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學設計(精選3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9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教學設計(精選30篇)

《清明》教學設計 篇1

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不得而知。於是我們班從一開學就讓他們接觸古詩詞,幼兒對年代久遠,與他們生活毫無關係的古詩詞從一無所知到饒有興趣。因此,特意設計了《清明》的音樂活動,開始嘗試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隨着音樂吟誦了古詩詞,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認識與想像。

重難點分析:

幼兒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難的,他們往往能流利地背誦出古詩詞,卻講不出詩歌裏面表達的是什麼事情,更無法體會詩歌的意境。在進行教學前,我發現我班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能背誦這首詩歌,但他們對詩中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一無所知。於是,我首先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情緒;另外,通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的意境,學習在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説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説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説“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交流欣賞: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附古詩: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教學反思:

很多幼兒對“清明節”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懂得不僅要學習先烈們的精神,同時也意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讓幼兒不僅在思想上以先烈們為榜樣,吃苦耐勞,艱苦奮鬥,更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從點滴小事做起,從小做起。

《清明》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的:

1、讓幼兒在活動中比較不同動物的尾巴特徵。

2、對問答式的兒歌感興趣,並能嘗試仿編兒歌。

3、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4、瞭解兒歌的含義。

活動準備:

1、《比尾巴》PPT課件

2、各種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動物比尾巴"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森林裏來了許多動物,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誰?這些動物聚在一起做什麼呢?原來是要參加"比尾巴"的比賽。

(二)比賽分兩場,請小朋友當評委。

1、第一場比賽:(播放課件)教師先出示小猴、兔子、松鼠,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尾巴的特點。

(1)引導評委説説評選結果,(播放課件)將相應的字貼到動物身上。(長、短、像把傘)

(2)將第一場評選結果編成一段兒歌,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大班語言兒歌優秀教案《比尾巴》含PPT課件

(四)嘗試仿編兒歌,分組仿編:

1、提供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尾巴的特徵進行仿編。

2、幫動物找尾巴,引導幼兒找好後根據尾巴特徵進行仿編。

規則:仿編時可以根據尾巴的大小、長短、粗細,像什麼等進行仿編。

3、交流各組仿編的兒歌。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嘗試仿編動物的`耳朵、嘴巴。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清明》教學設計 篇3

活動準備

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幼兒前期經驗準備: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目標

能正確熟讀古詩。

通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過程

一、入場

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教師:現在我們聽着優美的古曲,慢慢的進場,然後輕輕地找個座位坐下來。

二、瞭解清明節的風俗

教師:之前清明節,我們放了一個小長假,那請你們回憶一下,清明節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播放"清明介紹PPT",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教師:小朋友説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麼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着悲傷的表情,手捧着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後,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三、學習古詩,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教師:剛才我們瞭解了在清明節人們會做的事情,那古時候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會做些什麼呢?

欣賞古詩朗誦。(播放課件)教師:請小朋友看大屏幕,剛才電腦裏的老師已經把《清明》這首古詩誦讀了一遍,現在請你們跟着老師再來讀一遍,老師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詩背景)幼兒跟着教師誦讀。

2.看背景圖,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一步瞭解古詩大意。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係(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教師:如果要給這些句卡寶寶找圖片朋友,你們認為應該怎麼找。誰能為"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教師:誰能為"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説一説。

教師:第三句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對應哪一幅畫面?

教師:那是誰回答老爺爺的?那個小孩。哦,最後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對應的就是第四幅圖片了。

教師:現在你們知道古詩和這些圖畫的關係了嗎?原來圖片上的內容説的就是古詩中的'內容。

四、朗誦古詩

1.幼兒整體誦讀。

教師:那這首古詩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寫這首詩的詩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詩人現在我們一起看着圖片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

教師:你們讀得真好聽。那現在我們邊讀古詩邊做動作,我們來表演一下這首古詩吧!

5.古詩接龍。

五、認字活動

學習"明"字。

教師講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師:"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瞭,一般用為光亮之義。

教師:我們今天學的這個字寶寶讀什麼呀?(明)(六)結束活動:欣賞歌曲《清明》。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清明》,它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活動延伸

學習歌曲《清明》

《清明》教學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上下樓梯歌》,讓幼兒瞭解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2、初步樹立幼兒生活中的安全意識,並養成上下樓梯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鬧,照顧前後的良好安全習慣。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遵守上下樓梯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發現生活中安全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一張邀請函、幼兒上下樓梯的照片、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邀請函,讓幼兒猜猜是什麼內容?剛才我接到“小兔”的`邀請函,他説今天是他的生日,請我們到他家做客,想去嗎?可是,他家住在5樓,我們要經過樓梯才能到達,誰能告訴老師:我們平時是怎樣上下樓梯的?上下樓梯應該注意什麼?怎樣才是安全的呢?

二、觀察圖片,總結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小朋友,你們可要仔細看哦,看看哪幅圖裏的小朋友行為是對的,哪幅圖裏的小朋友是不對的?

1、播放第一組圖(不安全上下樓梯的圖片)

(教師逐一播放圖片),提問:這幅圖上的小朋友的行為安全嗎?為什麼你認為他們的行為不安全?

2、播放第二組圖片,(安全上下樓梯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讓幼兒觀察後説一説,這樣對不對?

3、教師小結:一層樓,兩層樓,上下樓梯靠右走,你也靠右走,我也靠右走,不要急,不要擠,不會頭碰頭。

三、觀看課件,進一步瞭解上下樓梯的安全。

提問:剛剛你們看到了什麼?他們這樣上下樓梯安全嗎?會出現什麼危險情況?當你們發現身邊的小朋友也和他們一樣時,你們應該怎麼辦?要不要制止他們?我們應該怎麼説,他們才會聽我們的?引導幼兒説出正確的上下樓梯的方法。對於説對了的小朋友,用“笑臉”來獎賞,表示鼓勵。

四、學習兒歌《上下樓梯歌》

1、小朋友,你們知道如果我們不正確地上下樓梯是會發生危險的,所以我們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上下樓梯哦。今天,林老師把上下樓梯的方法,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2、老師範讀一次,幼兒小聲跟讀。

3、師幼一起讀兒歌若干次。

4、今天,小朋友可真能幹,這麼快就學會了兒歌,那我們就按照兒歌裏説的那樣,去小兔家做客吧。教師帶領幼兒上下樓梯,提醒、幫助上下樓梯動作不協調或有不安全行為的幼兒。

附兒歌:

上下樓梯不推擠,一個一個跟得齊。

手扶欄杆慢慢走,一階一階走上去。

下來還是靠右邊,一個一個有順序。

保證安全是第一,一定一定要牢記。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大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整。我想,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清明》教學設計 篇5

設計意圖:

家鄉xx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美麗的濱江城市,正因為它日新月異的發展和美不勝收的旅遊景點景色,讓幼兒感受到家鄉美和產生愛家鄉的情感,本次活動,孩子在對家鄉瞭解的基礎上,用優美句子描述家鄉的景色,也讓孩子在誇家鄉的活動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的美景和名勝,嘗試用幾句話誇家鄉的美景和名勝。

2.嘗試創編兒歌內容,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

3.感受家鄉的美,產生愛家鄉的情感。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 PPT(家鄉美景的圖片等)、圓舞板一塊。

2.幼兒事先熟悉和遊玩過若干的景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的家鄉在哪裏嗎?

2.出示PPT(xx及白馬標誌),

3.你喜歡xx嗎?為什麼?

4.小結:對了,我們的家鄉xx,是一個濱江城市,歷史悠久,景色優美。我們作為一個xx人感到特別驕傲。今天我們就向我們的老師和朋友一起來誇一誇我們的家鄉xx。

二、瞭解家鄉的景點,用一句話來形容其特點

你知道xx有哪些美麗的地方嗎?請你用一句話介紹一下。(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PPT:四眼井、嶽王廟、步行街、牧城公園、孤山等等)

嶽王廟:是為了紀念岳飛而建造的,岳飛忠心報國,為了趕走金兵而努力抗戰。

孤山:是xx唯一的一座山,<.>每年三月三,我們xx人都會去爬孤山,燒香祈福。俗話説“三月三,上孤山”

四眼井:四口井在一起。

牧城公園:xx新建的.一座公園,是xx目前為止最大的一座公園,它臨江而建,不但可以欣賞到公園的美景,還可以到長江邊看輪船、捉蟛蜞。

步行街:是個商業街,可以逛街、購物、吃飯,是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三、學習兒歌

我們的家鄉xx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四眼井、嶽王廟、步行街、牧城公園、孤山等等,老師把小朋友説的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誇家鄉》。

1.教師配合響板有節奏地朗誦兒歌《誇家鄉》。提問:老師在朗誦兒歌的時候與往常有什麼不同?感覺怎麼樣?

