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評課稿精華[1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16K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評課稿精華[18篇]

語文評課稿1

從開學至今,我積極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有機會聽了由張老師執教的識字課《胖乎乎的小手》一課,在本節課上,張老師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效果良好。無論是語言還是課堂駕馭都凸顯了張老師語文教學深厚的功底,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胖乎乎的小手》這篇課文寫的是家人都很喜歡蘭蘭那雙胖乎乎的小手,從爸爸、媽媽、姥姥説的三句話中,可以看出來云云是個熱愛勞動、關心長輩、體貼父母的孩子,課文充滿了温馨情感,內容語言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

張老師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在識字上採用各種方式教會孩子識字,不拘泥於教材;能夠關注學生的聽課情況,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的各種表現予以評價,整堂課張馳有度,有效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可以説是一節典範課.

下面,我談一談對張老師執教的識字課《胖乎乎的小手》一課的具體看法。

1、猜謎巧引,激發興趣

開課時,以“遊戲猜謎”導入課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在“出示課題”這個環節,因為“胖”字是本課的生字,所以老師先從“胖”字入手,藉助謎語“半個月亮”引導學生識記生字“胖”,然後再讓學生讀課題。這樣導入既能激發興趣,又能創設懸念,巧妙識字,使學生自然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衝動,從而帶着良好的狀態進入學習。

2、“手”為主線,讀中理解,讀中識字

教學中,以“手”為主線,通過觀察“蘭蘭的畫”到描寫“蘭蘭的手的畫”的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不斷地變化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閲讀和識字興趣。如:在教學中採用了範讀、輕聲跟讀、自由讀、齊讀、指名讀的'方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知課文的內容,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落實了學生朗讀基本功訓練。

3、隨文、集中結合識字,鞏固識字掌握

教學中,以“蘭蘭的手都做了什麼?”“幫誰做了?”等問題隨機板書,提煉生字,又採用集中識字對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進行了檢查。在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着情感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

這樣既鞏固了識字,又激發了學生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與參與意識。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語文評課稿2

很高興能有這樣學習、交流的機會,下面我就鄭xx老師的《觀刈麥》一課,談談自己聽課學習的感受。

鄭老師以文本為依託,教學主體圍繞“解意、析文、賞情”三個環節精心設計。首先着手於正字音、析詞義、通文意的教學,恰當的完成了《語文課程標準》關於“有意識積累”的古詩文閲讀要求,為進一步的“感悟,提高欣賞品味”奠定了基礎。接下來鄭老師將學生帶入詩文內容解析的環節當中,從“所見、所聞、所感”三個層面進一步剖析,讓學生真切的把握了詩歌這種文學作品因事生情、借景抒懷的創作特點。學生緣於以上的學習感悟,最後“賞詩情,定主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民苦、税重的背後是黑暗的社會現實;愧疚、同情隱含的是知識分子的一份良知。其它,如導語切入、拓展訓練、板書也都無一不是圍繞文本而設計的。充分體現了教者駕馭教材的能力。

本節課還有突出的特徵體現在授課教師指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誦讀融入課文,體驗情感上。作為抒情性較強的作品來説,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體驗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學生融入文章,則顯得尤為重要。鄭老師則藉助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這節課,無論在讀的形式還是讀的次數,該什麼時候讀該怎樣讀,教者都把握得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參與。在節奏明快的齊聲朗讀中,學生們體會出了詩歌的音韻美;在輕重音的細化指導中,學生們掌握了詩文的內容與情感,提高了自身的朗讀水平;在語氣語速的強化訓練中,學生們準確的揣摩出了詩人的情感所在。是朗讀,使學生在課堂上積累了更多;是朗讀,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情感昇華。

提一點建議:教師應是課堂氣氛的營造者。教師的教學風格,以穩重見長,講究教學環節循序漸進,不急不躁。這就造成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缺少教者熱烈的、高昂的情緒,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被充分調動。有時,課堂需要學生們不自覺發出的恍然大悟的聲音、會意或善意的笑聲。

總之,這堂課是一堂成功的教學課,教師完成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體會到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理解了當時的社會面貌。鄭秀麗老師端正的教學態度、紮實的基本功和深厚的學科底藴,是我學習的標尺。

語文評課稿3

在春暖花開的四月的第一天,迎來了塘下語文中心組的第一次教研活動。這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以生為本,優化教學設計。場橋二小的蔣芝乙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堂《花的勇氣》。以下是我聽課的幾點感受:

一、藉助詞組教學,優化教學設計

蔣老師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最大的亮點是藉助三組詞語進行閲讀教學。

第一組詞語是“失望、遺憾、驚奇、心頭怦然一震”。出示第一組詞語後,蔣老師提問:“有什麼發現?這組詞語描寫的是什麼?”學生不難發現這組詞語描寫的是作者的心情。隨後蔣老師要求學生打開課本,自由讀課文,圈出詞語,完成口頭填空:“作者在四月的維也納看不到,因而感到失望,當他快要離開維也納時,因為而感到遺憾,而當他看到,而感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明白了。”蔣老師藉助這組心情變化的詞語,利用口頭填空的方式,讓學生輕鬆地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組詞語是“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奇十足、拔地而起”,這組詞語描寫花的詞語。藉助這些詞語蔣老師要求學生去課文中尋找描寫花的句子。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去體會花“多、密、遼闊”的特點。

