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書心得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5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暑假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暑假讀書心得集合15篇

暑假讀書心得1

早上聽書,有一段話深深打動了我:我是一棵秋天的樹。我出生在秋天,秋天發芽長大。在秋天裏開始我的生命。我在秋天,把春天裝在心裏。我在秋天,平靜而愉悦地守望春天。立秋之後,天氣微涼,卻是一個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的好機會。回想上班時,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忙着備課,忙着批作業,忙着各種班級瑣碎的事,忙於應付工作的我沒時間讀書,或許這只是為自己的懶惰找了一個藉口,可不知道怎的,總覺得心裏空蕩蕩的,也缺少了快樂。放假前,從鄧老師手中爭來了我跟葉子都想擁有的這本劉墉的《做個快樂的讀書人》,讀完讓我感覺自己身上都有種香味,快樂也回來了。很愛這樣的文字,與其説這是一本書,其實它只是劉墉寫給他女兒的.一封封信,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高深的修辭,卻字斟字酌的深入人心。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説到的那樣:“這本書寫得非常平實而生活,沒什麼專有名詞,所以即使不加註音,也能讓十歲的孩子看懂。”在自己讀過之後,我便有了開學後一定要八班孩子再一起好好讀讀的念頭。

書中是由一篇篇生活中發生的小故事組成的,每一段故事都能引申出一段道理。書的主題就是一位慈父對成長中的小女兒進行教育的點滴。過程是充實而快樂的,而結果卻是事半功倍的。劉墉與女兒之間從來都沒有正面衝突,對於自己女兒,他採取的不是責怪、嘮叨和叮囑的方式,而是選擇“旁敲側擊”,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處。讀完整本書,能夠深深地體會到父親對女兒的良苦用心,並且深深地羨慕這位女兒的成長環境,更想好好學學這種輕鬆有效的教育模式。

本書開篇的第一封書信《説到心靈的深處》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劉墉一開始就指出很多年輕人身上的通病:“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毛病——他説了,也不管別人聽到沒有;他打了電話,也不管有沒有接通;他讀了書,也不管是不是讀進去了。”就像噴水澆菜,當表層地面被噴濕的時候,裏面的土可能還是乾乾的,所以要不停地一次次噴,一直到裏面的泥土得到滋潤才成。讓表面的水珠慢慢滲透下去,滲到泥土的深處,菜才能長得好。這一切都起源於鄰居秦阿姨送給女兒小帆一掛項鍊。劉墉為女兒戴起項鍊,吩咐女兒去向和媽媽説話的秦阿姨説聲謝謝。聽話的女兒乖乖向秦阿姨致謝,但忙於説話的秦阿姨卻沒有聽到,自然面部表情沒有任何反應,而女兒也沒有再繼續致謝,這細小的一幕被爸爸劉墉捕捉到了,於是,就有了這第一封信。

劉墉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告訴自己的女兒自己存在的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説教,這的確更令人容易接受。看到這裏,讓我不得不反思,每當我因為學生在同一個問題上不斷犯錯,沒有聽取老師意見而大發雷霆時,是不是該換一種方式讓他們更容易接受,或者更樂意接受呢?每個人都有交流的慾望,別人之所以對你關閉心門,那是因為你所説的話語沒有觸及他的心靈深處。學生聽不進老師的勸告、教育,孩子對家長頻頻撒謊,甚至出現叛逆,這都是同樣的道理。該如何真正打動孩子,敲開他們的心門,這的確需要好好思考。我想,只有真正關愛孩子心靈,設身處地地為孩子着想,才能觸動他們的心靈,有效溝通。話要説到心靈深處,沒有觸及心靈的溝通,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發生。

我想,只有用動聽的言語來激勵引導孩子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肯挖掘,孩子更是創造出奇蹟來。書中還有更多的故事和道理,每一篇都是精美絕倫,讓人快樂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三班孩子也能快樂地讀書,那麼我會更加享受到這份教育工作帶來的滿滿愉悦感。

