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教育》心得體會集錦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1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養成教育》心得體會集錦,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集錦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集錦1

根據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兒童的年齡特點,養成教育應該是低年級思品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養成教育,即學好每一課,讓學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良好行為,以逐步形成習慣,內化為素質。下面筆者就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一言一行”養成教育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讀懂課文,學習“一言一行”

低年級兒童思想單純,知識貧乏,可塑性很強。他們對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處在直觀、具體的水平上;他們的道德情感具有較強的直覺性,是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的;他們的道德行為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或效仿教師的情況下實現的。低年級課文正是注意了這些特徵,以圖為主,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寓“一言一行”的養成教育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中。但低年級兒童識字少,閲讀能力低,教學中,教者更應該充分運用直觀形象的教材,靈活的教法,誘發情感,幫助學生看懂圖意,讀懂課文,認認真真地學習文中規範的“一言一行” 。

一般説來,低年級思品課課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兩句話,怎麼辦?我的體會是:將課文的重要環節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指導朗讀記憶。還可採用討論、提問、講故事、放錄音、演幻燈等形式,使道理通過生動的形象,進入學生的腦海。比如上《愛護課桌椅》一課,老師先讓學生看童話小電影《桌椅的悄悄話》,學生聽到桌椅真摯的語言,看到色彩豔麗的畫面,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反覆讀課文:“課桌椅,天天伴我來學習。不弄髒,不損壞,我們愛護課桌椅”。這樣學生較深刻地知道了課桌椅是公共財物,是陪伴學習的好夥伴,要愛護課桌椅。學生課上懂得了道理,課後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亂寫亂畫亂刻,坐在椅子上,不翹椅腿,不搖晃。又如教《學會禮貌用語》,師生同唱《禮貌歌》揭題,出示幻燈學兒歌,重點指導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並組織學生課堂表演加以練習。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冊都是彩色膠印。這些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因此,用活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是強化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冊《尊敬長輩》時,要求學生仔細看圖,説説小華早晨起牀後對長輩是怎樣説的?吃水果、看電視時對爸爸、奶奶是怎樣説的,怎樣做的?教育學生學習小華尊敬長輩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課間活動守秩序》一課,這一課的插圖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拍皮球四幅小圖構成的一幅雙頁滿圖。為了充分發揮這幅圖對學生課間活動時“言、行”的指導作用,教學時,可採用貼圖的方法,先貼出底圖,上面有校門、操場、大樹、滑梯,然後依次貼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和拍皮球四幅圖,逐一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和理解圖意。這樣做,學生的認識就在具體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課後,學生在玩跳繩、扔沙包、拍皮球、老鷹抓小雞等遊戲時,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規則,心中想着別人。

二、創設情境,訓練“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事情愛憎的好惡態度,是伴隨道德認識產生和發展的一種內心體驗,它對道德行為起着巨大的調節和推動作用。教學中創設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又能結合所學“一言一行”,進行養成性的模仿練習。

電教設境。運用電教手段,可發揮其聲像之長,再現學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從而在意境中訓練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教第一冊《我們愛國旗》一課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國旗以後,播放一段全校師生在操場上隆重舉行升旗儀式的錄像,要求學生重點觀察老師、同學們的一舉一動。然後再放一次錄像,要求全班學生一起參加升國旗。此時此刻,學生都能像錄像中的老師、大哥哥、大姐姐那樣,立正站好,向國旗行注目禮或隊禮,還有的學生嘴裏自豪地唱起了國歌,愛國主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表演設境。讓學生當堂表演,不僅僅是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讓所學“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練習。如上《不打擾別人》,在教練習1第一幅圖時,我讓學生先閉上眼睛,隨着我的描述,想象來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區,人們都在睡午覺。這時兩個學生扮圖中的學生,突然喊叫起來,由於不知內情,全班學生為之一驚,隨之有學生舉手抗議:“老師,他們這樣做太不像話了,吵得居民們睡不好午覺”。那麼應該怎樣做呢?在學生有感而發以後,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角色練習“爸爸在收看新聞聯播節目時??”、“當我走進老師辦公室時??”同學們都能做到低聲説話,輕輕走路:靜悄悄,不打擾。

仿圖設境。國小生喜歡模仿,善於模仿。因此在教學中,仿照課文插圖訓練學生的言行,效果是明顯的。如教《對人熱情有禮貌》一課練習,我讓學生輪流上台照圖練習,向別人借東西應該怎樣説,怎樣做?碰掉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辦?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麼辦?別人道歉怎麼辦?這樣,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個小節目。這樣做,學生看得見,聽得見,學得來,對養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強化作用。

三、引導實踐,規範“一言一行”

道德行為實踐,是學生由知到行的橋樑,也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伸延和拓展,對於加深道德認識,提高行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較好地達到知和行的統一。結合課堂教學,教者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言行,鞏固教學效果,以便逐步養成習慣。

1.與學校、班級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聯繫,引導實踐,規範言行。如教《尊敬老師》,結合教師節舉行《教師頌》主題班會,號召學生向教師獻愛心。又如教了《遵守課堂紀律》、《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認真做好作業》等課文後,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學校規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範,做到“一個標準”,即上課發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準;“兩個一致”,即上下課禮整齊一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三個一”,即看書寫字時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書本一尺。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集錦2

葉聖陶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為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就不見有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做飯?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後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説:“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應抓好孩子的養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裏其他人也儘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生説服力,而不是用語言。這樣效果很好,女兒基本每天很自覺的看半小時就關電視,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願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認識到這點有點晚,不過現在正努力彌補。我設計了一個行為習慣獎勵卡,女兒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首先從衣食住行開始,女兒堅持的`還不錯。

3、在閲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閲讀。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現在女兒能獨立閲讀,她的閲讀習慣已經養成,閲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

為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後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和我説一説。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為他犯了錯誤而大發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的時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度,不要過於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平和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集錦3

葉聖陶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為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後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説:“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應抓好孩子的養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裏其他人也儘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生説服力,而不是用語言。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願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設計了一個行為習慣獎勵卡,學生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 3、在閲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閲讀。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子女能獨立閲讀,他們

的閲讀習慣已經養成,閲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後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次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父母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和父母説一説。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為他犯了錯誤而大發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的時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度,不要過於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平和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