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集合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集合13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

愛,一個簡單温暖又引人深思的字眼,從古至今,許多的人都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愛,究竟是什麼東西?”其實,答案很簡單,在我看來,愛並不遙遠,愛,實際上就在我們身邊,大到對祖國的無私奉獻,小到對同伴的一次舉手之勞。

《愛的教育》出自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之手,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訴説了一個愛的故事。小説用日記的形式描述了主人公安利柯與他的朋友的故事,父母和姐姐對安利柯的勸告與啟示,課堂上老師講述的感動人心的每月例話,都讓他長大了。

除了有一對負責的父母和關心自己的姐姐,安利柯還有一羣熱心的好朋友,強壯、講義氣的卡隆,他願意在朋友受欺負時挺身而出,還有總愛穿着茶色褲,戴頂貓皮帽的珂菜諦,他每天很早起牀,幫開柴店的父親做完事才去上學,除了卡隆和珂菜謗以外,還有幽默的小石匠,富有經濟頭腦的卡洛斐。但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就是鐵匠的兒子潑可來西,他的爸爸總是喝醉了酒無緣無故揍他,但潑可來西卻不在同學們面前承認他的爸爸打他,而且,潑可來西在這樣一個環境裏仍然努力學習,終於,在潑可來西得到了一個二等獎獎牌後,鐵匠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從此戒了酒癮,疼愛着自己的孩子。

每個月,安利柯的老師都會講一個讓人落淚的故事並讓學生們抄寫,其中最感動我的一篇就是《六千英里尋母》,故事是這樣的:十三歲少年瑪爾可的母親在外地工作,突然與家裏沒了聯繫,於是,瑪爾可在父親的幫助下弄到了從家到母親的工作地——南美洲阿根廷的首府的船票,到達當地後,瑪爾可一番打聽,才得知母親與她的主人移居到了可特淮市,但瑪爾可沒有氣餒,坐船前往洛賽留,再乘火車到了可特淮,可是,上帝依然沒有眷顧瑪爾可,原來,母親和她的主人在頭一天又回到了阿根廷的首府,在當地人的幫助下,瑪爾可來到了首府,但是,來到母親主人家時,瑪爾可才知道母親又搬到了杜克曼,此時的瑪爾可已經快心碎了,但他仍然沒放棄,搭着一位商人的牛車來到山契可·代·萊斯德洛,瑪爾可下車,徒步走了一個星期的路程,即使腳出了血,即使耳邊就是猛獸的聲音,他也不曾停歇,終於,他在杜克曼附近的賽拉地羅的醫院裏找到了大病垂危的母親,母親看到瑪爾可,又有了動力,於是做手術治好了病。

故事到這就結束了,瑪爾可為什麼能頂着疼痛找母親呢?沒錯,就是因為“愛”,瑪爾可對母親無限的愛,使瑪爾可全身充滿力量,最終才能找到母親,這就是母子之間的“愛”,看完這篇例話,我不禁思考:“如果我在瑪爾可那樣的境地,我能有像他那樣的勇氣嗎?“

同學之間的友誼是愛,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是愛,師生之間的理解也是愛,愛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戰爭年代,愛是報效祖國的滿腔熱情;疫情期間,愛是全世界人民的團結一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愛能在每個人的心中永存。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2

這幾天,我一直都在忙碌着。可能你會問,有什麼可忙的呢?我告訴你,我這幾天都忙着讀《愛的教育》這本書了!而且,還是在網上讀的呢!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並沒有讀完。而在讀它時我並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這真的很令我感動!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在這繽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呢?我帶着這個疑問,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同去跋涉,去探求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裏,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使人讀着就像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一樣,每天在我們身邊出現,可是它是那樣的渺小、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但是我們的生活卻少不了它,其實愛的含義已經融入了生命之中。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是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東西,正如這博大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是無法感受到的。愛之所以那麼的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們。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的陽光中的。他們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不一樣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那就是對自己的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真摯的情懷。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故事”。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陶冶,同樣讓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夏丐尊老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感覺到很輕鬆,每天也會因為有對新事物的感悟,學習從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的走下去,甚至投入生命,不在乎它將會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熱愛。讀《愛的教育》時,我深深地融入了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些,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3

