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論文(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7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前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前教育論文(15篇)

學前教育論文1

摘要:學前美術教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是學生從事幼教工作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本文在指出學前美術教學重要性的同時也對現有高職學前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分析,試圖從傳統美術教學觀念中解脱束縛並且有針對性地探索適用於當前教學改革的新方法,力求為提高學前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作出有價值的貢獻。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教學改革

一、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幼兒美術活動是通過美術課來完成的。美術課以直觀、形象進行教學,這對學前兒童智力發展有着積極的作用。因為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和想象力。人的智力是通過觀察記憶、思考、判斷、試驗和操作等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表現出來的。美術能培養學前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等學習遷移能力。由此得知美術是幼兒教育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專業優勢,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美術教學能力。學前美術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繪畫、手工(泥工、紙工、自制玩具)美術欣賞等。其中繪畫是基本內容,兒童畫是學前兒童最喜歡的畫種。既然這樣,在教學中就應加強這方面的教學,使學生早日掌握這門技能。在兒童畫教學中,先學簡筆畫,再學兒童畫,後學最高的卡通(動畫),這樣的過程走過來,學生非常感興趣,使教學效果也產生了質的飛躍。通過定期舉辦兒童畫、動漫畫、創意畫、現場兒童畫、卡通大賽,學生們大顯伸手,大大調動了學前教育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自身的繪畫能力。鼓勵學生根據學前兒童年齡段不同的發展特徵,自編自繪兒童畫教學掛圖。利用現代技術自編幼兒美術教學教材,從多方位、多角度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教與學的能力。

二、重視審美情趣的感染

審美就是對於美的欣賞。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藝術作品的欣賞,都是一種審美活動。審美活動,審美過程就是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感受到美,進而調動起自己美好的情感。如果美術教師沒有處理好有形和無形的辯證關係,而僅僅向學生呈現了一些美的圖形,美的色彩,只對美的景物進行欣賞,而沒有去挖掘它的內在,忘記了從美的根源去激發學生心靈的感受,那麼很明顯,這樣的審美教育是失敗的。那應該如何去做?欣賞美術作品是一個途徑,因為美術作品能對人產生情緒感化的作用。在教學特殊製作技法這課時,讓學生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東西來畫線條,比方説梳子,棉線,鐵絲、樹葉,吸管,紙條,竹片等等,讓他們感受到不是隻有用筆才能畫出美麗的線條,生活中原來有很多東西都能畫出美妙的線條。再如,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她們愛美的情操,還可以通過參觀,作品欣賞,寫生和臨摹優秀作品等多種形式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感知,領會生活中的一切,從心靈深處去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加強多元技能的教育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課程內容應該是多元化的,從理論知識到技能要求都應力求做到既要全面又有創新。它要突出美術教育的時代特徵,拋棄舊有的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形式。其教學理念、培養目標都是建立在尊重社會和個人需要的基礎之上。因為作為幼兒的人生啟蒙者,作為人類文化的傳遞者,幼兒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這是幼兒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今後學習與發展的根基。要保護幼兒探索和求知慾望,培養孩子對科學文化的濃厚興趣,教師必須擁有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科學、文學和藝術修養。因此,美術課程的多元化教學內容也正是為了這一目標而展開的。隨着社會情境的變化,美術學科多元化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教育認識:面向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中,在審美理論知識的指導下,狠抓基本技能的訓練。當學生在素描、色彩訓練中有了一定基礎後,有計劃有步驟針對幼兒美術發展需要,對學前教育的學生開展多元化的技能訓練。積極鼓勵學生對繪畫、手工、設計等多元化技能進行研究,藉助信息網絡開拓新的教育資源。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知識技能的訓練,才能使學生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才能用他的多元化技能去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四、提高兒童作品的瞭解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工作對像是學前兒童。那麼,在校期間對專業審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深人理解和掌握就尤其必要。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多研究不同年齡段兒童作品是非常必要的。一些人認為,兒學前美術教育側重兒童畫訓練未免太單調了,學生是成年人,還是加強素描、色彩訓練好。然而從歷屆畢業生中瞭解到,學生在校期間誰在兒童畫中下功夫並研究兒童畫作品,總結教授兒童作畫的內容和方法,誰就受到童的歡迎,其教學能力就得到社會的認可。誰不研究兒童畫、學習兒童畫,誰就和兒童畫教學脱節,成為兒童不歡迎的人。鑑於此。我們在教學中開設了以研究兒童畫為主題的課程,教學目的是通過對兒童畫作品分析,找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兒童作品欣賞評價水平。

五、完善理論實踐的結合

在教學中,光注重理論教學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有教師把整節課的時間都花在大篇幅的講理論上,甚至還有美術課的理論考試。條條框框,概念意義,甚是複雜,學生厭惡,美術水平也得不到提高,質量上不去,教師也十分痛苦。所以要轉變,就要時刻記住幼兒這一客體不容忽視。什麼樣的主題內容,什麼樣的色彩是幼兒喜愛的,什麼樣的形式是幼兒最易表達的——要了解這些就要讓學生下到幼兒園去,主動一些。讓學生在下園時,以教師身份進行美術教學,總結教學經驗,再回到課堂,就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及時補充內容,調整學法。如人物添畫這一主題作業,就要根據兒童的特 點添加兒童喜歡的形狀、顏色等。所以美術教學不能單靠理論,不能看哪種形式簡單,哪種顏色搭配起來順眼,就畫哪種,而是要體現兒童的興趣和生活氛圍,這就要靠你平時的經驗和對兒童瞭解程度的深淺,這就需要去實踐。一個教學內容用兩種結合起來的教學理念來進行教學是科學的,前者是對學生專業程度的要求,後者是培養學生適應本專業就業需要而設置的教學內容。

總結:學前美術教育是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為了培養出來的學生都能具有較強的美術技能,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適當進行有效改革,不斷求新、求變,只有這樣才能為更多的幼教機構,為整個社會的學前教育事業帶來更多的希望,迎來美好的春天。

學前教育論文2

中國學前教育事業已經有將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20xx年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標誌着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歷程進一步推進,該綱要以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和促進學前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要求以保障幼兒健康為主要教學任務;以領域進行整合,進一步加強學前體育課程的針對性;尊重幼兒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幼兒運動興趣的形成。這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大學生,也是未來幼兒園教師的大學生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高校均通過統招的方式進行人才選拔,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年限一般以本科四年和專科三年為標準,高校在短時間內完成人才培養計劃必須結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學生自身情況、社會發展需求和專業特點等,因此要綜合上述因素制定學習目標、利用教學資源、科學合理設置體育課程。

首先,要完善課程理論體系,增加體育理論課的學分比重和學時比例,重點凸顯師範性。傳統的理論課教學內容多是抽象的概念性知識,表述起來晦澀難懂,為了符合學生未來就業的實際工作需要,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應該向更具針對性、完整性和長遠性方面轉變。學生在加深理論課的學習基礎上,再學習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更加促進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科學性。體育教學與其他課程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寬廣的活動空間和獨特的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就是體育教學的最大特點。然而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教學與普通的大學體育教學又有所區別,為了達到今後能夠勝任幼兒園工作的職業要求學生既要完成大學生基本體育知識的任務,還要學會如何為孩子們呈現一堂科學合理又活潑生動的體育課,這就是學前教育體育教學的雙重目標。學前教育是個人學習生涯的啟蒙階段,良好的學習開端對個人日後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現實情況要求幼兒教師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

其次,教學內容需要多樣化。根據各高校的場地、器材、人員等現實情況,各學校可以自主開發和設置課程,這種權利使各地區不同高校結合自身特點利用教育資源,使教育內容和形式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可以滿足不同職業的個性化需求。一些高校在體育教學課程設置過程中注入了創新元素,同時根據不同需求增設相關的學科內容,例如,運動心理學、運動解剖學、民族特色競技項目等。把理論課程放在這麼重要高度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大學前教育專業師範生有關體育鍛煉的知識面,不但要讓學生懂得鍛鍊身體的科學方法,而且讓學生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意義,讓學生以健康的體魄應對日後的教育工作。例如,在教育過程中參與幼兒體育活動;加大民族傳統體育的課時比重,就是為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在從事教育工作時,可以適應不同地域和不同環境的教育工作,這樣對學生入職後教育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是在開設多種多樣的專項選修課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後”,活躍的思想意識和鮮明的個性令他們希望體育課的內容更加多元化,希望自己接觸的體育內容能夠包含自己的興趣所在,如果課程內容正好符合自己願望,那麼對於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非常有益的,也為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可以讓學生鍛鍊身體、培養運動技能和提高綜合能力同步進行,學生在學習某一運動技術的時候,如果此項內容正是學生的興趣點,那麼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練習,運動強度和運動負荷也隨之上升,身體素質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在體育教學中,科學合理的使用教學方法與手段,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就不是一句空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旦選修了自己愛好的項目,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更加積極主動,例如,全面的個性發揮,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習主動性增強等。學生對課程興趣度的提高可以促進師生關係融洽發展,學生和教師互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培養自身的能力和素養。從學生未來發展角度出發,選修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有利於學生掌握一定實用性體育技能,同時鼓勵學生學習可以發揮自身特長的體育項目,這樣不僅可以夯實學生體育教學理論基礎,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和健身生活。

四、體育教育以健身體育內容為主。現階段我國體育教育內容過於落後,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仍是沿襲傳統的教授體育運動技術的課程模式,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都是以籃球、足球排球、田徑、體操等傳統競技項目為主,有一定的技術難度。而從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未來實用性的角度考慮,目前社會新興的體育項目如輪滑、跆拳道、體育舞蹈、游泳等,卻因為各校實際情況不同,在設施投入、師資力量、場地器材等各方面很難達到開設的要求,導致學生與體育漸行漸遠,更談不上形成良好的鍛鍊習慣。隨着大學教育階段的結束,體育鍛煉也隨之遠離生活。因此我們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儘可能多地安排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內容,是促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完成的重要因素。

五、創新靈活的教學模式。近些年,隨着全國高校擴招的政策實施,學校裏面的學生人數急劇增多,然而師資力量卻沒有相應的做出調整,因此許多高校創新地實施了新的教育模式,例如學生自主選擇上課時間、上課內容和上課教師的“三自主”模式、根據課程內容和校區設立的“俱樂部”模式以及應用現代化技術的“網上選課”模式等,,但教育模式的創新一定要學生自身情況、設備特點和專業特點為基礎,從而創新一些有利於學生學習體育教育知識與技能的的教學模式,那麼將對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任務的完成提供強有力的保證。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通過學校的學習,不僅需要掌握學前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要通過各種學習方式掌握體育教學知識、體育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等,學生在校期間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程度將會影響到日後他們的從教水平。因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既要具備一名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又要具備體育教師的基本技能,成為一名全面的優秀的幼兒教師!