暑假讀書心得2

在學校青年教師大比武總結會上,校長給每位青年教師發了一本“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幫助新教師學習進步。我有幸拿到了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翻開這本書,第一句話就是“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非常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句話,就讓人感受到了他的真誠和質樸。這些天讀這本書,有一點小感悟。

1、做自己

當老師,首先是當回自己。老師,在不同人的眼裏有不同的形象,像媽媽,像朋友;回憶我的學生生涯,老師的形象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那麼,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老師呢?這本書告訴了我,我不必做的像老師,我就是老師,不必刻意扮演,不必急於證明,只要自己真實,善良,有學問,真誠對待學生,就會成為學生眼中最美的你。

但是做自己又不是無限制的'放飛,而是要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主人就是從自我認識到自我選擇到自我設計到自我評價的完整過程,做自己主人的人是昂着頭自信地走路的人,是每一天都活在真實世界裏的心地純真的人”。這就是要我們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在遵守教學基本規範的前提下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做好自我反思和評價,在每一個過程中得到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老師。

2、終身學習

教師要擁有精神空間,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精神空間,“無限相信書的魅力,多讀書以滋養身心,多經事以歷練處人。”因此要多讀書,多學習,學習別人的優點,經驗,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多學習,多掌握一些技能,也是現代化中提高自己價值的有效途徑。

而現在社會日新月異,新事物新理念新方法越來越多,學生接觸網絡信息越來越廣泛,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不能再拿着老一套的方法來對待新一茬的學生,只有我們學到的方法越多,才能更好地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只有我們學到的知識越多,才能更好地做到教學實際相結合,提升自己的威信;只有我們學到的思想越多,才能更好地正確引導學生的道路。因此終身學習是一個教師生涯保持持久活力的祕訣。

做教師不易,做好教師更不易,但是既然選擇了成為一名教師,就應該積極應對,真誠,善良,有學識,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教師。

暑假讀書心得3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樹精靈和雪人的這本書,森林裏住着許多樹精靈,他們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它們可愛又淘氣,它們是森林的小精靈,它們無處不在,冬天森林下了一場大雪,樹精靈從來沒見過雪,很好奇,它們不知道雪是什麼?細心的.樹精靈們,它們發現雪花涼絲絲的,樹精靈很快堆了一個雪人。它們驚奇的發現雪人會説話了,雪人和樹精靈們成了好朋友,它們彼此鼓勵彼此關懷,雪人為了給精靈一個驚喜,自己融化了,木牌上寫了送你一片海。

暑假讀書心得4

一次,在無意中看到的一則小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

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瑪麗斯的老師在別人聽課的過程中,請了一個平時説話結巴,但特別想發言的孩子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但那個孩子由於過分緊張,再加上知道自己説話有缺陷,所以憋了好半天都説不出話來,同學都嘲笑他,課堂有點亂了,但老師卻安慰他,引導其他學生幫他想答案,並一再鼓勵他,兩分鐘後,這個學生終於用相對完整的話回答了老師的問題。下課後,聽課的老師感到很困惑,因為一般做課的老師通常會把自己教學出色的一面展示給別人看,而瑪麗斯明知道這個學生表達有困難,卻還叫他發言,如果換作是別的老師一定不會點這學生的名字。當她把問題提出來的時候,瑪麗斯老師笑着回答説:“當時他是那樣積極地要回答問題,如果我不給這樣一個有障礙的學生機會的話,他總也不會有信心。當時他一定是太着急了,而回答不上來,但恰恰這樣的場面對他來説,是太重要了。如果當時我斷然讓他坐下,那他將失去的是下一次在大庭廣眾下開口説話的信心。當然為了展示我講課最好的一面,我完全可以不叫他回答。但這和一個生命的成長相比,簡直太微不足道。所以那一刻,我不僅叫他,而且寧願多等待他兩分鐘……”

