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05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集錦1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

1、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然而,有時候師生之間相互的感情並不一定有着明顯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如果師生間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環——教師經常想:“這麼好的學生,我怎麼能不想方設法地把他們教好呢?”學生經常想:“這麼好的老師,我怎麼能不好好聽從他的教育呢?”——那麼,我們的教育便現出了成功的曙光!

2、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當我第一次讀到蘇霍姆林斯基這段真誠的話時,我竟感動得眼睛都濕潤了:一個享譽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這樣一顆愛孩子的童心!還是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個春天,和他的學生們共同買了一條小木船,然後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去探險。教育家寫道:

“可能有人會想,作者想借這些事例來炫耀自己特別關心孩子。不對,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蘇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學》)

3、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這樣,我們便把自己尊嚴的豐碑建在了學生的心中!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就是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4、以前我們不少教育者談到教育,總是把學生當做空蕩蕩的容器,而所謂“教育”就是教師往這些“容器”裏面裝“高尚的思想”,裝“美好的道德”。我在從教多年,和學生深入交往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到:其實在很多時候很多方面,學生的心靈倒比我們教育者純潔得多也高尚得多!“學歷”、“閲歷”、“經歷”等使我們“成熟”起來,也冷漠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確應該向學生學習!

那麼,教育者真的就沒有什麼事做了嗎?不,在有些時候,面對有些學生,教育的灌輸也是必需的;但面對多數學生,特別是像寧瑋這樣的學生,我們要做的是“保持”、“扶持”與“引導”:讓學生保持一顆童心,扶持學生美好道德的萌芽不斷健康生長,引導他們面對複雜甚至有時顯得比較陰暗的社會現實,讓“純真”更堅強也更機智!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2

希望的種子,以一終於讀完了這本書,當我合上書時,我深深地懂得,做一個教師,愛心比起其他的任何東西都要來的重要。如果説最初的愛來自於職業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麼,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

《愛心與教育》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尊敬李老師,因為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覺地油然而生,誠然,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為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

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李老師卻能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着那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穎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

我們班有一位幼兒叫周張恆,性格及其內向,生活習慣也比較薄弱,他從不願意和老師交流甚至是打招呼,從不願意在幼兒園中吃飯,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一個學期過去了,雖然我們兩位老師都盡了力但是他的進步還是微乎其微。還是《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了我啟示,我們要用心去對待他,要主動和他聊天,要積極鼓勵他。

一天他早上來園時又突然不願意和我們説早上好了,而且還躲在奶奶後面不願意出來。他奶奶有點生氣了剛想訓斥她我就馬上阻止了他説:“周張恆不是不願意跟老師打招呼,是已經在心裏打過招呼了,對嗎?”他看了看我點了點頭。第二天,他又躲在了奶奶後面,但是輕輕地説了聲“老師早”。我馬上走過去笑着對他説:“嗯,你説得真響!明天還要再響一點,讓小朋友也聽到,好嗎?”他沒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他已經在心裏默許了。果然在這之後,他每天都願意用響亮的聲音和我們打招呼了。

老師啊,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3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不得不為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實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腦海裏,只覺得做他的學生實在是無比幸福的事。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為我們刻畫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給了我們為人、為師的道理:

1、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這種愛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而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教師對學生愛的表達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點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2、用心靈贏得心靈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就必然面向為數不少的後進生。教育者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感的自然流露。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教育者: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認為“一無是處”、“無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對後進生的轉化,與其向他們“灌輸”,不如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這種做法,絕不僅是一種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有真誠而產生的相互信任。而當我們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時,