學前教育論文3

[摘要]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中職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直接影響着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本文中我將結合教學實踐,依據學生在語文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着重對信息化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語文口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論述。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學前教育;口語教學

信息化教學已被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關於它的概念與意義已經無需贅述。它已經從過去單一的多媒體課堂,發展為網絡智能化課堂,未來,它還將實現遠程校際交流合作課堂,甚至是遠程校企合作教學課堂。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日益顯現,將其更為有效地運用到中職語文的教學實際中來,一直是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內容。因此,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將對信息化教學在學前教育語文口語教學中的運用,展開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一、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薄弱,語義表達不明,缺乏邏輯性與藝術性

據我多年的教學發現,大部分學前教育的學生基礎較差,常常是詞不達意,缺乏邏輯性。即使少數用詞較為準確的學生,在詞彙量上仍顯得捉襟見肘,描述事物或現象時難以用生動、形象的話表達。另外,學生大多不注重聲調、語氣、語速,朗讀所有的篇目往往是一個味,這必將影響將來的幼兒教育工作。

(二)缺乏自信,膽怯害羞,對口語實訓存在畏難心理

中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學前教育專業也不例外,他們大多性格內斂,有地方口音,不好意思在台上説話,更不要説講故事和演講了。課下與同學閒聊時,他們“相談甚歡”“口若懸河”,一旦走上講台進行口語表達實踐時,許多學生卻又顯得刻板木訥、張口結舌。

(三)重專業、輕文化,重考證、輕實踐家長和學生普遍認為舞蹈、鋼琴

這類課程屬於“重要的專業課”,而語文這樣的課程屬於聽聽就好的“公共課”。除了普通話等級考試時學生重視一下口語,重視一下普通話課程,大多數學生對傳統語文課堂的口語交際課程提不起興趣,課外的口語比賽更成為個別學生的表演秀。

二、在學前教育專業語文口語教

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首先,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程重難點,以微課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或者將口語表達的優秀範例,錄製成微課讓學生模仿學習,這改變了傳統課堂中教師在台上唱獨角戲的形式,以一種圖文並茂、聲情並茂的形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口語表達的技巧。其次,微信羣、移動學習軟件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打破了學生口語訓練的時空限制。學生課上課下不僅能通過網絡平台查找資料,對教師上傳的資源能反覆觀看學習,還能實現實時評價互動學習,甚至可以查看自己的口語表達視頻資料查找問題,對比優秀的範例,不斷提升自我。

三、信息化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

語文口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學習方式也變得越來越精細化,交往方式也變得越來越“現代化”,我們已經進入“微時代”,即微信、微博、微商、微視等等已經漸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它們在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的學習帶來全新的體驗。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力量,要衝在時代的前沿,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將新型教學方式運用到教學中,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教師要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學生敢説

大多數學生在口語交際課上不想説、不敢説,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自信心,且頭腦空空,不知道自己要説什麼,怎樣説,可以説他們是“胸無成竹”。此外,這些學生大多在國中班級並不受重視,甚至不受待見,缺少或者是根本沒有上台的機會。要讓他們胸中有“竹”,就要靠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種下“種子”,而這“種”的動作就可以運用信息化的多種方式了。例如,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逐步樹立信心,鍛鍊膽量,我在新生入學時就結合“自我介紹”的口語教學內容開展實訓。課前,我通過微信或是教學軟件發佈微課《自我介紹五部曲》,以及上一屆學生自我介紹的範例視頻,幫助學生掌握“自我介紹”的步驟、內容要求,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五部曲的要求寫出自我介紹稿,然後依葫蘆畫瓢模仿範例介紹自己。有內容,有模板,課堂上自我介紹較過去順暢了許多,學生們也不再抓耳撓腮了。有了第一次上台的經驗,接下來便是讓這樣的機會成為常態,給學生們更多的機會上台。再如,在《我的母親》一課教學時,最後環節安排了一節課,我給學生們播放了關於母愛的經典視頻《我是你的眼》,短短不到五分鐘的視頻結束時,班上很多學生已經流下了眼淚。這時候我給學生提出口語訓練的題目——《我的母親》。帶着尚激動的情感,學生們一個接一個站起來講述,表達了對母親的愛與感恩。

(二)教師要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

激發“説”的興趣,讓學生樂於説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要讓學生對“説”生髮出興趣。在實踐中,我發現互動活動是引發學生興趣的最好方式,而模仿、評比、評選更是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語文教師可以聯合普通話教師,製作微課《朗讀的技巧》,重點講解朗讀的節奏、停頓等技能,並在手機端或者微信羣發佈詩、詞、散文等名篇佳作的朗讀音頻、視頻資料,供學生課下學習,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詩詞羣誦大賽,讓學生用手機制作小組朗誦微視頻,評選出優秀作品,併發布到學校平台。再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演講的體態語,我又通過網絡發佈了《超級演説家》,以及丘吉爾、喬布斯、馬雲等名人名家的演講視頻和文稿,讓學生自選對象模仿演説家們精彩的演説片段,並錄製視頻發佈在學習軟件上,全班同學用手機投票、評價,教師點評,每週評出一個模仿之星。

(三)教師要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

結合專業特點,讓學生善於説學生敢説,也喜歡説了,那麼,臨門一腳當然還要幫助學生做到説得對,説得好,也就是要善於説。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最重要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是交談、交流能力了,因此,情境創設的口語交際課就顯得十分必要了。例如,在“拜訪”口語教學中,教師指定學生,讓學生模擬幼兒園教師家訪的情節,在課前自編自導自演了《家訪》情景短劇,手機拍成視頻,課上在班級播放,結合課本《拜訪》的內容,大家討論、糾錯,再讓學生説説“家訪”時,要準備哪些話題,如何説得體。還可從站姿、坐姿、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結合家訪話題,進行現場再創作,現場模擬家訪,進行有效的口語訓練。再如,學生通過見習實踐口語交流能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要到幼兒園見習,在實際的見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因為思考不到位,在與幼兒交流過程中出現種種問題。教師在跟蹤見習過程中可以把問題現象記錄下來(學生髮現問題或是難題也可以記錄下來),當天實習結束,通過手機及時將這些問題、難題發佈到微信羣中,大家可以進行討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不斷提升職業能力。總之,學前教育學生的口語表達是考察他們能力的基本項目之一,信息化手段的運用更是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學生可以更為自由地支配學習實踐的時間。此外,視頻的錄製也使得學生能保存資料,在自我欣賞的同時發現自身的問題,並逐步完善、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馮英傑.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口語教學探微[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xx(2):8.

[2]楊亞梅.中專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教師口語課教學淺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6):58—60.

[3]金麗,於彬.淺談信息化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作用[J].新課程(下),20xx(5):111.

學前教育論文4

【摘要】學前教育階段的聲樂課程教學主要是圍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對學生的聲樂技能加以培養,因此其與一般的聲樂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要想保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技能培養效果,就應該對聲樂教學進行適當改革創新,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聲樂教學;學前教育;改革

隨着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大眾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教育能力,才能夠具備一定的聲樂素養,能夠對幼兒實施相應的聲樂教學引導。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應該加強對聲樂教學的重視,藉助聲樂教學的合理改革創新對學生的聲樂技能加以培養,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相應的保障。

一、當前我國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現狀

受到學前教育人才需求的影響,學前教育專業一般開設了聲樂課程,但是在組織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卻沒有對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只是對學生實施普通的聲樂教學指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無法掌握專業的聲樂知識,學習效果相對較差。同時部分聲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注意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單純的對學生實施理論教學指導,不僅極大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造成學生的聲樂技能難以得到良好的培養,在學生畢業後不能將聲樂知識應用到學前教育教學中,不利於學生的職業發展。所以針對當前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現狀,十分有必要結合學前教育學生聲樂技能培養需求對聲樂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對學生實施更為科學的教育指導,切實培養學生的聲樂教育技能,為畢業生順利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提供相應的保障,也為我國學前教育階段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的措施

針對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現狀,新時期要想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效果,就應該積極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創新措施,為聲樂教學活動的合理開展提供相應的指導,逐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體來説,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為學前教育聲樂的改革創新提供相應的指導。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改革創新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改革創新離不開教學理念的更新,只有教師能夠從市場人才需求的角度制定合理的聲樂教學規劃,才能夠保證聲樂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通過對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組織開展教育活動,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有助於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相關聲樂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二)調整教學目標,實現聲樂教學與學前教育職業標準的對接

在探索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改革創新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改革創新的科學性,在設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對學前教育的職業標準進行充分分析,然後將聲樂教學活動與學前教育的職業標準進行有效對接,保證學前教育教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對學生的聲樂技能和聲樂教育技能加以培養,切實保證學生的聲樂學習效果。保證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例如針對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目標,聲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求自行編訂《幼兒歌表演》教材,並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指導,並且針對聲樂教學的具體要求,可以編寫如《火車來了》趣味性小兒歌,切實增強教學針對性和系統性,為學生聲樂素質的培養提供堅實的保障。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聲樂教學有效性

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一般採用單一僵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聲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也相對較差,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聲樂學習。所以針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非專業性特徵,教師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加以指導,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良好的培養,進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學前教育專業聲樂相關知識。如在講解《小貓怎麼叫》幼兒兒歌的編寫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採用情境教學法,一方面為學生播放小貓叫的視頻,一方面為學生提供類似兒歌旋律的案例,然後組織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對兒歌的編寫。這樣藉助情境教學法,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夠產生較為深刻的理解,兒歌編寫可以順利完成。並且藉助合理編寫兒歌,學生也能夠產生對聲樂知識的較強學習興趣,在課後階段自主探究幼兒聲樂,提升學生的聲樂綜合能力,促使聲樂教學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只有改革創新後的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活動才能夠對學生的聲樂技能加以培養,保證學生在畢業後可以合理應用聲樂技能對學生實施相對科學的指導。所以新時期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應該保持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的高度重視,為聲樂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魏健.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xx(1):231-232.

[2]張博文.淺談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J].商情,20xx(48):167.

[3]張春園.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初探[J].學理論,20xx(24):243-244.

學前教育論文5

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影響學生的規格和質量。為了瞭解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通過訪談等方法對G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存在專業課程結構不均衡、專業理論課程內容與實際聯繫不緊密、教育實踐類課程實施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應採取增進專業技能類課程比重、重合專業理論課內容和拓展教育實踐課程的方式等措施加以改進。

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居於核心地位,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也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影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因此,對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現實性。

一 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

1 專業課程結構不均衡

“課程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課程水平影響和決定着學生的素質水平,課程結構影響和決定着學生的素質結構。”[1]什麼是課程結構?“課程結構指課程各部分的組織和配合,即探討課程各組成部分如何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問題。”

[2]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結構不均衡,存在專業理論課程的課時較多,專業技能類課程的課時偏少的問題。高師院校學生來自於高中畢業生,多數學生進入大學後才開始學習技能,學習專業技能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技能類課程課時少,導致練習技能的時間少,專業技能不夠紮實。在訪談中,學生關注比較多的就是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技能類課程之間如何設置才能更好地滿足他們發展的需求和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要求,多數學生希望專業理論課程、技能類課程的課時分配能夠更加合理,希望增加技能類課程的課時。

在就業時,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由於專業技能不紮實,在面試應聘的時候沒有競爭優勢。針對調查對象的訪談也説明了學校目前的專業課程結構分配需要進一步完善,“多開技能課,有利於就業”是很多學生的共識。如一位大四學生説:“在招聘面試時,人家會問,你有哪些特長,很尷尬,不想過分誇大自己,但確實也沒有特長。課程安排是泛而不精,沒有拿手的技能。