第三組詞語是“冷風伴着涼風、涼涼的雨點、冷風冷雨”。蔣老師藉助這組詞語讓學生體會花兒的勇氣。

三組詞語的選擇,別具匠心,成為閲讀教學的主線。這樣的教學設計,凸顯了詞語的特點,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同時讓聽課的我也是心頭怦然一震,為蔣老師在閲讀教學上有這樣大膽嘗試的勇氣而敬佩。

二、課堂指導引領,值得深入探討

1、以詞組教學為主線的閲讀教學設計應建立在對詞語的理解上。本課最為關鍵的詞語是“怦然一震”。這是作者情感變化的重要轉折點,此刻作者才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因此對“怦然一震”這個詞語的理解至為重要。

2、課堂中以生為本,是我們一直保持的重要理念。但是如何機智有效的引領學生去體會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重點,則是教學的難點。如在出示第三組詞語“冷風伴着涼風、涼涼的雨點、冷風冷雨”後,蔣老師提問:“冷風冷雨刮在你臉上有什麼感受?”學生回答“很舒服!”這樣的回答令我頗為意外。但這的確是學生此時此刻的真實的體會。在陽光明媚的四月,氣温回暖,穿着厚重衣服的學生也許會感到有些炎熱,因此此時如果有涼風習過,還是蠻愜意,蠻舒服的。面對這樣的回答,教師如何以生為本,讓學生的體會能迴歸文本,則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創設課堂情景。

3、朗讀指導是閲讀教學的.有效途徑。正確朗讀指導是朗讀知道的關鍵。描寫花特點的句子中的重點詞是“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多、密、遼闊”是花的特點,但是在朗讀的時候應該是把重音落在“這麼”上,這樣才能更突出“這麼”後面的詞語。同樣寫花顏色的詞語“白的、黃的、紫的”指導學生讀出花的美,讀出話的顏色多應將語速放慢,把“的”前面的字拖長,的讀輕聲。教師範讀是朗讀指導的一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我要注重學生的體會,讓他們讀出自己心中的情感。

語文評課稿4

郭頌詩老師上的兩節課《牧童》,進行異班同課異構,在五年二班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一班則採用郭老師課題研究的古詩策略情景表演法進行授課,通過對比,教學成果顯然不同。

在一班的教學中,採用情景表演法,運用讀、演、賞、演的教學模式,課上得生動活潑,富有童趣,凸顯了採用情景表演法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教學效果,達到了的預期的教學目標。下面就一班上的公開課談談個人對這節課的評價。

一、注重讀。

全文教學共有8次讀書,齊讀有4次,讀的形式較多,通過多讀,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注重創設多種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次:以歌曲和圖片導入,老師有感情地介紹激發學生對童年生活的加快和嚮往。

第二次:播放課文動畫,初步感知詩句。

第三次:有三次的角色表演,第一次同桌表演是初讀理解詩句意思。第二次表演是感悟詩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第三次是師生合作表演。每次表演都有不同的要求,循序慚進,有層次,在演中提升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感悟。從三次的學生表演中,看出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都有提升,達到了採用情景表演促進詩句理解的作用。

三、注重學生書寫。

在課堂上,郭老師捨得花時間引導學生寫好難字的字:牧和蓑,通過師範寫,學生書次和動筆寫,很好的落實新課標提出的`寫字要求。

四、創設民主、自主、合作的和諧教學氛圍。

在課堂上,郭老師教態親切,能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自已提出不懂和字詞並學生自行解決,在小組的練習和表演中,又鍛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創設了和諧的教學氛圍。

這節課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如層次分明、清晰流暢等,下面提出一些個人的不成熟的見解,供大家參考和商討。

1、教學開頭如能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童年生活,更能激發學生對童年的熱愛與嚮往。

2、在理解詩句意思部分,建議梳理學生的問題。如三四聲、六七裏,可一起解決。

可從不同層次提出學生,學生提出的只是不懂的詞,但沒提出不懂的句子,老師可引導學生提出來,有個別詞也可讓學生要觀看錶演後理解。

3、在品讀、句中,建議在學生説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想象,談談彷彿看到的畫面,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刻。

4、在讀的指導上,可抓住“鋪、弄”等詞語讀出感情,提升全班的朗讀水平。

5、拓展的部分時間不夠。

語文評課稿5

這節課它貼近古詩教學要領,符合低年級年齡特點的這樣一節教學課。在這一節課上張老師教的情趣十分濃厚,學生學的積極性很高,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節非常好的古詩教學。

