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3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西遊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西遊記讀後感[精選15篇]

西遊記讀後感1

《西遊記》這本書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艱辛旅途。打小我就知道這本書的各個章節,寒假在老師的要求下,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佛、頑固執着,説白了就是個噦嗦但又善良的神棍;孫悟空勇敢無畏,技藝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雖然貪圖美色,好吃懶做,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忠心耿耿,一心想取到真經。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師父成功地取得了真經。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是第二回一一《三星洞訪仙學道》,雖然只是開頭的一段章節,但孫悟空與菩提祖師之間的暗語卻令我印象深刻,也佩服孫悟空的聰明機智,竟能知曉菩提祖師給他的暗號,並且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等通天本領。

《西遊記》不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每次看都有新的感悟,每一個章節都有許多不同的冒險,書中的情節扣人心絃,讓人不由自主的一頁一頁往下看,甚至令人廢寢忘食。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所以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將革命

繼續到底。

儘管看了無數遍我有些地方還是沒看懂,不過無妨,如果這本書這麼容易就被我掌握了,它也就不是名著了。(指導老師:黎碧閒)

西遊記讀後感2

不用我説,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國古典小説中的四顆璀璨的明珠四大名著是哪幾本書吧。對他們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以及《西遊記》,其中《西遊記》是備受青少年所喜愛的一部不朽的著作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傑出的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長篇神魔小説,是中國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鉅著。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等保護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全書共一百回,回回都引人入勝,回回都精彩至極。從大的結構來看可分為三部分:其一,第一回到第七回,主要寫了孫悟空的出世,拜師以及大鬧天宮,這可謂全書最精彩的地方,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把天宮折騰的好一番,把他的反抗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第八倒十二回寫了唐僧的出世及取經的`緣故。第十三到一百回就是孫悟空保唐僧,沿途降妖除魔,收八戒的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來到天竺,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可真是皆大歡喜。

其中,最令人深刻的是孫悟空。我個人認為《西遊記》的成就,突出的表現在作者塑造了一個神話英雄——孫悟空的光輝形象,宣傳了敢於和善於反抗封建統治的戰鬥性主義的主題,寄託了廣大羣眾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與反抗情緒,以及他們要求消滅邪惡勢力。征服自然的美好願望。

西遊記讀後感3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婦孺皆知的作品。今年暑假,我拜讀了這部作品,書中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令我流連忘返。

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讚揚了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

讀了這本書,我陷入了沉思。究竟是什麼精神使得師徒四人最終修成正果呢?沒錯,是堅持!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戰勝白骨精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智取芭蕉扇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在比丘國救出嬰兒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智取紅孩兒嗎?師徒四人明白,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勝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這樣的例子。就拿我來説吧,在我五歲的'時候,學過書法的媽媽的一手好字讓我讚歎不已,於是我心血來潮,報名參加了書法班的學習。可想練就一手好字哪有那麼容易啊,我每天都要聞着臭烘烘的墨汁,練習後還要搓洗髒兮兮的手掌,別提有多難受了!我心裏打起了退堂鼓,這時,書桌上的《西遊記》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到了《西遊記》裏的唐僧師徒,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盡了多少艱難險阻,但是他們依然堅持不懈,最終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我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不能碰到一點困難就知難而退,要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勝利。我恍然大悟,打消了退縮的念頭。於是,我加倍努力,認真練習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終於寫了一手好字,圓了我的書法夢。

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唐僧師徒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他們,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好夥伴;是他們,給了我勇氣;是他們,給了我力量;是他們,讓我學會了堅持!

西遊記讀後感4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名著,有表現主人公堅忍不拔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表現人物可愛善良的《安徒生童話》,有給我們勇敢頑強、啟示生活道理的《魯濱遜漂流記》,還有豐富多彩、充滿奧妙的海底世界的《海底兩萬裏》等等,但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人物個性鮮明,情節跌宕曲折的《西遊記》。

説到《西遊記》大家一定不陌生,對裏面的人物也非常瞭解:善良老實的唐僧;火眼金睛,變化多端的孫悟空;肥頭大耳,貪戀美色的`豬八戒;老實勤勞的沙和尚……接下來我就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故事介紹給你們聽。

