練習,要求與《跳柴歌》的節拍吻合,沒有繩子的同學原地蹲下,模仿動作進行練習。教師有意識地從開合的繩子間跳過,完成跳竹竿的完整動作。請部分同學模仿教師的動作,從開合的繩子間跳過,為學習竹竿舞做鋪墊。

二、唱唱想想――體會音樂

1、出示大歌片《跳柴歌》,讓學生跟琴聲感覺旋律,問問大家有沒有熟悉的感覺。

2、跟琴模唱歌譜。

3、完整地聽賞歌曲《跳柴歌》,讓大家在歌聲中再次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韻律。

4、跟着伴奏練唱歌曲,努力表現歌曲的彈跳性和歡快的情緒。

5、用打擊樂器敲打節奏為歌曲伴奏,要求用歡快的情緒邊敲邊唱,再次體會合作的快樂和滿足。

三、跳跳賽賽――表現音樂

1、通過歌片、插圖、觀看錄象片段等引導學生討論有關黎族的文化習俗,交流各自做了解的有關黎族的風土人情,着重介紹黎族男女跳竹竿的音樂遊戲。

2、指導學生分組練習音樂遊戲:跳竹竿。

教師此處可以隨機知道學生的基本舞步以及動作要領。着重培養大家的集體合作精神。

3、分組表演,相互評價。

4、師生互動:師敲生跳或生敲師跳。

四、拓展延伸――昇華音樂

1、師:海南很美、黎族很美,我們的家鄉――泰州也很美。海南人通過歌聲、舞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家鄉,我們能不能借用這個旋律,創編新詞也來贊讚自己的家鄉呢?

生:(略)。

2、通過課件幫助學生了解泰州的名勝古蹟、風俗人情,為創編歌詞提供依據。

3、新歌贊家鄉

分組討論為歌曲填上新詞(要求一定是讚美家鄉的名勝古蹟和風俗人情),同時要求每組選派一到兩名同學用家鄉話來唱一唱自己創編的新詞,比一比,哪一組詞好唱得更好。

4、在《跳柴歌》的歌聲中結束教學。

國小音樂教案3

教材:人音版第二冊

教學設想:

“音的高低”是國小音樂第二冊第五課“跳起舞”中的一個教學內容。本課通過“學一學”、“敲一敲”、“唱一唱”“跳一跳”四個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嘗試探索中發揮自主學習,初步瞭解音的高低變化。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愛,激發他們的探究、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大膽嘗試、探究,通過多種方式初步瞭解音的高低變化。

教學過程:

一、聽一聽,學一學

播放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汽車、輪船、敲大鼓、敲三角鐵、鳥叫、牛叫等,請學生説一説是什麼聲音。

出示圖片,請學生模仿它們的聲音,討論一下誰的音高,誰的音低,相互交流。

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那麼多奇妙的聲音,你能説説還有哪些高低不同的聲音?請你模仿聽。

高音低音

例:拍手――――跺腳

雨聲――――雷聲

貓叫――――虎叫

馬蹄聲―――象的腳步聲

高跟鞋聲――平底鞋聲

老爺爺説話――小朋友説話

活動延伸:鼓勵學生回家後繼續尋找生活中高低不同的聲音,和家人朋友一起討論

(從自然界的聲音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體驗,使學生對音有了一個基本的高低概念,為後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唱一唱

出示兩隻貓的圖片,一隻小貓,一隻老貓。説説他們的叫聲有什麼不同的。

學讀兒歌《兩隻貓》。

學唱歌曲《兩隻貓》。

附:歌詞

有隻老花貓,喵嗚喵嗚叫。

有隻小花貓,喵嗚喵嗚叫。

喵嗚喵嗚叫,喵嗚喵嗚叫。

喵嗚喵嗚老鼠嚇跑了,

喵嗚喵嗚老鼠嚇跑了。

分組扮演兩隻貓表演動作、形象。

(歌曲中老貓叫為43432―,小貓叫為17176―,由自然界中的聲音過渡到音樂中的高低音,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演唱和表演投入到音樂中來。)

三、敲一敲

教師在桌子上放上七隻透明的玻璃杯,杯子裏分別倒入不同容量的水(敲擊時可以發出不同音高的音),準備一根筷子,告訴學生音樂可以在這七個杯子裏找,今天我們來找音樂。

請個別學生用筷子敲擊杯子,聽一聽音高不同的七個音。小組討論:給這些音起名字。告訴學生七個音的唱名,在琴上彈一遍音階,從低到高唱一唱。鼓勵學生自己來創造音樂,用筷子按不同的順序敲擊杯子,變換不同的旋律。

評獎激勵:比一比誰的創作最優美,評出小小作曲家。教師作記錄,全體學生來唱一唱。

四、跳一跳

教師在琴的高、中、低三個音區彈奏兒歌《秋天來到了》,要求學生用不同位置的體態動作模仿樹葉飄動,表示自己聽到的是哪個音區的音樂。

1、集體聽辨模仿

2、個別學生聽辨模仿

3、隨音樂“飄”出教室

國小音樂教案4

1.直接切入:《楊柳青》是江南地區的民歌。現在我們要學北方內蒙古地區的民歌《大雁湖》,由於南北地區的不同,民歌風格也完全相同,

2.欣賞《大雁湖》範唱。

犐櫛剩耗隳芴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風格嗎?

