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1

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內容精彩,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這段時間,我校低年級小朋友經常看《喜羊羊與灰太狼》,對裏面的內容比較瞭解,尤其對喜羊羊這個角色更是喜愛有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設計了遊戲活動《喜羊羊與灰太狼》,通過創設一個個有趣的遊戲情境,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目標的設定是活動的關鍵,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

1.在有趣的遊戲情境中,聽懂不同的音樂節奏信號並表現相應的動作。

2.在遊戲活動中掌握一定的音樂節奏,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樂趣。

3.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做遊戲,培養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符合《國小音樂學科素質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則,同時也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

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反思:《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整個音樂活動中,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活動環節。

在第一個環節“和喜羊羊做遊戲——你好,喜羊羊!”中,當老師帶着學生做遊戲時,孩子們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但是,孩子沒有感受音樂的節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結合選取的音樂旋律,帶着孩子們先聽音樂,跟着節奏動一動、拍一拍,感受四二拍節奏的特點,這樣才能初步學會用肢體遊戲活動來體現。

在第二個環節“聽聽走走做遊戲——羊村,我來了!”中,在和朋友打招呼這一環節中,當畫面上出現小朋友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喜羊羊、美羊羊等動畫形象時,小朋友非常感興趣,從而能用有節奏的兒歌大聲念“XX XX,早上好”,達到了目標要求。不過,實施過程中雖然有音樂伴奏,可是孩子只是跟着老師能一步一步在走,並沒有感知節奏帶來的樂趣。另外,為了增強趣味性,我設計了有點難度的'“爬山”情節,引導孩子思考怎樣才能到山那邊,設計的本意是通過孩子有節奏地爬山和聽滑音下山,幫助孩子體驗玩節奏的快樂。但是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該有目的地示範和引導,過程中應幫助孩子按照節奏配合手腳的協調動作往上爬。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有聽、看、練的學習過程,才會有感悟、收穫。

第三個環節是“邊唱邊跳一起來——我為羊羊們來表演!”。教師提要求有目的地欣賞表演,再根據節奏模仿表演,學生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學得很認真,而且大部分能夠通過獨立觀察欣賞,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到表演中來。

要上好一節音樂課是不容易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充分尊重學生。例如,選取適合的歌曲很重要。這節課可以選取四二拍節奏清晰、節拍明確的兒童歌曲,便於學生使用肢體動作表示節奏。第二,在這一節音樂活動課中,我還可以鼓勵學生想出用身體的不同部分去打拍子,並及時聽琴聲練習,這樣的設計也許會更好。第三,今後每節課的設計都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每位學生可習得技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此外,語言方面要更嚴謹,在課前要仔細推敲要説的每一句話,研究每一個問題,優化教學中的提問,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教學水平。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2

