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評課稿錦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評課稿錦集【15篇】

語文評課稿1

《穿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透過一個個片段的截取,表達了海峽兩岸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高老師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現思想感情。

1、情景創設,激情導趣:

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透過觀看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公路斷裂、一片廢墟等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地震的危害,引導學生對餘震中仍堅持抽取骨髓的李博士和青年人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透過緊張的畫外音,配以流程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李博士十幾個小時辛苦奔波、跋山涉水為了海峽彼岸的錢暢,進而更進一步地感受到這種血脈親情以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

2、注重感悟,以讀悟情:

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

在高老師的帶領下,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感悟文本。配樂朗讀,以語言烘托渲染氣氛,將學生帶入課堂;重點突破時,高老師巧妙地利用師生接讀的方法,將地震的危險與他們在地震中的做法進行比較,連續三句,讓情感遞升,三次朗讀,兩次感悟,悟後再讀,讀中感悟,讓學生的感情到達高潮,自然地明白到從台灣青年身軀中涓涓流出的生命之泉的來之不易,為後文瞭解生命橋的含義埋下鋪墊。

3、抓住矛盾,發揮想象:

在對教學重點“理解台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格”的處理中,將天崩地裂的現實環境與他們的從容表現相比較,又將青年神清氣定的表現與其內心的萬千思緒相比較,利用這樣看似矛盾的對立,巧妙地運用了本課的句式“也許……但是……”讓學生髮揮想象,説一説“李博士莊嚴地站着,他想:也許但是;青年人靜靜地躺着,他想:也許但是。”讓學生在這一系列的矛盾中感受到他們的勇敢、負責、有愛心,水到渠成。

語文評課稿2

《閃光的金子》是對徐虎這種高尚品格形象的比喻。故事真實感人,課文語言流暢,資料淺顯易懂。逯小粉教師執教的《閃光的金子》這節課,讓在坐的每位聽課教師讚不絕口,感受頗豐,不愧為一節課改典範課,真正起到了示範作用。

逯小粉教師這節課,能緊圍課標,以生為本,展開教學。教師大膽改革,擺脱了教案的束縛,放手讓學生自我讀書、自我解答、自我感悟,改革了以往按部就班、死板硬套、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

教學中,逯教師把三種習慣的培養貫穿於課堂始終。主要體此刻:

一、開課伊始教師經過檢測學生上節課所學字詞、聽寫生字,落實了寫的教學。

二、採用緊扣課題反覆研讀感受人格的策略引導孩子與文本充分展開對話。

1、緊扣課題,激趣導讀

教師導入板書課題時,故意丟掉雙引號,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後複習,激活孩子先前經驗:閃光的`金子為什麼加上引號?它指的是什麼?學生興趣盎然,帶着疑問,帶着好奇走進文本。經過快速朗讀課文後,教師採用倒序教學,讓學生劃出課文中有課題的句子,抓住課末的點睛之句人們都説他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輻射全篇,反覆感悟,品讀。

2、反覆研讀,自主探究

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哪件事突出徐虎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精讀品悟,請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和敬佩的詞,並説出令你感動的理由。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挨家挨户、休息時間、千家萬户品悟。

3、展示朗讀,自主感受

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表達孩子們對徐虎的敬佩之情。然後,結合孩子的展示讀,引導孩子走進文本,真切感受人物內心。

三、學生總結,徐虎是個怎樣的人?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事例説一説。培養了學生的説話本事。

提議:作為低年級國小生,如能留給孩子更充足的時間動筆寫一寫,會更加完美。

語文評課稿3

1、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設計有效。李老師鑽研教材深入,把我教研活動主題準確,她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讀中感悟,品析人物形象,欣賞人物事蹟。(2)體會寫作方法,領悟對比、首尾照應等寫作手法。既準確地把握了本科教學的主要內容,又與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很好的結合。目標設定很是準確。教學中沒有過多的繁宂的做作,而是注重了語文素養的培養,特別是對“對比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在文中用在何處,有何好處等做了重點點拔,因此教學設計也相當有效。

