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13篇[精華]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年》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讀後感13篇[精華]

《童年》讀後感 篇1

假期重温了高爾基的《童年》,得到跟前一次完全不一樣的感觸。故事大概是講高爾基(或者説阿廖沙)年幼時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與醜惡。但他沒有墮落或者喪失對生活的希望,反而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

上次讀還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當時只顧着看故事情節,沒有深思。現在想想,高爾基能出淤泥而不染,在逆境中保持對生活的希望,真是相當寶貴的心態啊。又想起剛剛看的新聞,前段時間又有個大學生自殺了,原因居然是:被女朋友甩了。生活或者感情上遭到困難,不積極調適、走出陰影,反而輕易放棄生命,這種行徑我真是完全無法理解。

看看人家高爾基,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小孩子做錯了一點事,要脱掉褲子捱打;父子兄弟間為了分家,吵架鬥毆,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外祖母毫無過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腳踢;米哈伊爾舅舅為了尋開心,用燒紅的頂針捉弄老匠人格里戈裏;母親跪在地上請求繼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卻用他穿着靴子的腳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裏為外公幹了一輩子活,當他雙目失明,喪失勞動能力時,卻被趕出染坊,流浪街頭乞食為生;外公不但殘酷剝削工人,而且六親不認,與老伴一起煮茶時,茶葉也要放在手心裏細細數過,生怕自己吃了虧。最後,又把老伴與外孫趕出家門,讓她們自謀生路。整個都是暗黑色調的。

如果是現在的學生們遭遇這些事,不知道要自殺幾個。但高爾基可沒有輕生,他的生命中充滿了正能量,即便是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仍能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努力拼搏,最終成就一代文豪。

我們真應該學習人家高爾基面對苦難時的心態,珍愛生命,積極面對生命中的苦難,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曾經的苦難都會化成你人生的沙灘上,最美麗的珍珠。

《童年》讀後感 篇2

我仰慕高爾基的《童年》很久了,今天終於有機會讀它,真是很高興。將全書讀完,我長長地歎了一口氣:這是一本偉大的書,既充滿黑暗,又能看見光明,在冷酷無情中又看到人性的光芒。

此書講述的是高爾基幼年時期從三歲到十歲的生活片斷。

一直讀下去,我進入了一個黑暗但又光明的世界。讀到他的外祖父如何貪婪、殘暴,有一次竟將高爾基打得失去知覺,結果大病一場;還曾瘋狂地毆打外祖母的腦袋,致使髮針都扎進了她的頭皮裏;他的舅舅為了爭奪財產,把高爾基的爸爸推進冰窖裏,還殘無人性的折磨自己的老婆,害死徒工小茨岡。他們冷血得連禽獸都不如。

我認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個階段,可讀到這裏,我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快樂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高爾基幸福多了。他的童年充滿黑暗,而我童年時,外祖父和舅舅可疼我了,常常和我一起玩遊戲,還帶我到郊外遊玩,快樂極了。我為他感到心疼和同情。

正當高爾基處在困境時,終於出現了縷縷陽光——他的外祖母,她經常講正義和光明的故事給他聽,像個天使般引導他走向光明。正如文中寫道的:“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她給予高爾基知識和戰勝黑暗的力量,給予他迎接光明、嚮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為一個堅強、善良的人。

讀完這本小説,我受益匪淺。我現在才知道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父母的疼愛、良師益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我的童年充滿快樂,使我健康成長。於是我明白:我要一邊享受童年快樂,一邊認真努力學習知識,用知識和智慧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滿更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 篇3

在冬日的陽光下捧讀一本高爾基名作《童年》令人驚歎十一歲的阿廖沙竟能進入社會獨當一面,與他三歲到十歲的童年悲慘命運有關,這是他不能選擇的命運。書中雖然阿廖沙幼小心靈飽受過很多傷害,經歷生死離別的疼痛,眼見世間醜陋,被外祖父毒打,幸好,有愛她的外祖母,以愛的目光鼓勵她面對一切,以愛的懷抱去扶平他心靈被傷害的地方。用一個個好聽的故事讓阿廖沙童年生活因此未得遺憾。

