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評課稿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9W

語文評課稿1

今天欣賞了何**老師執教的《活見鬼》,值得學習之處頗多,概括如下:

(精品)語文評課稿7篇

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笑話,本身編者選擇笑話這樣一種形式的文言文,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覺得文言文其實不難學,不難懂。開課伊始,教師緊扣文本的“有趣”,學生的“興趣”,通過教師風趣的語言引導,從“鬼”字的字形入手,進而調動起學生對文本的求知慾。板書課題後,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活見鬼”這句口頭禪在生活中使用,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後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於漁”,強調了方法技能的重要。初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在朗讀方面會有一定的困難,不僅要對生字進行正音,本篇文言文中存在着一些多音字,學生會難以判斷。此處教師順學而導,設計為多音字正音環節,通過出示多音字不同讀音所表達不同的意思,引導孩子掌握“聯繫上下文判讀多音字讀音”的方法,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達到初讀課文讀準讀通的目的。

3、面對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進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了文言文的魅力,為今後再次學習文言文埋下興趣的種子。故教師設計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原文、譯文達到了解文章大意,加深文章關鍵詞句理解的目的。

4、本篇教材的朗讀難點就在於讀出文言文的韻味。通過教師的`範讀、學生的自由讀、推薦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的朗讀,並加入自己的動作、表情,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美、韻律美。

5、本文用精煉的語言通過一個“撩”字將撐傘者疑神疑鬼,擔驚受怕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教師通過情景的創設,帶領學生進入馮夢龍筆下的雨夜,抓住一個“撩”字進行角色體驗,擴展想象空間,在反覆的誦讀中感受到了本文的用詞精妙,體會文章含義,突破文章中心。

6、“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充分利用文本這個例子,挖掘有利資源,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學習方法,以篇帶面,拓展延伸,學以致用。凸顯語文教學“舉一反三”的功能。

語文評課稿2

《彩色的翅膀》一文課文比較長,而且內容分散,文章中戰士們的情懷錶現得比較含蓄,只有一個小高的形象顯而易見,而後就是一次活動——“嘗瓜會”。文中又運用了插敍的方法,交代了西瓜不平常的`來歷。對於學生來説概括這樣的文中有一定的難度,教者在學生的預習中重視了這點,課堂上通過出示學生在概括課文內容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如不完整、沒抓住文章的要點、語言嚕囌、拖沓等問題,指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要言簡意賅,並抓住文章的要點重點。理解戰士小高最後説的那段話的含義,是課文的教學難點。高老師緊扣單元的閲讀訓練目標,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在課堂上抓住重點詞句,帶領學生細細品味,讓學生較好地感受了戰士們對海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師在檢查預習方面,做的特別好。從做——讀——講及時反饋,加以同桌監督,這樣下來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也開心。與此同時,反思自己的課堂,總是手忙腳亂,確實值得自己借鑑。還有就是老師的普通話特別好,且注重引導學生,注意前後鼻音的區分,特別細緻。

語文評課稿3

本節課的教學,語言清晰明朗,親和力強、環節與時間分配得當、方法靈活多樣、過程緊湊、邏輯性強、重難點突出等。

課文導入部分採用補充課題,讓學生對凡卡有了初步的認識,繼而通過填空向學生介紹作者“世界短篇小説之王”契科夫以及其作品特點,引導學生以“可憐”“可悲”“悲慘”等詞語總結凡卡的命運。

在講授新課的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讓學生找出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寫凡卡的悲慘生活?再引導學生把全文分為三個部分:捱打、捱餓、挨困。接着引導學生分析凡卡悲慘的命運,體現作者表達的層次性、條理性。同時以揍、撈、戳等關鍵字引導學生用悲慘的語氣讀出相關句子來直接體會直接描述的寫作方法。

課文圍繞以學生“讀”為中心,創設情景指導學生採用多形式的朗讀,抓住關鍵字進行朗讀表演:以“喳喳、吭吭、一會兒、一斗煙、一陣子”體會“生活樂”;以“啦、拿雪擦亮了、眨着眼”體會“景色美”;以學習哀求語氣片段,感受痛苦心情,體會反覆呼告引起強烈震撼的表達效果,最後師生共同討論故事結尾,感受人物的命運從而結束全文。

我真正感覺到:教有法而無定法。同樣的一節課,在不同教學者的指導下所展示給我們的將是大相徑庭的不同效果。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首先不僅我們要認真體會作者的'意圖及所創設的意境,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有教會學生學習體會的把握。在課文的講述中,採用哪種合理教學手段及採用哪種方法將顯得尤為重要,將這些方法如何巧妙的運用到教學當中並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顯得更為重要。

