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彙編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4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彙編4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活着分三六九等,人死後也有貴賤高低之別。有威望受尊崇能力廣大的常敬為“神”,有特殊才能可以長生不死的稱作“仙”,一般人死了,才叫“鬼”或“小鬼”。通常認為,鬼是人死後所留下的靈體。因此,“鬼”又稱鬼魂、亡魂、亡靈、幽靈、幽魂。

我相信這世間,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鬼,到底鬼是什麼模樣,只能是想象或揣測。 從“鬼” 字來看,應該是大頭小身子彎着腿。按照古書解釋, 鬼者,歸也。傳説人死之後,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於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髮歸於草,呼吸之氣化為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這種説法似乎與追日的夸父死後所化有別,但仔細想來,大體還是一致的。

在鄉下農村,一説到鬼,常常讓人毛骨悚然。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鬼似乎都是惡魔厲鬼,一般都是些非正常死亡的年輕人變化而成。譬如餓死鬼面色蠟黃,吊死鬼身披繩索,淹死鬼臉色蒼白,病死鬼骷髏一般。記得當時,村裏死了年輕人,每逢落黑(黃昏以後),小孩們都不敢出門。就是平常,有時候 家長不想讓孩子在外瘋跑,或小孩氣人不聽話,也常常拿鬼來嚇唬 。我們鄉下有一種説法,叫“近怕鬼,遠怕水”,意思是近地方才知道哪裏有鬼哪裏無鬼,如果遠了,就不必怕鬼了,因為他不知有鬼,卻又不知水之深淺,所以變成了遠怕水。

看起來怕與不怕,只在自己心裏有鬼沒鬼。常言説得好:“心中無懸事,不怕鬼敲門。”,只有怕鬼,才有鬼;只有心中有鬼,才怕鬼。

我就曾經有過這方面的經歷,記得是剛上七年級,正趕上一個大霧迷濛的清晨,路過村後那棵神祕的大柳樹下,我看到不遠處路邊的一座大墳前,似乎有一個人彎着腰,形態奇怪,我不由得害怕了,猛的跑了起來,越跑越聽見後面有“噗噗踏踏”的聲音,我跑得越快,後面的聲音越急,我驚出一身冷汗,一口氣跑到了大路口,等真切地看到前面有人了,才慢慢的停下來,後面的聲音也逐漸變小了,我恢復了神氣,這才發現,所謂追趕的“噗踏”聲,原來是父親給我剛買的軍用式挎包正好貼在臀部,跑起來,上面兩根帶子來回擊打包中新發的書本不時發出聲音,回頭再看大墳前的那人,卻是新立的一塊路標牌,我真的是虛驚一場。

説到鬼,我們必須談及一個人物,那就是鍾馗。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説中驅鬼逐邪之神,相傳他是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但很有才華,滿腹的經綸,且為人剛直,不懼邪。鍾馗捉鬼的故事最早見於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到明代大致定型,其中所講唐玄宗之夢與吳道之之畫被廣為流傳,“鍾馗捉鬼”早已成了我國江淮地區端午習俗。至於鍾馗究竟是何許人尚無定論,不過,鍾馗的形象經過多次改造,已經成為中國民俗文化中人們喜聞樂見的圖畫,由此而衍生出許多具有喜慶氣氛的鬼文化。

關於對鬼的認識,東漢王充的《論衡·訂鬼》中早有論述:“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鬼者,人所見得病之氣也”“鬼者,物也,與人無異“鬼者,老物精也”“鬼者,本生於人,時不成人,變化而去”“人之見鬼,目光與卧亂也”。他説的大體意思是人們所謂的“鬼”不過是氣物的一種變化形式而已,它與人與物不同的是它屬於人的思念存想;人之所以見鬼,是病卧亂想罷了,是人的精力不濟的表現。這些説法和看法大多帶有樸素的唯物思想,具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鬼神的説法應與中國幾千年的宗教傳統有關,作為一種祭祀或寄託哀思的方式也未免不可,隨着科學的發展,有關鬼的話題都將永遠成為鬼話。

