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集合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84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集合9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我們國家是一個有五千年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些年中也流傳下來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元宵節了。

在元宵節,每家每户都會掛上大紅燈籠,看起來喜氣洋洋的,特別有節日的氛圍。

元宵節最重要的就是吃元宵了,我們會從街上買來各種味道的湯圓,有芝麻餡的花生餡的,還有山楂餡的,各種美味的湯圓煮在鍋裏,盛出來端在桌上,大家一起吃,意味着一家人在新的一年總是會團團圓圓。

除此以外,美到了元宵節的晚上,大家都會出來到街上看放煙火,五顏六色的煙火把漆黑的夜空照得美麗無比,我們在這種節日的.氛圍下總是會覺得特別的幸福。

這就是元宵節所體現出來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2

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賽龍舟,春節吃餃子……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春節倒貼福字的來歷。

從前,有一個大官,他命令大家在過年的時候貼福字。在一次過年,那位大官想了解了解百姓過得怎麼樣。大官走在大街上,他發現了一位人家把福字倒着貼,於是,那位大官叫士兵把他們全家抓進了府裏。大官審問其中一人,道:“你怎麼把福字倒貼了?”那人顫抖着説:“大人,把福字倒貼,讀起來就是福到,所以小人就自作主張將福字倒貼了……”大人聽了,感覺很有道理,不但沒有罰他們一家,還獎勵了他們。

我們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奇妙啊!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石矸街道馮家國小303班三年級:董柯雨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今天,我和媽媽到公園裏玩,這時我看到一位老人正在一塊大理石板上畫着什麼。我懷着一顆好奇心跑了過去。

有一位小朋友付了錢,在畫滿各種動物的轉盤上轉了一下,指針指到了金魚,糖畫師傅舀了一勺糖,熟練地把勺子微微地一斜,糖水像棉線一樣流到大理石板上,師傅的手一會向左一會向右,繞來繞去,繞出了魚身上的花紋。最後,又畫了魚的鬍鬚,不一會兒,一隻栩栩如生的小金魚就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我想:師傅真厲害,在這麼短時間內畫出了一條小金魚!看到這兒,我忍不住讓媽媽付了錢,我也轉了一次轉盤。指針指到了美麗的蝴蝶,糖畫師傅舀了一勺糖,他先畫了蝴蝶的兩隻大翅膀,再畫了蝴蝶的另外兩隻翅膀,接着,他畫了蝴蝶身上一圈一圈的花紋。最後,他用鐵鏟的柄蓋畫出了蝴蝶的'眼睛,這真是“畫蝶點睛”啊!糖畫師傅用鐵鏟剷出了蝴蝶,加上一根小木棒,把糖畫遞給了我。我拿着糖畫,捨不得吃,糖畫在陽光的照耀下,糖蝴蝶閃着金色的光,真好看,我舔了一口糖畫,甜絲絲的,慢慢地在我嘴裏融化,連心裏也甜絲絲的。

回家後,我查了一下資料,原來糖畫是一種民間藝術,是以勺子為筆,以糖為墨,美味又好看。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嚐嚐呢?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今天是六月八日,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説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有另外的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親而得名“女兒節”;“詩人節”當然是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過早飯,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裏,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和奶奶手裏也各拿着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着説:“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和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户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粽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粽子,剝開粽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作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美食文化豐富多彩,尤其是杭幫菜。杭幫菜中最有名的要數東坡肉、松鼠桂魚、龍井蝦仁和龍井茶了。

一次,我和丁苡、林言一起去品嚐杭幫菜。第一道菜來了,我伸出脖子一看,啊,是我點的東坡肉。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嗯,味道真不錯!温熱的'肉入口後立刻噴出美味的湯汁,滋潤着口腔的每一個角落。將它嚥下,就好像泡在温暖的温泉裏。第二道菜是松鼠桂魚。它真美,尾巴像一把精美的扇子翹得老高;皮膚反射着燈光,像撒滿了銀子一般。它的頭高高昂起,嘴裏含着青豆和蝦仁,好似含着繡球。這些特徵,真讓我覺得它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接着,我們品嚐了宋嫂魚羹。把它輕輕吹涼,送入口中,第一感覺就是心暖暖的。如果把小魚咬斷,一股海洋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沉醉。最後,我們吃了小籠包,我一下子就吃了四個。

