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心得體會(合集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18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合集14篇)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

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時間逐漸減少,怎樣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課堂效率成為當務之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校從20xx年9月起開始推行學案教學。為此,我校三十餘名教師在李校長的帶領下,前往南京取經。意在吸取他們在學案教學的經驗,避免我們自己在推行過程中走彎路。另外,學校還給全體教師贈閲趙加琛、張成菊著的《學案教學設計》一書,學習如何編制學案、如何開展學案教學和管理。讀後受益良多。

一、學案的實施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學案的編寫上。

學案不同於原先的以我們為中心為我們上好課而準備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自學提供指導為意圖。所以學案的編寫是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瞭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我們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後“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同點就在於,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來解決的“小”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究,這樣有利於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變“懶”了、講得少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

2、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提高業務水平

學案教學要求在制定學案之前由各學科備課組長組織組內教師集思廣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標準和考綱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每個人的教學經驗,精心制定教學案,把授課的重點、難點、教學思路都集中體現在教學案上,使教學案能集眾家之長。同時,這也要求教師們要致力於鑽研教材、瞭解學情,更要致力於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3、課堂中我們的教學觀念需要改變。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的心理;老師在講台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渾渾噩噩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要再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特別要在課堂教學中抓好“識標、學習討論、精講、驗標、小結”等幾個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平台。

1、教師在“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全體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鬆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等多種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面有所提高。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説。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每位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放開而去積極獲取新知。

2、“學案”教學將課堂教學中心由“教”轉到“學”上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小結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讚揚,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動機,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也學會了交流,提高了學生之間合作能力。

三、重視師生課後反思

學生要學會做“學後記”,就是學生要把對課堂學習的經歷,體驗進行總結,包括本節課所獲得的收穫,學到哪些知識、技能,解決了哪些問題,還要哪些問題有待解決,學習方法上有何收穫,哪些方面需進一步改進等。同時老師也要寫下教學反思日記,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學活動後,對實施教學活動的自我感覺記錄下來,反思應包括對本節課教學目標,實現程度,教學效果的好壞進行自我評價和原因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哪些問題的討論還不夠深入,有待下一級課或課後繼續進行探討和研究,特別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表現,以便通過溝通交流,提出個別指導方案與補效措施,並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做好學案反饋,瞭解學生學情

1.下課時收齊學案,看學生是否用紅筆把錯誤標記,改正。

2.查找學生共性問題並及時收集整理,為下節課學案設計做好鋪墊。

五、學案中應包含的內容

就我參加學案教學一年多而言,我認為學案裏應該有學生自己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應該有教師的引領(體現教師的主導性);應該有教師的.板塊式問題(引領學生從知識的此岸走向知識的彼岸);應該有學生產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形成過程);有學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們要培養學生這樣的能力);最後還要有有價值的練習題(旨在檢查學生學習是否達標)。我校學案的編寫還要精細化,還要多一些個性化。

六、學案使用中的幾點反思

1、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性,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悟到知識的奧妙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是關鍵之所在。

2、在練習的設計上要有層次性,梯度性,題目由簡到難,層層推進,不但便於理解運用,還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限度來提升鞏固知識點,想方設法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

4、小組討論合作後,我們要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

5、實施學案教學來,常常出現學習目標不能按時完成造成拖拉現象。

6、學案教學中要通過二次開發備課,才能更好的體現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學習方法。

7、探究問題時,收放有時會失控。怎麼才能組織學生進行高效小組交流?

學案教學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努力探索,不斷實踐,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尋求改進和完善。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體會,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指正、幫助。希望我校的“學案“教學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績效。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2

在實施數學新課程的今天,課堂教學設計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地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已成為大家關心和思考的問題。

這次有幸學習了教學設計參考模版的設計理念使我獲益匪淺,具體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以學定教。

課前要充分要了解學生起點和特點,再根據實際進行教學實際。這一課希望我的的學生學到哪裏,學生現在懂在哪裏,怎麼樣學習,是否到達了目標,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學生手腳放開還是牽着鼻子走。關注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結合——放眼長遠,站得高些方能看得遠。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才會施展學習能力。要關注有利於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

二、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遊戲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繫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

三、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但在核心目標上用力不夠。所以對每節課的核心目標和重難點不容忽視,反而要認真研究,切實落

實。還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所藴含的思想與方法,重在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

四、加強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知識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總之在今後教學活動中,將加強教師、學生的互動,多研讀教材,多調查研究,備課時抓住學生的本質,思考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在教學設計時,多問幾個為什麼,瞭解教材間的聯繫,努力使教學設計有情趣,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3

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學習背景分析、學習需要分析、學習任務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的制定和評價、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評價等。簡單地説,就是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教什麼和學什麼;如何教和如何學;教的怎樣和學的怎樣。其實質依次是目標、策略、評價三方面的問題。通過學習《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可以指導教學過程設計,而教學過程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則是教學目標。