瑪麗斯老師的話説的真好!兩分鐘聽起來雖然很短暫,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會顯得尤其漫長,而兩分鐘的等待對一個有生理障礙的孩子成長來説是多麼重要!這是對生命尊嚴的維護與尊重。當學生處世未深,心理的承受能力比較脆弱的時候,特別需要老師對他們的呵護與鼓勵。特別是他們遇到困難,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做師長的更應該體諒他們的行為,理解他們的想法,保護他們的自尊,以誠相待。像瑪麗斯老師一樣把愛的種子播撒到孩子的心裏面。讓學生們也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我想作為一名老師,既然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既然在學生的心裏如同聖人一般,那麼就多用愛心去呵護他們,用微笑去鼓勵他,用寬容去理解他們,用真理去引導他們,尊重生命的尊嚴,讓學生的心靈之花開的更加健康絢麗.

暑假讀書心得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是受了書籍的薰陶,才會有今日如此巨大的成就。一本好書,就像一位良師益友,就像那絲絲春雨,滋潤我們的心靈,而最使我受益匪淺的,還是那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是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孩,從出生起,她只享受過十九個月的光明,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就將她與這個世間隔絕,陷入永恆的黑暗,連大人都無法承受黑暗的痛苦,更何況當時的海倫還是一個剛滿一歲的小女孩啊!任何人都無法想象海倫的那種體會,她彷彿陷入了無窮無盡的深淵,就在這時,一隻有力而温暖的手拉住了海倫,帶她走出黑暗並改變了她的一生,這個人就是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不僅教會了海倫許多知識,而且讓她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更讓她懂得了如何去愛別人,讓她明白人生的道理……上帝關上了你的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莎莉文老師就是打開海倫生命之窗的那個人,當她第一次用單詞連成句子,第一次感受到水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第一次嚐到“愛”的'滋味時,海倫彷彿看到了希望的火苗,她夜以繼日的練習單詞的發音,整日用手摸讀盲文書籍,任她的嗓子沙啞,十個手指都磨出了血,她也毫不在乎,我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夜深了,微弱的燈光下,一個小女孩坐在書桌旁摸讀盲文書籍,十個指頭都磨出了血泡,家人也在一旁勸她不要再讀了,可她依舊馬不停蹄的從書中汲取知識,如果換做是我,我也許會聽家人的話,不再讀下去,可海倫卻沒有,正是她這種不懈努力的精神,成就了這位舉世聞名的文學家——海倫·凱勒。

這本書一直放在我書架上最顯眼的位置,一有空我就會再次捧起這本書,那書中的一幕幕就會像放電影似的出現在我的眼前……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讓我明白了堅持不懈,更讓我明白了要珍惜現在的光明,去創造更好的未來。

暑假讀書心得6

作家路遙寫的小説《平凡的世界》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都有一種精神上的震撼。這部小説譜寫了一曲不屈不撓、蕩氣迴腸、充滿活力的生命讚歌,向人們揭示了生命中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掙扎、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一個空殼,真正博大的生命意義在於對自己的堅定信念,體現在對生命無盡的虔誠與熱情上。

邵平和邵安都是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裏,他們用不同的方式探索自己的人生。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以改變命運,在反覆的苦難中得到錘鍊和昇華。從平凡的故事中,也帶給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如何對待生活,如何生活,以及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

苦難確實是一種不幸,它會給我們帶來物質上的損失或身體上的傷害,甚至精神上的打擊。但是,換個角度考慮,苦難也是對我們身體和精神的鍛鍊和磨礪。只要我們有信心面對它,戰勝它,它就會變成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苦難的確是一筆財富,這讓我們時不時地問自己:我們在努力中追求的,不僅僅是結果,更是奮鬥的歷程。人生的意義在於你能創造這個過程的美好和刺激,人生的價值在於你能平靜而興奮地欣賞這個過程的美好和悲劇。

