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購物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5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購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購物教學反思

購物教學反思1

在這節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樑,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藉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並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

購物教學反思2

本課是孩子們首次接觸兩步試題,要求孩子們能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先算乘除,後算加減”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繫。

首先我採用故事導入:小朋友們,送走寒風凜冽的冬天,我們又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裏你們想去做點什麼呢?”孩子們各抒己見。那麼你們想知道森林裏的小動物們都喜歡做什麼嗎?它們非常喜歡去郊遊,今天,小熊哥倆商量好了要去春遊。你們瞧!它們正在超市的食品專櫃前,準備購買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然後請學生提出問題,然後讓孩子們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兩個教學活動: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學習脱式的書寫方法。

首先,飾演顧客,引出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買4個麪包和1瓶飲料,需要付多少元?請學生説一説是怎麼想的?先讓學生説説運算順序,然後再計算。先讓學生説一説這個綜合算式每一步表示什麼意思?再説一説是如何計算的'?分析“乘在前,加在後”的算式與“加在前,乘在後”的算式的異同,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進行比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綜合算式中,無論乘法在前還是在後,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探索乘減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熟悉脱式的書寫方法。

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為了及時內化對乘加、乘減兩步混合算式運算順序的理解。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

1。“有獎答題”:學生在答題卡上答題提示學生先認真觀察,想想運算的順序,再計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算完後全班集體訂正答案。通過孩子喜聞樂見的比賽形式鞏固新知,意在使學生的思維再次活躍起來,處於一種積極狀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一封沒有屬名的電子郵件:郵件內容是“親愛的動物朋友們,你們好!聽説你們要準備郊遊,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請收下吧!願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原來是一位好心人送來的飲料,一共有多少瓶?你們來幫幫忙好嗎?學生先説説圖意再列式計算,提醒學生要寫單位和答語。這道題不僅是對乘加、乘減運算順序的鞏固,同時也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心願卡”遊戲:我請學生根據主題圖列成一個算式,之後交到我的心願袋裏。接下來老師任意抽出一張心願卡,請其他小朋友來猜猜他想買的是什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我們的課堂鮮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更加喜歡數學,提高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在這裏我寫了一張心願卡5-24÷8讓學生帶着“?”走出課堂,使學生的求知慾望得到延伸。

最後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談學習收穫,可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這樣,學生的收穫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把教學教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境還原為生活情境,把教學活動還原為生命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精彩無限,我們的數學趣味無窮。

購物教學反思3

在教學《購物》一課時,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通過操作、討論交流, 使學生 認識人民幣,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裏把課件作為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購物的滋味,可是,由於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為,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才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課件只是作為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於是 ,在後面一個班的教學中,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探索規律的工具, 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 當小組討論:你買了幾樣東西? 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説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説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 信息技術又作為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彙報後,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時, 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購物,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信息技術又作為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 這一改 ,使我想到:在課堂裏,如果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作為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收穫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深刻理解了布魯納提出的: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通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教學資源無處不有 ,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購物教學反思4

2月24日下午教學大對話,王芳老師上了一節計算課:《小熊購物》。

《小熊購物》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教材創設了“小熊購物”的情境。在購物活動中,需要兩步運算才能得出結果,當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就要有一定的運算順序,這樣結合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王老師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後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在不同算法的彙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説明先算乘、後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後算加”。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説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節課王方老師比較注重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於參與學習活動。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源於王老師平時課上的訓練。為學生創設寬鬆、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都令人感到吃驚!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評價方式、方法單一。教師沒有全面關注每一個學生,當然年輕教師成長路上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購物教學反思5

上網搜索應用資源,是學生需要具備的一個強項,但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尋找,大部分同學並不能很快地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同學只知道網上有遊戲,對於網上可以有許多教學資源,並沒有親身經歷過,這個單元主要是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有的放矢得找到需要的內容。

