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清明節日記合集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2W

一天即將過去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日記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清明節日記合集6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小時候,我是個十分淘氣的小孩,常常纏着年滿七旬的曾祖父玩耍。

每年的清明節,我都很開心的,因為可以去掃墓,但掃墓不是我的目的地,掃墓後的宴席上的紅包才是我的終極目標,嘻嘻!

往往掃墓是最無聊的 ,但有了曾祖父的陪伴,便不再枯燥無味。有的年份,細雨綿綿,曾祖父必考我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的'年份,天清氣爽,他老人家就考我另一首古詩:“街頭女兒雙髻鴉,隨風趁蝶學妖邪。東風也作清明節,天遍來禽一樹花。”到了墓園,他也會考我另一首詩:“洛浦林塘春暮時,暫同遊賞莫相違。風光不要人傳語,一任花前盡醉歸。”我並不明白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只是朗朗背來,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每當此時,曾祖父就會高興地説:“孫兒真乖,真聰明。”他對着自己的晚輩我的長輩們誇獎我,讓我總成了大傢伙關注的焦點。曾祖父大大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我十歲時,曾祖父就患了嚴重的咳嗽,卧牀不起。有一年清明節,他突然把我叫住,要我背清明古詩。他斜倚牀前,眯縫着眼,頭往後仰,靜靜等我開口。房間裏的人不知什麼時候增加了好多個,連平日極少在家的爸爸也來了。我隱隱覺得不妙,但還是有聲有色地把詩吟誦了一番。曾祖父滿意地點了點頭,努力睜開眼睛,把我細細打量一番。爸爸把我領了出來。

不久,曾祖父病逝了。我才知道那是最嚴重的一次生病。曾祖父最後聽我吟誦了他生前教我的三首清明詩,帶着滿足離開了人世。我後來也明白,在曾祖父的眼裏,清明既是一個充滿哀愁的節日,也是踏青賞遊的好日子,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節日。

今年清明節,我和爸爸來到曾祖父的墓前,我高聲朗誦着這三首古詩,告慰他老人家太平盛世,我們正詩意地活着。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節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準備包清明。

星期六,媽媽帶着我去外婆家包清明果。到了外婆家,外婆已經準備好一大盤包清明果的菜,有豬肉,豆腐乾、春筍、榨菜、鹹菜、大蒜……真豐富啊!看上去很好吃,我不由拿起筷子夾了一大口吃。外公和外婆在忙着,只見外婆從大鍋裏撈出艾葉和糯米粉混合煮成麪糰,是一塊白一塊青,再放到石臼裏,讓外公用產捶,下一下用力的敲捶,外婆在邊上翻面。 一塊白一塊青的艾葉團,已被外公用產捶敲成的磚青翠的艾葉團了,外婆把青翠的艾葉團從石臼裏拿出來,放在菜板上揉成一條麻繩一樣,又一小節一小節擰下來,搓成圓形。我和媽媽就準備拿着這小圓形的艾葉小團開始包清明果了。

我搶了一個小艾葉團,把大拇指沾了油,把艾葉團捏成了一個碗狀形,我看到媽媽捏的十分像碗,而我像一葉小舟。媽媽説:“要捏小些,做時洞捏深一點。這樣就能做漂亮些。”我按着媽媽的方法,果然,這樣做起來就很漂亮。接着我把一勺菜裝進去,把兩邊用力一捏,皮就破了,輕輕捏,就粘不起來了。我又向媽媽求助,媽媽只好手把手教我。看來,一個簡單的清明果,到可以吃真的挺費心思的。

外婆把我們剛包好的清明果,烝給我們吃,我一口氣吃了三個,吃着美味又挺費心思的清明果,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清明節日記 篇3

星期六,我和我的爸爸回了鄉下,早上很早我們就出發了,那裏陽光明媚,樹木茂盛,當然雜草也是很多的,山路很滑,用了好大力氣我們到達了目的地,首先我們開始拔草,然後是砍竹子,我還看到草從地裏有很多的螞蟻,一切準備好了,我們開始給祖先燒紙錢,燒的時候我們拿着砍來的竹子支撐着,讓火力更大一些,然後我們大家一起祭拜了祖先,最後我們高興的回家了……

清明節日記 篇4

昨天是清明節第二天,也是一個掃塵日子,我、弟弟、爸爸與媽媽一起去了鄉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錯,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們也無話可説,也只有踩着泥膩山間土地一步一步奮力向上攀登。

終於到了太公、太婆與小爺爺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香,香在不時向外冒着煙,那香味是那麼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樣子。我們所有人手裏都拿着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太公、太婆與小爺爺鞠了一個九十度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崇高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與小爺爺合墓前。花籃裏花都是白色,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帶子死死捆在了花與花籃上。在幾片綠葉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太公、太婆與小爺爺燒在陰間鈔票,爸爸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有兩億,有一百萬大鈔票,還跟他們説:“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麼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麼呢?

太公、太婆與小爺爺你們“走”那麼早,我都沒有好好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身邊,在那,陪伴你們只有孤獨與寂寞,不……不……不……還有那“無情”春、夏、秋、冬與綠樹繁茂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

在走時候,我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清明節日記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間,一年一度的四月五日清明節又到來了。

今日,爸爸媽媽帶我一起上山去拜祭外爺。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外爺的墓前。只看見,墓前長滿了高高的野草。媽媽連忙拿起鋤頭鋤草,看爸爸鋤草的認真勁,可見媽媽是多麼牽掛着去世的外爺啊!鋤完草後,媽媽的手搭在我的肩上説:“航,快過來拜祭外爺外爺,一併説出自己的心願。”

我來到墓前,雙腿跪下,雙手合一説:“外爺,即使您已去世多年,但我們依然牽掛着你,外婆一人在家非常孤獨,無聊。不過您放心,我們會給照顧好婆婆的,一定讓她吃好、穿好、睡好,甚至講故事,講笑話,逗她開心!陪伴她度過幸福的晚年。外爺,您在天之靈,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幸福快樂!您安息吧!”隨後,我們點好香和蠟燭,掛好紙錢,然後爸爸就開始放鞭炮……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

我將永遠記住這美好的清明節!

清明節日記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一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寫出了清明的獨特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清節,按陽曆來説,它在每年的四月四人日至六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豔。豔陽高照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代也叫三月節,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哦!

清明節到了,按照習俗,人們都要去為英雄烈士或者為已逝世的家人掃墓。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每年都要和奶奶一起去為去世的親人掃墓。記得去年清明節,是一個下着濛濛細雨的天氣,走在鄉間小路上,竹葉微微搖動鳥兒歡快地歌唱野草在微風中點頭……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啊!可是,我們的心情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雖然我曾未見着祖父和祖母,但我依然非常懷念他們。

奶奶和我們心情沉重、帶着絲絲悲傷來到墓前,首先放了兩個大大的炮竹。然後把酒杯盛滿酒,慢慢在灑在墓前,作為親人,表示對他們的懷念、思念之情。隨後,奶奶點上三柱香和蠟,跪在地上磕頭、作揖,並且還在説上幾句祝福的話,大意是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安安心心。並保佑我們家人健康平安……還要默默地為他們祈禱。最後,奶奶通常要講一些關於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以此來鼓勵我們,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清明節,這個讓人難以忘懷的節日,讓我們記住它,記住英雄烈士,記住那些逝世的親人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