我相信,他身上的每一分樣子,與他受到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身處的其它外部環境都是分不開的。

比如安利柯的父親,讓我也忍不住想要尊敬想要讚美的一個形象。

他總是帶着包容的心態去欣賞他人身上的亮點,從不帶偏見。安利柯的同學中有一個"小財迷",處處都能尋到商機,在同學間做點小生意賺錢。這讓他被其他同學譏笑。安利柯的父親偶然聽到,卻幫他説了話:"不要那樣批評別人,那孩子雖然氣量不大,但也有親切的地方哩。"他能這樣幫兒子的同學説話,評判自己的兒子時想必也不會偏頗。安利柯的包容心,應該與他父親的言傳身教分不開。只要讀得仔細,就會發現,安利柯同他的父親一樣,總是能從自己身邊的人身上發現閃光點,總是能夠體察他們的心情。

他告訴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比尊重勞動更重要。安利柯的同學"小石匠"(一名石匠的兒子)到家中玩,身上的白色石粉粘在了椅背上,安利柯剛要去擦,被父親暗暗制止了。他的父親是這樣同他解釋的:"安利柯啊!你去拭椅子的時候,我為什麼阻止你,你不知道嗎?因為如果在朋友面前拭,那就無異於罵他説:"‘你為什麼把這弄齷齪了?’他並不是有意弄污,並且他衣服上所沾着的東西,是從他父親工作時沾來的。凡是從工作上帶來的,決不是齷齪的東西,不管他是石灰、是油漆或是塵埃,決不齷齪。勞動不會生出齷齪來,見了勞動者的人,決不應該説‘啊!齷齪啊!’應該説‘他身上有着勞動的痕跡。’你不要把這忘了!你應該愛"小石匠",一則他是你的同學,二則,他是個勞動者的兒子。"

關於安利柯的父親,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他的母親也是同樣一個善良温柔的人,關心幫助遭遇困境的鄰里,去福利院照顧可憐的孩子們。她曾教育安利柯要對自己的師長要感恩,她説"平均説來,做先生的苦悶勝於滿足".(知音啊~~~不過沒有勝於啦,目前是等於,希望以後可以修煉成"滿足勝於苦悶".但是理解萬歲!)她可能不如安利柯的父親那樣博學,但身上也充滿了寬厚温暖的光輝。

安利柯的先生,也是一個對學生充滿了愛與尊重的學生。開學第一節課,他對學生説:"去年以前,我還有母親,母親死了以後,我只有一個人了!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期末最後一節課,他對學生説:"在這一年中,我好幾次地不留意發了怒。這是我的不好,請原恕我。"然而最讓我動容的,是卡隆母親過世後的那一堂課,先生為全班同學唸了一封一位著名文學家寫給自己不幸喪母的朋友的一封信。信的內容既帶着沉重的傷痛,也有令人鼓舞振作的希望。唸完整封信,先生藉着信中的語氣繼續對卡隆説:"卡隆!要剛毅!要平靜!這是你母親所喜的。懂了嗎?"卡隆點點頭,大顆的淚珠簌簌地落在手背上、筆記本上和桌上。

一切,盡在不言中。我的呼吸都似乎在此凝滯,或許是因為畫面太美好,也或許是因為感動慶幸可憐的卡隆可以得到這樣暖心的慰藉。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4

《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5

從我剛識字到現在看過的書多如繁星,但我最喜歡看的是《愛的教育》,在這個暑假期間,有抽空看了這本書。

在這本書中,我遇到了最親切的老師、最可愛的同學、最值得敬佩的父母……當看到他們之間發生的生動故事時,就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千金難買的親情,以及那對祖國那深深的眷戀。讀完後,我更加明白了人類只有三種情感是強烈而單純的: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珍視,對人類苦難的悲憫。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同情》這篇文章。《同情》是一位父親寫給他的兒子安利柯的一封信,信中寫到”想一想,在如此富麗堂皇的都會裏,在那麼多穿着美麗服裝的小孩之中,竟有許多吃不飽飯的女人和小孩子在我們這個大都市裏,有許多小孩者可能和你同樣聰明同樣有才能,但是,窮得沒有飯吃,好像荒野中的小獸一樣。從今往後,遇到乞討者時,再不要不給他們錢,而走到一邊去了”。