《網上購物行》是國小信息技術六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通過網上購物,培養學生參與網絡學習、提高應用能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本課設計的初衷是讓學生體會網絡在實際購物時所發揮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網絡應用能力,能用客觀的態度對待網上購物。在任務設計中,以生活中常用的本課的內容偏重於實踐,通過這個活動,可以使學生切實體會到網絡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上課時,學生普遍表現出極高的熱情,但學生對移動電源的品牌、電池容量、轉換率等並不瞭解。因此,在第一課中,學生的購物過程顯得有些混亂。從第二節課開始,我在學生購物之前,先為學生簡單地講解移動電源的相關信息,再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進行選購。在課堂中,我儘量讓學生自主探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老師只在關鍵的時候提示,並予以及時的引導,才能很好的將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運用與實際生活中去,為學生建造發揮潛力的'課堂教學環境。此外,課後找一些同學交流,聽取同學們的意見,看看大家在哪些方面還存在問題,再結合自己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講解,找出教學的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在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國小信息技術的根本目標是以信息素養的形成為主線,全面提高所有學生的信息素養。在本節課中,以體驗網上購物的項目活動為引領,在活動中利用已掌握的網上搜索信息等信息技術手段,合理選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收集、處理、傳輸和表達,學生能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並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針對六年級國小生這個特殊社會羣體,無經濟能力,卻愛遨遊網絡,探尋網絡上新奇特的東西,學生在體驗網上購物的過程中,體會現代信息化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培養自身網上購物的安全意識。

購物教學反思6

一、“回憶舊知,課題質疑”

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尋找新舊知間的聯繫。

“學貴有疑”,上課伊始,出示課題,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計算知識,並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課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小數加減法怎樣計算?整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滿十進一,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這樣呢?學生竟然關注到了新知可能與以前學過的舊知之間可能有聯繫,這為課堂的探究學習指明瞭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和興趣。

二、嘗試練習,問題引領,教師扶放結合,引導學生理解新知。

在學生列出算式後,先放手讓學生嘗試練習,經歷學習的過程。然後出示討論提示,讓學生針對性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補充想法,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在學生彙報時,我又設計了幾個追問,幫助孩子梳理計算過程:

小數點對齊的同時,什麼就對齊了?(理解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了。)

得數的小數點為什麼要和上面的小數點對齊。

三、練習形式多樣化,既避免枯燥的計算練習又針對教學重難點。

計算課的教學容易枯燥,特別是最後的練習,一道接一道的練習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這一現象?我把練習題穿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第一次練習是學生初步會計算小數加減法後,設計了兩道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3。23+0。7= 5。3—5。23=,分散了本節課的難點。第二次練習是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後,設計的一系列練習,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提高練習,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突出了重點。

回顧自己的教學,發現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權利可以繼續下放,個別問題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視學生的驗算習慣的培養

3、改變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

購物教學反思7

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體現兩大特色:

一、課堂教學的設計以同學的心理特點為基礎,拓展同學的視野。

課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同學自主學習,從而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有所發展?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重點。能否上好一節品德與社會課,關鍵在於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能否很好地與同學的心理特點聯繫起來,引發他們的學習需要。這節課我讓同學回顧課前的購物經歷,帶動同學進入課堂。通過了兩個活動引導他們學習正確、合理的購物方法,一個是讓同學認識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我主要採用交流的形式讓同學説説自身用五塊錢買了些什麼東西,並説出購買的原因,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另一個活動是讓同學認識三無產品和“QS”(質量平安)標誌。是因為現在市場上存在着不少的商品是三無產品和沒有“QS”標誌,所以我覺得讓同學認識三無產品和“QS”標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抓住了同學平時比較喜歡買一些好看又好玩的學習用品的心理,所以我就以同學買的幾種橡皮擦為例,讓同學評一評誰買的橡皮擦最實用,讓同學懂得要買實用的東西,不能喜歡就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剛才這些都是基於同學的心理特點的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幹真正地使每個同學有所發展,教師也就真正成為同學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

