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育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育反思集合15篇

幼兒園教育反思1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愛的教育應是整個教育的主旋律。“陶行知也説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恆久不變的主題教育是愛的藝術、一個輕輕的撫摸、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温暖的擁抱。愛是每個人生長的營養土壤,而對於孩子來説,在幼兒園裏他們希望得到認可讚美同情關心和愛護,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基於愛的教育對幼兒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我園開展了”幼兒園「愛」文化的實踐研究“課題活動,圍繞幼兒園『愛』文化的核心引導幼兒感受愛表現愛傳遞愛。

一、結合幼兒園實際制定目標,尋找恰當的愛的教育“點”

為了將愛的教育滲入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我們首先結合幼兒園實際制定目標。在目標定位上規定了總的取向,即培養每個幼兒成為“有愛、會愛、敢愛”的兒童,基於“愛的教育”,確定各年齡段的基本走向,如小班重在對愛的感受與參與,中班重在對愛的發現和表達,大班重在對愛的理解和傳遞。

結合目標,我園對愛的內涵進行了認真挖掘和篩選,過程中我們閲讀了《愛的教育》、《做幼兒喜愛的魅力老師》、《規矩和愛》等圖書,蒐集了大量“愛的語言”,形成了幼兒園“愛的行動共約”,開闢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夠讓幼兒理解、接受的“課程資料”,建立出一套關於“愛的教育”的資源庫,並將愛的教育巧妙地融入到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

二、重視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激發幼兒對愛的期盼

1.幼兒園大環境的創設

美好的環境能促進幼兒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充滿愛的環境更能引發幼兒對愛的期盼。我們注意積極創設具有“愛”文化的氛圍。例如:我們在一樓大廳過道處擺放了温馨的組合沙發和報刊架,營造温馨的家庭氛圍;走廊處設置“愛的小屋”,鼓勵孩子們在這個充滿愛的小屋裏自由玩耍、説出祕密;更添愛意的是我們的“愛的信箱”,在這個信箱裏有孩子想對老師説的話,有留守孩子的心聲,每天老師會定時開啟信箱,幫助每個孩子去實現愛的諾言。當我們的孩子走到幼兒園就能呼吸到濃濃的“愛”的氣息,感受到具有一定文化底藴的教育內涵。每個班級由教師根據當前主題與幼兒共同精心設置各具班級特色的愛心牆,一方面體現了對愛的'收集、記憶與整理,另一方面則展現了幼兒對愛的表達過程。

2.活動區域環境的創設

幼兒對愛的感受不僅需要耳濡目染,同樣在操作與探索中通過自身活動獲得。我們在開展主題教育的同時,還開闢了“愛心驛站”的活動區域,選擇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實踐性較強的活動,充分發揮區域活動“遊戲性、活動性、創造性”的特點,為幼兒進一步提供感受愛、表現愛、傳遞愛的機會和條件。如:小二班設置了“爸爸媽媽來抱我”,讓幼兒在餐後活動或區域活動時,體驗他人角色,豐富自我感受;中一班的生活區設置“愛心郵局”,鼓勵幼兒幫助自己、幫助他人;大班每週五下午的區域活動“社區小衞士”,為小區的乾淨衞生做一些身體力行的事情。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每天安排區域活動的時間,將愛的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使幼兒在講故事、做手工、玩遊戲、社會體驗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三、注重動態的實踐體驗,引導幼兒參與愛的盛典

1.園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

課程設置體現愛。圍繞“愛”的研究,我園在“我和音樂做遊戲”、“繪本閲讀”方面開設了園本課程,倡導“閲讀發現愛”、“音樂表現愛”、“夥伴傳遞愛”,將存在於繪本和音樂中的“愛的教育”元素有機引入教學活動和遊戲中,具有現實意義。經過篩選的繪本貼近幼兒生活,鮮活生動,易為幼兒所感悟和認同,從而激發情感。例如:小班的《甜心愛上幼兒園》系列,以可愛的甜心形象講述了小朋友在幼兒園的多種體驗,從而成功適應幼兒園、喜愛上幼兒園的故事。由於符合幼兒實際需求,又是在與書本相符合的環境中學習,幼兒很快在這樣耳濡目染的情境中成長起來。《我和音樂做遊戲》不同於一般的教學過程,是比活動更有趣的遊戲,讓孩子們在身動、心動、腦動的遊戲中體驗音樂的樂趣,感受音樂傳遞的情感。

2.體驗中國節文化的“愛”