語文評課稿4

每位教師的課都是自身和學生的展示,其展示的內容都是不同的,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又應該是一個建造者,運用於教學中,既能駕御教材,又能將自己的設想運用於課堂實踐中。由於評課內容過多,而這位老師的教學基本功也很紮實,因此,我的評價將定位在她對教材的把握和整個教學過程這兩個方面,粗淺的説説自己的看法。其優點在於:

一、教材把握充分:

《最後的常春藤葉》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課本蘇教版必修二中的專題一“珍愛生命”的第二篇。這一專題對於學生的要求是:學生通過學習激發熱愛生活的感情,培養珍愛生命的意識,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夠品味作者的作品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的魅力,發展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從整體上來看,學生的“能力性,活潑性”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體現,授課教師也能基本上把握住該課的主題“信念和關愛”,在課堂中顯示自身和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嚴密,且具有較強的課堂性,對教材的知識體系較熟稔,也能很好的駕御教材,教學定位上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二、教學過程的評價: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過去的“填鴨式”,“問答式”,學生就象容器,教師就不停的在課堂上往裏灌輸思想和內容。而如今,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已開始尊重學生,承認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倡導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樂於探究,勤于思考。

聽了這位長中老師的課,就給人這樣一個感覺,她的課已突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只是促進者,只是在適當時候給予評價和幫助,從某種意義上講,她已走進新課程。下面我就整個過程中的幾點做具體的評價:

1.導入簡潔明瞭,緊扣主題;

學生是一羣充滿熱情、活力的主體,將一片綠葉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大家面前,生機勃勃的樣子頓時引起學生的注意和疑問好奇,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並且還暗含了主題《最後的常春藤葉》。

2.主題明確,分析深刻;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這篇課文的主題是“珍愛生命”,聯繫到這點,授課教師將主題定位在“信念和關愛”上,非常明確,而且是通過一個問句:“是_______挽救了瓊珊?”來完成這個主題的分析,在此分析中還順帶分析了貝爾曼、蘇艾、醫生這些人物,着重體現出人性的光輝、生命的希望和震撼,從而使答案呼之欲出。

這位教師還一反以往的教學模式,將重點放在情節中的“結局”上,通過結局來引出重點人物:貝爾曼,這種方式是值得借鑑的`。

3.課外拓展緊扣主題:

用生動的童謠:“一撇一捺寫個人,一生一世學做人“來引出人生中的感動和愛,又用名句來引發學生的感受,使學生明白惟有堅強的信念方能戰勝一切。然後讓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充分體現學生的感受和思考,引發他們產生審美聯想和情感體驗。能運用多媒體放錄影片段(洪佔輝的故事)給學生欣賞,給學生一個直觀和感官的衝擊,使他們更能體會主題。

所有的教學都是百花爭鳴中求發展,且語文教學始終是一門缺陷的藝術,因此,我們只能做到更好,無法做到最好,談完優點後我想指出這堂課的缺點,發點感慨:

1.課堂應是雙邊的活動過程,而這堂課沒有真正體現“對話式”的課堂模式。

對話,並不僅僅包括師生之間的對話,還包含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和作者之間的對話,而這堂課雖説有師生之間的交流,但還是有過多的提問,彷彿所有的答案都是老師“問”出來,而不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特別是那個結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個答案完全是老師百般提示,最後還是老師自己講出來的,不過,我想,這是所有語文老師的通病吧?

2.文本內容挖掘太少。

聽這堂課,給我的感覺是:不是因為閲讀文本而閲讀,而是需要了要找問題的答案了才去書中尋找,找完後馬上丟棄,在分析貝爾曼為什麼要救瓊珊時,點到貝爾曼正面描寫這一段,沒讓學生閲讀,教師就直接歸納説“暴躁”,其實,對於貝爾曼這個人物形象應該聯繫課本做一個分析,作者在他身上花如此多的筆墨,從正面,從側面去描寫,我想,不該用“暴躁”這個簡單的詞來點評他的性格吧?

3.學生回答問題後沒有給予適當的指導。

提出一個問題,當然期待學生能向自己設計的方向去回答,但不管滿意與否,都應給予適當的指導。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這位老師沒有做好這一點,她只是籠統的説“好”,“請坐”,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有兩處,一處是分析結局的“情理之中”時,一學生回答“太奇怪了,無法想象”,她沒有做出點評,只是淡淡的讓她坐下;另一處是課外拓展時學生舉的例子到底是主題中的“信念”還是“愛”,她都沒有進行點評,以至於偏離了主題“信念”,而集中在“愛”上。

4.課堂結構安排不甚合理。

學生討論時間過多,有些地方比如説“是______挽救了瓊珊?”這個問題讓學生交流了兩次,我覺得沒有必要,而且時間還較長,以至後來的分析語言和結尾的妙處都顯得太倉促,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5.缺乏激情。

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如果老師都不能充滿激情,又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呢?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看法和心得,教無定法,如果掛一漏萬,敬請指正,我想只有在課堂上吸取經驗、總結,方能更上一層樓!