2、課模運用嫻熟,我們很受啟發。我校的課模為“四段九環節”教學模式。四段即“問題導學--自學探究--質疑點撥--鞏固提升”。李老師在設問導讀環節只提出了三個問題:(1)課文主要講了件什麼事?(2)李大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3)作者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既對課文內容有了總體把握,有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與本次教研活動的教研重點很好的切合在了一起。自學探究環節給了學生充分的自學探究時間和交流時間,老師的點撥採用抓住疑點、難點進行追問,但卻不是牽着學生鼻子走,而是順勢利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鞏固提升環節的課後作業留得也很巧妙。

3、重視朗讀,為習作奠定良好而堅實的.基礎。閲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讀寫結合是語文學習的最佳途徑。而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如同造房子,基礎越堅實,房子才能蓋得又高又大。隨着年級的升高,到了高段教學,尤其是今天的“對比和前後照應”寫法的學習和運用,想要在課堂上就見到運用的效果很難,唯有把讀重視和指導到位,才能在課後的習作中運用自如。李老師做的很好,很好的詮釋了讀寫結合的具體做法。值得我好好學習和借鑑。

另外李老師對學生長期不斷的激勵性評價也是我學習的好素材。

語文評課稿4

吳老師這節課目標明確,在課堂實施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學。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把握住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主要任務——識字,寫字,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在識字環節老師檢查學生讀準字音之後,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還有十六個字寶寶也想和我們交朋交,請自由讀,再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此時我們看到學生十分踴躍地發言,課堂氛圍很好。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知識,提出了許多識字的方法,有用拆一拆,有猜字謎,有比一比,有加一加,減一減等,可見老師把識字方法的知識教得相當紮實。最後老師又用青蛙跳傘的方式讓學生在趣味學習中再一次鞏固了字詞。教師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方法遠比教給學生知識來得重要,通過教給學生系統的識字方法提高學生識字能力。我們認為這是這節課的一個亮點。

菲男老師注重在情境中學字學詞,進行語言訓練。《天鵝大蝦和梭魚》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哲理詩。“合夥”一詞是這首小詩的關鍵詞,正因為天鵝大蝦和梭魚是合夥拉車,而不是合作拉車,所以沒有統一的計劃和方向才會拉不動車。而“合夥”這個生活中並不常用到,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教學中吳老師先請同學來説一説“合夥”的意思,當學生不甚於理解時老師鏈接生活請同學用“合夥”造句,説説在生活中看到誰合夥做什麼事,並用合夥與合作這兩個詞進行選詞填空,力求讓學生掌握。我們認為吳老師利用關鍵詞語説話的這一教學環節設計得很妙,只是理解沒有從課文整體感知出發,令人遺憾。

每種策略的實施都有其利弊,我們認為本節課在識字教學上有其值得我們學習之處,也有其待商議之處。

本課的研討主題是識字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吳老師每一教學環節指向都十分明確,縱觀課堂這也是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而我們認為不應把識字這一教學策略當做閲讀課第一課時的唯一指向的目標。

對於低年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應大致包含三個方面: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部分詞語;

(2)練習朗讀課文,強調讀通讀順;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因此我們覺得本節課的.目標單一,識字平均用力,是其不足之處。學生在後半節課的學習上顯得有些倦怠,應與這有一定的關係。

在初步感知課文之始老師提出“用2分鐘時間看誰讀得最多遍”的要求,這問題放在這兒看似高效,但感覺不合理,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而在這環節菲男老師在設計中抓住關鍵詞“合夥”説話,這本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一個很好的訓練點,可為什麼老師沒有從課文出發引導學生理解而是停留在造句上呢?記得當時在完成這一環節後,老師的小結是“我們用詞語造句的方法學習了‘合夥’,可見詞語造句也是識記詞語的好方法”。由這話語我們假設,如若是目標定位更為合理,這個環節的教學會有更精彩的生成。

以上是我們對本節課目標定位與教學策略的一些粗淺思考。

語文評課稿5

《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藴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完美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瞿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透過自主閲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個性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一、評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瞿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1、緊扣關鍵點,突出內涵

所謂關鍵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能夠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關鍵點”是“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瞿老師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第二至四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給小英的鼓勵和讚揚,給小英帶來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聲”的內涵。