節日是人們生活實實在在的內容,讓幼兒主動、快樂、自然地享受節日氛圍,從自己的視覺中體驗和理解節日的內涵,就必須真正地讓幼兒去“做”。因而就有了婦女節和媽媽一起做卡片、玩滑梯,端午節和爺爺奶奶一起裹粽子,教師節和老師一起折康乃馨,中秋節做月餅,冬至節包餛飩,元旦節賀新年的活動。我們還嘗試將本土傳統文化教育寓於主題教學活動中,如大班開展的“我的家鄉在鎮江”主題活動,班上的孩子多數是外地人,卻落根於鎮江,因此提出這個話題。孩子們躍躍欲試,非常興奮,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查資料,在網上下載資料和圖片等。通過具體活動,看圖片、光盤等形式認識了鎮江三怪“水晶餚肉”、“香醋”、“鍋蓋面”;鎮江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等,這些極具鎮江特色的傳統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幼兒,並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幼兒對鎮江這座“美得讓人吃醋”的文化古城的瞭解和熱愛。

四、激發動手動腦,引導幼兒表現愛

愛的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要恰當地發現和把握環境中藴含的教育價值,就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園本情況去考慮。因此,創設包含“愛”文化的元素,營造幼兒能積極參與的操作環境,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中,通過繪畫、剪紙、手工製作等活動展現“愛”的元素,自由自在表達對“愛”的認識。正是在這種剪剪畫畫的學習過程中,幼兒和園“愛”文化親密地接觸,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對愛的理解和認同。

五、結合社區、家庭資源,拓展和延伸“愛的教育”

我們充分利用社區、家庭等現有的教育資源,建構三點結合的教育體系,形成有利於開展“愛的教育”的支持性環境。如:開展親子繪本閲讀活動,鼓勵社區和家庭的3—6歲兒童及家長來我園進行親子繪本借閲;拜訪敬老院的老人,為老人們帶去孩子們的節目和祝福;請社區保安隊長來園為孩子們進行消防知識培訓,學會如何在困難時候保護自己和他人;擅長二胡的家長介紹二胡的知識和表演方法等等,通過有效利用社區、家庭資源,讓幼兒感受幼兒園、社區、家庭的緊密聯繫,實現“愛的教育”的一體性。

幼兒園教育反思2

活動目標:

1、瞭解紙版印畫的技法,能依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運用喜愛的色彩大膽作畫。

2、能根據主題構思組織畫面,培養幼兒合理構圖與自主創新的能力。

3、願意與同伴一起進行創作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師範畫材料。

2、幼兒已經有畫水粉畫和在吹塑紙上畫線條畫的經驗。

3、場景圖九套(游泳、賽跑、鞍馬、跳高、拳擊、籃球、舉重、射擊、乒乓)。

4、幼兒印畫嘗試材料。

5、水粉色、水粉筆、調色盤、等工具材料;展示板、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探討紙版印畫,激發興趣。

1、以"畫筆先生"的故事有趣地示範版畫的塗色、壓印。

2、師、幼共同討論研究紙版印畫的方法。

二、嘗試紙版印畫,發現特點。

三、觀察比賽場景,自主構思。

1、(出示體育比賽的簡單場景圖),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師:你們知道嗎?為了迎接2008奧運會的到來,動物們決定舉辦一次動物運動會,比賽有那些項目呢?

2、討論交流:哪些動物會來參加運動會?

四、運用紙版畫法,合作作畫。

1、自由選擇比賽場景圖,在底版上刻畫動物輪廓線。

(選擇動物適合的比賽項目進行創作,並願意與小夥伴相互商量,合理構圖;師為能力弱的幼兒提供動物外形卡片以備自由選擇)。

2、塗色印畫。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塗色塊,並提醒幼兒用到水和顏料時要小心)。

3、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再次運用紙版印畫的方法創造性地裝飾畫面。

(教師巡視,觀察指導幼兒完善畫面,運用喜愛的色彩豐富畫面;鼓勵幼兒大膽創新,遇到困難會尋求幫助並樂於幫助別人)。

五、互相欣賞作品,分享經驗。

1、師:小朋友真了不起,和好朋友創作出了這麼漂亮的紙版印畫,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自己及同伴的作品,並針對畫面上出現的問題與幼兒展開討論,為下一次活動獲取有益經驗)。

2、小畫變大畫,給畫起名字。

幼兒園教育反思3

這天正準備進行社會活動《超級任務保護蛋妹妹》,因為考慮到要分組嘗試運蛋妹妹,所以吃完點心以後,我請小朋友坐成馬蹄形的座位。可是在坐座位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部分幼兒座位坐錯的現象,爭執聲、哭鬧聲、椅子倒地的聲音,課堂秩序非常的混亂,這是怎麼回事呢?雖然這個座位在平時只有上音樂活動的時候這樣坐,可這周算今天已經是連着三天坐這個座位形了,怎麼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我回想着前兩天的坐座位情況,第一天:由於剛開學,小朋友的身高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我給大家重新安排了新的座位,包括坐前三排的和坐馬蹄形的。因為坐在前三排的機會比較多,所以幼兒對坐馬蹄形的座位比較的陌生。這周第一次坐,有許多小朋友都忘記了自己的位置,需要老師的幫忙。看到這個情況我還重新請小朋友練習了三次。第二天:大部分幼兒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還是有小部分幼兒無所適從。而今天的第三天和第二天一樣又出現了這樣的狀況。