在這節課上張老師首先是以學生進入雪景,通過讓學生見過了雪景把學生引入潔白的,白茫茫的,厚厚的非常美的、充滿情景的這樣的雪景中,在教學當中張紅老師為了讓學生進入詩境創設了許多條件和情景。如:猜一猜課題是什麼意思?到引入學生讀古詩,同時在這裏張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字詞的學習和識字的要求。她讓學生找出了課文當中的生字,讓學生從前往後讀,再從後往前讀。這樣學生看到有拼音的古詩的內容認識了這些字,又讓學生再讀一讀沒有拼音的古詩。這樣學生就突破了識字這一關,很快的把古詩通順的、流暢的讀下來。

在引學生進入詩境的時候,張老師非常重視低年級的學習特點,特別符合低年級課程標準當中學生識字的要求。這一點在低年級教學當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引入學生進入詩境的當中,張老師還特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問學生讀完了這首詩以後是不是就算學會了呢?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讓學生自己提出了還要讀一讀詩的內容。這樣,使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手裏,學生在自讀之後,老師特別指導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老師就實際上再鼓勵學生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比如:她讓學生提出了“孤舟”“蓑笠”“萬徑”“翁”是什麼意思?其中在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要帶着自己不懂的問題提交給老師和同學,實際上這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

當學生理解了“孤舟”“蓑笠”“萬徑”“翁”的意思之後,老師就讓學生試着理解是的意思。張老師在這裏處理的非常巧妙,她應用媒體教學,出現的第一幅圖讓學生挑毛病,學生挑出了山上有人,路上有羊的毛病,也就理解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詩意。又挑出了釣魚的兩個人、兩隻船的毛病,也就理解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思。

我覺得在學習古詩中要領是要學生去大量的積累,讀書不求勝意。張老師處理的非常到位,學生才能有激情走入課堂,逐漸進入到課文當中去。張老師在學生讀的時候還不是給與鼓勵,説明孩子已經理解詩意,要把詩境讀出來。老師讓學生背出來、唱出來讓學生讀古詩重在感知上,還讓學生把學過的生字寫出來,教學生怎樣記字。

張老師這節古詩教學不僅有聲有色,還紮紮實實是我以後教學當中要學的。

語文評課稿6

來到我們學校最幸運的是遇到了許多講課很棒的教師,每次聽公開課都如沐春風,受到了文化的洗禮。前短時間有幸聽了四年級語文公開課,這已經是第三次聽王老師的課,感觸很深。

這次聽的是《卡羅納》,王老師採用的教學模式是洋思模式。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首先王老師講解了本節課的詞語。講詞語的方式很多樣化,給出詞語讓學生試着解讀漢語意思或者給出漢語意思,讓學生猜測詞語。這樣的先學後教模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助於學生的理解。然後出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大聲朗讀本節課學習目標。

其次,出示自學指導一:認真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4分鐘後比一比看誰講得最完整。學生認真讀課文,之後提問學生。以同樣的方式出示自學指導二:卡羅納失去了母親,心情是怎樣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得出來,默讀課文,用直線畫出來。三分鐘後説一説,誰找得最準確。在規定的時間內,鍛鍊學生快速閲讀的能力,提問的學生基本能找出來。

自學指導三:面對遭遇到不行的卡羅納。他的老師、同學和我的媽媽都非常地關心他。他們分別是怎麼做的。快速瀏覽課文,在文中找一找,用波浪線畫出來。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王老師的指導下,分別用不同的方式言語表達了對卡羅納的關心。伴隨着感人的音樂,整節課生動,形象。

最後呈現了本節課作業,必做題:為卡羅納寫一封信;選做題:課外閲讀《愛的教育》。最後在温暖的音樂中,本節課結束了。

語文評課稿7

去年一參加工作,我就得到了孫桂芝語文工作室老師們的熱情指導與幫助,受益很大。今年,我有幸繼續做她們的學生。10月25日,工作室楊煥翠老師為我們執教了一堂示範課——《花鐘》,我受益頗多。

一是合理運用和整合語文課程資源。大家知道,語文課程資源相當豐富,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在教學《花鐘》時,教師讓學生除了從教材上獲取信息之外,還有意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了有關花鐘和有關各種花的信息資料,有助於學生理解、體驗、感悟教學內容。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閲讀期待,從最有趣的段落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並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了取捨,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二是突出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重點。《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花鐘》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解、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教師只是在閲讀實踐中,讓學生自教師建構,學會閲讀。

三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效的接受性學習有機結合。教師們牢固樹立學生是閲讀教學主體的思想是對的,但是,教師在關鍵處引導、點撥和示範、講解都是必要的。因此,在《花鐘》第一段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讀好這段,教師進行了示範朗讀,但在第二段的教學中,由於這段只是介紹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的原因,學生容易學懂,所以教師完全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只進行檢查,也只用了少量的時間。

我想,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也會試着學習和實踐楊老師一些好的理念與做法,爭取儘快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水平。

語文評課稿8

20xx年11月15日,我有幸聽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感觸很深。可以説,詹老師對文本的把握和個人的教學素質都很高。可以肯定本堂課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師生的共同探究的過程中,抓住文本特色,欣賞美、感悟美、體驗美。下面,我來談談本課的教學讓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把握文本,挖掘美