2.學習兒歌的韻律。(誇、誇、誇家鄉,我的家鄉在xx…)

3.有節奏的學念兒歌。説説你喜歡兒歌中的哪一句?

4.幼兒結合響板朗誦兒歌。

四、創編兒歌

xx的美景實在太多,五天呀實在是逛不夠,怎麼辦呢?我們還可以帶客人去哪裏玩,把它編入兒歌。(魁星閣、鐘樓廣場、馬洲公園、上海城、江陰大橋、江心洲、西來植物園等)

延伸活動:

繪畫《我的家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我們的家鄉xx為主線,首先由幼兒介紹xx的美景,教師再由此引出兒歌。由於幼兒在活動前就遊玩過xx的一些景點,對xx的景點比較瞭解,還蒐集了有關xx的一些圖片、照片,佈置了愛家鄉的主題牆,為活動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學習兒歌時,教師使用了快板配合朗誦,朗朗上口的兒歌極大地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在説説、拍拍的過程中,學會兒歌,瞭解xx,使活動推向了**。

附:兒歌《誇家鄉》

誇,誇,誇家鄉,

我們的家鄉在xx,

美景名勝數不清,

讓我帶您去逛一逛!

星期一,我們去逛步行街,

星期二,我們去逛嶽王廟,

星期三,我們去逛孤山,

星期四,我們去逛四眼井,

星期五,我們去逛牧城公園。

xx的美景數不清,

數不清!

《清明》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思想: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幼兒系列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掃墓等活動追念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吃雞蛋、畫雞蛋、玩雞蛋、踏青春遊、盪鞦韆、放風箏活動,瞭解傳統風俗,鍛鍊身體,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活動目的:

1、瞭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瞭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前與家長聯繫好參與本活動,電腦課件,實物:各種圖案的彩蛋、每幼兒一個熟雞蛋,彩筆、帖紙、橡皮泥、剪刀、膠水等。

活動過程:

1、用古詩導入活動內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5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3、課件:邊放課件教師邊講述,讓幼兒瞭解烈士的'先進光榮事蹟。

(1)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件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衞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5、觀看課件:老師帶孩子們掃墓的畫面。

6、放哀樂、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面,請家長與幼兒起立,向英雄們行禮、默哀,表示懷念。

7、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8、出示彩蛋請幼兒觀察與自己帶來的雞蛋有什麼不同?用什麼製作的?

9、放彩蛋圖片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製作興趣。

10、幼兒與家長共同製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畫畫、塗色、剪紙粘貼、橡皮泥製作小動物等)。

11、幼兒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雞蛋:請幼兒發揮想象力用雞蛋作出多種玩法(滾、轉、拋、立、碰雞蛋等),幼兒比賽看誰的玩法多。

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彩蛋給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賞並與朋友們一起玩,在音樂伴奏下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期間,組織系列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掃墓等活動追念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吃雞蛋、畫雞蛋、玩雞蛋、踏青春遊、盪鞦韆、放風箏活動,瞭解傳統風俗,鍛鍊身體,充分感受到春景的美好。

《清明》教學設計 篇7

設計意圖:

小朋友對"結婚"、"新娘"都很有興趣,孩子在區域中玩結婚的遊戲,剛好在這個季節裏,結婚的人很多,假期出遊會經常看到或參加婚禮,他們就更加覺得有意思,於是我就選擇了這首詼諧、有趣的兒歌《娶親》。讓孩子在有趣的兒歌中瞭解一些關於中國傳統"結婚"的一些習俗和特點。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民間童謠特有的韻味。

2、幼兒能有節奏地朗誦象聲詞"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

3、幼兒能愉快地和教師、同伴一起遊戲,體現共同遊戲的樂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貓圖片一張,鞭炮一串,以及娶親的PPT;

知識準備:幼兒有看過結婚場景的'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一串鞭炮模型,引導幼兒模仿鞭炮聲。

1、教師:你們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麼?鞭炮會發出什麼聲音啊?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教師:

①恩,某某小朋友説鞭炮是發出"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的聲音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②還有什麼聲音?鞭炮"嘣~叭"的響,我們來學一學!

③我們一起來放鞭炮吧!"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④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徐老師鞭炮放得高你們聲音就大,鞭炮放的低你們聲音就小。

二、引導幼兒回憶娶親場景教師出示(戴着大紅花)圖卡教師:

①這個鞭炮放的真大聲!小聽到我們放鞭炮,也跑出來了。聽聽那個説了什麼?(:小朋友們好,今天真熱鬧,我也娶親啦!)咦?娶親是什麼意思啊?恩!娶親就是娶老婆,也要結婚啦!

②你們平時在電視裏或者在酒店裏,看到別人結婚,都會有什麼好看好玩的東西呀?(放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鑼打鼓、抬花轎等等)

三、學習兒歌《娶親》

A、學習兒歌前半部分

1、教師:這隻娶親也有不少好玩的事情,還拍成了照片呢!我們來瞧一瞧!(出示娶親的圖片)都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啊?

出示圖一,看幾隻?在幹什麼?(8只抬花轎呀抬花轎)老師邊出示圖譜邊念8只抬花轎呀抬花轎。

出示圖二,看幾隻?在幹什麼?師邊出示圖譜邊念4只來吹號呀來吹號。

出示圖三,看幾隻?在幹什麼?請幼兒嘗試念出來2只放鞭炮呀放鞭炮!師可在旁邊引導。咦鞭炮聲音是怎麼樣的啊?(引導幼兒説出劈哩叭啦劈哩叭啦嘣叭)

2、現在請小朋友跟着我一起把剛才看到的事情説一説好麼?(幼兒一起跟着老師念兒歌)

3、教師:娶親真好玩!現在請你們當小,一起去玩玩娶親的遊戲吧!老師要請小們一邊念,一邊做動作哦,小起立。(老師幼兒一起念一遍兒歌)

B、學習兒歌后半部分

1、教師:小放的鞭炮聲這麼響,都把誰引來啦?(出示老貓圖卡)恩,這是一隻老貓,今天可是娶親的好日子,老貓會來幹什麼呢?(請幼兒自由回答)

2、那我們來看看老貓到底是來幹什麼的。出示老貓賀喜的圖片,哎呀,老貓帶了這麼多的禮物是來幹什麼的啊?(幼兒回答)嗯原來它是來賀喜的,時邊出示圖譜邊説出老貓聽了來賀喜呀來賀喜,恭喜恭喜。老貓是真的來賀喜麼?

3、出示最後一張圖片,哎呀,發生了什麼事?呢?(幼兒回答)

4、教師:哎呀呀!這隻老貓呀真狡猾!原來他註定跟是天敵,他先假裝給賀喜,最後把怎麼樣了啊?(幼兒説全吃掉了)恩,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邊念邊出示圖譜)!現在我們把老貓來賀喜的事情來説一説。(師幼一起念後半句兒歌)C、練習朗誦完整兒歌

1、教師帶領幼兒無動作完整念兒歌兩次教師:這首兒歌真有意思,我們一起把娶親的事情完整的説一遍。

四、遊戲《貓捉》

1.教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我來當老貓,請你們來當小,但是老師有一個要求哦,你們在玩遊戲的時候要邊玩邊把娶親的事情説出來哦,當説到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的時候,我就會開始抓你們哦,你們就趕快坐到椅子上別被我抓到哦。我們開始吧!小們去娶親嘍。好,出發吧!

2.老師根據小都能逃跑的狀況,把兒歌最後一句改為"一個也抓不到呀抓不到!"並表現失落表情。

3.請幼兒來做老貓,師幼共同遊戲2-3遍(次數視當時幼兒情況以及時間而定)4.結束:今天開心麼?,好讓我們一起把娶親的這個兒歌和遊戲帶會教室裏教教其他的小朋友好麼?跟客人老師再見吧!