為什麼雖然我多次練習和鞏固,效果還是不明顯呢?我猛然想到:小班幼兒的空間知覺是較差的,雖然在地上我用即時貼貼了一條直線幫助幼兒初步認識了自己的位置,可具體的哪個孩子在哪個位置上是非常籠統的,根本沒有確切的位置,這給幼兒尋找自己的位置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想到這點以後,馬上進行了調整在即時貼上又貼了不同顏色的'即時貼,間距以一張椅子的距離為準,這樣只要幼兒認清自己的顏色就能方便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幾天的實踐也證明這樣的方法較好。

從這件事情中,我認識到:其實孩子們的表現情況正反映着老師的教育方法。我們在看到孩子在某方便不足的同時,真的要好好找找自己在這方面的教育方法是否適合幼兒。因為有很多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的癥結,尋找自己的不足,選擇適合幼兒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好他們。

幼兒園教育反思4

教室裏,語言活動《桃樹下的小白兔》正在進行着。我很高興地看到,在我的有效啟發下,孩子們思維活躍,發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當我的眼睛不經意地掃過時,發現只有貝貝依然安靜如故地坐着,沒有一點想參與的樣子。我想,活動一定要面向全體,不能忽視貝貝這樣膽小、被動的孩子。於是,我指着黑板上戴着桃花瓣手舞足蹈的小貓問:“小貓在幹什麼?”答案很簡單,只要能回答出小貓在動就行了。我把這個問題留給了貝貝。貝貝顯然沒有準備好,站起來後一直喃喃自語:“小貓在……”重複了好多遍,也沒有説出什麼來。這時,下面的孩子忍耐不住了,開始有些騷動。我見狀趕快提醒孩子們:“耐心等待。”沒想到,貝貝接過我的話頭説:“小貓在耐心等待。”孩子們鬨堂大笑。我被這出乎意料的答案搞得目瞪口呆,緊接着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正在有些不可控制的時候,一個脆生生的聲音響起來:“我就沒有笑。”是航航在説話。我回過神來,立刻表揚了航航,並對孩子們説:“是啊,別人不小心説錯了不能笑話,待會兒我們再給貝貝一個回答問題的機會,好嗎?”尷尬的貝貝終於鬆了口氣坐了下去,活動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事後回想起這個意外,在忍不住掩口而笑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思考這個意外的背後。貝貝為什麼會這樣回答?面對意外,我的處理得當嗎?如何看待活動後來的“迴歸”?

細想起來,面對這個意外,我至少有以下失誤:其一,雖然我讓貝貝回答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我沒有事先提醒貝貝思考,導致貝貝回答時很被動;其次,在貝貝的回答出乎大家意料時,我沒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以致對孩子們的“騷動”起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貝貝把我對其他孩子的提醒誤以為是對他的提醒,所以説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由此可見,在平時孩子們回答不出問題來時,我並不是如今天般“耐心等待”,而是急急地暗示答案。貝貝正是受此慣常做法的影響,出現了以上的“誤以為”。尊重孩子,等待孩子,説説容易,做起來可真不容易。

不過,航航的一句話讓我慶幸自己平時對孩子的引導還是有效的。當有孩子笑話其他回答問題有誤的`孩子時,我總是諄諄教導他們:“誰都有錯的時候。當別人出錯時,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幫助他,或者再給他一次機會。”航航在關鍵時刻的那句“我就沒有笑”不但提醒了我教師角色的迴歸,還避免了對貝貝的傷害。可以説,航航用自己純真的智慧幫我處理了這個意外。

其實,對教師來説,活動中的意外是一筆財富。只要你善於關注、願意思考,你一定可以在意外中積累到豐富的教學經驗。

幼兒園教育反思5

為了提高家長和幼兒在假期中的安全防範意識,6月30日,經開區轄區各幼兒園以“快樂暑假,安全相伴”為主題開展了暑假安全專題教育活動。

活動前,各幼兒園通過電子大屏幕、微信平台等網絡媒介廣泛宣傳,提高家長們的安全責任意識,強化了暑期裏家長對幼兒的安全監管職責。

活動中,各園教師通過安全教育視頻,着重從防溺水、防雷電、飲食安全、交通安全、防意外傷害等多方面對幼兒和家長進行安全專題教育。

活動後,各園向家長髮放了《經開區幼兒園暑假安全責任書》,讓家長了解暑期安全知識並要求家長仔細閲讀並簽字確認。家長們紛紛表示一定會切實履行自己的監管責任,以確保幼兒在暑期中的'安全。

通過此次暑假安全教育活動,全區幼兒充分認識到了安全的重要性,瞭解了自防自救知識,提高了家長對幼兒的監管意識,為幼兒度過一個安全、快樂、健康的暑假構築了堅實的防線。

幼兒園教育反思6

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1983年創立的多元智能理論,是當代新型智能理論的傑出代表。該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有至少八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然博物智能、自省智能等);人與人之間並無智能多少的差別,只有同一類型智能的強弱差別;先天的智能差異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來改變,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教育在各項智能上達到很高的標準。多元智能理論對於規劃孩子的教育,開發他的智能潛力,提高綜合素質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那麼,在課堂上如何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來指導漢語拼音的教學?

