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1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一人教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概述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

2、理解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對細胞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利用哺乳動物紅細胞製備細胞膜的實驗,提高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增加概述和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對細胞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細胞膜對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難點】

細胞膜對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1、老師展示地球與宇宙、中國與外國、生物與外界環境、細胞與外界環境、細胞的結構圖,提問:

(1)地球與宇宙的邊界是什麼?

(2)中國與外國的'邊界呢?

(3)生物與外界環境的邊界呢?

(4)細胞與外環境的邊界呢?

(過渡語)細胞作為一個基本的生命系統,它的邊界就是細胞膜,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系統的邊界——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環節二、新課教學

研究細胞膜的化學組成,首先要把細胞膜與細胞的其他組分分開,怎麼樣獲得細胞膜呢?

1、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

(1)學生思考要製備細胞膜,應該選擇什麼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呢?PPT呈現植物葉肉細胞、神經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的圖片?請學生選擇並説明原因,之後PPT呈現人體正常的紅細胞,人的圓漲的的紅細胞和人的漲破的紅細胞圖片

(2)確定了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作為實驗材料,那又該選擇什麼方法制備細胞膜呢?PPT呈現3種方法:

①用針扎破,讓細胞的內容物流出?

②用鑷子把細胞膜剝下來?

③細胞內的物質是由一定濃度的,如果把細胞放在清水裏,水會進入細胞,把細胞漲破,細胞內的物質流出來,這樣既可得到細胞膜。

(3)確定了實驗材料和試驗方法,該如何做實驗呢,學生看教材“實驗”這一模塊,思考總結實驗步驟,並在大屏幕呈現人正常紅細胞和光鏡圖片和人部分紅細胞已漲破的光鏡照片。

思考如果上述實驗在試管中進行,細胞破裂後,還需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獲得較純的細胞膜?

2、細胞膜的組成

①19世紀末,歐文頓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實驗,發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於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於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②人的消化液中含有很多能夠水解蛋白質的物質,用這種物質處理細胞膜,會使細胞膜分解。學生閲讀這兩段材料得出結論: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環節三:總結與收穫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堂課重要知識:製備細胞的材料、方法;細胞膜的成分。

作業:細胞膜具有怎樣的作用?學生課下預習並查找資料。

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簡述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後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提高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提高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過程。

難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和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設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

接着,ppt展示兩組圖片:(1)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它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2)熒光水母的圖片,熒光水母因為它體內的“熒光蛋白”,使得它能發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蛋白質有什麼樣的結構?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課題)。

(過渡)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複雜的,可是這種複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瞭解氨基酸的結構。

(二)資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示擁有4種氨基酸,讓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1)四種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組成?有什麼共同特點?區別是什麼?

(2)如果將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嘗試歸納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種氨基酸都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每個分子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共同點);R基不同(不同點)。

教師邀請兩位學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並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後總結,並針對錯誤進行説明。

(過渡)現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

(三)動手操作,演示蛋白質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讓一組學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嘗試怎樣才能連接起來。學生會很容易想到“手拉手”。

提問:

(1)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2)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3)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脱水縮合”)。

(4)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還能繼續進行“脱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脱去的水分子數”和“氨基酸數”之間存在的數量關係(用表格的形式)。

創設情景:觀看蛋白質形成的flash動畫。

課件展示:胰島素的空間結構。

師生共同探討歸納蛋白質的形成過程。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並指出生物界中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種,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這些氨基酸是怎樣形成數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活動:將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台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同學相互討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代表發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並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種類不同;氨基酸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變化多端;多肽鏈盤曲摺疊形成的蛋白質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五)鞏固新知,歸納總結概念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概念圖。

(六)作業拓展

課後調查資料:科學上第一個人工蛋白質的誕生和“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研究進展及成就。

四、板書設計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和結構通式

二、蛋白質結構的形成

三、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減數的概念;能説明精子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模擬出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2、通過觀察圖片、動畫,提高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減數過程中染色體形態數目發生一系列規律性變化,瞭解生命是運動的、有規律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減數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過程。

難點:模擬減數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有絲各時期的特點並播放有絲多媒體課件,教師總結出有絲重要的特點是遺傳物質複製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的結果是子細胞中染色體數與親代細胞一樣。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圖片,圖示有性生殖的過程。設疑:正常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有46條(23對),由學生嘗試把圖中受精卵、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情況標出。

學生思考後回答,教師歸納:生物體是保證前後代染色體數目的恆定,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必須減少一半,即通過減數而非有絲。

(二)動畫演示,共同探究

學生帶着問題閲讀教材,初步瞭解減數的相關信息(以精子的生成為例)。

問題:減數的概念,場所和結果;產生精子的.原始細胞即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之後繼續設疑:精原細胞在減數過程中,染色體是怎樣減少一半的?又是減少了怎樣的一半?學生根據有絲的知識發表自己的猜想。

教師肯定學生的猜想,動畫演示精子形成的全過程。

設疑:減數是怎樣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是如何減少的呢?減數過程中,染色體發生了哪些行為變化呢?

