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課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複習課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複習課教學設計

複習課教學設計1

綜合複習課作為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長期以來存在着以下問題:一是教師以講解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學生常以記憶作為複習階段學習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機械操練作為知識鞏固的主要手段與形式。這樣的複習課教學模式使得教師把主要精力長在查閲大量參考書與收桌式題上,學生時常感到疲憊不堪。

為了使數學複習的更有效,為此建議數學複習利用該課堂教學模式。基本結構為“創設情景,引出課題→小組合作,看書整理→彙報交流,評價反思→總結梳理,構建知識樹→強化練習,拓展延伸”。這個模式的實施程序包括五個階段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沒有問題產生條件下的學習只能是“接受式學習”,因此數學教學首先應使學生產生問題,複習課教學同樣不能例外。教師必須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

二、小組合作,看書整理

傳統複習課,教師往往把目標定位在“查缺補漏”上,因而呈現給學生的是支離破碎的題目。烏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別的,只是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因而,要把複習課定位在“促進知識系統化”目標的實現上。

1.通過回憶與看書,蒐集與課題有關的所有知識。

2.找準“探索點”——系統化整理。

3.準備必要的'材料。

4.要讓學生合作探索整理。

5.教師要巡視指導,體現“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

三、彙報交流,評價反思

在合作整理的基礎上,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結合一些外顯的動作行為來闡述自己的整理結果和思維過程。

1.充分估計思維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整理知識的結果。

2.有序展開彙報交流活動。

3.展示思維活動過程。

4.反思評價學習活動。

四、總結梳理,構建知識樹

1.利用學生的整理結果進行知識梳理。

2.教師引導梳理。

3.進行方法的總結。

五、強化練習,拓展延伸

複習課的功能要着眼於“提高解決問題能力”之上,包括數學中的問題、生活中的問題等,因而,練習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應突出練習的綜合性、靈活性和發展性。

1.綜合性練習。要求學生能通過題目解答建立起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繫。

2.探索性練習。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經過不斷嘗試與探索後,找到問題的答案。

3.開放性練習。傳統複習課提供給學生的大多是一些封閉性題目,思考空間小,思路狹窄,設置開放性練習,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一不足。

4.解決問題練習。要求題目具有較強的現實性與開放性,以培養一生篩選信息、合理選擇信息、抽取問題實質的能力

2.教師引導梳理。

3.進行方法的總結。

複習課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複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習的20以內加法及20以內不退位減法(十幾減幾)的相關算式進行整理、對所學計算方法進行回顧,掌握一定複習和整理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算式整理及多種形式的練習,找到知識間的聯繫,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合作與交流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目標分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掌握了20以內加減法及20以內不退位減法算理及算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全面綜合複習。目的是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還能讓學生在積累一定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瞭解一定的`複習整理方法,初步感受複習對知識與能力提升所起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通過對所學20以內加法及20以內不退位減法(十幾減幾)相關計算進行整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教學難點:

學生能通過觀察、發現,藉助已有知識經驗,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出結果。

四、教學準備

課件、數字卡片、算式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整理

1.整理20以內加法(課件出示)

(1)找規律填表仔細觀察表格中算式,在空格里填上合適的算式,並説説為什麼這樣填寫?

(2)借規律填表遊戲:對號入座。

(3)用規律找規律進一步觀察表格,説説還有哪些發現。預設1:學生會橫着看、豎着看、斜着看。預設2:得數小於10的算式和得數大於10的算式。預設3:得數是10的算式,得數相同的算式,調換加數位置得數不變的算式。……【設計意圖】藉助表格中所給算式,激活學生原有認知,回顧整理已學所有加法算式,並通過進一步觀察、交流,發現表中算式排列規律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奠定基礎。

2.整理20以內不退位減法(十幾減幾算式)

(1)口算練習。説説你是怎麼算的。13-2  17-3  19-5

(2)小組合作:完成十幾減幾算式的整理排列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3-314-315-316-317-318-319-3……

(3)交流反饋:算式是怎麼排列的,有什麼發現?預設1:橫向排列預設2:縱向排列(略)

【設計意圖】因在10以內數的認識時已對減法表進行過整理,故此環節只重點回顧整理十幾減幾算式。讓學生藉助已有經驗經歷系統整理知識的過程,進一步感受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和相似內容之間的差異,學到一定的整理和複習方法。

複習課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這是高三一輪複習,內容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本章內容準備複習兩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標要求本章的中心內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後應落實在解三角形的應用上。通過本節學習,學生應當達到以下學習目標:

(1)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係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餘弦定理解三角形。

(2)能夠運用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判斷三角形形狀的問題。本章內容與三角函數、向量聯繫密切。

作為複習課一方面將本章知識作一個梳理,另一方面通過整理歸納幫助學生進一步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

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必修5的學習,對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的內容已經瞭解,但對於如何靈活運用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怎樣合理選擇定理進行邊角關係轉化從而解決三角形綜合問題,學生還需通過複習提點有待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學生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係的探索,掌握正弦、餘弦定理的內容及其證明方法;會運用正、餘弦定理與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面積公式解斜三角形的兩類基本問題。

(2)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合理選用定理解決三角形綜合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正確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在方程思想指導下處理解三角形問題的運算能力,培養學生合情推理探索數學規律的數學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生活實例探究回顧三角函數、正餘弦定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講練結合

 重點難點

1、正、餘弦定理的對於解解三角形的合理選擇;

2、正、餘弦定理與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綜合運用。

 教學策略

1、重視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整合;

2、重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

3、重視加強前後知識的密切聯繫。

4、重視加強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

5、注意避免過於繁瑣的形式化訓練

6、教學過程體現“實踐→認識→實踐”。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必修5的學習,對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的內容已經瞭解,但對於如何靈活運用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怎樣合理選擇定理進行邊角關係轉化從而解決三角形綜合問題,學生還需通過複習提點有待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作為複習課一方面要將本章知識作一個梳理,另一方面要通過整理歸納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合理選用並熟練運用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三角形綜合問題和實際應用問題。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學生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雖然是複習課,但我們不能一味的講題,在教學中應體現以下教學思想:

⑴重視教學各環節的合理安排:

在生活實踐中提出問題,再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對新知進行探究,然後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識與方法,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新知的慾望,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呈一個螺旋上升的狀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⑵重視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整合,以講練結合法、分析引導法、變式訓練法等多種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⑶重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共3頁,當前第1頁123

⑷重視加強前後知識的密切聯繫。對於新知識的探究,必須增加足夠的預備知識,做好銜接。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整理和篩選,把對學生後繼學習中有需要的知識選擇出來,在新知識介紹之前進行復習。

⑸注意避免過於繁瑣的形式化訓練。從數學教學的傳統上看解三角形內容有不少高度技巧化、形式化的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儘量避免這一類問題的出現。

二、實施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提出課題

引例:要測量南北兩岸a、b兩個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在南岸選取相距a點km的c點,並通過經緯儀測的,你能計算出a、b之間的距離嗎?若人在南岸要測量對岸b、d兩個建築物之間的距離,該如何進行?