2、課堂教學設計是根據對學習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分析。選定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進而確定教學過程結構和形成性練習,應用於教學實踐當中,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綜合考慮。

3、教學目標是以對學習需求分析來確定的,但教學目標的實現則要以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方法等因素的綜合運用來達成,而教學評價則貫穿教學設計的始終。

4、充分的學習需求分析是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先決條件,是決定是否需要教學設計的前提。

5、嚴格把握教學內容是決定教學效果好壞的基礎工作,而熟悉教學大綱是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

6、認真總結教學評價是我們改進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學效果的改進需要教學內容的把握和學習者特徵的分析

在具體實施教學設計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是:教學設計不能是對相關教科書的簡單複製,必須以幫助每個學生的學習、有利於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必須基於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必須具有反饋和調節的環節;教學設計本身應是一個指導性的動態方案。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的程序應具有:

1、進行教學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基礎,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一定要依據《課程標準》,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學習任務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學生特徵的分析──原有認知結構與認知特點的分析;學習環境的分析──學習資源環境對教學影響的分析。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設計。

2、課堂教學策略的設計。包括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採用何種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等,這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針對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等不同的課型要合理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

3、課堂教學設計的描述。分記述式的課堂教學設計(文字教案)、流程圖式的課堂教學設計(圖解)等。把課堂教學設計文字化、圖表化,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最基本的呈現形式。

每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可能各有不同,課堂教學設計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只要基於國家課程標準,本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成績、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信念,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試驗中敢於探索實踐,教學設計必然是一線教師發揮自己創造力的廣闊天地。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4

我鎮組織開展的“問題教學”背景下的有效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以二年級的《坐井觀天》和五年級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兩節語文課作為語文閲讀教學的探討案例,重點探討了國小語文有效的課堂。這次活動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探討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這樣的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幫我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更能把握教學目標和閲讀教學的重點。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閲讀教學建議:“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感受和體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需要長年累月的堅持和積累,張豔豔老師在課後推薦閲讀書籍的方法,把閲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擴大閲讀範圍,增加閲讀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張老師精心設計的導語,課堂開場地震災後視頻,引起了學生的高度關注。只有學生對閲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在愉悦

的情緒中完成閲讀過程在閲讀中主動開拓思維,深刻理解和感悟文章的精髓,享受審美的樂趣,地震災後視頻,給孩子們以直觀的視覺,聽覺觸動,明白地震給人們帶來多麼大的災難,房屋倒塌,家園毀滅,到處是受傷的,去世的災民,直擊心靈,孩子帶着對地震的認識與感觸,學習課文,更能調動孩子的情緒,學習以後,孩子的情感能得以昇華;《坐井觀天》一課,蔡老師把課前熱身活動加入課堂,藉助簡筆畫,視頻,生字開花等多種形式,讓課堂生動有趣,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語文新果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對課文提出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解決疑難問題。”這就意味着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合作學習究學習,幫助並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創造疑問,在疑問中體會課文深層次的內涵,在這個層面,張老師所受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從“了不起”入手,父親的了不起和兒子的了不起,這兩方面來帶着孩子學習,首先可以帶着孩子學習父親的“了不起”,然後創造機會,引導孩子學習兒子的“了不起”,讓孩子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反饋和評價,教師總結,這樣的話,就更能體現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地位,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提高孩子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和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

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語言,提高學生的疑問綜合能力閲讀除了能積累語言之外還能發展並增強學生的理解、鑑賞、評

價等閲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維的能力。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通過閲讀課文,你會發現作者的語言是那麼細膩、那麼温暖。作者通過父親的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等句子來展示父愛的偉大。因此,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品味美文佳作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語感,進而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為閲讀和寫作莫定基礎

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教學的主導者變為引導者。

閲讀教學中,加強指導學生閲讀文本的方法。教師要根據課文的內容,教會學生朗讀、默讀粗讀、細讀、精讀、跳讀、連讀等閲讀方法,讓學生由淺入深、從現象到本質地感悟課文的內容,體會文章的主旨,探究文章的脈絡。

閲讀教學是一項系統而又複雜的活動,我們語文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才能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新課標還指出:在口語交際中,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文明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相互交流。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在這一課中,適時地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使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展開口語交際練習,同時不着痕跡地感悟寓意。“讀”是教學之本,發揮教師課堂的

朗讀示範作用,充分保障課堂的讀書時間,在這一點上,可能時間有限,在此環節中,蔡老師訓練沒有落到實處,朗讀形式較少,學生間沒有自主交流反饋,在這方面,給我的啟示就是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創造機會,給孩子們自由表達,鍛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其實我們的學生是富有創造性的。我想在教學中,只要教師給以適當的引導,一定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激發起來,綻放出創造性的火花,讓人驚喜。在聯想這一部分中,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創造性,並放手讓他們展開豐富的聯想,清楚表達,學生的表達能力會日漸提高。