1、動畫演示: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過程。

學生觀察分析減數次間期精原細胞變為初級精母細胞時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瞭解染色體數量和DNA含量變化情況。

2、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聯會時的動態變化和四分體形成過程。

提問:減數次前期初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最顯著的變化是什麼?配對的是怎樣的染色體,圖中有幾個四分體?點拔學生總結出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的特點。

3、動畫演示:減中期四分體排列在赤道板上,減後期同源體分離。

提問:減中期和後期染色體發生了怎樣的行為變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分離情況?學生總結歸納表述。

4、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教師點拔:一個精原細胞只能發生其中的'一種形成二種類型的精子,多個精原細胞,各種情形都能發生因而產生的精子具有多樣性

5、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形成過程。

提問: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與初級精母細胞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減少了怎樣的一半?學生分析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目、DNA含量,染色體特點(無同源染色體,有染色單體)。

提問:次級精細胞會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減數第二次?染色體數還會再減半嗎?學生預測減數第二次。

6、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到精子的過程。

提問:精細胞中染色體數目,DNA含量,染色體特徵與精原細胞相比有什麼變化?為什麼精子壽命很短?精子還能再嗎?

總結:精子形成需要經過變形,丟棄大量細胞質,僅保留了細胞核和極少量細胞質,所以精子壽命短,精子不再,因此減數無細胞週期。

7、再完整播放一遍減數全過程,引導學生總結減數過程:提問:減數兩次各時期細胞名稱是什麼?染色體有哪些行為變化?

(三)動手體驗,形成概念

引導學生用橡皮泥模擬減數全過程,加深對減數過程的理解。

之後提問:什麼是減數?學生分析進行減數的生物、細胞、時期、過程、結果,從而總結出減數的概念。

(四)小結作業,課外延伸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所學。課下請學生歸納形成配子的細胞(減數)的過程與特點。

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寫出ATP的結構簡式;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通過小組討論和自主合作探究得到新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

3、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體會生物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問答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我國晉朝“車胤囊螢”的典故,邀請學生分享感受,學習古人勤奮學習的態度。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習與能量有關的物質。順勢提出問題:“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它們嗎?那種物質為螢火蟲尾部細胞的發光直接提供能量呢?”從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新課教學

1、合作探究1:探究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

利用多媒體展示“螢火蟲發光器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器具,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強調實驗設計要遵循對照、等量和單因子原則,之後請學生預測實驗現象及可能的結論。隨後多媒體展示具體的實驗流程,最後得出結論,ATP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

以人民幣比喻ATP,在細胞中糖類、脂肪等有機物儲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為存摺,存摺不能直接流通,ATP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為貨幣,貨幣可以直接流通,這樣加深學生對細胞的能量“通貨”的理解,並能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探究2:ATP分子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P88頁,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説一説ATP的結構特點,體會自己獲取知識的樂趣。隨後,分組分發各種鹼基、核糖、磷酸模型,引導學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ATP模型的構建。通過展示模型和相互評價進行修正,在互評的過程中理解ATP的化學結構特點,構建正確的ATP的分子結構模型。總結ATP能作為直接能源是因為ATP的化學性質不穩定,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和ADP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3、合作探究3: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多媒體展示如下問題情境:

“一個成人一天在靜止狀態下所消耗的'ATP為48kg,在緊張活動的情況下,ATP的消耗可達0.5kg/min。而細胞內ATP、ADP的總量僅有2—10mg”。

“用32P標記磷酸加入細胞培養液中,短時間內快速分離出ATP,ATP的總量變化不大,但是大部分ATP末端磷酸基團卻已經帶有放射性標記”。

問題1:生物體內的ATP有什麼特點?ATP與ADP之間存在着怎樣的關係?

思考2:在細胞中,ADP若轉化成ATP需要些什麼條件呢?ATP若要轉化成ADP又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呢?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總結ATP與ADP的相互轉化的條件及過程。此時提出問題:ATP與ADP的相互轉化是否是可逆反應,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發表意見。

在ADP轉化成ATP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從哪裏來呢?以此引出ATP的形成途徑。

4、合作探究4:ATP的利用。

多媒體展示90頁的圖解:在ATP轉化成ADP的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到哪裏去了呢?請學生自主説一説,並討論ATP還有哪些其他用途,對該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完善。

(三)當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課堂練習加以鞏固。

(四)小結作業,課外拓展

學生自主分享這節課的收穫,老師加以補充,構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篇5

設疑: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通過比較,你能發現什麼問題?