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敍述了小興安嶺四季的特徵,每個季節動靜結合,表現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因此,在教學本文中,應重點讓學生感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而詹老師就是抓住這一重點展開教學的。可以説,詹老師善於鑽研教研,把握重點,多層引導,感受文本。其次,教師從圖片欣賞初步感受小興安嶺像大花園,到創設情境帶領學生來到小興安嶺尋找四季的美,再回歸到一年四季的小興安嶺就像五顏六色的大花園,課堂結構清晰,感受層次分明,逐層遞進。

二、善於引領,悟情美

本文着重就是讓學生欣賞美、感悟美。因此,詹老師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如一始的圖片欣賞,就初步帶領學生領略了小興安嶺的美麗。並且,詹老師還此時加了流動的畫面和配合畫面的優美的樂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感悟春天的美麗時,教師配以小鹿漫步在春花爛漫中欣賞溪中的倒影圖,激發學生想像,小鹿在低頭欣賞什麼?僅僅是自己的倒影嗎?它還看到了什麼?一系列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很快想到小鹿還在欣賞着倒影中的鳥、樹、花、草,欣賞着春天小興安嶺的美景!再比如講到小興安嶺秋季的美麗時,教師抓往“飛舞”一詞激發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美:樹葉的飛舞像什麼?學生有的説“像美麗的雪花”,有的説“像天上的蝴蝶”等等,彷彿已親身來到那個地方,親眼看到了漫天飛舞的樹葉,感受到了原本應該蕭條的秋季卻還有那麼美麗動人的畫面;

正是因為教師情境的創設,語言的引導,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從而願讀,會讀。我們可以從學生充滿熱情的.朗讀中感受到他們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三、教學紮實,注重積累

詹老師還比較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教學比較紮實,如導入課題時,詹老師就抓住中國地圖而引出小興安嶺,再如生字詞的教學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記憶生字新詞等,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很有必要。同時在四季的感悟中又緊緊抓往重點詞展開理解和感悟。如“抽出”一詞,教師與“長出”作為對比;如小溪“歡唱”一詞,在理解詞義後又激發學生想象小溪在唱什麼;又如教學冬天的美時,讓學生用不同的詞來説説怎麼形容冬天。可以看出詹老師比較注重日常的積累,再如指導朗讀時多次範讀,用告訴學生學會抓重點詞朗讀等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最後,詹老師的課堂讓我想到了這麼一句話:“可以説沒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卻有百分之百的努力”。在高效課堂的不斷探索中,我們更要孜孜以求,勇於探索,真正為學生的發展着想,在我們的課堂上只要學生得到了最大的收穫,那麼我們就問心無愧。

語文評課稿9

今天聆聽了徐丹老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

下面我就這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與大家共同學習。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而這個重點被徐老師抓住了。

一、強調了以讀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這節課中,徐老師正是把讀慣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挑戰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

二、營造了和諧氛圍

1、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2、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地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充分新生學生。

3、重視了語言積累

豐富語言積累,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累形式。

聽徐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鬆,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我覺得,徐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的建議:徐老師能否通過本課的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寫作的平台,讓他們在感悟文本的同時,也抒發一下他們自已對秋天的感覺呢?最好是學生寫好後,讓他們美美地讀出自己的感悟!

語文評課稿10

各位領導、教學專家及全體語文老師: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聯合國小對於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向在百忙之中蒞臨我校的各位老師表示誠摯的謝意!今天我們齊聚聯合國小,參加高新第二教研協作區語文教學“同課異構”活動,聆聽了三位老師執教的六年級上冊語文《老人與海鷗》的第一課時教學,感觸頗多,獲益良多。三位語文教師風格各異,教學過程繽紛溢彩,就本次聽課活動提出自己的一些聽課感受和大家交流分享:

鄧雪豔老師的課如同迷人的玫瑰,本節課最大的一個亮點是在語境中去感受親人般的深情。在教學課文的1—13節,字裏行間洋溢着老人對海鷗的那份濃濃的愛,深深的牽掛。鄧老師在教學這一部分時,以學生感悟朗讀為主,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體會,隨機交流,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如:在交流“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引導學生抓“褪色”感悟老人雖貧苦還那麼愛海鷗,給它們買食物;在交流“在海鷗的鳴叫聲裏……”抓“親暱”理解老人與海鷗那勝似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愛;處理得最有機智的是“談海鷗”這一板塊裏,問:“立刻生動起來”折射出老人怎樣的內心世界?學生遲疑了片刻,師問:平常遇到什麼事會眼睛生動起來。一學生回答:對有興趣的事和喜歡的事眼睛會生動起來,師立即引導: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再去讀讀這一段,感受老人的內心。哦,原來“生動”還藴涵着“思念、捨不得……”