本課是一節音樂欣賞課,圍繞歌曲《三隻小豬》來展開。《三隻小豬》是美國迪斯尼的同名動畫片的主題曲,一部分小朋友對這部動畫片有所瞭解,但認真聽賞主題歌,可能還是第一次,尤其是聽中文演唱的主題歌。因此,我直接用動畫片片段導入新課,從孩子的心理出發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吸引看過動畫片的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考慮到歌曲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情節性,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將動畫片的分成兩部分介紹個孩子們,將故事情節與聆聽音樂相結合。在聽賞兩遍歌曲,會唱其中主要的歌詞後,再把第二部分,也就是三隻小豬戰勝大灰狼的那部分片段請學生觀看。這樣避免了學生先看過動畫片,知道了情節,就不注意聆聽歌曲、不積極思考的情形,讓學生對故事情節有深入的瞭解和記憶。從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和正確的聽賞方法,讓他們從國小會聽歌曲要聽內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是緊扣音樂情感漸漸深入的方法,初聽體驗情緒,復聽了解情節,再聽深化情感共鳴,表演環節更是進一步深化情感體驗,表達情感、再現情感的過程。在欣賞動畫片、講述故事的時候,我讓音樂輕聲循環,為的是加深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在教學中,我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好表現、喜愛發言的特點,在初聽、復聽、完整聽賞、表演評價等環節都留有學生髮言和師生共同討論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索問題。在觀看“大戰大灰狼”片段時,因為時間比較長,我一改以往一味看電視的形式,設計了無聲播放,教師講故事的方案,讓教師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時候,把故事演繹得更加精彩,同時和學生之間能夠更好地互動,引發學生的強烈共鳴。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3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就象學語文一樣要會讀一篇文章就必須先學識字。學生要會唱簡譜,同樣先要學識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從聽覺訓練入手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重視“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而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來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鋭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六年級學生唱,《星星和燈光》為例。由於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把歌曲中的主音572編成一些旋律小片斷讓學生練唱,唱熟這些片斷旋律後,把這些片斷與歌曲旋律進行比較分析。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新的課程標準讓我們一改以前依靠灌輸,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傳承式教學,取而帶之的是一種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注重創造性思維的現代教育理念。在音樂識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需要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中去尋找,探索和創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4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且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族人民通過生活實踐創造了極其豐富的、具有我國特色的民族音樂,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和精神,是我國古老文化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樂寶庫中的一朵奇葩。由於民族音樂文化長期根值於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為人民所喜愛,所以,重視民族民間音樂,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樂欣賞習慣的連續性,運用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實施美育,就可以極大提高這種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學生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強化愛國主義情懷。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和反映近現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這段表述,可以理解音樂新課程中對民族音樂的弘揚將具體地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民間音樂,使學生了解認識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義和責任;第二,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而民歌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並在人們一代一代的口頭相傳中不斷得到完善與發展的一門藝術,是中國民族音樂的典型代表。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也曾説:“民歌是民族的產物,它的創造永遠都不會達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階段中,它總同時寄託在很多形式裏。”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的民歌,因為它們短小精悍,易於傳唱、記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地方特色。所以,我選擇了《茉莉花》這首中國民歌的傑出代表,嘗試在音樂課堂中融入民族元素,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民族藝術的獨特魅力。

《茉莉花》是一首流行於全國的人們喜聽愛唱的民間小調是我國民歌中最豔麗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暢、細膩優美而深入人心,不僅成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國門,深受外國人喜愛,因而成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代表之一。從學情上看,學生對《茉莉花》已相當熟悉,為了使《茉莉花》散發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課我不單單停留在這一首歌的教學上,而是以“茉莉花”為主題,增加了河北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劇《圖蘭朵》中的《茉莉花》等內容。通過欣賞這些藝術作品,加深學生對《茉莉花》及民歌特點的認識,從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

20xx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一個手提紅燈籠的小女孩在全世界億萬觀眾面前,唱響了〈茉莉花〉,那清新優美的曲調,是全世界華人的驕傲,也必定會引起學生的共鳴。重現這激動人心的一剎那,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樣的情境導入必定會吸引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在這舉世矚目的時刻,編導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首民歌,問題的設置引起了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的心理。接下來歌曲的學唱、感受也變得順理成章了。這樣的旋律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説是比較容易的,所以我不想在歌曲學唱上多花時間,而是挖掘歌曲的豐富內涵,通過歌曲處理,更好地表現歌曲,感受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麼特點,用了什麼音,什麼調式,節奏是緊密的還是寬鬆的,引導學生一邊聽辨一邊思考,找出民歌的相通點,一般都是五聲調式。歌曲演唱時,學生的音色很美,只是最後一個音顯得有點低,不利於聲音的發揮,所以我做了小小的改動,把它提高八度,速度放慢,這樣的處理更易於表達愛花、惜花,不忍將它摘下的情感。在反覆吟唱中歸納江蘇民歌的特點————優美柔和、細膩委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歌根值於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體現了不同的地域色彩。江蘇人細膩委婉地表達對茉莉花的喜愛,東北人卻是豪爽熱情的,他們毫不遮掩對茉莉花的喜愛,體現在他們的歌曲裏,顯得風趣幽默。河北人的剛直爽朗,也帶給茉莉花不同的感覺。引導學生聽辨這三首極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強烈的聽覺反差,引導學生更好地瞭解我國的民歌和那裏的人民是離不開的。通過聽辨、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進行總結歸納,引導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經過比較學生髮現三首《茉莉花》,節奏有的寬鬆,有的緊密,情緒有的清新優美、有的豪爽熱情、有的剛直爽朗,特別是東北版的,襯詞和拖腔的加入,更增添了幾分風趣和幽默。而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五聲ZHI調式,同樣表達了對茉莉花的喜愛。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將聽賞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去挖掘它們的內涵和聯繫。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首《茉莉花》早在一百多年前,唱響了全世界。歌劇《圖蘭朵》或許離學生的生活很遠,但有了《茉莉花》旋律的注入,它離我們又那麼近。選取其中的幾秒鐘,引導學生聽辨用了那個版本的《茉莉花》,讓他們有目的的聽賞,增強民族自豪感。最後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的《茉莉花》,帶給學生視聽享受的同時,也呼喚他們情感的共鳴。最後的宣泄————完整演唱《茉莉花》時,學生果然比之前唱得更好。