學校比較重視理論課程,但這些都是隱性的東西,在就業時很難衡量,而很顯然,舞蹈、繪畫、鋼琴屬於顯性特長,你是否擅長一眼就很明瞭,並且幼兒園的面試往往也很注重這些,所以個人覺得學校應增加專業技能類課程的課時比例,讓我們可以多練習。”

2 專業理論課程內容與實際聯繫不緊密

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程較多,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紮實。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專業理論課程講授中,都會聯繫幼兒園實際,但存在與實際聯繫不緊密的情況。由於專業理論知識不能與幼兒園實際緊密結合,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深入,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已畢業的一位學生説:“大學時雖學習了有關五大領域教育的課程,但是結合在幼兒園工作一年的`經驗發現,很多基礎且重要的概念在上課中雖然提及,但沒有結合實例來説明,印象並不深,直至工作後才會發現問題,再返回書中去深層次理解。”另一位已畢業的學生説:“有一次我上公開課,進行反思和評課時,一位老師對我的課堂設計提出質疑,我説我是按照所學的理論來做的,但那位老師指出在校所學的理論和教學實際不符合。”

3 教育實踐類課程實施效果不理想

作為師範生,教育實踐是非常重要的,進入工作單位後無法立即勝任教育教學的話,對求職者來説是很明顯的短板,面試單位更青睞於有幼兒教育實踐經驗的求職者。教育實踐類課程一般指見習和實習,在見習和實習中,學生可以把所學理論與實踐聯繫起來,能瞭解幼兒園的教育實踐,見習和實習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G師範學院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教育見習和實習必須有18周時間。

G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見習和實習一般是在幼兒園,見習和實習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有時效果不理想。雖然從大一就開始每學期一週的見習,但是見習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大一學生去幼兒園見習,積極性挺高,感覺後面的見習跟前面差別不很大,積極性不高。在進行訪談時,一位大三學生認為:“之前的見習活動並沒有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去見習大多是為了拿到學分,應付報告之類的,當成是考核,而實際上我們如果能夠增加見習機會的話,對見習效果的體驗應該會更好。

比如説可以每週都固定去實習基地,與幼兒園老師充分地溝通交流,而不只是看到一些很流於表面的東西,這樣對於我們日後的工作會更有幫助。”也有學生建議增加更多的實踐機會,一位大四學生建議:“大學課程應有更多的實踐調研學習,畢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可愛又天真的孩子,有時孩子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們要去讀懂他們的肢體語言,要了解他們的想法,多實踐會更瞭解孩子,從而幫助他們成長。”

二 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幾點建議

1 增加專業技能類課程比重,體現專業特色

適當減少專業理論課程的比重,增加專業課程中技能類課程的比重,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技能機會;同時,專業技能類課程要與藝術院系的課程有所區分,體現學前教育的專業特色。在對已畢業的學生進行訪談時,他們提出學校的專業技能類課程設置可以考慮重點突出學前教育的特色,重點訓練學生對學前教育領域相關內容的掌握,一位已畢業的學生説:“現在有藝術類的學生也去幼兒園應聘,他們技能比我們強很多,和他們比舞蹈、畫畫、鋼琴肯定不行,但他們學的偏重於成人,沒有針對學前兒童,因此我們的課程設置內容可以偏重幼兒的,突出學前教育的特色。”

針對專業技能類課程設置課時偏少,學生的專業技能底子薄弱的問題,教師可以因材施教,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技能基礎和個人需求參照不同的評價標準,而不必整齊劃一地要求每一個學生達到同一標準。對於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有的學生可能擅長音樂,但在舞蹈方面差,這就需要我們對待兩門課程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特長。

2 整合專業理論課程內容,改革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

學前教育專業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需要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但掌握理論知識也是必要的。要避免課程內容的重複,應不斷完善和優化課程內容,應整合各類課程內容,要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將有關聯的課程整合在一起。

另外,加強學生對專業理論課程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提出“教師教育課程應引導未來教師參與和研究基礎教育改革,主動建構教育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引導未來教師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 [3]要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注重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改革。教師可以嘗試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特點、能力等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而不是單純的講授為主;也可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通過小組討論,以某課題為切入點進行研究等方式,讓學生主動獲取理論知識;也可以成立固定的學習興趣小組,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探究,從而達到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在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課程中加強模擬教學、現場教學、説課、評課等實踐環節。

3 拓展教育實踐類課程的方式,重視教育實踐類課程的效果

學前教育專業見習和實習地點應不侷限於幼兒園,應拓展見習和實習的地點,也可以是早教機構、特殊教育學校等機構,實踐類課程的實踐方式也可以是小組彙報、參加社會活動、調研等方式,以便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台與機會提高他們各方面的實踐能力。

為了使見習和實習獲得良好的效果,應對見習和實習進行系統地規劃,領導、帶隊教師和學生等方面也應重視見習和實習。有關領導應加強對見習和實習的檢查,加強過程管理和監督;帶隊教師要與見習和實習單位緊密合作,與見習和實習基地的教師多溝通,也要加強學生對見習和實習的認識,對學生在見習和實習過程中的表現及時掌握,並提供及時的幫助;見習和實習基地的指導教師也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學生應充分認識到見習和實習的目的以及重要性,認真完成見習和實習的各項任務,並加強對見習和實習的反思,反思能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聯繫,促進實踐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發展。

總之,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課程作為學科發展的支撐,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的時代背景下,高師院校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從實際出發,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分析當前幼兒園對教師素養的需求,改革學前教育的課程設置。”[4]只有不斷改革和完善,才能形成科學合理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出擁有高尚的師德、廣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專業能力的幼兒教師。

學前教育論文6

論文摘要:職業技能課程體系的構建是高職專業建設的核心環節。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考慮就業市場和人才培養的需要,考慮課程自身的實用價值與內涵發展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構建由職業技能核心課程、職業技能選修課程、職業技能滲透課程和職業技能實踐課程四大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使職業技能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論文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

職業技能課程體系的構建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核心環節,是專業與就業之間“服務”與“導向”關係的具體體現。這裏談的職業技能是指從事某種職業所應掌握的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是人在職業活動範圍內需要掌握的技能。職業技能的養成與知識的掌握截然不同,知識的掌握可以通過講授或灌輸來實現,技能必須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或模擬條件下的實際操作中進行訓練和培養。熟練的技能必須在長期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中才能獲得,高水平的技能更需要在有意識的實踐和培訓中,經過反覆訓練,才能鞏固和提高。從就業導向的角度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也是反映本專業與社會需求之間互動關係的過程,集中體現着幼教行業的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的變化。因此,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一、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的理念

市場需求是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依據

課程體系構建應堅持以市場需求狀況調查分析為主要依據:

(1)要考慮與區域行業發展需求的匹配度,與就業市場需求的適應度,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要求的符合度,以此提高課程體系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切實做到以市場化促進課程體系建設的標準化,以信息化帶動課程體系建設的現代化。

(2)要進行規範化的人才素質需求分析,準確把握專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短、中、長期需求態勢和現代幼教職業的發展趨勢,準確把握國內外同類院校相關專業技能課程體系發展的歷程、現狀及今後的發展態勢,認真分析校本專業建設的優勢與劣勢,市場需求不多、對就業作用不大的課程應堅決取消。

技能目標是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構建的着眼點

技能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一般分為操作技能與心智技能兩種。高技能實際上是心智技能發展的高層次,是藉助一定的知識、技術原理在頭腦中以合理的程序進行的完善化與自動化的活動方式。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為着眼點的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體現如下特徵:

(1)高比例的職業技能課程必修課的開設及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教材的開發、教學活動的設計、設備與設施建設、鑑定與評估、教學手段運用等環節的配合;

(2)圍繞“技能證書”開設相應的課程,使職業技能課程的學習與相應專業領域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得有機結合起來;

(3)個性化專業技能選修課的開設。由於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面向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較為明顯的職業定向性和地域性,因此還要根據當地幼教的具體情況進行職業技能分析,開設特色專業技能課程,使培養的人才更具有個性。

實用價值是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高職職業技能課程體系需要體現務實性,應努力做到課程開發看實際,課程實施求實用,課程管理重實踐,課程評估講實效,強化課程開設的綜合性和應用性。課程體系應按以下原則構建:

(1)公共課以“必需、夠用”為度,主要發揮知識性、工具性兩個功能,淡化理論推導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對理論成果的應用能力,注重教學內容的精選和更新,如《計算機基礎》課程。

(2)專業課以“必知、必會’,為度,體現職業針對性。專業課的教學內容不屬於理論形態,而屬於實用技術,具有應用性和實施性,專門課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組合課程內容或教學模塊,注意把握時代特徵,對內容相關聯而又有交叉的課程應進行適當綜合,如《幼兒語言教育》課程。

(3)實訓課以“先進、實用”為度,根據專業方向進行定向開發,如《少兒舞蹈編排》課程。

內涵發展是職業技能課程體系改革的根本動力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內容基本上沿襲高師課程體系的內容,其特點是專業實踐課課時安排較少,這種課程體系的弊端在於實踐課程附屬於理論課程;課程設置重複交叉,主要驗證理論知識點,學生對實踐環節普遍不重視;理論知識程度偏深、新知識缺乏,培養出來的學生技能特長不過硬。如幼兒園開設了電腦繪畫課,但一些幼教畢業生只會電腦打字、上網聊天,不會繪畫、動畫和課件製作;很多學生雖然學過英語,卻無法勝任幼兒英語口語教學。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必須突出內涵發展的理念:

(1)改革課程內容。學前教育對教師的職業技能和彈、説、舞、唱、畫等藝術教育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要強化基本職業能力訓練,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主,創造機會使學生接受基本能力訓練,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能夠真正滿足幼兒園工作的需要,提高學生對就業上崗和職業變化的適應力,保證畢業後能獨立開展工作。

(2)改革課程教學方法。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切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對於幼兒教師來説,“如何教”比“教什麼”更重要,課程要讓學生懂得“怎麼做”,並且“能做”、“會做”。

二、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的內容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可分為職業技能核心課程、職業技能選修課程、職業技能滲透課程和職業技能實踐課程四個主要模塊,每個模塊由若十門支撐課程構成,具體可見表1

職業技能核心課程模塊的構建

職業技能核心課程模塊的構建目的在於促成學生的職業技能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通過專門化、系統化的學習,促進職業核心技能的形成和鞏固職業技能核心課程模塊由四個主要模版構成:教學技能模版、音樂技能模版、舞蹈技能模版、美術技能模版,其中各科教學法,彈、唱、跳、寫、畫等課程為各模版的主要支撐課程職業技能核心課程要以現代教育技術為輔助.圍繞幼兒教師實踐教學活動進行設計.要強調課程的綜合化所謂“課程綜合化”就是將兩門或兩門以上的課程,經過一定的調整、刪改、補充,有機地重組為一門課程,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如將思想品德、動植物、天文地理、自然等多領域的知識綜合為《幼兒科學與社會教學法》課程.通過職業技能核心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用”、“會用”、“活用”。

職業技能選修課程模塊的構建

職業技能選修課程模塊是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的有機組合.可有效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豐富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拓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知識面.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及進一步發展的渠道就業導向下的職業技能選修課程模塊的設置要着眼於擴大學生的職業視野.增強學生的職業素質:着眼於學生自我學習的知識結構,體現個性化教育的特色職業技能選修課程應是最靈活、最具個性的特色課程.職業技能選修課程的改革應增加專業對教學內容調整的靈活性.使課程的更新加快.從而有效加強課程的針對性.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使學生學有所用,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不斷提高.使學生掌握的職業技能特色更加鮮明。