(二)複習回顧、知識梳理

1.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變形: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1)已知兩角和任一邊,求其他兩邊和一角;

(2)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求另一邊的對角。(從而進一步求出其他的邊和角)

2.餘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c2+a2-2cacosb;

c2=a2+b2-2abcosc。

cosa=;

cosb=;

cosc=。

利用餘弦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1)已知三邊,求三個角;

(2)已知兩邊和它們的夾角,求第三邊和其他兩個角。

3.三角形面積公式:

(三)自主檢測、知識鞏固

(四)典例導航、知識拓展

【例1】 △abc的三個內角a、b、c的對邊分別是a、b、c,如果a2=b(b+c),求證:a=2b。

剖析:研究三角形問題一般有兩種思路。一是邊化角,二是角化邊。

證明:用正弦定理,a=2rsina,b=2rsinb,c=2rsinc,代入a2=b(b+c)中,得sin2a=sinb(sinb+sinc)sin2a-sin2b=sinbsinc

因為a、b、c為三角形的三內角,所以sin(a+b)≠0。所以sin(a-b)=sinb。所以只能有a-b=b,即a=2b。

評述:利用正弦定理,將命題中邊的關係轉化為角間關係,從而全部利用三角公式變換求解。

思考討論:該題若用餘弦定理如何解決?

【例2】已知a、b、c分別是△abc的三個內角a、b、c所對的邊,

(1)若△abc的面積為,c=2,a=600,求邊a,b的值;

(2)若a=ccosb,且b=csina,試判斷△abc的形狀。

(五)變式訓練、歸納整理

【例3】已知a、b、c分別是△abc的三個內角a、b、c所對的邊,若bcosc=(2a—c)cosb

(1)求角b

(2)設,求a+c的值。

剖析:同樣知道三角形中邊角關係,利用正餘弦定理邊化角或角化邊,從而解決問題,此題所變化的是與向量相結合,利用向量的模與數量積反映三角形的邊角關係,把本質看清了,問題與例2類似解決。

此題分析後由學生自己作答,利用實物投影集體評價,再做歸納整理。

(解答略)

課時小結(由學生歸納總結,教師補充)

1、解三角形時,找三邊一角之間的關係常用餘弦定理,找兩邊兩角之間的關係常用正弦定理

2、根據所給條件確定三角形的形狀,主要有兩種途徑:①化邊為角;②化角為邊。並常用正餘弦定理實施邊角轉化。

3、用正餘弦定理解三角形問題可適當應用向量的數量積求三角形內角與應用向量的模求三角形的邊長。

4、應用問題可利用圖形將題意理解清楚,然後用數學模型解決問題。

5、正餘弦定理與三角函數、向量、不等式等知識相結合,綜合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課後作業:

材料三級跳

創設情境,提出實際應用問題,揭示課題

學生在探究問題時發現是解三角形問題,通過問答將知識作一梳理。

學生通過課前預熱1、2、3、的快速作答,對正餘弦定理的基本運用有了一定的回顧

學生探討

 知識的關聯與拓展

正餘弦定理與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面積公式的綜合運用對學生來説也是難點,尤其是根據條件判斷三角形形狀。此處列舉例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如何選擇定理進行邊角互化。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函數、平面幾何、平面向量、正弦和餘弦定理的基礎上而設置的複習內容,因此本課的教學有較多的處理辦法。從解三角形的問題出發,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分類,採用的例題是精心準備的,講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開始的複習回顧學生能夠很好的回答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的基本內容,但對於兩個定理的變形公式不知,也就是説對於公式的.應用不熟練。設計中的自主檢測幫助學生回顧記憶公式,對學生更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訓練。學生還是出現了問題,在遇到第一個正弦方程時,是隻有一組解還是有兩組解,這是難點。例1、例2是常規題,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求解問題,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餘弦定理,幫助學生鞏固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知識。

本節課授課對象為高三6班的學生,上課氛圍非常活躍。考慮到這是一節複習課,學生已經知道了定理的內容,沒有經歷知識的發生與推導,所以興趣不夠,較沉悶。奧蘇貝爾指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因而,在教學中,教師瞭解學生的真實的思維活動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點。教師應當"接受"和"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儘管它可能是錯誤的或幼稚的,但卻具有一定的"內在的"合理性,教師不應簡單否定,而應努力去理解這些思想的產生與性質等等,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思維的發生發展過程,才能有的放矢地採取適當的教學措施以便幫助學生不斷改進並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由於這種探究課型在平時的教學中還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往往以一種觀賞者的身份參與其中,主動探究意識不強,思維水平沒有達到足夠的提升。這些都是不足之處,比較遺憾。但相信隨着課改實驗的深入,這種狀況會逐步改善。畢竟輕鬆愉快的課堂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天地,是合作交流、探索創新的主陣地,是思想教育的好場所。所以新課標下的課堂將會是學生和教師共同成長的舞台!

複習課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13頁第3題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體會代數的思想;會解方程,進一步明確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等概念;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易方程,體會化歸思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以及縝密的思維方法。

目標解析:簡易方程的複習分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數、解簡易方程、列方程解決問題。本學期是學生首次正式學習代數知識,這些代數知識對於學生將來進一步的學習有着重要的作用。複習時要結合等式的性質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決問題的複習重點是讓學生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並根據等量關係確定未知量、列出方程、解方程從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列方程,以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和縝密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解簡易方程,根據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用字母表示數

1.課件出示練習: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數量關係嗎?獨立完成。

(1)的7倍;(2)的5倍加6;(3)5減的差除以3;

(4)200減5個;(5)比7個多2的數;

(6)邊長為的正方形的面積與周長。

2.指名彙報:説説你為什麼這麼寫?