這是一次音樂與民族相結合的嘗試,學生沉浸在《茉莉花》清新優美的旋律中,我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肯定會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更感興趣,無形中提升了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5

二三年級國小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於唱、玩、敲、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學會"聽"音樂

音樂學習的各個萬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鋭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大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小動物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説:“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我有一隻可愛的小狗,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

四、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國小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範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説説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説:“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遊,小朋友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裏揚起馬鞭騎着“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五、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説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總之,音樂新課標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學理念,實施新課標,這要求我們更善於總結,經常回顧,以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6

在大量的隨堂聽課和觀摩聽課活動中,經常能聽到老師們這樣的評論:“這堂課比較有意境”。“這堂課把我們帶到美的意境中去了”。“聽了學生的歌唱,使我們身臨其境”。“這堂課如果在歌曲的藝術處理上再細些,則意境可能會更深些。”……。可見,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正在受到廣大音樂教師的關注,從許多報刊雜誌上發表的有關國小音樂課意境教學的心得體會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正在成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我國音樂理論家修海林認為:音樂意境“既產生於音樂家對對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於音樂的表現中。

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國小音樂課堂內的音樂意境,存在於音樂教師的音樂表現和學生音樂審美體驗的自始至終。沒有教師主動的音樂表現,就沒有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就沒有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

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師應當認真分析教材內歌曲的歌詞、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樂表現記號、情感標記等,以充分發掘教材的音樂意境因素,並運用它來為意境教學服務。

二、用色彩來營造意境

教師應當運用自然界的五彩繽紛來引導學生想象和表現音樂色彩。

如:杭州市學軍國小任一波老師在教學《秋天多麼美》(浙江省編義務教育國小音樂第七冊)一課時,精心製作了金黃色稻穗的頭飾,繪製了金黃色田野裏稻浪滾滾的圖畫,準備了農民在金黃色田野裏開鐮收割的鏡頭,學生被金黃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猶如置身在碩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節奏,演唱了《秋天多麼美》,臉上也露出了像金燦燦的秋天那麼美的笑容。這説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學生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電化多媒體來展示意境

現代電化多媒體在展示音樂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時空的特點。學生在電化多媒體有聲、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進入緊扣教材的特定的音樂意境中去。

例如:我在指導一位教師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八冊)時,為他精心剪輯了一組電影電視鏡頭,學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樂家聶耳在簡陋的斗室裏,在昏暗的燈光下,創作《義勇軍進行曲》→隨着聶耳搞音樂創作的臉部特寫鏡頭漸漸拉近,疊印出抗日將士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衝鋒陷陣的場景,同時響起了衝鋒的號角:附圖{圖}強勁的軍號聲激發了聶耳的創作靈感,激勵着聶耳在粗糙的五線譜紙上奮筆疾書《義勇軍進行曲》→隨着《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由弱到強,又疊印出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湧的畫面……→在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萬人注目着天安門前的升旗儀式……。這一組影視鏡頭的播放,具有整體上的跌宕起伏、剛柔相濟的藝術效果,使學生既瞭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創作過程,又很自然地進入了《國歌》的音樂意境,併產生了強烈的學唱願望。