將是無比幸福的,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3、激勵優生超越自我

教師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班上的優生多一些,因為他們有較強的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為老師的助手。但他們也存在着作為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滿,不求上進,比較驕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面對困難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然還有個性方面的一些特點。培養優生,要注意: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引導優生意識到,成績比別人好,就意味着將來比別人多一份責任,從現在就應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幫助優生認識自己。幫助優生超越具體的考試分數和名次,通過與其他傑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較,通過對自己求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的冷靜分析,通過各種具體的課內外實踐,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進而針對性的發展自己;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讓他們通過與班上同學的平等相處,感受同學們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讓他們在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的幸福,讓他們面對分數和榮譽會淡然處之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四、激勵優勝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有意識設置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對於孩子,要教導他們,有時很困難,有時也很容易,只要真正愛他們,他們會愛你得更深、更真切。當愛存在與師生之間的時候,就無堅不摧。作為一個教師,當然需要淵博的知識,也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本領,但更需要愛。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4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多讀健康有益的書,努力地學習,才能為自己幸福的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利用寒假時間,我閲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來碰撞自己的心靈找自己該努力的方向。

這本《愛心與教育》是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記的形式,敍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堅持,教育“後進生”轉化的過程,更像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現教育應從愛學生做起,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瞭解他們興趣愛好,學生們的快樂。就是回報教師最大的幸福。每個教育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但獨特的性格會給予孩子們不同的感覺,用自己最大優勢感化孩子們,孩子們的喜怒哀樂都會給你分享,這樣便會體現自己的魅力所在。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心靈;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裏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5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6

一翻開李鎮西老師 的《愛心與教育》,我就被引言中的“素質教育”的解釋深深吸引住了,它這樣寫着:“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在三大方面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的愛心,二是他的做有思想的教師,三是他的對教育的反思。

(一)愛心

李老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的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如李老師在書中所説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他愛得真實,愛得徹底,愛得偉大。只有愛,才能激起學生心中那些美好的情感,才能為國家、社會創造更多温暖與和諧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就如李鎮西老師在書中説的“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也非常贊同李老師説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説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愛心與教育》講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最打動我的是萬同的故事。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詳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那樣的學生,有多少耐心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與李老師相比,我真的羞愧難當!其實每一個學校都有形形色色的“萬同”,也有很多老師為這樣的“萬同”付出了自己的耐心、愛心。但是又有幾人能如李鎮西老師那樣不棄不捨,耐心細緻地對待萬同的呢?很多人最後選擇了抱怨、選擇了放棄、選擇了任其自然。他的“後進學生”寫“每日九問”。足以看出他對學生的耐心:“一問今天影響同學學習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預習沒有;五問今天做過什麼不文明的事沒有;六問今天説過髒話沒有;七問今天戰勝弱點沒有;八問今天有進步沒有;九問今天有什麼遺憾沒有。”李鎮西老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我想就是因為他對教育的執着,對學生智慧的愛。

(二)做有思想的教師

“李鎮西是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這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蘇霍姆林斯卡婭對李鎮西的評價。他遵從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李老師在文中歸納到:“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決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他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而且,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他還十分注重“集體”這個有力的教育工具,特別強調集體中“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他一方面指出,“集體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組織這幾個基石上建立起來的”;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學生沒有個性,那就不會有集體”。要想用三言兩語概括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認為,他全部理論的基石無非就是一個樸素而富有人情味的願望: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他説,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他手裏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讀罷此書,我感覺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滌,掩卷深思,李鎮西老師演繹的對教育和學生的摯愛背後是依靠他的教育思想做支撐,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我覺得我們學李鎮西,最重要的是學他“做有思想的教師”。 不能否認現在確實湧現出一批像李老師這樣有思想的教師羣體,但數量極少。大多數教師仍然扮演着“教書匠”的角色:重複着別人説過的話,複製着別人寫過的教案,模仿着別人上過的課。李老師説:“當教師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説自己的話。”這句簡短的話語,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的反思。要形成較為成熟的教育思想必須經過認真學習,多讀教育理論專著,多向名家和大師學習,多參加一些沙龍類的討論,多進行自我反思總結。李老師曾感慨地説:“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李老師的成功也正是得益於對教育家思想的汲取和積澱。我們向教育家學習,不光要學習教育名家的理論和思想,還要學習他們持之以恆地學習和總結的毅力。李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堅持寫《教育日記》、《教育手記》和《教育隨筆》,這份艱辛地付出才有了今天這份豐厚的回報。反思我自己,與李鎮西老師相比,真感到汗顏! 大師的成長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往往都經歷過“昨夜西風凋敝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迷茫、彷徨,經歷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的學習積澱過程。與其天天盼機遇的垂青、幻想一鳴驚人,不如腳踏實地認真學習和反思總結。如果我們還想進步,如果我們還不甘淪落為可悲的“教書匠”,那就讓我們快快行動吧

