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6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説一説。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為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

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粽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四、請幼兒説説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端午節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考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①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説、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説等。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

年齡段

主要目標

小班

(1)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氛圍;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年齡段

序號

活動內容

主要涉及領域

組織形式

小班

1參觀端午節的環境

社會

集體

2好吃的粽子

科學

分組

3綠豆糕

藝術

分組、區域

4劃龍船

健康

體育、遊戲

5一起過端午

綜合

集體

7端午節親子活動

綜合

年級組活動

5熱鬧的賽龍舟

語言、社會

集體

6龍舟競賽

健康、社會

集體

7一起過端午

綜合

大帶小活動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環境創設

(1)園內大廳佈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牆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穫與體驗: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

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説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②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裏”為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4)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閲讀;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遊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遊戲;③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資源利用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嚐嚐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並攝像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一)小班

活動一:參觀端午節的環境

主要涉及領域:社會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園內環境,感受節日氛圍。

2.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

活動準備:

園內佈置的端午節的環境。

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參觀興趣。

2.參觀園內環境,自由交流、講述與端午相關的物品。

3.集體交流,瞭解端午節的有關習俗。

★指導語:①你看到了什麼?②幼兒園裏為什麼要掛這些東西?

活動二:好吃的粽子

主要涉及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瞭解粽子是由粽葉、糯米等包成的。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嚐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徵。

★指導語:粽子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瞭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瞭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麼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嚐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嚐粽子,與同伴説説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活動三:綠豆糕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油泥自制“綠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樂。

2.注意保持桌面的乾淨,有良好的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小盒、油泥、裝綠豆糕的塑料盒、各種玩具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綠豆糕的外形,激發興趣。

★指導語:這是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

2.討論製作綠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討論製作綠豆糕的方法。

★指導語:怎麼做綠豆糕?(根據討論情況,請個別幼兒示範綠豆糕的製作方法。)

(2)討論製作綠豆糕的要求。

★指導語:做綠豆糕時要注意什麼?

3.製作綠豆糕。(鼓勵幼兒用輔助材料在綠豆糕上進行裝飾,提醒幼兒保持桌面乾淨。)

4.將製作的綠豆糕送入“娃娃超市”,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四:劃龍船

主要涉及領域:健康

活動目標:

1.在鼓點的伴奏下,有節奏地模仿劃龍船的動作。

2.樂意邀請同伴與自己共同遊戲,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鑼鼓、自制龍船若干。

2.幼兒具有劃龍船的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1.聽鼓點做不同的身體動作,感受節奏的快慢。

2.遊戲:《劃龍船》。

(1)遷移已有經驗,探索劃龍船的動作。

★指導語:怎麼劃龍船?(引導幼兒用動作進行模仿。)

(2)觀察自制龍船,討論合作劃龍船的方法。

★指導語:幾個人一起劃,該怎樣劃呢?(請幾名幼兒進行示範。)

(3)幼兒自由結伴,嘗試合作劃龍船。

(4)在鼓點的伴奏下,有節奏整齊地劃龍船。(教師可視情況調整節奏快慢,讓幼兒隨着節奏划行。)

3.劃龍船比賽,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五:一起過端午

主要涉及領域:綜合

活動目標:

參加大班端午節主題會,與大班哥哥、姐姐一起品嚐端午美食,體驗和老師、小朋友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大班年級組聯繫,參加大班的端午節主題會活動。

2.端午美食若干(粽子、綠豆糕、鴨蛋、黃魚、黃瓜、龍蝦等)。

活動過程:

1.進入活動場景,激發和大班哥哥、姐姐一起過節的興趣。

2.大班、小班端午聯誼活動(詳見大班《一起過端午》活動方案)。

(1)知識問答活動,瞭解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吃粽子、吃鴨蛋、吃綠豆糕、賽龍舟等)。

(2)才藝展示活動,表現自己的端午經驗。

3.端午節美食活動。

延伸活動:

在活動後,引導幼兒談談、説説自己和大班哥哥、姐姐一起過節時的活動和心情。

端午節教案 篇3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説一説。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為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反思:

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粽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四、請幼兒説説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

端午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引導幼兒主動學習與端午節有關兒歌,感受一些端午節的作品,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引導幼兒感受家鄉傳統節日的氣氛,感受家裏過端午節的氣氛,激發學習端午節習俗的興趣以及愛家鄉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端午節PPT課件

2、端午節相關視頻鏈接

3、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景導入,用粽子引出端午節,激發幼兒探索端午節的樂趣。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粽子)老師一邊説一邊點開PPT出示粽子。

(2)你們知道粽子是什麼時候吃的?(端午節)還記得老師給小朋友講過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

(3)教師描述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故事,為了紀念屈原,我們就把五月初五屈原跳江這天定為端午節!

2、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划龍舟視頻,講解端午節划龍舟的意義,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賽龍舟視頻(點擊課件視頻鏈接[需要聯網])

(2)小朋友你們看到視頻裏的人在幹嘛什麼呀?(在划龍舟)

(3)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説,這些習俗和傳説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龍舟比賽。

3、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端午習俗》,感受端午節帶來的快樂氣氛。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請幼兒細細感受和傾聽。

端午習俗

五月五,慶端陽,划龍舟,掛香囊。

雄黃畫個花臉粧,好吃粽子香又香。

(2)剛剛兒歌的題目叫什麼?(端午習俗)對,端午習俗。那兒歌裏都説了哪些習俗呢?(老師請幼兒隨機點擊問號,幼兒點擊後出現不同的習俗照片)。

4、教師再次朗誦端午習俗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加深印象。

四、活動延伸

1、一起畫雄黃粧

今天老師想請你們能不能幫助一個小朋友,他要去參加端午晚會,他不會畫雄黃粧,也不會畫香囊想請你們幫助她,你們願意嗎?幼兒人手一份材料,用畫筆給香囊和臉譜上色化粧。

2、划龍舟遊戲

小朋友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加端午晚會,可是要經過一條大河我們該怎麼去呢?我聽到了有小朋友説划龍舟這真是個不錯主意,現在跟老師一起學一學划龍舟的動作,我們小朋友學的真棒現在我們坐上龍舟出發吧!

端午節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閲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讀“粽、檐、輔、措、誣、頌”6個生字,會寫“佩、戴、措、施、疏、頌、駕、屍、俗”9個生字,掌握“佩戴、愛戴、措施、誣陷、屍體、習俗”等詞語。

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學習複述課文。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知道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蹟並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難點: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瞭解並複述端午節的由來。

課前準備:

1.生字詞投影片。

2.課文中屈原插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你們都知道哪些?

2.每一個節日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30課《端午節的由來》,看看端午節背後有什麼樣感人的故事。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學生根據學習要求自讀。

三、集體反饋,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讀。(展示課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傳頌屍體習俗疏遠

誣陷愛戴粽子屋檐輔佐駕着

2.教師根據學生認讀的情況,進行強調。

字音:“措、頌、俗”是平舌音,“屍、疏”是翹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邊不要寫成“也”。“疏”的左半邊最後一筆是提,右半邊第四筆的點不要漏掉。

3.齊讀詞語。

4.理解詞語的意思。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於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5.指名反饋: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憂國憂民、憤然跳江的屈原,人們紛紛把食物投入江中,保護屈原的屍體不受水族侵害。後來,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傳到現在。)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試着給課文分段並説説段意。

2.組內交流。

3.代表反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紹端午節的日期和習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體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們仍保留在端午節那天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文章把人們紀念屈原的活動記錄得十分詳細。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課文,感受屈原那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五、板書設計

30 端午節的由來

吃粽子 賽龍舟

(紀念屈原)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揭題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能簡要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課文分為幾部分?每部分都講了什麼?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深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二、學習第一、三部分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展示課件第三屏)

(1)農曆()月()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等。

(2)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國的()。端午節已有()年的歷史。

2.學生自由讀後和同桌討論。

3.指名答。

4.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懷念?