在悲歎《平凡的世界》苦難的同時,我們在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深的愛,對土地和鄉親的深情。邵安與潤葉的愛情,與的`愛情,潤生與紅梅的愛情,與金秀的愛情等。書中最常用的詞是親愛的。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朋友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這裏一一展現。也正是這些濃濃的愛,像巨大的力量,支撐着深受苦難的人們自強不息,不斷前行。

在我們周圍,父母千里之外的一個電話、成功時朋友的一聲祝賀、失落時愛人的一句安慰,讓我們把這些愛的片斷品嚐、珍藏,不僅作為美好的回憶,更是作為內心的一份寶藏。這親情、友情、愛情一起織成了一張温暖人心的愛網,時時刻刻給我們温情與力量。因為有愛,世界才變得美麗

《平凡的世界》,永遠珍藏於心中的盛典,她讓我懂得:面對生活的苦難,只要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讓我懂得珍惜和感恩,懂得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暑假讀書心得7

《卡耐基口才學全書》

這是我暑假讀的第一本書。戴爾·卡耐基,一個出生美國西部的貧困農家子弟,青少年充滿自卑、曾經飽受奚落嘲笑。最終,他選擇了不斷地自我磨練,經過自己的努力,開創和發展了一種融合演講術、做人處世、溝通交流和推銷管理等於一體的實用口才學理論。

本書通過大量極富情趣、啟人心智的故事和貼近生活的説話原則,生動而具體的闡釋了戴爾·卡耐基的口才智慧。這本書很適合教師閲讀。

《成功家教啟示錄》

這本書選取了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做好父母。故事後面都有專家的精彩評析。這本書既有貧窮夫婦培養出三位博士,也有富家子弟成為畫家的故事;既有單親之旅也成為了成功之旅也有重組家庭造就出了哈佛女孩;既有聾女成為留美研究生也有“蠢女孩”變成了少年大學生等等。這本書也講述了中外現代名人(毛澤東、賀龍、魯迅等)家教故事。我們在輕鬆愉快的閲讀中領悟怎麼做個好父親、好母親。

本書是為人父母的家庭教育讀本,是為師從教者的參考讀物,亦可作為孩子自勵自省的課外書。

《紅樓夢》

從國中到師範,自學考試從大專到本科,都做過有關《紅樓夢》的題目。説來慚愧,我從未完整地讀過這本經典名著。今年暑假,終於拜讀了《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説史上的巔峯鉅著,代表着一個時代的`文學藝術頂峯。閲讀這本看透世態人情的智慧書是一種賞心悦目的享受。

《數學課程標準》

課程改革剛起步時,我正好參加縣學科帶頭人評選的筆試、面試。所以《數學課程標準》裏面的內容能倒背如流。平時的教學中,也經常翻閲《標準》。新課程已實施七個年頭了,暑假裏,我重新拾起《標準》,從總體到部分,從理念到實例,完完整整、詳詳細細地看了一遍,用《標準》的理念進一步指導今後的教學。

《一~六年級教材》

暑假裏,我把一~六年級教材完整的看了兩遍,先是看每冊書安排什麼內容,每塊內容、每個單元要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再按照“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大領域,把十二本書的內容進行了分類整理。整理完後,我才真正清楚每塊內容在哪冊教材,每塊知識的前後聯繫。以前總是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其實是膚淺的、空洞的。只有對十二冊教材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暑假讀書心得8

有幸拜讀安德烈·焦爾當《學習的本質》,初次閲讀便如獲至寶,一口氣看了數小時,停不下來。作者根據不同讀者的閲讀需求,將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怎麼學習?為什麼學習?第二部分、關於學習的新研究;第三部分、學習和文化機構的轉變。這三個部分相互滲透又彼此獨立,使讀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首先,作者強調了“學習者”這一概念,並強調了“學習是學習者在學習”這一理念。通常作為教師而言,我們認為要想學生好好學習,就應該先好好教課,甚至理解為只有好好教課,學生才能好好學習。然而,這一點是不準確的,因為我們忽略的學習這一主觀行為的執行者——學習者,只有學習者個人才能學習,別人不能取而代之。而作為大家共識的一點——教和學之間並無直接關係,也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觀點。