每一個小孩出生都想幸福的活着,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小孩子的童年沒有大人那樣為了牟取利益而強迫的偽裝自己,背後是錙銖必較的你爭我奪,為了那些虛名,不擇手段。尖酸刻薄永遠沒有小孩子的心那樣澄澈,因為小孩子有一顆赤子之心,想有一個乾淨的童年。阿廖沙也絕不會想到自己的童年的.開始卻像惡魔一般的存在。外祖母給他開着一盞明燈,儘管看清了這樣現實,即便是孤軍奮戰,也要開出自己的先河。羅曼羅蘭説:“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我所不知道現實有多現實,真相有幾個,未來的一切都是未知數。我們承受的痛苦是有價值的,只要在這種真實中幡然醒悟,然後成長。我的童年與他無法相比,因為我遠比他幸福的多,沒有看到親人灑向兇狠的目光,揚起抽人的皮鞭,沒有經歷過生死訣別傷痛,好比幸福光雜。可是,卻沒有蓬勃生長力,雖然幸福,卻只為想定安一藉口的保障。恰好,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挫折,讓我們在面對這樣或那樣的難題時擁有聖鞠期樣處變不驚的能力。

現如今,生活被我過得一團糟,每一種隱隱的壓力推向我跳過懸崖,成功的人那麼多,好看的人那麼多,身邊有所成長的人是那麼的多。好像只有我,渾身上下,沒有一處閃光點。做着尋常的事,早已埋沒在這堆學習的人裏面,也許,我們是要明白自己的缺憾和不完美,但是並不能説我們不能努力,不代表我所不能擁有自己的故事和精彩。

總歸,看清楚真實也要充滿熱情的航帆。別讓挫折亂了你的航標。和阿廖沙一樣,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未必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

《童年》讀後感 篇4

世界文學巨人高爾基的小説《童年》是作家的自傳體小説,它是高爾基成長的第一個足跡,書中描繪了十九世紀末俄羅斯的社會生活畫面。

今年暑假,我認真地閲讀了這部作品,有太多的感受和感悟。説起童年,在我的眼裏,是陽光、幸福和快樂,可是,讀罷高爾基的《童年》,我發現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真是太艱辛了!阿廖沙童年時寄居在外祖父家,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外公嚴厲而暴躁,經常打他;兩個舅舅更是不喜歡他;幼年喪父,十一歲時母親去世,外祖父破產,走上社會,獨立謀生似乎一切的不幸都降臨在阿廖沙的頭上。只有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她常常給阿廖沙將好聽的神話故事,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樂觀、善良,富有同情心但不向醜惡現象低頭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又是一個熱愛學習的童年,他在書中説道:小的時候,我想象自己是一隻蜂窩。各種各樣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生活的.知識和思想送進蜂窩裏,他們儘自己所能,慷慨大量地豐富着我的心靈。這種蜂蜜常常是骯髒而味苦的,但只要是知識,就是最好的蜜!

這段話充分表達了當時俄國的孩子多麼渴望學習啊!當時的學校少得可憐,大多數孩子只能在街上玩耍,雖然很想上學,但條件不允許啊。他們只能像這樣,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學習,充實自己。相比起來,咱們現在簡直和他們是天壤之別。咱們的學校,一棟棟教學樓拔地而起,操場平坦寬闊,一間間教室寬敞明亮,窗明几淨,空調電視,投影儀電腦,各種各樣的現代化裝備一應俱全,再加上認真負責,循循善誘的老師,咱們現在的條件當時的俄羅斯兒童聞所未聞,估計想都不敢想,但咱們很多同學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學習機會,不求上進,得過且過,虛度光陰。

讀完《童年》這部作品,我深深地意識到,咱們的童年,看起來平平淡淡,有時候還有些小小的不如人意,但是比起阿廖沙的童年來,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咱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能低頭,做一個樂觀、向上、充滿信心和勇氣的人!