丁禮曼老師的課則如迷人的鬱金香,過渡語自然真情,引領學生深入情境讓人感動,整堂課,丁老師富有激情的語言感染着孩子,也同時感染着我。如:在指導學生理解“親暱”後,師:是啊,這哪裏是在呼喚海鷗,簡直是在呼喚兒女啊;在學生説到“海鷗把老人團團圍住就像一羣孩子圍住父親”時,師:這情景哪是人與動物啊,是人與人在交流,是父母與兒女的情感交流;在教學“老人在企盼什麼”這一環節時,生:企盼能到滇池走一趟,師:是啊,走一回,生:企盼與海鷗永不分離,師:是啊,永不分離,生:企盼海鷗能早點回來,師:是啊,能早點回來,在師生這樣層層的情感引領下,學生怎能不被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情深深地打動,而走入文本呢?最大的亮點在於文本處理,新穎獨特。真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心與心的交流,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該案例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課堂上的“拓展延伸”部分,把課文中的精彩語段改變成是詩歌的形式再讀。

丁老師這樣設計不僅避免與剛才的教學環節方法類同,(無非讓學生自主學習,找出有關重點句段,並品讀,感悟情感),更為精彩的是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意圖。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體驗的基礎,提升為“海鷗送別老人”時的依依不捨、深深眷戀之情。然後,丁老師預設情境,充分引導學生在現實或特定環境中進行感悟、體驗和交流,讓他們儘可能把老人對海鷗無私的關愛,和海鷗對老人以彙報恩情的親人般的愛的情感更加豐滿,同時又把老人與海鷗這種真摯感情,人與動物的真摯的感情得以深化、延伸!

邢朝霞老師的課堂如同芳香的百合,讓人回味無窮。以生為本,朗讀感悟。整堂課真正體現了和諧的主題,師生間的默契合作,邢老師富有親和力的語言也感染着孩子,也同時感動着我。整堂課都是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如教師要求學生找出描寫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説話,以及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的句子朗讀,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摯感情。朗讀形式多樣,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分角色讀交織在一起,整堂課書聲琅琅。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藴含的感情,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台階,使學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薰陶。

語文評課稿11

《慈母情深》是樑曉聲的小説《母親》裏的一片段,是一篇歌頌母親的美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衞軍》的事,表現了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敬愛。但是離學生的實際有一定距離了,要打動學生,使學生要有效的接受,感染和內化,不是件容易的事。聽了王寶珍老師執教的《慈母情深》一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王寶珍老師抓住“鼻子一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找出令人鼻子一酸的語句。而這些句子,恰是描寫形象,表達生動的語句。

當學生找到令他鼻子一酸的句子時,老師又是讓學生反覆推敲關鍵詞,在現實與想象之間不斷走進去,邁出來。老師通過引導、啟發,讓學生明白“深”字就藏在“震耳欲聾”的聲音裏,藏在七八十台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母親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工作。

二、娓娓道來,深深地渲染了情感。

王寶珍老師的語言充滿感情,對整個課堂起渲染的作用。始終有一種感動在空氣中汩汩流淌。王老師的語言機智,充滿了鼓勵很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與學生一起入情入境,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王老師的文學語言功底深厚,用貼切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使用的語言表達方式非常豐富,坐在她的課堂裏是一種幸福的心靈體驗過程,很佩服王寶珍老師深厚的個人素養與紮實的文學功底。

三、深入咀嚼,不斷地豐滿人物形象。

課堂上王寶珍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學習,如人物描寫中“瘦弱、龜裂”等,讓學生通過對錶現慈母情深的重點句進行討論、想象、交流,體會母親掙錢的'艱難,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學生在研討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切磋中激發出創新的靈感,在交流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咀嚼中使母親的形象更加豐滿,感悟慈母情深。不僅引導學生感受了人物形象,還滲透了寫作方法,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這是聽了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一點小小的建議就是,《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若能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在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母親的疲憊和艱辛後,進行感情朗讀;在學生理解了體現母親辛勞的其他句子後,再練習朗讀,讓學生抓住字眼、詞眼深刻地體會母親的情是深沉的、深厚的、深刻的,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值得探討的是如何讓學生也走進文本。整堂課中,老師是很投入,朗讀很到位,感觸很深,可學生還是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感悟到“慈母情深”深在何處!

語文評課稿12

作為新教師,我初涉教壇,第一次參與了備課、試教、研討、評課的教研活動過程。在參與的過程中,讓我一下子成長了許多。那麼下面我就結合這節課的教學層次性來説一説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教學設計的層次性

一堂好課,就像一棵樹,每個環節,如同樹上的枝幹和花葉,汁液流轉,一枝搖,百枝搖,它是“活”的。教學的設計都是環環相扣的,而且應該是有層次的。在本課中,許老師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環節。

1、她通過範背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碰到生字拼一拼,碰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等環節讓學生初讀課文,從而理通課文,讀通課文。

2、她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聲音來讀一讀,説説感受,同桌間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聲音,分別感受不同的聲音帶給你的感覺,對文章有了一定的感悟,有了自己的感受。比如説雪花飄落的聲音,那就有學生説到雪花是孤獨的,雪花是滿足的,温柔的,等等,每個學生的感受都是不同,那麼教師就讓學生都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讀課文。這較之前面的部分是另一層面的提升。