(南方曲調較平穩,北方曲調多大跳,……)

3.朗讀歌詞,熟悉歌曲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西北的熱愛。如果有內蒙古的學生請他談談家鄉風光。

4.跟隨錄音哼唱歌曲數次,個別句子練唱。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4小節一句)。

5.在歌曲基本會唱的基礎上學唱曲調(因為該歌的大量的切分節奏,學生不易掌握)。在學曲調時,擬用點譜法,學生跟着教師的指揮棒(教棒)點譜學唱。能唱準即可(為以後學習切分節奏作感性鋪墊)。

6.把2/4拍改編成3/4拍:

(1)各組討論自編,也可自由結合自編。

(2)交流自己的改編創作,選出一、二首改編較流暢的曲調,把歌詞填入。

(3)按順序唱歌。

7.小結:把民歌作改編創作,又是另一種樂趣。

國小音樂教案5

教學目標:

1.瞭解安徽民歌《鳳陽花鼓》的產生背景,能唱背這首民間小調,並能根據歌曲的情緒選擇適當的樂器和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2.通過新舊兩首《鳳陽花鼓》的對比,感受不同的情緒及風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賞《花鼓新聲》,感受作品的情緒,拓展學生的視野。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唱歌曲學習歌曲《鳳陽花鼓》,讓學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風格,並能流利的歌唱與表演。

2.歌曲中襯詞部分的學唱。

教具準備:

電子琴、多媒體、鼓、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生唱民歌互動。

2.師: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反映當地的鄉音之美,鄉情之濃。我國的民歌有着悠久的歷史,種類繁多,每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多彩的鄉音》,讓我們瞭解不同地方風格的民歌。

師:這節課,我們將一同走進安徽,欣賞安徽民歌《鳳陽花鼓》。

3.瞭解舊歌的歷史背景,分析歌曲情緒。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鳳陽花鼓。(出示鳳陽花鼓圖片)鳳陽是安徽省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卻有樣東西很出名,那就是"鳳陽花鼓",這是鳳陽民間獨有的傳統藝術,在全國也很有影響。鳳陽花鼓又叫雙條鼓,最初表現為兩個人,一人擊鼓,一人口唱小調。鑼鼓相間,歌詞都是教為悲切的內容,舊時鳳陽旱澇災荒不斷,,許多人家離開家園,以打花鼓唱曲為生,鳳陽花鼓成了貧困討飯的象徵。我們一起欣賞安徽民歌《鳳陽花鼓》。

聽了這首歌曲同學們的心情怎麼樣?

二、新授歌曲《鳳陽花鼓》

師:如今,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鳳陽花鼓》的形式和內容也隨之起了很大變化,鳳陽花鼓成了鳳陽人自娛自樂的工具。甚至走出了國門,受到外國友人的讚譽。我們不妨先聽為快吧!

1.欣賞歌曲《鳳陽花鼓》。

師:説説新的《鳳陽花鼓》與從前的《鳳陽花鼓》在速度、情緒上有什麼不同?

師:(花鼓演唱在城鄉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賓客,鳳陽人總要熱情表演一番,以表達歡樂的心情。請聽老師範唱一遍。)

2.教師範唱。

3.聽音樂律動,學生用手拍出音樂中的強拍。

4.聽唱歌曲。

5.教唱歌曲。師唱曲譜。

師:你對哪個部分的唱詞最感興趣?

6.學習襯詞部分。

師:這是模仿打擊樂器發音的襯詞。

操練:

A教師用小鑔示範一遍。

B有感情的唱出這一部分。(唱出喜慶之氣)

師:讓我們懷着喜悦之情,跟着老師的琴聲來唱一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1.不同形式演唱。

師:老師用了獨唱的形式,你們用了齊唱的形式,還可以用哪幾種演唱形式?(男、女生對唱)

2.為歌曲伴奏。

師:不錯!不錯!同學們唱的真不錯!如果我們能為歌曲配上伴奏,那就更好了,我們一起來吧!

用小鑼、小鼓、雙響筒為歌曲編創伴奏。(每樣樂器請學生出來單獨編創節奏,然後學出編的最好的,一起為歌曲伴奏)

師:聽了這首歡快的歌曲,我們一起舞起來吧!