四、用鋼琴演奏來渲染意境

鋼琴家肖邦曾經用鋼琴演奏,把一批調皮的孩子帶到夜色朦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聲向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大森林的故事,竟使這些調皮鬼安靜下來,並一個個進入了夢鄉。這説明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在音樂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杭州大關國小洪嫦老師在用鋼琴演奏來渲染意境方面,就有較好的嘗試,比如:她在教學貝多芬寫的A小調歌曲《土拔鼠》(全日制國小音樂課本第十二冊)一課時,按A[,m]→D[,m]→E[,7]→A[,m]和絃的連接與進行,用左手連續滾動式分解和絃為右手八度主旋律編配,使織體更富有流動性。從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為了生活而背井離鄉到處流浪的音樂意境。她在教學《閃爍的小星》(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一冊)一課時,則用了和聲節奏音型,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過和絃的節奏性變化,來展現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的音樂意境。

上述教學實例説明,只要教師能根據教材實際設計出豐富多彩的鋼琴伴奏織體,就能有助於音樂意境的渲染,取得較好的意境教學效果。

五、用語言來描述意境

教師在用音樂語言構築音樂意境後,還必須及時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口頭語言來描述音樂意境。如: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師在上音樂欣賞課《彼得與狼》(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十冊)時,先讓學生聽這個交響童話的音樂,在學生隨着音樂旋律的發展漸入佳境後,又及時啟發學生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它,在此基礎上,簡要概括出在這個交響童話故事中貓的饞嘴與狡猾,小鳥的機靈活潑,鴨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陰險、毒辣,彼得的機智勇敢,老爺爺的善良、可親等音樂形象,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交響童話音樂的藝術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進入音樂意境後,必然會對音樂的旋律織體、和聲節奏讚歎不絕,激動萬分,並有一種急於表述的激情。這時,教師就應當

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儘管他們往往辭不達意,但教師還是應當給予鼓勵,並在此基礎上作出總結性的畫龍點睛式的意境表述,這將有助於意境教學的深化。

六、用形體來表現意境

首先,教師應當運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意境。如:在範唱《可愛的羊羣》(浙江省編義務教育國小音樂第三冊)時,可以用一個較大幅度的緩慢抬手、遠眺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遼闊的草原意境。又如:在為學生演奏《碼頭工人歌》(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八冊)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沉穩的演奏姿勢,痛苦而憤怒的臉部表情,來表現受盡煎熬的碼頭工人掙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師應當組織學生用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意境。如杭州市西湖國小肖樺老師在教學《走啊走》(浙江省編義務教育國小音樂第一冊)這首歌時,積極啟發學生創編了老大爺、小朋友、解放軍走路的形體動作,在教師富於表情的鋼琴伴奏下,學生興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個性的老大爺、小朋友、解放軍走路的情景。

音樂意境的形體表現,應以教師為主導,在組織學生的積極參與中,促使意境教學的直觀形象化。

七、用歌唱來讚美意境

學生一旦真正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就會用非常自然的歌唱來讚美它,而這種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還要動人心絃的。例如,杭州學軍國小鄔淑穎老師在教學《小紙船的夢》(九年義務教育五、六年制國小音樂第十二冊)一課時,用聲情並茂的範唱,把學生帶到一個神奇的夢境中去,在教師富有魅力的鋼琴伴奏下,學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小紙船的夢》,用動聽的歌聲讚美神祕的夢境,而神祕的夢境又使孩子們的歌聲更加動聽。

以上七個方面均反映了音樂教師積極、主動的音樂表現。音樂教師的這種主觀能動的音樂表現,實質上是音樂教師對音樂教材內容的艱苦的二度創作。這種二度創作的層次,與音樂教師的敬業精神、審美藝術修養及音樂藝術素質緊密相關。這種二度創作的優劣,將直接關係到國小音樂課堂意境教學的成敗。

綜上所述,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是培養少年兒童審美情趣,增強少年兒童審美意識,完善少年兒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列寧説:“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也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讓我們堅持國小音樂課的意境教學,使少年兒童具有優秀的審美品質和高尚的審美情感,成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7

國小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通過自我的不斷反思,探索出解決音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一、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二、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三、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四、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8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小朋友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薰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同學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和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同學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同學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並讓同學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同學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同學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同學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同學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同學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同學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同學放下心理負擔,讓同學先唱唱歌,用自身的聲音去表示音樂,從而激發同學的興趣,讓同學感到這節課是輕鬆愉快、有所“成績”的,而且有表示自我的空間。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發明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發明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同學發揮發明想象的空間和機會。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身的成績感之中學習簡譜,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國小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同學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示能力、鑑賞能力、發明能力。讓每個小朋友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發明。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9