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同時注意到:數字與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不寫,數字要寫在字母前面,一個數平方的意義與寫法等。

3.學生訂正自己的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習題的練習喚醒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的回憶,再通過説一説理由來進一步回顧這一知識需要注意的地方,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二、複習簡易方程

1.誰能説一説什麼叫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2.一個方程必須滿足幾個條件?(兩個條件:既要有未知數,還要是等式,缺一不可。)

3.判斷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是方程的請解出方程。

(1);(2);(3);

(4);(5)3+5=8。

解析:

(1)有未知數,但不是等式;(2)是方程;(3)是不等式;

(4)有未知數,但不是等式;(5)是等式,但沒有未知數。

學生獨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解方程,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教師評價,幫助學生結合解題進一步認識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設計意圖】複習簡易方程,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方程,通過對概念的理解找到一個方程需要滿足的條件:①含有未知數;②是等式。再通過對具體式子的判斷達到鞏固和靈活運用的目的。學生獨立解方程後教師再進行評價,目的是可以檢驗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並結合解題的過程來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三、複習列方程解決問題

教師:認識了方程,學會了解方程,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用方程來解決問題了。

1.根據圖示解決問題:

(1)根據圖意列等量關係:;

(2)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想的。

(3)解方程。

(4)評價總結。

2.根據題意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113頁第3題第(3)小題,瞭解題意。

(2)列出等量關係:地球赤道的長度×7+2=光每秒傳播的距離。

(3)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設地球赤道大約長萬千米。

答:地球赤道大約長4萬千米。

【設計意圖】列方程解決問題,通過兩種方法來進行理解:一種方法是看線段圖列出等量關係,另一種方法是根據文字信息列出等量關係,將方程運用到生活中,讓學生感受用方程解決問題的簡便性。

四、練習鞏固

1.請用字母表示下面的數量關係(課件出示教材第113頁第3題第(1)小題)。

2.解下列方程(課件出示教材第113頁第3題第(2)小題)。

(1)請四名同學板書,每人一題,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2)學生評價總結。

3.用方程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118頁練習二十五第18題。

解:設現在可以做個毛絨兔。

列出等量關係:後來做毛絨兔的材料=原來準備做毛絨兔的材料,即後來做一個毛絨兔的材料×可做的數量=原來做一個毛絨兔的材料×可做的數量,可得

答:現在可以做190個毛絨兔。

(2)課件出示教材第118頁練習二十五第20題。

這個魚塘的圖形是一個梯形,魚塘的兩條平行的邊分別是這個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求平行線兩岸的寬度即是求這個梯形的高。根據求梯形面積的公式可以列出等量關係:

(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積。

解:設兩岸的寬度為米。

答:兩岸的寬度為47米。

【設計意圖】第1題既練習了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又結合了等量關係來列式;第2題解方程,涵蓋了加、減、乘、除四種情況,可以分別板書將學生常犯的錯誤呈現出來,給學生鞏固和再次反思的機會;第3題用方程解決兩個問題,第(1)題根據不變的量找到等量關係,第(2)題根據面積公式找等量關係,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學會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五、全課總結

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複習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複習本冊的四字詞。

2、引導學生髮現幾種主要的四字詞類型,並學習分類積累四字詞語。

3、能學習運用四字詞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複習鞏固四字詞語 並學習分類積累四字詞語。

2、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所學的四字詞語。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孩子們,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説過:“温故而知新”。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梳理全書的四字詞語,通過複習,加強四字詞語的積累和運用。

二、四字詞語大集合

1、自主彙報:我收集的四字詞語

師:課前老師佈置大家收集整理本學期學過的四字詞,寫在複習卡上。

讓我來看看你們整理得怎麼樣?抽生彙報,可以相互補充。

(預設點評:你收集得很完整!

透過這份抄寫工整的複習卡,我能看到你課下所付出的努力!

整本書的四字詞可不只這點哦,它們正藏在書中期待你認真地去尋找呢!

2、對比複習:讀教師整理的`複習卡。

師:老師也整理了一份本期所學過的四字詞語,我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四字詞語大集合”。此時它正躺在每個桌子盒裏呢,趕緊把它拿出來吧。自由讀一讀這份複習卡,讀完後可以和自己整理 的對比一下。

抽生説感受。師小結:孩子們,我挺為你們驕傲的!作為三年級上冊的孩子,你們逐漸擁有了自主複習的能力,有的孩子這次可能在課前收集整理的環節做得不好,老師送你們一個複習祕訣,希望以後能學着做學習的小主人。

(生讀複習祕訣)

3、分組讀複習卡,回顧一學期所學的四字詞語。

三、四字詞語大考場

師:四字詞語們集合在一起,可是帶着任務來的。它們想邀請我

們班的孩子進入“四字詞語大考場”考一考你們,看哪些能幹的孩子能順利過關!

1、我會寫。聽寫書上生字表後要求掌握的四字詞語,小組內接寫,寫完後組長批改,並彙報。

2、我會選。出示幾個四字詞語和相關的詞義,讓孩子根據詞義選擇填入哪個詞。

3、我會發現。

PPT出示以下四組四字詞語,讓學生思考:你從

一本正經

大驚失色

沉默不語

心花怒放

興高采烈

情不自禁

爭奇鬥豔

芬芳迷人 欣然怒放

遠近聞名

黑白相間

頭重腳輕

先啟發學生髮現:第一排是描寫人物神態的,第二排是描寫人物心情的,第三排是描寫鮮花的,第四排是含反義詞的四字詞。再鼓勵學生分別口頭補充這幾類詞語,最後師引讀一遍。

師小結:通過分類來記憶四字詞語,是學習的好方法。以後孩子們無論在語文書上或是課外書上讀到四字詞語時,都可以有意識地想想這是描寫哪一類的詞語,這樣不僅能讓我們更系統地積累詞語,還能在寫作文時信手拈來,運用更方便。

四、四字詞語我會用

師:可能孩子們會想,老師讓我們積累四字詞語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先舉一個例子看看吧。

1、比較句子,説説哪句好,為什麼?

風箏飛走了,我們很害怕,到處找呀、叫呀。我們都哭了,低着頭坐在田埂上。

風箏飛走了,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我們都哭了,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師小結:

四字詞用得好,可以給你的文章錦上添花,讓人百讀不厭。

2、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四字詞把文章修改地更美。

師:孩子們,古人云:“學以致用”。我們來看看下一個例子。春天來了,花兒開了,我們來到郊外玩。看到很多顏色的花,我 們很想快點兒摘。正在這時,一隻身上有黑、白兩色的蜜蜂飛來,我們很害怕都説不摘了,低着頭回家了。

小組交流修改文段,學生修改好後進行小組彙報。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彙報在 上現場修改)

五、説説本堂課的收穫。

複習課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回顧學習過的理解句子深刻含義的方法。

2、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含義深刻的句子,並有條理的作答。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的鞏固與提高訓練。

教學重、難點:準確地表達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學:根據提示要求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PPT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要求:複習如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回顧題型,鞏固方法

1.課內出現的典型題型(有方法的提示)。(PPT出示)

2.測驗中出現的典型題型(沒有任何提示)。(PPT出示)

3.小結: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並不是某一種方法的單獨使用,更多的時候是幾種方法的綜合使用,最常用的就是:聯繫上下文和實際生活;抓關鍵詞理解句意。

三、掌握要領,規範作答。

1.牛刀小試

(1)學生堂上完成課外閲讀《温暖的雪書》。

(2)出示參考答案(含得分點)。

(3)老師點評學生答案(大概5-8例)。

2.通過分析參考答案,指導學生學會更多角度、全面的理解句意。

3、引導學生善用提示語,使回答更有條理。

4、學生修改自己的習題答案。

四、再試牛刀,鞏固訓練

(1)學生完成課外閲讀《水終有澄清的一天》。

(2)展示學生答案,學生評價。

(3)展示學生答案,老師評價。

(4)老師出示參考答案,與學生商榷答案是否全面到位。

(5)生生互評。彙報得分情況,檢驗教學效果如何。

五、總結

六、佈置作業

完成期末複習練習卷第26頁《愛即是職責》

板書: 複習課: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認真審題

用對方法

回答全面

條理作答(善用提示語)引/議——聯——結

複習課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科書6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四邊形的特徵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能正確地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能正確地畫圃;鞏固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徵。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並且理解相互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根據平面的基本特徵,能夠理解平面圖形的相互之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 複習了平面圖形。

(一)複習三角形的概念。【繼續演示課件“平面幾何圖形的認識”】

1、提問:什麼叫做三角形?你能夠畫出幾種不同的三角形?

