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改寫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改寫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改寫作文

古詩改寫作文1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 白髮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 溪頭卧剝蓮蓬。

——宋·辛棄疾

夏天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你瞧:鬱鬱葱葱的樹木為大地撐開了一把把“太陽傘“,花兒競相開放,爭奇鬥豔。翻過一座大山,穿過幾條幽深的小道,來到了一個偏僻、秀麗的江南小山村。這裏很靜,除了幾聲雞叫和狗吠,再沒有別的聲音了。

在山村旁邊,有一條從山上流下來的清澈的泉水,陽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五顏六色的光彩,像童話裏的寶鏡一樣美麗、神奇。溪上還有些翠綠的荷葉,像使者一樣保護着那嬌滴滴的荷花。偶爾一陣風吹過,溪面上便蕩起魚鱗般的'漣漪。走到溪邊,掬起一捧清涼的泉水洗把臉,立刻感到神清氣爽。

在溪對岸,有座又低又小的茅屋,成片的荷葉為這座茅屋做了綠色的“天然屏障“。在茅屋裏,有對老年夫婦,他們好像剛飲完酒,微微有些醉了,紅紅的臉上蕩着笑意。他們用吳地方言互相逗趣、取樂。聲音是那麼柔美、語言是那麼親切,真幸福呀!在茅屋外面的空地上,綠草成蔭。屋旁一棵大樹下,坐着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是那對老夫婦的二兒子,他正在給雞編織籠子。他編的很認真,真是心靈手巧。在二兒子的左邊,卧着一個兩三歲的頑童,他也沒閒着,瞧:一會兒逗小魚。一會兒剝蓮蓬,那調皮、稚氣的樣子真是人見人愛。在小溪東邊的一片豆田裏,有一個二十幾歲的棒小夥兒,他是老夫婦的大兒子,正揮着汗在田裏辛勤耕作,烈日把它曬得大汗淋漓,但他還是認真地幹着……

看着這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樣的一家人,大兒子、二兒子勤勞、樸實,小兒子調皮可愛,真是一個幸福美滿的農家啊!

古詩改寫作文2

十年寒窗,精通經書,而後始於仕途;南宋末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干戈寥落,孤軍奮戰,而後終於戰亂,永垂千古。

閉上眼,時光回到南宋末年。

是時,元軍正與南宋將士戰於沙場,前來作戰指揮的正是愛國將領文天祥。

只見兵荒馬亂戰鬥之中,文天祥首當其衝,身先士卒,但見:手持刺槍,身披盔甲,下乘坐騎,上拄戰旗,衝鋒陷陣,可謂豪放慷慨!驀地,敵軍突襲,將文天祥圍剿其中,文天祥手下大將紛紛畏懼不前投降於敵人刺刀之下,文天祥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壓入元軍天牢。

元軍首領賞識文天祥,便想將文天祥為之己用,便召臣下商討此事。

“吾欲將文天祥納入吾下,如何使得其降?”

一臣子上前道:“使已降者前去勸降,如何?”

“準。”

當下。“文將軍,如今我們都歸順元軍,識時務者為俊傑,若拒降,恐遭皮肉之苦,宋朝已亡,爾忠孝已盡矣。如能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豈不非你莫屬?”

“國亡而不能救,死有餘辜。又有何懼?”

元軍首領見文天祥不肯投降,怕留其日後又存禍患,便命手下將文天祥殺害。

文天祥死前不畏懼敵人之威逼利誘,揮筆灑下是一首: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詩改寫作文3

夏日的一天,赤日炎炎。一個小牧童騎着黃牛悠閒地走在綠樹成蔭的鄉間小路上,嘹亮的歌聲迴盪在樹林裏,他陶醉在大自然美麗的風景中。

忽然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在樹下站住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詩人袁枚不禁也停下腳步,在遠處悄悄地觀望着。嗷,原來樹上有一隻鳴叫的蟬,小牧童想要捕捉它!