職業技能滲透課程模塊的構建

職業技能滲透課程模塊的構建就是加強理論教材與職業技能的聯繫.通過各門理論學科給學生提供綜合技術基礎知識.給學生以職業預備教育和職業定向指導.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現代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適應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的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理論課課時較多,專業基礎課、理論課均需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內實踐環節。通過加強基礎課、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滲透職業技能訓練項目如學前兒童教育學課程的實踐環節可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授課技能訓練:幼兒園班級管理課程的實踐環節可開展主題活動技能訓練:幼兒營養學課程的實踐環節可進行幼兒配餐技能訓練等等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邊實驗邊聽課,專業基礎課、理論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應接近1:1.這樣能更好地滿足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職業技能滲透的效果更好。

職業技能實踐課程模塊的構建

職業技能實踐課程模塊通過教學見習、課堂教學觀摩與實訓、畢業實習、畢業綜合實踐報告、禮會調查等環節實施。教育見習課程從一年級就開始安排.每學期一週,主要是到見習基地幼兒園見習。職業技能實踐課程模塊可分以下幾個階段完成:在新生人校後不久.安排學生到幼兒園感受教學環境.一年級第二學期見習班主任工作二年級第二學期見習教學工作.三年級第二學期全學期安排頂崗實習.同時.在二年級第一學期和三年級第一學期均安排校內實訓,觀摩優秀課堂教學錄像。另外.每個假期安排調查,完成實踐報告。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身心與幼教事業保持“零距離”接觸.使每個學生都能認真投入到職業角色或準職業角色的歷練中職業技能實踐課程模塊改革的趨勢是逐步增加實踐課時量.形成以後期實習和頂崗為主.集中與分散並行的模式當然.各種實踐環節應依據學科的序列與專業其他課程的有機結合.科學安排並貫穿始終。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的構建

必須體現高職“全程實踐”和“全方位實踐”的理念從這個意義上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所有的職業技能訓練環節必須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定位、統籌安排不能到學生畢業前的實習階段才開始職業技能訓練.真正的職業技能培養應當是一個從學生人學到畢業的完整過程實踐證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只有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需要為基本依據.使工作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得到有效落實.才能更具有針對性和適應性.才能更具有生命力。

學前教育論文7

關於國小教師職前師德培育的經驗

前言

每每看到網上報道某地區某校某教師侵犯國小生,某教師懲罰學生方式不妥致學生受到傷害,某地區學校學生食物中毒或學生自殺的新聞事件……作為一名培養國小教師的地方師範院校教師,我的心在滴血。雖然我痛恨網上報道的這些負面的新聞事件,但這畢竟是令人痛心的事實。

因為工作的需要,我有幸到國內一所重點高等師範院校進修。在進修期間,進修學校的一名學生不小心把我的腳燙傷了,可是,在我治療期間這名學生居然對我不聞不問……更令我吃驚、傷心的是,這個燙傷了我的腳的學生對我説的那一番話:“我們這一代就是這麼自私,我精神上也有很大的壓力,我顧不了你的感受,這是100塊錢,這個夠你後期治療的了,你也不用擔心有什麼後遺症……”要知道,這名學生可是國內重點、一流師範大學培養的即將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啊!

“師範教育好比工業之中的重工業,機器中的工作母機,它是國家教育建設的根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師範教育作為實現普及教育和培養建設人才的工作母機,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這名國內重點師範院校的碩士研究生所説的、所做的不得不引起本人對教師教育的思考,尤其是師範院校國小教育專業對國小教師的培養,以及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道德培養與建設。因為國小是兒童養成習慣、打好基礎的階段,國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本人認為對於國小教師的職前教育---德育的培養與建設,師範院校起着基礎的、不容忽視的'作用。

由於我國國小教育專業的迅速發展,高等院校創辦的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的大專學歷、本科學歷乃至研究生學歷的國小師資,對不斷提高國小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優化國小的教師隊伍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雖然每所高校都把德育看得很重,還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是德育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

本人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部分職前教師品德低下的現象,是因為我們的德育有些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理解範圍,有些甚至是“假、大、空、遠”,這種現象在中國小或大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容易形成各種不良習慣,最終影響了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從而導致他們在為人處世時會表現出不盡如人意的一面,這又導致了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質疑和不滿。我們的德育應該是真實的,而不是空喊口號,應該是在“愛自己”的基礎上,從“小事”“簡單的事”來體現的,是處處可見、時時滲透的,它需要榜樣人物的引導,需要每個人以道德為準則,以法律為約束,以身作則來要求自己。本人根據親身經歷及工作的經驗,試從國小教育專業建設方面談談自己關於國小教師職前師德培養的建議或想法。

一、優化國小教育專業師資隊伍

教師是高校辦學的主體,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高校首先應該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教學水平,並熱愛教師職業、熱愛學生的教師隊伍。高校的教師,尤其是師範院校的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行來影響未來的教師。

二、以實踐為導向,構建實踐教學模式

現在有的師範院校國小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及教學模式做得特別好,如東北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但有些院校還有待改進。這裏本人提出一些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想法。

如在開學之初的兩週軍事訓練後用2-3天時間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請來國小校長、名師、專家學者,介紹國小教育教學現狀、經驗、教改與發展及對未來師資要求,使學生產生專業嚮往,並樹立以優秀教師為榜樣,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責任感,為養成良好師德奠定基礎。

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至第四學期,通識課與基礎課課時較多,這一時期主要學習理論課與專業基礎課。有些理論課理論性比較強,要適當地與實踐結合,如聘請國小校長、名師做講座,或聘請國小校長、名師到大學任教,還可以組織學生教學技能大賽、參觀名校教學展示活動、地區教學名師的學科教學競賽等,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理論的重要性,感受到基礎課的實用性,從而使學生熱愛學習,熱愛自己將來的職業,為將來成為教師打下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及職業道德基礎。

第五至第六學期主要以見習為主,第七學期以實習為主,專業課和基礎課相對較少,課程主要開設教學論、課堂管理等,為學生的見習和實習做準備。在見習或實習時大學要與國小共同進行。這期間要有專業的帶隊教師和優秀的國小指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學校生活,參加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教研工作,參與學校及班級的其他活動。在見習和實習期間,專業的帶隊教師和國小指導教師要以身作則,讓學生們看到榜樣的作用,看到在真實的學校及常態課下,我們的教師如何關愛學生,而學生是如何可愛,如何地對知識充滿渴求,他們是多麼地需要教師的指導與點撥,由此培養了師範生對自己專業的愛、對教師職業的愛、對學生的愛,這也就對他們的職業道德產生了影響。因此,大學的帶隊教師和國小的指導教師要用行動使我們的師範生感受到教師的職責與榮譽,從而養成良好的師德。所以在見習和實習時,一定要挑選富有責任心、愛心和職業道德的教師來擔當帶隊教師。

三、師範院校加強與國小合作

眾所周知,國小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地,一方面國小教學需要來自大學的學術支持和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國小是國小教師職前培養的重要基地,承擔着與大學共同培養和指導師範生專業成長的職責。因此,師範院校應加強與國小合作,建立自己的學校基地,加強彼此的瞭解和互動,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在這一方面有的師範院校做得比較成功,如東北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但對於一些地方院校來説,與國小合作仍存在各種困難,還有待於改進。本人認為在建立學校基地時要選擇一些條件艱苦的國小,當國小教育專業的學生去這些條件艱苦的國小見習、實習的時候,以現實的案例教育那些即將為人師表的學生,使他們的心靈有所震撼,從而培養他們的師德。同時,師範院校的教師也可以在這些國小參與教師研討活動,組織實習生討論,或根據實際需要在國小的課堂中執教或支教,一方面為這些學校的國小教師帶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實現教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改善了這些學校的辦學條件;另一方面也把這些國小教育教學的各種問題反饋到大學,加強大學對這些國小真實教育問題的研究和反思,改進教學策略。

此外,呼籲國家和相關部門關注這些條件艱苦的國小,呼籲我們的大學生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艱苦地區的孩子到這些學校去支教。在此過程中,還可以磨鍊大學教師的意志,提高大學教師的師德。同時,這些學校優秀的國小教師也可以在大學選修課程,更新知識和觀念,參與大學教師的科研課題,以研究者的眼光來審視並反思教學,使自己處於持續不斷的專業發展過程中,甚至可以將優秀的國小教師聘為大學的兼職教師,將生動的教學實踐經驗帶入大學課堂。這能夠讓國小教師看到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他們的職業感也會更強,從而也間接地培養了他們的師德。在校的大學生可以感受到優秀教師的風采,同時也可感受到只要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熱愛學生,努力工作,最終就會得到認同並有所收穫,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從而也就培養了學生的職前德育,為形成良好的師德打下基礎。

總之,德育是處處滲透的,不是一兩門課、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不是一個榜樣、兩個榜樣就能起到作用的,它需要教師的努力,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同時也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在其位,謀其政”,讓我們每個教師都熱愛工作,熱愛生活,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為我們的社會、為我們的孩子做點有意義的事吧!

參考文獻

[1] 胡豔。建國以來師範教育發展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教育學報,20xx(5)。

[2] 王雪光。高師院校應建立國小教師定向培養基地[J].現代教育科學,20xx(9)。

[3] 韓法寶。 欠發達地區農村國小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魯東大學碩士論文,20xx.

[4] 袁美榮。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實施[J].大學教育,20xx(1)。

[5] 林立,等。國小師資素質結構的調查研究與中師生的培養對策[J].上海教育研究,1993(1)。

[6] 呂立傑。國小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規劃與實施探討[J].東北師大學報,20xx(4)。

學前教育論文8

摘要:隨着社會的發展,學前教育專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前教育學生所具備的就業能力也非常重要。但近幾年來,由於學前教育學生綜合素質下降等原因,導致學前教育學生不能很好地勝任學前教育工作,文章基於對學前教育學生就業能力現狀的研究,以及對幼兒園專業教師需求的調查分析,對提升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學前教育;就業能力;途徑

中央於20xx年印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中,學前教育納入其中,由此,學前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不斷得到深化,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為衡量幼兒教育質量好壞的關鍵。隨着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現階段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由於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兒教師的重要基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發展直接關係到他們成為幼兒園教師後的綜合素質。因此,研究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發展意義重大。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現狀

1.目前學前教育學生已具備的就業能力

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有:學前發展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衞生學、幼兒園課程、幼兒遊戲、幼兒園管理等課程。現階段高校學前教育學生在校接受的專業技能訓練有:視唱練耳、舞蹈、聲樂、鋼琴、書法和教師口語等。

2.學前教育學生在就業中遇到的問題

(1)不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工作。(2)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不夠應用到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中。(3)和幼兒的溝通能力較弱。(4)對課堂的掌控能力較弱,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集中幼兒的注意力。(5)和家長的溝通能力較弱。

二、學前教育學生出現就業問題的原因

據調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普遍出現社會實踐經驗不足這一現象。目前高校培養學前教育學生時,大多數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正因如此,導致學前教育學生很難適應幼兒園工作,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然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時接受的理論教學相對死板、範圍狹窄,學生並沒有及時應用到實踐中去,導致他們對所學知識掌握不充分,不能滿足幼兒園的需求。因為單憑理論知識不能準確地瞭解幼兒心理髮展狀況,所以和幼兒的溝通能力較弱;由於缺乏實踐經驗,社會交往能力是學生面臨的一大問題,所以和家長的溝通能力較弱。