3.表演。

四、拓展(欣賞)

師: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勢、演唱等揉進了現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時,形式更加活潑多樣,氣氛更加熱烈歡快,鳳陽花鼓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張圖片,再欣賞《花鼓新聲》舞蹈片斷。

五、小結

今天,我們和鳳陽的人民一起走過了苦難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們衷心地祝願鳳陽人民的日子越過越

國小音樂教案6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

學習目標:

牎1、通過聆聽和表演本課歌曲,理解本課主題“愉快的勞動”,明白勞動光榮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課歌曲。

牐2、能用學過的唱名填寫並準確演唱,在實踐中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係。

牐3、認識和節奏,能準確地讀拍。並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重點難點:

1、在實踐中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係。

2、認識和節奏,能準確地讀拍。

教學準備:

電子琴、打擊樂、彩筆

教學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表演《小漁簍》

2、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老師與學生一起隨音樂《勞動最光榮》進入音樂課堂。

提出問題:剛才我們表演了一首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孩子們你們還會唱哪些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養孩子們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多多積累好聽的音樂。)

二、表演《小漁簍》:

“孩子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海邊孩子勞動的歌曲,大家想聽嗎?

1、完整初聽歌曲,讓孩子初步感知歌曲的音樂情緒、特點、及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歌詞,讓孩子體會歌曲中所表達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輕聲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緒。

4、隨伴奏輕聲唱歌詞,老師給予及時糾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三、編創與活動:

“同學們的歌聲太動聽了,瞧!海邊的小朋友給大家送禮物來了。”(多媒體出示帶有唱名的貝殼、海星、海螺等等)

1、讓孩子們劃分小組進行討論。

2、每小組討論、填寫唱名形成旋律。

3、每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寫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組演唱的準確、流暢,旋律好聽,便將哪一組選為優勝組。

(也許有些小組編寫的並不流暢,老師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因為只要每個孩子都動腦參與進來了,就是最大的收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

2、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

3、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隨音樂《小漁簍》邊唱邊律動進入音樂課堂。

(可以藉此鞏固複習歌曲《小漁簍》)

二、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

導入新課:

“孩子們,上節課我們用海邊小朋友送來的禮物創編出了那麼多好聽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説她也有一首好聽的歌要送給大家,你們聽,她唱着歌來了。”

1、完整地聆聽歌曲,老師引導孩子輕輕合着音樂拍手。

“呀!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聽呀,歌中都唱了些什麼內容?我們一起邊聽邊用動作來表演,好嗎?”

2、復聽歌曲,邊聽邊做動作表演。

3、分組聽音樂表演,看哪一組表演的好。

讓孩子自由發揮,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到表演中來,培養孩子們的自我表現能力。

三、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

1、完整地聆聽歌曲。(直接播放歌曲)

“今天來了這麼多的朋友,孩子們,你們聽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聽後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筆畫一畫。”

2、復聽歌曲。讓孩子隨着音樂在紙上畫線條,並説一説為什麼這樣畫?

3、再次復聽。讓孩子用打擊樂或拍手輕輕合着音樂,老師啟發孩子輕輕隨着歌聲哼唱,看看能記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編創與活動:

1、讓孩子隨着音樂將《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在紙上畫出對比線條,並説一説為什麼這樣畫?

2、讓孩子將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應喜歡的色彩圖畫到課本上。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表演《採山》

2、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音樂《採山》進教室,讓孩子初步感知音樂旋律。

二、表演《採山》:

新課導入:談話(有關山裏的知識包括民族風情、山裏的物產、山裏的景色等等都會激發起孩子的興趣)

小朋友們好,很高興跟大家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首先,老師帶小朋友到美麗的大山裏看一看,走一走,然後告訴請你告訴老師你都聽到、看到了什麼。(播放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認識,同時展現“採山小姑娘演唱”、“山裏的物產”、“山裏的景色”等)

我們今天就學習這首新歌《採山》。

1、歌曲學唱。(用跟唱法教學)

2、找出自己演唱覺得困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3、設計表演動作,邊演唱邊表演。

4、分組選小小表演家來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師拍擊歌曲的節奏。出示歌譜中提煉出的節奏。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現的地方。

三、編創與活動:

“孩子們快看,老師這裏有許許多多的小蘑菇,我們一起來克服困難,把他們採摘回去,好嗎?”

1、讓學生將蘑菇上的節奏拍一拍。

2、分小組組合節奏,按着課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組合四拍,然後將一組幾個人組合的節奏連起來讀拍,形成一條節奏長龍,一個人接着一個人,讀一讀,拍一拍自己組合的節奏。

3、每人選擇一種打擊樂器,分組用打擊樂器一人接着一人來表現。

國小音樂教案7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採用欣賞法、小組合作等方法,激發對音樂的理解。

【知識與技能】

瞭解“對唱”形式、“變換拍子”及壯族民族風俗,並能用優美、委婉的聲音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

【難點】一字多音的演唱。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電影《劉三姐》對歌視頻片段,提問學生視頻中的人物在做什麼,周圍的景色怎樣,唱歌的人是誰,她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歌手。教師總結“視頻當中的人們在有山有水的地方開心地對歌,我們曾經學過“甲天下”的山水在廣西桂林,這個美麗的地方不僅有迷人的風景,更居住着一羣勤勞善良、樂觀開朗的壯族人民。除了剛才播放的對歌歌曲,電影裏還有另一首優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來我們伴隨這首歌曲,一起走進我們的桂林,走進壯族。”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教師設置問題:歌曲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進行總結:歌曲的情緒是優美、婉轉地,速度為中速。