瞧,小牧童目不轉睛地盯着樹上那隻知了。他摘下自己頭上的斗笠,輕手輕腳地爬向柳樹上的`知了,用斗笠帽輕輕一蓋:“哈哈,這下知了肯定被我捕到了,我要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牧童高興的説。可是,他把斗笠帽拿起來一看:哪裏有知了呀!這才知道撲了個空。知了雖説受到驚擾,但並沒飛走,仍然在這棵樹上的另外一個柳枝上煩躁地鳴叫着。小牧童並不放棄。這一次,他比上次更加小心翼翼,慢慢地靠近知了的位置。趁着知了只顧大聲地鳴叫,忽略了防範,小牧童手疾眼快,用斗笠完全地遮住知了能夠飛跑地方向,那隻狡猾的知了終於被牧童捕捉到了手。小牧童甭提多高興啦!他輕捷地像個小猴子,從樹上下來,翻身上了牛背,一邊用手拎着簍子裏的知了,一邊唱着歌,向家走去。

詩人袁枚看到了這一幕,不禁吟出了《所見》這首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古詩改寫作文4

傍晚,晚霞伴着火燒雲,來到了這片一碧千里的原野。火燒雲像一位千奇百怪的魔術師,一會兒變成昂首挺胸的金色大公雞,大搖大擺地快着步子;一會兒像紅色海洋中的金色小船。一會兒又好似銀杏的葉子,不時地傘着風……

村外原野上,草長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一陣陣微風吹過,無邊的原野就好像起浮的海面。土坡上也長滿了綠草。但也分得清小丘和平地。牛和羊擠在一起,就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黃白相間的大花。一個牧童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長笛,卧在一隻牛身邊的草堆旁,望着遠處的村莊,悠然自得地催着笛子。那聲音時高時底,時緩時急,時遠時近,就如同浪花翻滾的.大海。

鳥雀回巢了,牧童也一個鯉魚打挺站了起來,吹了幾聲口哨,把牛羊都召集過來,數了數只數,就一蹦一跳的歡快地回家去了。路上,他一會兒踢一下小石子,一會兒追花蝴蝶,一會兒又坐在牛身上吹小笛。牧童連蹦帶跳地跑回家中,發現爸爸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飯,他的玩兒心驅使着他連蓑衣也沒脱,斗笠也沒摘,就奔出家門,衝向原野,來到草地上,躺了下來,望着星空。

他聽見蛐蛐和知了在開音樂會,整晚整晚地唱歌。他看見螢火蟲在空中跳着歡快跳舞。進入了遐想:我以後能不能成為成為笛子家?我可不可給玉兔講故事……想着想着就進入了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天下海,跟嫦娥説話,給玉兔講故事……

詩人呂巖路過這裏,看到此情此景,羨慕之情猶然而生,吟詩:

牧童古詩原文:

草鋪橫野六七裏,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脱蓑衣卧月明。

古詩改寫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個清明節,我穿着長袍,來到了草原上踏青。

一株綠油油的小草,給大地鋪上了綠色的地毯,桃花杏花都開放了,露出了可愛的小臉蛋,在朝你微笑,這可真讓人喜悦啊。可是,遠處有一塊荒地,裏面有埋藏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在墓地底下長眠,這可真讓我心情難過呀,這裏只見烏雲密佈,下起了毛毛細雨,這時,忽然“轟”的一聲,打起了雷,把我的心顫動起來,也喚醒了小動物們,這時,我在雨中漫步,踩踏着柔軟的小草,心裏想到:“唉,人生的意義是不同的,有的是悲涼的死,有的是堅強的死,正如司馬遷所説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

有的齊人,他竟然偷偷地拿走別人給逝去的人的`祭品,嘴上吃得滿臉是油,還是心裏十分高興,而回家得意洋洋地對他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説他在某一個當大官的朋友家吃飯,説他十分大方給他吃那麼多東西。這種人猥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真讓我感到十分氣憤。而介子推,他幫助了建了晉國,不是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即使就是放火燒山,他也堅守自己的諾言,寧願燒死在裏面。介子推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真是兩極分化。我感歎道:“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這時,我提起筆來,“刷刷”地寫下了《清明》這首詩,佳節清明桃花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古詩改寫作文6