附:兒歌《娶親》

八隻抬花轎呀抬花轎,四隻來吹號呀來吹號,兩隻放鞭炮呀放鞭炮,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老貓聽了來賀喜呀來賀喜,"恭喜!恭喜!"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

活動反思:

這首兒歌節奏明顯,易理解,讀起來朗朗上口,適合大班幼兒學習。貓和又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動物形象,我就幼兒的生活經驗(最近結婚的人家比較多,好多幼兒有吃喜酒的經驗),設計了這樣一個語言活動。

《清明》教學設計 篇8

設計背景

模擬廚房,道具水果蔬菜。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兒歌,知道多吃蔬菜對身體是有益的。

2.培養幼兒從小要養成不挑食,不厭食的飲食習慣。

3.通過幼兒畫圈圈,加深幼兒對健康食品的印象。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課前做個健康食品大遊戲,以便提高幼兒興趣,從而入手。

活動準備

道具;水果,蔬菜,牛奶,麪食圖標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表,引起幼兒興趣,並提問;

這些蔬菜,水果,牛奶,麪食你喜歡吃嗎?(喜歡)

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表,並完整説出蔬菜的名字。

1.幼兒在模擬廚房裏,挑出自己喜歡吃的蔬菜,並告訴其他幼兒這些蔬菜有什麼營養。

2.教師教幼兒兒歌

3.幼兒練習兒歌

三.教師講解蔬菜,水果,牛奶,麪食對身體的益處.同時告訴幼兒不能挑食,偏食。挑食偏食不利於身體的健康,容易生病。

四.知道幼兒看書,請幼兒在愛吃的蔬菜,水果,牛奶,麪食前用彩筆給圈起來。

兒歌,多吃蔬菜身體好

大蘿蔔,水靈靈

小白菜,綠瑩瑩

西紅柿,像燈籠

多吃蔬菜身體好

壯壯實實少生病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兒歌,要幼兒知道蔬菜是對身體有益的

通過對幼兒畫圈圈,加深幼兒對健康食品認識。

《清明》教學設計 篇9

這是一篇關於清明節由來的傳説,講的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隨臣介子推,在重耳餓得頭昏眼花時,割肉奉君。他護主救國的舉動,感動了晉文公。後來重耳當上了國君,不忘此事,想封他為官報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絕,為避當官,他躲進深山。晉文公想逼他出來,放火燒山。介子推寧可焚於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圖富貴,不居功勞的精神,激勵着晉文公執政清明,完成治國安邦的大業。日後,晉文公懷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為清明節。百姓安居樂業,也十分懷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節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他。慢慢地清明節成為我國的傳統節日。

本文語言樸實,故事曲折,引人入勝,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課文配有二幅插圖: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動的場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節這一天,晉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場景。這二幅圖有助於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設計理念]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本課設計將從問題入手。只有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為抓手,解詞析句,探究問題,才能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知識、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標。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或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學習並理解本課生字詞,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字詞的興趣及能力。

2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組織學生反覆默讀,深入地理解課文,使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感受並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義.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春秋五霸晉文公的簡介及春秋戰國的地圖等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調動積累,引起閲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9課,請與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時注意的事項)

2誰願意把你知道的有關”清明節”的信息説一説,與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對清明節是怎樣來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節;清明節有哪些習俗等有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再談一談你對“清明”一詞的理解?

(學情預設:此時學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淺的、單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卻不知如何準確回答的)

小結:大家對“清明”一詞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後,你對這個詞會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文本。

1自讀課文。

要求:①劃出文中的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②利用工具書,查出解釋,並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傳統、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嚥、鄭重、治國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嶺、慟哭、寒食節、祭奠、鞭策、座右銘、井井有條、安居樂業、不居功勞、不圖富貴)

③把課文多讀幾遍,達到讀通、讀順、讀熟的目標。

2檢查自讀的情況。

①同桌互讀互查,檢查生字詞及讀書的情況。

②師生藉助字卡,認讀生字詞。

③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

④師生討論、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質疑問難,理清思路,培養問題意識。

1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及內容,或提出有利於深入理解課文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三個層次解決。簡單問題學生相互提示解決;與課文聯繫緊密的重點、難點問題留在學課文中解決;其他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或課餘時間討論解決)

2梳理、歸納本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

①清明節是怎樣來的?

②清明節是紀念誰的,紀念什麼?

3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解決“清明節是怎樣來的”問題。

①組織自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情預設:或用在書上分段標畫的方法;(參考教參253頁)或通過示意圖來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間的關係;或通過讀書看插圖,提示重點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清明節的由來”的問題並用示意圖表示。(可以指導學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號字與前面畫橫線的詞語組成一個問題,以便提示學生深入思考)

清明節的由來怎樣來的百姓紀念的習俗沿襲而來為什麼介子推不居功勞不圖富貴怎麼知道的晉文公定“清明節”為什麼見“清明柳”就像見到介子推二者之間的聯繫晉文公燒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於柳下為什麼報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為什麼流亡時,割肉奉君,願主公常清明

③各組代表展示並介紹探究成果。

學情預設:學生渴望瞭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四、引進課件,補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義。

①出示春秋戰國的地圖,簡介當時各國征戰的歷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晉文公的資料,講述晉文公統一中原,成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晉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國君時治國的二大策略,認清晉文公使中原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沒有戰亂,百姓安居樂業的現狀,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動機。

五、再讀課文,調動積累,理解“清明”內涵。

第二課時

一、指導讀書,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內涵。

1讀第一段,隨機處理“傳統節日”“感人肺腑”等詞。

2(讀2――8段)瞭解清明節傳説,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引導學生理解重耳為什麼感動,邊讀邊想象重耳飢餓難捱的情景。

②指導學生分角色讀好君臣的對話。重點理解介子推的話“做治國安邦的清明國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內涵。(引導學生聯繫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社會現實,談出自己對“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為不做昏君,做個清正、廉明、勤政的國君。)

③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一一回絕”“放聲慟哭”所表達的內容,認識介子推拒絕做官,不圖回報的高風亮節。

④讀讀、議議,“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説説你對介子推的認識。(讓學生在議論中感受到我們民族的文化與精神。)

⑤指導學生默讀,注意“寒食節”與“清明節”紀念的內容有什麼不同。想一想,晉文公下令定了二個節日,為什麼只有“清明節”成為傳統節日?這説明百姓崇尚什麼,追求什麼?

⑥聯繫“清明”前後的氣候特徵及自然景象,聯繫老柳樹死而復活的樣子,再體會“清明”的內涵。(“清明柳”既表示楊柳返青,萬物鮮明的季節,又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

⑦默讀課文,想一想,晉文公勤政清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與介子推有什麼聯繫?對百姓有什麼影響?説説百姓後來為什麼自發地過清明節。理解“清明”的內涵。(表達百姓希望有一個政治有法度、有條理,百姓安居樂業社會)

3朗讀全文,感受介子推愛國護主、不居功勞、不圖富貴的精神及晉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國的品質。

第三課時

一、指導學生寫字。

1注意易錯的字,要寫正確。

①“肺”字的筆順。共8筆,最後一筆是豎,它穿過橫、橫折鈎,一通到底,且直且長。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點。

③“臣”字中間不是“口”。

2把字寫好看。

①“邦”字,左右結構,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結構的字,要寫緊湊,不可過長。

③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兩邊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寬。

3學生書寫練習。;

二、小組交流。

1説説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由來。

2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和同學們交流。

三、讀“學習鏈接”,與同桌相互説一説清明節的第二種説法。

四、小組討論,説一説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清明節的知識。

五、美讀課文,填寫詞語花籃。

六、佈置作業

説説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模仿兒化發音及角色的音調,嘗試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兒歌內容。

2、在聽、説、看、演、玩中感受體驗京韻兒歌幽默詼諧的獨特韻味。

3、懂得不能隨便説大話的道理。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錄音,頭飾道具若干,雙響筒。

【活動過程】

1、聽蟈蟈和蛐蛐叫聲,引起幼兒的興趣。

2、看國畫風格的圖片,認識蟈蟈和蛐蛐小哥倆兒。

3、在看看、找找、説説中學習兒歌前半部分,發現並體驗兒歌的獨特韻味。

(1)教師在節奏鼓點中,表演兒歌前半段,引發幼兒學習願望。

(2)共同尋找兒歌的特點,模仿兒歌裏有趣的發音、動作。發現帶兒化音詞眼,模仿體驗北方人説話的`特點。

(3)用兒化音、動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兒歌,在説説做做中感受京韻兒歌的趣味

性。

4、學習兒歌的後半部分,大膽表現哥倆吹牛的語言和動作,體驗兒歌幽默詼諧的風格。

(1)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來解釋吹牛的含義,為後半部分兒歌內容作鋪墊。

(2)聽錄音,感知兒歌的句式結構。

(3)看圖幫助瞭解對白含義,藉助動作提示兒歌內容,表現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樣。

(4)分角色練習對話,在呼應表演過程中進一步熟悉兒歌的內容和動作。

5、完整表演兒歌,體會並大膽表現京韻兒歌的趣味性.

