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重陽節作文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7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重陽節作文2篇

重陽節作文1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民間又説“久久長壽”,重陽節便成了尊老、敬老、愛老和助老的節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迎來重陽節,別有一番感受。

説到老人,不禁想起明代馮夢龍的趣説:諸物都是先白後黑,唯有髭鬚卻是先黑後白。其實,古人不乏頌揚“皓首”的吟詠,很大程度上也是今日老人的寫照。

“鬢衰頭似雪,行步急如風;不怕騎生馬,猶能挽硬弓”,這是張籍對白頭老人的歌頌。第二軍醫大學吳孟超院士從醫近70年,現已90歲高齡,但仍披甲執刀,工作在醫學科學領域。袁隆平院士去年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畝產達926.6公斤,他豪言10年內衝擊1000公斤。80多歲的他不認為自己年老,常説:“我的心態永遠年輕!”老有所為,不僅是事業需要,更是一種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

“自到青冥裏,休看白髮生”,這是杜甫對白頭老人的慰勉。楊善洲從雲南省保山地委書記崗位上退下來後,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人們讚揚他是永不退休的共產黨員。他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去世前無償交給國家。對黨員幹部來説,不管黑髮白髮、在任退休,為人民服務永遠都是現在進行時。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是王勃對白頭老人的讚美。白芳禮老人74歲時召集家庭會議,宣佈把5000元積蓄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還要回天津蹬三輪掙錢,讓更多的窮孩子上學。自此他支教18年,將掙來的35萬元錢全都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和公益事業。在我們身邊,像白芳禮這樣熱心公益、默默奉獻的老人不乏其人,他們的行為看似平凡,卻不斷帶來社會前行的.正能量。

古詩之美在文辭,當代老人之美在行動。按60歲退休,距人生終點還有大把時光,退休時非但不必嗟歎“感吾生之行休”,還能翻開人生的新篇章。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到“滿目青山夕照明”的豪邁,散發的正是時代的熱力。

另一方面,老人奮鬥和勞累一生,年齡到“坎”回家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和社會回報,不僅天經地義,更是全社會的應盡責任。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面對“未富先老”、家庭空巢化等挑戰,“老有所養”問題也日益凸顯。日前,央視《新聞聯播》為桂林四兄弟刊播尋母啟事,引起強烈社會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觸動了失能老人缺少照顧、失憶老人走失等社會痛點。

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需要敬老愛老的文明風尚,讓每個老人都能享受幸福晚年。如果説“老有所為”是老年人老當益壯的精神追求,那麼“老有所養”則是社會回饋給他們的人性温暖。

重陽節作文2

今天是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年節”。可是,你可知道它的來歷?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做重陽,也叫重九。據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始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並沿襲至今。歷來過重陽,都是以登高望遠笑傲人生為主題,民間多開展一些登高、爬山、郊遊、品酒、賞菊、書法、作賦等活動。自從1988年我國將農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曆“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後,每逢重陽,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都通過組織的形式組織老人過節,形式雖然不一,內容卻基本相同,大體都是組織老年人座談會,對老年人進行慰問活動,自此很少看到有開展傳統的重陽文化活動的了。

重陽節和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些個節日都有很重的文化份量,都有她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文化淵源,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個特定的文化元素。重陽節的文化背景和淵源深刻而悠長,登高望遠,品酒賞菊,吃重陽糕,這些都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僅以一個敬老顯然不是重陽節的本質和內涵!

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豐富,節日的文化氛圍卻在逐漸淡化,除一些特殊的階層或羣體還能想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名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節日的'文化元素已開始漸漸被遺忘,以至出現有韓國人把端午節拿去申請為該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荒誕,而笑話的背後難道不是我們背棄了傳統文化後的一個痛心疾首的教訓麼?如果繼端午節被端之後,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這些文化名片再被人家拿去申請為他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那我們中華文化説不定什麼時候會要被人一鍋端掉,真要那樣,我們怎麼去對我們的子孫進行五千年文化的教育與傳承,拿什麼讓我們的子孫信服我們有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誠然,敬老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相比整個中華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比敬老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重陽節不等於敬老節,敬老只是重陽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近年來,外來文化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爭奪較量不止,並且外來的文化因素越來越多的取勝於我,在向我們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太多的好處。我們傳統文化這最後的堡壘如果也被攻破,那時,我們就失去了支撐民族意志的精髓和脊樑,就失去了民族的滄桑與尊嚴。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非要有她的一種精神,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傳統文化就是一種內涵深刻、底藴深厚的精神,是能夠扛得起千年文化和億萬人民的精神。因此,重陽節,我們不再應該僅僅把她當做敬老節,而要將她的傳統文化精神融入到現代人豐富的文化生活中,過出她的現代意義,過出她的本質內涵,讓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扛起千年文化和現代文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