清明時節,天空飄着絲絲的細雨。雨水給大地籠罩着一層薄薄的霧氣,遠遠望去似白霧茫茫。柳樹在雨中靜默着,柳條被雨水洗涮得更加翠綠,小草在雨水的滋潤下,一個個伸起懶腰使勁地往上長,一片綠油油的,彷彿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毛毯。

可是這雨中的美景,卻不能吸引路人的目光。街上的三五行人來去匆匆,個個心事重重。許多人扛着掃把,帶着祭品去給先人們掃墓。想着那些逝去的`親人們,行人的表情十分悲傷。在這行人中,有一個書生模樣的人,身材偏瘦,頭戴斗笠,揹着行囊,看上去一臉倦容,他就是杜牧。他已經趕了好幾天路了,幾乎沒有吃過一頓飲飯,他多麼想想找個地方歇歇腳,吃口熱飯,再喝上幾口酒,暖暖身子,然而這人生地不熟的,去哪找酒家呢?

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杜牧不禁眺望遠方,只見遠處走來一頭大黃牛,牛背上坐着一個牧童,年紀大約十一二歲,的小臉上一雙大眼睛特別精神,杜牧心想:有牧童就一定有村莊,我可以向他打聽一下哪有酒家。於是,杜牧走向牧童,深施一禮,問道:“請問這哪有賣酒的地方?”牧童看了看他,抬手指了指自己身後的方向。杜牧謝過之後,打起精神繼續趕路,沒過多久,一個村子在雨霧中若隱若現,道路的兩旁也開滿了杏花,幾個酒幌子在風中飄動,似在向他招手,他興奮極了,三步並作兩步奔向酒館,並在暢飲後定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清明》。

古詩改寫作文7

今日,我去郊外觀賞美景,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風景宜人的了廬山。山上到處都是雲海,有時,雲霧冉冉上升,將整個廬山淹沒在茫茫雲海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瀑布雲”的情景,有時它像涓涓細流,流入幽谷,有時又似奔騰的江河,洶湧澎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不光只是雲海,廬山瀑布也是“名人”,從山上彙集而來的泉水,經過山川石階,折成三疊,全長近百米,從高高的山頭凌空而下,宛如一幅水簾懸掛在空中。

我繼續向前,穿梭在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高山中,那些高山好像會“變臉”,橫着看是壯觀的山嶺,而側着看卻成了雄偉的山峯。當你身處這景色秀麗的廬山之中,無論是從遠處望、近處看,還是高處俯視、低處仰望,所見景象完全不同,好像看見了一個個“變臉大王”,一會兒變成這樣,一會兒又變成了那樣。

“哇!哇!”仙人洞、三疊泉、白鹿洞、天池……這些壯觀的景象讓人的眼睛應接不暇,讓人讚歎不已,美中不足的.是我根本弄不清“廬先生”的真面目,是“如花似玉”?還是“英俊瀟灑”?我置身於廬山之中,卻猜不透也摸不到它的樣子,可真是當局者迷呀!

這次廬山之旅真是一次開闊視野的奇妙之旅,突然我詩興大發,

拿出隨身攜帶的刻刀在石壁上刻上:“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並取名“題西林壁”。

古詩改寫作文8

夕陽的餘輝灑在原野上,使得它更顯得嫵媚動人。草兒們也染上了一絲金色,綠金交錯,還帶着一點小金點。牧童回來已是黃昏之後了。

夜幕降臨,夕陽毫不留情地把所剩無幾的光輝帶走了。天空中此時展示的是星光燦爛、繁星滿天的景象。羣星眨眼,但最為明顯的,還是那皎皎明月。原野廣闊無垠,一片葱蘢。月光似輕紗一般,多麼柔美,多麼自然,照在原野上,原野立刻變身為銀白色的。聽,是什麼在歡唱?知了、紡織娘等眾多歌手在開演唱會。它們的聽眾們,也就是打着一盞盞小燈籠的螢火蟲。它們高高低低地飛着原野上到處是他們的身影。

晚風似一條飄逸的帶子,一個個歡快的音符乘着它走過來,這是哪裏來的呢?聽,一陣似天籟之音的'竹笛聲從遠處傳來,快了,快到了。一個牧童吹着竹笛悠閒地走過來。頓時,原野上的雜音消失了,整個原野都在靜靜地聆聽。笛聲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多麼美妙啊!漸漸地,進入了低音部分,最後便停了。那