讀到這裏,我的臉上不禁感到火辣辣的,想到以前,我見到乞討者時,時常不理不睬的,只當沒見到。甚至有時,還會罵他們幾句或給他們一個白眼,心裏更不是滋味。為什麼我沒有想到或許他家還有一位年過花甲而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或許他家還有一個沒有飯吃的殘疾的嬰兒……

但是,前些天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那天我在38路車站時看到一個年過半百的老父親帶着一個畸形兒,正在向等車的人們乞討,當他向人們伸出一雙骯髒的雙手時,那些穿着西裝革履的先生,衣着講究的女士卻不理不睬。當那雙手伸到我面前時,我想到了《同情》上的一名話“在我們這個大都市裏,有許多孩子可能和你同樣聰明,同樣有能力,但是卻窮得沒有飯吃,好像荒野中的小獸一樣”,我想盡我的能力幫助他,想着想着,於是我不由自主地把衣袋中所有的錢給了他。看到我給他一些錢,周圍的人也紛紛給了他一元、二元……很快他的碗丟滿了錢幣。聽到他那真誠的感激聲,我心中無比甜蜜。坐在車上,發現小草比以往更綠了,樹木顯得格外高大,花朵充滿了活力和生機,小鳥的歌更加動聽了。

第二天,我再一次來到車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我看到一個熟悉的臉龐,他仍然在乞討,當他再一次將手伸向我時,我不禁懷疑起來,是不是昨天那些錢還不夠?還是他去做了別的事。那一刻我猶豫了,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那麼多乞討者,我們到底是不是應該施捨他們一些錢物?但是,走在街上你不難發現,有些乞討者身強力壯。他們完全可以憑自己的辛勤勞動來掙得自己的生活費。興許,在他們眼中乞討比勞動得來錢容易。他們完全是在利用人們的同情心掙錢。但是,每當我把錢幣給他,他都會説“願你和你的全家幸福平安”聽到這樣的話,我是多麼的快活呀!

讀完這本書,我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以後遇到乞討者,到底是施捨還是不施捨?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6

愛,好比一個環,把一顆顆心聯繫在一起。最近,我看了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家亞米契斯的一部成功之作——《愛的教育》,這是令我終身受益的書,我是用心在讀,在享受這本書中的精華。這書原名叫“心”,它包涵着濃厚的情感,後來又譯為《愛的教育》。

這本書中記錄着一個意大利國小生每天所過的生活與接觸的人,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描寫了他們對祖國和人民,對父母和兄弟,對老師和同學深厚真摯的愛——這裏面的每一個故事都不離奇誇張,可卻生動引人,使人感受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而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的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早已融入生命。

幾年前,武漢發生了一件火車與汽車相撞的事故。一輛早班車擱淺在一個無人看守的鐵路道口,駕駛員下車去找水了。此時此刻正是正月,天寒地凍,十幾名乘客都舒舒服服地呆在還算暖和的車廂裏,誰也沒想到大禍將來臨。沒有人留意到火車是什麼時候來的。只能説是呵氣成霜的車窗玻璃模糊了眾人的視線,而汽車馬達的轟鳴和緊閉的門窗又隔絕了火車汽笛的響鳴。當發覺的時候,一切都晚了。可就在那千鈞一髮的時刻,一個小女孩的父親雙手伸出窗外,把小女孩拋了出來……而他身體上所有的骨頭都被撞斷了,他的頭顱被擠扁了,滿是血污與腦漿的衣服已經看不出顏色與質地。這個父親走了,永遠的走了,但他的愛卻永遠的留下了。這種愛是出自本能的愛,是超越自我的愛,在生命的盡頭,他把生的希望,把自己所有的愛留給了自己的孩子。這愛創造了奇蹟,這種愛用任何文字形容都顯得蒼白無力。這愛是多麼偉大而又讓人感動啊!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難以一下説明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的愛。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從中,我領悟了:再壞,再可怕的人也會被受融化。遇到可憐人應當伸出救援之手。愛能挽救一切,愛是黑暗中的一束陽光,激發人無窮的力量。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温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愛是包容。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只要你願意付出,得到的就是驚人的收穫。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7

