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與求職

來源:果殼範文吧 9.38K

春節後,各人才市場、人才網站和獵頭公司活躍着眾多求職者,他們這些人當中,相當一部分都走過許多職業彎路,求職過程是跟着感覺走的。

職業規劃與求職

許多求職者是抱着追求更高薪水、穩定的工作、良好的工作環境及成長空間等想法加入到求職隊伍中來的。這些想法原本沒錯,但是如果沒有一個長遠而明確的規劃,即便是找到符合這些最初想法的工作,又會有新的問題出現。比如:更高的薪水意味着更大的挑戰,或許無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或許無法應對複雜的家族企業 人際關係,下一個春節甚至之前又要投入求職大潮。再比如:穩定的工作則可能意味着職位、薪酬上升很慢,在面對買房、買車及創業等問題時感歎光陰不再,甚至擔心一旦離職,幾乎不可能再找到待遇相當的職位。那麼,有讀者會問:如果找一份薪水不錯、工作穩定、人際關係、上班時間等因素都比較理想的工作就不可能嗎?

筆者的回答是:你與其他的眾多求職者比較,你具備了什麼核心競爭優勢?你職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明確了嗎?

計算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內,如果根據性質,將招聘企業分為工廠類和非工廠類的公司,工廠類分為外資、民營和國企;非工廠類的公司也分為外資、民營和國企。將這六個類別按規模分為大中小十八個小類,筆者就談談這些招聘企業的狀況,供求職者參考。

首先,國營的大中小工廠、非工廠類公司,計薪酬、工作時間、人際關係及穩定性等,都基本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辦,比較好,不足點是上升的空間小,而且慢。或者説,要想身居要職,缺乏人脈、關係背景,可能性很小。

多數外資與民營企業招人用人觀念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外資企業是為了填補團隊的空缺或為將後來可能的空缺儲備人員;多數民營企業則是簡單意義上的為空缺而招人,留人的觀點則是採取各種措施留住核心人力,其他人員就多則減,少則補。外企對人員的管理“法制”的成分相對較重,民企則“人治”的成分較重。領導與某個下屬難以磨合,想辦法讓其離職的事情,在民營企業是時有發生的事情。

根據規模,大中型企業通常會提供剛入職的學習和適應的時間,一般為36個月。中小型企業則需要入職後很快體現你的價值所在。否則,一旦發現他們認為的高薪聘請的人員“貨不對版”,很快就會讓你離職。

對普通求職者而言,參考以上因素,即便得到了當時認為比較滿意的工作,隨着自己價值觀逐漸清晰、環境要求等因素的變化,發現這份職業並不是自己的初衷,甚至大相徑庭,屆時將會感到茫然無措,不知道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是什麼?

那是否越早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越好呢?筆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何時進行職業規劃 最為合適?一點通職業顧問經分析研究得出,對於非特殊人羣而言,以下是進行職業規劃的兩個最佳時期:

一、選擇專業學校及其專業前。即:選擇將要就讀的大學及其專業時(含專科、本科、碩士和博士的院校及其專業的選擇),或選擇將要就讀的中專/技校/職業高中等學校及其專業時;

二、錯過了第一個時期,畢業後2到3年的摸索期內進行職業規劃是第二佳選。這一時期進入就業市場或接受訓練,希望實現自我,容易將摸索性的職業選擇初步確定為自己的終身職業選擇。

另外,對於尚未成為“真正人才”的多數求職者來説,一旦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應將薪酬、工作時間、舒適度等要求作為次要考慮因素,將自己在這一職業方向上的經驗、技能、聲望、信息及人脈等資源的積累放在第一位。月薪2000元與3000元是沒有本質區別的。換句話説,只要你累積了足夠的資源,作為僱員,你是長期穩定獲得高薪、被爭搶的對象;自己創業,你也有了足夠的資源。對於行業或某個領域的專才來説,求職將是一件掌握主動權、十分輕鬆的事情。

真正的人才,是不用常去人才市場的。

作者簡介陳俊文:深圳市一點通職業顧問工作室資深職業規劃師,中國流動職業規劃論研究第一人,管理心理學專家,南方職業規劃評測中心研究員。長期從事職業規劃與管理心理學實踐和諮詢工作,主要文獻有《中國外來人員的職業發展》、《職業穩定性,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外來人員的職業壓力》等。在國內專業刊物發表有關職業規劃的論文30餘篇,發表演講200多場次,輔導職業困惑的個人、企業人員1600餘人,得到這些個人及企業的好評。陳先生歷任世界500強企業及民營大型企業的人力資源部總監、副總經理和多家管理顧問公司特邀高級諮詢師。主要研究方向:外來人員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心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