老師板書分類:a.按照邊分類;b.按照角分類

2、教師口述,學生作圖。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斷。

出示一組三角形,讓學生説説各是什麼三角形。

4、複習三角形的內角和。

提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我們是怎樣發現的?

(二)複習四邊形,繼續演示課件“平面幾何圖形的認識”

教師提問:四邊形是怎樣的圖形?我們曾經學習過哪些四邊形?

1、複習圖形特徵。

出示:

請你説説圖裏學過的四邊形的名稱、特徵和字母表示的意義。

小組共同回憶:

(1)長方形有什麼特徵?

(2)正方形有什麼特徵?

(3)平行四邊形有什麼特徵?

(4)梯形有什麼特徵?

2、從圖上看,我們學過的四邊形可以分為哪幾類?正方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教師小結:由於長方形、正方形兩組對邊都分別平行,所以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複習圓。【繼續演示課件“平面幾何圖形的認識”】

1、複習圓的特徵。

(1)畫圓,並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

(2)提問:圓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同一個圓中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二、複習軸對稱圖形。

(1)請同學們把圓對摺。

提問:你發現圓對摺後有什麼特點?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對摺,使摺痕兩邊完全重合。

(2)提問:你認為剛才對摺的圖形都有什麼特點,是什麼圖形?

(板書:軸對稱圖形)

這裏對摺的摺痕就是什麼?

(板書:對稱軸)

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什麼叫對稱軸?

等邊三角形有幾條對稱軸?圓有多少條對稱軸?

我們學過的其他圖形裏,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你還能説出哪些見過的軸對稱圖形?

三、複習立體圖形

四、綜合練習。

教科書68頁的練習。

複習課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對線和角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

2、熟練掌握量角和畫角的方法

3、學會複習舊知的方法,並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合作能力。教學重點:熟練掌握量角和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

複習方法的學習與應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整理,構建網絡。

1. 複習直線、射線和線段。在黑板上出示一個點。要求:根據本章你所學的知識,説説由這個點你想到哪些內容?

學生的答案會有很多,讓學生自由發言。預設可能的答案:

(1)它可以是一條射線的端點

(2)可能是線段的一個端點可以問:線段有幾個端點?與剛才同學説的射線的區別在哪裏?

(3)經過這個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

(4)它是角的頂點,你還能知道組成角的兩條射線叫什麼?

(5)可能是量角器的中心點

(6)可能是鐘錶的中心……

歸納整理:師:這個單元我們學習的知識大致可以分為這兩個部分,線段、射線、直線這些都是線,角的分類、量角、畫角都是關於角的知識。(課件出示知識網絡圖)

① 同學們,屏幕上出現了一個…(點,板書),點動成了一條…(線,板書),(隨後直線上出現了兩個點),這幅圖中,你能找到我們學過的哪些線?(板書:直線、射線、線段。)分別有幾條?

②這些線各自有什麼特點,它們之間有怎樣聯繫呢? 小結:

聯繫:射線和線段都是直線上一部分;將射線反向延長就可以得到直線,將線段一方延伸就得到射線,兩方延伸就得到直線。

區別:端點個數:直線 無端點,射線一個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

度量: 直線 不可以,射線不可以,線段可以度量。

性質: 直線: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線段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2、複習角的分類相關知識

展示角的圖片

師:這是什麼?什麼是角?

例1 判斷

兩個鋭角之和一定是鈍角

解析:錯誤。因為鋭角是大於0度小於90度的角,所以兩個鋭角的和大於0度,小於180,可能是鋭角 直角 鈍角

你認為哪些角比較特殊,直角、平角、周角特殊在哪裏?(因為它是固定的90°、180°360°)

師:那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1周角=()平角=()直角

師:那我們還提到了什麼角?如果按角的大小重新給他排排隊,你會排嗎?

這些知識就是我們所學的角的分類的知識。

二、重點複習,強化提高。1.量角

畫一畫:任意畫一個角,並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師:這個角是多少度,你能估一估麼?那我們要知道它的準確數應該怎麼做?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出畫的那個角的度數。

(2)師生共同交流量角的方法

師:在量角時,什麼時候特別容易出錯,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要注意看是內圈的刻度還是外圈的'刻度。

師:那什麼時候看的是外圈,什麼時候看的是內圈呢?

生:零刻度在外圈,我們就要看外圈的刻度線。零刻度在內圈,我們就要看內圈的刻度線。

2、畫角

(1)師:量角器除了量角之外,它還有什麼作用?(畫角)

例 2.畫一個65°的角麼?

哪位同學能到前邊來展示最優秀的你?

(2)師生回顧畫65°角的畫法。

(3)生練習畫135°的角。

師:畫完的同學,可以同桌交換互相量一量這個角,幫她檢查檢查她畫的準確麼?

如果我們不用量角器,135°的角還可以怎麼畫?(三角尺拼一拼)小結:

(1)先畫一條射線是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零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2)在量角器所畫刻度線的地方點一個點。

(3)以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

三.數角的規律

設包括最外面的兩條射線共有n條射線,則大大小小的角的數量為:1+2+3+4+5+…(n-2)+(n-1)例如有8條射線則角的個數是1+2+3+4+5+6+7=28(個)

四.檢評,完善提高。

五.有時間複習第一章的大數的認識。

複習課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智力闖關的形式,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複習學過的字詞,學會運用,練習説完整的話。

2、引導學生區分同音字的用法,量詞的使用,找反義詞以及ABB式詞語的運用。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學會運用這些字詞,發現字詞組合規律,總結學習字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複習字詞,並會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

通過智力闖關的遊戲來進行鞏固複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看過兒童節目裏有闖關的遊戲嗎?你喜歡闖關嗎?今天我們也來玩一次闖關遊戲好嗎?我們小組為小集體,看哪組能闖關成功。成功的小組就能奪得一面小紅旗。

2、出示闖關的用具。(畫一棵智慧樹,貼到黑板上,智慧樹上掛着闖關的紙條,紙條的顏色不同,上面有要求。)

告訴學生遊戲規則:每個小組組長來拿闖關的紙條,按上面的要求去做。

二、挑戰過關,複習鞏固

第一關:同音字的運用(紅色紙條)

小組長快速的到智慧樹上拿取紙條。

(組內同學分別完成下面的填空,每人説一句,各用上面的字分別組詞,用組的詞説句話。)

紙條1:

在 再

(我( )家裏寫作業。

放學了,我對同學們説:“同學,( )見。”

每天我寫完作業( )玩。

早上,我先刷牙,( )洗臉。)

紙條2:

請 情 清 晴 睛

(今天,天氣( )了。

我們每天都要有好心( )。

家裏來了客人,我( )客人坐下。

河裏的水真( )啊!