2.再次聆聽歌曲,教師設置問題:歌曲的節拍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進行總結: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進行的,這樣的節拍我們叫做“交換拍子”。

(三)探究學習

1.學生學唱旋律,感受變換拍子的旋律特點;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樂句,並根據特點劃分樂句;

3.分樂句帶入歌詞,學唱歌曲,理解歌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4.觀察歌詞與旋律對應特點,找出“一字多音”,並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隨鋼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紹壯族風俗歌會“歌圩”,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影片中人們的演唱形式和學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麼不同,結合歌曲《唱山歌》總結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由小組代表發言進行小組間的討論交流。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唱山歌》,走進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桂林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動聽的音樂以及善良的壯族人民。我們國家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文化,我們除了要了解這些文化,還應該保護和傳承我們國家的這些藝術瑰寶,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

五、板書設計

國小音樂教案8

【活動目標】

1、運用肢體動作表現長音、短音。

2、感受樂句。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蝴蝶圖片、各種顏色的花的圖片、紗巾、課本、掛圖。

樂器準備:三角鐵,木魚。

音樂準備:歌曲《美麗的蝴蝶》。

【活動過程】

一、配合圖卡講述故事“毛毛蟲變蝴蝶”。

1、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片引出故事,當故事講到‘毛毛蟲從湧出來’時,教師配合三角鐵敲長音。故事講到‘毛毛蟲的頭、翅膀伸出來時’,配合木魚敲短音。

2、引導幼兒飾演毛毛蟲,特別強調‘長音’與‘短音’的肢體動作表現。故事結尾處毛毛蟲變成蝴蝶在教室裏自由飛翔。

二、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1、“今天這隻蝴蝶來到了這裏邀請小朋友和她一樣的飛,蝴蝶是怎樣飛的呢?聽聽看哦,這次蝴蝶是這樣飛的。”教師邊表演邊演唱歌曲。

2、“我們來聽聽這首歌。他要帶着小朋友一起去吸花蜜。”教師和幼兒一起説歌詞。

3、“今天來了一隻黃色的蝴蝶他要去吸花蜜,你看他是怎樣飛起來的。他也是剛剛從毛毛蟲變蝴蝶的,所以他飛得比較慢。當他學會飛了以後他就會飛得比較快。我們要一起去吸花蜜了,你看我是到哪裏去吸花蜜的,我要找一朵很漂亮的花。”教師用紗巾表演。

三、幼兒表演歌曲。

引導幼兒飾演蝴蝶,並配合歌曲,在每一樂句的句尾處飛至花卡片旁並暫停。

結束:小蝴蝶們我們一起去外面採花蜜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也是以遊戲的方式貫穿始終的,孩子們在家裏帶來了媽媽的紗巾,在表演毛毛蟲變蝴蝶的環節,特別可愛、也非常的投入,孩子們會聽聲音伸出胳膊、深處腿,伸出頭,最後直到身體從“棉被”裏掙脱出來,變成一隻漂亮的花蝴蝶,孩子們好興奮,孩子在輕鬆的遊戲中感受音色和旋律的美,樂在其中……

國小音樂教案9

一、創設情境

1、閉上眼睛,你聽到了什麼?

2、請你分別模仿海鷗、海風、海浪的聲音。選擇你喜歡的聲音,我們一起創設出海邊的氣氛。

3、老師帶你們到美麗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這樣美麗,請你來彙報你查找到的關於大海的資料吧!

5、大海不光有美麗的外表,還有豐富的物產,誰能説一説大海的物產有哪些呢?

6、大海對我們非常重要,它是我們的朋友,更是我們的故鄉,今天,我們就來聽這首歌《大海啊,故鄉》

二、新課教學

1、初聽這首歌曲,請你的身體隨着音樂做動作。

2、你覺得這首歌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和情緒?

3、復聽歌曲,你對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歡的聲音哼唱出來。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樂器進行模仿演奏。

5、感受這首歌曲的拍子,並隨着節拍用打擊樂器伴奏。

6、再聽歌曲,分析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歌。

三、編創與活動

1、分兩組,排練節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擊樂器和器樂演奏的同學。組長負責分配每個人的職責。

2、兩組同學排練的節目進行彙報表演。

3、 評價一下哪一組同學表演的更好,為什麼?