在大戰紅孩兒中,紅孩兒曾三番兩次地吊在樹上,等着唐僧上鈎,若不是孫悟空的機智敏捷,唐僧肯定成為紅孩兒的下酒菜了;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非常地奸詐,第一次化作姑娘,第二次化作姑娘的母親,第三次化作姑娘的父親,但都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了,三次棒打白骨精,結果卻惹惱了肉眼凡胎的師傅,當場就被師傅趕走了;天庭的一位仙婆和幾位仙女想要下凡幫唐僧一把,就變成一户有錢人家,仙婆變成媽媽,幾個仙女變成女兒,而這次豬八戒卻貪戀美色,喜歡上了婆婆的女兒,他當然不知道這幾個人就是仙女,最後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我想吳承恩為了寫《西遊記》一定用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讀了《西遊記》這本著作後,讓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我相信吳承恩一定也希望我們好好學習,長大成為出

西遊記讀後感5

假期讀了《西遊記》,深有感觸!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方取得真經。他們是一個團隊,悟空、悟能、悟淨、白龍馬都盡心竭力地護送唐僧取經。人的身份顯得高貴,法力高強的卻成了保鏢!那麼誰的功勞最大呢?依我看還是孫悟空!

孫悟空在雷音寺被如來佛祖封為“鬥戰勝佛”。他是妖,為何被封為佛呢?他在這過程當中做了不為人知的巨大努力。想他剛出世的時候就當上了“美猴王”!他一刻不停歇,明目張膽地奪瞭如意金箍棒。接着被告上天庭,便開始興風作浪,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難書。“偷”東西也成了家常便飯,以至於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妖的形象躍然紙上,哪有一點佛的影子?

但是護送師父取經路上,對唐僧那真是赤膽忠心,盡心盡力。八十一難中,哪場戰鬥都離不開他。例如與牛魔王對峙時,鬥智鬥勇,費盡心思只為保護唐僧周全。他念及舊情,不忍殺害!這體現了他重情義,內心存有善。孫悟空對狡猾多變,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果斷殺害,絕不留情面!唐僧反而將功變罪,將他驅逐出去。孫悟空不計前嫌,一心以取經事業為重,保護師父!此時他的氣度,是“齊天大聖”時候所不能比的!每次唐僧有難,他都不遠萬里求取丹藥。他的功勞不大誰大呢?

在他接受“鬥戰勝佛”這個稱號時,功勞讓金箍從頭上消失卻成了他內心的枷鎖,徹底扼殺了他原本應有的天性。

西遊記讀後感6

孫悟空:本領高強愛好自由疾惡如仇敢於鬥爭

豬八戒:憨厚純樸吃苦耐勞面對妖怪,從不屈服對事業缺乏堅定的信念遇到困難,就畏縮動搖愛佔小便宜嫉妒心強好搬弄是非貪財好色

沙和尚:憨厚純樸對師傅忠心耿耿誠實

唐三藏:信守宗教信條的佛教徒無原則的慈悲膽小弱偌有時誤信讒言,顛倒是非

主要情節:

《西遊記》由3部分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寫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寫取經的緣由。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寫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經歷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得成"正果"

主要內容:孫悟空從菩提老祖那裏學來了長生之道,筋斗雲和七十二般變法,但因他驕傲,所以被老祖趕出洞外,回到花果山。

感受:孫悟空吃苦,聰明,所以學到了很多東西。但他卻很驕傲,所以,我們要學習他吃苦的精神,而對驕傲自大這方面,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孫悟空:本領高強愛好自由疾惡如仇敢於鬥爭

豬八戒:憨厚純樸吃苦耐勞面對妖怪,從不屈服對事業缺乏堅定的信念遇到困難,就畏縮動搖愛佔小便宜嫉妒心強好搬弄是非貪財好色

沙和尚:憨厚純樸對師傅忠心耿耿誠實

唐三藏:信守宗教信條的佛教徒無原則的慈悲膽小弱偌有時誤信讒言,顛倒是非

主要情節:

《西遊記》由3部分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寫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寫取經的緣由。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寫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經歷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得成"正果"。

西遊記讀後感7

第一次翻開《西遊記》這本書,我就被其跌宕起伏、精彩離奇的故事吸引了。它主要圍繞孫悟空等人保唐玄奘前往西天求經的故事而展開。西行的路上,他們降妖伏魔,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了真經。