二、課堂教學應當成為豐富同學生活經驗,提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確立同學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力求改革在教學中同學被動的狀態,充沛激發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同學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安排同學在課前蒐集一些有關商品信息的資料,在課堂中讓同學自主交流,讓他們瞭解更多的商品信息,培養同學查找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發展同學的發明力和個性。並且我也向同學介紹瞭解商品信息的渠道,首先我展示一些商品信息的資料給他們看,然後我還給同學介紹關於食品信息的網頁,拓展同學的視野,從而讓同學在平時的購物中多留個心眼。這樣使同學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體驗不時豐富,考慮不時深入,視野不時拓展,認識逐步加深。課後,我還請同學們利用假日和家長再次去購物,把課堂中學到的購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這樣就可以讓課堂的知識浸透到同學的日常生活中,豐富同學的生活經驗。那麼,我們的品德與社會課就不單純是侷限於40分鐘的`課堂之上,而是真正延伸到同學的生活與行為中,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服務。

雖然是這樣,但這節課也有以下幾個方面是我覺得做得不夠好的。

1、同學交流不夠深入。

如在“小組商量買哪一種榨菜”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同學利用學到的正確、合理購物的方法去判斷該買哪一種榨菜,但是,同學交流過程中還有一點拘謹,放不開,只限於個別的同學,沒有做到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我應該用自身生動的語言,激起同學大膽交流的熱情,從而明確自身該買哪一種榨菜。

2、對同學的課堂評價還是做得不夠到位。

目前的課堂教學都比較重視教師對同學表示的評價,教師適當,到位的評價能激起同學學習的熱情,同學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效果,可以發揮他們學習可能性的最高水平。而教師過於平淡,不夠針對性的評價,就不能很好地激發同學的學習熱情。由於一開始的時候,我讓同學談談自身在購物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或有什麼發現時,我僅僅是聽了他們説,而沒有給予充沛的評價。這樣就不能很好地激起他學習這節課的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必需要加強這一方面的鍛鍊。

3、語言不夠激情,未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必需要用自身的激情激起同學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語言要抑揚頓挫,動作要生動可愛。每個教師都會在教學中形成自身特有的一種教學風格,而我自身已經形成了較柔和的教學風格,在課堂中的某些環節裏,我的激情還是不夠,不能更充沛地激發起同學的學習熱情。

上述的幾點缺乏都有待我日後考慮、探索與改進,或許這節課還有許多我尚未發現的缺乏之處,在此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你珍貴的建議,使我在教學中不時生長起來。

購物教學反思8

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在“商品交易會”這一大主題下,我有幸能參與其中執教信息技術學科整合的《網絡購物》一課。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劃備課,終於能夠比較順利完成任務,現反思如下。

接到任務時,原計劃把以前上過的《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拿來再上一次,可備課時發現原來那節課猶如“嚼過的甘蔗渣——淡而無味”,上一節試教課後也感覺再無創新突破之處,與“商品交易會”這一大主題並不合適。經過唐校長和我校綜合實踐課題組的研究討論,終於將這一課整體推翻,要重新備一節課。

“商品交易會”這一主題,與數學、美術、語文等學科都有所關聯。然而我所教的是信息技術,怎樣與這一主題融合起來呢?在課題組成員的討論下,發現“商品交易會”是與“購物”相關,而網上就有“網絡購物”,似乎能將“網絡購物”與“商品交易會”結合起來,給孩子一個認識瞭解“網絡購物”的途徑,能夠對網絡購物有所瞭解,知道網絡購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續。

既然要教學生去網絡購物,那我自己就得先對網絡購物有深入的瞭解和體驗。而我自己以前也沒有網絡購物的經歷,所以在定下課以後,馬上就去體驗網絡購物。從申請用户、搜索物品到了解交易規則、實際購買物品,我都去實際體驗了一次,對此有了一定認識。