學生不可能完全吸收老師所教授的所有東西,換句話説,即教不是學。而當教學如果僅僅被當作一種簡單的知識傳遞時,它便不能引發學習,甚至還會妨礙學習。一系列關於學習的錯誤想法限制、束縛了教學實踐和文化實踐,它們使人們走上了歪路,甚至教師自身也未能避免,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和“告訴”混為一談。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學生脱節的問題,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把他認為過難的知識砍掉,把能夠證明他所要傳達的信息的論據收集起來,從而完成意義的煉製。為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在無意中讓學習者失去了學習中有教學意義的方面之一。此外,隨傳遞模式的嚴格執行使學習者逐漸失去了批判思維,而批判思維是學習的動力,而且這種模式還會扼殺想象力、創造力和適應能力。學習者最後會變得滿足於被動接受,不再對任何事負責。

因此,對學習者的先有概念的考慮必須稱為一切教育計劃的出發點。

其次,本書在介紹了要學習的重要性後,又進而提出應該怎樣學。三種傳統主流思想認為:第一種是把學習描述為一種簡單、機械的記錄,知識的.獲取通過一個隨時待命的、空白的、始終專注的大腦來進行,學習被看做知識傳遞的直接結果;第二種是建立在訓練的基礎上,進而形成一種原則——學習者在這一傳統下所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形成條件反射;第三種是所謂的“建構”教學法。它從個體自發的需求和“天然”的興趣出發,提倡思想的自由表達、應變、自主發現和探索。個體不再滿足於接受原始信息,要對其進行研究和選擇。

從此,“傳統”教育進入了一條始終沒有改變過的軌道,只要是學習者的感官處於接收狀態,他就可以學習。教師的職責被定位為儘可能清晰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講述。如果學習者理解不了,那就是他不用心甚至是他“懶惰”的表現。因此,所謂的接受者不僅沒有學到東西,而且感到灰心喪氣,和知識背道而馳在歐洲和美國進行的所有評估都證實了這一點。又一個過去存在且現在仍在繼續的錯誤,是認為學習者思維結構的運件和磁帶是一樣的。然而學習者永遠不可能記住刺激物本身,被記錄的刺激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思想。學習者對於自己要做什麼有自己的想法,在他聽到的話裏,他只會記住對他而言有意義的東西。

再者,本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部分——學校和文化機構的轉變,未來的教師職業應該是怎樣的?怎樣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適合的?顯然,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於散播知識,我們已經看到授遞模式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必須創造教學情境,促進對質和意義獲取。但是,正如之前所説,學習者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進行學習,沒有人能替另一個人完成學習,只有學習者自己才能賦予學習以意義。不過如果沒有他者的參與,學習者也無法學習,即使自學者也是如此。人們必須藉助他者——或是因為他者——才能學習,有時則是為了反對他者而學習。這裏的他者是各式各樣的:可能是偶然遇到的一個人,一個不經意間啟發了你的陌生人;或者是一個專業人士,給學習者創造了一整套促進其學習的機制。在上述情景中,教師都可以有一席之位。