一、聯繫生活,發展語言智能

鑑於拼音符號抽象枯燥的特點,教師如果不為剛剛進校的一年級孩子在頭腦中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樑,那麼,拼音將有可能成為孩子學習上第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於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語言來源於生活,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地為兒童創設一種語言環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説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例如,在教“m”這個音節時,可以請三個孩子上台來站在一塊組成“m”的.形狀,然後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用一兩句話説出來。另外,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也能極大地激活孩子的語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在教“yi”這個音節時,我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告訴他們這個音節不能分開拼,只能整體認讀。而作為孩子,天生就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所以,到學習zicisizhichishi的時候,我就可以讓他們自己講故事學習記憶了。

二、兒歌串連,發展音樂智慧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於愛説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説,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教字母的發音,還是規範字母的形式,都運用了大量的兒歌,有的是傳統的兒歌。例如“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ee。”有的可以是我們為了教學需要,自編的兒歌。例如在教“ei”這個複韻母時,就可以編這樣一首兒歌:“小兔飛飛,愛喝咖啡。e前i後,喝了一杯。”像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例如,在教“d、t、n、l”四個聲母時,學生給“小兔追馬圖”配上了一首有聯繫的兒歌:“小馬馱大米,米粒灑一地,小兔追上來,勸它快停蹄。”由此可見,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説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慧。

三、找好朋友,發展交際智能

對於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那麼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教學中,可以經常開設“找好朋友”的活動,來調動學生拼讀的興趣。學生已學過了6個單韻母,讓學生把它們做成“頭飾”戴在頭上,在課堂上讓學生伴着音樂進行找好朋友的活動,學習的聲母分別與哪些韻母相拼,並試着拼出來。找對了,找對了,兩個就成了好朋友的活動。這樣的安排比以往的直接出示音節讓學生進行拼讀,效果要好得多。

四、色彩記憶,發展視覺思維智能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記憶的。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塗色,給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塗色,給字母和音節塗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薰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特點,科學的處理多元的教學內容,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於樂,就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幼兒園教育反思7

暑假生活即將開始了,為了提高幼兒在假期中的安全防範意識,讓幼兒過一個在高高興興、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假期。6月26日上午,教育幼兒園在多功能廳舉辦假期安全教育活動,為全園所有幼兒帶來了一場暑期安全知識“及時雨”,進一步幫助幼兒在假期前樹立安全意識,提高自我防衞能力。

活動現場,安保主任蔡鵬真老師通過情景演練、觀看視頻、認識安全圖標等形式把活動安全、衞生安全、交通安全、飲食安全及防雷電、防火、防電、防溺水等各種安全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讓幼兒全方位瞭解各類安全小知識,提升安全意識。

小紅帽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如何提高幼兒安全自救自護能力已成為是幼兒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核心環節。如陌生人來敲門怎麼辦?如何防止燙傷?如何安全使用電器?在家裏活動應怎樣注意安全?……在蔡老師一邊逐一示範,一邊邀請小朋友參與,一邊開展問答,孩子們的熱情不斷高漲不僅學會了撥應急電話“公安110”、“火警119”、“急救120”,還學習到了各種自護自救的`應急辦法,瞭解了暑期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增強了自我防範能力。

緊接着,教育幼兒園還開展了消防安全演習,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此外,幼兒園還利用電子屏、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平台,結合20xx年暑期安全教育,對家長開展安全教育宣傳,強化安全教育的家園合作,加強暑期孩子安全教育,加大對幼兒的監督力度,確保幼兒度過一個安全、健康、有意義的暑假。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永恆話題,是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幸福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近年來教育幼兒園高度重視平安校園建設,始終堅持“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要做到防範於未然”的原則,通過率先成立爸爸聯防隊、構建家園安全網,打造“安全教育”必修課,開展安全周主題教育等一系列強而有力的措施,持續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師生安全意識,不斷增強師生自防自救能力,為建設平安校園和深化“幸福教育”教育理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教育反思8

【活動目標】

1、能在西瓜皮上聯想出多種物體,並通過添畫表現其主要特徵,激發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豐富聯想。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幼兒間的合作精神。

4、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乾淨,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5、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實物:半個西瓜皮;半個西瓜皮的圖片人手一張。

2、小動物卡片、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泡沫板、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對西瓜皮進行初步想象。

——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半個西瓜皮)

——這半個西瓜皮看上去像什麼?(小船、小牀、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麼?(小傘、屋頂、枱燈……)

2、對西瓜皮想象並添畫,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

——西瓜皮會變魔術,瞧!它變出了什麼?(鞦韆),誰會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西瓜皮,變鞦韆,松鼠盪來盪去真有趣!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西瓜皮變個魔術?變好魔術後想一想,哪個小動物會用它來幹什麼?