在備課時,我定的活動目標是:通過學習瀏覽網絡商店的活動,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為商品交易會做準備,會在網上(淘寶網)查找自己所需的物品,瞭解網絡購物的付款方式。重點是要通過網絡購物為商品交易會做準備,難點在於網絡購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續。

那麼怎麼完成既定的活動目標呢?在上課的時候,我先跟孩子們説要通過“網絡購物”為“商品交易會”做準備,讓孩子們先説説他們瞭解的“網絡購物”,有什麼好處,有什麼不足。接着再介紹“淘寶網”給孩子,對五年級的`孩子來説,自由瀏覽網頁已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教師要讓孩子去瀏覽什麼內容。“淘寶網”上的東西很多,有一些是不適合孩子們去瀏覽的。在初次試教時,由於教師引導不到位,導致有一些孩子看到了不該看的東西,課堂上一度產生了混亂的局面。後來我改變了方法,由於這是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並非要像信息課那樣教授一些相關的技能和操作,所以我直接引導孩子們去搜索需要的物品,瞭解搜索的結果,查看相關的物品,比較網上的物品和他們去市場上調查的物品在價格、質量上的區別。

由於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網絡購物,所以在自由瀏覽網頁,去搜索所需物品的這一環節,就需要教師進行很好的引導。在課前,我要孩子們去市場進行了解考察,自己小組想經營的商品在市場上買個什麼價,想從哪裏進貨,進一些什麼貨,我都要求孩子們有詳細的計劃,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有針對性地去查找物品,對比自己之前的調查和網上的商品有什麼區別。然而在這點上教師引導得還不夠,再加上前面用的時間太多,導致學生去瀏覽網站的時間比較少,很多孩子還沒有來得及細細瀏覽對比網上的商品。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只是第一節課,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網絡購物,讓孩子們初步瞭解網絡購物,至於真要慢慢瀏覽商品,就只能留到下一節課了。

購物教學反思9

《購物小票》教學反思在這節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樑,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藉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並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

《歌手大賽》教學反思初讀教材,給人的感覺是很簡單。因本節教材是承接了三年級的學習內容,由於教師對知識點的滲透,很多同學對於數位知識已經有了認識,加減計算就很簡單了!但真正走進課堂並非想象中那麼輕鬆。 首先,計算細節學生難於把握。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小數點對齊;2、數位對齊;3、進退位。其中第三點是同學們最易犯錯誤的地方。根據教學現狀,我及時地調整了教學進度,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專項的計算訓練,強化學生細心計算的習慣。其次,加減混合計算的簡便計算是難點。本章節的簡便計算不同於以前的簡便計算,其形式主要是a-b-c=a-(b+c).算理可以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來引導同學認識,但想突破這一難點,這還遠遠不夠.於是我又設置了一個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情景:利用在超市購物與在小商店購物進行對比.超市購物是先算商品總價,再買單。例如6-(2.15+0.85+2.05)。而在小商店,可以一樣一樣地來買。例6-2.15-0.85-2.05。於是難點也就順利突破了。 《小數的認識與加減》教學反思一、變“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於生活,又須回於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與靈性。“一分鐘”這個概念確實是比較抽象的,本單元把生活緊密聯繫在數學的教與學中,讓學生在現實中體驗,同時也是“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佐證。二、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激活了學生的內在需求。

單元反思 本單元中的《量體重》、《購物小票》、《歌手大賽》等都是學生熟悉的情境,它們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激活了。三、學生在學習與活動的空間中獲得了發展。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應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體驗提供充分的空間。本節課,老師創設了多次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在從事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中,先前經驗得到了重新組織、改造,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四、教學應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從這課上,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教學不等同於發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也只有那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創建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的課堂文化。以上的教學環節,結合平時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小數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僅是;一些基礎知識?當然基礎知識是我們國小教育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國小數學中,知識是能從老師這邊學到的,但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在需要這些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來自體驗並獲得感悟,也是學生要親身體驗到自身課堂上前後的知識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上要產生深刻的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並轉換、內化