杭幫菜太美味了,我在夢裏也常常想念它。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一首文明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説見到人一定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麼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現在的我已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了,不怎麼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直説“見認識的人一定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説“在校一定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可是現在的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直嘴邊掛着阿姨叔叔什麼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説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別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後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着,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説“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説我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做到,看見這樣的情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悦!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

高一:喬書婷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中國傳統書院歷經近百年的沉默後開始悄然復興。正在湖南衡陽講學的中國知名作家餘秋雨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書院是中國文化傳承至今的一把鑰匙,它的象徵意義比教育意義更重要。

最近幾年,中國傳統書院開始悄然復興。一方面,中國文人開始致力於創辦現代書院,進行各類文學研討活動;另一方面,以嶽麓書院為代表的古代書院煥發出新活力,它們與現代教育相結合重新開始學術研究和教育活動。

餘秋雨此次參訪地衡陽市內就有一座歷經六朝的.“千年書院”——石鼓書院。這座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的書院是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蘇軾、周敦頤、朱熹、張栻等名家都曾在此執教。不幸的是,書院在抗日戰爭中毀於日寇炮火,直至20xx年才被重新修復。雖然其建院歷史比嶽麓書院還早百餘年,但石鼓書院沒有像“後輩”那樣“發揚光大”,現僅供遊客參觀。

餘秋雨認為,不是每座傳統書院都要成為新的教育場所。書院的價值在於它就像一個文化教育的制高點,讓中華文化有了高層傳播的場所,“我們現在面對孔孟學説,沒有感到非常陌生和隔閡,就跟這種橫跨千年的教育方式有關。”

餘秋雨説,中華文化是目前人類文化中唯一沒有中斷過、活下來的文化。而書院就是中國文化傳承至今的一把鑰匙,它的存在提醒着後來人,一個民族要發展就要注重教育,注重人才培養和高端人才的凝聚。

曾登臨過石鼓書院的餘秋雨建言,來衡陽的遊客都應該去石鼓書院“朝拜”,“它建院時間更早,其象徵意義就更大。”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裏,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着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裏,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裏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間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今天可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麪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同的節日裏,用不同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起,吃着年飯。

不同的人用它們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是流動時間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羣體無意識般地充實着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同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現在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着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間,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着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曾經説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必須做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9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也是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鬧花燈、放煙花等。

元宵節的下午,我來到奶奶家,二媽早已給我和小妹妹買好了燈籠。我的燈籠是一隻笑咪咪的小豬,它的樣子非常可愛,還帶了個小肚兜;小妹妹的`燈籠是一隻小蜻蜓,它的翅膀可以來回扇動,像真的能飛一樣。晚飯之前,奶奶讓我們用燈籠照一下糧倉和牆角等地方,奶奶説這樣照過的地方一年就不會生蟲子了。

晚飯過後我們又到屋外放煙花,爸爸抱出一個很大的煙花,放在院子中間,點燃之後,只見,煙花中先是一個個小球一樣的東西飛到天空中,在天空中炸開後,有的分散成一個個金色的火花,每個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火花,天空中像下了一場流星雨;有的分散成五顏六色的火花從天空中嘩啦嘩啦地落了下來;放完了,天空中還會出現許多彩色的小紙片。看到這麼美麗的煙花,我和小妹妹激動得又蹦又跳。放完了煙花,我和小妹妹還放了小蝴蝶煙花,彩色的小蝴蝶可以旋轉着飛上天空,非常有趣。

本來我們還計劃去市政府廣場看花燈的,可今天颳大風,天氣很冷,媽媽怕我感冒,就取消了計劃,真有點遺憾。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過得很快樂,明天我就開學了,這個快樂的元宵節給我的寒假生活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