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清明節》四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5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清明節》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案《清明節》四篇

幼兒園教案《清明節》 篇1

活動目的:

1、瞭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瞭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參與節日遊戲。

活動準備:

課前與家長聯繫好參與本活動,電腦課件,實物:各種圖案的彩蛋、每幼兒一個熟雞蛋,彩筆、帖紙、橡皮泥、剪刀、膠水等。

活動過程:

1、用古詩導入活動內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5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3、課件:邊放課件教師邊講述,讓幼兒瞭解烈士的先進光榮事蹟。

(1)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件同時播放毛主席樹立紀念碑的錄音,教師講述:毛主席為了讓後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英雄,並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衞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5、觀看課件:老師帶孩子們掃墓的畫面。

6、放哀樂、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面,請家長與幼兒起立,向英雄們行禮、默哀,表示懷念。

7、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8、出示彩蛋請幼兒觀察與自己帶來的雞蛋有什麼不同?用什麼製作的?

9、放彩蛋圖片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製作興趣。

10、幼兒與家長共同製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畫畫、塗色、剪紙粘貼、橡皮泥製作小動物等)。

11、幼兒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雞蛋:請幼兒發揮想象力用雞蛋作出多種玩法(滾、轉、拋、立、碰雞蛋等),幼兒比賽看誰的玩法多。

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彩蛋給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賞並與朋友們一起玩,在音樂伴奏下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教案《清明節》 篇2

活動目的:

1、瞭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瞭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二、(1)教師講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為了後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革命英雄,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衞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三、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共育活動:

1、家長和孩子一起背誦古詩《清明》。

2、請家長再為幼兒講述清明節的來歷。

3、家長帶領幼兒踏青,併為去世的親人掃墓。

幼兒園教案《清明節》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銘記烈士們為解放國家和民族而不惜犧牲生命的大無畏的英勇事蹟,向烈士們學習頑強拼搏、艱苦奮鬥的精神。

2、通過本次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嚴謹治學的態度,發奮學習的精神,大膽創新的意識,使學生受到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準備:

事先進行地形勘察,瞭解山路情況。

  班級準備:

1、讓家長了解此次活動和意義

2、幼兒帶好水、小零食,穿簡便的衣服、鞋子,便於步行和登山

3、人手做一朵小白花

4、進行安全教育

  過程:

一、談話,知道4月5日是清明節,初步感受清明節的習俗。

二、出發前進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引導孩子遵守紀律,提高出行的安全意識。

三、步行至戚家山,登山到山頂烈士墓前。

四、祭掃烈士墓

1、瞭解烈士的光榮事蹟

2、向烈士獻花致敬

3、全體肅立,向革命先烈默哀

五、休息,吃點小零食

六、踏青:欣賞戚家山的春景、留影

七、整隊回幼兒園

八、活動要求及注意事項:

1、9:00準時在操場集合。

2、出發前注意清點人數,活動結束後也要清點好人數。班主任和帶班老師、阿姨跟好隊伍,保證幼兒安全。

3、掃墓期間,全體師生嚴肅認真,不講話,不嬉戲,不追逐,不喝飲料,不吃零食。

4、回來後引導孩子將感想記錄、分享。

幼兒園教案《清明節》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瞭解清明節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習俗。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願意積極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觀察講述,引起學詩興趣。

1、教師根據古詩講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圖片,提問,你在剛才的故事裏,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麼呢?(古時候的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問路,在説話…)天氣怎麼了?(下雨)

(二)觀看VCD片,觀賞體驗,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

古時候,有一位杜牧的詩人,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問: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

(請幼兒討論。)

5、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解讀詩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

4、解讀其中的詩句,理解個別字詞“雨紛紛”、“欲斷魂”、“借問”、“遙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習朗誦,表達感情,幼兒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跟讀。

2、幼兒分組學念,感受古詩意境。

3、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提醒,注意表達合適的感情,輪流請幾批幼兒。

4、請幼兒集體朗誦1-2遍,進一補感受古詩意境。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清明節來到時朗誦給爸爸媽媽等家人聽

2、在圖書區添設古詩圖書,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感受古詩意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