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97K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精選15篇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1

【背景】

小攝影師一課講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照相機未能照成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意圖是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心裏活動,感受文學家對少先隊員的關心和愛護。結尾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和想象得空間,課後安排了小練筆,要求續寫故事。

【片斷·存異】

師:小男孩哭着走了,他還回來嗎?請結合全文來理解,想好後,説説你的看法。

(生討論,交流。)

生:他還會回來,他的任務還沒完成。

生:他不會回來,他感到對不起高爾基,耽誤了那麼長時間,不好意思。

師:同學們大致是兩個觀點,那麼請你想一想:小男孩回去後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

生:小男孩很傷心,把經過告訴了媽媽。在媽媽的鼓勵下小男孩又回來了。

師:你説的真好,那麼媽媽是怎麼鼓勵的?小男孩又是怎樣鼓起勇氣的?發揮你的想象,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

生:小男孩回去後很難過,下決心改掉粗心的毛病,經過努力他成了真正的攝影師。

師:你的想象很不錯,只有努力才會成功。他回家那麼難過,肯定經過了一番鬥爭才沒回來他會怎麼想,怎麼下的決心?寫出來肯定不錯。

反思: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想象,憑藉對課文的感悟學生都樂於對故事做自己認為合理的猜測。這一環節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打開了學生思想的閘門,教師用啟發性的語言,充滿激情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想象的境界,使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對不同的結局進行設想。顯現個性,不固定一種思維模式,這一環節從小練筆的角度講,目的已經達到。

【片斷·求同】

師:同學們的小練筆想的真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不過老師想問一問: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心他能感受到嗎?為什麼?

生:能。⑴ 因為高爾基總是笑着。⑵ 因為他讓小男孩擺佈了很長時間。⑶ 哭得時候高爾基關心他,美責備他。

師:看來同學們真是把課文讀透了,理解了高爺爺那片關愛之心。我想問問那些認為小男孩不來的同學:班裏的任務沒完成,怎麼辦?

生:可以讓別的同學來。

師:別的同學不熟悉情況,不是更耽誤時間嗎?

生:……(不説話)

師:剛才你們説了,小男孩覺得耽誤了時間,對不起高爾基,那麼,他做錯了事,是不是該為自己和行為負責呢?

生:可以寫信道歉。

師:這也是個辦法,但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你認為小男孩的任務光榮嗎?為什麼?

生:光榮,讓他給大名人照相,他肯定在班級裏是優秀的。

生:大家信任他。

師:對呀,這麼沒有負荷賓任務交給他,他應該怎麼做?

生:一定要完成。

師:很好,這就是責任心,小男孩遇到了挫折,就應該喪失勇氣了嗎?假使現在你就是那個小男孩,你不想完成任務了嗎?你不覺得照一張完美的像片才對得起高爺爺,才不負班級同學的期望嗎?

生:不應該喪失勇氣。

師:那你應該怎麼做?

生:再去。

師:去了你怎麼説?

生:先道歉,請求原諒。

師: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你不怕進不去嗎?

生:可以扔紙團。

生:不好,這次應先寫好信,請求原諒。

師:這個辦法好。

【反思】

這一環節是為求同,不是強求學生思維的統一,而是品德情感教育的統一。《課標》指出了“語文課應重視提高學生的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前一環節注重了想象寫作的培養,達到了練筆的目的。後一環節則是情感的昇華,注重學生品德的培養。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同時,對他們不敢勇於承擔責任給以引導,精心設計問,題層層深入,“潤物無聲”使學生達到共識。

教師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讓學生設身處地,走進問題的情境中去,在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的同時,提高語文素質,這樣才能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新課標》語)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2