牧童看見許多的螢火蟲在眼前飛舞,覺得好玩,便去抓了幾隻螢火蟲來玩耍,可是抓了幾隻就沒興趣了。那孩子躺在草地上,望着星空中的那玉盤似的明月,心裏想着:那月亮上有嫦娥仙子嗎?吳剛還在砍桂樹嗎?想着想着,便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月光映照在他小小的臉蛋上,忽然,他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大概是在夢中與夥伴們快樂地玩耍吧。

古詩改寫作文9

在一個夏日的午後,萬里無雲,時不時地從遠處傳來一陣陣青蛙“呱呱”的叫聲。丁丁望着遠處的池塘,池塘裏的荷花競相開放,在微風中輕輕搖擺。丁丁心想:白蓮可以吃了吧?一想到白蓮的美味,丁丁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丁丁躡手躡腳地走到爸爸的房門前,輕輕地把耳朵貼在房門上偷聽,裏面傳來輕微的打呼聲。丁丁捂着嘴偷偷地笑了,心想:白蓮啊白蓮,我來了!

丁丁輕手輕腳地走出家門,向池塘走去。到了池塘邊,丁丁爬上小船,撐着小船去採白蓮。

到了蓮花叢中,丁丁看到滿池的荷花搖曳生姿,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一陣微風吹過,蓮花的香氣撲鼻而來。丁丁心想:天氣實在是太熱了,我還是摘片荷葉當帽子吧。丁丁隨手摘下身旁的一片荷葉戴在頭上。丁丁一邊哼着小曲,一邊撐着小船在荷花池中採白蓮。當他找到很多顆粒飽滿的蓮蓬時,開心的笑了。丁丁傾過半個身子,左手握住蓮蓬,右手在它的莖部用力一掐,蓮蓬應聲而斷。丁丁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個。“哇!真好吃!”丁丁忍不住叫了起來。“我要摘些蓮子給弟弟妹妹品嚐品嚐。”丁丁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採着蓮蓬。

在採了好多個蓮蓬以後,丁丁決定回家了。他撐着竹竿,小船衝開浮萍,池面上劃開了一道水路……

看到這兒,白居易不禁口占一絕:

小娃撐小艇,

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古詩改寫作文10

陽春三月,大詩人程顥離開鄉下踏青。

這一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天上的雲在輕風輕輕的吹拂下,不停的轉變着形狀,有時像是一串串的棉花糖,有時像一隻只綿羊,大大小小,姿態各不相同,有時像是一隻只小白兔,真是心愛極了!

詩人離開郊外。只見各種各樣的野花爭奇鬥豔。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黃的賽金,美麗極了。詩人看着看着,不由伸出手來摸了摸花瓣,軟軟的,滑滑的,如同絲絨一般。

詩人離開了一條小河邊,只見河邊楊柳依依,在輕風的吹拂下,柳條如同少女的頭髮,輕輕飄拂。詩人不由吟起了《詠柳》這首詩: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河裏河水清亮見底,小魚小蝦在水裏嬉戲玩耍。詩人快步走到了河邊,彎下腰,想來逗一逗小魚,可沒等他的手伸進水裏,小魚小蝦就已經遊得無影無蹤了,詩人不由哈哈大笑起來,這笑聲在上空久久迴盪......

旁邊的農人看見了,對他指指點點的,議論着説:“你看這人,不去種田,反而像孩子一樣貪玩。”詩人聽了,心想:你們只曉得種田,哪裏懂得我此時心中的愉快之情。還以為我像少年一樣只想着玩呢!

天色不早,詩人回想着一天的行程,感慨萬千,不由吟誦起來:

雲淡風輕近午天,

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

將謂偷閒學少年。

古詩改寫作文11

一陣肅殺的秋風吹來,帶來陣陣涼意。張籍轉過身,突然聽到一個小孩叫:“媽媽,看,大雁!”詩人抬頭一看,一羣大雁正從天空中飛過。張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陽,常年不歸。這大雁明年會回來,而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這時,街上已空無一人,只有風吹落葉的沙沙聲。落日的餘輝撒在他的'身上,池塘裏的荷花早已不見,往日的蟲鳴鳥叫,這時已無影無蹤了??