4、老師今天還帶來幾首歌曲,聽一聽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有什麼相似之處。

5、聽《太陽島上》《浪花裏飛出歡樂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紹歌曲作者王立平。

6、合唱歌曲《牧羊曲》,加入武術動作。

四、課堂總結

1、王立平爺爺寫了這麼多動聽的歌曲,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故鄉的人,希望你們也能熱愛我們的家鄉,把我們的家鄉建設的更美好。

國小音樂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一組民組民間童謠,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初步感受各民族童謠不同的音樂風格。

2、通過音樂活動和表演,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學會在音樂活動(表演)中大方自然地展現自我,並樂於與他人合作。

3、通過節奏遊戲活動,認識四種節奏拍擊符號的標誌,初步感知和分辨幾種簡單的節奏型。

二、教學重點:

1、在學會唱歌曲的基礎上,用自然、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並能跟老師做基本律動。

2、能跟小朋友一起參與歌曲的表演、,用動作表現自己熱情歡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

對於理解歌詞中“跳呀跳呀,不來跳舞腳會疼。”和“跳呀跳呀,不來跳舞頭會疼”所表達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音樂活動

(一)模仿節奏

1、聽聽老師用樂器演奏的節奏,説説樂器的名稱

2、模仿樂器演奏的聲音

3、板書

(二)、介紹瑤族的“盤王節”

(三)、學兒歌

1、師示範

2、師帶讀

3、生自瀆

4、用樂器伴奏

(四)、表演“跳盤王”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導入:

1、“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你能不能説説你所知道的民族以及他們的生活習俗嗎?

2、“在56個民族裏,有一個民族名字叫“哈尼族”,這可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都是舞蹈家和歌唱家。今天,我們就請來了一位哈尼族的小朋友給我們唱歌,我們聽聽看,她的歌曲裏唱了什麼?

三、學唱歌曲

1、教師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請學生談談對歌曲的感受。如:在歌曲中聽到了什麼?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覺。

3、再次感受音樂,老師彈琴,請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動作和最能表現快樂情緒的動作來跟音樂律動。

4、師帶讀歌詞

5、讀歌詞遊戲:師讀歌詞,請學生在間奏處的地方有節奏的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來為歌曲伴奏。

6、學唱第一段,跟琴默唱——輕聲跟琴唱

7、跟老師的伴奏,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8、用同樣的方法學習2—4段

9、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律動表演

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表演,老師也可以啟發學生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分組創編動作。

五、小結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故事導入:

三、欣賞樂曲:《小金鳳》

四、介紹樂曲

1、説説你聽後的感覺

2、用你喜歡的顏色表現你的心情

五、再聽樂曲《小金鳳》

1、聽聽樂曲,和老師一起用動作來表現

2、按書中的提示表演

六、表演壯族舞蹈

第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遊戲:“同他去”

1、講規則

2、學兒歌“同他去”

3、唱兒歌

4、玩遊戲

第五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遊戲導入:以學生最喜歡的遊戲:捉貓貓開課,並播放歌曲《捉貓貓》的音樂伴奏。

2、師以兒歌的形式讀歌詞,生跟讀,並穿插在遊戲中。

3、完整的讀歌詞,師打節拍

4、揭題《捉貓貓》

5、師範唱——請小朋友仔細聽,説説你聽後心情怎樣?

6、師簡要説説歌曲的情緒

7、生跟音樂默唱

8、跟音樂輕聲唱

9、跟師模唱歌曲的第一、二句,師指導唱好歌曲中的休止符處

10、指導唱好歌曲結束後的兩個休止符的休止時值,空兩拍後,喊出“嚯嚯”

11、完整的跟琴唱

12、跟音樂伴奏唱

第六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複習歌曲

三、音樂知識

1、複習歌曲中的“嚯嚯”,邊打節拍邊念,師出示“X”

2、遊戲:請小朋友學小動物的叫聲,如“喵喵”“汪汪”等,並出示節奏型__,請生跟老師打節奏。

3、模仿大鐘的聲音,“X—”,師拍手引導,生跟打節奏

四、小結

國小音樂教案11

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和表演本課歌曲,理解本課主題“愉快的勞動”,明白勞動光榮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課歌曲。

2.能用學過的唱名填寫並準確演唱,在實踐中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係。

3.認識和節奏,能準確地讀拍。並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係。

教學方法:音樂自由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琴、打擊樂、彩筆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表演《小漁簍》;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老師與學生一起隨音樂《勞動最光榮》進入音樂課堂。

師:剛才我們表演了一首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同學們,你們還會唱哪些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養孩子們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多多積累好聽的音樂。)

二、表演《小漁簍》: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海邊孩子勞動的歌曲,大家想聽嗎?(多媒體播放歌曲)。

1、完整初聽歌曲,讓學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音樂情緒、特點、及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體會歌曲中所表達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輕聲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緒。

4、隨伴奏輕聲唱歌詞,老師給予及時糾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三、編創與活動:

“同學們的歌聲太動聽了,瞧!海邊的小朋友給大家送禮物來了。”(多媒體出示帶有唱名的貝殼、海星、海螺等等)

1、劃分小組進行討論。

2、每小組討論、填寫唱名形成旋律。

3、每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寫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組演唱的準確、流暢,旋律好聽,便將哪一組選為優勝組。

(也許有些小組編寫的並不流暢,老師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因為只要每個孩子都動腦參與進來了,就是最大的收穫。)

四、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隨音樂《小漁簍》邊唱邊律動進入音樂課堂。

(可以藉此鞏固複習歌曲《小漁簍》)

二、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用海邊小朋友送來的禮物創編出了那麼多好聽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説她也有一首好聽的歌要送給大家,你們聽,她唱着歌來了。”

1、完整地聆聽歌曲,老師引導孩子輕輕合着音樂拍手。

“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聽呀,歌中都唱了些什麼內容?我們一起邊聽邊用動作來表演,好嗎?”