教學《小攝影師》這一節課時,按照以往的環節,學習生字,出示生字,學生注音、組詞。然後導入課文“上節課我們學習咧寧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著名作家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這裏的小男孩是一個攝影師,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之間發生什麼故事”,分角色讀課文,對這篇課文不熟悉的原因沒有讀出人物的語氣,然後我給學習們範讀,齊讀,由於以前的習慣,讀課文時拖音長。這是以後應該糾正學生的地方。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讓學生把自己融入到裏面的人物去。比如自己是高爾基,在我的提示下慢慢的融入角色,去感受文章中人物。這個方法果然有效很快同學就把小男孩內芯的想法分析出來,通過高爾基的耐芯、關芯。學生們總結出高爾基是非常愛護小男孩,緊接着找出來體現出愛護小男孩的'句子,學生們也找的非常認真,小組討論卻不夠好,很多學生還是不習慣跟別的組員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總是在座旁聽,不過現在的小組合作比之前有些進步,但是還需要強化。雖然小組合作不是很好,但學生們還是把這幾句話找出來了。通過愛護小男孩引導出高爾基愛護下一代的少先隊員,引導了以往沒有學過的中芯思想。這節課同學們上的非常開芯,最後讓同學們續寫了這個故事,出乎意料的結果。很多學生奇思妙想,寫出來的非常精彩。比如説“過了很長時間,小男孩終於來了,站在門口,猶豫了。到底進不進去,還是不進去了吧,上次耽誤那麼長時間。最後小男孩轉過身要走,突然站在他面前的高爾基叫住了他,他趕忙跑掉了”,雖然學生寫的很多句子都不通順,但是卻真正的把自己融入到這個人物裏去寫,這個非常的可貴。最後讓幾個學生表演了一篇文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都非常感興趣,還當起了導演。這樣一來,即能把語氣讀出來,又感受人物的內芯,對這篇文章印象也更深了。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3

《小攝影師》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捲未能照成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和愛護。這是一篇感情非常細膩,人物特點鮮明,藴含了豐富的人物內心活動,充滿真善美的`好文章。

在教學中,這種抓重點詞,抓短句的方法收效很大。一是學生能全部集中過來,探索如何表現幾句話中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二是在人物角色、口吻、心理活動的捕捉等方面顯得準確了很多。如理解“打量”、“擺弄”、“吩咐”這些詞語時,我通過請小朋友分角色進行情境表演、模仿,將學生從理解的誤區帶出,感覺到男孩的認真專業和對高爾基的無比敬重。以“一切準備停當”一句的指導為例,我通過範讀讓孩子體會男孩的心情。這時男孩的心情──學生都能講出高興、開心、舒了一口氣,學生顯然找對了方向,讀得很到位。後來,我再次以欣喜的口吻帶讀這句話,不僅全班同學都找對方向。而且課堂情緒也一下子高漲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讀代講,抓住重點段落,邊讀邊悟,從而做到以點突破,領會情感。課後還設計了小練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想象一下那個小男孩還回來嗎?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兩得,效果不錯。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4

1.以問題導入新課比單純的敍述更吸引人。引發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尋找答案的熱情,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2.在設計教學時,教師以兩個“突然”句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針對兩個“突然”提問,將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作為串聯課文的“珠子”。

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抓重點詞、短句的方法收效很大。一是學生能全部集中過來,探索這幾句話如何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二是在人物角色、口吻、心理活動的`捕捉等方面顯得準確了很多。

3.本課講的故事並不複雜,但故事中所藴含的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真摯的愛,卻是三年級的孩子不容易體會到的。因此,教學這一課,應該緊緊圍繞“愛”這一情感中心,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4.教師抓住“吩咐”一詞,在正確理解和運用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繫具體語言環境揣摩其中包含着的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之情。“吩咐”一詞在文中包含着的內涵:高爾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愛所感染,因而也就聽從“吩咐”。從中足以看出高爾基的童心童趣和對小男孩的喜愛。

5.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及態度的變化,通過高爾基對記者和對小男孩截然不同的態度對比: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情和“一定”要見,讓學生再次深刻體會到高爾基對孩子們的關心和愛護。

6.最後以問題結束課文:“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了學生的想象,進一步把他們引進情境之中。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使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5

我一直覺得我的課堂缺乏靈性,語文是一個大而通的學科,不僅要準備充分,還要具備更廣博的知識來應對學生不時閃現的問題,和根據學生的水平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很多時候,我都在課堂上才發現問題,應對問題。這次的開課讓我認識到了很多的不足。以下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反思:

一、引導開課:

首先我以高爾基發問,讓學生介紹一下高爾基,但是孩子們不是很積極活躍。在我班,這樣拓展類型的知識性問題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而那些積極的同學卻總是不厭其煩高高舉起那隻小手躍躍欲試,但很少引起同學們的興趣。於是,我快速的將孩子們拉回到我的課文中來,一起讀高爾基的簡介,並藉此推薦高爾基的名著。

二、初讀課文:

我會用大量時間讓學生自讀課文,同桌檢查或在四人小組互查互讀,並自學課文讀一讀畫一畫。

三、概括課文內容:

總攬課文,概括主要內容。鍛鍊用一句話簡單介紹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小組討論之後,效果並不好,很多學生都會照着課文讀一遍。我出示兩個中心詞:照相、高爾基。學生在上面添加時間、人物和事情。這個樣子,降低了難度,學生都在搶着説。但是總是不舉手想到哪説到哪。這樣對學生説完整的話的訓練不太好,在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試圖從説完整的話入手,讓單個孩子單獨回答問題。

四、解析課文:

我從兩個人物的不同表現入手,找出相關句子並分析,高爾基通過哪些表現來幫助小男孩的,為什麼?小男孩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在我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問題沒有主次,有深度的鍛鍊學生思維的問題較少。

五、改進方向:

首先是字詞方面,可是把字詞的大部分放到預習上,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字詞,也掌握的課文的閲讀部分,更有利於理解課文部分。其次,教學策略要有主有次,教學目標明確,給孩子一箇中心問題,讓學生髮散的找答案,討論,談體會。這樣走進孩子內心,總比只是單純地講要好。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6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捲未能照成的故事。高爾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記者的採訪和照相。當得知一名少先隊員要為自己照相時,高爾基欣然答應了孩子的請求。在拍照的準備過程中,高爾基盡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時候,孩子發現忘了帶膠捲,拍照未能完成,儘管高爾基要為孩子提供膠捲,他還是哭着離開了。最後,高爾基交代祕書,他不接待雜誌社的記者,但如果是那個少先隊員,就一定讓他進來。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

本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祕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掛念着那個少先隊員。再如男孩見到高爾基後,“仔細打量着高爾基,咧開嘴笑了”,這個細節反映了孩子對高爾基的崇敬和見到高爾基後的激動和驚喜。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對話和細節描寫中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和藹可親和關懷愛護;二是認識引用對話的不同方式,並通過對話讀出人物的'感情。

本文的重點內容是高爾基接受少先隊員照相的經過,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本文時,我根據課文的重點採用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揣摩關鍵詞句意思等,引導學生學習。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我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1、小男孩為什麼要給高爾基扔小紙團?2、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卻願意見小男孩呢?這兩個問題一出現,學生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他們的答案有的是串聯上下文,有的是結合對上下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説的。我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讓學生再讀全文並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學生的想象,進一步把他們引進課文規定的情境之中。

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並且給學生提供了展開想象的空間,學生會自然地由此想到高爾基還會等待小男孩來嗎?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加深刻。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讓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堅信只要長期堅持訓練,他們一定會成功的。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7

《草船借箭》是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諸葛亮,是文中着力讚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根據雙主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這堂課,我在課型設計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叫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若學生不會回答,師在點撥一下。學生在讀讀、説説、議議、寫寫中不知不覺理解了課文,並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説。整個教學設計貫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瞭解諸葛亮同周瑜鬥智,巧妙地取得勝利並不是教學的重點。學習這課的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讓學生弄懂周瑜要諸葛亮造箭的真正用意是什麼,而諸葛亮之所以樂意接受這一任務的原因又是什麼,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周瑜又為什麼自歎不如,從而把事情的前因後果真正搞清楚。我通過實例操作,得到以下啟示:

1、要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互動關係。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探究,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習語文。在本節課中,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合作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諸葛亮怎麼能夠做到讓船順風順水,小組同學合作演示諸葛亮怎樣掉轉船頭借到箭的`。學生髮揮羣體的積極功能,智慧火花不斷閃現,潛能得以充分發展。

3、讓學生在探究發現中學習語文。語文課並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審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東西,教師要善於運用藝術的方式讓學生體嘗探求之味,享受語文的發現之樂,那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8

《小攝影師》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沒照成的事,表現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心和愛護。因而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抓住一個“愛”字。就是高爾基愛護小男孩,而小孩也愛戴高爾基,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情感。這件事所發生的時間久遠,學生對高爾基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不瞭解。因而,引導學生理解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心和愛護是一個難點。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採用以下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閲讀比較,突出愛意。