(三)對教育的反思

除了“愛心”和“做有思想的教師”,書中還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時,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真的,跟李老師比起來我感到卑微和慚愧,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學生的頑劣、鬆散和不聽話,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我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裏才有一點平衡。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 我喜歡隨意的生活,儘管我工作的也踏實認真。但讀完李老師的書後讓我明白“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雲彩。”反思過去的“隨意”與“從容”,越來越覺得我的隨意是低層次的,我的從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讀了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一些激盪,讓我漸趨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讓愛心與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7

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 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裏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

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説:“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之,我們老師卻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國小生,細細想來,他們個個都是那樣可愛;有時候老師對學生好一點,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實那都是作為一名老師的分內之事啊!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

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8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蹟!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托爾斯泰説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枝頭上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萬同勾起的回憶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後進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閲讀中,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二、寧小燕:永遠的遺產

如果説萬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遠的自責與痛,那麼寧小燕,則給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慘劇?在我眼裏,寧小燕是一把刀子,劃開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的"偽善"面孔!寧小燕以偽為真,活在一個虛幻的純淨的世界裏,而這個世界註定要破滅的,這是寧小燕的悲劇,更是對教育的控訴。我們的教育,從來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獨缺少的是一份真!我們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負責對萬千現實進行議論,解釋,樹立無數無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寧小燕們越來越少了!因為一個孩子,當他國小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輕易相信什麼了。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劇,比寧小燕更讓人感覺到悲哀。當正直被嘲笑,當美好被毀滅,當真誠被欺騙,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武漢大學生賣淫案,藝校學生夜總會實習事件,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偽善的教育,如何導致道德的大規模塌方!讀李鎮鎮西老師的文章,讓人震撼也讓人憂慮!教育,不僅僅要從善開始,更要從真開始。

三、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説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為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修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9

才讀《愛心與教育》一下子,我就被他的一顆愛心所折服,正是這顆愛心使得李鎮西老師和他們學生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密不可分;也正是這顆愛心,使得李鎮西老師將滿腔的熱情都灑在了學生身上,將全身心都投入了教育事業之中。也讓我明白了,要想當好一名老師,就應該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每個老師都應該愛學生,每個老師都應該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把自己當成是學生的好朋友,可以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不應該把學生當做是自己的教育對象,覺得可以隨意地指責學生,也不可以裝作是親近,實則是居高臨下的`命令,我們應該和學生耐心的溝通,真誠的溝通,應該好好借鑑一下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所用的耐心和愛心,用真心與學生交談,使他們能夠對自己也敞開真心。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説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鎮西老師説:“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而現在的很多老師呢?經常用有色眼鏡看待那些所謂的差生,用所謂的正義來批評那些喜歡搗蛋的學生,用所謂的公平來冷漠那些落後的學生。殊不知,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認為是高人一等的對待學生,應該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關愛。

應該學會讚美和寬容學生,尊重學生所取得成就,即使學生犯了錯誤,也應該用自己的愛去引導他們,有時都不需要言語,只要讓他們感受都自己的一顆愛心,學生就會自我反思,走上正確的路途,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反之,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和自己當初的想法就會背道而馳了。充滿愛心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教育,才會使教育過程散發温馨的光芒。