這次“問題教學”的研討活動,為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指出不足,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為今後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大意義。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5

一、準備過程的收穫

在準備過程中,我們從剛開始收到這個通知,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劃和研究。從學校到部門到學科到各個備課組都高度集中,非常重視這個活動。所以,我們學校層面不止一次的開會指導,甚至3次組織加班,集中研究這個文本的修訂,我相信學校是通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所有的學科、所有的老師投入到研究課程、研究課堂、研究教學上,從上到下形成一種濃厚的研究氛圍。

在我們學科內,我們首先教學團隊組的幾位成員進行會商,然後組織“集團教學設計評選”發動儀式,由李友錦主任主要解讀本次教學設計評選的定位和要求,本次與往日不同,我們不再只是針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更重要的是側着那個“項目文本的修訂”,集團借本次活動推選出優秀的`整合文本好例子,推出優秀,找到亮點,於是我們就踏上了研究整合文本修訂的不歸路。選項目上報,定下來之後我們就全力以赴投入這個研究過程當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備課組每位成員的力量都集中到了一起,讓我不得不感歎“人多力量大呀”。

這次我們定的主題項目是“勇闖迷宮”,主要的上課人是浩浩,而且他也是為數不多的小老教師之一,所以我們就定下來我和浩浩作為這次項目修訂的主要頭目、軍師。瀟瀟和紅紅呢,作為我們軍區的英勇善戰的將士,不斷的為我們提供軍糧,走在隊伍的前列,為我們戰略謀劃衝鋒陷陣,保家衞國。

説真的,這次活動中,我和浩浩全程靠着,兩個週六的上午、一個週三的晚上全身心融入在活動中。紅紅和瀟瀟在這個過程中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我們提供了許許多多的想法,真的感謝她們兩個小可愛。

當我們需要“思維導圖”了,紅紅去做,緊接着一個條理清晰好看的思維導圖呈現在眼前。心中想“紅紅成長了,越來越超乎自己的想象,工作效率高,成果也讓人滿意,真不錯!”。

另外,中間有個小插曲讓我感覺印象很深刻:我和浩浩在一起定出來大框架之後,我寫了一張紙,劃拉出來的整體思路,比較亂,寫的字也不是很好認,然後這個紙給了瀟瀟,“這是我們的項目規劃,需要你幫着做出一個項目規劃圖來呈現我們的總項目”。於是乎,瀟瀟就拿過去開始整了。“嗯。。。這個是什麼字?這裏是什麼意思來?體現在哪一塊、那一部分當中?”

整體上我們組各自有分工,但也共同發力,有什麼需要都立刻頂上,其中我們的小圖標是瀟瀟找的,評價表當中的內容是她梳理出來的,紅紅幫着檢查錯別字,我和浩浩負責整體框架、內容設計、最終排版定稿等等。看到她認真又可愛的樣子,心裏真的是感覺暖暖的。包括中間跨着的這兩個周裏,週四週五晚上連着加班到深夜,都沒有怨言,我們四個人就像是四根堅硬的支柱一樣撐起了國小這片天。這是我們共同的努力,在這次活動中無疑加深了我們國小團隊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作戰的合作能力。

時間飛逝,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我要把這次難得的經歷記錄下來,這是我們四個人第一次並肩作戰,第一次合作,第一次總是讓人難以忘懷,感恩!

二、各校優、缺點

xx國小的活頁設計和排版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也作為了我們本次去峽小實地勘察學習的學習重點,另外為什麼峽小總是能在每一次當中都非常出色,都有很多真正的亮點,這是我們國小值得反思和學習的地方。這次去他們學校,一定好好看,好好思考。

xx學校的整體特點是實用,這一點比較好。

xx的特點是用心,但內容當中所謂的“亮點”有點為“亮點”而“亮點”,“花神”闖關、271bay等。而且其教學設計中內容有大段文字是描述性文字,即放在那裏都適用,不針對於每一節課。

三、整體收穫

1.團隊的打造和磨礪、團隊榮譽感的建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2.加深了項目教學的認知。

3.評價的探索。

4.持久苦幹、持續精進精神的體現。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6

在中學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新精神,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這是實踐生物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動用探究模式組織教學活動,能較大程度地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果。

一、關於探究性學習的認識

探究性學習是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學者施瓦布倡導的,他主張從學科領域或實際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探索性學習符合現代教育理論提出的“主體性教學原則”和“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教育理念”,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學生物新課程突出“探究性學習”,有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取生物學知識,體驗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的本質,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探究性學習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究性學習的基本過程