2、轉換主角情,領悟內涵

當學生閲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主角,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透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義,延伸內涵。

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瞿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之後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能夠直接説,能夠寫紙條,能夠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4、出示《掌聲》詩,昇華內涵。

讀完最後一節,瞿老師出示了一首小詩《掌聲》,掌聲的內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一連串的比喻不僅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昇華了掌聲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温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品讀着這首小詩,會再次被感動,昇華內心的體驗,並將這暖暖愛意融人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去。

二、評教學特色

本節課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

1、教學思路——清晰嚴謹

《掌聲》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四步進行:

(1)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課文寫的兩次掌聲。

(2)品讀小英上台演講前的表現,體會兩次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

(3)結合小英演講後變化,進而理解掌聲的內涵。

(4)拓展閲讀小詩,昇華掌聲的內涵。

這一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脈絡,圍繞掌聲的內涵設計教學環節,自然而合理。對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僅僅定位在知識與潛力上,更多的表現為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的昇華,價值取向的引領。

2、教學語言——優美工整

最後瞿老師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寫的小詩,能夠看出瞿老師的語言功底——優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們能夠聽到瞿老師優美工整的過渡語與小結語:“只有短短的幾步路。但是要走完這幾步路,對於小英來説該有多難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內心都在痛苦地掙扎。”“這是期盼的掌聲、這是安慰的掌聲,這是鼓勵的掌聲!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小英説,此時,千言萬語都匯成了熱烈、持久的掌聲,他們什麼也沒有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理解……”“這是多麼的神奇的掌聲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時候,是掌聲給了她勇氣和力量,是掌聲給了她自信的微笑。”“掌聲能給我們帶來温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在生活中,我們的要給別人帶來温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除了鼓掌,還能夠用什麼方式呢?”

3、教學細節——紮實有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讀的指導。因為,我們此刻的朗讀指導趨於一種虛化,目標也不明確,好像練讀的目標就是讀好這一段,而瞿老師的朗讀指導紮實有效。學習第二到四自然段時,瞿老師讓學生找出演講前小英的三處表現,在練讀這三處表現時,不只是從朗讀技巧上讀好,更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感情,讀是為了促進悟,悟是為了提升讀,朗讀與感悟相結合。如:練讀“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來。”這段話。

語文評課稿6

《恐龍的滅絕》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於恐龍滅絕的説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五種原因。課文層次清晰,脈絡分明,首先第一段向我們提出了,龐大的恐龍為什麼會消失這樣一個問題。接着2-4段分別寫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説法、另一種説法和其他種種説法。最後一段總結恐龍滅絕的種種説法還不能完全讓人信服,至今還是個迷,激勵人們繼續去探究。課文的內容和主題,引起了孩子們的探究心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豐富學生對恐龍的瞭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的好文章。

聽了郭葉青老師《恐龍的滅絕》一課,感悟頗多,體會如下:

郭老師的課層次清晰、環節分明,為我們展現了一堂層次感強、結構美的課。

在課堂中,郭老師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基點,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的角色出現。複習字詞時,郭老師運用“我是識字小能手”既檢查了認字又導入了課題,引出了恐龍。接着郭老師和學生交流了一些恐龍知識,並隨即引出了課題。探究恐龍怎麼會滅絕?

為了使學生理解“短多了”,郭老師將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做了對比,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和朗讀句子。

郭老師在整堂課中非常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如:換詞語理解詞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等。

教學有層次,多種學習形式相結合。比如在學習恐龍滅絕的第一種説法時,李老師在讓學生先讀,指名試着説説,然後再填空,最後自己概括,層次感很強。另外在學習恐龍滅絕的説法的重點段中通過填空、排順序多種學習形式相結合,避免了學習的枯燥、乏味。

巧妙抓住第四段末尾的“……”,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探究更多恐龍滅絕這個謎的興趣。

郭老師為我們開出了這樣一堂課,真的非常感謝她,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收穫頗豐。