三、高師學前教育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途徑

1.調整高校培養學前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

(1)熟練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目前高校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離不開兩方面:一是有關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二是學前教育專業技能的學習。眾所周知,大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多數是在教師的講解下進行的,以試卷的形式進行考核,而學前教育學生真正理解多少並應用到實踐中去是一個未知數。據調查,學生並沒有紮實地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所以應該加強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例如,教學活動設計是學前教育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以往的活動設計都是憑藉學生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行的,這樣往往會與幼兒的接受能力有一定偏差。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帶領學生前往幼兒園進行觀摩,瞭解幼兒的發展現狀,觀摩課堂有利於學前教育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2)基本技能課程的整合。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重點考慮的因素,換言之,基本的專業技能素質是學前教育學生在應聘時的敲門磚,然而,據調查,學生在大學中接受的基本技能學習雖然種類很多,但是由於技能掌握不熟練,畢業生並沒有真正地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感到學習壓力大,課程任務多,導致學生出現“樣樣通,樣樣鬆”的狀況,最後應付了事。如果我們把學前教育基本技能課程在前期基礎課程之上做一個課程整合,既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前教育地基本技能,真正應用到實踐中去。例如,我們實行“三科一程”模式,指的是各科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將鋼琴、視唱練耳以及邊彈邊唱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對技能紮實地掌握。(3)特色課程學習。當前幼兒園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各有不同,有傳統教學、蒙台梭利教育、雙語特色教育、瑞吉歐教育和華德福教育等。為了使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多樣化,學校應在原有知識理論的基礎上,開設不同教育理念的特色課程作為選修課,學生可根據個人的喜好進行選擇學習,因此提高個人特點及就業方向,打造核心競爭力。(4)增加實踐活動。根據《幼兒教師就業能力訪談提綱》總結可以得出,大多數幼兒園在招聘時,往往喜歡擁有實踐經驗的'學生。因為較多的實踐經驗能夠加快學生對幼兒教師工作的適應,對幼兒心理變化及發展也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增加實踐活動對在校學生來説是必要的。我們可以開展“實踐周活動”,每一週由不同的班級展開,進行幼兒園與大學的雙向互動,在雙向互動中對比學習,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經驗。(5)就業方向指導。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輔導員工作機制,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大多數應屆畢業生在面臨找工作時往往會出現迷茫、困惑等問題,由於對社會發展需要的不瞭解以及本身對未來的憧憬,導致教師介入幫助的必要性,教師應深入學生內心真實想法,幫助學生明確其就業方向和發展方向,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和社會價值觀。

2.加強校企合作

(1)加強校企合作,能夠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於學校對學生進行實踐課程的開展,改善教學模式,同時提高教學質量。(2)加強校企合作,可增進學生對幼兒教師工作崗位的熟悉程度,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綜合素質。(3)加強校企合作,對企業選擇實踐應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可提高學校對於企業所缺少的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同時增加學前教育學生的就業率。(4)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要利用與用人單位合作這一途徑,建立對接機制,提高學生對崗位專業知識的瞭解,同時利用這一合作契機,深度瞭解行業發展動態,並將其合理的部分整合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中。將用人單位優秀的文化與學前教育的文化理念相融合,為在校學前專業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校企結合為的就是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無縫對接,讓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工作。這樣一來可以打消了企業對在校學生崗位專業知識缺乏瞭解這一顧慮,二來又能提升學生對工作的適應程度,實現校企雙贏的局面。文章圍繞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通過課外實踐、校外見習、校內外技能培訓等途徑,提升其綜合就業及創業能力。高師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過程,需要全體教職人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探索,將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逐步地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體系,從而真正的達到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樑.淺談學前教育專業高職生就業能力的培養[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xx(4).

[2]朱宗順,陳文華.學前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3).

學前教育論文9

針對當前學前教育發展存在的公平性缺失和督導工作本身人文性缺失的現狀,要求凸顯學前教育督導的人文性,這就需要培養督導者的理性自覺,構建人文意藴的督導體系,形成督導工作的制度規範。

人文性,即富含人文精神、人文關懷的一種特性,是與工具性、功利性等相對而言的一個概念。作為教育督導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督導起步較晚,也就是近幾年國家層面上的政策法規出台後,才走向“正規化”的軌道。迄今為止,我國對教育督導的人文性尚缺乏系統和深入的研究,有關學前教育督導實施及其人文性的凸顯更是如此。本文以福州市學前教育督導為個案,就怎樣凸顯學前教育督導的人文性予以探討,期待為我國學前教育督導提供新的視角與思維方式。

一、培養督導者的理性自覺

國務院新頒佈的《教育督導條例》明確指出,實施督導應當遵循教育規律,應當遵守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規定,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監督與指導並重,實事求是、客觀公正。這就要求督導者需藉助科學的手段,從專業角度上系統、科學和全面地蒐集信息,並進行合理有效的整理和分析,在這基礎上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由於督導提供的是一種公共服務,是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因而應糾正以往過分注重監督、檢查和評估,不注重凸顯督導的服務職能,以往側重管理和控制,不關注被督導對象的實際需求的缺點,不斷樹立督導的價值理性。基於此,在督導活動中,督導者的理性自覺就表現為不僅追求求真為宗旨的工具理性,而且追求向善為宗旨的價值理性,並在二者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例如,在學前督導評估中,福州有其自己的做法:力求保證幼兒園、教師能夠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保教工作上,每次督導檢查和評估工作儘可能在常態下通過網上調閲原始資料進行,再配合實地檢查進行,儘可能地減輕幼兒園不必要的迎檢負擔。實際上,從“解放自我”,追求世界普遍性,到尊重他者,尊重差別,提倡多元文化互補,人類一直在不斷開發新的理念,以達成更多的、更深層的共通,這也是培養學前教育督導者價值理性自覺的內在要求。

近三年,福建省、市、縣共同配套新建、改建公辦園122所,其中,省市配套資金12484萬元,各縣(市)區配套資金42216萬元。至20xx年底,福州市每個街道都有一所公辦幼兒園、每個鄉鎮都有至少一所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市範圍內在公辦幼兒園就讀的人數達到總幼兒數的41.1%。然而,農村公辦園收費低,部分專項補助經費如農村學前班每班每年2萬元的專項補助經費,對公辦幼兒園缺編教師按幼兒園年平均工資標準核撥補助經費等項目,常常存在經費未落實到位現象。不少農村幼兒園每年保教費收入大部分用於支付代課教師工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辦園條件的改善及教玩具的添置。很大部分的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未實現“三獨立”,這些園所仍“寄居”在中心國小內,未做到經費、人事獨立及園舍的相對獨立,幼兒的户外活動與國小生學習生活相互干擾,幼兒園的經費開支仍由中心國小代管和撥放,幼兒園園長及教師歸國小管理。由於管理缺乏自主權,幼兒園辦園理念及保教質量的提升受到一定的制約。這些都是學前教育督導者價值理性自覺所應關注的問題。

二、構建人文意藴的督導體系

學前教育督導體系的構建,需要沐浴人文關懷的陽光。正如內爾·諾丁斯著所言,“我們都沉浸在關懷中,關懷是人類的一種存在形式”“人類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關懷之中,因此,關懷是生命最真實的存在”。構建沐浴人文關懷的學前督導體系,首先,應突出對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的關注。均衡和公平是近幾年教育部大力推進的改革舉措所遵循的原則,學前教育發展失衡與教育公平相背離。有學者對“20xx—20xx年我國城鄉園所數”、“20xx年我國城鄉幼兒園師資配置情況”、“20xx年省際間學前教育投入的差異情況”等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我國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現狀的共性問題:一是城鄉學前教育差距不斷加大。城市幼兒園數量增長高於農村幼兒園數量增長,城鄉學前教育普及率差異顯著,城鄉幼兒園教師總體數量差距懸殊,“師幼比”差距顯著導致教師供給嚴重失衡。二是區域間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加劇。不同經濟發達水平地區之間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差距懸殊,省際間學前教育投入水平差異大。在我國教育財政性經費的總量之中,學前教育經費所佔的比例過小,特別是學前教育與高中教育資源配置結構嚴重失調。

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總體上並沒改變學前教育起點不均衡的現狀,教育本身的規律也決定了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任重道遠。其次,構建人文意藴督導體系,應力求保障學前教育督導的公正客觀與實事求是,忠於客觀事實,不受私人關係影響;不避重就輕,同時要善於發現問題苗頭,力求將問題分析到位,不浮於表層;敢講真話、實話,不做“可説可不説”,或是“説了等於沒説”的模稜兩可的評論;既要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又要對已有的成績充分肯定,“督”和“導”都要準確,幫助被督導對象分析、解決問題。因而,學前教育督導應將幼兒園的進步作為督導起點和終點。在督導方式上,改變過去的命令式與強制式,逐步向啟發式、民主式轉變;在督導內容上,不斷細化與完善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不斷增強可操作性,並增加能反映不同幼兒園發展水平的彈性指標,力求通過督導發現進步,體現督導的公平和激勵;注重“跟進式”過程督導,掌握幼兒園日常管理的真實常態,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在幼兒園管理由突擊型向常態化,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與規範化的轉變中提供指導與服務;在督導方法上,靈活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做法,力求能客觀、全面反映幼兒園的真實發展水平,並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園的發展;在督政與督學、督與導、自評與他評等關係的處理上不斷強化和凸顯人文意藴。目前,我國大部分地方的督導部門對督導評估工具的開發還不完善和成熟,還需要不斷改進與開發科學、專業的評估工具,才能確保在評估過程中獲得全面客觀、真實有效的信息,才能準確地觀測和衡量被督導對象的即時狀態及其進步的程度,這樣的督導結論才能使對方信服。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校督導評估工作的意見》(教督〔20xx〕9號)中強調“要充分利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數據和結果,不斷提高督導評估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樣適用於學前教育。督導部門可逐步開始開展適用於學前教育階段的質量檢測,並將質量監測應用到學前教育督導領域以準確、客觀判斷學前教育的結果均衡。隨着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幼兒一日活動教學理念、教育教學管理手段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幼兒園新規程頒佈後,幼兒在學校內的生活情況以及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管理是否符合新規程理念,在貫徹新理念過程中是否有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問題等,這些對不在幼兒園工作的督導人員來説,不一定會看得準,摸得透,因此必須建立督導專家庫,擴大督導隊伍。督導專家庫成員從幼兒園園長和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中遴選。除專職督學外,注重吸收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學前教育專家共同參與督導工作,這樣參與督導的學前教育專家多,學科力量強,專業配套,才能有效確保督導工作的質量。