探究式教學過程基本上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個階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及其價值。因為,在傳統的教育中,學生習慣於去思考、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因而也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與我們大力提倡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不相符。提出問題實際上是嘗試對一個問題進行識別和解説,發現自己的.觀點或認知結構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協調的過程,它是誘發探究思維的動力和方向。解決問題則是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的過程,其實質是重新構建自己的觀點或認知結構,使其更加充實和協調。據此具體説來,課堂上學生從事的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大致分為:問題、假設、推斷、檢驗、結論、交流、評價等基本環節。但在實際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須從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不要墨守成規,照搬硬套,否則只有造成教學的公式化,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的興趣和慾望。

1.探究性討論活動; 這種方法主要運用於生物學原理等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例如“探究生長激素的功能”,教師在學生已經具備了“新陳代謝”和“神經調節”知識的基礎上,介紹有關的背景材料,設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長激素的飼料來飼養動物,其結果的不同;廣受青少年歡迎的我國藍球運動員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掛圖和病症介紹等。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被激發,產生疑問:這些病症是不是與生長激素分泌異常有關?生長激素與生長髮育有何關係?巨人姚明是巨人症還是正常的發育所致,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後,要求學生根據相關資料進行討論、分析、類比、歸納出生長激素的功能。最後,通過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長激素分泌失調的病症來驗證結論,澄清疑問。

2.探究性實驗; 生物科學和其它自然科學一樣,本質上是實驗科學。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課程所倡導的探究性學習,有很多活動也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生物實驗包括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已知結論的基礎上,學生按部就班完成實驗步驟。而探究性實驗則是學生不知道結論,沒有現成的實驗設計,需要學生通過實驗去探求結論。因此,探究性實驗融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科研能力培養於一體。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實驗由教師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實際例子,讓學生明確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從而提出問題——骨為何具有這兩重特性,與什麼有關係?之後教師稍微複習七年級生物中植物種子成分的鑑定實驗,從而引導啟發學生假設:骨含有無機物有機物。接着,通過骨的鍛燒及其在鹽酸中的浸泡設計實驗方案,進行觀察、記錄;最後,全班交流,得出實驗結論,並據此結論讓學生暢談青少年在進行體育鍛練應注意的事項。

三.探究性學習與能力培養

探究性學習作為新課程所努力倡導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1.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觀察、再觀察”,前人之言已經明確了觀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倡導探究性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探究始於問題的發現,而問題的發現又多源於觀察。在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首先,教師要以高超的教學藝術激起學生觀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觀察、樂於觀察、勤於觀察。其二,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詳盡的計劃。同時,在觀察時,要實事求是地做好記錄。最後,觀察時,要伴於積極的思考,要求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象各觀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對學習生物學和從事生物學研究無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課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給出了實驗設計方案,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動,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只給學生提出問題,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等都要靠學生獨立完成,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探究能力。

倡導探究性學習有諸多益處。當然,探究性學習活動並不是全部的教學活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和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採用多種多樣教學策略和方法,達到課程目標。

總之,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7

布盧姆説:“有效的教學始於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今天,學習了李懷源老師和蔣軍晶老師關於“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考慮哪些因素”的談話,觸動很大。

回顧自己的教學,翻看自己的教學設計,確實發現了這樣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太多。目標太多,不知道該完成那個,結果想面面俱到卻造成面面俱不到。

時間就那麼多,只得蜻蜓點水,於是大呼“時間都去哪了”。目標要捨得,有舍才有得。確實,目標太多反而容易打亂教學,教師就會忽略學生,會不由自主的控制學生,因為一旦放手,就會完不成預設的.目標。但實際上,課堂貌似很流暢,實際上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和提高。反之,兩到三個精心選擇的目標很容易達成,也就形成了高效。

二、表述不清,把握不清晰。

教學目標的主語應當是學生,即學生在這節課要達到什麼,感受什麼,體會到什麼等等。反觀自己設計的教學目標,很多卻不是很清晰。例如這是我設計的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的一個教學目標“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和擬人寫法。”在這裏,前半句話是學生要達到的目標,後半句話卻變成了教師要幹什麼。如果改成“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比喻和擬人的寫作方法。”就好多了。

三、階段性不強。

語文課都會有字詞、朗讀但年級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朗讀,在低年級會是教學目標,“如學習有感情朗讀課文”但是到高年級就是一種手段,而不能還把感情朗讀還作為一個目標,不能一直學下去。

有很多老師尤其是一些經典課文,好像如果不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寫進目標裏,就是缺了什麼一樣,感情朗讀成了通用的教學目標。但是不同的階段,目標是不能一樣的,我們不能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都做為目標去完成。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8