《童年》讀後感 篇5

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俄國,是我們 想象不到的黑暗。

小主人公阿遼沙在小説中出現時年 僅3歲,醜惡的社會使他的家庭沒有一點 温暖,只有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為爭奪 財產而爭吵打架是這個小市民家庭司空 見慣的事情,再加上喜怒無常的外祖父 大動肝火時無比的可怕,只有外祖母是 真正關心與愛護阿遼沙的人,這是何等 的可憐!

不過這讓我自然而然想起祥子,同 樣淪落在這樣一個黑暗世界,一個可以 堅強地站起,一個卻向黑暗屈服,或許祥 子沒有人可以去挽救他,可阿遼沙不同, 他還有個和藹可親的外祖母,無論是生 活艱苦的日子,還是被外祖父打罵的日 子,至少他曾經有個家,車伕彼得伯伯和 街頭窮苦孩子的友誼,有外祖母動人的 歌聲以及優美的民間故事,至少他1/10的 童年是快樂的。

再相比起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沒 有喪父那般悲痛,不是一個孤苦無依的 孤兒,我們卻成天抱怨生活的艱辛。我們 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不必受阿遼沙 外祖父那般無情的.打罵。再者,我們有優 越的生活條件,不用賣房子或者是窮到 連茶葉片都要分攤。高爾基把當時黑暗 的俄國社會縮影全扣在阿遼沙與他周圍 的人身上,但阿遼沙並沒有因為這麼窮 苦的生活而放棄了希望,而且阿遼沙在最後堅強地告別飽嘗善與惡的童年,或 許説高爾基對當時的俄國社會還有希 望。而且阿遼沙從小就善良的內心深深 打動了我,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 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 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 生活使他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 有作為的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 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 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 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換作是我, 我難以想象自己該如何生存下去,如何 在這醜惡的社會尋找生存之道!

阿遼沙是黑暗社會下的倖存者,他 堅強、勇敢地去面對黑暗,阻擋黑暗,在 那些眼裏只有錢的勢利鬼下頑強地生 存,在懸崖的邊沿一次次地徘徊着。童年 結束,但黑暗的噩夢還在蔓延,走向苦難 的人間。

《童年》讀後感 篇6

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幸福,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候,盡情的玩,得到來自父母爺爺奶奶的關心與疼愛,如一場甜甜的夢。而,對於生活在沙俄時期的阿廖沙來説,童年卻並非如此。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穩文中的阿廖沙三歲失去了父親,成為了一個不幸的孩子。母親帶着他來到了外祖父那裏居住。從此,他的噩夢便開始了。在這裏,小小的阿廖沙親眼目睹了當時那個社會的殘酷與黑暗,使得他小小的心裏便充滿了陰影。隨着外祖父染坊的一天天衰敗,外祖父變得越來越暴躁,狠毒,經常用鞭子抽打可憐的阿廖沙。他的工人不小心然錯了布,都會被他抽的昏過去。幸好,在這裏,還有疼愛他的外祖母,給他的黑暗生活帶來一點温暖。他目睹了他兩個舅舅為分家而經常吵架鬥毆。阿廖沙在這個黑暗的地方,度過了他的童年。

這是一部令人心酸的小説。親身的經歷,使得這部小説的渲染力很強。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懵懵懂懂的孩子。卻真實的目睹了這個社會的黑暗,受盡了欺負,受盡了辱罵。簡直像生活在地獄一般,在這裏,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看到了血腥,看到了人性,當然,也看到了那個時代社會最底層的真實生活。他就像在一個陰冷,幽閉的空間裏一樣。

所幸,這個世界還有愛他的人。疼愛她的外祖母,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他們教會這個孩子什麼是愛,什麼是温暖,什麼是光明。使得這個絕望的孩子在黑暗中能夠看見一絲光明,一點希望,並引導他成為一個正直,有愛心的人。

再來看看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社會,沒有沙皇,沒有歧視,我們如此幸福。有那麼多愛我們的人,每天為我們噓寒問暖,照顧我們。但,我們曾多少次與他們發生爭執,我們曾多少次衝他們吼叫。我們誰曾看見過,半夜,月光下,他們悄然落下的眼淚。而他們,卻依然愛着我們,給予我們無私的愛,才能成長。我們是不是應該體諒一下他們,回報他們。看到阿廖沙的童年,想起我們的實際,我們應該做點什麼,我們的心裏會不會泛起漣漪?