語文評課稿7

今天,聽了董老師一節《扮亮語言》的作文指導課,這是一節紮實有效且有特色的課,深感從中受益多多,下面僅從三個方面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 本節課“以學定教”的理念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老師以學生的閲讀積累:《老王》《背影》《又是一年粽米》等經典片段的'再現,引導學生從中感受、總結其中在“扮亮語言”方面的技法;又以學生佳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妙處;最後在升格練習環節,老師依然從學生習作中挑選了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進行升格訓練。整堂課,老師以學情為教學的起點,學教相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個台階往上攀,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二、 本節課在“三學循環”的模式建設方面作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在“議學”“悟學”環節,改變了以往“議”“悟”截然分開的模式,採用邊議邊悟邊練,議悟循環反覆螺旋上升,顯得靈動而不僵化,體現了教學的智慧。

三、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學以致用紮實有效。老師在方法感悟這一環節,所引的材料十分精心,皆為閲讀教學中的名家經典片段,打通了閲讀與寫作的聯繫,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結語言表達的技法,每一個方法小結之後,老師都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到的方法進行升格訓練,學生實踐充分,學以致用紮實有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殘缺的藝術。我覺得作為“三學循環”教學模式下的示範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引發探討:

1、如何正確處理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的時間分配問題。

2、“導入”部分內容與下面教學內容聯繫不是很緊密,可考慮刪去,這樣內容就更集中。

3、作文教學過程中是否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恰當的運用“合作學習”;學生練習時,是否需要先討論再自已操練。

以上只是個人粗淺看法,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語文評課稿8

本週,我們語文教研組聆聽了高老師精彩的一課:《全神貫注》,給予我很多的啟發。

一、教學風格,與眾不同。

一節課教師從詞語入手,由讀詞、解詞、找句子詮釋詞語,層層遞進,有條不紊。而且每一環節的要求都是圍繞詞展開:如:“體悟其神”的從詞句中理解全神貫注;“瞭解其人”的從人物身上感受全神貫注;’學習他法”中的在自己筆下書寫全神貫注。整節課形散而神不散。

二、直奔重點,層次清晰。

這節課,高老師直接從詞過渡到重點句,把重點句的`分析感悟作為本節課的一大重點,引領學生品讀感悟,交流深刻,也讓我們再次見識高老師班學生出色的分析、表達能力,這也是高老師平時紮實課堂,努力提高學生的最好見證。

三、方法指導,適時有效。

在解釋詞語方面高老師先讓回顧解釋詞語的方法之後在學生解釋詞語的過程中説出運用什麼方法解釋該詞語的,叫那個方法當場回顧,積累,運用,這是我應該學習的方面。

這節課高老師雖然黑本上隻字未寫,但我相信:學生卻學到了很多很多,我們在座的各位教師也學到了很多很多……

語文評課稿9

老師在這次教學中教態自然,語言親切,組織教學的能力很強,是一位素質較高的教師。教學思路清晰,開課時教師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揭示了課題。通過學生自由讀與默讀,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體會,強調學生的自我體驗。以讀為紐帶,貫穿整篇課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為後面的説、寫打下基礎。精心的教學設計,合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課堂中,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老師充分發揮課件的.優勢,利用圖、像的感染作用與形象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並且超越了文本的侷限性。又進行了拓展延伸把文本與情感比較完美地結合起來,創設的情境真實,把學生引入了一個美好的情境,進入了課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學生進行了情感雙方的內心體驗,進入了課文豐富的感情世界。

最後老師的“心動不如行動”體驗了課文的內含,又讓學生在課文原有材料基礎上進行拓展,使得生成與發掘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使得教材內容和體現的內含在課堂上得以延伸,使得課堂教學的功能出現了倍增效應。

這節課上出了課堂的厚度和深度板書設計體現了智慧和藝術,匠心獨運是亮點,也是美點。

語文評課稿10

李老師的課乾脆利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巧妙突破難點處。

教師在讓學生總結課文內容時,並沒有直接讓學生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而是通過填空的形式來了解課文大意: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剛到維也納時因()而失望,離開時仍()而遺憾,後來看到()而驚奇,最後被()所震撼,明白了()的故事。這樣就給學生降低了難度,使學生覺得歸納課文內容不再是一件頭疼的事。這一設計特別巧妙。