我於去年8月份服從教育局有關教師城鄉交流工作的安排,從湖洋中心校到臨江城東國小工作學習,學習他們的工作方式、方法和經驗。到現在已經半年了,現在就我這半年來的工作生活情況,向領導做一個彙報:

一、所做的工作

我在城東國小擔任音樂專職教師,所教班級有四年段六個班、五年級(6)班和六年級

1、2、3班,共十個班級,每週十六節課。在這學期裏我積極的參與到本校裏的各項事務當中。如:積極配合所任班級的班主任,協助她們排練元旦文藝匯演的節目,並認真做好評委工作。所指導的學生參加縣中國小生歌手演唱比賽獲一等獎第一名,並在市中國小生歌手演唱比賽中獲二等獎。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第六屆崗位練兵”活動和“課改與你我同行”活動。和本校謝飈英老師組成幫教結對,並多次到謝飈英老師的課堂進行聽課學習觀摩。積極向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老師學習。

二、思想認識

1.積極的和本校教師進行溝通,虛心接受她們的批評教育,在每週的業務學習上認真聽取有關教師的指導使我對到城東國小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通過半年來的工作,使我在課堂教育教學及教學基本功的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3.在這學期的工作中,也使我認識到要上好每一堂課不僅要學習別人的教育教學經驗更要從自身入手,在平時多鑽研教材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按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來作為自己學習的目標,努力獲取進步。

4.繼續深入課堂,在工作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三、工作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

學無止盡,在城東國小工作學習的半年裏,我深感自己在教學基本功上的不足,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9

教學設計是一種課堂藝術,是一種可視語言,是教師口語的書面表達形式,是傳遞教學信息的手段,是課堂上教師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幾乎每一堂課都不能缺少教學設計。

很高興能與各位共同交流敍事性文本教學設計案例評析的話題,我是宋莊中心國小的一位紮根鄉村教育,喜歡鄉村孩子的極其普通,極其平凡的一位語文教師。因工作以來的大多數時間在村小呆着,所以我一直地過着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平靜安逸的鄉村生活,極少外出學習,自覺主動地研究教學也是非常盲目和隨意的,從沒想過會認識這麼多語文教育方面的專家,更沒想過會加入朱老師骨幹教師培育站,有機會發展和成長自己的專業教學水平.所以,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表示感恩,感恩與大家相識,感恩共同的成長。

通過本學期多次與導師、學員的交流與學習,我覺得在你們面前,自己是那麼無知和渺小。所以,能有機會和大家交流,對我是一件令人幸福和幸運的事情。

今晚,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本學期三月份參加的以“識字寫字”為主題的市課堂教學大賽中我所參賽的內容:二年級下冊《猴子種果樹》一課的教學設計。

從接到通知決定上這一課到比賽只有不到一週的時間,不論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都覺得非常的倉促,雖然在磨課的過程中得到區領導、專家耐心、細緻的指點,但由於個人領悟能力有限,教學過程的很多環節我考慮得不是很周到,加上磨課的次數也有欠缺,對孩子的預設不夠充分,導致比賽時在時間的把握上出現了疏忽,留下了遺憾。下面我就在本課備課時的一點思考與大家交流兩個小話題。

一、面對一則童話,我們需要教給孩子什麼

低年級語文教學以識字寫字為重點,而文本就是識字寫字的載體,所以面對低年級十幾篇童話故事,我們首先要把識字寫字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

童話首先是寫給兒童看的,它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貼近兒童生活,以兒童的口吻虛構成的故事。它往往從現實生活中取材,而又高於兒童思想和認識水平。學生在教師閲讀童話後,可以很容易地懂得什麼是“美”,什麼是“非”,從而獲得正確的道德規範,逐步培養起美好純正的情感。但對於童話故事中的生字和生詞的理解和書寫上,學生是有困難的,在對童話語言特點的感受上,孩子也是有困難的,如何創設情境,引導孩子隨文識字、寫字,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材編寫的意圖所在。另外,基於《猴子種果樹》一課對話多,相似段落多的特點,引導孩子分角色朗讀,感知文章大意,理解和積累文中的重要詞句也應該是教學的重點。

有了以上認識,我在本次修改教學設計時,將教學目標的每一條內容都更加細化和具體了: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句子,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人物角色語言的不同,並積累重要詞句。

2.隨文識字,學會獨立認字,運用多種方法記住生字,並正確、規範的書寫左窄右寬的漢字“澆”、“施”、“肥”“拔”等。

3.瞭解童話故事的大意,懂得做事要有主見、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

目標明確了,教學就有了主心骨,教學環節的設計也就變得容易和可具操作了。所以,教什麼比怎麼教是更重要的事情,作為一線教師,在上每一節課前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好,訓練重點思考好,我想:這是提高我們課堂教學效率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渠道。