——幼兒自由想象添畫並講述。(提醒幼兒相互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

幼a:西瓜皮,變帽子,小兔戴在頭頂上遮太陽。

幼b:西瓜皮,變雨傘,下雨小貓用它來撐傘。

幼c:西瓜皮,變木桶,小狗用它來舀水。

幼d:西瓜皮,變籃子,小羊用它裝青草。

——請幼兒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賞。

3、引導幼兒再次對西瓜皮展開想象,小組合作創編《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師出示背景圖,示範編故事:

有一羣小動物到草地上玩,發現地上扔了許多西瓜皮。小動物們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貓撿了個西瓜皮説:“讓我來做個翹翹板吧!”它到樹林裏找來一塊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個翹翹板。小貓和小狗一起玩,翹呀翹,玩得真開心!小朋友,西瓜皮有許多,別的小動物會用西瓜皮來做什麼呢?他們會怎麼説,又會怎麼做呢?請你們也來編個故事吧!一組上的小朋友你先編,再我編,再他編,大家一起接龍編個動聽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兒分組創編故事

每組提供一幅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若干小動物(提醒幼兒選好小動物,再講述)

【活動結束】

——請個別小組講述鼓勵小組間相互講述。

【活動反思】

這個有趣的情境為主線,利用直觀圖形建立直觀表象,通過操作,親身感受到整個探索過程,從而來揭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運算規律,最終達到擺脱對圖形的依賴,使學生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加減運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悦和成功。但這節課還存在幾個不足之處:

1、對新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把握得還是不夠準確,所以教學內容安排過多,導致後面沒有練習的時間。

2、利用圖形進行操作與探究算理還是沒能很好的聯繫起來,所以學生在交流時只能在教師反覆引導後才能説出同分母分數的算理。

3、對提問題這個環節預設得太死板,所以臨時生成的問題教師就沒能做出很好的處理。應該乘機板書出來,並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個重要問題進行研究。

幼兒園教育反思9

活動目標:

1、重點:瞭解合理的營養結構。

2、難點:為自己設計營養食譜。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衞生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準備製作營養食譜的紙、筆人手一份

2、自制健康印章一枚,圖案為太陽

活動過程:

一、我最喜歡吃師: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要是讓你隨便吃,你能吃多少?

幼兒自由發言,教師適當引導,如你喜歡吃冰激凌,你能吃下多少?你喜歡吃巧克力、炸雞腿、糖醋排骨呢?

二、營養寶塔

1、小朋友想吃很多很多喜歡的東西,這樣合適嗎?哪些東西應該多吃,哪些應該少吃?

2、教師出示掛圖。每天應該吃得東西就像一座寶塔,下面的東西應該多吃,上面的東西應該少吃。

3、吃得最多的應該是什麼?(米飯、饅頭、麪包和麪條,還有玉米、土豆和蕃薯,這些糧食做的食品可以讓我們有力氣。)

4、可以吃得第二個多的是什麼?(蔬菜、水果也要多吃一些)

5、比蔬菜水果要吃得少一些的是什麼?(牛奶、雞肉、雞蛋、魚肉都要吃一些,可是不能吃的太多。

6、吃得最少的應該是什麼?(巧克力這樣的甜食和油炸的東西都應該少吃)

三、我的營養食譜

1、看了營養寶塔,我們知道哪些應該多吃,哪些應該少吃,不能一個勁地吃喜歡吃的東西,不吃其他東西。

2、我們為自己設計一分健康食譜好嗎?

3、將紙折成三折,使它看起來象菜單。把早餐食譜(如水果,牛奶饅頭)畫在第一面,把午餐晚餐的食譜依次畫在第二面和第三面上。

4、折攏食譜在封面處美化裝飾。

5、選取幾個比較典型的食譜,引導幼兒討論他們設計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利於健康。經大家檢驗合格後教師在食譜封面加蓋健康印章。

6、我們把自己設計的'食譜放到我們的健康加油站,歡迎大家經常光顧,使自己永遠健康。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教育反思10

區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麼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裏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麼有意思。終於,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着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鬆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麼 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教學反思《幼兒園大班教育反思》。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 ”大家齊聲説:“知道,是節約。”我又問:“節約是什麼意思呢”這下象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説:“節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説:“節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又有的説:“節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我又問:“那又為什麼要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呢”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説:“昨天,我在電視裏看見,有一個地方沒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渴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裏考察後,用一架大機器鑽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後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

uo;這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稜説:“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周之惠説:“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説着説着,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約,節約(珍惜)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説:“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説———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約’吧。”我聽了馬上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育”而不是“節約”(可能他媽媽普通話不太準)。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説:“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裏裝了幾隻小袋鼠呀”“一隻。”“對呀,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王志偉歪着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説:“老師,我懂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幼兒園教育反思11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克服獨自在家時的害怕心理,瞭解當自己一個人在家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基本安全事項,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拐騙技巧,學會保護自己。