小結:説大話、愛吹牛皮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們小朋友平時能不能説大話。

活動反思:

一首敍述性的詼諧歌曲。歌曲以擬人化的手法,諷刺愛“吹牛”的“蟈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説大話,他倆“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頭來都成了大公雞的盤中餐。以此來告誡幼兒,要踏踏實實、千萬不能浮浮誇誇,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清明》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玩手影遊戲,並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創編手影兒歌。

2、在創編兒歌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光和影子的關係,沒有光就沒有影子。

3、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4、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情境創設:

手影視頻、黑色屋子、手電筒

活動實施:

一、欣賞視頻

1、小朋友們,你們的小手有什麼本領呢?

幼兒説説自己的小手真……

幼兒説説自己的小手真能幹,誇誇小手。

師總結:我們的小手除了會做飯、洗碗等等還會變魔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視裏的小手變成了什麼?

2、剛才電視裏的小手錶演了什麼呢?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3、教師小結:手影真有趣,我們來玩手影遊戲。

二、有趣的'手影遊戲

1、玩手影遊戲(模仿教師的動作)

2、引導幼兒創編手影兒歌。(結合提問)

3、師總結:我們一起為兒歌想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有趣的手影遊戲。

三、創動作、編兒歌

1、説一説,你的小手還會變成什麼動物?

2、幼兒創編動手錶演

鼓勵幼兒創編的動作與別的小朋友的不一樣,將它拍下來。

3、根據新的動作,創編新兒歌

創編兒歌

手影遊戲(兒歌)

我在牆壁前,表演一雙手:

變小貓爬牆走,變小狗張大口,

變鴨子水裏遊,變鸚鵡(喜鵲)立枝頭。

太陽公公回家去,喜歡它們全抱走。

我在牆壁前,表演一雙手:

變公雞喔喔叫,變兔子蹦蹦跳,

變山羊鬍子翹,變黃牛吃青草

太陽公公看見了,對着我們點頭笑。

我在牆壁前,表演一雙手:

變小鳥飛飛飛,變小兔蹦蹦跳;

變螃蟹橫着走,變吱吱吱;

變小猴翻跟頭,變小鳥叫啾啾,

變螃蟹橫着走,變烏龜慢悠悠。

太陽公公真高興,誇我有雙靈巧手。

遊戲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的氛圍都很好,並且興趣也很濃厚,但唯一有個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在備課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想法,在學習手影遊戲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會這些手影了,有個別的孩子就在旁邊自顧自的玩了,根本沒有集中注意力在聽我講。要是我事先多考慮這方面的問題,也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另外這節課雖然給我的感覺還是不錯的,但讓幼兒講故事的部分,很多幼兒就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該如何用手影來表現故事情節中的小動物,有些小朋友把小動物的樣子表現出來了,但表情動作就不是很豐富。需要在這方面加強努力。

以激發幼兒興趣的課,我覺得可以讓幼兒多上幾次,並且還是以手影的方式來講述故事情節,我覺得在平時可以多多加強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清明》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參與遊戲,情緒積極愉快。

2、幼兒通過遊戲培養抑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訓練反應的靈敏性。

3、幼兒能按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4、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遊戲的意識,體驗遊戲的快樂。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熊”頭飾一隻,圈劃幼兒活動範圍和“熊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教師:“如果你突然遇到一頭大狗熊,你該怎麼樣,它才不會吃你?”

幼兒討論提出意見。

2、設置情境,觀察討論熊的習性。

(1)請另一位老師扮成熊,聽到主班老師説“哎呀!瞧,我們班來了一隻大狗熊!你們快用你剛才的辦法試試看,看它會不會吃你!”就出現。

幼兒嘗試自己的辦法,熊將出聲的,動的幼兒抓走。

教師請沒被抓走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沒有動,沒有出聲音等。

(2)教師引導幼兒瞭解熊的習性:

“熊”介紹自己的特點:“人們都叫我‘黑瞎子’,沒錯,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靈了!一點點聲音我都能聽見!“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熊的時候該怎麼辦:看到了熊不要動,不要説話,就不會被熊吃了。

3、學習兒歌《熊來啦》。

(1)教師:“我這兒有一首兒歌,只要你會念這首兒歌就不會被熊抓走了,像不想聽聽?”

(2)教師念兒歌,幼兒以集體,分男女的形式學習兒歌。

4、第二次遊戲。

教師:“如果熊再來,我們怕不怕?我們就一邊念兒歌,一邊用兒歌裏的方法,就不會被熊抓走了!”

教師:“哎呀!熊來啦!”

熊出現,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玩遊戲。

5、商定遊戲玩法和規則。

和幼兒一起討論“熊沒來的時候我們幹什麼?”“熊什麼時候出來?”“什麼時候念兒歌?”“什麼時候不動了”“什麼時候遊戲結束?”“熊的家在哪裏?”等問題。

教師總結幼兒的討論結果。

6、幼兒扮熊進行遊戲。

(1)請一位

幼兒扮熊進行遊戲。

(2)請若干幼兒扮熊進行遊戲。

7、教師小結,評價,表揚按規則進行遊戲的幼兒。

8、幼兒“熊走”進教室。

附:兒歌《熊來啦》

熊來啦!熊來啦!聞聞你來聞聞他。

別動別笑別説話,別被狗熊抓回家。

活動反思:

教師的愛是教育中最為寶貴的營養,沐浴在愛的甘露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能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教師的反應,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除了關注他們的心理感受以外,還應該用親切的語言、目光去親近他們,關懷他們。

讓教師在體育活動組織、指導過程中採取適當的方法,在鍛鍊幼兒身體的同時有效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活動中支持幼兒的自己挑戰活動,使幼兒獲得成功感;能及時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並作出反饋,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和自信心;注意活動中部分幼兒心理負擔過重的問題並加以引導,使幼兒體驗到活動的樂趣,併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情感。為幼兒快樂的人生奠定基礎。

交流探討。向其他教師講述自己教學的實際與體會,從中發現問題,或請別人就自己的做法和體會發表意見,從交流中反思教學的得失。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通過適宜有效的多種活動,提高幼兒的健康認識水平,改善幼兒的健康態度,培養幼兒的健康行為,最終使幼兒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清明》教學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噪音會損害聽覺,瞭解保護聽覺的方法。

2.喜歡説兒歌,嘗試根據生活經驗改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小耳朵》兒歌。

2.《救救地球》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請幼兒閉上眼睛,聽聽活動室外有什麼聲音,有沒有聽到嘈雜的噪音,並説説聽到噪音是會怎麼做。

2.出示《小耳朵》兒歌,一起説兒歌:

《小耳朵》

兩隻小耳朵,最愛聽什麼?

小鳥來歌唱,美妙音樂多。

兩隻下耳朵,最怕聽什麼?