同時我們也應該勤奮刻苦,保存好學生的心血,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中常常整篇摘錄過去教過的學生的優秀日記或作文,而現在很多的老師批改完學生的作業就會隨意的丟在了一邊,也不會好好的珍惜學生的努力成果,我們以後從事教育事業應該和李鎮西老師好好學學,收藏好學生的一切努力成果,同時這也是自己教學成果的見證,在多年的後某一天,將學生的這些作業重新展開在他們的面前,他們必將會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自己,也會讓他們領悟到自己是用真心來對待他們,對他們以後的成長道路也會有很重要的積極影響。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對我們這些未來的教師來説,是一本很有啟發意義的書籍,我們應該好好的和李鎮西老師學習,學習他的精神,學習他將滿腔的心血致力於教育事業當中。我們應該有一顆強大到可以包容一切的愛心,應該和學生以朋友身份相處,這樣才對得起教師這個稱呼,讓學生以有我這個老師而感到驕傲與自豪。學習,生活也更加有效率。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0

《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這本書以手記的形式敍述了李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描述的故事體現了他高度的責任心和無私的愛心,讓我無比感動和崇敬。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愛永遠是那麼真摯。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是教育的動力和基礎。教育是一種需要真情付出的勞動,唯獨真心賦予學生,才會收穫內心的感動。不同的老師對學生有不同的愛的表達法,有的如疾風驟雨,有的如細水長流。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也許沒錯,但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讓我們感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之中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李老師則不同,他給汪斌煮雞蛋,給學生送生日祝福,和寧瑋八年如一日地通信並一直鼓勵她。由此可見,李鎮西老師的愛是那麼的真摯,因為貴在執着和堅持。作為一名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這樣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實在是少見!這份教育手記,讓我在感動的同時也不斷的反思:如果我遇到這樣一些難以管理的學生,我會有多少耐心來等待他們的轉變,又會有多少愛心和毅力來對待問題的反反覆覆?想到這些,不覺感到自慚形穢。我以為我們應該用心去閲讀,並且結合自己身的實踐去讀。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且發自內心的愛,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李老師是真正地熱愛自己的學生,正是這種愛架起了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反觀自身,作為一名英語老師,由於平常帶的班比較多,平時與每個班的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剛工作時的還是滿腔熱情,但現在工作的繁忙與壓力讓我產生了職業倦怠感,曾經對學生的那份執着與牽掛,現在竟有些淡然。李鎮西老師的故事讓迷茫我又注入了清新的活力。我深深地感到成功的教育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愛的付出,這些要比知識的灌輸重要的多,教師只有做到愛的付出才會有愛的回報,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老師。

教育需要愛的付出更需要理性公平的教育方式。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的同時更多了一份沉重的思考。不少教師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人才,對他們的態度和評價也是較為積極的,而對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則認為他們將來也不會有大出息,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消極的,這是教育的可悲。

作為老師,我們在培養知識型人才的同時又要面向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我以為對於優秀生,我們不能只看重他們的學習成績,更不能以學習成績為標準來評判其他方面的發展。雖然優生的確在學習等方面表現得讓人欣喜,但在他們身上同樣也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比如自高自大不團結同學、不尊敬師長、耐挫折能力弱等,甚至在個別孩子身上存在心理缺陷,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卻被我們這些教育者忽視了,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更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於差生,我們應儘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經常深入學生之中,善於發現每個後進生的身上的優點。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今後我希望自己能充分利用學生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所長,為班集體作出貢獻,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從而達到全面發展。只有這樣各種“個性+特長”的學生才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加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和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很大關係。正是這份使命感促使李鎮西老師從參加教育工作起就邊教學邊不斷地閲讀教育理論書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起初他讀得最多的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以説這些閲讀給了李老師深遠的影響,才使李老師學以致用,不斷完善自身。看了李老師在引言中寫的他的教育思想歷程,我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讀完之後也不難明白,正是由於對教育事業的這份執着與熱愛,他樂意把自己寶貴的點滴時間都用在了閲讀和教育事業上。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這樣那樣的理由為藉口,放棄為自己充電。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也要繼承這份光榮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和知識,提高自身。最為重要的是運用所學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真正用自己的責任和愛心搞好教育工作。