二、面對低年級孩子,教學過程應如何開展

在常態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不大考慮孩子的心理和認知水平,也很少思考文本本身的特點,不是一味地灌輸和讓孩子死記硬背,就是進行一些完全是理性的和抽象的分析,讓那些活生生的文本固化、僵化,而學生因要學新課文激起來的濃厚興趣,往往會隨着老師的一次次“灌輸”和一步步“分析”而淡化、消逝。下面我從《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中擇選三個小環節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希望各位學員多批評,多指正。

首先,談談導入新課環節

我抓住孩子喜愛小猴子的心理特點和今年是猴年的教學資源,這樣設計了導入:

小朋友,今年是猴年,你瞧,它來了。(出示圖片),它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猴子種果樹

繼而教師一邊板書課題,一邊提醒孩子“猴”字是反犬旁, “種”是個多音字,並複習舊知“種子”,最後教師板書並口述“種”書寫要點:左右兩邊都有豎,左短右長才好看。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導入明快,靈動,從孩子喜歡的童話形象入手,以簡潔生動的方式,直奔主題,同時也重視體現教師板書示範的作用,提醒孩子“猴”和“種”兩個字書寫的難點和重點,這樣真正把識字寫字滲入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

其次,説説師生共讀環節。

低年級童話題材的文章很多,童話中的角色都是非常可愛的,它們既是作家生活的'積累,也是作家創造性思維的產物。並且童話角色往往都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它們的神情、動作、心理及語言都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語言訓練材料。

所以,抓住本課中小動物生動的語言對白,組織孩子進行分角色朗讀是比較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孩子根據讀書小提示自由,走進朗讀課文,走進故事,接着,我便安排了師生分角色朗讀的環節:

分自然段,老師模仿小動物的語氣,讀三個小動物説的話。其他同學有的朗讀,有的認真傾聽,還有的當小老師,認真傾聽,當小老師,適時糾正小朋友讀錯的音,

這樣,師生共同進入角色,進行朗讀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的示範,往往更能激發孩子的表現欲,讓學生在快樂的讀書體驗中認識生字,理解新詞,以全面達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教學目標。我覺得這個過程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非常有必要呈現的。

當然,在師生朗讀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不能脱離形象,平平板板地朗讀,另一方面也不能只顧再現形象,而忽略讀準字音、讀通讀好的要求。事實上,只有引導孩子發現,並能突出童話語言中那些傳神之筆,讓學生細細咀嚼,孩子才能真正進入童話的世界。比如這一課中2、4、6自然段語言敍述相似,3、5、7自然段語言基本一樣,對於其中的關鍵詞語也是多次反覆出現,朗讀時不能隨意忽略,要牢牢抓住教材語言,而教師有趣的範讀,,無形中創設了情境,讓孩子身不由己地進入到童話的世界。

最後,聊聊識字寫字教學

大家都知道,詞是語言的最小單位,字不離詞,字只有在一個詞中才具有意義。在識字的同時,只有理解了詞義,掌握了詞彙,才能識好字,也才能在閲讀、寫作中加以運用,並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

課標也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所以,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將識字寫字滲透到初讀課文和感悟課文的過程之中。一邊創設情境,再現童話形象,讓孩子對童話形象既看得見,也摸的着,一邊把本課帶生字的詞語,相機出示,如:猴子一想 農諺 喜鵲 喳喳 着急 櫻桃好吃樹難栽我用出示詞語卡片的方式重點指導孩子讀準,而對於文中同類的詞,我則出示在大屏幕上,如

梨樹 烏鴉 哇哇 梨五杏四

杏樹 喜鵲 喳喳 杏四桃三

桃樹 杜鵑 咕咕 桃三櫻二

櫻桃樹 櫻桃好吃樹難栽

(農諺)

對於這些詞語,引導孩子分小組橫着讀,豎着讀,説説自己的發現,概括文章的大意,同時相機理解“果樹”、“農諺”的意思。

字只有依附於詞才有意義。教學中,儘量避免孤立地識一個字,寫一個字,一般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下進行讀寫的。比如:把生字組成短小的句子,以便於生字在具體語言環境下理解,又有利於集中精力教好課文。在指導孩子書寫方面,我引導孩子從句到詞,再到字。比如教學左右結構字的寫法時,我先引導孩子談話,讀句子“猴子種了一棵梨樹苗,天天澆水、施肥的含義,等着將來吃梨子。”接着創設情境,引導孩子通過表演理解 “澆水”、“施肥”,進而讓孩子説説這三個字寫起來有什麼共同點,你認為哪一個最難寫?先指名説,教師相機總結:左右結構的字,要看準寬窄、高矮和長短等。