二、課堂練習恰到好處。

李老師在教學中出示了:當冷風襲來時,我會説(),當冷雨淋來時,我會説(),我會對那些不敢在風雨中開放的花兒説(),我會對城裏那些温室裏的花兒説()。通過學生練習説話,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後面的:被壓在石頭下的'小草(),這就是勇氣。等等這些,讓學生説話,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學生的習作也是一種啟示。這樣的設計讓人難忘。

語文評課稿11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説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敍述生動。課文的脈絡十分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述得十分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聽了趙老師的課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指導個性朗讀

在朗讀指導“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老師先讓學生找到描述盤古動作的詞,自己做動作,感受掄的力度,再指名讀,學生讀得不理想時,耐心指導,問:“他掄起斧頭時會怎樣想呢?”生答“我必須要劈開。”就這樣引導學生帶着這份決心再讀,體會掄的力量。並透過範讀指導學生重音輕讀。比如:引導學生“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輕聲讀,“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重音讀。透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潛力、感悟潛力。

二、在表演中體會

讓學生在閲讀中表演,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為了讓學生體會盤古因為每一天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趙老師邊範讀邊讓學生表演,學生兩腳蹬地,兩手頂着天,當老師讀完,問你們有什麼感覺時,學生都紛紛説累死了。老師立刻過渡説:“你們堅持了幾分鐘就感覺累了,可盤古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着……”,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盤古開天地的艱辛。

三、充分發揮想象

教學時,趙老師扣住重點,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透過引導學生想象,來理解課文資料,如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描述很具體,她讓學生學習後問:“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個想象空間留給了大家,你們發現了嗎?”讓學生從書中省略號引導到讓學生自己想象盤古身體還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學生想象,同學們説得很生動。

四。重視方法指導

趙老師教學過程中很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時刻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讓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做批註,無論學生的程度是高還是低,無論學生體會得是深還是淺,他們都在品嚐學習的快樂,他們都在收穫着。

語文課堂是缺憾的藝術。我聽了這節課後,有兩點想法,提出來與大家商榷。

1、藉助媒體教學,固然有它的獨到的優勢,但學生閲讀文本還是要回歸課本中來,近距離接觸,或許效果更好。

2、可適當添加小練筆。

語文評課稿12

今天聽了四年級教研組長的課,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這節課的層次清晰,層層遞進,整節課靳老師很注意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整體感知課文,訓練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點明文章的重點,為下文的學習指明方向。

2、自讀自悟,抓住人物的對話,感知人物對話,意識到人物對話在文章的作用。學生通過師引導、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抓住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來體會人物的感情,從而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3、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彙報交流,分角色朗讀表演的方式,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現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通過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態度和情感體驗。

孔老師講授的《尊嚴》這一課,我認為本堂課非常樸實,知識點明確,課文的主線清晰,主體突出。教師能循循善誘,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通過學生批註,教師引領批註,批註方法指導,做到了一課一得。不僅學到了批註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了一個人要擁有自己的尊嚴,還要維護別人的尊嚴。聽孔老師的課,受益匪淺。

孔老師的課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有效閲讀課,在批註閲讀時,先讓學生自批,然後老師示範自己的批註,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學會了正確批註的方法,堅持下去,每個學生定會從閲讀中更深的理解,獲得更多的感受。孔老師的課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有效閲讀課,在批註閲讀時,先讓學生自批,然後老師示範自己的批註,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學會了正確批註的方法,堅持下去,每個學生定會從閲讀中獲得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感受。

孔老師執教的《尊嚴》一課真實、紮實,為有效閲讀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整堂課沒有花哨的語言,沒有華而不實的教學環節,而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是在學生學有所惑時給予了恰當的指導,本堂課的重要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解釋式批註”的方法,老師先出示一段話讓學生自己寫批註,針對學生批註存在的問題,教師沒有着急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寫批註,而是展示了自己的批註,讓學生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領悟批註的方法,再進行“解釋式批註四步走”的方法總結,最後再讓學生運用剛才學到的批註方法進行其他句子的批註。這樣“自批、示範、再批、檢測”的教學環節非常紮實有效,學生的收穫是滿滿的,教師的收穫也是多多的。