這本書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和愛是分不開,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真誠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無私的愛心,因為它們會如春風細雨般滋潤着每個孩子的心靈。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老師,我也會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自己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1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不由得對李老師潛心教育,矢志育人的志向和教育實踐十分讚賞與欽佩,深深的體會到李老師的偉岸和博大,發現了其中許多關於教育的感言、認知和真諦。

首先,這是一本用心寫就的教學手記。理論性書籍往往深奧、枯燥和乏味,讓很多讀者望而卻步。而這本《愛心與教育》,除了有很少的文字是出於解釋説明有點理論的嫌疑之外,其餘幾乎全是實例的敍述和真情的流露。從本書的副標題《—素質教育探索手記》可以看得出來。它的內容源於實踐,而他的表述和總結又高於實踐,感覺是娓娓道來,又讓讀者領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由此可見,這本書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這是一次與教育的零距離對接。內容幾乎都是源於第一手的材料,有李老師自己的親身體會,有學生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為,所思所想,還有李老師同遠方一羣中學生的通信,字裏行間流淌着真情,以至於很多地方讓人感動甚至落淚,讓讀者被那種濃濃的情包圍着。從李老師身上,我讀到了大寫的愛,他對每個孩子都像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有無限的愛心和耐心;對於教育,他投入了無限的深情。

第三,這是一番對學校教育的全景掃描。“愛心和童心”是關於師生之間真摯的感情故事;“與頑童打交道”介紹了李老師在後進生轉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績;“鍛造卓越人格”是關於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回答心靈的呼喚”是他對青春期教育的嘗試;“沉重的思考”介紹了他由一位女生自殺引發的德育剖析;“生死兩地書”,生動地敍述了他和遠方一羣中學生多年來的通信;“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則是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人。內容全面而詳實,讓讀者通過閲讀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從李老師的愛心和真情裏學到了教育的智慧,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指點了迷津,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

名家有言: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高尚的人對話。讀李老師之書,也能讓人的思想豁然開朗,給讀者洗滌心靈;又能給人以啟迪,授人以規矩。那麼,又該如何去領會、體驗、踐行李老師著作之要意呢?

第一,是要用心去讀,去思考,去實踐。一要用心讀透這本書。李老師為什麼能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為什麼會取得了那麼多的成績?就是因為它對教育的用心和真情的投入。當然,愛和尊重是教育前提。在此基礎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他堅持以教育手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加上自己的反思和總結,長期以來,才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真經,值得廣大同仁深研。二要因感悟而見諸行動。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讀名人大家的故事,一定要仔細研讀,認真體會,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把其中的一些“真經”採取適當的方式不同程度地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要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三要邊學習、邊反思、邊提高。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即使再好的方法,適合這個學生但不一定適合另一個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只有時時刻刻做個有心人,多觀察,勤思考,多總結和反思,才會讓自己的所學、所悟恰當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才會讓自己的工作如虎添翼,教學和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第二,是要用心去感悟,用言去撫慰,用行動去關愛。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着一羣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説:“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説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老師説:“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作為老師,你將你內心深處的愛心傳遞給你的學生了嗎?自省過後,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身為一名數學老師,由於帶2個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常常是這節課進這班教室,下一節又要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很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並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是很愛他們的,我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但作為老師,我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第三,是要帶着志趣去從教,帶着責任去敬業守責。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深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才能深刻體會和感悟書中的內容,才能真正理解李老師教學中所融入的師生之愛,才能找尋到李鎮西老師教育成功的奧祕。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要求我們用真心、愛心和責任,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2

拜讀了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之後,李老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執著的愛深深打動了我。

李老師曾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李老師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師生之間多麼樸素,多麼和諧的情誼呀!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説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為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説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為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3

這段時間裏,我讀完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寫的,這本書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本書敍述了李鎮西老師教育的感人故事,書中故事都體現了李老師和學生那種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尤其是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

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説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於工作多年的我來説,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