《小紅帽》是童話故事這一課中的一首歌曲,曲調流暢、活躍。是兒童比較喜歡的一首歌曲。本次課“以情景為中心”進行教學,以“情感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生動、形象的情境過程中感受音樂,獲得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我製作了生動的課件,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低年級學生有好奇、愛動、模仿能力強等特點,我就運用多媒體展示童話王國,通過在童話王國的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動畫、闖關,看故事、模仿動作等教學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音樂,並在看故事的過程中以邊聽音樂邊講故事的方式,即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又聽音樂,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習歌曲做了鋪墊。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因為之前多次聽了旋律,所以能較快的學會歌曲。在學會歌曲後我設計了給歌曲做舞蹈表演的教學環節,但在表演時,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班裏音樂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搶着作“主角”, 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學卻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可是他們的小眼睛裏卻分明流露出無限嚮往,於是我先讓踴躍的學生上台表演,而對於沒有勇氣的同學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同學們都很快樂的參與到活動中,能用簡單的動作去感受音樂,用自己的動作愉快的表演舞蹈。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會給予積極,鼓勵的評價,在聽音樂和個別同學表演時能引導學生用拍手等動作配合,同時培養了合作意識。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堂中充滿音樂。通過綜合運用欣賞、歌唱、表演等各種手段,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教學中隱含有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自我保護意識。

本次課有些地方我覺得應該注意一下:如在教學中注意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要合理。用有趣的方式(如擊鼓傳紅帽等)對歌曲的演唱進行驗收,讓個別同學唱一唱,看看掌握的情況怎麼樣!識譜唱譜並不是二年級的掌握範圍內的,我在教唱整個歌譜時,學生唱的不太理想,如果我只選擇一兩句來教的話,學生可能會掌握的更好。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10

本課教學以聽春天——找春天——唱春天——畫春天為主線,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讓學生安靜充分地聆聽《杜鵑圓舞曲》的每個樂段,用優美、流暢的聲音歌唱《報春》,歌唱春天,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啟發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自己聽到的音樂形象,並指導他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大膽的音樂想象與集體創作,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和他們一起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獲得了好教學效果。

《報春》,是一首旋律流暢、歌詞優美的歌曲。本課教學目標,是要學生在演唱這首歌的同時,體會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備課時我也立刻意識到,這是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最好的一課。

上課時,我先出示一幅大的春景圖片:有青翠的草地,七彩的.花朵、成片嫩綠的樹林、即將融化的殘雪、出洞的小動物等等。然後問:“畫中是什麼季節?你從哪裏得知是春天呢?你喜不喜歡這樣的景色?”讓學生自己找春天,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中的景色,表達自己對這幅圖的情感,在朗誦歌詞時,也帶着對春天無比喜愛的情緒。學生們在座位上紛紛交流起來,我也陷入深深思索中。

平時面對這些孩子,我總是感到不知所措,回想上個學期的音樂課,課堂上經常“亂”到了極點,總覺得他們什麼也不懂,説什麼也講不清楚一樣。對於這個班的孩子來説,我從來沒想過他們會有這樣的表現,看來,我大錯特錯了。後面所產生一系列對話,真是我在備課時所不曾想到的,我為自己的錯誤觀念和準備不足感到不安,為孩子們的表現感到驚訝,也很感動。

孩子們帶着對春天的直觀美感,不僅置身於歌曲的詩情畫意中,還對歌曲中演唱的“春姑娘”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的回答充滿了童真和對大自然美妙意境的理解,那春天不就在孩子們的眼睛裏,在孩子們的心裏嗎?下課後,我再回頭想想這節課,真正感覺到新課程實施後,給音樂課帶來的變化,把感受音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並把可持續發展教育注入課堂,更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孩子們的心是那麼純潔、天真,但願世界少一些不和諧,多留給孩子們一些美麗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11

一、學會"聽"音樂

二三年級國小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並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鋭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國小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説:“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快到聖誕節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聖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幹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國小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範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説説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説:“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遊,小朋友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裏揚起馬鞭騎着“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説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12