想起那個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時代, 人們都像瘋了一樣,即便是對傳統的封建迷信思想給與了有力的打擊,但也造成了意識形態領域極大的混亂與悲哀,專一的所謂純淨“紅”的統治讓個人崇拜達到了巔峯,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深遠的和長久的,甚至是無法估量和無法彌補的,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鬼神呢?我覺得幾千年前的孔聖人有一句話“敬鬼神而遠之”,很精闢,值得深思。一是要心存敬畏。不要動不動就自以為是,大自然本身就有它運行的規律,我們只有逐步的接近它,慢慢的'認識它,才能讓人們從迷信中轉向科學。二是要弄不清搞不明或者説暫時無法讓羣眾明白的,不要急躁,姑且避開它,遠離它,着手用力搞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做些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物質的東西上去了,精神領域的東西也就自然會引起關注。

中元鬼節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祭奠祭奠亡靈,表達表達哀思,有什麼不好?為什麼一定要削平人家的老祖墳而後快呢?即便是強制或命令似的推行了,百姓心裏服氣嗎?很多時候,自然的東西還需自自然然地解決,人為強制只能加大反推力,正確的方法則是引導,則是把握看似順其自然中的大勢。中國有中國的國情,辦中國的事情,離開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傳統,不能算是把握了中國的國情,順應了國人的訴求和傳統發展的方向,才算真正把握了我國的大局。

鬼節,鬼話 ,絕不是詭異。每個有頭腦的中國人自己去思考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因為我們中國最著名的經典之一——茶,所以中國有很濃厚的茶文化。中國地廣物博,所以我們的茶的種類也是一定很多的,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幾種名茶吧!

第一種名茶:西湖龍井。這種茶居中國茶之冠,生產在杭州西湖畔的高山之中。在杭州,不僅西湖美,這種茶更美。西湖龍井有四百年的歷史了。龍井茶外形扁平俊秀,泡後香氣清高持久,喝後令人回味無窮。第二種名茶: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我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它產於冬暖夏涼、空氣清新的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條條纖細,捲曲成螺,穿着一層茸毛,泡後清香芬芳。第三種名茶:安溪鐵觀音。它是茶中之王,出生在雍正年間。如果想得一壺好的鐵觀音,就必須經過曬青、涼青、做青(搖青一攤置)、炒青、揉捻、初培、復培、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

這些名茶讓茶文化誕生,茶文化是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領略等多種品茶過程。茶文化不僅是中國的經典文化,在世界其他國家影響也很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國遊客到中國品茶。你想呀,全世界的人一起來品茶,大家會彼此更瞭解並且成為好朋友。

我們有那麼好的茶文化是因為有勤勞智慧的中國人,這些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機智的人。所以我們中國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更加要好好學習,繼續傳承併發揚中國的優秀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木偶戲是什麼。今天,有一場木偶戲既將在我村的蔡相廟開演,我可不想錯過這次機會。

下午一點整,我和媽媽還有妹妹,一起來到蔡相廟。這裏的人真多啊!摩肩接踵,水泄不通。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了進去。好不容易找了個地方站着,等待看戲。戲台上有張帷幕,帷幕的後面藏着許多木偶,有小姐,教書先生,還有孫悟空等。演出開始了,第一場是“夢裏藏金”。背景是一個後花園,花園裏有位老先生,正坐在小凳子上觀賞景色。忽然,一個書生走進了圓子……”這些木偶栩栩如生,簡直像真人一樣靈活。那些叔叔阿姨是怎麼樣讓木偶動起來的呢?我看着看着,好奇心就來了。我偷偷地走到台下,蹲在地上,順着帷幕的縫隙,只見有兩個人在操縱,看上是對父女。他們倆的手很靈活。那位阿姨操縱的是一位小姐,阿姨先鈎起兩根線,輕輕地一拉,那位木偶小姐的手就動起來了,還拿起一個小酒壺。那位伯伯操縱的是一個書生,只見他鈎起3根線,一拉又一拉,連續拉了好幾回,那位書生就把袖子甩了一甩,接着大搖大擺地走了………。”

節目演完了,我卻仍看得發呆。直到媽媽找到我,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在這一面開導學習聖德英雄,那你掌握住你身邊的個個難題了嗎?如果掌握住了,你就一定是我們身邊的學習聖德英雄。祖國的節日裏,我最懷念的就是過春節了!那個時候,媽媽……在一起包餃子,我看見了很開心,就感到是我的快樂的日子。當每一次媽媽給我盛飯的時候,我都要説我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可這一次就不同了。以前我喜歡吃肉餃子,這一次我讓媽媽給我肉的。我就對媽媽説:“肉的餃子行了,素的餃子也行。等春節過完時,大家滿臉是笑容,我心裏美滋滋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