2、 引導幼兒初步運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看圖講述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 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4、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5、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課件《當你單獨在家時……》;情景表演的.準備;音樂磁帶《開汽車》;一輛霄幼接送車(用kt板製作);紅綠燈一個;芳芳家的佈置(沙發、花瓶、茶桌、飲水機、門牌、電話等);投影儀;電腦一台;故事圖片《當你單獨在家時……》19套。

活動過程:

隨着《開汽車》的音樂旋律,帶領孩子們乘坐霄幼接送車到蔡峻鵬家做客。利用乘車活動來提高孩子們的情緒,並且複習乘車的安全知識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探討。

活動反思:

首先,我通過提問,瞭解孩子們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驗,讓幼兒説説他們在車上看到什麼?都坐過哪路車?公交車是什麼樣子的?車裏的前排座位是留給誰坐的……,鼓勵孩子們能大膽、積極説出自己的經歷和想法。

在看圖講述的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積極講述圖中所發生的事,並能正確判斷圖中的小朋友的行為對不對,為什麼做得不對,這樣做有哪些危險,從而瞭解正確的乘車規則。

活動小結時,我請幼兒説説自己乘坐公交車有沒有注意禮貌,遵守交通安全守則,大部分小朋友都能積極回答,有的幼兒還説:“以後我要主動為老爺爺、老奶奶、還有行走不方便的人讓座。”

在繪畫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兒都能將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但有些幼兒的畫較空洞,沒有畫出具體的內容,還需要更多的啟發、引導。

通過這次活動,我班幼兒對安全乘車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時應遵守的交通規則。

幼兒園教育反思12

在通常的理解中,常規教育旨在促使幼兒瞭解、接受、遵守幼兒園集體生活所需的各種行為規則,養成相應的習慣,在當前幼兒園教育中舉足輕重。毋庸置疑,常規教育在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當前也陷入了一些困境,值得反思。

一、關於常規教育的一些困惑

在幼兒園常規教育過程中,為了適應規則,幼兒必須放棄哪怕是非常有趣的想法。例如,“到什麼時候做什麼”是一條幼兒園常規,但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並不總是能夠與教師的要求保持一致。當常規教育需要犧牲幼兒的主體性、創造力、想象力時,這種代價是否過於高昂了?對於教師而言,他們會因為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常規教育以及與之相關的事務中,相應地會減少對幼兒和教學研究的精力投入。因此,在現今的常規教育中,無論是幼兒還是教師都會失去很多。

目前常規教育主要採取“防範式”,即教師處處防備幼兒,生怕幼兒做“錯”什麼。教師通常採取的是高控制的手段,不敢放手讓幼兒自主地活動,以求得表面的井然有序。這樣一來,常規教育陷入了難以走出的“怪圈”:高控制形成了幼兒對教師的依賴,這種依賴使幼兒的自主性和規則意識很難形成,導致幼兒缺乏對行為的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而這又在一定程序上加劇了教師對幼兒的控制。這種常規教育對幼兒的主體性教育的內容抽空了,使得“培養幼兒的主體性”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二、常規教育陷入困惑的原因

1、把常規訓練當作開展一切教育教學的前奏。

有教學過程中教師總要等到幼兒全部安靜下來才開始活動,希望通過這種強化使幼兒形成自控並自覺安靜地等待教師“上課”。不難自出,教師是在常規訓練上而不是在如何激發幼兒在學習興趣與動機方面下功夫,常規在這裏不僅被當作工具,而且成了教育目的,其重要性往往被置於個體利益之上,使常規教育“過分強調環境的有序性,忽視幼兒的自主性,過於強調常規教育的共性,忽視遵守常規中的個體差異”。

2、將常規視為對幼兒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

在幼兒園班級生活中,隨時能聽見教師説出的“不能亂丟玩具”、“不能亂扔垃圾”、“不許大聲説話”等限制性話語,這些包含着“不行”、“不要”、“不許”、“不能”等指令性字眼的言語,説明了在教師心目中,“常規就是限制幼兒的不良行為,常規教育就是管”。將常規視為限制,從而使常規失去了對幼兒行為指引的作用,使幼兒的實踐缺乏目標感而顯得無所適從,甚至引起幼兒,尤其是大班幼兒的反感、挫敗感。

3、注重強調規則的利他性,忽略利己性。

遵守規則,意味着替別人着想,同時要限制自己不合規範的行為,在班級生活中,當個人的想法或需要與集體或他人的利益相沖突時,按要求得放棄個人的想法或需要以免集體或他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如幼兒園班級生活中“洗手時不要把水灑在別人身上”、“看到別人有困難要給予幫助”等都是利他性的規則。教師強調規則的利他性,使幼兒認為規則總是有利於別人的需要規則而自己則不需要,於是他最終學會的總是用規則來要求別人,而沒有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4、教育方法欠妥。