上課前,我讓學生閲讀高爾基和前蘇聯的一些歷史,學生讀後知道高爾基小時候生活貧苦,但他學習非常刻苦,長大後終於成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當時(1928年)正為國家的革命事業而日夜操勞。並且他所寫的作品在國內乃至世界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成為孩子們心中的英雄。這為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奠定了情感的基礎。

上課時,再讓學生閲讀全文,知道課文講了兩個攝影師要見高爾基,而高爾基對小男孩和雜誌社記者的態度截然相反。(對待記者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熱情和“一定”要見)當祕書告訴高爾基來了一位攝影師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小男孩,但知道是記者後就不見。並告訴祕書:如果小男孩來了就一定讓他進來。引導學生明白:記者來肯定是為了宣傳高爾基,高爾基不感興趣,不願為宣傳自己浪費一點時間,所以不見。小男孩來照像是為了給班級辦牆報,是為了學習,所以高爾基儘管忙,還是熱情接待他。通過比較,學生理解到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引起學生的懸念:小男孩為什麼能見到高爾基?高爾基為什麼要見小男孩?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

二、細品詞語,深化愛意。

在小男孩準備給高爾基照相時,高爾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高爾基側過臉,對着小男孩微笑……其中,“吩咐、微笑、趕緊、喊”等詞。充分地體現了高爾基的耐心和對小男孩的'關懷。讀完第七自然段第一句後,我故意説:“吩咐是指長輩對晚輩或上級對下級的命令。用在這裏老師覺得這個詞用錯了。你們同意嗎?”學生議論紛紛,很快得出了結論:“這詞沒用錯,因為小男孩正給高爾基照相,高爾基必須聽小男孩的話。”“這個詞用得好!這體現了高爾基對工作認真的小攝影師的尊重和表揚……”“那麼,這兩個自然段中哪些詞語又能體現這種情感?”這一引一導,學生很快就找了出來:“小男孩雖然擺弄了很久,可高爾基微仍笑着,説明了高爾基很有耐心、非常和藹可親。”“小男孩雖然忘記了帶膠捲,哭着走了,但高爾基沒責怪他,趕緊站起來……”有了這樣的理解,學生讀起書更投入了,更有感情了。在讀書中加深高爾基對小男孩愛的理解。

三、激發想象,拓展愛意。

這篇文章,以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為主,有了上面的情感朗讀,現在再讓他們自己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學生熱情高漲,把每個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在表演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讓學生再讀全文並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會自然地由此想到高爾基還會等待小男孩來嗎?學生又一次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一個個副有創意的結局為這一課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附故事續寫:

小男孩走後,高爾基十分難過,小男孩更是為沒有把老師交給他的任務完成而傷心。過了幾天小男孩又來了,祕書馬上把這件喜事告訴了高爾基,高爾基非常愉快,親自迎接小男孩。小男孩看見高爾基後,臉馬上紅到了耳根,説:“高爾基先生,上次我沒帶膠捲影響了您的工作,這次我一定把老師交給我的任務出色完成。”高爾基笑了,説:“不要緊,快進來吧!”高爾基按上次的樣子拿了張報紙坐到了沙發上。小男孩説一切準備妥當,高爾基側過臉微笑,這次小男孩把高爾基照得漂漂亮亮的。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想到照片貼到黑板上同學們興奮地指指點點的樣子,不由得高興地笑了起來。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9

《小攝影師》這篇課文講的是高爾基工作繁忙,不接受任何記者的採訪,卻特許一名小男孩兒進入他的辦公室,為他照相的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和愛護。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祕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掛念着那個少先隊員。再如男孩見到高爾基後,“仔細打量着高爾基,咧開嘴笑了”,這個細節反映了孩子對高爾基的.崇敬和見到高爾基後的激動和驚喜。鑑於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從對話和細節描寫中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由於本課的對話和內容都比較淺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可以理解大體意思。因此,我首先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並通過小組賽讀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流利。然後按備學學案學習,最後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問題,交流答案。再次,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人物內心活動。最後,續寫《小攝影師》。

因為有了課堂上對課文對話和心理的分析和理解,所以對孩子們來説,續寫就很輕鬆了。同學們僅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續寫部分,大部分同學寫得還非常精彩。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10

在學生熟讀課文,質疑問題後,經過我們師生的共同篩選,最後確立了兩個問題為我們研究的重點:“高爾基是如何對待孩子給他照相的”和“孩子是如何給高爾基照相的”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探究從而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