為自己確確實實的收穫。因此,平時的課堂活動中,我覺得應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經驗去發現…… 君不見,學生獲得發展時,那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怦然心動、悠然學會的神情是多麼地生動和迷人。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新課標把三角形的內角和作為四年級下冊中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學習三角形內角關係和其它多邊形內角和的基礎。即使在以前沒有這部分內容,大部分教師在課後也會告訴學生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學生容易記住。因此讓學生經歷研究的過程成了本節課的重點。既讓學生經歷“再創造”----自己去發現、研究並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不是把現成的東西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最大限度調動其積極性併發揮學生能動作用,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構建和創造。本節課我基本達到了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1、為學生營造了探究的情境。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通過學生自己發現的知識,學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提供給學生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的實踐機會,使學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上述教學中,我在引出課題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理解內角與內角和的概念。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也參與學生的研究,適當進行點撥。並充分進行交流反饋。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探究氛圍。 2、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動手操作,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在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過程當中,大部份同學都是用度量的方法,此時,我引導學生:180度是什麼角?我們能否把三個內角轉化一下呢?經過這麼一提示,出現了很多種方法,有的是把三個角剪下來拼成一個平角。有的用兩個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還有的是用摺紙的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大腦,就連平時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也置身其中。充分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數學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也應該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應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課中,學生能夠輕鬆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從自己的內心中獲得成功的喜悦。我心中有一種深刻的感受——這不就是我們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嗎?課本上“小數點搬家”這一情景真不錯,只是書上的價格我認為不符合實際,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動,藉助這個情景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想借助快餐價格的變化,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為了使學生的討論有針對性,我先讓學生找出400、40、4、0.4之間的倍數關係,再讓學生帶着兩個問題“小數點怎樣移動。移動後原數發生了什麼變化。使很多學生都能發現這個規律。可這樣做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會不會教師不夠放手。學生會不會比較沒有思維的空間呢? 我還有一個困惑,就是那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10倍,這是我們習慣性説法,而新教材卻提出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對於這句話好像比較難於理解。我認為縮小10倍表示的是一個過程,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這表示的是結果。我在想有沒有必要現在向學生解釋清楚,其實以學生現在的水平,再怎樣解釋也很難能使大部分學生清楚,不過到以後學生那個分數的意義和倒數知識自然而然學生就會理解了。

《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的教學反思今天剛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一課,整體自我感覺還不錯。基本能按照預設的過程上下來,目標基本達到。但也有些不足之處: 1、我自己師範性的板書不夠。本以為前面的《包裝》一課,自己已經上得比較到位了——該講的知識點都分析了,豎式也列給他們看了。沒想到,在今天的作業中,還有好幾個學生連豎式都不會列(把小數點對齊去乘了)。 2、學生的估算意識沒有培養。在本課的過程中,原來準備

讓學生先估算結果,然後再計算的。可是自己一忙,就把這個步驟給忘了。 3、學生的自主性未能發揮。雖然在課上,有請過學生上台板演,但大多數學生都沒怎麼有表現的機會。指名回答時,教師的評語也不到位。

《節日禮物》教學反思親身實踐,感受觀察物體的位置變化,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觀察地點的改變所看到的物體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的道理。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親自體驗、感悟觀察地點的變化,所觀察的物體也會隨之改變,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我把學生帶到了操場,讓學生們運用不同的觀察方式觀察楊樹,邊走邊觀察楊樹位置的變化,通過實踐親身經歷觀察的過程。經歷了親身實踐的過程,書中的練習變得簡單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變得輕鬆了許多。讓學生到户外上課,要組織好學生活動,讓我的數學課上得更精彩,我覺得還需要多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