常規教育大多是這樣完成的:教師一般是首先介紹常規,接着是不斷地提要求,在幼兒園的教育生活中不斷地提醒、督促,對違反常規的行為進行懲罰。對於幼兒來説,這種要求是外部的,是教師有意地強調出來的,是在説明常規“是什麼”及“怎麼做”的問題。這種常規教育與幼兒以無意學習為主的規律相違背,而且只能引發這樣的效果:常規同知識一樣,只是需要幼兒接受即“能説出”的東西,而不是需要幼兒去理解它、實現它即“能做到”的東西。幼兒會想:“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規則到底和我有什麼關係?”當幼兒覺得常規與我無關時,任何説教都將難以真正奏效,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影響是十分消極的。

三、常規教育新的嘗試

1、將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作為常規教育的重點。

常規教育的根本價值和終極目的在於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園常規教育都要圍繞這一核心來進行。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教師轉變對規則的看法。規則作為社會和集體組織對個體的行為要求,在某種程度上是客觀的,是外在於幼兒的客體。但是在常規教育中,規則應被看成是幼兒主體品質的組成部分,因為真正地理解規則、遵守規則反映了幼兒主體意識的覺醒,是幼兒主體性的體現。對於教師而言,只有將規則視為幼兒主體的一種品質,把它當成是幼兒內在的、在幼兒積極的自我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東西,我們才能找到正確的常規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養出幼兒的規則意識。

2、將幼兒被動接受常規化為主動。

我們知道,規則不但有利他性,還有利己性,規則是互惠的,因此,我們需要幫助幼兒體驗規則對自己的意義,主動建構規則互惠性的認識。幼兒可以通過比較自己遵守某一規則前後的差異,發現規則給自己帶來的變化,體驗規則不是單方面的“付出”或是對自己的限制,而是副經理的'。例如“謙讓”的規則,會讓幼兒感受到它使大家都能順利做事,爭執不下會耽誤時間,最終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便。又如“助人”,在給別人帶來好處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快樂。

3、將幼兒常規要求內化為幼兒對規則的需要。

靠強制手段使幼兒遵從規則,並不能真正地養成幼兒的規則意識,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要求教師不能把規則當成一種強加在幼兒身上的外部要求,總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幼兒,而是將規則還原成幼兒主體的興趣和需要,激發幼兒對規則的內在動機,使他們感受到對規則的內在需要並體驗到其中的快樂。

為此,教師需要將自己的教育行為由一味的限制轉變為積極的期望、鼓舞和指引,支持幼兒對規則的主動建構,幫助幼兒體驗到規則或紀律為自己帶來的樂趣。如果教師多説“你能做到……你會……”或者“如果你能……我們都會為你感到高興”,那麼,幼兒在班級生活中懷着的不再是一顆忐忑不安的、小心翼翼的心,而是滿腔自信地去活動,他們會越來越頻繁地説出“我能……我會……我可以……我需要……”等話語,他們會將自己對規則的直觀感受表達出來,積極體驗他們對規則的需要,他們的規則意識會積極地生長。

幼兒園教育反思13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對媽媽的獨特感受。然而,這種感受是模糊的,不自覺的。形象生動的故事可以使幼兒的這種感受鮮明生動地在心中體現出來。這個活動的目標:幼兒能有意識地注意媽媽的特徵;能結合自己的感受來描述媽媽的典型特徵。

整個活動的目標基本都能夠達成,孩子們很願意表達對媽媽的特徵描述,雖然表達有侷限,多為頭髮長短,喜歡吃的東西。在活動中,小朋友都能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中,在傾聽故事時每個孩子都是非常的專注。

孩子們的思維是廣闊的,他們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孩子雖然年齡很小,但他們同樣具有欣賞美的能力,聽老師講的故事非常的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就等於在欣賞聲音的美、語言的美、肢體動作和神態的美,孩子們在聽我把媽媽弄丟這個故事時能如此投入認真的傾聽,我認為我在講故事的時候非常的投入,我非常用心的講好故事,我採用不同的角度來講述故事,把故事裏面不同的心情和表情都展現出來,在講到媽媽不見了,我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表現出着急和焦慮的心情,在找到媽媽時,會表達出發自內心的快樂之情,整個故事牽動着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真正在領悟故事的內容,大部分小朋友都能非常認真的傾聽並準確的回答老師的提問,在講述完故事之後,我請孩子説説自己媽媽的特徵是什麼?很多孩子都能大膽的敍述自己的媽媽的.特徵,孩子們會告訴老師媽媽長什麼樣子,細到頭髮,有沒有眼睛,有沒有揹包包等等,孩子們十分活躍的舉手發言,有些能力較強的孩子還會模仿故事中説到媽媽的笑。

通過這節課,讓我明白作為一個幼兒老師,在孩子的課堂裏,要孩子們專注的傾聽,必須把故事講的生動有趣、栩栩如生、富有童趣,從孩子投入的表情中,讓我明白想要孩子投入,老師必須自己先融入其中,為了孩子,我一定會繼續加強語言藝術的訓練,爭取以後可以做的更好的。