三、形成督導工作的制度規範

督導工作的制度規範,涉及到組織規範、文化規範、研究規範和關係規範幾個方面,其價值在於讓督導者對規範的遵從逐漸內化為督導工作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首先,組織規範。組織規範的形成一方面在於組織原則的確立,另一方面在於明確教育督導的實際規程與程序。誠信、公正、高效、廉潔的督導組織原則的確立有利於督導走上科學化軌道。誠信體現督導者在信任與合作基礎上派生出真誠相待、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等誠信規範;公正客觀,避免主觀和偏見。督導組織機構的重要職能在於在複雜的督導實踐中明確督導的實施制度、操作規程與程序。學前教育專項督導的實際行動讓督導理念和價值取向得以落實,操作程序規程則是實際行動得以日常化和具體化的行動指南。對此,福州通過精心設計督導方案、合理組織督導隊伍、細緻開展督導檢查、客觀作出督導分析的專項督導方法與程序值得借鑑。其次,文化規範。督導活動是一種文化行為,事實上,作為存在,督導文化在其內部結構上做出了相應的表達:內藴着一定價值取向的測評工具、調查報告等都是物態性督導文化的體現;督導組織制定的系列制度是制度性文化的體現;教育督導有其自己的文化精神,它“包含着公平、效率、人本的要素,三者組成了教育督導倫理精神的內核”。對行為的評判與“該不該做”的規定是行為性文化的表徵。

基於此,督導部門應通過長期、持續的督導實踐,不斷培養文化氛圍,形成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逐步構建起組織文化,並且不斷提升督導人員自身的文化素養,確立督導人員共同尊奉的理念、價值觀、工作行為規範和共享的價值觀等。其三,研究規範。教育督導理論和實踐情景的複雜決定督導工作同時具有實踐和研究兩種特性,督導者既是實踐者又是研究者,應同時具備實踐者和研究者兩種角色品質,並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督導活動中,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收集資料、合作探討、自我反思、多方總結中解決實際問題。其四,關係規範。對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教育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以及階段性工作要求而言,教育督導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但是,督導者與督導對象之間不是壓制與被壓制,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第一,在督導者與督導對象之間構建互為主體、相互尊重的平等關係。其次,督導者需認識到被督導對象與自己有平等的人格,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處境和要求。再次,具有合作觀念,督導人員與被檢查督導對象之間應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堅守誠信,建立起督導雙方平等且自願的合作關係。最後,應具有角色意識,遵從幼兒園的實際發展需求,承擔和履行各種不同角色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如服務者、研究者、管理者等。

學前教育論文10

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問題和挑戰

摘要:我國的教育管理體制是教育事業的核心關鍵,是基礎。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對學前的教育起着教育、指引、推進的積極作用。由於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關注,我國的教育管理體系的工作重心內容就是日益完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但是目前我國的教育的管理體制還存在着很多嚴重的問題。因此本文就將針對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且提出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具體改進方法,以期改善我國學前教育現狀。

關鍵詞: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問題;挑戰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同時學前教育也是我國教育管理體制的中心環節,家長們更重視孩子的成長,所以學前教育是很重要的。

一、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應對的問題

1)學前教育的一些機構設立不明確。在我國,學校管理體制的設立並不是很明確,設立的機構標準並不準確,在一些機構中人的數量較多,還有設立機構的性質,一些機構的狀況都不是很詳細,所以我國設立的學校教育機構隨意性非常大,由於每個地區的經濟狀況是不同的,所以在設置機構和機構人員的方面上有很大的衝突,不合理的教育管理體制的設立會嚴重阻礙學前教育的發展[1]。

2)由政府主導的學前教育體制的作用不明確。由於我國現在的`經濟體制從以往的計劃性經濟已經轉變成為了市場型經濟,我國學前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近些年來,我國政府曾計劃過辦理學校的思想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現今社會的發展需要了,所以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化。由於我國現在的教育管理體制制度非常不健全,並且現在的教育事業也呈現了不斷下降的現象,這時就需要我國的政府進行有力的指導,指導在這種經濟狀態下如何發展教育事業。我國在20xx年曾頒佈過《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準確的指出來由政府指導的學前教育。但是現在還無法明確該如何用政府來指引學前教育體制的改革。

3)法律的監督機構不是很確全。現在,我國的監督機構並不是很全面,尤其是學前的教育質量方面的監督更是不全面。我國其中一部分省份已經明確制定了一些相對應的國家辦立幼兒園的分類,並且也具有很嚴格的監督機制。但是這些措施方案只是針對一些國家辦立的幼兒園而進行的措施,對於大部分的私立學校這些監督機構並沒有完全實施,對實施監督系統並不是很完善。在這過程中就可以看出,我國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缺少法律的監督和控制,這些方面主要表現在,學前管理教育的監督並不是很全面,監督的一些標準並不是根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的,監督的機制並不完善。然而根據現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發展的現狀來看,國家設立的幼小兒學員在不斷的完善監督和法律效力,而民間辦的幼兒園的數量在不斷擴大,並且辦立這些學校的監管範圍也是在不斷擴大,由於幼兒園辦立的越來越多,則法律監管的漏洞則越來越多。所以我國在對學前教育的管理體制中法律要加大管理措施,實施有效的監督手段。

二、我國學前教育的管理辦法

(一)解決辦法

由於我國的法律制度在學前教育體制中並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加強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就要完善法律的監督,用立法來保障和促進發展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是現在我國政府的中心內容,用法律的方法來幫助我國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能夠解除掉我國學前教育的很多問題。但是由於部分的地區採用一些措施來發展學前教育的作用效果並不是很明顯,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中法律的效力還是很缺乏的。所以,要管理好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就要做出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必須要知道政府的責任和職責所在,以及相關部門的管理方案,面對我國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我國還要加大力度的進行財力補充,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水平的高峯。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關鍵便是要求政府不斷的發揮主體地位,不斷的完善並發展相關的法律制度,並且還要根據情況來設置適合的人員需要和機構配置要求。這些要求是能否發展好學前教育體制管理的關鍵所在。然而在進行實際的管理操作中,我國政府投入的資金也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我國在教育當中所花的經費很多,但是還需要投入更高的資金,但是在建設教育過程中,資金經費已經明顯顯得不夠用。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經濟的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我國只有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投入充足的費用,才能夠讓我國的學前教育發展體制具有充足的物質動力。只有加大學前教育制度管理,才能夠提升整個教育界的水平發展[2]。

(二)我國教育發展的現狀

由於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對教育發展的事業關注度的不斷加重,而且還隨着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髮展,我國也出台了很多新的關於教育政策的方針,這些方針要全部落實到全國各地區,大到城市小到鄉區,要不斷完善我國的教育事業就要從根本做起,即從幼兒園開始就要進行良好的教育管理體制,要不斷提高幼兒園的發展空間,提高學前的教育質量,是首要任務。在我國的教育管理體制中,還存在着很多的政治方面的因素,經濟方面的因素,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是來自於更優秀的國家不斷的發展,並取得優秀成果。這樣看來,能夠帶來我國的經濟水平的增長,就是要靠取全方位的發展,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事業的發展。雖然我國現在的經濟增長水平普遍提高,但是還有很大部分的人因為貧窮而上不起幼兒園,導致了現在的很多小孩子無法到幼兒園上學,耽誤了自己的發展。並且有些幼兒園的學費對比其他幼兒園的學費是很貴的,這些都是因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還有一些黑心校園用一些優勢條件取代了很多正規學校,這些都需要我國的監管和政府的有力指導。

三、結語

要發展我國的教育體制,就要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並要求政府要對學前教育發揮主導作用。我國要不斷創新管理教育體制,不斷健全政府關於教育的機構,同時還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這不僅僅是我國教育的管理體制的發展目標還是政府的職責所在,這也更是我們全國人民的努力成果。要不斷增強學前的教育管理,讓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好的學習發展環境,從而促進其未來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曉波。當代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的分析與思考[J],青年文學家,20xx。

[2]王優娟。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在我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分析[J],教育界,20xx,07。

學前教育論文11

【摘要】學前教育的好壞直接或間接地關係到孩子以後的發展問題,早已成為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就新時期幼兒學前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進行簡要的探討,以期改善促進幼兒學前教育的現狀。

【關鍵詞】學前教育;方法;策略

以往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或老師總是把已經分析得特別細緻的知識傳授給他們,而不是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學習。由於受到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孩子也對這種不甚“科學”的教育方式形成了習慣和依賴。但是,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得人們對幼兒的培養和教育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做好幼兒的學前教育也成了教育的一個關鍵之處。

一、建構開放與互動的校園平台,促進共同發展

為了鼓勵幼兒能夠更多、更好地進行探究性學習,首先就要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空間,要通過開放與互動校園平台的建立為他們提供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們的共同發展。具體來説是:

1.開放式人際關係的建立

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對幼兒的人際關係交流與身心發展都有着極大的積極意義,所以應該讓幼兒們的身心能夠在相互交流和各種娛樂活動的參與中得到良好的成長與發展。此外,教師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幼兒,在不斷的鼓勵他們進行交流、建立友誼的同時要適當地多給予孩子們一些自主權,讓他們自主的選擇和建立同學之間的友誼。

2.跨班級幼兒及校內國小生間互動式活動空間的建立

學校舉辦的活動,無論大小都應該鼓勵幼兒參與,這樣不僅能開發學生的智能,同時也使得他們表現自己的想法得到激勵與提高。

二、在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注重設問引導

一般來説,對自身不瞭解、有疑問的東西幼兒都會特別感興趣,因此一旦他們發現問題的時候就會迫切地想找到問題的答案,而這也正激發了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作為幼兒教育的教師,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學會處處細心觀察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將先前設計好的問題通過適當的途徑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然後想方設法讓他們產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再引導他們從已經學習到的知識中找尋有關目前問題的答案,並鼓勵他們採用不同的途徑與方法。在對問題進行一定的探討之後,教師再進行假設與確定,然後讓孩子們在問題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該對幼兒的一些疑問與想法等進行觀察並加以重視,從問題中探索知識,學習知識。例如,在寒冷的冬季讓孩子們記錄熱水結冰整個過程中温度的變化;在孩子們還沒有認識磁鐵的情況下,讓孩子們觀察桌子上的金屬小汽車為什麼會自己動等。通過這種設疑的方法讓孩子們產生探索知識、尋找的激情,從中學習有關的知識。

三、將遊戲作為教育的一種“媒體”

科學活動是對幼兒的成長產生較深影響的一門課程,因此在對幼兒科學活動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時,有必要將遊戲這種活動項目加入進來。但遊戲必須是經過嚴謹選擇的符合科學的、操作性強、合理的,並且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將遊戲作為教育的`一種“媒體”,其益處具體如下:

1.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力

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有助於他們分清到底什麼才是對自己有利的,以此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2.激發想象力

在遊戲中會有很多情節和場景上的變化,孩子們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或者説為了使遊戲更加精彩,更加能夠掌握,他們會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以確保自己能夠適應整個遊戲內容或者規則的變化,也會通過想象將以前積累的遊戲經驗運用到當前的環境之中,從而在激發想象力的同時也會增強其邏輯思維能力和適應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開發和發揮孩子們的思維,應該更多的蒐集和應用各種具有教育性意義的遊戲,使孩子們的智力在遊戲中得到不斷的開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遊戲中得到提高,思維能力也在遊戲中得到不斷的發散和開發。

四、注重對幼兒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

作為審美心理結構中最主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幼兒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最關鍵的課程,同時也是最基礎的課程。注重對幼兒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接觸和欣賞藝術中的美

首先要對幼兒進行美術課程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自由的美術創作課題,讓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並通過這種創作過程體會藝術的魅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音樂課程加強孩子們對音樂韻律美的體驗。