噪音若太多,掩耳躲一躲。

3.與幼兒討論:小耳朵最愛停什麼聲音?(小鳥的歌聲)

你的小耳朵最愛聽什麼聲音?(自由回答);

小耳朵最怕聽什麼聲音?(噪音)

你的小耳朵最怕聽什麼聲音?(自由回答)

4.根據幼兒的'回答,改編兒歌。

5.老師告訴幼兒,長時間聽噪音或音量大的聲音會損害聽覺。出示幼兒用書,請幼兒説説會用什麼來代替小黑貓的大塞子,保護聽覺。

6.讓幼兒嘗試戴上耳罩,説説能否聽見聲音,引導幼兒認識保護聽覺的重要。

《清明》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分析】

《清明》是語文出版社教材(20xx)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1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本單元安排的是一組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課文,《古詩兩首》分別描繪的是寒食節和清明節這兩個傳統節日的景象。《清明》描寫的是清明時節,細雨紛紛、行人雨中掃墓祭祖的情景。清明節,按照古代的習俗,這一天要家人團聚,或祭祖掃墓,或踏青春遊。在這樣的日子裏,詩人杜牧卻不能與家人一起參加這些活動,而是孤身行走在異鄉的路上。天公也不作美,細雨紛紛,這更增添了他的離愁別緒,心情自然比較低落,一首佳作便誕生於此。

第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敍述了事情發生的事件、地點、天氣;第二句“路上行人慾斷魂”寫出了人們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語氣一轉,如何排遣愁緒呢?於是想起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是全篇精彩所在。至於行人如何尋得酒家,是開懷暢飲,還是借酒澆愁,那都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給出極大的空間自由想象,這就是詩人高超之處——含不盡之意,在於言外。全詩語言通俗易懂、清新自然,意境生動悠遠,值得我們品讀積累。

【課程標準及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第二學段的古詩教學明確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這對於學生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三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是一個轉折期,他們逐漸從形象具體思維發展,但又有一定的侷限性和狹隘性。在學習中,教師要緊緊抓住“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讓學生“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朗讀、想象、背誦積累、默寫……都是有效進行古詩教學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教學目標】

1、會認“魂”字,會寫“酒、遙”字,其中重點指導書寫“酒”字,注意左右結構的字是左窄右寬,並注意“遙”字的筆順規則從內到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會默寫。

3、展開想象,領悟古詩表達的意境。補充傳統文化知識以及傳統節日古詩詞,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會默寫。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領悟古詩表達的意境。補充傳統文化知識以及傳統節日古詩詞,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故事視頻、書寫紙等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播放視頻故事《清明節的由來》

2、教師簡要介紹清明的習俗:

清明,氣清景明,因此得名。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氣的'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節日的清明,是民間寄放情感和慰勞自己的傳統日子。清明時節,氣温轉暖,欣欣向榮,春光明媚、草木吐綠,人們在這一天會掃墓、踏青、插柳、盪鞦韆、放風箏、蹴鞠……

3、認識作者——杜牧(指名讀簡介)。

過渡:大詩人杜牧就有一首以《清明》為題的古詩記下了他在清明這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流傳千古。杜牧: (公元803-公元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在晚唐成就頗高。

4、揭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傳統節日由來和風俗既有趣又豐富。對於三年級學生,大部分是不瞭解的,以視頻、圖片的形式短時間給予學生豐富的信息量,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初讀古詩,認準字音,讀通讀順。

1、出示古詩,自由讀,指名讀【3-4人】。(教師隨機糾正字音,及時評價)

【設計意圖:朱熹《訓學齋規》中説的很明白:“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讀正確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要求,必須予以落實。】

2、易錯字指導辨析。

字理識字——酒,區別“酒——灑”。田字格里範寫生字。

《清明》教學設計 篇15

活動目標:

1、能欣賞和理解兒歌《留住小鳥》。

2、瞭解保護樹木的途徑、愛惜樹木,知道我們人類的呼吸離不開大樹。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材料:

請幼兒蒐集樹的資料或圖片

活動流程:

欣賞理解--討論

活動過程:

(一)欣賞和理解

1.教師朗誦兒歌《留住小鳥》。

2.提出問題:小貓和小狗用什麼辦法留小鳥?為什麼沒有留住小鳥?

3.小兔子用什麼辦法留小鳥?為什麼留住小鳥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留住小鳥嗎?小鳥為什麼喜歡樹呢?你喜歡樹嗎?你為什麼喜歡樹?你喜歡什麼樹?(幫助幼兒理解樹呼出氧氣,供給我們人類呼吸)

(二)討論

1.師:我們來看看小朋友自己找到的圖片和有關樹的資料。

2.教師請幼兒展示和分享自己蒐集的樹的資料或圖片。

3.教師請幼兒討論樹的作用、好處。(為人類調節温度、提供大量的木材、藥材、食物、改善我們的環境、能防風固沙,防暑降温,減低風速、保持水土、淨化污水、減小噪音等。

4.教師請幼兒討論保護樹木的辦法與途徑。(不亂刻、亂畫、澆水等)

附:兒歌《留住小鳥》

小鳥飛進小狗的院子裏,小狗想留住小鳥,為它搭了一間漂亮的積木房子,小鳥看見了,撲扇着翅膀飛走了。小鳥飛進小貓的院子裏,小貓想留住小鳥,為它編了一隻精美的小籠子。小鳥看見了,撲扇着翅膀又飛走了。

小鳥飛進小兔的院子裏,小兔想留住小鳥,為它栽了一棵小樹苗。

小樹苗慢慢的長大了,長出了許多綠葉。小鳥撲扇着翅膀説:"謝謝!謝謝!"小狗和小貓明白了:樹是鳥兒的家,有樹才能留住小鳥。

瞧,他們拿起鐵鍬去種樹啦!

活動反思:

“保護環境,關愛我們的家園”現在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更應從小做起。所以在今天的社會活動中,我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從故事教學入手,滲透環境教學。

故事中:小狗為留住小鳥,為它搭了一間漂亮的積木房子、小貓為留住小鳥,為它編了一隻精美的`小籠子,都沒能留住小鳥,小鳥都撲扇着翅膀飛走了。而小兔為了留住小鳥,為它栽了一棵小樹苗,小樹苗慢慢地長大了,長出了許多綠葉,小鳥撲扇着翅膀留了下來。使孩子們懂得了:樹是小鳥的家,有樹才能留住小鳥。在最後的延伸環節中,我給幼兒出示了很多樹木的圖片,讓幼兒瞭解植樹的意義及樹對環境的作用,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我希望這次活動能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一個強烈的願望:留住美好,保護環境。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從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入手,如: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洗手後及時關好水龍頭等等,讓幼兒從自身生活中積極、輕鬆、自然地接受教育,使他們在自己的親身體驗中萌發環保意識,從而轉化成自覺的環保行為,成為真正的“環保小衞士”!

《清明》教學設計 篇16

活動名稱:

傳統節日—清明節

活動前言:

在一年之中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節日之一,但是小朋友們對於清明節瞭解多少呢?以下就讓我們以清明節為主題探討下有關四季中的節日,及瞭解清明節的由來!

活動目標:

1.理解四季輪換,感知清明是春天的節日,產生進一步探索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趣。

2.喜歡古詩、古畫等一些表達方式,在欣賞與體驗中加深對我國節日文化的瞭解與喜愛。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清明上河圖、有關清明照片。

活動過程:

一、猜猜講講,理解四季輪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想到了什麼?

小結:一年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新的一年又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又想到了什麼?

小結: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們從春天開始,然後經過夏天和秋天,緊接着是冬天,這之後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節就是這樣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畫面三,前些時候我們在日曆上發現了一些節氣,想一想,她們可能會在什麼季節?

4.小結:一年從春天開始,過了立春,是驚蟄,過了大寒,又是立春,節氣能告訴我們季節的變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現在我們處在什麼季節?

2.春天裏除了有立春、驚蟄、春分這些節氣,還有哪些節氣?(引出清明)。

3.從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麼意思?