《精打細算》教學反思《精打細算》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第5單元的第一課。本節課教學重在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通過自主探索與交流,發現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感受小數除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前複習除法和小數的相關知識雖然學生經歷過整數除法的學習過程,但由於時間相隔太久,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識上的遺忘;而通過複習小數的意義,有利於學生對小數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從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來看,新課前的複習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現實生活既是計算教學的源頭,更是計算教學的歸宿。通過創設去學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銷商場購買牛奶的場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細算的的主題,自然的引入小數除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體會小數除法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究小數除法的興趣。三、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學生應當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習知識,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算理,掌握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應對齊以及小數部分有餘數添零再除的過程中,將課堂充分的交給學生,而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自己探索,組織學生相互質疑,合作討論。但學生經過努力後,依然對小數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礙。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轉變角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通過“元角分”知識和小數意義的提示,學生看到了前進的路標,快要停滯的航船再次展開風帆,破浪而行。老師此時就悄悄退居後台,欣賞學生的智慧的碰撞。四、迴歸生活,鞏固提高本課設計了2個練習題,第一個是果醬題,緊扣精打細算的主題,鞏固剛學的知識。第二個是關於今年雪災的開放題,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夠達到愛心教育的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特別在調控課堂和深挖學生的思想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提高。

《誰爬得快》教學反思今天上的北師大的〈誰爬得快〉一課中,其實就是循環小數的教學,我個人認為內容很簡單,可以不用一節課的時間就可以解決,可是事實不是這樣,在教學中,卻遇到很多不同意外,還有練習未落實,我給自己總結一下自己,學會總結,或許使自己有所進步: 1、自己或許太羅嗦了,有時候話太多,導致學生厭煩,沒興趣。、 2、自己選擇的例子,內容或許不新穎,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學心態不好,應擺正自己的心態才行,對於新教師出現疑惑和困難是難免的 4、自己對有些數學概念,整個北師大國小數學教材的系統不瞭解。內容前後的銜接不清楚。 《天平遊戲(方程)》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目的是通過天平遊戲,讓學生髮現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讓學生能利用所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在學習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利用: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數;而現行北師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遊戲,使學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由於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這種設計到底怎麼樣,自己心裏實在沒底。在教學中我在兩節課嘗試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一節課按照教材設計的走,第二節課又按照以前人教版的方法,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對比發現用

現在的方法學生覺得淺顯易懂、用起來方便。在教學過程中,剛開始幾個好學生馬上想到求未知數和減去一個加數的方法,但大多數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的方法,而且反應靈敏的學生能用一步計算完成。學生們活動的有滋有味,從活動中悟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加上適時的點撥和歸納,感覺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圖形中的規律》,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認識方程》這單元的後續學習內容的第一課時,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變化之一。它藴涵着深刻的數學思想,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數學活動方案:1、課前活動。2創設問題情境、直奔主題。3、探究規律,體驗方法。4、應用規律。5、課堂小結。有效的數學活動意味着教師需要喚醒、引導、促進和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引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這是數學活動有效進行的“發動機”。首先,教師所應做的是在摸清學生的知識底藴的同時,給予學生學習的推動力,激發學習的內在需要。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能用9根小棒擺出個數最多的三角形嗎?”擺小數目的三角形學生可能用肉眼觀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説出答案,而到大數目可能一下子説不出來,這個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起了學生的認知上的衝突,初步讓學生體驗探索發現規律的必要性。以“猜想—驗證”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1、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猜擺20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

2、培養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讓學生確實能做到主動,獨立地學習,十分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即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學習方法的結構。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結構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並使之形成後續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先讓學生4個人為一組來想辦法,説説你想用什麼辦法來驗證?再通過“友情提示”對學生的方法及時進行梳理和指導。3、及時提供充分的探究時空,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探尋規律。4、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規律,適時進行數學化。學生探究後,我及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表達所擺圖形的個數與所需要的小棒根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具體形象表示——用數學語言描述——用數學模型表示”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化”水平。