2.參與和品味遊戲中的美

遊戲也是一種能讓孩子們體會到美的活動。老師應該多帶孩子們進行相關的科學遊戲活動,讓他們在遊戲中提高審美能力。

3.感受和體驗大自然的美

應加強孩子們與外面事物的接觸,在與自然的接觸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純樸與美,加深他們對自然體會與情感聯繫。

五、注重對學生的“三化”教育

這裏所説的“三化”指的是個性化、民主化和環境化。具體來説:

1.個性化教育

這是指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讓每個幼兒都能夠很好的瞭解和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讓他們的先天個性得到最充分自由的展現,對他們採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為每個幼兒設計不同的、個性化的教育活動方案,然後選擇針對性和明確性的活動遊戲方案實施。另外,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採取不同的策略,例如針對性格比較內向的幼兒可以多采取鼓勵的措施,而針對外向型的幼兒則可以選擇多督促的教育措施。

2.民主化教育

所謂民主化教育,指的是在教育過程中要多給幼兒一些發言的機會,在制定某些規則時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共同探討。這種民主化的教育方式不僅能讓孩子更自覺地遵守已經制定的規定,提高他們的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還可以激勵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規則制定的民主程序中。

3.環境化教育

所謂環境化教育,顧名思義指的是在幼兒的生活環境中設立一些具有教育性的事務,在減少教師對幼兒批評指導的同時使幼兒也能在日常活動中提高自我監督的能力。例如,可以在幼兒睡覺的房間牆壁上畫上或者貼上一些既能夠吸引他們注意力又能夠督促他們好好休息的圖畫;在幼兒的廁所裏又可以貼上一些讓他們學會節約用水的標語或圖片;在看書的地方貼上一些能督促他們好好看書,好好學習的圖畫等等。

六、結語

總之,在兒童成長的人生初期,應該儘量充分挖掘出他們的自身潛能,要對幼兒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給予更多的關注,讓兒童成長為一個有益於社會和、家人以及自身的人。因此,在對幼兒進行教育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所帶給他們的喜悦,另外一方面還要對他們進行鼓勵,對他們的疑問表示賞識,從而不斷地激起他們對事情的探索和求知慾望,在正確的引導中教會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創造未來。

參考文獻:

[1]馮梅.新時期幼兒學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J].羣文天地,20xx,18:139-140.

[2]朱雲娟.論幼兒學前教育有效策略研究與探討[J].科技資訊,20xx,11:185.

[3]張娜.學前教育課程模式設計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xx.

[4]郭娜.幼兒學前教育的方法探討[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xx,07:95.

學前教育論文12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教育的起點,對一個人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學前教育起步比較,不過百年的歷史,尤其是在我國起步更晚,因此學前教育的各方面都處在探索發展階段。

20xx年,國務院出台了《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文件,要加快發展學前教育事業。20xx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通知》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明確的規劃,提出了具體的標準。河南省公佈的《河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規劃目標。要想科學地發展學前教育事業,就必須首先摸清家底,瞭解目前我國和我省學前教育人才的現狀。

一、學前教育人才數量現狀分析

目前,全國學前教育教師是非常缺乏的。我們獲得的數據截止於20xx年,這是因為教育部公佈的數據截止於20xx年,20xx年的數據還沒有公佈。從20xx年到20xx年,學前教育教師的缺額比例。從分析數據來看,目前全國學前教育人才的缺額是非常大的。

目前河南省學前教育人才的缺額也是非常大的。我們獲得的數據截至於20xx年,這是因為河南省教育廳公佈的數據截止於20xx年,201年的數據還沒有公佈。

根據《河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的要求,20xx年,幼兒園在園幼兒要達到31萬,學前三年毛入學率要由20xx年的0. 9%提高到7%。目前,河南省制定的20xx年幼兒園毛入學率指標,在20xx年己經提前實現。但是,根據教育部《幼兒園教師配備標準》(草案),河南省的師幼比遠遠達不到教育部規定的標準。而這些專任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學前教育專業經歷的,即不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師幼比呈逐年惡化狀況,20xx年略有好轉。也就是説,目前河南省幼兒園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達不到國家的要求,嚴重地制約了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學前教育人才質量現狀分析

教育部公佈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現狀數據,只公佈了幼兒園教師的總數量。在這些教師中,有多少教師具備從業資格證書,有多少是各級學前教育學校或專業的科班畢業生,這些都沒有一個基本的數據,我們無法對這些數據做出非常精確科學的分析。河南省教育廳公佈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現狀數據中,20xx年之前的數據也只公佈了幼兒園教師的總數量,缺乏更為具體的數據,20xx年(包括20xx年)之後的數據公佈了幼兒園教師中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數量,便於我們分析學前教育人才的質量。根據數據,結合我們所做的抽樣調查,經過科學的分析,我們發現,我國的幼兒園教師隊伍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高等院校培養的學前教育人才,二是各類師範學校培養的學前教育人才,三是大量的非專業人才甚至根本不具備從業素質的社會人員。

目前,第一部分人才絕大多數從事學前教育的管理工作,很少被用於學前教育第一線。這部分人才,基本上由高等院校培養。培養這類人才的高等院校比較少,全國才幾十所,而且每所院校的招生規模都比較小,有的院校每年只招生30人左右,全國每年的畢業生只有區區幾千人。河南省培養這類人才的院校有十來所,除了個別院校外,招生規模也都不是很大,河南省每年的畢業生也只有不足千人。這部分人才,對自己就業的定位要求比較高,他們普遍能夠找到比較高層次的管理崗位工作,他們不必要到幼兒園一線去工作,社會現實也促使他們不願意到幼兒園一線去工作。第二部分人才在學前教育第一線處於主導地位。這些人才在中學裏大都是藝術生,經過幾年的藝術訓練後,藝術才能更為突出。這些人才,滿足了幼兒園對藝術教師的需求,但是這些教師的學前教育基本素養和理論素養普遍不是很高,媒體最近曝光的不少幼兒園事件與之有一定的關係。這個問題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筆者將有專文來分析這個問題。但是,即便是這部分人才,目前也是幼兒園緊缺的人才,他們是幼兒園教師中起主導作用的羣體,但是其數量也遠遠不能滿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第三部分才是目前學前教育教師隊伍中的主體。這部分教師一部分存在於公立幼兒園中,絕大多數存在於私立幼兒園中,是私立幼兒園的主力軍。有不少的私立幼兒園,只有一個或兩三個具有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其他人員全部是不具備從業資格證書的人。有的幼兒園,連一個具有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也沒有,教師隊伍全部由這些人員構成。這些教師的學前教育基本素養和理論素養普遍很低,媒體最近曝光的不少幼兒園事件與之有很大的關係。

鑑於目前人才質量現狀,筆者建議:一、加大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和速度,使之儘快符合河南省幼兒園事業的發展要求,使這部分人才成為學前教育事業中起主導作用的羣體。二、穩步發展幼兒師範學校教育,提高其培養規模和質量,使這部分人才成為學前教育事業的主體。三、加大對現有的不具備從業資格證書的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使之逐步適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必要時可以使這部分人員逐步退出。

學前教育論文13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下,其競爭壓力非常激烈,專業技能的比拼在面試成績中佔了很大的一部分比重,而在專業技能比拼中,最拉取分數的就是自彈自唱這一項。學生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其就業方向主要是幼兒教師,在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國家與社會關注的時代,對於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學計劃來幫助他們提高這項技能,按照學生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

本文通過對課程的調整、課堂形式的巧妙安排、突出“師範性”的彈唱訓練、與加強音樂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繫四點來提高學生學習自彈自唱的技能,使學生在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的推動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教學計劃中慢慢熟練自彈自唱的配奏套路,充分掌握彈唱結合的技巧。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需要更深層次的引導學生在自彈自唱的技能掌握中,體驗音樂的美,提升學習自彈自唱的積極興趣的同時帶着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幼兒教師的隊伍當中去。

“自彈自唱”的概念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提出並在音樂教育專業中開始得到一定的發展,並逐步在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作為專業課的開設來培養學生的自彈自唱的能力。因為這種自彈自唱的能力是學習音樂中任何一個環節最基礎的技能之一,不管是聲樂、 視唱練耳還是和聲的學習,都是圍繞自彈自唱展開學習的。那麼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工作,也是當前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課題,各大院校也在不斷探索和需求改革創新的發展之路。

一、課程調整構想

在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教師是整個音樂教學工作的引導銜接者,並影響甚至決定着最終學生在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效果和收穫的關鍵性因素。

所以,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自彈自唱方面的能力,教師必須先把計劃擬定好,而計劃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課程安排。很多時候自彈自唱帶給學生們的感受是需要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聲樂、鋼琴、視唱練耳及基本樂理知識後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

如果在掌握了所有的音樂科目之後再來學習自彈自唱時間也許就會跟不上,學生畢業的時間五年制大專提前一學期、三年制中專則是提前一年,學生的學習時間如果只交給最後一年或者二年來開展自彈自唱課程,其課程實施效果必定不是很令人滿意的。所以,在這裏如果將自彈自唱科目在學生進校一開始就開設結合其他科目來進行,那麼學習的時間就很好的利用起來,並且可以將理論科目與實踐科目更好的相結合。

二、設計合理的課程教學形式

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教學形式大多以集體課為主,教師在教學中只能以“大部隊”進度來考慮上課內容的安排,這樣使領悟能力好的同學在前面止步不前,不能更深層次的提升專業技能,領悟能力稍弱的同學又有跟不上教學的情況。在教學形式中,應該加入“一對一”的模式,在集體課講解理論內容後,對不同學生的層次採取不同的教學。利用上課時間在老師處把老師所交給的任務彈唱奏一遍,這樣一來有什麼問題老師可以及時糾正,再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再佈置新的任務,將集體課與“一對一”有效的結合,達到最合理的教學形式。

三、加強音樂學科之間的綜合聯繫

在自彈自唱技能掌握中少不了聲樂、鋼琴、視唱練耳、基本樂理的共同輔助。

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更應該與音樂各學科之間交叉聯繫。例如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課程作為音樂素養的基本科目,有效的訓練樂感的同時熟練五線譜及歌曲的調式調性,在音準與節奏的基礎下可以更好的應用於聲樂、鋼琴中。再例如聲樂可與視唱練耳相結合鍛鍊視唱與視奏的能力,有利於快速感知歌曲,快速掌握到音樂的基本風格基本音調來確定配奏的基本思路,音樂各科目如果能更好的聯繫起來可以很大的提高學前教育學生學習自彈自唱的能力。

四、突出“師範性”彈唱結合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是為了成為鋼琴家而生,學前教育中“師範性”是主要特點,所以學生在學習聲樂、鋼琴課程中都不能單獨去學習,而是需要向完成教學的基本技能方向靠攏。

有效培養中職學前教育學生自彈自唱音樂應用能力,其最為關鍵的是抓住課堂有限時間,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重點設計和安排,做到所要教授的課程內容的合理和有效。並對自彈自唱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進行具體的細節分析,包括鋼琴練習、發聲練習以及歌句練習。在自彈自唱的學習過程中,其最為基礎的學習部分是鋼琴彈奏,而鋼琴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熟能生巧的聯繫過程,從而讓手指變得靈巧,並逐漸對樂譜有一個更加準確的理解。學生可在在鋼琴的練習曲觀察分析左手的配奏,在作曲家的配奏中學會和絃級數及和絃伴奏型的運用,把鋼琴與自彈自唱有效的結合起來,解決自彈自唱中“彈”的問題。