愛的教育》的書,在這本書中讓我知道大至國家、社會、民族,小至父母、師長、朋友之間各種不同的愛。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內容主要包括髮在在安利柯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的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而那眾多豐滿的人物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懷有俠義之舉且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卡隆;品學兼優、助人為樂的班長代洛西;虛榮狹隘的瓦梯尼;傲慢無禮的諾卑斯;樸實可愛的“小石匠”。

在學習生活中,我經常會對一些難題、難事選擇逃避。我認為自己不可能獨自去完成這些困難,因為我不聰明,我沒有那個本事。如果我做了,做不好反而遭別人的嘲笑不如不做。可是斯代,他在被人輕視的時候也沒有放棄,而是去努力拼搏最後獲得成功,真是了不起。這值得我好好反思並學習。

還有敍利奧的故事,他太懂事了,為了他的父親能不那麼辛苦,他寧可自己受委屈,累得連上學的時候都沒有精神也不告訴父親實情。而我呢?看了敍利奧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到慚愧。我太任性了,重來沒有去想過別人的感受,以為大家都是快樂的。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家人、朋友、同學感到壓力與痛苦時,我們應該像敍利奧一樣學會理解他們、為他們分憂……

生活太美好了,處處充滿了愛。擁有愛的人是幸福的,而擁有愛卻不懂得珍惜的人是可悲的。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看看那些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他們用大愛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愛這份寶貴的財富。

一滴墨水,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人的思想成長靠的是書。寒假時我交了一位好朋友《愛的教育》。

這位朋友以日記的形式,記敍了少年安利柯一學期以來的事情,以及父母兄弟姐妹寫給安利柯的一些勸戒、教育性的信件,還有每一個月老師給他們講的關於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他處處洋溢着少年那稚嫩的心理,使我懂得了父母對我的愛、朋友對我的愛、兄弟姐妹對我的愛,不管是愛,還是被愛都是幸福的,珍惜別人給予的受,不吝惜你自己的愛,一切都便是美滿的。文章中曾多次描寫了主人公的朋友,比如:卡隆,代洛西。當然還有個壞孩子弗蘭蒂。他們之間有着許許多多的快樂事。他們愛着任何人,甚至是無惡不作的無賴弗蘭蒂,我認為這個人是作者有意刻畫的,以他為代表,教育我們不珍惜別人的愛的悲慘下場。

他的言語感人肺腑,特別是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文中,馬爾可在得不到母親消息時,他毅然決定去千里之外的美洲尋母,一個13歲的少年,孤橫跨大西洋,可想而知,那需要多大的意志力與勇氣啊!到了美洲後,事先的計劃出了意外,而這小小少年卻能起死回生,一路打聽母親的情況。那需要智慧的頭腦,強健的體魄。而這個社會經驗不足,體弱多病的少年是如何找到母親的呢?靠的是永不言棄的精神和他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母親往日對他的愛。

他把“愛”這個主題抱得緊緊的。親情,友情,襯托出孩子在愛與被愛中得到的教育,以引人深思。看了這本書,我的心靈得到了洗滌,往日與父母、朋友的矛盾、衝突讓我深深地感到後悔錯誤。

《愛的教育》的的確確是“愛的教育”呀!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8

最近老師讓我們看了一本書名叫《愛的教育》,我只看完了第一章和第一張續。愛的教育第一章主要寫的是:主人公安利柯國小時的故事。愛的教育以類似日記的形式寫出安利柯的國小生活。開學了,鄉間的三個月,夢也似的過去,又回到了這丘林的學校裏來了。早晨母親送我到學校裏去的時候,心還一味想着在鄉間的情形哩,不論哪一條街道,都充滿着學校的學生們。有一天,安利柯走進學校。剛剛發生了個意外,洛佩諦,二年級的學生。上學來的時候,有一個一年級的國小生忽然離開了母親的手,倒在街上了。這時,街車正往他倒下的地方駛來。洛佩諦眼見這小孩將被車子軋傷,大膽地跳了過去,把他拖救出來。不料他來不及施出自己的腳,被車子軋傷了自己。突然有一個婦人發狂似的奔到,從人堆裏掙扎進來,這就是洛佩諦的母親。另一個婦人同時跑攏去,抱了洛佩諦的母親的頭頸啜泣,這就是被救出的小孩的母親。兩個婦人向室內跑去,我們在外邊可以聽到她們“啊!洛佩諦呀!我的孩子呀!”的哭叫聲。