3、許老師又通過讓學生感悟課文,發現我們的生活是多麼豐富奇妙,只有用心聽,用心看才能發現更多美妙的聲音。這樣三個層次思路清晰,層層深入,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學生易於接受,易於發現,易於感悟。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這樣的`教學設計層次鮮明,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層次的教學設計就像教師在引領學生走樓梯一樣。一步接一步,一層接一層。

二、提問引導的層次性

“一個問題就能滌盪一顆心,一個問題就能激起一片情,一個問題就讓學生終身難忘”。課堂提問雖然只是語文教育中一個看似微小的話題,可是它卻能產生巨大的作用。在這節課中,許老師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聲音,並説説自己的感受時。學生説到我喜歡雪花飄落的聲音,我覺得雪花是那麼沒,那麼輕。許老師説:“你是從哪感受到的?”學生説:“是從兩個輕輕地。”老師説:“那麼你把這兩個輕輕地讀一下。”生讀並説後一個要比前一個輕。又有學生説雪花是孤獨的。許老師説:“你從哪感受到的。”生答:“從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感受到的。”老師説:“那你帶着這樣的感受讀一讀!”生讀後老師又説:“小雪花是孤獨的真讓人心疼,那麼他是一直孤獨的嗎?”學生説:“不是,小雪花後來找到了好朋友孤燈,最後滿足而温柔的融化了。”在這過程中,許老師的提問都是一步一步層層深入的,都是有指向性的。這樣一步一步,一點一點的去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最後,我提一點小小的建議就是如果在總結時能延伸到課外,拓展到課後生活中去,那樣或許會更好。比如説,在最後總結的時候教師可總結,同學們,我們生活確實有很多美妙的聲音,那麼除了用心傾聽課本中表述的聲音外,同學們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用心去尋找也一定可以發現更多美妙神奇的聲音!這樣知識不僅止於課堂,更拓展到生活中去了。

語文評課稿13

岑老師執教的《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文藝性説明文,文章語言優美且嚴謹、準確。

教學中,岑老師的課思路清晰,抓住“美麗”“有限”“渺小”“唯一”四個特點,引導學生感受地球不能被破壞。四個特點,岑老師側重教學“美麗”和“有限”。尤其是“美麗”,岑老師通過很多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去感受,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地球圖片,又如看圖片引導學生想象地球的美,還有帶領學生美讀等。學生在視覺,聽覺的衝擊下,思緒飛揚,想象豐富,不僅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廣袤的平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鬱鬱葱葱的樹林,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蔚藍的大海,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金黃的稻穀……理解“有限”時,岑老師補充了大量的資料,告訴學生地球上的能源危機以及動植物滅絕的事實。美麗的地球,本來有什麼,有什麼,有什麼,有什麼,由於人類的不加愛惜,濫砍濫伐,後來沒有了什麼,沒有了什麼,沒有了什麼,沒有了什麼。多麼殘酷的事實,多麼明顯的`對比啊!地球是目前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她渺小,資源有限,所以人類只能愛護她,珍惜她。作為一篇文藝性説明文,指導説明方法是必須的。岑老師抓重點句引導學生髮現打比方、列數字、做比較等方法,把知識點的學習和朗讀指導結合起來,使説明方法的教學不枯燥,使學生的情感與教學目標形成統一。

語文評課稿14

郭老師和高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備課充分,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鞏固生字。

一、多種形式,認讀訓練紮實到位。

識字教學本身枯燥無味,反覆單一的認讀很難吸引注意力不夠持久的二年級學生。這兩位老師深諳兒童心裏,採用多種形式認讀:男生讀,女生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接讀,互相看着讀,做動作讀,師生讀。變化多樣的認讀,讓孩子們眉開眼笑,興味盎然,樂此不疲。快樂的認讀中,孩子們牢牢地記住了生字的準確讀音,不知不覺中體會了生字的含義。

二、聯繫生活,語言訓練不着痕跡。

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尤其是對知識儲備不足的二年級學生,只有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他們的知識儲備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教學“壓”“垂”等字時,教師啟發學生回憶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平台。老師鼓勵的微笑,激勵行的評價更是使學生暢所欲言,敢於表達,樂於表達,不着痕跡中語言訓練,紮實到位。

三、適時評價,學習興趣濃厚。

兒童世界是情緒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響兒童的情感,而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課堂充滿人文魅力。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把握好學生的`年齡特徵,在學生學習時,給予適時、適當的鼓勵、表揚、讚許,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語文評課稿15

《南極風光》是一篇內容生動,文筆優美的三年級課文,觀摩了昌邑國小楊翠紅老師執教的《南極風光》課堂實錄後,禁不住連連為之擊掌叫好。

楊老師的教學設計可圈可點之處頗多,課堂教學效果教好:整堂課教學板塊清晰;板書設計圖文結合,很有特點;採取協作、互動學習方式,自選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信息量大,中國南極考察團等課外資料的補充拓寬了學生對南極的瞭解;能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勢來優化課堂教學,南極光等媒體制作有效地幫助了學生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但我覺得《南極風光》一課的教學最吸引人的還是獨具匠心的語言文字的訓練,正如楊老師在説課中所説: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語言因素,設計適合學生的語言訓練環節,在落實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把握全程性和多樣性原則,將語言文字訓練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可以説這堂課是真正的姓“語文”的,學生在課堂上確實有所收穫!