這本書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個極具個性的形象。英勇神武的孫悟空,懶惰貪吃的'豬八戒,永不退縮的唐玄奘,還有各顯神通的神仙妖魔……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孫悟空。

在孫悟空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小孩的成長。一開始的他桀驁不馴,自命不凡,於是闖入天宮,將天宮鬧得一團糟,誓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後來如來出現了,將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調皮的孩子受到了懲罰,可內心卻滿是不服氣。經歷了五百年的風吹雨打後,他的性子便漸漸磨平,終於變得成熟穩重。最後,他在觀音的點化下,帶着滿身的忠義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一路披荊斬棘,守護唐玄奘取得了真經。這樣的孫悟空多麼像正在成長的我們呀。隨着我們漸漸長大,一開始我們像孫悟空一樣迫切地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於是闖入大人的世界。可在現實面前,我們又遭受了嚴厲的懲罰,最後在父母老師的幫助下,變得沉穩而懂事,慢慢收穫自己的碩果。孫悟空的經歷讓我知道,我們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只要我們不斷去闖蕩,去經歷,就一定會有最美的收穫。

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我們腳下,就在我們拼搏的雙手中。《西遊記》在我眼裏不僅僅是一部神話故事,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品德,一種成長。

西遊記讀後感8

看!遠處走來了四個人和一匹白馬,近了,近了!那四人風塵僕僕,馬身上也沾染了不少灰塵。但他們臉上只有堅毅,沒有半分痛苦。他們就是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四人。

這本書主要描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以及沙僧四人為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取到了真經的故事。

有人説,《西遊記》中的主人公可以構成一家公司。唐僧是目標堅定的董事長;孫悟空是本領大、脾氣也大的主管;豬八戒是時不時讓大家開懷大笑的小員工;沙僧則是從不喊苦叫累的勤勞的後勤人員;而白龍馬就是一個為公司跑腿的人物。

可即使這樣説,誰也不比誰高一等。這四人一馬一直在堅持,不論是遇到傾盆大雨還是漫天黃沙;不論碰到的.是天上的神還是地上的妖,不論碰到什麼,他們都一直在堅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除了為數不多的幾次,沒有誰叫過放棄。

唐僧心地善良;孫悟空殺伐果斷;豬八戒好吃懶做;沙僧勤勤懇懇。這四人性恪截然不同,但他們卻組成了一個團隊,併成功取到了真經,一切只因他們大在多堅持。

想想我們自己,有時候只因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再堅持,這是多麼可惜啊!我要學會堅持,努力在學習的路上取得真經。

我也許不能馬上像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但我可以堅持,終有一天,我也可以和大鵬在同一個高度。

西遊記讀後感9

我記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經常問我的母親:“我從哪裏來?”媽媽總是笑,摸我的頭,説:“你,從石頭裏跳出來。”我想每個孩子都可能得到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猴王。

我們可以回憶起我們的童年,捧着一本漫畫《西遊記》,津津有味地看着,當猴王打敗地精時,我們總是為他歡呼;當他被冤枉時,我們也會感到深深的共鳴;當猴王被Monk Tang誤會,被迫回到花果山,繼續當他的`大聖人,但當Monk Tang遇到危險時,Pig Bajie追上了他。當華國山向孫悟空求助時,他也毅然前去救了唐僧。我記得當時看了這部連續劇。當我看到這個夾子,我的眼睛充滿了淚水。因為我知道我是猴王。

這隻活着的小猴子就像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上跳下來時,象徵着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和猴子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玩耍時,就像我們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當孫悟空在天宮作戲時,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跑進大人的世界,弄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他,就把他關起來,不哄他。他又封了基甸的大聖,卻仍不勸戒。然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把孫悟空綁下來。燕的好爸爸終於打敗了他淘氣的兒子。經歷了漫長的五百年,Guan Shiyin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期望,走上了學習西方佛教的漫長道路,也走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西遊記讀後感10