童年,再回過頭來看童年,會不會有一種別樣的滋味?

《童年》讀後感 篇7

寒假裏,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童年》是高爾基根據自己的童年生活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説。文中的高爾基,小名叫阿廖沙。他出生在俄國一個木匠家庭,幼年喪父,後母親改嫁,便將其送往外祖父家。八年的時間裏,阿廖沙的童年備受煎熬,只有外祖母的善解人意,才使阿廖沙在“地獄生活”中感受到快樂的存在,讓他堅強地生活下去,並教會了他許多道理。

阿廖沙在那離奇而又黑暗的生活中,充滿了殘酷,但是阿廖沙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的挺了過來。大人之間的一切都以仇恨為紐帶,就連孩子也爭先恐後的加入其中。兩個殘暴、自私的舅舅經常吵架。有一次,爭吵在廚房爆發。舅舅對外祖父狂吼一通,像瘋狗似的呲牙咧嘴,孩子們都嚇得哇哇大哭。這樣的“戰爭”時有發生,,而阿廖沙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裏,過早地感受到人間的痛苦與醜惡。

每個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我在歡樂中成長,阿廖沙在悲慘中度過。與阿廖沙相比,我還是十分幸運的。當阿廖沙遭到外祖父的`毒打、昏迷不醒時,沒有人照顧他。而我的身邊無時無刻都有人來照顧我、關心我。在學校,有老師和同學,在家裏有親人。而且我從來沒有感受過被人打、被人用柳木條抽的“滋味”。那可能是我無法想象的一種痛苦吧!這樣對比,更突出了阿廖沙悲慘的童年。

但是,正因為阿廖沙生活在這麼一個殘酷的環境裏,才鍛煉出他過人的堅強意志。他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學習自己。他飽受欺辱,但他仍舊堅持了下來。因為是自己的堅強、永不低頭的精神支撐着他。

令阿廖沙記憶最深刻的一個人當屬他的外祖母。她是個慈祥而又和藹可親的老人,不管面對的是誰,她總是笑眯眯的。阿廖沙經常聽她講有趣的神話故事,同時教他做一個堅強、不向惡勢力屈服的人。在阿廖沙失落時,她能夠給予他正確的幫助,使他燃起希望之火,點起希望之燈,追求光明以擺脱黑暗。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必將會有挫折來阻擋我們,只有學會堅強的站起來,勇敢的往前跑,才能追逐到自己的夢想。我們要向阿廖沙學習堅強的品質,只要我們能樹立不屈服的信心,做一個堅強、樂觀、善良的人,那麼我們就能迎接光明,擺脱黑暗!

《童年》讀後感 篇8

對呀,童年是多麼的美好與快樂,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荒廢光陰,更要把握現在好好學習,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別樣的童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歌詠憂傷、哀怨的曲調,勾勒出了一幅哀傷的場景。這個寒假,我聽着這首歌,走進了《城南舊事》的故事。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小姑娘,叫英子。她住在北京城南惠安館附近的一個衚衕裏。她是個天真可愛的女孩,在駱駝旁學駱駝咀嚼,嘴巴一張一合的樣子,多麼可愛。惠安館裏住着一個瘋子,叫秀貞。很多人都怕她,起初英子也有一點怕她,但英子後來和她接觸久了,覺得她並不可怕。她還有一個孩子,叫小桂子。英子知道了秀貞的悲慘經歷後,很同情她,決定幫助她。通過觀察,英子發現可憐的小夥伴“妞兒”的脖頸後面有一塊青記,得知妞兒的媽媽就是秀貞。於是,她讓她們相認了。久當秀貞打算帶妞兒逃出去找孩子她爸時,母女倆竟慘死在火車輪下,英子被雨淋濕透了,也病了一場。這個結局真令我痛心啊!