2、復聽歌曲,邊聽邊做動作表演。

3、分組聽音樂表演,看哪一組表演的好。?

(讓學生自由發揮,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到表演中來,培養他們的自我表現能力)。

三、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

1、完整地聆聽歌曲。

師:“你們聽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聽後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筆畫一畫。”

2、復聽歌曲。讓孩子隨着音樂在紙上畫線條,並説一説為什麼這樣畫??

3、再次復聽。讓學生拍手輕輕合着音樂,老師啟發學生輕輕隨着歌聲哼唱,看看能記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編創與活動:

1、讓學生隨着音樂將《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在紙上畫出對比線條,並説一説為什麼這樣畫?

2、讓學生將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應喜歡的色彩圖畫到課本上。

五、課堂小結

國小音樂教案12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第四十五交響曲,感受音樂的美妙之處。

教學重難點:瞭解歐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簡介:

升f小調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1766年,奧地利作曲家海頓任職的艾斯特哈齊府樂團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個可以俯瞰諾吉托拉湖全景的風光明媚的地區,修建了一座豪華、壯麗的宮殿,主人特別將它命名為“艾斯特哈齊堡”。宮內規定,管弦樂團的團員和雜役們都不許攜帶家屬進入。

三、樂曲概述

該曲寫於1772年,該年正值禁令執行特別嚴格的時期,多數的團員們全年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得住在宮殿裏,見不到家人。海頓在樂團裏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團長,所以團員們都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辦法改善目前這種不便的生活。海頓終於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構思了一部交響曲,在樂曲的最後,請參加演奏的樂團團員在演奏完畢以後,一個個收拾樂器,吹熄譜架上的蠟燭退場,只留下極少數的人,孤單地繼續演奏,藉此表現出樂團團員們的心情。就這樣,海頓寫成了《告別交響曲》,調號也選擇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調。據説,當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時,尼古拉斯終於領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馬上傳令讓全體人員放假回家。

四、樂曲賞析

教師播放樂曲,引導學生欣賞:

全曲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甚快板,升f小調,3/4拍子,奏鳴曲式。以突然出現的全樂隊合奏,以及分解和絃急速下降的第一主題開始。樂句單純,但能給人極深刻的印象。

第二樂章,慢板,A大調,3/8拍子。這一節奏徐緩的樂章亦為奏鳴曲式。絃樂器靜靜地演奏出主題旋律,顯得沉靜而安詳。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稍快板,升F大調(有六個升記號,在當時可以説極為少見)。全樂章在情調上,屬於節奏稍快而較複雜的段落,其中段以三度重疊的兩支法國號奏出,但音樂並不因此而顯得粗野,依舊典雅莊重,是這個時期海頓最完美的小步舞曲之一。

第四樂章,急板,升f小調,2/2拍子,奏鳴曲式。終樂章分成兩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交響曲通常的終樂章形式,以極快的速度向前發展。第二部分為慢板,3/8拍子,這是最後附加的部分,體現出曲名“告別”的含義。不久,第一雙簧管與E調的第二法國號結束演奏。初演時,還特別依照海頓的指示,將譜架上的蠟燭吹熄,團員紛紛抱着樂器依次退場。最後的十四小節,由兩個繼續演奏着的第一小提琴,在安靜而孤寂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五、教師小結:

國小音樂教案13

教學目標

1.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麼幸福》,唱《搖啊搖》、《小酒窩》等作品,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體現本課《童年》的主題及“音樂與人”的親密聯繫。

2.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3.聽辨音的高低並進行模唱,初步能唱準,具有一定的音準能力。

教學內容

聆聽《童年的回憶》教學基本要求

聆聽《我們多麼幸福》教學基本要求

編創與活動

表演《搖啊搖》

表演《小酒窩》

教材分析

1.鋼琴曲《童年的回憶》

這首通俗鋼琴曲音樂清新瀟灑,優美動聽,具有濃郁的抒情性。作者為法國的圖森。經鋼琴演奏家理查·克萊德曼的演奏,這首樂曲和其他同類的樂曲(如《水邊的阿第麗娜》)同時流傳世界各地,為人們所熟知和喜愛。

樂曲為三段體結構。

當樂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絃三音()時,A段歡快的旋律又驟然響起,樂曲進入再現部,最後在琶音和絃的襯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動機結束全曲,主和絃的三音使童年的回憶綿綿不斷。