這學期的二年級音樂課本上有一課是《童話故事》。有一首好聽的歌曲我知道孩子對這一課肯定很感興趣,於是就認真準備想給孩子上一堂精彩的音樂課。。

上課時我先戴了一頂紅色手工製作的帽子,問小朋友們:“你們發現老師今天和平常有什麼不一樣啊?他們看到我戴了個帽子煞是喜歡。

我説了幾句 :“那好,讓我們跟老師跳一段帽子舞吧。"學生們立刻假裝拿起手中的"小紅帽"跟着老師象模象樣地跳起舞來。

律動之後,我讓學生放下手中的帽子,我問:“你們知道《小紅帽》的故事嗎?那就請你把這個故事講給我們聽一聽吧!”我請了一位班裏成績好的女孩子。等她説完了我就讓孩子們觀看了動畫片《小紅帽》。課堂頓時安靜下來,學生們都聚精會神地盯上了大屏幕。

觀看過後,我順勢導入今天學習的歌曲《小紅帽》,學生們帶着極大的興致和熱情很快就學會了《小紅帽》這首歌。

在接下來為歌曲《小紅帽》編排音樂劇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設計故事的三個結尾,並分組限時表演。第一組不僅表演的很精彩,而且時間也恰到好處。但到了第二組上台表演時,卻出現了嚴重超時問題,如果不採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就會使其他小組失去表演的機會。但是,又必須是不露痕跡的暗示學生。於是,我運用了課堂急救小貼士之二:未完待續法。我輕輕地走上講台,找準一個懸念點,對大家説:"這組同學表演的是一個電視連續劇的《小紅帽》,他們表演的很棒,如果想知 道後面又發生了什麼事情?請看下回分解。在下節課的開頭,我們再讓他們把下集演完。"這樣一來,時間就得到了合理的安排。

緊接着,我又將學生的活動引入高潮,帶學生玩起了在《小紅帽》的音樂中傳帽子的遊戲。一頂小紅帽在學生手裏交替地傳,誰要是在音樂停止時手中拿着帽子,誰就得表演一個音樂節目。學生們歡快的笑聲充滿了課堂,他們的音樂細胞也跟着手中傳送的帽子活躍起來。他們邊傳邊唱,興致可高了。歌曲在無形中得到了鞏固。

快到本節課的尾聲了,我正在把這節課上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這時,我突然看見有一位學生正低着頭在桌子上寫着什麼。我不動聲色地走了過去,發現那位學生正在畫"小紅帽",而且畫得栩栩如生。但是這個時候畫畫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於是,我又用了課堂急救小貼士三:順水推舟法。我拿起他的畫,來到講台上。對全班同學説:"x x同學正在為我們班今天紀律表現最好的同學作畫,現在他準備親自把畫送給他。"這種一箭雙鵰的辦法,不僅讓學生們明白上課的紀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讓課上作畫者懂得自己錯了。而且還很好的顧及了他的顏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最後,我播放了《小紅帽》的音樂,讓大家唱起歌,跳起帽子舞出教室。

學生是鮮活的個體,這就決定了課堂上學生反應的變化莫測。有時候常會出乎老師的預料。這時恰當地運用一下課堂急救小貼士,就能讓課堂充滿活力,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好奇、好動又是國小生的天性。課堂上,哪怕是一丁點的小事,學生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沸騰起來。特別是像音樂這樣的美感和動感很強的科目,需要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充實課堂。因此,課堂秩序就更難調控。這時,就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因勢利導學生,將學生的興趣點、注意力引導入"正軌",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帶上道具進教室。學生的好玩天性立刻被激發出來, 帽子放下了,但到了自編音樂劇環節,又出現了學生表演超時的問題,教師及時運用學生熟知的播放連續劇方法(未完待續法),給學生設置了一個懸念,激活了他們的探知慾望。給他們一個小小的期待。

此後,我再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到遊戲中去,進入高潮。學生體會到了樂學的快感。

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會學好,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教態,語言都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感染學生的情緒。教師只有在課後不斷反思,才能進步,這節課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所以寫下來和大家交流,希望對我的教學能夠更上一層。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13