此外,自彈自唱中“唱”的部分也是尤為重要,這部分是指利用科學發聲法進行聲樂學習,在唱的過程中可結合視唱練耳的練習方法,先讓學生練習在鋼琴上單手彈奏歌曲,等待熟悉歌曲之後再配奏和絃。

學生們還可以倆倆組合,一名同學唱,一名同學彈奏,然後再換角色進行一遍,在角色互換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能自己彈奏並演唱。儘量選擇難度不大的歌曲讓學生能迅速上手,並吸引學生自彈自唱的學習主動性,可以選擇最為簡單的兒歌來作為最初的練習曲目,並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然後在此基礎上,才能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感受到自彈自唱學習的有趣性並提升其能力。

所以最為關鍵的是老師要善於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案,來逐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對歌曲的不同形式等內容自彈自唱,逐步養成“唱”“彈”二者缺一不可的習慣。

結束語:

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自彈自唱能力,在現有教育教學體制的環境下,專業任課老師是整個學生學習的引導力量,需要不斷提升自我綜合專業能力來發揮教師的作用,不斷為學生的教學開拓創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從而高質量地指導學生不斷提高自彈自唱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對自彈自唱的課堂教學也有了質量的提升,為我國的音樂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有高水平技能的音樂人才。

學前教育論文14

摘要:根據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其對兒童的成長有着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着重探討近現代學前教育發展趨勢以及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啟示。

關鍵詞:近現代;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專業建設

學前教育是對兒童的多個方面進行培養的過程,不僅要對兒童的德育進行培訓,還要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由於兒童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心智都不夠成熟,因此教師與家長就要對其嚴格指導。

一、學前教育產生的積極意義

學前教育處在啟蒙階段,在教育期間主要對兒童的智力、情商進行教育。學前教育是一個人的成長的初始階段,對其一生具有較大影響,因此在學前教育培育過程中利用合適的教學途徑具有重大意義。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發展的關鍵時期,能夠為兒童的以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挖掘兒童的.智力與潛力起着決定性作用,兒童在4歲或5歲,他們的大腦會是成人的三分之二,而且在該階段,兒童的演化也更為迅速,所以對兒童該階段的學習能力、情感因素進行培養有着重要作用。對於6歲的兒童,由於該階段的孩子比較貪玩、注意力不集中,對以後的人生難以把握機會,所以讓他們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能夠使他們在成長初期形成系統性的思想,從而為他們在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近現代學前教育發展趨勢

目前,學前教育並不是一項獨立的學科,在近現代發展中,學前教育是由德國教育學家F.W.A.福祿貝爾提出的,而幼兒園是在1840年設立的。福祿貝爾系統性地研究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並闡述了實際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面,他認為,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的選擇應適合兒童,並根據兒童的自身特點進行設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他認為以開展遊戲的方法可以體現教育價值,並將遊戲作為整個教學中的主要活動,從而設置了一套遊戲與教學材料,其中《人的教育》《幼兒園教育學》為其著作。在福祿貝爾提出的相關理論上,雖然存在一些唯心主義思想,但他在實踐與理論上都為學前教育提出了合適的研究方向。我國的學前教育在當今發展形勢下,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數量上,都實現了跨越式進步,目前,幼兒園已經從城市延伸到縣城、農村中去,不僅幼兒園的數量不斷增加,學前教育也從單一的方式開展實現多元化發展。如,在某區域內在1978年幼兒園的數量為2所,到20xx年,幼兒園的數量開始擴展到142所,其中,在三歲到五歲的兒童都達到18743人,從而提升了入園率。在1981年,我國頒佈了《幼兒園教育綱要》,並在其中將遊戲作為主要教學活動,平時在教學期間,利用遊戲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感官上直觀面對,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作用。到1990年教育部門開始頒佈了《幼兒園管理條例》等相關規程,並促進了學前教育的規範化以及科學化發展,從而保證兒童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在多方面有效發展,以使學前教育實現正常發展。

三、近現代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對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啟示

學前教育在近幾年的學術研究與社會發展中,人們開始對它產生更多重視。近幾年,我國對學前教育學科以及相關理論進行研究,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在學前教育中都發揮着較大作用,針對學前教育兒童的年齡特點,在對其進行培養期間,可以利用相關措施嚴格要求,以促進該領域的優化性。近幾年,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教育水平得到較大轉變,兒童教育存在較大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對其展開相關研究。在對學前兒童進行培養期間,要將培養的對象範圍擴大,因為對兒童的智力、情感等因素進行培養將促進兒童的大腦能力提升。因此,在學前教育中要對兒童的思想意識進行培養,他們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還要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且根據學前兒童的主觀思想進行思考,針對新時期教育改革的內容、方式等,瞭解兒童在各個階段的特點,並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保證在教育發展中挖掘兒童的自身潛力。兒童在接受教育之後,他們會進入到國小階段,因此教師要做好期間的銜接工作,並使兒童在知識轉換過程中能夠順利到學校接受教育,從而使學前教育充分發揮其作用。學前兒童中農村兒童佔有較大部分,但由於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在農村的學前教育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促進統籌區域發展將很有必要。兒童是一個人在智力上的重要發展階段,對兒童進行一定的教育與引導能夠形成完整的人格。要對兒童的學前教育進行培訓,要完整、系統地並最大程度地開發智力與潛力,促進學前教育充分發揮其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羅若飛.近現代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及其對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31(11):61-64.

[2]姜玉海.近現代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及其對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啟示[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xx(8):89-90.

[3]吳昊東.從兒童生活的近現代立場看中國的學前教[J].]民風(科學教育),20xx(2):46-46.

學前教育論文15

聲樂課是學前教育的專業教育課之一,是一門需要掌握技術的專業技能課。學前教育聲樂課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最基本的聲樂知識及基本的聲樂技巧,學生要掌握基礎的唱歌知識,瞭解最基本的歌唱技巧。將所學理論運用於實踐中,完成幼兒教育的要求。

一、課程設置

學前教育課程所要培養的人才是綜

合素養較高的人才,它要求學生的綜合能力強,技能多,應用熟練。學生不只要掌握學前教育所教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唱歌,跳舞,繪畫,鋼琴等實踐操作能力,在這些之中,唱歌所佔比重較大,而聲樂課則是唱歌的基礎,所以學好學前聲樂這一門課程十分重要。

(一)課程定位

學前聲樂課是學前音樂課的一門附屬課程,其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最基本的音樂素質,為學生將來從事幼兒教育提供最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歌唱技巧。如何使幼兒從音樂中收到啟發,引導幼兒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情感和利用音樂表達情感的能力。此課程“幼教”特色鮮明,為了學好這一門課程需要學生學好理論,多多聯繫,熟練處理各種場景下的幼兒教育。

(二)課程目標

學前聲樂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學生掌握基本音樂知識,掌握構建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將聲樂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所教授學生內容要符合幼兒教育發展所需要。讓學生能開口唱,會演唱,會邊彈邊唱。還要讓學生知道如何科學的發生,如何正確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感覺歌曲的藝術形象,逐步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表現能力,有感情的演唱,感染小孩。

(三)課程設計

學前聲樂課是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是其他課程的基礎,也需要其他課程的知識進行支撐,在掌握識譜,視聽,視唱能力後,就可以你進行聲樂課程教學的開展。聲樂課的教學設計順序是聲樂基礎,兒歌代詞練習,兒歌表演,兒歌自彈自唱,逐步展開教學計劃。課程的重點是歌唱發聲的基礎知識,歌唱知識及器官運用,還有唱歌的姿勢,科學發聲。課程的難點是學會基本的歌唱技能,正確理解歌曲所含思想,有感情的演唱。

二、教學內容

(一)聲樂基礎

由於我們的學生都是沒有聲樂基礎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的,所以我將聲樂基礎放在第一個位置上安排20%的課時,重點教會學生最基本的發聲技巧,識譜等,在此模塊內選曲要選擇簡單通俗,適合專業的歌曲,並且還要根據專業特點,儘量選曲中外少兒歌曲。在內容上,要教學生認識發聲器生理構造及作用,學會發聲技巧及如何保護嗓音的知識,懂得歌唱的緩吸緩呼,急吸緩呼兩種呼吸方法,學會連音,顫音的發聲方式。進行唱時姿勢正確,精神飽滿的聲音練習,正確唱出單韻母和歌名,掌握歌唱的呼吸,有意識的控制和運用呼吸開更好的發聲,做到中聲區發生自然。

(二)兒歌代詞練習

兒歌代詞練習主要是為了訓練學生對於歌曲的節奏,音準,音樂風格的把握,還有在發音時保證吐字靈活,清晰。同時結合專業是幼兒教育的特點進行聯繫,一舉多得。在兒歌代詞練習這一模塊,我們安排20%的課時,這一模塊的要求就是學生將詞唱對,吐字清晰,掌握個別複雜的節奏的演唱,靈活運用氣息,使聲音統一,自然,以字行腔,字正腔圓,以情帶聲,正確處理和表現不同風格的歌曲。

(三)兒歌表演

幼兒教育的特點就是要幼兒唱跳結合,在兒歌表演唱的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具有表演力,能夠引導幼兒跟其進行表演,要求學生能夠唱跳結合,與舞蹈課的韻律結合,唱演同時進行,可以較好的表演歌曲同時引領學生。

(四)兒歌自彈自唱

兒歌自彈自唱,將彈唱二合一,針對性較強,難度較高,所以此模塊安排30%的課時。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技能都需要會一點,而我們作為學前教育聲樂課專業的學生,有關音樂的都要涉及一些。會彈會唱,還得能將二者結合。這一教學模塊要求學生有很好的處理能力,知道兒歌的音譜,並且邊彈邊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手腦口同時進行運轉,所以操作較難,這一模塊需要學生多加練習,對於音譜,樂器都要十分熟悉。

以上就是學前教育聲樂課的課程設置,這個安排是結合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緊密聯繫了將來就業的需要,同其他課業配合,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安排。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模式

教育模式主要是創造情景,重點探究,多多合作,獲取知識,分享運用。老師為學生提供進行聯繫的場景,學生在此場景下進行練習,重點讓學生進行探究,如何更好完成任務,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互相指出缺點不足之處,從彼此身上獲取知識,同學之間分享各自心得,並將其總結運用。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將教與學統一,運用於實踐。老師傳授的知識還是較為書面的,學生們之間進行探討可以得出許多課堂沒有教授的經驗。對於學生和老師來説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方法手段

學前教育聲樂課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是: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和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譬如,聲樂專業不同於其他,但是理論教學還不夠,需要實踐需要練習。兒歌表演唱的教學法,是練習法,律動教學法,遊戲教學法和創作教學法的結合。在練習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高,積極性強。在練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教學內容,還可以學以致用。通過創造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應變能力,身臨其境,更好的體會幼兒教育。在學生表演結束後,一般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法,以探究,發現為主,學生通過自我思考去研究如何更好的發聲,如何表演較為順暢,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探討,學習。並總結得出結論。

四、總結

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重視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我們所培養的學生要適應國家教育需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