不久後,英子搬了新家。她在她家附近的草叢中碰到了一個人,和他聊天,那人對英子很好,一點也不像壞人。小英子最喜歡背那篇課文《我們看海去》,她一句一句慢慢地念,他斜着頭仔細地聽。她念一句,他點頭“嗯”一聲。唸完了她説: “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上來的嗎?可是它也從藍色的`天空升上來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壞人。”後來,我知道,英子碰到的這個年輕男人,其實是小偷,為了供弟弟讀書,迫於無奈,選擇了偷竊這條路,最後被警察抓走了。在他被抓時,英子十分傷心,年幼固執的她怎麼都不相信一個“老好人”竟然是名小偷。當看到他被抓住示眾時,英子黯然神傷,她知道,他們“一起去看海”的約定,永遠也實現不了了。她也難以分清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就像我們分不清模糊的海天邊際一樣。因為對於英子來説,他就是一位“大哥哥”。

後來,英子的爸爸生病去世了,英子無憂無慮的童年也就結束了。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童年是快樂的,也是美好的,我們要把握當下,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時光。

《童年》讀後感 篇9

童年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媽媽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

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媽媽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閲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讀後感 篇10

合上馬克西姆·高爾基寫的《童年》,我陷入了沉思中。

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暴戾的外祖父家,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貪得無厭的舅舅和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以及樸實的“小茨岡”。後來,阿廖沙和外祖父、外祖母搬進了新房子,認識了另一些人,他從他們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18世紀俄羅斯小市民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了爭奪財產常常因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同時也有堅強、勤勞、善良在其中隱藏着——阿廖沙的外祖母總是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像醜惡現象屈膝、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我想,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五彩斑斕的,更是陽光的。我們沒有真正見過家人之間的.毆鬥,也沒有親身體驗過被鞭子抽打的感覺,更不會看到有人被活生生地折磨死。我們沐浴在親人、朋友、老師賦予我們的愛之下,卻不懂得發現和回報愛,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本來就應該有。

看到好吃的零食,我們本能地向父母伸手要錢買,如果父母不允許,告訴我們吃太多零食對身體百害而無一益,有些孩子非但不聽,還哭鬧着説父母不愛自己。做錯事了,朋友誠心幫助我們改正錯誤,有的人不僅不虛心改正,反而覺得朋友囉嗦。考試失敗了,我們沮喪地歎氣,老師加班加點為我們補課不求一絲回報,有些同學不但不認真聽講,反倒認為老師有意給我們增加負擔。

我們實在太不懂得“理解”二字的含義了!我們是如此任性地認為自己總是對的,以自我為中心,從未替別人着想,一刻不停地抱怨生活的枯燥無味。請珍惜吧!我們不能永恆擁有這些,所以,就趁着我們還擁有的時候好好體味、好好珍惜吧!

學會知足,學會珍惜,學會體諒,《童年》與我前行。

《童年》讀後感 篇11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的三部曲中的一部,約19萬字左右,是以作者自身童年經歷為素材的一部小説。

書中再現了19世紀70年代俄國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和小主人公阿遼沙·彼仟科夫於父親逝世後在外祖父家度過的艱辛歲月。這裏根本沒有家庭的温暖,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為爭奪財產而爭吵是這個小市民家庭可空見慣的事。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外祖母真正關心與愛護阿遼沙,是他童年惟一保護人。