學生們一到音樂課就特別的放鬆,因為不用象上數學、語文課那樣規規矩矩,這正是音樂課帶給他們的“特殊享受”嗎?但是放鬆不等於懶散、無紀律。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堂課都需要在有序的紀律下進行。音樂課的常規訓練重點在於要對學生的站、坐、行、排隊、分組、進出教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中進行,讓學生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鬆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關動作。如:聽音樂進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階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聲師生問好;用一小段輕快的音樂讓學生分組進行編創或表演等等。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都在音樂中進行,既體現了音樂的語言性又突出音樂課的特點。

國小音樂教學是通過師生情感的投入,心靈的感悟來達成教學目標的,若不能確保學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對於學生正在參與的音樂活動,教師不應是局外人、旁觀者、而應把自己置身於音樂活動中,把一切“教”的活動落實在“學”的活動中,有心做孩子們的帶頭人和夥伴。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認同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敢想、敢説、敢做。從而讓學生髮揮出最大的潛能。如:二年級的表演課《小烏鴉愛媽媽》,我以滿腔的熱情參與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烏鴉媽媽,全班的學生都是我的孩子小烏鴉;然後我再請一學生扮演烏鴉媽媽,我和其餘的學生扮演小烏鴉。整節課都是師生同演,學生的情緒放鬆了,課堂充滿了生氣,師生感情增進了,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了教育

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學生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一、拍節奏法。即讓學生和着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歌曲的節奏。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學生和着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為單位。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學生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14

什麼樣的教學才是優質、有效的呢?隨着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紮實推進,我們驚喜地發現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你問我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合作創新”,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驚歎萬分。然而反思讓我們清醒,在活躍和自主的背後,也透出放任與浮躁,熱熱鬧鬧的一堂課,結果學生收穫甚微,這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導入藝術。

導入是一門值得研究的藝術,好的導入就象是一幅名畫、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採用謎語、故事引入和聯繫生活等方式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

在講授《兩隻小象》時,我就首先以“森林裏的小動物”幾個謎語導入,學生非常有興趣,並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結合故事展開了一系列的“講一講你身邊的小動物”、“改編動物故事”、“模仿動物聲音”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積極踴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鍛鍊了表達能力,體驗到了藝術的魅力。在《走進樂器的世界》中,我請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的所看、所接觸,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樂器,學生的興致很高,都滔滔不絕、積極投入。

這樣,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富有魅力的導入,達到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讓學生好奇、有興趣的情緒在整節課中得到延續,從而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二、注重教學方式。

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由偏重教師為主導的知識技能的傳輸和訓練,轉向強調教學中的“雙主體”互動關係以及學生體驗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採用藝術感受和參與實踐來增強體驗,改變學習內容單一、高深、繁多的專業化傾向,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組織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為學生掌握。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唯教材、唯教參”,應將精力用在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樂感受。藝術的魅力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更多的時候是需要人們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將生活實例與藝術課程相結合,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聽到的各種聲音,讓他們在課堂中模仿、表現;帶領學生到室外去“尋找聲音”、“蒐集聲音”,然後,將學生“找”到的這些聲音對應相應的節奏,讓學生來拍讀,從中感受長短、強弱、高低的藝術要素,使學生懂得藝術與生活密切相聯。

2、參與實踐。音樂課程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活動。各種遊戲、討論、表演……都少不了學生的身影。在親自的參與實踐中,不僅增進了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生藝術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的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以樂觀和向上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學習。如在《兩隻小象》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表現不同動物形象的音樂中做“學動作,猜動物”的遊戲。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作遊戲中學習,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既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又鍛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以及肢體表現的能力。

三、注重教學評價與反思。

藝術課程由原來過於強調等級化考試、比賽獲獎選拔,轉向着眼於提高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的評價方式。採用自評、互評,並充分利用學生的藝術檔案夾實施過程性評價。藝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關注對學生藝術學習過程的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並注意調動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小孔雀,告訴你》一課中,課前我讓學生欣賞楊麗萍的《孔雀舞》,然後全班一起用手模仿孔雀頭,再跟老師學幾個孔雀舞的動作,並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出來,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評價;只要學生盡力參與進來,我就在指導的同時積極給予肯定。因為,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學生的關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採用這種評價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新一輪課程改革無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儘快的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斷的總結、反思中,會有更多的收穫是生活的進一步昇華,從而逐步的增強學生的藝術感覺。比如,在《奇妙的聲音》中,我讓學生