0.921.09

還原糖脂肪蛋白質

預測實測原因預測實測原因預測實測原因

蘋果汁

梨汁

馬鈴薯勻漿

花生

種子

花生種子勻漿

豆漿

鮮肝提取液

交流實驗結果:每一組實驗選取一個人介紹實驗情況,然後分析實驗成敗的得失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實驗,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並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五)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那麼,細胞中的各種有機物又是怎麼樣的,有什麼特點?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生命活動的承擔者—蛋白質。這節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着重分析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並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及課後延伸拓展作業。

設計意圖: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並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後及時批閲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大量元素:C、H、O、N、P、S等

微量元素:Fe、Mn、Zn、B、Cu、M等

組成細胞的基本元素:C

二、

三、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常見有機物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採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後進行當堂檢測,課後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教材中本實驗安排為驗證性實驗,可與講課同步進行。

本實驗難度並不大,但由於內容較多,實驗時間較長,因此,必須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時完成。實驗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增設教師演示實驗。上課之前,教師應該準備好做演示實驗所需的實驗材料、用具、儀器和試劑等。同時,逐項完成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質三類有機物的鑑定實驗。在實驗課上,將三個實驗的正確結果分別展示在講台上,並作扼要的介紹,以便使學生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與教師的演示實驗作比較。

2.實驗中學生應分工合作。在“還原糖的鑑定”實驗中,當每組2個學生中的1個製備生物組織樣液時,另一個學生可以用酒精燈將水煮開,以便縮短實驗的等待時間。在“脂肪的鑑定”實驗中,1個學生製作臨時裝片時,另一個學生則可以調試顯微鏡。另外,在完成前2個實驗時,1個學生洗刷試管、清洗玻片和整理顯微鏡,另一個學生則可以進行後1個實驗的操作。

3.鑑定可溶性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試管內溶液沸騰時衝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溶液過於沸騰,可以用手上提夾住試管的試管夾。

4.做鑑定糖和蛋白質的實驗時,在鑑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樣液,以便與鑑定後的樣液的顏色變化作對比,這樣可以增強説服力。

5.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後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本節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講解實驗原理與實驗步驟7分鐘,學生分組實驗10分鐘左右,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餘環節18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篇6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説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能力方面: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閲讀分析“關於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地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教學難點:

⑴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⑵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問題探討

介紹教材P78斯帕蘭扎尼的實驗,討論下列問題:

⑴這個實驗要解決什麼問題?

⑵是什麼物質使肉塊消失了?

對細胞來説,能量的獲得和利用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着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細胞中代謝過程離不開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學生回憶:⑴化學反應中無機催化劑的概念?⑵無機催化劑的作用、特點和條件是什麼?

學生思考:細胞內的'環境是一個常温常壓下的狀態,在這種環境下化學反應卻能高效有序地發生,應該有適合的生物催化劑——酶。

【講授】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1、實驗原理:2H2O22H2O+O22H2O22H2O+O2

2、實驗步驟及現象

3、討論

⑴——⑷見教材P79。

⑸這個實驗為什麼要選用新鮮的肝臟?為什麼要將肝臟製成研磨液?

⑹滴入肝臟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時,可否共用一個吸管?為什麼?

4、實驗結論

5、實驗過程的理論分析

⑴在做該實驗時讓學生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的突出特點——高效。

⑵控制變量:講解教材P79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實驗設計的原則。

⑶進行實驗:

[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活化能。

用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如H2O2的分解,20℃無催化劑時需活化能75kJ/mol;用鉑作催化劑時,只需活化能54kJ/mol;用H2O2酶時,活化能下降到29kJ/mol以下。(結合教材P80圖講解)

正是由於酶的催化作用,細胞代謝才能在温和條件下快速進行。

【講授】二、酶的本質

[資料分析]教師設置下列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教材P81——82相關內容。

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觀點分別是什麼?

2、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觀點各有什麼積極意義?各有什麼侷限性?

3、科學發展過程中出現爭論是正常的。試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出現爭論的原因是什麼,這一爭論對後人進一步研究酶的本質起到了什麼作用?

4、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的爭論被哪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5、簡述畢希納實驗的過程?

6、從畢希納的實驗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7、要證明酵母細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細胞的作用一樣還需要對實驗如何改進?

8、薩姆納提取到了脲酶,他是如何證明它的化學成分的?

9、薩姆納歷時9年才證明脲酶是蛋白質,並因此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你認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0、請給酶下一個較完整的定義?

11、結合酶本質的探索歷程談談你對馬克思説的:“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討論回答:

二、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