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優化及運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8.85K

本文通過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信息技術在國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更好促進物理概念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的優化及運用

論文關鍵詞:信息技術,國中物理,概念教學

《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應當重視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靜態的知識生動化,促使學生動手、動腦,不斷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世界的多種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種矛盾的相互依存關係及發展方向,讓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掌握了方法,培養能力,從而真正實現物理概念教學的目的。

一、呈現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藉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一定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呈現物理情景,能使學生在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如,“動能”教學時,我把龍捲風、海嘯、水庫放水等動態視頻組合在一起加以呈現,學生看到大樹拔起、車輛掀翻、堤壩沖毀、房屋倒塌的畫面後非常震感,也提了許多問題:“龍捲風怎麼形成的?力量怎麼樣厲害?” “水狂瀉下怎麼會如此厲害?這是什麼能量?”……這樣以信息技術呈現物理現象,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聽覺效果,都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對自然界物體具有的某種“能力”獲得一種強烈的感受和直觀的認識,從而為建立“動能”的概念打下基礎。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學中國中物理,創設與形成物理概念有關的生動的、新穎的情境,使學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對物理現象有一個明晰的印象,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規律。

二、揭示本質屬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過程是在物理環境中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取必要的感性知識,並與自己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念相聯繫的.基礎上,通過同化或順應不斷加深認識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摒棄現象和過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質的東西,以揭示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

如,“重力”教學時,我先播放鉛球和跳高比賽的視頻錄像,然後提出問題:奮力投出的鉛球和躍過橫杆的運動員最終會處於怎樣的狀態?這樣的競技項目挑戰的是人類的什麼極限?問題的提出,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待學生回答之後,再播放神舟七號航天飛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員在飛船艙內的生活和工作情景的視頻,再一次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在遠離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員可以用任意的姿勢“漂浮”在船艙中,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樣,藉助信息技術展示現實生活中的重力現象,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激發了學生積極思維,在鮮明對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

三、突破教學難點,深化概念

將物理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無疑為課程目標的實現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術獨有的“模擬”作用,不僅能真實生動地再現各種難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識,激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深化概念規律的理解。

如,“電流”一節,難點是學生無法觀察到電流的形成與方向,因此,電流的概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教學時,我利用Flash軟件進行仿真“模擬”,把電池組、小燈泡、開關、導線連成實物電路。然後閉合開關,電流(用紅色線條表示)從電源正極(用“+”表示)流出,通過小燈泡時,燈泡發光,最後回到負極(用 “一”表示),形象、直觀一目瞭然。師生通過對這一直觀模擬實驗的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很快就能夠理解電流的形成、方向這一重點、難點,對“電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識原理轉化為生動的、具體的圖像,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模型中國論文網。從而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動態分析過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與規律的教學是物理教學的核心。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的相互聯繫及其發展趨勢是靠物理規律建立的。在物理規律教學中拓展概念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的動態變化功能,進一步揭示和理解相關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形象直觀地“頓悟”概念的內涵。這有利於概念知識沿網狀同化,從而達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國中物理如,有關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時國中物理,電流表、電壓表示數變化情況的判斷以及變化範圍的計算問題,一直是歷年會考物理試題和各種物理競賽中的熱點。而學生普遍感到此類題難度大,得分率也較低。

如右圖所示的電路中,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動。請分析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變化情況。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時,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動態變化功能,製成課件進行以下動態分析:把電壓表和電流表等效替換,電壓表等效於開路,電流表等效於一條導線。由此不難看出,電路中的電流只有一條道路,即串聯電路,電壓表測量的事滑動變阻器的電壓。

這樣,運用信息技術對電路進行動態分析,既讓學生充分理解了電路的規律,也加深學生對電學部分相關概念的具體認識,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加強練習反饋,鞏固概念

課堂練習的檢測與反饋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通過反饋練習可以使學生深化概念,提高學習效率,加強對所學概念的理解和鞏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貯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檢測,為學生創造了一種悦目、悦耳、悦心的效果,高效率地提高理解概念的程度。同時,信息技術的人機交互性能,加強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人機之間的信息交流、思維碰撞,從而促使課堂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互動生成。

如,九年級“慣性”一節複習檢測中,我設計一題:播放飛機正確投擲救災物質的動畫視頻,同時提出問題:飛機投擲救災物質為什麼要提前投擲?讓學生用本堂課所學知識來回答。這樣就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通過練習深化了對“慣性”概念的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