國小音樂課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能用親切、自豪的聲音演唱歌曲《全都認識我》。

2、在學習歌曲《全都認識我》中感受三拍子音樂。

3、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

1、引導學生能用親切、自豪的聲音演唱《全都認識我》

2、激發孩子們的情感,使他們更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祖國。

教具

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音樂《家鄉》,感受歌唱家對家鄉的熱愛。

2、揭示課題

有一位小朋友,他説自己的家鄉也很美,想請我們班同學去他的家鄉看看,想去嗎?讓我們一起把他請出來吧!

出示並指導學生用親切的聲音演唱。

32326︱1026︱1—21︱6——

請你快出來哎囉喂哎囉喂

[設計意圖]:從自己的家鄉切入本課的學習,以他們親身體驗點燃他們愛家鄉的感情。

説説演唱形式是複習人聲的分類

二、寓教於樂

1、由於從小在家鄉長大,所以有特殊的親切感,因此草、樹、牛、水全都認識我。好像你家養的貓、狗認識主人一樣。

2、聆聽教師範唱,感受歌曲的內容與情調。

3、學唱曲調:

(1)教師範唱一次曲調。

(2)分組分句學唱曲調。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節;第6—10小節;第11—16小節;第17—20小節;第11—16小節;第17—20小節。其中第二句最難。以學生自認為主,教師分配為輔。分組後教師巡視,重點指導第二、四句的學生組。

(3)分組接唱曲調。相互糾正錯誤之處,教師要指導、要學生唱出每小節的強拍,標●。表揚唱得好的小組。

(4)分組交換學唱樂句,直至全班學生都能唱全曲。

4、學唱歌曲:

(1)填上歌詞(注意三拍子的強拍要唱好)。

(2)討論用什麼情感來演唱這首歌曲?

發表意見的學生不僅要講而且要唱幾句來表達。

(3)教師歸納學生的意見:用親切地自豪地情緒來演唱。

[設計意圖]: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羣體性的藝術,通過分組合作,不僅能發揮集體的智慧,而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畫●來感受三拍子的強弱,進一步體驗歌曲的韻律。

三、創造表現

1、推薦與自薦相結合,請個別學生獨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評出最佳獨唱獎。

2、分組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並編創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3、完整地表演歌曲。領唱、齊唱用打擊樂伴奏。

[設計意圖]:歌曲的感情處理和歌曲的表現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並給學生的再度創作一個自由的空間。

四、完美結果

課後收集唱唱、畫畫、説説自己家鄉的資料,在下節課交流。

設計意圖:佈置課後,把音樂課上的學習延伸到課外,讓音樂融入學生的生活。

教學反思:

今天上完這節課,聽了沈老師和許老師的指導點評,認識到這節課上的一些不足之處。

1、在教學方法的安排上,我先是通過讓學生分別用M、LU、LA模唱來熟悉旋律,然後加入歌詞進行學唱。其實,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這首歌的旋律不是很難,我可以讓學生跟着鋼琴伴奏直接唱旋律,再加入歌詞時,學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歌詞和旋律對不起來的情況。

2、四分休止符所在小節的演唱是這首歌的難點,雖然我在教學時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學生學唱時加以指出,但方法單一,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這個地方可以在學生能夠用拍手的方法準確拍出休止符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遇到四分休止符不發出聲音來,甚至可以加上肢體動作,讓學生理解休止的作用,即表現家鄉的那麼多事物都認識小歌手,小歌手是那麼自豪、天真和可愛。

3、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找出自己覺得難唱的句子,學生提出來以後,我只是機械性的讓他們來唱一遍,再來唱一遍。幾遍下來後我以為他們會唱了,其實效果並不明顯。其中的原因就是沒有向學生指出句子當中到底難在什麼地方,也就沒有把難點突破。

4、三拍子強弱規律的教學應該結合歌曲演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讓學生把強拍的歌詞唱得響,弱拍的歌詞唱得輕。

每次上完課,經過師父們的細心指導,能使自己豁然開朗。所以,在以後的備課上課過程中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走過場,結合學生實際,把每一個環節落到實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