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清明節的感受作文七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43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感受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清明節的感受作文七篇

清明節的感受作文 篇1

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濱海古園看外婆。

因為我媽媽耽誤了時間,所以我們到10:50分才出發。當我們到了A30往濱海的出口時,道路上堵成停車場了。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去濱海古園掃墓的人太多了,當我們到達時已經下午3:00了。正好我帶了背誦古詩11、12的紙,在堵車的時候背。背完了以後,感覺已經飢腸轆轆,媽媽去買了點吃的。我一邊吃東西,一邊看風景。雖然鄉村的風景沒城市的風景好看,但是我看到了城市裏沒有而鄉村裏有的金燦燦的油菜花。

到了濱海古園,我們看到了宣傳環保的地點,我問叔叔:“我能去簽名嗎?”叔叔回答:“你可以去簽名,還可以拿一個環保袋。”我簽好名了以後,媽媽説:“寶寶,把我的名字也寫上。”我又把媽媽的名字也寫上了。爸爸來電話了,説:“我在給外婆掃墓的地方。”“我們馬上來。”媽媽回答,“我們去租桶。”那時候,我媽媽已經哭了。在外婆的墓碑前,我給外婆上了三炷香,還給外婆獻了一束花。

我的感受是:我是外婆帶大的,我很想念她,我還常常去翻看小時候和外婆在一起的照片和錄像。爸爸説:“通過清明掃墓,我們表達了對先人、親人的思念,也釋放了感恩的情懷。”

清明節的感受作文 篇2

以前經常聽媽媽講革命烈士的故事,還會背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時我似懂非懂。清明節看着烈士陵園“川流不息”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手捧鮮花和紙錢,我感覺很好玩,又覺得很奇怪,一束束鮮花為什麼放在石碑前?媽媽就説那是祭奠革命烈士和死去的親人。

今天我看了茅麗瑛烈士的事蹟,一顆幼小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讀了她的遺言“我愛我的母親,但我更愛我的祖國————”,這幾句質樸的遺言讓我對烈士有了更多瞭解和認識,為了祖國可以拋棄媽媽,並且付出了生命,實在是太偉大了!

現在我明白了,我們美好的生活是許多人犧牲了生命換來的,清明節是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更多的人們做好事,因為我也愛祖國母親!

清明節的感受作文 篇3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説。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自己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着細細的小雨。我們自己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自己順着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姥爺的'墳前,我們自己要給敬愛的姥爺掃墓了。

奶奶和我的母親忙着給姥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我的母親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自己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我的母親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的感受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被奇妙的大自然所印證,昨天下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的心像大石頭一樣沉重,因為要給老爺和老奶掃墓,以前,我不懂清明節的真正意義,直到今天掃完墓後,我才懂得了清明節的真正意義!

清晨七點,大家準備給老爺和老奶掃墓,掃墓對我來説可是件新鮮的事,大家拿上工具,出發了。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大家來到了老爺和老奶的墓前,一年沒來,墳墓上長滿了荒蕪的草,大家做好分工後,紛紛開始忙碌起來,一切就緒後,大家開始燒紙錢,隨着裊裊炊煙,我彷彿看到了他們的影子,他們告訴我:好好學習,珍惜生命。

是啊,人的一生苦短,每一天都要活得快樂,要不斷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夢想終會實現;超越自我,夢想化為動力;超越自我,創造美麗人生!我認為生命就在不斷的超越自我,超越夢想!在山上,城市的房子盡收眼底,山中開滿了金黃金光的油菜花,深呼一口,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氣,那些花以不可抗的動力詮釋着生命的意義!

清明節的感受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一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與我們一樣,幸福與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與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着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個充滿期望與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清明節的感受作文 篇6

清明節是個踏青的節日,春天已經完全的來到身邊了,清明節也是個緬懷先輩的節日,先輩已逝,年華正流。人生能有幾回夢?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我已無力去憧憬。在鱗次櫛比中遨遊,我已無心迷戀。又是一年清明時,燃燭,仰拜,在香燭的淡淡香氣中,我感覺我已悟到了什麼。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節的感受作文 篇7

清明節是祭祀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習俗,這天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在古時候的時候,清明節這一傳統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現在的人們已經沒有古時候的習慣了,我看見有人在十字路口燒紙。祖父和奶奶回老家去給太爺、太婆們燒紙去了,沒有帶上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