我們都要保護好眼( )。)

紙條3:

十 時 事 石

(寇準是古( )侯的詩人。

哥哥今年( )歲了。

山上有很多( )頭。

自己的( )情自己做。)

紙條4:

近 進

(王明走( )了學校。

我家離公園很( )。

蝴蝶飛( )花叢中。

最( )他的學習進步很大。)

紙條5:

洋 陽 羊

(今天的( )光真好。

雨點在海( )裏跳躍。

山上有一隻只( )兒在吃草。

我家的`( )台上有很多花。)

各組學生完成後,全班交流。師生評議。

第二關:量詞的運用(綠色紙條)(各組拿到紙條後,每人説兩個。)

紙條1:

一( )火車 一( )帽子 一( )飛機 一 ( )文章 一( )燈 一( )好字 一( )飯 一( )被子

紙條2:

一( )輪船 一( )眼淚 一( )小魚 一( )詩

一( )課 一( )畫 一( )汽車 一( )書

紙條3:

一( )水缸 一( )比賽 一( )題目 一( )同學

一( )鉛筆 一( )大山 一( )木棍 一( )電腦

紙條4:

一( )花、雲 一( )衣服 一( )鮮花 一( )茶

一( )馬 一( )風 一( )門 一( )牛

紙條5:

一( )小草 一( )星星 一( )眼睛 一( )蘋果

一( )鳥 一( )雨傘 一( )樹葉 一( )石子

各小組完成後,組內輪流給全班彙報。師生評價。

第三關:找出反義詞(藍色紙條)

紙條1:

黑--( ) 前--( ) 上--( ) 來--( )

紙條2:

西--( ) 往--( ) 直--( )高--( )

紙條3:

外---( ) 苦--( ) 活--( )古--( )

紙條4:

生--( ) 白--( ) 深--( ) 長--( )

紙條5:

對--( ) 有--( ) 好--( ) 遠--( )

(組內交流後,在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第四關:搶答題(ABB式詞語)

出示: 綠油油

誰能用“綠油油”説句話?

(比賽説類似的詞語,説一個再用自己説的詞語説句完整的話。)

(黃燦燦 白花花 黃乎乎 藍湛湛 碧澄澄 紅通通

綠茵茵 亮晶晶 黑乎乎 孤零零)

三、總結方法,提高認識

(智慧樹上開出了“你們真棒!”的小花。)

大家可真是不簡單呢,都闖關成功了。老師向大家表示祝賀,要為你們豎大拇指了。

大家的識字本領真高,其實我們學習的方法也是有許許多多的,只要同學們能多看多想,就會有很多新的發現。讓我們睜大雙眼,開動腦筋吧。(各小組奪得一面小紅旗,對學生加以鼓勵。)

複習課教學設計10

【學材簡析】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總複習第2課時《百分數的整理與複習》。“百分數”這一單元主要包括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等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概念和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分數有着密切的關係。在總複習時,應將複習重點放在百分數的應用方面,同時要注重與分數乘除法問題的對比,分析百分數問題與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在解題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強知識間的聯繫,深化學生對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的理解,促進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優化。通過總複習,既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也可藉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設計理念】

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如發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學們必須熟練掌握本單元的基礎知識,才能輕鬆地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礎上,經歷體驗問題的形成和解決過程,引發學生對百分數問題的結構特徵,解題策略和規律的深層次思考,克服學生消極接受的惰性,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知識體系。

【教學策略】

本節課通過獲取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集體交流,小結方法等環節,引導學生自己對百分數應用題進行整理和複習,深化了學生對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優化。數學教學不應侷限於知識的傳授,應重視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收集數據、獲取數學信息,並從中選取有用的信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生活化”、“數學化”得到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百分數單元知識的歸納和整理,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百分數問題。

2、在百分數知識的遷移與綜合運用中使學生經歷一個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初步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3、在百分數單元複習的過程提升數學思考。發展學生思維,激發起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4、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過程與方法:

經歷百分數的回顧和應用過程,體驗歸納整理、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感受數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樂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掌握百分數的意義,以及與分數、小數之間的聯繫。

2、理解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找準量和率之間的對應關係是教學中的重點。

難點:税後利息的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教師談話:我們上段時間學習的哪些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複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 (板書:百分數的整理與複習)

1、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斷:“4/5=80%,4/5米=80%米。請同學們説明理由。(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的比;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的比,後面不能帶單位名稱。)

3、複習分數、小數、百分數之間的互相轉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小數化成百分數:先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添上百分號。

百分數化成小數:先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分數化成百分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再化成百分數。

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化簡。

【設計意圖:通過整理使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進行回顧,使學生把各類知識聯繫起來,系統性的建構知識。百分數和小數、分數的互化,讓學生自己探索,再通過“做一做”,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現互化的規律,從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為後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了基礎。】

(二)根據信息,請同學們提出相關的百分數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

老師今年36歲,丁俊同學今年12歲。

問題:1、老師的歲數是丁俊同學的百分之幾?

2、丁俊同學的歲數是老師的百分之幾?

3、老師的歲數比丁俊同學的大百分之幾?

4、丁俊同學的歲數比老師的少百分之幾?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根據給出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獨立解答,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問題的結構,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繫,有利於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三)複習稍複雜的百分數應用。

我校男生人數比女生少10%。

問: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指名回答)

2、已知女生人數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單位“1”是已知的)

3、已知男生人數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單位“1”是未知的)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變式練習,運用對應思想,數行結合思想,轉化思想等,讓學生在“聯”中求“變”,掌握解決問題的各種思路與方法,達到熟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複習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折扣、納税、利息。

1、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就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

問:什麼等於折扣?

2、繳納的税款叫做應納税額。應納税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問:應納税額等於什麼?

3、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之間的比值叫做利率。

問:什麼是利息?如何計算利息?在計算利息時要注意什麼?

4、計算:王叔叔20xx年買了2000元國債,定期三年。三年國債的利率為5.4%。由於買國債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時,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錢?