楊老師是個有心人,她將整堂課的語文文字訓練分為感知性語言訓練、理解性語言訓練、熟記性語言訓練和運用性語言訓練四個層次,各個層次都精心設計語言訓練點,方法多樣,對我啟發很大。

我特別欣賞楊老師的南極光這部分的教學設計,這部分課文很有文才,適合讓學生背誦積累,背誦是提高學生語感的有效方法,但現在的.學生卻大多害怕背誦,有時背誦練習中出現的加字、漏字現象令人咋舌。楊老師採用層層遞進的方法,讓學生當場便在課堂上完成了這一要求。她先是指導學生看錄象,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熟悉課文;接着,讓學生看圖片,根據提示語進行背誦;最後是隻看圖片進行背誦訓練。這樣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學生既學得輕鬆,又充滿興趣,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舉一反三!

《南極風光》一課的語言文字訓練亮點還有很多,如在學習南極冰雪的説話練習的教學設計也是水到渠成。學生熟讀課文的有關內容後,在師生配合讀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出示了“晶瑩剔透”、“綽約多姿”兩個詞語,然後媒體展示南極冰雪的其他圖片,四人小組合作模仿課文的形式進行想象説話訓練。整個環節有條不紊,既加強了課文中“晶瑩剔透”、“綽約多姿”兩個詞語的理解,又化解了説話訓練的難度,一舉兩得,可見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處理教材的重要性。

總之,楊老師在這堂課上所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朗讀能力、收集資料等能力得以鍛鍊提高。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聽罷這堂課,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如何在課堂上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是每天備課時都需要思索的問題!文章來

語文評課稿16

《給予樹》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家裏並不寬裕的八歲小女孩金吉婭,在商場的給予樹上發現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願卡,便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小女孩。展現了金吉婭善良、仁愛的美好心靈。欣賞完這節課,我收穫不少,下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理解和感受:

一、這是一堂樸實、紮實、情趣盎然的語文課。教師充分解讀教材內容、準確定位年級特點、緊緊扣住語言文字,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展開心靈對話。寓教於思、寓教於情、寓教於法,讓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境地,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習得方法、自主實踐的同時,激發求知慾望、獲得情感體驗、推動心智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跳出平日一板一眼的閲讀教學,將生字教學與新詞理解詞意識及課文初讀融合在一起,過渡街接自然流暢,在教學設計上很巧妙,注重重點生字的理解,通過對“援助”“沉默不語”等重點詞句的講解令學生更容易體會,感悟金吉婭的內心想法,以及她的愛心。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她用自己優美的、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及環環相扣的精妙設計,讓學生入情入景,情景交融。不但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而且學生深入領悟,師生互動精彩感人。

二、老師能認真閲讀文本,“走進文本”瞭解作者的意圖,把握教材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抓住教材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教學,創設情景進行朗讀,注重學生為主體,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語言方面的訓練,特別是在指導朗讀課文這方面教學的非常不錯。

這節課,老師確確實實用自己的教學行為詮釋了“以讀帶講,以讀為主”的教學理念.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老師把讀的權力交給學生.首先是讀的形式多樣,讀的訓練有層次,由淺入深,由開頭的感知性默讀到後面的情感的表達性朗讀,課堂始終貫穿的是無聲的讀,教師激情感人的引讀,學生心靈深處自發的油然而生的真情告白,體現了語文課堂的情趣美.我特別欣賞老師多處抓文眼,重點詞,先理解,再感悟,最後昇華情感,學生的朗讀由生到熟,直到最後的溢於言表,聲情並茂,讓人動情這就是愉悦身心,滋養師生心靈的課堂。

三、教師個人素質好,課堂上能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師機智表現良好。不露痕跡引導學生、使學生很容易進入文中人物內心,體現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堂課上的非常感人,她富有磁性的語言,深深的吸引着學生,也深深的吸引着我,老師重視雙基、語言朗讀的訓練,特別是抓住三個關鍵點、時間的理解,對句子理解,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達到心靈的淨化,學生學習私權高,參與而廣、感悟、質疑,始終貫穿整節課。板書也設計很特別、漂亮到位。

高效的語文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離不開師生的互動合作。一切的努力都是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情感體驗場。讓學生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靈魂的薰陶。教師就是那個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那個帶領學生走向高尚精神世界的引路人……聽完這節課,我受益匪淺。

語文評課稿17

我們組選擇這篇文章的一個原因,不是因為這篇文章的結構多麼典型,也不是因為語句有多麼優美,而是因為這個故事打動了我們。能打動我們的文章,學生必定非常喜歡,學生喜歡也必定願意學。

我首先從“學生為主體”的角度進行一下評價。

1、在自學中發揮主體性。課前的微視頻,幫助不同能力的學生以自己的速度和節奏進行自學,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有不同的提升。自學是,有學習目標,本課的自學目標就是把課文的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按照要求完成自主學習單,提出自己的疑問。因此課上開始檢測字詞掌握情況,抽測讀文情況。