孔老師執教的《尊嚴》一課樸實而有效,課堂中的孔老師抓住分分秒妙的時間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批註閲讀的方法。孔老師通過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關注重要詞語在文中的作用,然後通過自己批註進行感悟,在學生批註不得要領的時候,孔老師立即通過自己的批註進行就地指導,讓學生知道如何批註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然後孔老師就地檢測,再出一個句子,讓學生立即實踐自己的所得,從而讓學生對重要詞語進行批註掌握的更加紮實,讓學生當堂就能體驗到批註閲讀的樂趣,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在今後的閲讀中繼續嘗試批註的魅力。

語文評課稿13

一、目標明確,版塊清晰。

總觀趙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版塊還是比較清晰的,先是激趣導入,然後是初讀感知,最後是識字寫字。各個教學環節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

二、導課新穎,有效激趣。

課堂伊始,老師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我們班的班委是怎樣產生的?”孩子們回答:“是全班推選出來的。”“那有沒有自己選自己的?”這一導入方式運用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方法。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很自然貼切地導入了新課。

三、引生思考,方法有效

在初讀課文這一環節時,老師出示自讀提示。邊讀邊思考“課文是寫誰自己選自己呢?為什麼選自己?”。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這對於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閲讀習慣很有必要。長此以往,學生一定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對學生今後學習大有益處。

幾點建議:

一、應注重知識傳授的`準確性。如“選”字的筆順,“補”—“禮”偏旁不一樣。“模樣”讀音易錯。

二、教學環節應合理安排。初讀課文應放在預習檢測之後。字詞讀好讀準確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比較好。

語文評課稿14

《鳥島》是一篇介紹旅遊勝地的文章,學生中幾乎沒有人去過鳥島,於是教師在情境創設方面注重了連貫和整體感知,充分運用多媒體圖片、錄象等手段,並結合課文朗讀,幫忙學生建立起對鳥島的印象。聽了吳教師講的《鳥島》一課,我真的被鳥島上秀麗的風光,翔集的鳥類吸引住了,彷彿自我就身處課堂,與學生一齊讀書,一齊品位,一齊賞析,一齊感悟……雖然本課也不盡完美,但它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一些成功之處值得我們學習,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我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主動探究

首先吳教師能在上課開始,播放鳥鳴的音樂,教師帶着學生“飛”起來,並徐徐展開畫卷,以音樂作為導入新課的憑藉,能夠使學生在美的薰陶中,馳騁豐富的想象,引領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全身心投入本課的學習。

二、學法滲透紮實有效

吳教師能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重視“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達成,並滲透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整堂課吳教師十分注重讀書方法的具體指導,在本課教學中,吳教師指導學生時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於我口,使其意皆若出於我心”,啟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此外,吳教師還注重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學習,激發讀好課文的興趣。

學生在充分朗讀第三節的基礎上,吳教師讓學生畫一畫鳥窩和鳥蛋,實際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具體的形象。吳教師讓學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鳥窩多、鳥蛋多”圖的過程,又促使學生再次進入文本,研究文本,所以是一個領悟語言文字、體驗意境美的過程,同時讓語文與美術、與生活有機結合,學生能夠展開想象,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到達知識本事與情感的綜合。

三、運用媒體解決難點

理解“陸續、密密麻麻”,也是學生學習上的一個難點,而吳教師巧妙地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鳥島的同時,盡情地表達自我的心境,又對學習資料進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喲,這就是陸續(密密麻麻)呀!”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本事,同時學得簡便、主動、愉快,體現了主動學習的歡樂。

吳教師還經過課件播放課文朗誦,讓學生看到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插圖中的靜態的、呆板的景物都變成了動態的、活潑的生活畫面,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整體感知詞語,在色彩、形象、聲音中整體感知語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語言。

四、讀中想象展現自我

在這堂課中,吳教師把課上得開放而有活力,她為學生供給了一個暢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動空間,如:讓學生在鳥鳴聲中朗讀第二節,之後讓學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麼?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現了自我獨特的想象力,爭相出來回答,氣氛相當熱烈。吳教師在開放的課堂上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學習,同時,學生的觀察、想象、説話、創造等各方面的本事都得到了發展。