2.合唱曲《我們多麼幸福》

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描繪了少年兒童的幸福生活,表達了他們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學習的決心及遠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進,“”節奏多次出現,增強了弱拍上的力度,給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覺,兒童們的天真神態躍然於歌聲之中。副歌為兩部合唱,旋律以級進為主,優美流暢。“哈哈”的旋律音調使笑聲既生動真實而又不失其音樂性,在歡笑聲中,人們彷彿看到了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歌曲最後,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進達到高音區形成了歌曲的高點,表現了孩子們幸福、激動的心情。

這首歌曲在1980年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中獲一等獎。

曲作者—鄭律成(1918-1976)生於朝鮮南部,自幼喜愛唱歌。當時朝鮮處於日本侵略者統治之下,1933年隨親人來中國參加朝鮮革命組織,同時堅持學習音樂。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上海蔘加抗日宣傳活動,1937年到延安學習工作。1950年入中國籍。作有300多首不同類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頌》、《八路軍進行曲》(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3.歌曲《搖啊搖》

這是一首流傳於上海地區的民間童謠。2/4拍,D宮調式。全曲平穩優美,有韻律感和動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一隻饅頭一塊糕”歌詞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語化,好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語言和歌唱,具有搖籃曲的特點。第一樂句前兩小節旋律相同,音調的起伏富有盪漾的小船或睡在搖籃中小寶寶的情境。第3小節的四度跳進,在情緒上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從而把喜悦的心情釋放出來。第二樂句在前句和後句中曲調和節奏運用了寬與緊縮的變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現了寶寶和外婆之間的親熱情景。歌曲的末句採用了換尾重複,使歌曲前後呼應,旋律趨於平靜,表現了寶寶沉浸在甜美的睡夢之中。

4.歌曲《小酒窩》

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2/4拍,五聲羽調式。曲調富有濃郁的民歌風格,旋律歡快、活潑,歌詞生動,富有童趣,抒發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歡樂心情。第二樂句在第一樂句上進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進,並分別運用了富有彈性的頓音演唱效果,歡快的情緒,即刻在我們面前浮現出一個長有小酒窩、甜美歡笑的可愛兒童的形象。第三樂句出現了八分休止符和帶裝飾音的相間的間奏,在形象與情緒上更顯天真活潑,“爸爸也喝”、“媽媽也喝”真實地表達了孩子對父母給予自己的愛而掩飾不住內心喜悦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結束句重複了第四樂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現,使全曲在舒心歡笑的歌聲中結束。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步感受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聽辨音的高低並進行模唱,能基本唱準音。

3、背唱《搖啊搖》,並進行表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歌。

二、複習歌曲

1、請小朋友們説説最喜歡上學期的哪首歌曲/

或彈一段前奏問學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學期要求

1、分組

2、宣佈平時成績記載項目(採用競賽法)

3、常規教育

四、新歌教學

1、導入 :

聽《勞動最光榮》,説説樂曲情緒,並用動作表演。

聽《共產兒童團歌》説説樂曲情緒,並用動作表演。

聽《搖啊搖》説説樂曲情緒,並用動作表演。

2、出示童謠學生朗讀

3、出示書上插圖,讓學生嘗試怎樣讀更能表現圖上的意境,教師採用兩種方法讓學生選擇,學生邊划船邊朗讀。

4、説説用以上哪段音樂配比較合適,為什麼?

5、放《搖啊搖》錄音,學生感受歌曲情緒。

6、放《搖啊搖》錄音,,學生做划船律動,體驗6/8拍的強弱感。

用‘LU’哼唱。

7、放錄音,學生輕聲唱歌詞,讓學生髮現最後一句唱2邊。

8、再跟唱一邊,找一找難唱處,

重點練唱: 3 5 1 6 │5 5 │

搖到外婆 橋

跟琴模唱,要唱得連貫流暢,像小船在河中勻速前進,

5拍時值唱足。

9、連唱

邊唱邊用動作表演(即興表演)

10、跟唱歌譜

五、編創與活動

1、讓學生説説三角鐵有哪兩種敲法。

2、分組嘗試選擇滾動式和按強拍打擊三角鐵如何為歌曲伴奏。

3、分組展示

學生評價

4、出示:

36 5│3 6 5│

3 5 1 6│5 5 │

讓學生試着敲一敲,説説有什麼特點?(在長音處用 )

5、一部分學生邊唱邊表演,一部分學生用打擊樂伴奏。

6、除選擇三角鐵伴奏外,還能用什麼打擊樂同樣渲染《搖啊搖》的意境。

7、用三角鐵、碰鈴、沙球等為歌曲伴奏。

六、小結,師生再見。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聆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麼幸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歌

二、聆聽《童年的回憶》

1、導入 :

師:小朋友們,在小的時候,最開心的一件事是什麼呢?

讓學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憶的一幕(放背景音樂)

2、初聽音樂

邊聽邊用手勢按圖形譜的形狀划動。

3、學生隨音樂模仿小兔跳。

再隨音樂模仿烏龜爬。

師:説説誰的行走速度快?誰的行走速度慢?