2、於質疑中發揮主體性。學生有了疑問,就能促使他們自發地去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成為課堂的主人。上課開始,老師引導學生説出自己在預習中的疑問,有的質疑問可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有的疑問隨着學習逐漸可以解決。比如有的孩子提出:訓導員為什麼要欺騙黑子?黑子最後去哪了?訓導員是怎麼欺騙黑子的?等,帶着自己的疑問去學習,孩子們會更積極。

3、於交流中發揮主體性。這節課的學習交流活動不僅在小組內展開,還有同桌之間的合作。這是把課內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交流活動給所有的學生提供了訓練的機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同桌之間的朗讀、交流便於學生相互傾聽,互提意見,共同提高。學習小組之內討論問題,學生可以進行思想的啟迪,觀點的交流,表達的訓練。由於交流的對象均為學生,傾聽更為認真,表達更為大膽,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交流的效果很好。

4、在思考中發揮主體性。這節課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深入的體會黑子被欺騙後的感受,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如果你黑子,你會説什麼?引發學生個性的思考,大家交流中思想不斷碰撞,從而更好的理解黑子極度痛苦地感受。

5、在平等的氛圍中發揮主體性。師生關係融洽,學習氛圍愉悦,老師充分肯定學生讀、説、問的點滴優點。哪怕想錯了,説錯了,也不指責批評,而要給予引導和鼓勵。在如此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可以大膽地展示自己,無拘無束地表現情感,輕鬆愉快地表達思想,學習興趣就呼之欲出了

6、在充足的時間中發揮主體性。在朗讀感悟上,給學生留足了時空,學生自讀、互讀、展示讀,抓住重點,難點,解決了疑點。

7、在步步引導中體現主體性。我們這堂課上,除了讓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是教師創設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

這節課不僅展示王老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同時也展示我們五年語文教學的最高水平,我們在備課和試課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的困惑。

1、五年級的語文課堂怎麼能把寫作方法和閲讀方法更好的融入,要不要明確的交給孩子,比如這節課中的“一呼一應”的寫作方法,還有對黑子動作神態的細緻描寫,我一直都覺得我們的設計的這堂課容量少。

2、識字、寫字教學怎麼安排,佔用多長時間,本來我也打算在課上加入寫字環節,但是考慮到時間的問題,就取消了。

3、課堂生成問題,老師的把握.

我們在準備課的過程中真正領會了領導的意圖,也達到了甚至超額實現了預期的研討效果,大家特別認真,幾個人在研討一節課,意見進行交流,不是我説服你,就是你説服我。每人都認真試課,王洪剛老師試課2節,每人都做好了上課的準備。對於我們個人來説真是一次學習提升的好機會。

從學生角度説,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平時的課堂上我們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關注小組成員實力的搭配,關注他們的發言,關注他們的傾聽,關注他們的質疑。

語文評課稿18

一年級學生進入校園,在教室中學習才兩個多月,但一堂課下來,幾乎沒有發現一個孩子隨意説話、隨意搞鬧,從頭至尾,每一個孩子都以非常高昂的激情投入於學習之中,是什麼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位孩子的心?我想,是陳老師課堂上表現出來的那投入的狀態,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毫無浮華粉飾的紮實的教學過程,是“趣”字貫穿了整個課堂始終,才使得孩子們學得如此投入。下面,我從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激發興趣,感受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閲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閲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閲讀興趣開始。在教學《影子》這一課時,陳老師首先通過猜謎語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文中來,激發她們喜歡影子的情感。然後老師通過範讀故事,感受影子的有趣,讓她們更快的走進課文情境中去。

二、抓住重點,趣味識字。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課堂教學的重點,然而識字過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決定了我們必須讓課堂變得更活潑,更有趣,這樣才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在教學時,陳老師採用了各種方法調動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1、對字形的描述形象化。比如,認識“影”的時候,她是通過編故事的:一輪紅日照着京京,旁邊就有一片影子;認識“黑”的時候,陳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説説誰有辦法記住。學生則描述:“黑”的四點底就像黑色的墨水,裏就像瓶子。這樣趣味性的描述,將字形和字意有機地結合起來,識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一個生動有趣的過程,孩子們興趣盎然,學得愉快,學得有趣。

2、以遊戲形式識字。學習“跟着”時,陳老師請學生當她的影子來演一演。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學會了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

3、歸類識字。當學習反犬旁和足字旁的字時,陳老師還讓學生説一説這一類字的特點,並舉一些這類的字。

三、以“趣”學文,提綱挈領。

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一個或幾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教師應根據“課情”、“學情”因勢利導找準切入點,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陳老師在教課文時,以“影子有趣在哪?”這個主問題做為切入口,以“趣”字引領學生學習文句,將“趣”字貫穿對文本的感悟、文本的感情朗讀。陳老師的這種提綱挈領的教學,讓孩子們的思維有了連貫性、整體性,這樣更有利於他們對文本的感悟、理解。

如果説這節課還有遺憾的話,那就是課堂的時間分配。那麼最後的寫字環節學生會學得更加紮實一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