我們知道《小攝影師》這課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來反映人物的高尚情操、道德品質的。在學習討論重點問題中,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小攝影師動作、語言、表情的'句子,然後指導讀一讀,討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説從他“鞠躬”、“擺弄”、“跑出去”、“哭着”等詞語和句子體會到了小攝影師有禮貌、對工作認真負責、懂得體諒他人、對自己的大意非常自責等等。從高爾基的語言動作的詞句:“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我這兒有很多膠捲。”“是個小男孩嗎?”中體會到高爾基非常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熱愛孩子,不讓雜誌社的記者採訪,是因為高爾基覺得記者是在宣傳自己,是為他自己揚名的,所以他不見記者。這還能説明他是個不圖名利的人。既然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可以反映出人物的高尚品質。那麼,在擴展聯繫中,我又提出:“小男孩兒還會不會回來再為高爾基照相?”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時課堂很活躍。老師趁熱打鐵,請學生接着往下寫吧。

續寫故事是想象力、表達力、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我在這堂課中應該説是比較好的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力。使他們產生了想説想寫的願望。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11

試用修訂版大綱中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小攝影師》閲讀教學中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規定的情境,在感悟語言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一)品析詞語,揣摩情感。

“吩咐”一詞在文中包含着的內涵:高爾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愛所感染,因而也就聽從“吩咐”,任其“擺弄”。從中足以看出高爾基的童心童趣和對小男孩的喜愛。如果忽視這一點,則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學生很難體會出來的。因此,我在教學時緊扣“吩咐”一詞讓學生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理解,再通過説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情感結合起來,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爾基對小男孩子的喜愛之情,這就是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二)朗讀體驗,領悟情感。

情感是附載在語言文字這一客體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讀者在讀中去感知與感悟。如果説“吩咐”一詞着重表現的是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的話,那麼課文最後一自然段的兩句話則集中體現了高爾基對整個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並且這種情感是那樣的強烈。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教學時,我沒有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朗讀,通過朗讀去體驗、去感知、去感悟,通過反覆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情和“一定”要見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正體現了他的高尚品質。達到了“在讀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發想象,昇華情感。

有了這種體驗和感悟,“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而熱切希望小男孩能再來”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但還不能就此打住,而是讓學生再讀全文並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學生的想象,進一步把他們引進課文規定的情境之中。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並且給學生提供了展開想象的空間,學生會自然地由此想到高爾基還會等待小男孩來嗎?小男孩再來時會是怎樣的情景,進而進行續寫的習作訓練,讓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更加深刻。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讓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

我對教育的感覺:看着孩子,願意去愛;面對成長,懂得感動!教育是美好的,他需要愛的遷就!步入國小,我才知道三年級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的鼓勵與耐心,教師的正確引導會開啟孩子的心靈,三年級的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在每堂課中激發孩子的興趣,同時注重各種能力的培養,在讀中去感悟、去發現。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12

在教學《小攝影師》一課時,通過有感情的讀,繪聲繪色的講、設身處地的演等多種形式的理解體驗,學生已經深深感受到高爾基這樣的`一位十分有聲望的大作家對於少年兒童的關愛,同時也為“小攝影師”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的爭取來的攝影機會(他忘帶膠捲)而感到惋惜。

小攝影師帶着遺憾哭着跑出去了,那麼他還會回來嗎?在這裏我根據課後練習小練筆要求續寫故事的要求,安排了學生的寫作訓練。因為我班寫作基礎不是很好,很多人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所以在這個環節我也沒寄太多希望。

寫好了,讓學生站起來讀。有的説他會回來的,因為他代表的是全體少先隊員,當他回到班裏看到同學們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神時就下定決心明天再去,第二天他照樣採用了扔紙團的方法;還有的説他不會回來了,因為小男孩覺得自己浪費了高爾基寶貴的時間,心裏很內疚,回家後媽媽也告訴他下次不能這麼粗心了,要改正粗心的毛病。

這些都是從小男孩的角度來説的,還有不少學生站在了高爾基的角度,説高爾基一直在等小男孩,不停的看窗外他有沒有出現,最後放心不下派人去找,終於找到了小男孩。

學生的描述讓我感到欣慰,這節課我們一起讀懂了小男孩和高爾基。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13