4.今天王老師準備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遊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5.小結:清明不僅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氣候和萬物甦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祖先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僅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鬧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上河圖》。

3.提問:有什麼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4.教師朗誦古詩進行小結: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珠楊柳屬柳鶯。

活動反思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我請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找到課文中描寫這一片段的文字,通過朗讀,體會畫作的內容。接着,我讓學生找出這副畫的特點。從而讓學生比較好地理解了《清明上河圖》的價值。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是大教育,要提倡交叉學習,我想:只要學生學到了知識,得到了能力,課堂就是成功的。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瞭解《清明上河圖》及其作者張擇端的相關資料,上課已始讓學生相互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根據閲讀提示讓學生讀課文,整體瞭解這幅畫,之後讓學生自學,自讀課文將字讀準,並反覆讀文標出自已的感受,突出略讀課文的特點。在學生交流感受時,我再對學生的讀進行指導,並引導看圖,特別是圖的長高,及圖上的人物數量及牲畜的數量,當與現實的進行比較學生感知了圖後,孩子們不禁對圖有了一種佩服的感覺。接着我讓學生自已選自已喜歡的那一段仔細讀一讀體會一下。結尾時對整篇課文進行了總結,分析了課文的描寫順序(總分的結構)。最後是播放課件,欣賞古畫《清明上河圖》,並讓學生談談感受,感悟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才能,進而突出了教學重點。這篇課文主要讓學生欣賞圖,通過圖片播放,學生從整體感知,再具體出示部分圖片讓學生具體欣賞,結合作者的描述達到合作者共鳴。與現實的進行比較學生感知了圖後,學生們不禁對圖有了一種佩服的感覺,還激發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

《清明》教學設計 篇17

活動目標:

1、瞭解打年糕的主要過程,嘗試動手參與打年糕,感受過年的傳統習俗。

2、學念童謠,體驗民間過年歡樂祥和的氣氛。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打年糕的視頻及圖片,年糕的成品,和附近能打年糕的家庭聯繫。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討論交流。

你知道這些人在幹什麼嗎?

他們是怎麼“打年糕”的?

用木桶把米蒸熟→用石杵搗→用木棍擀→用線切割→晾在竹片上

人們為什麼在正月裏要打年糕?(過年的習俗,討個好彩頭,寓意年年高)

2、觀察年糕成品。

你吃過手工製作的年糕嗎?

還有哪些不同的年糕?(機器製作的)

年糕可以怎麼吃?

3、學習朗誦童謠《吃年糕》。

瞭解了手工製作年糕的過程,我們一起來學學童謠吧。

4、參觀年糕製作。

帶領幼兒到幼兒園附近的'能製作年糕的家庭,請幼兒親自觀看年糕的製作。

幼兒參與用石杵搗米粉。

嘗一嘗剛做好的年糕。

附:童謠

吃年糕

搖啊搖,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

外婆請我吃年糕。

糖蘸蘸,少吃塊,

醬油蘸蘸吃半塊。

《清明》教學設計 篇18

活動目標:

1.樂於傾聽他人的講述,能為同伴的進步而感到高興,體驗新年的快樂。

2.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及大膽自己表現的能力。

3.知道新年過後自己又長大一歲了。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慶新年音樂帶、詩歌《一年過去了》。

2.為幼兒貼上紅五星,表揚他們的成績;提出新的要求,鼓勵幼兒在新的一年裏要有更大的進步。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新年來到了小朋友們,咱們一起動手把教室裝扮得這麼漂亮,這是為什麼呀?(新年到了)對,咱們把教室佈置得漂漂亮亮的是為了迎接新年。

2、詩歌《一年過去了》——結合詩歌內容和自己的生活談談自己是怎樣過新年的?

(1)提問:詩歌中都講了什麼?你覺得在這一年中你自己有變化嗎?長高了嗎?重了嗎?咱們再來想想看老師都教會了你什麼呢?也算算看我們離上一年級還有多長時間?

教師小結:每個小朋友一年中都長高了、長胖了,也學會了很多本領,看着你們長大快上國小了,老師也很開心。

(2)講講自己是怎樣過新年的。(提示環境、衣着、交往等方面)你們自己又是怎樣過新年的?(放鞭炮、禮花、穿新衣、參加聚會、走親戚、拜年、收壓歲錢。)

教師小結:原來每個小朋友的新年都過得這麼有意思啊,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去親戚家吃飯,還可以收到壓歲錢,因為我們小朋友年齡小,所以我們可以看大人放鞭炮。

3、請幼兒自己或結伴選擇表演道具,同老師一起隨音樂自由舞蹈,師生同歡樂。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區活動中進行歌舞表演。

2、發揮幼兒想象,繪畫或者利用各種材料製作新年來到了。

附兒歌:

一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新年又到了。量量看,我高了多少?

稱稱看,我重了多少?想想看,老師教我的本領學會了多少?算算看,離上一年級的時間還差多少?媽媽呀!我又長大了一歲,進步真不少。

老師誇獎我真好!真好!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系列活動,突出體現了教育的漸進性、發展性與整體性。每個活動之後幼兒都有不同的新體驗,對自己的認知也更為清晰、全面與深入。在活動中幼兒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從他人那裏獲得了不同的評價及建議,開闊了他們的思路,幼兒學會了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學習別人的長處,學會了與他人合作,更理解了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為此付出辛勤勞動的家長、老師、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們。活動中適時地給予幼兒引導和鼓勵,使他們能在支持性環境中自主地探討和發揮。作為一個引導者,能從不同的角度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擴展他們的思維,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自己。活動設計新穎,具有創新特點。

不足之處:

準備一些幼兒小時的VcD也許更直觀,能更好的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清明》教學設計 篇19

活動目標:

1.能自主探索學習折小書包:看圖示折、看步驟折、看成品折等。

2.學習中遇到困難能主動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

3.激發幼兒上國小的願望。

4.瞭解書包的結構和功能。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1.折書包圖示、折書包步驟演示、範例:書包。

2.收集生活中的各種廣告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書包

時間過得真快,再過2個月我們大班小朋友就要畢業了,將要告別幼兒園,成為一名能幹的國小生。!

(二)集體觀察書包示意圖

1.(出示範例小書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折書包,看看書包是怎麼做的?説説要幾個步驟才能成功?

2.你覺得哪個步驟看不懂的可以提問?誰能幫助他?

3.對難度大的或幼兒實在看不懂的地方老師示範。

(三)介紹學習摺紙的形式

1.提供有層次的材料:有折成功的'作品書包若干、圖示步驟圖、有圖示和分步摺紙示意圖。

2.讓幼兒討論説説哪一種形式學起來是最難?鼓勵幼兒挑戰有難度的進行學習。

(四)學習摺紙書包

1.要求:自主選擇學習折書包的方法,可以看圖示折、可以結合分步摺紙圖折、可以看折成功的作品折或直接跟老師學習折。

2.摺紙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向老師或同伴學習。

3.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五)評價:展示幼兒的作品

1.説説你剛才成功了嗎?在什麼地方碰到了困難,我們一起來幫他解決。

2.對幼兒出錯的地方逐一進行糾正。

3.邊欣賞自己折的書包邊念兒歌“小書包”

兒歌《小書包》

媽媽送我個小書包,

背在身上多神氣。

打開心愛的小書包,

一樣一樣看仔細:

鉛筆、橡皮、卷筆刀,

越看心裏越歡喜。

背上心愛的小書包,

我呀就要上一年級。

再見吧!可愛的幼兒園!

再見吧!親愛的老師和阿姨!

《清明》教學設計 篇20

活動目標

1.能聽信號向指定方向爬、合作搬運物品。

2.提高手腳動作的協調能力,鍛鍊平衡感。

3.體驗合作運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沙包、皮球、輪胎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一起説説兒歌《螞蟻小兵》,鼓勵幼兒學做小螞蟻,合作運糧。

2.幼兒自主協商,兩人或多人一組,將沙包、皮球、輪胎當做“糧食”或“餡餅”進行運“糧”,可以用背馱沙包、手腳着地爬着運“糧”,也可以兩人背靠背馱着皮球,或面對面用胸膛夾皮球前行運“糧”還可以多人合力抬着輪胎、喊着口號運糧,體會齊心協力完成任務的'快樂。

3.放鬆活動。

4.請幼兒整理器械,放到指定位置。

附兒歌:

螞蟻小小兵

螞蟻小小兵,行動聽指揮;

觸角碰一下,快快排好隊;

觸角碰兩下,快快運米粒;

觸角碰三下,快快翻個身;

觸角碰四下,快快回洞裏。

《清明》教學設計 篇21

活動目標:

1、瞭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2、瞭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懷念先祖,尊重長輩。

3、知道4月5日是清明節,願意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4、瞭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2、清明節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裏,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二、介紹清明節師:清明節是個什麼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都幹些什麼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見過嗎,他們都去哪裏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後,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三、清明節掃墓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説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1、播放圖片2、幼兒講述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們)

四、清明節的習俗通過播放課件,瞭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五、小結,結束清明節的習俗可真多,有獻花、送食、植樹、盪鞦韆、放風箏等。那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呀,你們可以讓你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掃墓、踏青、春遊,並拍下一些照片來帶到幼兒園,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好不好?