語文評課稿5

今天,我認真觀看了黃老師執教的《三個小夥伴》,認真學習了教學設計、效果分析等內容,很有收穫。黃老師認真備課,做到教材與學情分析準確、全面;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重點、難點突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問題解決指向明確,教學設計格式規範。教學環節相對完整、過程流暢、結構清晰;教學組織形式多樣,方法有效。一是體現小組合作學習。學習2-5自然段,它們遇到問題什麼困難?怎樣怎樣解決困難?通過小組學習,解決問題,體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主體性和教學互動性。二是重視朗讀。在學習第6自然段,通過老師範讀,指導朗讀,讓學生讀出高興來。三是教師恰當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四是教師還注重練習,採用填空的形式把文章內容説一説,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較好完成本節課既定的.教學目標。希望黃老師指導朗讀再到位,提高學生朗讀的能力。

語文評課稿6

聽了老師教學的《祖父的園子》一課,老師那幽默的語言,細緻的講解,耐心的指導,巧妙的點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覺,語文課也可以這樣生動。

一、抓住重點句段,講解細緻、透徹,讓學生在重點句段中理解,體味情感。如“哪個詞可以概括裁員的特點?”還有重複出現好多遍的'“就”字,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蔬菜們的自由。

二、“我來寫園子”這一環節,教師出示了例子“——了,就像——似的。——願意——就——。”讓學生仿照書上的句子來想象寫。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層,而且降低了學生直接寫的難度,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出句子,通過當時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一環節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三、本節課朗讀很多,形式多樣,最突出的是教師和學生配合着朗讀,讀出了蔬菜的自由,同時,教師起到了示範朗讀的效果,使學生越讀越有感情。還有後面的教師配樂朗讀更昇華了的情感。

四、教師最後對作者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昇華了其情。

語文評課稿7

《鳥島》是一篇介紹旅遊勝地的文章,學生中幾乎沒有人去過鳥島,於是教師在情境創設方面注重了連貫和整體感知,充分運用多媒體圖片、錄象等手段,並結合課文朗讀,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鳥島的印象。聽了吳老師講的《鳥島》一課,我真的被鳥島上秀麗的風光,翔集的鳥類吸引住了,彷彿自己就身處課堂,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品位,一起賞析,一起感悟……雖然本課也不盡完美,但它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一些成功之處值得我們學習,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主動探究

首先吳老師能在上課開始,播放鳥鳴的音樂,老師帶着學生“飛”起來,並徐徐展開畫卷,以音樂作為導入新課的憑藉,可以使學生在美的薰陶中,馳騁豐富的想象,引領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全身心投入本課的學習。

二、學法滲透紮實有效

吳老師能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重視“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達成,並滲透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整堂課吳老師十分注重讀書方法的具體指導,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指導學生時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於我口,使其意皆若出於我心”,啟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此外,吳老師還注重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學習,激發讀好課文的興趣。

學生在充分朗讀第三節的基礎上,吳老師讓學生畫一畫鳥窩和鳥蛋,實際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具體的形象。吳老師讓學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鳥窩多、鳥蛋多”圖的過程,又促使學生再次進入文本,研究文本,因此是一個領悟語言文字、體驗意境美的過程,同時讓語文與美術、與生活有機結合,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達到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綜合。

三、運用媒體解決難點

理解“陸續、密密麻麻”,也是學生學習上的一個難點,而吳老師巧妙地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鳥島的同時,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又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喲,這就是陸續(密密麻麻)呀!”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學得輕鬆、主動、愉快,體現了主動學習的快樂。

吳老師還通過課件播放課文朗誦,讓學生看到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插圖中的`靜態的、呆板的景物都變成了動態的、活潑的生活畫面,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整體感知詞語,在色彩、形象、聲音中整體感知語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語言。

四、讀中想象展現自我

在這堂課中,吳老師把課上得開放而有活力,她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動空間,如:讓學生在鳥鳴聲中朗讀第二節,之後讓學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麼?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現了自我獨特的想象力,爭相出來回答,氣氛相當熱烈。吳老師在開放的課堂上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學習,同時,學生的觀察、想象、説話、創造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吳老師在教學的最後讓學生説説你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收穫?這一環節相當好。學生在介紹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概括能力,而且會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並加以運用。好多學生説到要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環境,給鳥類營造一個安全、快樂的家園,讓我們看到吳老師在“教書”的同時,“育人”的目的也已達到了。

總之,本課的教學很好地處理了理解內容與語言實踐的關係,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教師積極引導的關係,可以看出這位教師新的教學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