【設計意圖:讓學生敏鋭的數學眼光和靈活的數學思維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得到訓練和發展,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問題結構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條理性,也再次突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

(五)綜合練習:

1、方方説:“書價是30元,書店給打了九折。”毛毛説:“我付的'錢數是方方所付錢數的50%。”園園説:“我付的錢數是方方所付錢數的13 ”丁丁説:“我付的錢數是方方所付錢數的1.5倍。”請問他們各付了多少錢呢?

【設計意圖:創設開放性情境,為學生提供信息,並讓學生選擇相關信息來解決實際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對比,滲透了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思想,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使不同層中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2、昨天我們班有2人請假了,大家能計算出昨天我們的出勤率嗎?

問:出勤率等於什麼?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不應侷限於知識的傳授,應重視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收集數據、獲取數學信息,並從中選取有用的信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新鮮感,增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容量,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複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

我們今後要用99%的努力+1%的靈感去創造100%的成功。

【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整理與複習

意義 互化 應用 找準單位“1”

單位“1”是已知(用乘法計算)

單位“1”是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計算)

複習課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複習“探討文章內容安排特色”

教學目標:1、複習本單元知識,結合文本明確作者寫作過程中內容材料的選取和安排意圖;

2、理解作者寫作中內容材料安排順序的目的:

3、能將學到的知識逐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內容安排的目的。

教學難點:能讓學生學有所用。

教學過程:

一、單元複習:出示:知識樹從文章出處、作者、體裁方面複習。

二、回顧文本,體悟寫法

(一)第一課《藤野先生》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

本文回憶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課文開頭五個自然段卻一句都沒提到,這樣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麼呢?

答案提示:課文開頭部分在內容上表達了作者對東京的失望情緒,對“清國留學生”醉生夢死的生活的不滿和厭惡。在全文結構上是為離開東京去往仙台求學作鋪墊。寫一路上的所見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艱苦生活則表現了作者的愛國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開頭部分運用了襯托手法,用“清國留學生”來反面襯托魯迅先生,突出了魯迅先生可敬可貴的愛國精神。而正是這愛國的'精神,才贏得了藤野先生的關愛與尊重,同時,這又為魯迅先生到仙台見藤野先生作了鋪墊。

(二)第二課《我的母親》思考並回答問題

課文的標題為“我的母親”,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親,其內容似與“母親”無關,這是為什麼?

答案:文章前三段寫作者的性格特點和童年生活,既寫出了童年生活得單調和失落,也寫出了環境與教育對一個人性格的養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僅為寫母親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而且與文末相呼應。

(三)第四課《列夫托爾斯泰》思考並回答問題

課文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醜陋外表的描寫,會影響後邊對大文豪形象的刻畫嗎?

參考答案: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僅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醜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了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托爾斯泰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如果進一步探究,可以認為,寫他形貌的矛盾統一,實質上也是寫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與自己的階級和身份的矛盾統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統一的,列寧就説過,他既是偉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練筆:運用課上所學的知識“鋪墊”“襯托”等寫寫我們可愛的媽媽。

複習課教學設計12

課程名稱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18章《平行四邊形》

教師姓名

羅玉洋

學校名稱

金沙縣馬路鄉初級中學

學科

數學

學段

國中

課型

複習課

內容分析

本節複習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八章《平行四邊形》複習第一課時,內容主要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與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義與性質。本節是本章的重點,是學習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基礎。此課時為複習課,它不同於起始課,內容的安排是對知識點的梳理歸納,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明確出本節重點及考點,在新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有一個提升,為進一步學習特殊平行四邊形打下較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及判定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線,對於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學生,掌握基礎性的知識是沒有多大問題的。針對這部分學生,需要的是在知識層面上應有一定的提升,並且要能夠有條理的進行表達和書寫推理過程。而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認知水平差,不能積極參與學習。這部分學生只能進行區別對待,鼓勵並輔導他們完成基礎性的、簡單的問題,不作知識提升的硬性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回顧本節知識點,領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及相關性質。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參與討論、思考、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和性質。

難點:能應用平行四邊形及三角形中位線概念及性質,並能正確書寫證明過程。

教學策略

1.

教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總結、歸納知識,勤動腦對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始終圍繞學生“以學定教”開展教學,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和輔導,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課堂主動權留給學生。

2.學法:學生討論研究、合作交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積極回答問題,並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教學準備

教材、教案、課件、電腦

執教日期

2022年4月1日

執教學校

金沙縣西洛街道初級中學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活動

預設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導入新課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同學們,會考即將來臨,為備戰會考,我們一起加油!“備戰會考,加油!加油!加油!!”我們已經學習了第十章《平行四邊形》,今天,我們共同來複習《平行四邊形》(一)

教師導語,直接敍述今天的學習主題。

鼓勵學生學習信心。

二.

明確目標

回顧本節知識點,領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及相關性質。

積極參與討論、思考、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正確書寫證明過程。

教師敍述教學目標。

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目標,有的放矢。

三.知識梳理

一、平行四邊形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A

B

C

D

O

圖1

邊:對邊平行(定義)、對邊相等;

在?ABCD中,AB//CD,AD//BC;AB=CD,AD=BC。

角: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BAD=∠DCB,∠ABC=∠CDA;

∠ADC+∠DCB=180°,

對角線:對角線互相平分;

OA=OC,

OD=OB。

對稱性;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對稱中心是對角線的交點。

?ABCD是中心對稱圖形,對稱中心是點O.

3.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邊:①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定義);

AB//CD,AD//BC,則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②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AB=CD,AD=BC,

則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③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AD=BC且AD//BC,則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角: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BAD=∠DCB,∠ABC=∠CDA,則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對角線: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OA=OC,

OD=OB,則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二、三角形的中位線

1.三角形的中位線的定義:

連接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

A

B

D

E

C

2.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在△ABC中,點D、E是AB、AC的中點,則線段DE叫△ABC的中位線。

所以,DE//BC,

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知識點複習,課件展示出標題,學生回憶,然後提問,儘量顧及學習水平在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通過提問回答的方式複習,讓學生能對知識點識記、理解。

在複習中,滲透數學轉化思想---四邊形和三角形的轉化。

四.

直擊考點

考點一: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1.

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

∠A=110°,∠B=70°,

∠1=70°,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嗎?

2.

在?ABCD中,若∠A=100°,則∠B=

度,∠C=

度。

考點二: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3.

如圖,在?ABCD中,AB=6cm,

AC+BD=14cm,△AOB的周長是多少?

考點三: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4.在四邊形ABCD中,已知AB//CD,若要使四邊形ABCD成為平行四邊形,可再增加一個條件:

考點四:三角形的中位線

5.在△ABC中,D、E分別是AB、AC的中點,若DE=4cm,AE=3cm,AD=2.5cm,則△ABC的周長是多少?