活動反思:在設計這節活動時,我一直在考慮用不用告訴幼兒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經過和大家的討論研究,一致認為小班幼兒很多的都沒經歷過掃墓,並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應當還給幼兒一個純淨的心靈,不該知道的就不要讓他們知道。在整個活動中,我以談話法為主要活動方法,通過幼兒的討論、已有的社會經驗及觀看視頻,從而使幼兒瞭解清明節的習俗和表達對親人思念的方法。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幼兒興趣很高,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節習俗課間的時候沒有對一些習俗進行簡單的講述,只是一遍而過,效果不太明顯,幼兒記憶不深刻。再來,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自制簡單的花朵,風箏等,既環保,又可以加深記憶,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清明》教學設計 篇22

教案前言:

清明節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節幼兒園都會組織小朋友們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悼念我們那些未曾謀面的英雄前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沒有他們的珍貴付出,不會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瞭解清明節的重大意義,讓孩子們記住清明節的具體時間。

教案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默認。

教案准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教案過程:

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麼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問路,在説話…)天上怎麼了?

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説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結束部分:

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總結:清明節,我們帶着小百花,在幼兒園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革命烈士陵園,悼念我們的前輩。老師媽媽講述了很多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蹟,讓我們內心無比感動,我們將眼淚收起,用我們的茁壯成長,造福祖國來紀念這些前輩。

《清明》教學設計 篇23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嗎?説一説你瞭解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介紹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傳統節日嗎?

2.小結:中華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得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得“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至今的節日裏,清晰地記錄着中華民族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語文化內容”。自20xx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3.激趣導入: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最適合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自古至今許多文人以晴明為話題寫下了許多詩詞和文章,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唐代作家杜牧的《清明》。(板書課題:《清明》)學生齊讀課題。

4.瞭解作者:請學生介紹作者杜牧,教師適時點撥。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二、初讀課文,探究初成。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

初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詩文,讀的時候要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糾正不準確的發音。

(2)找出難記的字,互相交流,學習識記方法。

(3)藉助註釋和學詩的經驗試着理解詩中的詞語和詩句。

三、品讀欣賞,質疑再探。

1.學習古詩第一句(多媒體出示古詩第1、2行)。

(1)指名朗讀,學生評議,教師指導。

(2)多媒體突出顯示重點詞:清明、紛紛、欲斷魂。

(3)鼓勵學生根據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説説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麼?多媒體小結: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4)指導朗讀,讀出詩句的意境。

2、學習古詩第二句(多媒體出示古詩3、4行)

(1)名讀、齊讀、教師範讀。

(2)學生自讀,再集體交流。

(3)多媒體突出顯示重點詞:借問、遙指、杏花村。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理解。

(4)説説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麼?想找人問問哪兒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遠處的杏花村。

(5)想象當時的情景,雨紛紛,欲斷魂,遙指,杏花村。

3.教師範讀,學生跟讀,指名再讀。讓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説出整首詩的意思,體會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古詩的韻律: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通過停頓和重讀把古詩的韻律美表現出來。啟發學生分析停頓。

課件小結: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名讀——師生評讀——教師再指讀——師生齊讀——學生自由讀。

6.練習背誦古詩。

四、深入探究,積累實踐。

1.你們覺得詩中的那個詞語用得最妙?説出你的理由嗎?

教師小結:“紛紛”一詞,所體現的正是一種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通過對“紛紛”這個詞語的品味,我們領會了詩歌所描繪的“景”:春雨的特點(細)與境界(迷人)。“紛紛”一詞,還寫出了行人悽迷紛亂的心情。

2.在第一句詩中你還對哪個詞語感興趣?為什麼?

“行人”“斷魂”:細細品味這兩個詞語,體會了詩歌的“情”:清明時節,應當是家人團聚,悼念逝去親人之際,可作者卻獨自一人行路,不免觸景傷懷,又加上細雨紛紛,更增加了作者的愁緒。

3.教師小結:通過品味“紛紛”、“行人”、“斷魂”這三個詞語,我們體會了作者在詩歌中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絕藝。

4.你從“遙”“杏花村”中有體會到了什麼?

教師小結:“遙”的使用非常巧妙:不遠不近的距離,包含了含蓄無盡的韻味,引起了無窮的想象。“杏花村”:增加了詩歌美感,引起無限想象。

五、自由發揮,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發揮想象,給《清明》這首詩配一幅插圖。

2.課外閲讀杜牧的其他詩,如《山行》等。

《清明》教學設計 篇24

一、設計思想: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幼兒系列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瞭解傳統風俗,鍛鍊身體,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二、活動主題

折柳共度清明

三、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清明節是4月4日。

2. 讓幼兒知道並瞭解有關清明的知識。

3.樂意參加清明節的活動例如:蹴鞠、盪鞦韆等。

四、活動準備:

泡沫紙、卡紙、雙面膠、圖釘,《清明》音頻及MV

五、活動過程

小班師幼集體活動:

1、.給幼兒講解有關清明節的來歷以及習俗。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糯米嵌藕、青團、白麪饅頭、雞蛋、螺螄等等。

2、製作柳枝並展示在主題牆上

(1)展示成品激發幼兒興趣

(2)講述製作步驟

(3)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師幼共同將做好的柳枝裝飾主題牆

3、欣賞有關“清明”的古詩《清明》

4、蹴鞠(踢紙球)

5、總結:

清明節是每年的4月4日——4月6日之間,清明節也叫踏青節,在清明節我們有很多好玩的。比如:鬥雞、插柳、拔河、盪鞦韆、放風箏等。還有許許多多好吃的東西,糯米嵌藕、青團、白麪饅頭、雞蛋等等。清明節還是我們重要的祭祀的日子,我們要為故人上墳掃墓哦。

《清明》教學設計 篇25

活動目的

1、瞭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瞭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二、現代英雄:

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衞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三、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共育活動:

1、家長和孩子一起背誦古詩《清明》。

2、請家長再為幼兒講述清明節的來歷。

3、家長帶領幼兒踏青,併為去世的親人掃墓。

【相關閲讀】

【清明節十大傳統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説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傳統習俗一:掃墓祭祖

中國曆,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傳統習俗二: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傳統習俗三: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傳統習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傳統習俗五: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傳統習俗六: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傳統習俗七:拔河

早期叫“牽鈎”“鈎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傳統習俗八: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傳統習俗九: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裏,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着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傳統習俗十: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教學設計 篇26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麼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問路,在説話…)天上怎麼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説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活動反思: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而且可以使幼兒受到美的薰陶。

《清明》教學設計 篇27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初步嘗試有關故事的討論,樂意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想法。

2、體驗共同想辦法取得成功的快樂。

3、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讓幼兒嘗試敍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怪故事PPT音樂磁帶南瓜蘿蔔西瓜過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播放PPT師:看看這是哪裏呀?(森林)我們開着車到森林裏去玩吧!(音樂)小結:美麗的森林到了,我們把車停好坐下來吧!師:你開着什麼車到森林裏來玩啦?(小、公交車、巴士車……)

二、敍述故事

1、導入故事《怪》師:今天森林裏真熱鬧,(播放PPT)小熊、小兔、小猴也來玩了,快和它們打打招呼(你好,你好……)師:哎呀!快來看,它們到了森林裏發現了什麼呀?(播放PPT南瓜、蘿蔔和西瓜)師:猜猜,小熊、小兔、小猴看到了這些東西是怎麼想的呀?(帶回家吃、送朋友……)師:看看小動物是怎麼想的,和我們想的一樣嗎?(播放PPT驗證)小結:哦!原來小動物想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南瓜新房子、蘿蔔新房子和西瓜新房子。於是,它們決定把南瓜、蘿蔔和西瓜搬回自己住的地方。

