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傳説作文彙編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傳説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的傳説作文彙編六篇

中秋節的傳説作文 篇1

中秋節到了!中秋節到了!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全家聽了中秋節這幾個字,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今年的中秋節,恰逢農曆八月十五雖然,天空中不能清晰的看到美麗的月亮,但是,我在家裏可以品嚐美味的月餅,也同樣非常開心。

全家人坐在魚池旁,爸爸在石燈上,點上了蠟燭,再把家裏的燈關了,然後着在石椅上看夜景,石燈裏的蠟燭,閃閃爍爍,像許許多多的小星星,我們就在夜空中坐着看,美麗的嫦娥姐姐還有可愛的玉兔一起玩耍。

這時,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首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明,我們在松樹下,吃着月餅,突然發現魚池裏躺着一個皎潔明亮的月亮不知什麼時候月亮偷偷的溜了出來了,魚兒看見圓圓的月亮也可能知道是中秋節,也高興的躍出水面,波潑一聲,銀光一閃。這是我家的桂花的香氣,在我的鼻子飄過,這時掛花飄落在地上,像下雪似的,真美麗啊!

仰望星空月亮漸漸升高,她穿着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温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雲層,留下暖和的笑容。我聽見了,小蟲子好像在讀靜夜思這首詩,水池在嘩嘩啦啦的流着,像祝月亮節日快樂,風輕輕的吹着,桂花的芳香,順着風的方向飄飛着。

美麗的月亮,還是那麼明亮,還是那麼潔白如水。吃這月餅看着月亮,就像品嚐月亮的味道,這是我覺得很幸福。今晚,我不但看見了美麗的月亮,又能聞到桂花的清香,人景相融真是“人間仙境。”

石燈裏的蠟燭,已經熄滅了,中秋也快過去了,我永遠都記住了,在這個美麗的夜晚,玉盤似的滿月在雲中穿行。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我愛這月光,我更愛這個中秋。

中秋節的傳説作文 篇2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説關於中秋節的傳説有許多,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就讓我給大家説説吃月餅的來歷吧!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信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劃,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起義軍如火星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給羣臣們。此後,“月餅”越做越精細,品種越多,大者如圓盤,成為賞賜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我非常期待中秋節,你呢?

中秋節的傳説作文 篇3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温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説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裏面藏着紙條,上面寫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説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説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着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裏。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説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中秋節的傳説作文 篇4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又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

中秋節的來歷是相傳古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老百姓無法生活下去了。有個英雄叫后羿,他登上崑崙山頂,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有個叫逢蒙的人拜后羿為師。后羿的妻子叫嫦娥,一天,西王母給后羿一丸仙藥,能長生不老,昇天成仙。逢蒙一心想得仙藥,八月十五這一天,逢蒙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不想他吃了仙藥長生不老,害百姓。於是嫦娥一口氣吞了下去,飛到了月亮上去。鄉親們想念嫦娥,在院子裏擺上嫦娥愛吃的食品。

每年八月十五日,成了期盼團員的中秋節。中秋節的習俗是家人團圓,晚上吃月餅,賞月。

中秋節,我不禁想起一首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中秋節的傳説作文 篇5

中秋節,我和媽媽在樓下觀月。那天月亮很大很圓,皎潔的月光照耀着大地,好像給地上撒上一層薄薄的霜。我們帶着幾塊月餅,一邊吃一邊觀賞着。

“我覺得,這月餅就像月亮一樣,”我對媽媽説。媽媽聽了,回答道:“對,我給你講一箇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我點點頭。媽媽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聲音對我説:“元朝,朱元璋發動起義的時候,為了躲過官兵的眼睛,便用麪粉做成圓圓的餅子,在餅子裏藏入紙條,上面寫着‘八月十五夜起義’,發給起義軍們,後來他們打贏了仗,為了紀念這件事,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人們便紛紛做月餅。”

我聽着,又想起了嫦娥奔月。以前,有個叫后羿的神,射下了九個太陽,立了大功,西王母讓他來到人間,為百姓造福。他娶了一個叫嫦娥的姑娘,她不光長得美麗,而且很善良。她經常用丈夫打來的獵物救濟鄉親們,鄉親們都誇后羿娶了個好媳婦。一天,一位老道士給后羿一個長生不老的仙丹,后羿捨不得吃,便拿了回去。有一個小人聽説了這件事,一天晚上跑到后羿家,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情急之下,吃了仙丹,身輕如燕,飄飄昇天。因為不捨得丈夫,她住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就做月餅。

啊,這美麗的傳説,這美麗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傳説作文 篇6

關於中秋節有一個傳説: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説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説另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