教師展示問題,學生讀題、思考、交流,然後教師提問。

教師在巡視學生完成情況及交流情況時,要關注和輔導差生。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師不要代替學生完成問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做好輔導即可。

運用“直擊考點”的方式呈現出平行四邊形及三角形的中位線等知識點,讓學生明白並理解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滲透數學轉化思想(四邊形通常轉化為三角形)

五.

小試牛刀

展現自我:

如圖,在?ABCD中,E、F是對角線BD上的兩點,BE=DF,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嗎?試説明理由。

作業:

1.D

A

變式訓練,提升自我:如圖,在?ABCD中,AE⊥BD,CF⊥BD,垂足分別為E、F,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嗎?試説明理由。

F

E

C

B

2.在?ABCD中,若周長為44cm,AB-BC=2cm,則CD=

,AD=

教師展示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交流、討論,在練習本上規範寫出證明過程。教師巡查學生完成情況,做好輔導,抽學生上黑板書寫解答過程,做好指導和評價。

如果學生能在課堂完成的,就在課堂完成,不能完成的就作為課後作業。

通過知識點的複習之後,能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

讓學生了解三角形在四邊形的問題解決中的重要作用。

六、歸納總結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

2.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概念及性質。

3.四邊形與三角形的轉化。

學生談學習所感

再次回顧知識點及課堂所獲。

板書設計

複習課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一般類型的分百應用題,使學生明確這類應用題的聯繫與區別,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熟練掌握解題思路,準確找出量率之間的對應關係。

2、使學生明確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

3、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百分數一般類型應用題的內在聯繫和解題規律。

教學難點:

數量關係的分析,弄清誰是單位“1”,誰是比較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複習內容

1、師:同學們,什麼節日快到了?(六一兒童節)

為了慶祝這個節日,我們學校六年一班組成了一個小合唱隊,其中有男生5人,女生4人。(磁力貼出示)

(一)複習分百應用題一類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主要貼以下四條)(1)男生是女生的百(幾)分之幾?

(2)女生是男生的百(幾)分之幾?

(3)男生比女生多百(幾)分之幾?

(4)女生比男生少百(幾)分之幾?

請同學列式解答。

師:大家看我們今天要複習什麼?(分百應用題)

同學們看看這四道題都屬於哪類的分百應用題?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師:解決這類題的的關鍵是什麼?(找單位“1”)

【預設】1、學生説出找單位“1”

2、學生説不出來,但會説出找關鍵句,那師應問:找關鍵句的目的是什麼?(確定單位“1”)(板書:找單位“1”)

師:這類題該怎樣做?(比較量÷單位“1”)【如果學生説不出此關係式,師可以從四個題中找一個舉例,如:男比女多百分之幾?是用誰除以誰?】

(二)複習“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1、師:繼續剛才的題,我把這四個問題變成了四個已知信息,老師給你們佈置一個編題的小任務:請你從這6個條件裏選擇兩個,提一個數學問題,組成新的題。(學生口答,教師貼條)【一定有意識,已知男求女貼一邊;已知女求男貼另一邊】

1、男生有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5人,男生是女生的125%,女生有多少人?

3、男生有5人,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

4、男生有5人,女生比男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

5、女生有4人,男生是女生的125%,男生有多少人?

6、女生有4人,女生是男生的80%,男生有多少人?

7、女生有4人,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有多少人?

8、女生有4人,女生比男生多20%,男生有多少人?

師:請你獨立完成這8道題,要求只列式(或方程)不計算。(學生獨立完成)

師:我請同學來説説你是怎樣解決這幾道題的。(生彙報,在彙報過程中要有關係式,教師板書每一題的等量關係式)

如果我要將這8道題進行分類,請你想想能分幾類?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説説你是怎麼分的?(其實就是這兩種題的區別是什麼)

小組彙報展示。(主要呈現已知單位“1”和未知單位“1”的兩種情況,板書體現)

第一類:

1、男生有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5人,女生比男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

3、女生有4人,男生是女生的125%,男生有多少人?

4、女生有4人,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有多少人?

第二類:

1、男生有5人,男生是女生的125%,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5人,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

3、女生有4人,女生是男生的80%,男生有多少人?

4、女生有4人,女生比男生多20%,男生有多少人?

(分類後)師:雖然我們把這8道題按已知單位“1”和未知單位“1”分成了兩類,但是它們之間是有聯繫的,是什麼呢?(或者我們説解題的根據是什麼呢?)

都是“求一個數的'幾(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師手指左一類,問:這類都是已知單位“1”的(指一道)比如求男生有多少人實際就是求女生的(1+25%)是多少】

【師手指右一類】這都是未知單位“1”的,(在關係式上標上x)我們就可以用方程來解

師:大家看,我們今天覆習的分百應用題,它們的解題步驟是什麼?

確定單位“1”——找數量關係式——列式或方程

二、當堂訓練

師:大家複習的怎麼樣了?我出幾道題來考考大家!請看第一題

(一)只列式(或方程)不計算

1、在一次體育測試中,某班有38人成績合格,有2人不合格,這個班的合格率是多少?

2、一本書共100頁,小明第一天看了這本書的50%,第二天看了25%,還剩下多少頁沒有看?

3、小明看一本100頁的故事書,第一天看了全書的50%,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1/2。第二天看了多少頁?

4、小明看一本書,第一天看了這本書的50%,第二天看了25%,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25頁,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名彙報。

三、解決問題

1、某服裝店老闆將兩件不同的衣服以相同的價格出售,一件賺了25%,另一件賠了25%,有人認為這個老闆不賠不賺,你同意這種説法嗎?請用數據説明。

2、某機械廠兩天生產一批零件,用同樣的箱子包裝。第一天完成總量的,裝滿3箱還剩90個,第二天生產的零件正好裝滿5箱。這批零件共有多少個?

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複習分百應用題的一般類型題,我們掌握了基本解題方法,遇到問題條件比較複雜或隱蔽的題目時,為了把條件具體化,可以通過畫圖的方法幫助我們分析並找到他們。

複習課教學設計14

浮力複習導學案

複習目標:

知識和技能:

1. 進一步瞭解浮力的現象,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方向。

2. 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力的應用。

3.會熟練進行浮力的相關計算。

過程和方法

1.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語言分析問題和表達觀點的能力。

2.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現象和物理原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浮力的應用和物體的浮沉條件。

難點:有關浮力的綜合計算。

複習流程:

考點知識的梳理→解題方法→重難點例題詳解→習題練習

(一)考點知識梳理:

1. 浮力(F浮)

(1)定義: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其向上託的力叫浮力。 説明:①浸入包括全部沒入或部分沒入液體中兩種情況。

②浮力的施力物:液體或氣體;

受力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

③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2)產生原因:液體(氣體)對浸入的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即F浮?F向上?F向下