2、幫助小動物解決困難師:哎呀!小熊、小兔、小猴它們怎麼了?(哭了)快問問它們為什麼哭呀?師:嗚嗚嗚,南瓜、蘿蔔、西瓜又大又重搬也不動,沒有它們就不能造新房了呀!師:小動物們遇到了困難非常着急。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多叫幾個朋友來幫忙、很多人一起抬回家)——(幼兒操作)師:我這裏有一個大南瓜,怎麼抬?你們來試試看(叫大卡車來幫忙)——(語言練習)師:怎麼樣叫大卡車呢?(打電話)請個別幼兒學打電話、集體練習師:看看,小動物們用了什麼好辦法?哪些和你們想的是一樣的,哪些是你們沒想到的呢?(PPT播放驗證)小結:人多力量大,好朋友一起幫忙一定能把大南瓜抬回家的。小結:大卡車力氣大,一定能把大蘿蔔運回家的。小猴用了什麼好辦法呀?(滾)小結:西瓜圓圓像皮球,只要輕輕的一推大西瓜咕嚕咕嚕就滾回家了。

3、變怪師:這些都是好辦法。咦!小青蛙也來為小動物們出主意了。我也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南瓜、蘿蔔、西瓜變成南瓜車、蘿蔔車、西瓜車,開着車子回家,又快又省力。師:小青蛙的這個辦法好嗎?那可以怎麼變呢?(裝上輪子、方向盤、門、窗)呀,怪變出來了。(播放PPT)

三、遊戲:怪小動物們的怪好玩嗎?你們想開怪嗎?你們想開什麼樣的怪呢?好,等一會兒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開怪。

教學反思:

根據小班孩子的喜歡。愛玩的.特點,活動在歡快的旋律中開始,讓幼兒做一名快樂的小司機導入活動,通過的多媒體動畫吸引幼兒,將他們帶入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從中滲透如何使一件物品變化成一輛的方法。小班幼兒表達方式比較貧乏,需要教師的暗示,啟發,鼓勵和引導。

《清明》教學設計 篇28

一、教學目標:

1、簡單瞭解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體驗懷念先祖、懷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3、學習認識清明節的由來及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目標1):簡單瞭解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難點(目標3):學習認識清明節的由來及意義。

三、教學準備:

1、場地(多媒體)。

2、PPT。

3、《清明》視頻。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教學內容

1、教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來看一個故事,看完之後告訴老師這個故事藏了哪個中國傳統節日。(播放視頻)

2、教師:這個故事裏藏了哪個傳統節日?(清明節)

(二)講述清明節習俗

1、教師:大家知道清明節是哪天嗎?(4月5日)

2、教師:小朋友們知道現在的人們清明節都在做什麼嗎?(掃墓、踏青、放風箏、盪鞦韆)

3、教師:我們再來看看古時候的人們在清明節的時候都在做什麼?

播放課件中的`古代清明節習俗。(清明上河圖、蹴鞠、寒食、牽鈎)

針對圖片做出講解。

蹴鞠:和現在的足球規則一樣,是古代藤編的足球。寒食:清明前一天不生火,吃涼食。

牽鈎:古時候的拔河。

(三)講述清明節的由來與意義

1、教師: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

一個重要的節氣,萬物復甦,是掃墓踏青的好日子。也是因為寒食節。

2、教師:那我們為什麼要過清明節呢?

為了表達對已經去世的親人的懷念,我們都會去墓前祭拜,表達哀思。

(四)結束,並觀看烈士陵園掃墓圖片

教師:小朋友們,在清明節我們不僅要去祭拜我們去世的親人,還要去烈士陵園祭拜那些為了保護人們而犧牲的烈士哦!

《清明》教學設計 篇29

一、班會目的

1、向同學們介紹清明節的由來與發展,相關的習俗、詩歌。

2、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習烈士的崇高革命精神,繼承發揚革命傳統,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激勵師生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精神。

3、響應政府的號召,也是為了環保,提倡“文明清明,綠色清明”的祭奠活動,把環保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會中……

4、讓學生人人動手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加強學生傳承民俗文化的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班會前的準備

班上有10個小組,各小組抽籤分工,然後按抽籤結果,分別承擔蒐集有關清明節的相關知識、做PPT、寫感想等。

三、班會時間

第六週五第6節

四、班會步驟

1、班主任導入

2、第一個小組(樑達凱、孫天宇等同學)介紹清明節的由來。

3、第二個小組(陳綺雯、黎梓君等同學)介紹清明節的'相關詩歌。

4、第三個小組(樑柳珊、樑文宙等同學)介紹清明節祭奠的英烈(主要是廣東的)。

5、第四個小組(王玉媚等同學)介紹清明節的有關習俗。

6、第五個小組(蕭佩儀等同學)介紹近年來推行的綠色清明節的做法,並讓同學們討論: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綠色、文明祭奠先烈?

7、全班暢談過清明節的意義。

8、全班同學宣誓

9、班主任總結

《清明》教學設計 篇30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及其在我國繪畫史上和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

學習課時: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激情導入,出示課題。(出示CAI《清明上河圖》全圖的畫面)

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先欣賞一幅我國古代繪畫,想一想這幅畫給你的印象是什麼?(交流)它是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一顆璀燦的明珠。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介紹這幅繪畫作品的。(板書:24 清明上河圖)

二、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本文比較詳盡地評介了我國古代一幅極其珍貴的繪畫作品的內容、特點及其重要價值。

三、自學《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

課文裏是分哪幾個部分介紹《清明上河圖》畫面上的內容呢?(板書:市郊景象、汴河兩岸、市井街道)

A.分組自學畫面內容。(分成三組學習)

B.彙報交流。

1.《清明上河圖》的市郊景象(出示CAI)

(1)觀察畫面,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問題問題。

(2)這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枝芽萌動、農田初綠。

(3)這一部分寫出了人們的哪些活動?給你總的感覺是什麼?

趕集的人們馱着貨物從條條道路向城裏進發,碼頭停泊數條大船,人們忙着搬運糧食,這些都準備進行交易。

春意盎然,一派繁忙的景象。

2.《清明上河圖》的汴河兩岸(出示CAI)

(1)觀察畫面,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問題問題。

(2)“熱鬧非凡”是什麼意思?從哪兒看出熱鬧非凡?

不是一般的熱鬧,而是非常熱鬧。這從“行人眾多,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可以看出來。

(3)“人聲鼎沸”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作者能寫出這些聲音説明了什麼?

3.《清明上河圖》的市井街道(出示CAI)

(1)觀察畫面,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問題。

(2)這一部分給你的總的感覺是什麼?(好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3)從哪兒看出這“繁榮昌盛的景象”?“百家藝向春售,千里農商喧日晝”是什麼意思?

各行各業,五行八作的人們各自展示自己的絕活,在明媚的春天裏,購物者人來人往,商家店肆生意興隆。

(4)街市上都有哪些人?課文裏是怎樣描寫的?

“士農工商”寫出了人們的社會階層;“男女老幼”寫出了不同的性別和年齡;“騎馬的,乘轎的”寫出了他們的社會身份;“購物的,叫賣的”寫出了買賣雙方。無論階層、社會地位、年齡性別,他們共同組成了這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四、自學第五、六自然段。(討論、彙報)

作者分三個部分詳盡地描述了《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作品的具體內容。這幅作品它又有什麼特點呢?作者又是對它怎樣評價的呢?

1.《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給你總的印象是什麼?課文是怎樣描寫它的特點的?誰能找出來讀一讀?我們可以用書中的哪兩個詞語來形容?(板書:規模宏大、場面繁雜)

2.對於這樣的一幅作品,作者是怎樣對它評價的?

(板書:重要地位、歷史價值、珍貴資料)

它不僅在我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還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成為研究我國宋代社會各方面情況的極其珍貴的形象資料。

五、指導朗讀。

本課雖然是一篇以説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但文中對畫面內容的描述生動具體,而且飽含着對作品讚賞的情感。所以我們在讀課文時要進入情景,對描述的畫面必須展開想象,達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境界。

六、朗讀欣賞。(出示CAI)

邊看、邊聽、邊想、邊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