續集第一章的主要內容是:安利柯國小畢業了,很用功讀書。讀書讀到深夜,瞌睡來了常伏在書上熟睡,自己也不知道。父親知道了這情形,曾這樣地提醒安利柯:“安利柯!你不是用功過度了嗎?昨夜你是伏在書上睡到今晨的吧,從黃昏一到位子上就睡着了!用功原要緊,但如此地用功是有害身體的。這樣地把身體弄壞了,所用的功也如同水泡,結果與怠惰沒有兩樣。身體弄壞了,什麼事都做不成。你現在正是要緊時期呢,十四歲的血氣旺盛的少年,如果一味讀書,甚至於要在案上昏睡,將來身體壞了就要一生成為廢物。先生説你在學校中成績最好,我聽了原快活,但與其你這樣過於用功把身體弄壞,寧願你強健地成長啊!”可是安利柯還一味地歡喜用功,毫不運動,每日每日只是讀書。竟至連先生所不知道的歷史上的事,他也知道,弄得同學們為之吃驚。不料果應了父親的預料,學年試驗一完畢,安利柯病了。最初,醫生診斷為胃腸炎,後來竟變了傷寒,並且連氣管也有了毛病,三四周中只能飲些牛乳,仰卧了動彈不得,苦楚萬分。後來,安利柯的父母把安利柯送到桑·德連寨的叔父那裏。

續集的感受是:安利柯很用功讀書,但不注重身體是不行的。

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格言,格言總是可以激勵我們奮發向 上,朝着自己的目標理想去勇往直前。

我喜歡的格言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 句格言的意思是:雖然每分每秒的時間是很珍貴的,但是,金錢 也是很珍貴的,可是就算金錢再怎麼珍貴,一旦時間過去,就會 一去不復返,金錢是無論如何也買不到的它的。

時間給我們每個人的都是相等的,它不會給誰的多或是少。

有的人,能在這樣的時間裏做出一番事業來,幸福得過着豐衣足 食的日子;有的人,卻只能虛度年華,浪費時間。 在寫字時,時間在筆尖上溜過;睡覺時,時間在睡夢中悄 悄地走過;發呆時,時間從呆眼中掠過;當你發現時間是這樣的 流過,感到無奈時,它又從你那無奈的歎息聲中伶伶俐俐的跨過。時間就是這樣流逝如飛,怎樣也挽留不住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在這有限的生命中,去好好學習,不要重演“少壯不努 力,老大徒傷悲”的悲劇。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9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主人公——一個四年級男孩兒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的方式,從四年級十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七月份。記錄了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九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讓我在愛中,學會感恩······

柯萊蒂一邊忙着扛火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複習功課,學着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柯萊蒂而深深感動,但我更為自己感到羞愧。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柯萊蒂樂觀好學,更是無微不至地體貼照顧生病中的母親。為母親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反觀我自己,角色好像總是相反的,母親為我蓋好被子,母親為我衝一杯熱牛奶······從前的我對這些似乎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可以説我是把這些默認為一種應該,是一種習慣了。讀完這個故事後,我終於靜下心來,回想以前的一幕幕。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母愛,而我也羞愧無比。簡單的感激之情是不足夠的,我要為母親蓋上棉被;起風時,為母親披上外衣;睡前,為母親衝上一杯熱牛奶,道聲:“做個好夢。”······我們要學會的是感恩!《少年筆耕》中,國小生敍利亞,因為父親每天忙着寫文件,要到很晚才睡,所以他決定在晚上十二點起牀幫他父親工作。但由於每天起牀寫文件,所以睡眠不足,白天上課不認真,學業退步,而毫不知情的父親對兒子的行為十分不滿,男孩兒有好幾次想放棄,但一看到父親疲勞的樣子又無法放棄,父親對兒子卻已達到完全不理不睬的態度,這令敍利亞非常傷心,但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放棄。直到某天,父親才發現了事情的真相,明白了兒子的孝心與苦心,心中充滿了懊悔與慈愛。那天父子兩一起熟睡到天明。與國小生敍利亞相比,我又一次羞愧的抬不起頭來。平時,很少關心過,爸媽正在做什麼,今天工作累不累,心情好嗎······只顧着自己要幹什麼。心情不好,還要對她們發脾氣。要知道,我們的一切都滲着父母辛勞的汗水。我們要做得是報恩,而不是抱怨啊!從國小生敍利亞身上,我又更多地懂得了感恩······