同時,教學時便教學邊鞏固,以“熟”帶“生”,以一帶多,由已知到未知,關注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孩子發現左右結構漢字的書寫要點和規律,這樣,學生不僅學起來輕鬆,,而且不至於混淆形近字。

對於《猴子種果樹》一課的教學設計,還存在許多漏洞,有許多的細節還需要在課堂中繼續檢驗。我就擇取着説這麼多。我個人覺得設計中對教材的任務把握和巧妙處理閲讀故事與識字寫字的內在聯繫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另外,由於個人水平的有限,如何用理論透視課堂,歸納教學的門道,還有很大的困難,對於如何讓教學設計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思維發展更有利,也很欠缺,還敬請和期待各位導師的指導和各位學員的真誠地批評和指正。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0

這次課程設計歷經一個星期左右,通過這一個星期的學習,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自己知識的很多漏洞,也有很多聞所未聞的東西,從而更加明白知識紮實的重要性,理解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因為基礎知識的不紮實讓我在這次課程設計中走了許多彎路,不過我認為是值得的,它大大的補充了我知識不足的那一面,我始終相信付出必有收穫。

這次的課程設計,可以説是苦樂交加。在程序設計過程中,不僅檢驗、鞏固了我所學的知識,也培養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設計過程中,作為組長,如何分配任務,協調各種事宜,與同學分工設計,和同學們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學會了合作,明白了團結的力量是強大的,學會了運籌帷幄,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也學會了做人與處世。

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鍊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具體訓練和考察過程。 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既動手又動腦,獨立實踐的機會,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鍛鍊學生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這類實踐訓練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今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學會腳踏實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次人事管理系統的設計,我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首先,整體與局部的把握,在系統設計前,需要整體思考人事管理系統所包含的`信息及其實現的功能,在設計過程中,再思考局部功能實現的完整性與整個程序的結合。其次,在實現用户權限設置這個功能時,通過查閲課本、資料,實踐,對字符串的使用(strcmp(mm,"1234");)更加熟悉、瞭解,能夠熟練運用字符串,而且加強了對類中參數傳值的使用,鞏固了類定義,函數成員使用等知識,並通過條件語句實現不同的人設置不同的操作。再者,實現刪除功能時,通過查詢資料、借鑑前人的經驗,明白由於使用的是文件鏈表操作,可以使用標記實現刪除功能,且保證刪除和全刪的標記不同。然後,在實現查找功能時,更熟練了指針對象的使用。最後,在整個程序運行時,考慮到屏幕出現的效果,查閲資料及其前人的登錄系統代碼,瞭解了庫函數中的屏幕清零函數(system("cls");),並能正確使用。課程設計使我對c++課程又進行了系統的複習,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程序設計運行過程中遇到錯誤,就全組的人一起討論、研究,集思廣益,更改代碼,不斷的嘗試實踐運行各種方法??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但程序編輯成功後那種激動,問題解決中遇到挑戰自己親自動手,終於解決那種成就感,幾個人一起討論,一起分析,同悲同喜那種患難與共的感覺,都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感到學習的快樂和團結的力量,也讓我們真正學習到了一些的知識,使我們感到前途是光明的、充滿挑戰與趣味的。通過這次編程使我們認識到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多做練習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更好的適應自己的工作,在其中由最初的沮喪中出來,充滿信心地去解決問題。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為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這次課程設計也讓我受益匪淺,真切感覺到任何事情都需要細心和耐心,二者缺一不可。沒有細心,做事情永遠都是事倍功半,一旦某個細節錯了,就會導致某個部分應用不了額,甚至可能導致整個系統都運行不了。沒了耐心,可能就會導致這件事不能夠完成,經常半途而廢。

在此感謝我們的崔雪冰老師對我們細心的指導,同時也非常感謝對我幫助過的同學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幫助和支持,讓我感受到同學的友誼。本次課程設計在默契、愉快的氛圍中落下帷幕,這是一次快樂充實的實習。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1

當前,按照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必須衝破傳統的備課形式,要以嶄新的教學設計代替傳統的教案。樹立正確的備課指導思想,樹立“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課改新理念為出發點的備課觀。這就要求我們把關注點移向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教學設計要具有時代性和挑戰性。教學設計要新穎、獨特,具有個性化特點,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地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已成為大家關心和思考的問題。

這次有幸學習了教學設計參考模版的設計理念,使我獲益匪淺,具體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加強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知識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以學定教。

課前要充分要了解學生起點和特點,再根據實際進行教學實際。這一課希望我的的學生學到哪裏,學生現在懂在哪裏,怎麼樣學習,是否到達了目標,是把學生手腳放開還是牽着鼻子走。關注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結合。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才會施展學習能力。要關注有利於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

三、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遊戲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繫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

四、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但在核心目標上用力不夠。所以對每節課的核心目標和重難點不容忽視,反而要認真研究,切實落實。還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所藴含的思想與方法,重在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