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西遊記》的主人公是沙僧、孫悟空、豬八戒和唐僧。主要講的是四師徒從唐代開始到西域取經。在路上,他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怪物和鬼魂。聽説吃了唐僧的肉就可以長生不老了,就想吃唐僧。但由於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保護了唐僧,所以這些鬼怪並沒有成功。他們在去西方的路上經歷了九十九個八十一個困難,終於得到了真經。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雖然他的作品大多是虛構的,但歷史上也有唐僧。他於唐代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他姓陳。小時候,由於家境貧寒,父母早逝,他去了一座佛寺當了和尚。他叫玄奘。後來人們叫他三藏大師。玄奘到印度學習佛經。他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系統地研究佛經,並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後來,玄奘學成後回到長安,在印度呆了17年。玄奘對西方經文的研究,不僅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而且對人類文化的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我有了很多感悟:唐僧四徒弟之所以能拿到經文,是因為唐僧的毅力和四徒弟的團隊精神。如果唐僧沒有這麼大的'決心去取經,如果沒有四師徒的團隊精神,如果他們不合作,那麼如果有一個條件缺失,唐僧就得不到經文。

在生活中,學生要在學習中獲得真正的經典;醫生要在醫學上獲得真正的經典;科學家要在科學上獲得真正的經典,一句話,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去獲得我們自己的經典,就像四個唐僧和徒弟!

西遊記讀後感11

我最喜歡的書是《西遊記》。不僅因為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還因為它的內容生動有趣。

這本書裏面有許多有趣的人物,如: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心地善良的唐僧,沉默冷靜的沙僧。這些人物都在這本書裏上演着各種故事。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妖精,有:詭計多端的白骨精、兇猛的老虎精、善良的孔雀、狡猾的黃袍怪等等。

這裏面的故事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例如唐僧就要取到經書時,如來佛的弟子們卻向唐僧要財物,唐僧無耐,只好將他的紫金碗送給了他們,這才取得真經。這就是當時社會的送禮才可以辦成事的規則。

而這本書的作者吳承恩就是我們淮安人。他出生於淮安,做過當地的官。可後來因為私自打開糧倉而被罷官。但百姓卻依然很尊敬他。淮安也至今還有他的遺蹟,如吳承恩故居。他家有一個大花園,花園裏有一棵滿是洞的.石柱,據説這根石柱來自海中,也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武器“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針的原形。

花園裏還有一個“三王石”,那是後來搬到這兒的。什麼是“三王石”呢?原來是“山上王”猴子,“森林王”老虎和“天仁王”龍的石像,龍在底,虎在中,猴在上。

這本書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我在此也説不盡。總之,它讓我得到了一個道理:要想成功,就要像唐僧取經那樣經歷磨難。

西遊記讀後感12

《西遊記》中的四個主角形象塑造十分鮮明。

其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孫悟空。孫悟空是勇敢的化身,七十二變和騰雲駕霧的本領讓我每次無不歎為觀止,他就像現代影視裏的superman一樣除魔為道,維護正義。他熱愛自由,性行不羈,一直是西天取經隊伍裏的主力。

唐僧,執於善心善念,一心向佛,認為世間的所有物都是善良的,卻多次因此被妖魔鬼怪捉去。他的善性太過於偏執,而不能明辨是非曲直,幾次錯怪孫悟空並將其趕走,這也是我討厭唐僧的重要原因之所在。但因為他一直堅定着想要普渡眾生的信念,才團結了取經隊伍。

而豬八戒,他好吃懶做,做什麼總想着吃和偷懶,不能消除雜念一心取經,幾次三番的慫恿取經隊伍散夥,並多次在唐僧耳邊吹風,説孫悟空的壞話。但也在一直盡力努力的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沙和尚,給我的感覺一直是憨厚老實、任勞任怨的.形象。隊伍裏的行李一直都是他在挑着,但他並沒有絲毫抱怨。他十分平和安靜,以至於很多時候讓人都忽略了他的存在。他在隊伍裏能力最弱,到也在一直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給別人添麻煩。

總而言之,《西遊記》中塑造的師徒四人的形象、性格特點大相徑庭,但人物個性十分鮮明。其中不同性格的人相輔相成,組合了一隻完美的取經隊伍。

這對我們今後的寫作,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西遊記》是一部十分優秀、具有價值意義的神魔小説,無論看多少遍都無法厭倦。