費魯喬是個常和別人打架的孩子,他的祖母總是非常關切他。一天夜裏,有兩個強盜衝進費魯喬家中行搶,當強盜被祖母認出身份而要滅口時,費魯喬為了保護祖母,而被刀貫穿胸口犧牲了。雖然費魯喬是個令祖母擔心的孩子,但他還是非常愛自己的祖母的。當祖母受到傷害時,他奮不顧身地保護祖母。一個心中有愛,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儘管行為上有所偏差,不懂事,惹人擔心,但是是擁有着一顆善良的心的······《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他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賣炭人,小石將,鐵匠的兒子,帶病上課的老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學會感恩,在感恩中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0

寒假期間,我懷着激動好奇的心情,再一次光臨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他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主人公安利柯在國小生活當中經歷的許多百感交集是的事情:離開以前的老師,接受新老師、新同學的那種陌生,面對各種各樣的同學、見到那捨己救人的場面,認識了一個願意饒恕人的卡隆。羅納的勇敢、善良、寬厚……

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離開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是一件多麼難過的事,光陰似箭,我們總要依依不捨地獄朋友分別,無比悲傷。但我們要勇敢堅強地面對。在這本書中,作者巧妙地用一個字---“愛”,把所有的故事聯繫了起來,讓我知道了世界上的愛是多種多樣的,父母的關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愛就像是空氣那樣無影無蹤,但卻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了愛,世界將會變得冷淡。

《吵架》這篇文章,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幫生病的同學抄寫每月故事。坐在旁邊的克萊蒂忽然碰了一下她的胳膊肘,墨水滴到了筆記本上,把本子弄髒了。他們雙方都很生氣,約定好放學後在一條街上相見。過了一會兒,安利柯的氣也全消了,覺得自己不應該那樣做,但又不好意思向他道歉。放學後,克萊蒂主動向安利柯道歉。安利柯回家告訴了父親,原本想讓父親高興一下,卻遭到了父親的批評。《少年愛國者》講述了一位意大利青年流亡國外,一次,他想坐輪船回到自己的國家。在輪船上,幾位來自異國的紳士知道了他的身世後,便給他了一點錢。但隨後聽到那些人罵意大利人是土匪,騙子。這讓青年感到很氣餒。早上,他便把這些錢還給了那幾位紳士,並説到:我不會要不尊重我們國家的人的錢,我寧願餓死在荒郊野外,也不會要不尊敬我們國家的人。這讓我感到這位青年為了不讓國家受異國人的不尊重,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讓我很感動。這種愛國之情,在這位青年身上徹底體現了出來。

在生活中,父母很愛我。有一次,我得了一場病,還讓我父母打了120救護車。在醫院裏的時候,我朦朧的感覺到父母一直守護在我身邊,寸步不離。我知道,父母一夜也沒有閤眼;我知道,父母是愛我的;我知道,父母為了我,犧牲了許多許多……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真誠的;師生之間的愛,是關懷的;同學之間的關愛,是友好的;警察與民眾之間的愛,是負責的;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愛,是關愛的。只要我們細細體會,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愛。有時,愛像無形的手,託付着你,即使摔倒它也會把你輕輕地扶起來。有時,愛像是幾句言語,在你傷心時,它會把你從傷心的地域,拉回到現實生活中。愛的力量,是無限的。愛的教育,是偉大的。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展示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還展示了現代孩子的優點、缺點。我們要將缺點改正,優點保存。讓我們一起努力吧!《愛的教育》,讓我受益匪淺。這是一本擁有極大的教育意義的書,希望你有機會來閲讀一下。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1