板書:

快 慢

從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與烏龜比較。

可請一個學生扮小兔跳,一個學生扮烏龜爬,再和老師走進行對比,

引出“中速” 並板書。

4、再聽《童年的回憶》

説説第1、2段速度怎樣?情緒怎樣?

第3段速度怎樣?情緒怎樣?

完成書上練習。

三、聆聽《我們多麼幸福》

1、導入 :回憶童年開心嗎?你們覺得幸福嗎?下面請小朋友們聽一首歌《我們多麼幸福》。

2、初聽歌曲

説説歌曲情緒?幾拍子?

幻燈出示歌詞

3、介紹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

4、復聽,學生輕輕地隨錄音哼唱,即興舞蹈。

5、談談對歌曲的感受:

A、流暢的三拍子曲調,你想象當年的同學們在什麼場景中?

B、歌曲的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景?

C、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你感到幸福嗎?

6、編創與活動

師:歌曲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到興高采烈?當你聽到時用動作或打擊樂表示。

放錄音,學生用動作或打擊樂表示。

四、聽辨練習

1、用LU模唱3 5 6三個音

2、聽一聽老師彈奏的兩個益鳥中哪個高?哪個低?用手勢表示並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五、小結,師生再見。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演唱《小酒窩》,並進行表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歌

二、複習《搖啊搖》

邊唱邊表演

三、新歌教學

1、導入 :

請小朋友看看誰有小酒窩?有小酒窩的小朋友笑得怎樣?

老師有一首歌,請小朋友聽聽又是怎樣的呢?

2、聽錄音

學生交流

3、再聽錄音,你能聽出是一二還是一二三嗎?

邊聽錄音邊按一二擊拍。

4、用LU哼唱

重點: 3 1 0 6│3 0│5 3 0 5│6 0│

5、按節奏朗讀歌詞

重點讀準:

左邊 0一│個 0 │右邊 0一│個0│

讀準八分休止處

6、放錄音,輕聲跟唱。

找一找喜歡唱的歌詞,並唱一唱。

找一找難唱句,大家一起練唱。

教師範唱AB兩句,各4小節。

設問:A請大家仔細聽,老師唱的兩句歌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提示:歌詞、節奏、曲調。

設問:B聽我唱曲調,你能聽出曲調中出現最多的音是哪幾個音嗎?

重點練唱:

31 0 6│3 0│5 3 0 5│6 0│

左邊 一│個 │右邊 一│個│

唱準八分休止處,採用跟唱法。]

7、連唱

唱到“呀子喂”處與同桌互相拍手,節奏為“ХХХ”

讓學生編創其他節奏型

邊唱邊拍手。

8、分別用稍快、中速、慢速讓學生試唱,説説用哪種速度表達長有小酒窩甜美、可愛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用甜美的情緒、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跟老師輕聲唱歌譜。

10、分組排練表演唱。

分組展示

師生評價。

四、小結,師生再見。

國小音樂教案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本首歌詞的創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們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們理解詩歌讚頌黃河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們體會黃河的文化內涵。

教學設計:

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七年級年級學生們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動學生們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們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們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瞭解,也有着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我設計在課堂上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們的心靈,並且在適當的音樂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讀反覆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總的來説,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們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説: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彷彿象徵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於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 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衞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衞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範讀。強調朗讀時,要注意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同時要融合國難當頭的悲壯情懷;

2、學生們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後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

(4)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們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並請全體學生們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們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們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 :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們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們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國小音樂教案15

教材分析:

非洲有各種不同的大小鼓、木琴等敲擊樂器,非洲人能用他們奏出豐富、動感的節奏,尤其是各種切分音節奏。在非洲,鼓是人們喜歡的樂器,而且還是彼此聯絡的工具。

教學重難點:

瞭解非洲常見鼓—康加鼓

教學過程:

瞭解非洲樂——鼓不同的鼓聲傳遞的是不同的信息。

1.展示資料。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非洲“鼓”的圖片在課上展示:老師出示收集的鼓的音樂,讓學生感受鼓聲的獨特音色,並模仿非洲人自由拍擊。

2.音樂遊戲。

引言:鼓在非洲不僅是人們喜愛的樂器,而且還是彼此聯絡的工具,就像我們現在用的手機一樣方便快捷。不同的鼓聲又傳遞着不同的信息,就像人在“説話”一樣,不信你聽聽!

按教材上的要求,兩個同學扮演“爸爸”和“姐姐”的角色,在門外等候,老師擊鼓,把“會説話的鼓”的遊戲完整地表演一遍。

講述“會説話的鼓”的遊戲規則。學會有節奏地擊鼓。嘗試着讓學生利用手或身邊其他物品來模仿鼓的兩種節奏直到熟悉。

請一位同學在室內擊鼓,兩位學生配合根據鼓的語言出場做相應的表演(2-4遍)。

以小組為單位模仿非洲黑人們設計一些“鼓的語言”來表演,並向大家作出相應的解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