?G物?F拉

(3)用測力計測浮力的原理:F浮

2.浮力的大小

(1) F浮=G-F'(稱重法)

(2) F浮=G排=ρ液gV排 (阿基米德原理)

(3) F浮=G(漂浮、懸浮)

(4) F浮=F上-F下 (壓力差)

這四種方法都可以計算浮力的大小,其中阿基米德原理最為重要,下面重點對阿基米德原理進行回顧。

3. 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液體或氣體受到的重力。

?G??gV (2)公式:F 浮排液液排

説明:

?G??gV(1)在氣體中時,F 浮排氣氣排

VV (2)注意公式中的V排,當物體部分浸入時,V,當物體全部浸入時,V。 排?物排?物

4. 浸沒在液體中物體的浮沉條件

?G??當F或?,物體上浮 浮物液物

?G??當F或?,物體漂浮 浮物液物

?G??當F或?,物體懸浮 浮物液物

?G?? 當F或?,物體下沉 浮物液物

5. 浮沉條件及漂浮條件的應用:

(1)潛水艇:下潛和上浮過程中,其體積不變,所受浮力不變(未露出水面),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其上浮或下沉。

(2)氣球和飛艇:靠改變自身體積,從而改變浮力來實現其上升或下降的。

?G?G (3)輪船:利用漂浮條件工作的,應滿足F。 浮船貨

(4)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使用時是漂浮在液體表面上的。

6.浮力與密度

浮力的問題可涉及多個知識點,其中與密度知識的聯繫最為常見,如定性比較物體、

液體密度的大小關係,也有定量計算物體或者液體密度的綜合計算題型,常用到下面的一些公式進行計算:

F浮??液gV排F浮?G?F拉

(二)解題方法: 如何判斷物體的浮沉(主要兩種方法)

(1)受力分析: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力和 力的作用,若,物體上浮,最終漂浮在液麪上,此時 ;若,物體下沉,最終沉在底部,此時有F浮=;若,物體懸浮在液體中。

(2)密度分析:

若ρ物>ρ液,物體 ;ρ物<ρ液,物體 ;ρ物=ρ液,物體 。

點撥:判斷浮沉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比較物體所受浮力和重力的關係,這個地方的浮力是物體的最大浮力,即浸沒在液體中的浮力;第二種是比較物體的密度與液體密度的大小關係,這裏指的是物體的密度而不是組成物體的物質的密度。

板書設計:

浮 力 復 習 課

1.浮力的計算方法:(1) F浮=G-F'(稱重法)

(2) F浮=G排=ρ液??mVgV排 (阿基米德原理)

(3) F浮=G(漂浮、懸浮)

(4) F浮=F上-F下 (壓力差)

?G??2.物體的浮沉條件:當F或?,物體上浮 浮物液物

?G??當F或?,物體漂浮 浮物液物

?G??當F或?,物體懸浮 浮物液物

?G??當F或?,物體下沉 浮物液物

(三) 鞏固拓展:

1.如圖所示,將一隻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於水面;把

它放入另一種液體中,它卻沉入底部。則在這兩種情況下這隻

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較( )

A.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較大B. 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較大

C. 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 無法比較浮力大小

2.體積相同的三個球A、B、C,在水中靜止時的位置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球A受到的浮力最大 B、球B受到的浮力最大

C、球C受到的浮力最大 D、三個球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3.一物體用細線掛在彈簧秤上,彈簧秤的示數是4.5牛,當把物體

浸沒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是1.5牛,那麼這個物體受到的重力是 受到的浮力是牛。

4.密度為0.9×103kg/m3 ,質量為8.1千克石蠟,放入足量水中,石蠟受到的浮力多大?

(四) 鏈接加強

1、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浸沒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B.密度較大的物體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體受的浮力小 D.同體積的鐵塊和木塊浸沒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樣大

2、體積是50cm,質量是45g的物體,將其緩緩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物體靜止後,溢出水的質量是________g.將其緩緩放入裝滿酒精的燒杯中,溢出酒精的質量是________g.(?酒=0.8×10kg/m)

3、某人用繩子將一物體從水面下2m深處的地方勻速提到水面0.5m處的過程中,人對物

1體做功為54J.當將物體拉到有體積露出水面時,讓其靜止,此時繩子對物體的拉力為5333 牛,浸入水中

40N.不計繩子的質量,忽略水的阻力,求物體的密度.(g取10N/kg)

4、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學習了浮力知識後,,想測量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的密度。小組同學現有器材:量筒、牙膏皮(可放入試管中)、燒杯和水。請你測量牙膏皮的密度。

(1)寫出實驗方案:(可畫圖配合文字説明)

(2)所測密度的表達式:

複習課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讓學生正確掌握分類的含義和方法,進一步體會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

2、並能熟練的按一定標準對物體進行整理分類。

3、進一步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化,能按自己的`標準分類。

教學重、難點:

1、能熟練的按一定標準對物體進行整理分類。

2、進一步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化,能安自己的標準分類。

教學過程:

一、交待目標

今天,我們上一節複習課,首先,做幾道口算題。(卡片出示)

9—3=

9+3=

8—1=

17—6=

11—7= 14+0=

17—3=

9—1=

6—5=

7+11= 17—9=

6+12=

9—0=

15+1=

8+7=

同學們算得又對又快。

今天我們複習第四單元《分類》,通本節課的學習能按一定標準正確的對物體進行分類,並能自己定義標準,進行分類。

二、梳理舊知

1、我們本單元都學習了哪幾課?(整理房間、整理書包)

2、你是怎樣整理房間的?(把一類東西放在一起)師小結:按一定標準分類。

(1)指班裏四個學生,按男生女生分類。

3、你有幾種方法整理書包的?(兩種)師小結:按不同標準分類。

(1)拿出一把鉛筆,讓學生自定義進行分類。

三、鞏固練習

1、分一分

(1)蘋果、茄子、桃子、香蕉、白菜、西紅柿。

水果有()

蔬菜有()

(2)2+5

3+4

7—3

6+1

8—4

9—5

按算式分()

按結果分()

2、書中55頁第2題。(讓學生自己來分類,只要能説出理由就行)

四、查缺補漏

1、讓學生拿出課前老師發的一張試題卷。(見附頁)

五、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本單元課時較少,知識點也不是很明顯,再結合我班學生在學這單元時掌握較好,所以我在梳理舊知時沒有佔用很多多時間,而是點到為止。想通過練習來鞏固知識點,可是,在做第二小題時,“按算式和結果分類”就出現了問題,學生根本不瞭解按算式分是什麼意思,這個地方我太疏忽了,沒有在做題前為學生分析題意,導致學生什麼也不會做。再一個,學生在做測試題時,有不少同學沒讀懂題,主要原因是平時在這方面沒有過多的做練習,學生很生疏。通過這次複習課,我對本班學生又有了新的瞭解,相信以後一定會有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