購物教學反思10

新時期的國小數學教學發展,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運用新穎、先進的教育技術,為國小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廣闊的展示平台。現代教育技術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有利於轉變教育思想,改革課堂教學,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教育觀念與教學機制的整體深刻變革。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一思想。因此,我在《購物》一課的教學中,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獲得發展,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中,我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網上購物活動,通過操作、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人民幣,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裏把課件作為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在網上購物的滋味,可是,由於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為,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才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課件只是作為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於是,在後面兩個班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探索規律的工具,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網上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當小組討論:“你買了幾樣東西?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説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説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信息技術又作為了交流討論、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彙報後,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再次上機,試試用多種付款方式購物。”時,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上機操作,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信息技術又作為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這一改,使我想到:在課堂裏,如果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作為“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收穫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深刻理解了布魯納提出的:“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通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教學資源無處不有,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購物教學反思11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有趣的活動會使學生情緒高漲,帶頭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善於創設活動情境,就會使課堂教學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

在教學《購物》(去商店)一課時,我把書中靜止的畫面做成動畫課件,為學生提供了一次生動有趣的活動,一上課,提問:“同學們逛過商店嗎?”“願意逛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逛商店。”課件出示商店“誰願意當服務員向大家介紹一下這裏有什麼商品,價錢各是多少?”“誰願意當顧客呢?”話音剛落,同學們躍躍欲試,都想當顧客。“那麼好吧,現在咱們全班同學都是顧客,不過在購物買食品的`過程中要思考一個問題:你想買什麼食品,要花多少錢,怎樣算?想好以後告訴小組同學”這樣一來,學生興趣盎然,開始暢所欲言,學生知買和算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已經掌握的人民幣的計算能力。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今天同學們買得又多,算得又準,商店經理決定每人獎勵你們15元錢,你想買什麼?還有剩餘嗎?”這樣處理教材,使學生切身體驗到生活需要數學,而且這樣設計為學生創設了人人都參與的實踐活動,教學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生成和發展的激發的學生學習的興趣。

購物教學反思12

細節描述:

細節一:孩子們,你們去超市買過東西嗎?(買過)那誰來説一説你買過什麼東西,這樣東西多少錢?(買過棒棒糖1元錢;買過玩具汽車100元錢;買了一包薯片和香腸用了一張紅票票)今天我們也要來逛超市了,看看這家超市裏有多少東西呢?

細節二:我們剛剛知道了這些東西的價錢,那麼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有5塊錢,你想買什麼東西?(我想買雞腿)幾塊錢的雞腿呢?(3塊錢)能不能把話講完整呢?你想買···(我想買3塊錢的雞腿)説得很好,那麼這樣你5塊錢裏還有2塊錢,誰能去超市買兩樣東西能5元全部用掉呢?(漢堡和可樂)他們都是幾元錢呢,加起來多少錢呢?誰能更完整地來説一説(我想買3塊錢的漢堡和2元錢的可樂加起來等於5元錢)説得非常地棒,我們來表揚一下他,誰再像他一樣完整地來説一説呢?(我想買4元錢的玩具汽車和一元錢的棒棒糖加起來等於5塊錢)説得也很棒。

評價分析:

細節一為整個活動的導入環節,以幼兒生活中經常做的逛超市為導入,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數學活動中創造了一個讓幼兒有話可説的環境。但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於去逛超市非常地感興趣,但對於東西的價錢卻很少關注。所以在這個活動讓幼兒初步建構一個價錢的概念。

細節二讓幼兒對於5的組成有一個概念,但從中我也加入了語言的內容,讓幼兒在説一説、看一看、想一想中瞭解5的分成,從而更加鞏固5以內的分成。從孩子們的回答來看,基本上大班的孩子都能完整的説出這句話,但對於中班年齡的孩子來説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只能説出一點,但不完整。

所思所悟:

在這個活動中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購物中學習用算式來表示,學習5以內的的加減法。從作業的情況來看,不是特別地好,因為我在教學時沒有在孩子們的作業本上做一個示範,所以很多幼兒對於加法和減法不是特別地清楚,應該在做作業之前讓孩子們認識加法和減法,並在他們的作業本上做一個示範,那麼作業做下來的效果有可能會好很多,今後會在這方面更加註意的。

《購物》教學反思4

在學本節課之前,學生對乘法口算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購物”情境,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於具體的活動情境中,通過“購物”這一活動,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數學問題,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因為列豎式計算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列豎式計算乘法。

本節課我還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思維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使得每一個學生對解決一個數學問題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夠獨立地去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通過這樣的交流、比較、合作,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讓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

購物教學反思13

《購物》這節課的內容在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材第五冊,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主要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它是在學習了口算百以內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旨在通過“購物”這一實際情境,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出數學問題,在獨立思考和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為此,我從孩子們感興趣的`住新房、買傢俱破題,激發起孩子們繼續學習的慾望。進入到新課的學習,我讓孩子們通過獨立思考和全班交流等活動充分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擴張思維空間,突破重點。再通過對列豎式的方法的重點講解突破難點。

整節課,我採用賞識的語言,充分鼓勵孩子們積極發表意見,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但是由於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的:

一、對於《購物》這一節課我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不夠好。三年級學生對自我約束力、自我思考能力不怎麼強,例如:讓學生思考並同桌交流12×4為什麼等於48,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在下面沒有交流,有時放棄學生獨立思考這一環節,改用傳統的老辦法,結果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沒有得到鍛鍊,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

二、對學習較差的學生重視不足。在探究新知是,新知識很快就一帶而過,由於學生的程度不一樣,好的能聽明白道理,而那些程度不好的學生可能就不會,導致了好學生學習較好,差學生學習較差的局面,沒有重點關注個別學生。

對於以上問題,我將在今後工作中,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檢查,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關注個別學生,通過自身影響,是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購物教學反思14

本課教學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全過程,在探究問題時,讓學生自主研究,嘗試將問題轉化為已有知識進行解決,如課題的引出,請學生幫淘氣選傢俱並計算需要多少錢。在教學中學生出現了多種解法,體現了個性化學習;並且這一情境的設計,使學生覺得自己不是在單純地計算,而是在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本節課最後設計的小結,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學生通過總結,認識自我,建立了學習信心,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效果較好。

一、注意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

國小生,尤其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學習願望。這節課上,我由創設幫淘氣家買傢俱的情景引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經歷探究豎式計算方法的過程

一般情況下,要求學生解決的問題應有適當的難度,問題處於班內大多數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效果會比較好。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從已有知識基礎出發,自主探索和體驗,更好地理解了計算方法,學生在探究中,教師不是看客,而是參與者和引導者。

三、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的有效結合

我們知道,計算是由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本節課中,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這節課所獲得的知識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學生自主獲得信息、處理信息,為解決問題服務,又使問題解決與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課一開始,教師由一個生活問題引入到數學問題,當學生掌握了乘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後,並沒有馬上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於實際生活,而是讓學生先練一練,以此來強化所學的知識,然後再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的實際中去。這樣做,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藴涵的數學信息,既體會到計算的價值,又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之,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全課的主線,使學生感到數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同時教師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讓

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提出多樣化的解決策略,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與創新能力,這節課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果較好。

購物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通過購物小票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

“購物小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這節課上,讓學生看購物小票、核對購物票上數據,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探索小數加減法時,以學生為主體,把大部分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把問題拋給學生後,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中逐步解答得出結論: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要對齊。在小數加減法應用過程中,注意把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目的。

通過創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髮現小票上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慾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調動已有的購物付

款經驗,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對“列豎式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 這個重點和難點,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富有個性化地理解和解決問題,自主地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後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要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課堂上通過練習,我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在上課前,我安排學生在週末的時候去超市去購物,這樣可以熟悉購物情境。在引入中通過購物這個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