吳教師在教學的最終讓學生説説你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收穫?這一環節相當好。學生在介紹過程中,不僅僅提高了概括本事,並且會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我的東西,並加以運用。好多學生説到要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環境,給鳥類營造一個安全、歡樂的家園,讓我們看到吳教師在“教書”的同時,“育人”的目的也已到達了。

總之,本課的教學很好地處理了理解資料與語言實踐的關係,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教師積極引導的關係,能夠看出這位教師新的教學理念、

語文評課稿15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故事情深意濃,帶着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共有四次對話。第一次是鳥與大樹的對話,他們約定明年春天相見,小鳥再唱歌給大樹聽;後面三次對話是小鳥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分別與樹根、門先生和小姑娘之間的對話。孟老師執教的是第二課時,主要圍繞後面的三次對話展開教學,以朗讀對話為線索,幫助學生讀懂課文,讀懂文字背後藴藏的感情。總的來説,我覺得孟老師這堂課是很成功的,特別在教學設計和細節處理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一、主題明確,流程清晰。

同一篇文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堂課,一千個老師可能有一千種解讀,有一千種不同的上法。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讚頌鳥兒珍惜友情和信守誠諾的品質上,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情感主線。先讓同學們自讀自悟,再着重品讀小鳥的三次問話,體會小鳥尋找大樹急切的心情,教給學生朗讀方法,然後用已掌握的朗讀方法、採取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文章的三次對話。通過與文本的親密接觸,層層深入,步步遞進,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鳥兒誠信。

二、讀中感悟,激發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閲讀教學永恆的主題,“以讀為本”也是閲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去年的樹》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因此教學時應該以朗讀對話為線索,如何採用恰當的語氣讀是朗讀指導的重點。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加提示語讀、分角色讀等等,並將朗讀與默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且對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儘量讓學生在每一次的讀中都能有不同的收穫,不同的體驗。

例如:為幫助同學複習,再現去年小鳥和大樹分別的情景,孟老師讓一個同學邀請他的好朋友一起朗讀小鳥和大樹的對話,這種形式的朗讀很快就把大家帶進了文本中。

再例如:為了體會小鳥尋找大樹時一次比一次急切的心情,孟老師採用一種“填詞”的方法來指導朗讀。

①“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麼地方去了呀?”小鳥的問樹根。

②鳥兒落在工廠的大門上,她的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③鳥兒的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有的學生體會到了小鳥的着急,有的學生體會到了小鳥的驚訝,有的學生體會到了小鳥的失落、傷感,把這些詞語填寫進句子中,再帶着這種體會讀對話,就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三、聽説讀寫,全面培養。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聽説讀寫是密切結合而並存的,是相互依賴而起作用的。聽讀是基礎知識的傳授,説寫是基本技能的訓練,都是為了學生豐富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孟老師在教學中不僅注重學生聽、説、讀能力的培養,還把“寫”進行了有機結合,紮紮實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回答問題時,老師告訴學生要把話説完整;在學生朗讀完畢以後,指導學生對朗讀進行評價;在體會課文藴含的道理時,安排學生進行寫話訓練,把想説的話寫下來。

四、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以人為本,教師就要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孟老師在課堂上很好的落實了這一理念。課文中有小女孩回答小鳥的一段話:“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裏亮着。”一個孩子在朗讀時把“用光了”讀成“用完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孟老師馬上給他糾正過來,説明孟老師一直在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無論多麼完美的一堂課,總能找到一些不足和遺憾。就這堂課來講,我覺得孟老師在這兩方面有待改進:一是老師包辦代替太多。當老師提問以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總是搶過話題代替學生回答。這也許是自己太緊張了,總擔心孩子們的回答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導致的。二是對文本的挖掘還不夠深入。例如在學習小鳥尋找大樹的三次問話時,小鳥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老師僅僅只是引導學生在第一次問話中體會到“驚訝”,在第二次問話中體會到“着急”,在第三次問話中體會到“失落”的心情,這種感悟是很單一的。其實小鳥當時的心情應該是很複雜的,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這應該是期望、失望、擔心、着急、難過、悲傷等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老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多方面去感悟,感受小鳥當時複雜的心情,對情感的體會就會更深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