回到家中,張籍突然想到,自己雖不能回到故鄉,但可以寫信啊。可是,提起筆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寫起。詩人的腦海裏,不斷湧現着當年離別時的情景。恨自己那時年輕氣盛,與老母離別時竟頭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這一別何時才能再見面??想到這裏,詩人不覺熱淚盈眶,一時間,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一般湧了出來,詩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於這一段段文字中。

終於寫罷書信,張籍又將這封信仔細地讀了數十遍,生怕自己的思鄉之情不能完全表達出來。這時,忽聽打更人打了三下更,已是三更天了,詩人才戀戀不捨地放下信,封好,合衣睡下,可他又翻來覆去睡不着,他是多麼想讓家人快點看到這封信呀!

清晨,詩人早早地起了牀,揣着信在門口等候捎信人。不知何時,街角傳來了馬蹄聲。“來了,來了!”詩人心裏激動萬分。只見那個送信的年輕人跳下馬,接過信説:“您放心,我一定會送到的!”説完,正要上馬,只聽見背後一聲大喊:“請留步!”他忙回身問,“老先生有事?”“我??我想再看一下信。”年輕人猶豫了一下,把信交到了詩人手裏。詩人急忙打開信,仔仔細細又查看一遍,這才又封好交給年輕人。年輕人跨上馬,揚鞭而去。詩人站在原地,眼中已滿是淚水??一陣秋風吹過,吹落了他的淚,一滴、一滴??

古詩改寫作文12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過一首以“清明”為題的詩,內容是這樣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到了,細雨紛紛。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小草探出了小腦袋,好奇地張望着這個美麗的世界。桃花、梨花,還有那些不知名的小野花,競相開放,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可漂亮了!春風吹拂,好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着你的臉蛋,十分温暖、舒服。然而,路上去掃墓的人們卻對這樣的美景熟視無睹,你看,他們愁眉苦臉、垂頭喪氣地在路上緩緩前行,像失了魂一樣。是啊,清明時節,該是倍加思念已經離去的親人吧!

這時,一位詩人身穿長衫,手持摺扇,從遠處走來,他就是杜牧。杜牧口乾舌燥,肚子餓得“咕咕”響。他多麼希望有個小酒館,讓他進去喝點兒酒,吃點兒家常菜啊!可是放眼望去,卻看不見一縷炊煙。就在杜牧準備離開的時候,耳邊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原來是一位牧童騎着黃牛,吹着動聽的曲子。杜牧眼前一亮,可高興了,連忙上前對牧童作了一揖,開口説道:“小兄弟,請問這附近有小酒館嗎?”牧童點點頭,微微笑了笑,指着前面不遠處説:“再向前走一會兒,就到了杏花村,那兒有酒館,生意還不錯。”杜牧聽了,連忙道謝,轉身向牧童指的方向走去。

古詩改寫作文13

在唐朝,住着一個大名鼎鼎的詩人“李白”,人們稱他叫:詩仙、酒仙,因為他飲完酒就開始作詩,他的許多好詩都流到了現在。

有一天,在睡夢中醒來的李白看到桌子上放着汪倫寄給自己的信,他打開信封,看到上面寫着:“親愛的李白,好久不見了!我真是想念你,這個季節正是我們村長最美麗的一個季節,我想讓你到我家去做客,我是很歡迎你哦!……”李白看了這封信非常高興,他準備好行囊,乘着小船出發了,他來到了桃花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高興地翩翩起舞,他看到一排一排的桃樹就像美麗的彩霞,一座座房子整整齊齊,還有綿連起伏的青山,是多麼的美麗呀!突然,看到王倫在迎接他,李白笑了。

每天,他們都在飲酒作詩,特別高興,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出來散散步,看看這山村裏的美麗風景,聞着淡淡的桃花香,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李白想回家了,因為他有一些事還要處理,可是,汪倫不願意讓他走,説:“就一天,一天,明天再走!”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李白實在不能等了。

當汪倫熟睡時,李白拿好行囊坐上回家的小船。李白,突然聽到腳踏地唱歌的'聲音,回頭一看,看到他的朋友汪倫,李白特別感動,他們倆揮手告別,汪倫越來越模糊,李白看着桃花潭,説:“桃花潭得水深千尺,也趕不上我和汪倫的情誼深呀!