西遊記讀後感13

《西遊記》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老少皆宜的著作。

每當我翻開這本擁有無窮智慧的,我總是會看到這神奇的篇章,令我情不自禁的沉浸在書中,是我有事廢寢忘食。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故事中的主人公。

西遊記中最鮮明的的任務最是孫悟空不過了。孫悟空是石頭中蹦出來的,尖嘴猴腮,活蹦亂跳,兩隻眼睛炯炯有神,咕嚕咕嚕的那看看這看看,腦子裏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手中的金箍棒勇猛殺怪保衞唐僧。

孫悟空的師傅唐僧,是在孫悟空被五山壓五百年後救出來的恩人。他是個膽小如鼠的和尚,但是,他從不會被妖怪誘惑,有一顆一心向佛,不貪圖美色的心。

豬八戒好吃懶惰,還很好色,一心想着富老莊的媳婦,有時還挑撥唐僧念金箍咒,我心中雖然有些討厭他,可是,他也算是孫悟空的好助手,一起幫着孫悟空殺妖怪。

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跟唐僧的性格非常像,還常常拿不定主意,總是説“大師兄説得對”,“師傅説得對”。但沙僧也很勇敢,又不好色,我覺得沙僧是個頭腦簡單的硬漢子。

師徒四人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我覺得在這本《西遊記》中,孫悟空最勇敢,因為為保衞師傅取得真經,不辭辛苦,勇敢除妖降魔,孫悟空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覺得本書很好看,故事情節也很精彩,我強力推薦這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西遊記讀後感14

前幾天,我讀完了《西遊記》這本書。説到《西遊記》這本書,我想大家十分熟悉,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朝吳承恩寫的。

《西遊記》,從神猴出世到西天取得真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從一隻狂妄自大的猴子變成了一隻一心向佛的猴子。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猴子指的是孫悟空。孫悟空當年大鬧天宮被佛祖壓在了五指山下,後受觀音菩薩的點化,被唐僧救出,並保他西天取經,一路上孫悟空大展神威,降妖除魔。我看見了他的威風,也讀到了他的忠誠、永不言敗和不放棄的精神,每每遇到困難,他毫不退縮,想方設法打敗他們。面對唐僧被妖怪迷惑,感到委屈時,他憤怒妥協過,但最終勇敢的面對。想想孫悟空,再看一看自己,我要向他學習,在遇到挫折和別人對我的誤會時,我也勇敢面對,不斷戰勝苦難,突破自我。

唐僧這個一心向佛,不管遇到多大苦難都堅持走下的精神,讓我很敬佩,在生活中這種例子不在少數,我鄰居有一個胖阿姨,她非常胖,所以她經常減肥,但是減肥哪有那麼容易!最開始,我看她每天都堅持鍛鍊,但沒過多久,她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這樣怎麼能成功呢?所以胖阿姨還是那麼胖,這時一位每天都在堅持晨跑的'老爺爺s,説了幾句讓人感觸很大的話,“像你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成功的”。是啊!簡單的話,值得深思的道理。

西遊記讀後感15

俗話説:“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此我也看了很多書。在上一個寒假,我翻開家裏書櫃上擺着的那本厚厚的《西遊記》,帶着好奇心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在吳承恩的.著作中,每一個人物都那麼個性鮮明,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敢戰敢鬥,雖然《西遊記》前篇唐僧丟棄了兩次孫悟空,但後來,孫悟空則用自己的勇氣,重歸了取經路。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但他確實有點兒小聰明;沙和尚老實,取經隊伍中他最誠懇,從而構成了“到西方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這個主要內容。

我們要學習孫悟空那極樂觀的戰鬥精神,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還有一雙火眼金星,可以分辨人妖,雖然我們沒有他那般神通廣大,但我們也不要被社會上的形形色色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

讀完《西遊記》後,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完成一件大事,必須要幾個人在一起齊心協力才能完成,唐僧師徒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也並不全是玄虛離奇,他們一路與惡劣的環境打交道,唐僧雖然小氣得過人,但他一直仁慈在心,感動了上天。如果唐僧四人取經隊伍中沒有熟悉水性的沙僧,那麼孫悟空在水裏捉妖怪也就不那麼順利了。一個團隊想要發展,就要投入到一樣的目標裏去。

好書能使人養成高尚品質,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着成功,這就是我讀《西遊記》的感受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