早就聽聞《愛的教育》這本書的魅力,卻一直沒機會拜讀,不久前有幸得此一書,如獲至寶,故細細品味起來。

《愛的教育》原名《一名意大利國小生的日記》,是通過埃·德·亞米契斯的兒子的日記改編的。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説,此書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主要是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書中所描寫的那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那就是對自己的祖國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然而愛在生活中越來越少越來越被人們所淡忘,愛需要每個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去用心去專注的感受和感悟。《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索。

讀《愛的教育》,讓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而作為老師,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責任。我們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啟蒙人,我們教育中的一點一滴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只有不斷地與孩子溝通和反思,審視自己的行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確立新的目標,使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我們要關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讓孩子學會感知愛,學會愛別人,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作一個有愛心的社會人,與孩子一同成長、提高。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更要有童心、愛心、耐心常隨左右。

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2

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

為響應我校蒲公英計劃,寒假期間我和孩子一起讀了本書。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愛的教育》的讀後感——正確的愛。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十年創作完成的,全書採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因此書名又叫《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的日記》。內容主要包括髮生在安利柯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如: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性,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的精細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而那眾多豐滿的人物,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常有俠義之舉,且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品學兼優,助人為樂的班長代洛西;虛榮狹隘的瓦提尼;傲慢無禮的諾卑斯;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自強不息的克洛西等等。

整部書用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寫了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們接受。能引導孩子們自己去關注,欣賞,品味,思考,引導孩子們用愛心與身邊的每個人相處。

書中從10月開學的日子寫到了來年的7月畢業的日子。每個月裏面都會有老師講的一篇故事。這些故事在意大利和許多國家早已家喻户曉,成為教育和鼓勵孩子們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

在第一個月的故事之前,小主人公這樣説:“如果老師天天都會像今天這樣給我們講故事聽,我一定會喜歡上學的。”看,多麼單純。我相信我們班無論尖子生還是後進生都是這樣想的,我説以前我的故事興趣班為啥總那麼多學生愛去,今天我明白了這個道理。興趣,很重要,課改,還得朝着激情高效走下去,加油,戰友們。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教育如是。

我們學校留守兒童居多。誰來給他們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各種關愛?或者他們又可以從哪裏學習去愛別人?我們每週進行的以愛育愛是老師給予的愛,每週的德育作業是愛給予家人,可是這些遠遠不夠,我們應該給他們樹立榜樣的力量,每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們都會陪着孩子們觀看,不止全國,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令人感動的事例,從生活中學習中發現和尋找好的典型,相機教育,教會他們什麼是正確的愛,懂得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做人。曾轟動一時的各種三觀不正的案例,都為家庭和國家帶來很大的衝擊,即使成績優異,但是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必將會是整個社會的災難。所以,正確的愛,才是當下我們愛的教育的重點。

其實每一本書都有讀過後的感悟,每個人的感悟都不相同,就像蒲公英,它們雖微不足道,但它們的思維也朝向四面八方,在不為人注意的時候隨風飛起,在或貧瘠或富足的地方都能生根發芽,為最需要改變的地方帶去未來的希望。

每一粒希望的種子,都能夠萌發成寬廣的天地,每一顆無私的愛心,都能夠支撐起求知的渴望。讓我們做那漫山遍野的微風,用正確的愛把手中的蒲公英送到正確適合的地方去。願我們的蒲公英真正自由,淳樸,堅強!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3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確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它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掃煙囱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這本小説曾在漫長的歲月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

而最初吸引我閲讀這本兒童名著的,是它的書名。它使我思考:愛與教育究竟有着怎樣的關係。帶着這個問題,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使我震撼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思鄉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 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一天內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敍着,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內涵。《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從而使愛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全然不同。它在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愛的思索。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它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差別,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