當李白回到家,他提起毛筆寫了一首詩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把詩裝進了信封裏,寄給了汪倫。汪倫看到了李白寫給自己的詩高興的熱淚盈眶了。這首是流傳到現在。人們經常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朋友和朋友之間的感情。

古詩改寫作文14

唐朝洛陽城內一條熱鬧的街上,此時正走着一位書生,此人姓張,名籍,叫張籍。只見他眉頭緊鎖,正想要寫一封家信,可苦於找不到人給他帶信。想着想着,他頓覺口渴。於是,便走進身邊一家酒館,老闆立刻笑臉相迎:“客官,想來點什麼酒菜?”張籍一聽,怎麼這麼像自己故鄉的口音啊!便説:“你是安徽烏江烏鎮人嗎?”那老闆臉上多了一份欣喜:“對呀,難道你也是?”“是的.,太好了,我有件事正想拜託同鄉人,這不中秋節了嘛,我想給家裏寫一封信,能幫我帶給爹孃嗎?“可以啊。”老闆馬上就答應了,“我正好想中秋節回家過節呢。”“那真是太好了!”説完,張籍向老闆作揖告謝。

這之後,張籍一直在寫他的家信:當年離家時我種的那一顆小樹長高了嗎?不知道娘身體如何?他拿起筆寫寫停停,有太多想寫的內容,不知道從何説起。直到那位老闆離開當日的清晨,他終於把信寫完了。

他把寫好的紙塞進了信封,交給了老闆。正在老闆準備要走的時候,張籍突然喊了起來:“等一下,別走,讓我再看看。”他重新打開信封,仔細地將信又看了一遍,覺得可以,才放心地遞給老闆。望着送信人遠去的背影,他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説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古詩改寫作文15

在一個炎熱的中午,蓬頭小兒二娃和桃花村裏的小夥伴討論釣魚,大夥兒都説二娃是個不會釣魚的小“土包”。但李呆呆都向大夥吹二娃一天可以釣上三條大鯉魚。二娃常站在一旁聽他們説自己,今天二娃向鄰居三毛討教了一套“超級牛”的釣魚方法,—到大夥面前就自誇:“我才不是‘土包’呢!我今天就釣給你們看,哼!”二娃説完就跑回家拿漁具去了。

二娃拿着魚竿,揹着魚筐一跳一跳地跳向河邊。“哇!真美,不愧是咱桃花村的命根子!”這兒百花盛開,綠草如茵,昆蟲們在花朵、草地上開音樂會。小柳樹一邊讓風兒幫自己梳頭,一邊聽昆蟲們唱歌,柏樹上的小鳥似乎在湊熱鬧,飛到草地“嘰嘰喳喳”地歌唱起來。二娃找了一塊乾淨的石頭,坐下來,拿了一條小蚯蚓勾在魚鈎上,把魚竿一拋,“撲嗵”一聲,魚線就在水裏了。他那雙又大又亮的眼睛緊緊盯着魚漂,絲毫不敢放鬆,生怕一不注意就放跑了大魚。

魚漂動了,二娃覺得大魚快上鈎了,這時他聽到了一陣陣“沙沙,沙沙”的'踩草聲。二娃小心翼翼地回頭一看,呀!原來是個衣裳破爛的秀才,可見這個秀才走了很遠的路。二娃見了心想:等我釣好了魚,我讓他到我家大吃一頓。秀才問:“請問小弟這是……”二娃急忙搖搖手又繼續釣魚,秀才站在一邊看着二娃釣魚。魚漂再次動了,二娃見了拉起魚竿,哇,一條大大的鯉魚。二娃急忙把鯉魚放進魚筐,收起魚向秀才解釋清楚,並請秀才到他家吃飯,換衣裳。

回到村裏,小夥伴們都來看二娃釣的大魚,他得瑟極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