外祖母講述的優美的童話故事和民間歌謠不僅培育了阿遼沙對民間文學的熱愛,而且使他產生了對正義事業和美好生活的嚮往。十一歲,阿遼沙母親去世,外祖父也破產了,他無法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無論在那兒,他都要擔負着一個孩子難以勝任的苦役般的勞動,受盡屈辱,飽嘗辛酸。讀到這兒我震驚了:十一歲本該是在學校讀書,在爸爸媽媽的關愛的時候。可小主人公卻體會到了底層勞苦大眾非人般的奴隸生活。但小阿遼沙同時也發現了書籍的重要性。從此,書籍打開了他的眼界,為他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誘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對他的成長起着重大作用。

讀了《童年》之後我瞭解了以前舊社會下層人民生活的疾苦,同時也發現了勞動人民具備純樸善良、吃苦耐勞優良品質。對於弱肉強食我痛恨過,對於小阿遼沙的辛苦生活我同情過。

讀着《童年》不禁讓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童年,和阿遼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瞭解了阿遼沙的童年,更收穫了一個道理:童年是一架美妙的回憶照相機,我們應該珍惜時間,珍惜童年!

《童年》讀後感 篇12

童年,是美好的夢;童年,是理想的港灣;童年,是記憶裏最為美好的一頁……

童年,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美好的,但是,對世界文學巨人高爾基來説,卻是另一番感受……

前一段時間我讀完了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文學著作《童年》,內心十分感動。他小時候,媽媽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中。在這樣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外祖父十分暴躁,兩個舅舅也不斷地爭吵、鬥毆。

好在他還有外祖母和其他一些正能量的夥伴。因為他們,幼小的.高爾基的童年,留下的不只是當時社會的醜惡,還有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就在這種艱險、恐怖的生活環境中,他默默地忍受着,默默地在那種污濁的環境中掙扎着生存。然而,他依然堅強的走了過來,成為了一名舉世聞名的大作家,為人類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學名著,流傳千古。

正因如此,我心裏對高爾基油然而生一股敬佩感。

在現在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就如同那一株株枯萎的桃花心木一般,無法在不確定中生活,無法經得起生活的考驗,無法深入“地下”,無法學會把美好生活的養分轉化為成長的巨大力量。

我們的童年,很多人都沒有煩惱和痛苦,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不需要為生活而去奔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着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不僅如此,有的人整天只活在別人的庇佑下,變得越來越懦弱,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遇到一點點苦累就想逃避,就想走捷徑……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如同沒有經歷風雨的小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一吹就倒,一蹶不振。

我們應該清楚且明白,人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該面對的始終都要面對。自立、自律、自強,是成才的第一步,不能自立,也就沒有未來,不能自律,時間就如同流水一樣白白流失,不能自強,就沒有自己的主見和立場。我們要知道,沒有經過任何的風吹雨打,暫時的成功是不會長久的。

時光,一觸即去,眨眼間我也從童年到了青少年。讓我們一起奮鬥拼搏,不再依賴別人,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深深紮根,茁壯成長吧!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難和挫折決不低頭,做一個積極、樂觀、向上,充滿信心和勇氣的人!

《童年》讀後感 篇13

我讀了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它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了一個叫阿廖沙的孩子的童年故事。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瞭解了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家庭。

這本書是作者真實生活的寫照,高爾基根據自我的親身經歷,再現了黑暗統治下的孩子從覺醒到長大的苦難歷程。阿廖沙是一個悲慘、可憐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們此刻這樣幸福,充滿陽光和愛。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貪婪、自私;兩個舅舅也很自私、粗暴,這些都在年幼的阿廖沙的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阿廖沙是一個善於觀察和十分敏感的好孩子,能辨別是非,有堅定的、不屈不撓的意志,雖然他生活在一個不太好的生活環境裏,但這反而讓他成長為一個堅強、正直、勇敢、自信的人。阿廖沙還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它很同情窮人,經常幫忙他們。

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當時沙皇統治時期的困苦生活,讓我明白了此刻的完美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熱愛生活,努力學習,用自我的本事和智慧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加完美。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一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教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完美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終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終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完美的印象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