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時,這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4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深深感動於李鎮西老師高超的教育智慧、樸素的而執着的教育情懷、一個個教學事例,猶如陣陣暖流湧入心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讓我的人生目標和教育目標更加明朗。但是更多的是我們教育行為的改變。讀完《愛心與教育》對我最大幫助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受益終生的話——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一次讀到這一句話是在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驚羨於李老師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不僅是一句承諾,而且是一種甘於付出的奉獻、是一種寬廣的胸懷。這一句話太精彩了!我決心以此句話為導向,引導我班的孩子慢慢學做一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個孩子心中萌生了這樣的思想,他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都會竭盡全力做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如果人人都有了這樣的意識,在一個班集體裏生活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教會我包容問題學生。

之前,對於問題學生心生厭惡,在情感上很難理解他們。當他們做錯了事情,經常採取訓斥與批評的方式,很少考慮他們內心的感受。從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案例中我發現了自己曾經的冷漠,對於犯錯誤的孩子感情基調是討厭、是恨,那是極其錯誤的教育方法,是無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師一樣從根本上去了解問題學生的成因,去傾聽問題孩子內心的聲音,他們犯錯誤的機率一定會逐漸減少的。我們當老師的不能只喜歡優秀的學生,那些脾氣暴躁、性格掘強、有毛病、有缺點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師去關心、去幫助的。

李老師對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濃濃的師生情包藴在字裏行間。從飽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窺見了李振李老師教育成功的祕密只在一個“愛”字。讀這本書,最為打動我的是李老師對學生深深的牽掛及與學生心與心的交融。李老師用真情和學生溝通,一顆真誠的心感染者無數顆幼小的心。讀《愛心與教育》我的心情五味雜陳,有喜、有悲、有笑、有淚。

《愛心與教育》全文沒有深奧難懂的理論,一則則真實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師博大的教育情懷和對教育現象細緻而深入的思考。合上這本書,諸多的內容和細節都記不清了,但李鎮西老師對教育事業的鐘情、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已深深地植根於我的心中。在心得一個學期,我會秉承着他的教育思想踏步向前。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5

在這個加長版的假期裏,我細細品讀了教育專家李鎮西老師的作品《愛心與教育》。似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沉浸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本紙質書了……

整本書中,李老師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將自己的教育故事温情講述,娓娓道來,真實樸質的文字讓人流連忘返。我被李老師的教育情懷深深折服,這是何等不凡的教育情懷啊!相比較於年輕時候的李老師與現在的自己,真是慚愧不已。步入教育行業已有18個年頭,卻仍未想清楚自己為何走上教育之路。讀到李老師這句“只有童心能夠喚醒童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時,像是突然之間明白了什麼……因此,我想先借用李老師幾句話拋磚引玉。

童心與愛心——“童心是師愛之源。只有童心才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才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充滿了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李鎮西老師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如李老師在書中所説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説,選擇教育,只是眾多行業裏的一種選擇而已。而在選擇教育之後,沒有愛心,教育就如同沒有靈魂。李老師面對每一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能傾其所有,把他們當成朋友來對待,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內心,讓學生信任,感激,實屬不易。反觀自己的教學,沒有一點個性與獨創。每次上課也是面對一大班學生,上課,下課,改作業。對於步入教育行業18年的我來説,早已對這樣的流程感到疲倦。幸好,讀到了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他的教育情懷和課堂把控能力,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領悟到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於運用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也會因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換位思考——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興趣去探尋,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

書中記錄了李老師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對“班幹部”的選舉培養,對“青春期”教育的重視,對“民族教育”的宣揚,難得可貴的是書中披露了他曾經失敗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他認為愛的教育不是一種教育,而是一種生活,一種常態的生活;愛的教育要從細節處入手————如學生生日親自送上一本書,一張賀卡等等。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成長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誤區。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學生的頑劣、鬆散和不聽話,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我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裏才有一點平衡。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

“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讓同學因我的而感到幸福”這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對學生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我願把我的一生都獻給孩子們,用愛去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摯的朋友,通過日復一日平凡的工作,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