總之在今後教學活動中,我將加強教師、學生的互動,多研讀教材,多調查研究,備課時抓住學生的本質,思考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在教學設計時,多問幾個為什麼,瞭解教材間的聯繫,努力使教學設計有情趣,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2

主題單元教學是根據課程實施的水平目標,確立若干個教學主題,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的一般規律,以主題為線索,開發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連續課時單元教學的教學方式。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時為了體現學習領域水平目標達成的針對性、知識技能教學的連貫性和開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將整個教學置於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於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意義建構,重視學生技能的綜合運用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識。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主題單元設計可以幫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題單元教學的學習內容,歸納學習內容。它可以:

1、幫助我指導學生仔細讀單元主題,帶着單元主題走進每個環節。

2、老師在指導學習每個環節時,緊扣單元主題,讓學生從模塊中構建思路。

3、學完內容要進行梳理總結時,圍繞單元主題,抓住內容引導學生鞏固與綜合運用。

4、同時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構建創新思維模式,為學生學習、研究及自主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此次的學習,我瞭解了單元學習規劃的重要性,使我對如何利用好本資源,做個優秀的'引導者更有信心了。

《數學教學設計》能從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我們體會到數學設計中應考慮各要素,根據課的內容,學生做好課前設計,為課堂教學提供充分素材,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3

本學期我擔任12級幼師(1)班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指導》課的教學。由於該班是畢業班級,這學期上課時間較短,本教材是安排一個學期才能上完成,但要在兩個月內完成這門學科的教學,如按課本安排的教學任務來上是難以完成的,所以我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調整教學內容,認為重要的,學生畢業後用得上的就重點上,其它的內容讓學生自學。下面是我對這門學科的教學總結:

一、讓學生理解書中的重要概念和內容

在本書有有多概念是要學生去掌握的,如什麼是語言、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意義有哪些,0—6歲各個階段幼兒語言的.發展教育,學前兒童語言基本理論,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幼兒園談話活動的概念、談話活動的基本特徵、教育目標、主要類型等等。

二、讓學生學會設計教學活動

本課程的的重點是教會幼兒教師學會設計幼兒小班、中班和大班的語言教學活動,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活動案例,如小班的幼兒在發音、辨音方面還較差,就應該從這方面來考慮怎樣設計適合這個年齡段的教學活動案例;中班的幼兒語言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在實詞、副詞方面的理解還有欠缺,設計教育活動時就應該多從這方面去考慮;大班的學生已經認識了很多的漢字,對幼兒讀物比較感興趣,他們能自己創編故事,對聽過的故事能説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所以在編寫大班的教育活動時就要考慮怎樣讓幼兒都能從故事中得到啟發。

三、讓學生學會分析教學活動案例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理解了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組織原則、設計思路和步驟以及語言活動的評價,那麼,我們設計了一個教學案例,就要從這幾方面去分析,看看這個教育活動是否符合這些要求。

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嚐到成功的快樂,這是幼兒園教育語言活動教學的關鍵所在。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4

隨着課改的深入,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看重結果,輕視過程;對學生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

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蒐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並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比如對“意象”的理解。我曾給學生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

運用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學生讀完後,思考:全詩給你什麼感覺?語感好的同學馬上就能回答:全詩籠罩着一種衰敗、淒涼、孤寂的氛圍。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樹”、“鴉”在現實中分屬植物和動物,本身並沒有感***彩,但是它們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輯”(組合在一起)後,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觀事物了,而是帶有強烈主觀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謂意象就是內在的思想情感內涵和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它有着濃烈的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比如“遊子身上衣”並不是表現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現陽光普照般的母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的“病樹”和“沉舟”也不是現實事物的真實寫照,而是詩人惆悵而達觀的思想表現。有時,我們能看到用一種反覆出現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體現。“鳥”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婚嫁有關,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孔雀東南飛”;“雨”的意象往往和離情別緒,如“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簾外雨潺潺”;“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懷遠有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化秋月何時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瞭解這些原型意象的意義,對認識和把握作品的內涵有着很大的幫助。意象不但有傳統的色彩,而且有詩人強烈的個性特徵,臧克家的“老馬”是一匹負重受壓、苦痛無比,但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掙扎的老馬,它不同於曹操筆下的雖已伏櫪仍志在千里的.“老驥”,也不同於曹植筆下那“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的“白馬”。同時,詩人們用意象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

我們主張“在教師指導下自學為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創造精神,使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素質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這應是語文素質教育的努力方向。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件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瞭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於學生們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徵,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程的改革,需要學校、家長評價觀念的轉變,需要每一個人思索我們用什麼樣的評價觀念才能有利於下一代更加健康地發展。

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的主角是教師,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現在的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學生的大腦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