幼兒園教育反思14

語言領域中的問題研討活動,讓我收益匪淺,雖然我不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利用年輕人思維活躍,善於創造,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活動中採用提升理論、個人反思等多種形式,讓我獲得了不少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就看圖講述活動過程中“如何設計提問以及如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反思:

1、“看圖講述”活動的選材非常重要,尤其對於中小班幼兒而言,選材的生活性尤為明顯,不能難度太大,必須是幼兒熟悉的、容易接受並理解的講述內容,從而更有利於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頑皮一夏》這個主題即將接近尾聲,幼兒對於夏天有了一定的體會與瞭解。夏天的植物、動物、人們的飲食等,西瓜就是其中的一種。家庭吃西瓜的方法單一,而《蛤蟆吃西瓜》這個童話故事利用了幼兒喜歡的動物為主人公,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講故事演繹的生動、有趣,牢牢吸引幼兒的目光。

2、問題設計時,要有針對性,有啟發性,並且具有靈活性,即: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思維的方向改變方案中預設的提問,並即興設計新的提問內容,這一點是對教師技能的一次訓練也是一次挑戰。在活動中,幼兒回答了一些問題:“你覺得蛤蟆的哪個辦法最好?”不管他們回答什麼,教師都可以繼續引導出下一個問題:“你喜歡故事裏的蛤蟆嗎?”繼續教學活動。無論幼兒怎麼説,他都跳不出範圍,因為,教師只需要鼓勵和適當的`提問就可以了。

3、在活動中,要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多説、多思考,為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提供機會;在讓幼兒多説的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詞彙豐富、句型練習等也是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基礎,應將其恰當地融入到活動方案設計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養幼兒語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它利用了原故事裏慣有的模式,繼續創編故事……利用兩兩討論多給幼兒機會去説,去嘗試。

在每一次活動中都能有所收穫、有所發現、有所提高,從而我們開始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了反思,不斷地提升自我、挑戰自我,學習用新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模式來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育反思1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蘸顏料在紙上畫披薩餅。

2、在製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製作出各種品位的披薩。

3、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卡紙做的鍋若干、顏料、各色紙彩紙片

2、抹布、披薩餅的圖片、圍裙、廚師帽

【活動過程】

一、預熱階段:律動《開汽車》

1、聽説森林公園裏,新開了一家披薩店,那裏的披薩可好吃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2、好我們開着汽車出發吧!

二、圖形刺激

1、組織幼兒觀察討論,瞭解披薩的外形和品種。

(1)哇什麼地方到了?(披薩店到了)

(2)你去吃過披薩嗎?披薩好不好吃?你吃過的披薩是什麼樣的?是什麼味道的,餅上面有些什麼?(鼓勵孩子自由説一説)

2、學習製作披薩餅的方法。

(1)聽説森林披薩店的生意可好了,一會兒餅就買玩了,所以他們想請一些小廚師來幫忙,那小朋友想不想來當小廚師?

(2)我們來看看這個披薩餅是怎麼做的?

先拿好一隻鍋,接着在鍋裏放入香噴噴的雞蛋麪粉。用食指蘸一下顏料,然後塗在鍋裏,像繞圓圈一樣,從裏往外繞,越繞越大,把整個鍋底都塗滿。麪粉塗好後,在上面放上你自己喜歡吃的蔬菜、海鮮(彩色的小紙片)等即成。

三、想象創造

1、好小廚師們穿上工作服、戴好工作帽開始工作吧!

2、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來做自己喜歡的披薩餅,在製作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製作出各種不同品種的披薩來。

四、作品賞評

你做的是什麼批薩?我們把做好的披薩餅送到森林披薩店去吧!

【活動反思】

皮薩是孩子喜歡的並品嚐過的一樣食品,深受孩子的喜愛。漂亮的顏色,是整個美術創作活動的'基礎,孩子樂意去表現這種他們喜愛的皮薩。但基於小班幼兒的美術技能較為有限,我將這個活動的目標定位在培養孩子粘貼能力上,並欲通過活動增強幼兒對顏色的感受力,能將味道與顏色聯繫起來。

小班的孩子,有過粘貼美術作品的經驗,旨在培養孩子的結構感知和佈局能力。同時對皮薩顏色和味道的聯繫性產生探索興趣。因此,在第一次試教時我製作了一個皮薩,以其誇張的造型引起幼兒的興趣,給幼兒欣賞、想象的一個平台。幼兒的創作環節是比較順利的。但在第一次試教時碰到過問題,原因出在我的示範上。我在撕貼的時候是這樣示範的“選張你喜歡的紙——蘸點漿糊——塗在紙上——貼在紙盤上——在彩紙上塗膠水——撒上各色彩紙屑,在示範的時候,我感覺貼得很慢可是,讓孩子們操作時有的説不會,這是配課的劉老師説“範老師您可以在示範一遍,這次慢一點。”經過再次示範孩子們基本都能自己來完成作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