指名讀本段,其餘同學邊聽邊用筆畫出介紹屈原的有關語句。

指名答。(著名的詩人、有名望的官員、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就是這樣一個愛國、有才幹、深受百姓愛戴的人,卻卻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權貴的誣陷和楚王的疏遠,這又是為什麼呢?誰能在文中快速找出來。

指名答。(因為他們對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滿,這些措施觸犯了他們的利益。)

3.權貴們是怎樣對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們想方設法誣陷屈原,無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説他的壞話。)

4.結合課文內容,説説什麼叫“想方設法”“無中生有”?

想方設法:開動腦筋,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聽信了讒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熱愛祖國,寫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詩歌。

學生展示自己蒐集到的屈原詩歌,讀一讀。

(1)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淚,聲聲長歎,哀歎人民的生活充滿了艱辛。)

(2)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即使是身死,壯士們的靈魂也還在繼續戰鬥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稱雄。)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為什麼要跳江?

默讀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讀。(楚國滅亡,屈原萬分悲憤)

什麼叫“萬分悲憤”?(悲傷憤怒到了極點。)

2.出示文中插圖,問:屈原在江邊佇立,萬分悲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指名答。(國家的滅亡,百姓的苦難、自己報國無門)

3.指導感情朗讀本段。

4.從屈原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指名答。(熱愛祖國、不畏權貴、堅持正義、不怕艱難險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撓鬥爭------)

(三)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後,當時的百姓是怎麼做的?後來,人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2.小組交流後派代表答。

3.比較句子。(展示課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樣”説明百姓都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終於”説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才找到了一個好辦法。)

4.駕小船、投粽子這些活動,流傳到今天,逐漸演變成了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深深懷念。

展示蒐集到的屈原詩歌並進行交流,通過詩歌中流露出的憂國憂民情懷,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愛國精神。

文中的插圖表現的是屈原大義凜然地站在江邊的情景。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屈原在楚國滅亡後萬分悲憤的心情,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鋪墊。

比較句子環節,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如何把句子寫得生動、感人。

複述課文,既加深了學生

四、複述課文

1.看板書,在學習小組內複述。

2.指名複述。

五、拓展延伸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民族的傳統節日,它是一個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結,是維繫着一個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國都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在這些節日裏有什麼風俗?

指名答。

六、課堂小結

作為華夏子孫的一員,讓我們緬懷先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續和繼承下去!

七、板書設計

30 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 忠誠 愛國 不畏權貴 關愛百姓

百姓 十分愛戴 萬分悲痛 深深懷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端午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

2.學習包粽子的技能。

3.體驗包粽子的樂趣,感受端午節的濃厚民俗氛圍。

活動準備:

1.請幼兒事先調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完成調查表。

2.《端午節》課件。

3.粽葉、泡好的米、棗、細線或長方形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交談,説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組織幼兒交流調查結果,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一起講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那天為端午節。

(2)交流調查表: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3)組織幼兒觀看課件,瞭解端午節時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3.節日體驗活動:包粽子。

(1)組織幼兒一起開展包粽子活動,提醒幼兒用米不要太多,粽葉要把米和棗包緊, 然後用繩子捆紮結實。

(2)也可以組織幼兒用長方形紙折粽子,折成六稜形並進行裝飾。

4.節日分享:將包好的粽子與父母一起分享, 也可以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進行分享活動。

附故事:《端午節來歷》

有一個楚國人叫屈原,楚懷王見他聰明能幹,很看中他,便封他為三閭大夫。

屈原當上三閭大夫後,和他一起做官的人嫉妒他,就在楚懷王的面前説他的壞話。楚懷王便慢慢的討厭他了。後來楚懷王死了,他的兒子聽了壞蛋的話,就把屈原趕出楚國的京城。

不久楚國和秦國打仗,秦國把楚國的京城強佔了。屈原看到楚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 自己又沒法出力,心裏很痛苦,寫了很多詩,然後就跳進汨羅江裏自殺了。

屈原跳江後,楚國的老百姓怕魚蝦咬壞屈原的遺體,就用竹筒裝上米丟進江裏去餵魚蝦,又划着小船沿江尋找他的遺體。

從那以後,每逢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自殺的日子,許多地方都要吃粽子、賽龍舟,人們以這種方式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