《小攝影師》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捲未能照成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我在《小攝影師》閲讀教學中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在感悟語言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我在教學時緊扣“吩咐”一詞讓學生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理解,再通過説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情感結合起來,揣摩出高爾基對小男孩子的喜愛之情,突出教學的重點。

情感是附載在語言文字這一客體之中的。它需要靠讀者在讀中去感知與感悟。課文最後一自然段的兩句話集中體現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並且情感強烈。我讓學生自己去朗讀,通過朗讀去體驗、去感知、去感悟,通過反覆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情和“一定”要見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體現了他的高尚品質。

有了這種體驗和感悟,“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而熱切希望小男孩能再來?”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再讀全文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學生想象,把他們引進課文的情境之中。有了前面的'鋪墊,並且給學生提供了展開想象的空間,續寫“小男孩再來時會是怎樣的情景”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深刻。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14

《小攝影師》主要講了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生的動人故事,從中透出了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護之情。全文共15個自然段,以對話為主。對於剛升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文章篇幅較長,把握重點、體會文章內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難。

在教學《小攝影師》一文時,我根據課文的重點採用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揣摩關鍵詞句意思等,引導學生學習。除此之外,我還結合這兩單元的訓練重點(重點之一是“試着提出問題”)在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拋磚引玉,適當提出了帶有開放性,啟發性的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主動提出問題。如,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我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1、小男孩為什麼要給高爾基扔小紙團?2、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卻願意見小男孩呢?這兩個問題一出現,學生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他們的答案有的是串聯上下文,有的是結合對上下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説的,特別是第二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就更精彩了,大多數學生都能結合生活實際,有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回答。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面向全體。這是因為這一做法一時還很難能被所有三年級的國小生接受,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很正常的。我堅信只要長期堅持訓練,他們一定會成功的,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他們的目的。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15

《小攝影師》一課我用生本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課堂上學生並不是我想象中的討論熱烈,發言積極。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太高,導致課堂又呈現出教師説的多,學生説的少的現象。課後我認真的反思後覺得課堂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使得課堂低效。

一、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在前置性作業中我讓學生讀課文談感受並收集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如高爾基的簡介、名言、故事等,但是我只給了學生一晚上的研究時間,學生做好後,我只粗略的檢查指導了一下,有的學生連資料都沒有找到,有的課前研究作業都沒有做完,時間原因我就進行了課堂教學。結果在小組交流時就造成有人無話可説,拓展説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在課後我只好唱獨角戲。最終我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出來。可見如果課前沒有做

好深入研究,課堂上就很難對知識點進行準確理解,更不用説拓展延伸了。

二、討論過程中少數學生參與意識差。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中“討論”是常規,學習的過程主要是以學生的討論為主,學習中的諸多問題是讓學生在討論、合作、探究中解決的,學習的討論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完成的。在討論:你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由此你想到了什麼?在小組交流討論中,我仔細去觀察我就發現,多數學生都顯得非常活躍和積極,而少數學生由於準備不充分,似乎是一個旁觀者、聽眾,他們極少發表個人見解,甚至不發表任何意見。還有的孩子就算是有準備他也不願主動的去表達,交流時也不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生本教育理念認為學生在交流、爭執、論證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班的學生可能是不自信吧,討論時教師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流時就是不發言,或者發言時也語無倫次。

針對以上的問題就想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學儘快與生本教學接軌。我想主要採取下列教學對策:

(1)認真備課,設計好問題。課前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問題。每個小問題都向學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簡單明確,只要是結合生活實際有所發現、有所收穫,並能説出原因,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認為這些事情自己還是能做到的,他們便願意去做。並且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收集整理研究學習。對前置性作業一定要給予及時的評價和指導,幫助學生做好上課的準備,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

(2)關注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在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的時候,常到不愛發言學生的身旁,多鼓勵他們在小組中勇敢發言。及時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學習交流中,更要關注不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哪個小組中的這些學生髮言了,無論對與錯,都讓全班同學用熱情的、鼓勵的掌聲激勵。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樂。

在上了近兩個單元的教學,我就發現教師的“教”一定要靈活。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就像現在我們上三年級了,課前研究、上課小組討論、彙報交流、課堂常規等都應該比二年級時,要求要高些、目標要更加的明確、內容要豐富些。如果我在教學中總是被所定的“計劃”、“進度”所牽制,不去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隨機應變,那麼我無形中又走回舊途,又在牽着學生走,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