在我們對學習的認識中,教師的職業性質改變了。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掌握者,根據事先計劃好的進度傳授知識的某些方面,而是變成了知識和學生之間的“中間人”,但這並不意味着教師的作用被貶低了。相反,“中間人”促進、豐富、創造者學習的條件。知識從來不是即使獲得的,它是長期的文化煉製的產物,人們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最棘手的任務是要成為學習的啟動者,教師要通過自己提出的問題、做出的反應或是提議的活動,引起學生的好奇和驚訝。老師講了多少話不重要,他的傾聽和在場激勵、促進着學生的表達,他的干預幫助學生髮現錯誤和侷限。因此教師是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操控着,他不應該只顧着把學生引向自己的教學計劃、闡釋或教學進程,而是必須尊重學生的自由,然他們找到自己的道路和自主權。教師扮演着喚醒者的角色,不應等待學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後再促進他們學習。教師可以確保提問、煉製、參與和意識覺醒的時間。他是可以確保一個共學習者與環境、教育情境互動的空間,促進交流與對質。

最後,我們要考慮的是一種整合教育。學習應該成為不同媒介整合的場所。它應該優先在學習過程的上游發揮作用。在整合教育中,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者維持他的學習動機,讓他的計劃更加成熟。在知識煉製過程中,教師團隊可以提供工具和組織性概念以聚合各類信息。各類媒介可使信息的獲取更加便利,教師可以從中汲取材料用於教學,擺脱重複性任務,學生可以從中找到更豐富的材料。在學習的後續階段,學校也可以發揮作用,它可以變成學生進行摸索的地方——學生可以在這裏犯錯,這裏沒有社會風險,因為人們安排了各種條件用以促進學習,這對摸索至關重要。

學校甚至可以成為研究有益於社會的問題或者解釋公民問題的場所。學校仍然是人們為人生做準備的場所,今天的“做好準備”意味着不再害怕改變,甚至是對改變有所預期。當今世界,變化已成為一種常態,學校尤其應該是一個人們發現、探討世界變化的地方,學生可以自己想象各種解決途徑。

暑假讀書心得9

這個暑假,我讀了世界作家海·凱勒寫的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帶給我了極大的震撼。

海·凱勒是一位盲聾的孩子,她在很小就失去了寶貴的聽力和視力,讓她的生活充滿着悲涼和黑暗,但她並不自卑,因為她有一位非常愛她的老師———沙利文老師,她改變了海倫的一生,使她考進了世界最棒的哈弗大學,使她的一生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海倫雖然是個盲聾人,但她仍然喜愛學習和看書。書中寫到,海倫每天都會向沙利老師學習10個手語動作,這對於一個眼睛看不見,想學會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海倫一點也沒想過要放棄,在沙利文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耐心教導下,她一直堅持不懈,努力學,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學完了所有的手語動作,並且可以和別人準確對話,那是多麼的了不起啊!

海倫不僅可以對話,還可以看書呢!她每天晚上都會“看”書,她的看書並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手來摸着看,她掌握着幾萬個生字的手感,可以用手摸着進行看書,海倫是有多麼的刻苦啊,才能掌握了這麼多生字的手感啊!她整整花了三年多的時間,並且還要記住一些結構差不多的'生字,連我們這些身體健全的人用眼看都會讀錯,何況她呢!我打心眼裏佩服海倫您。

想到自己平時要是腿摔破皮了,就會叫苦不迭,走路也不肯走了,要父母抱着或者揹着才能出行。要是我的眼睛瞎了,耳朵也聾了,那我肯定是無法生活下去的,讀了海倫的的故事,我真是很慚愧,我要向她學習,改掉自己的壞毛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自從苦寒來”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海倫。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將自己從困境中帶了出來,考進了大家都夢寐以求的大學,還成為了世界偉大的作家,海·凱勒我真敬佩您!

暑假讀書心得10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也是智慧的源泉。所以我喜歡讀書,因為書讓我得到了知識,也體會到了快樂。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明白了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我們中國的歷史猶如一條長河慢慢地流向勝利的大海。在《昆蟲記》中我認識了許多的朋友:有奇特的毛毛蟲,巨大的蝴蝶……印象最深的是公螳螂原來都是被母螳螂吃的。原來在昆蟲界還有這麼奇怪的事情啊!《西遊記》中勇敢又機靈的孫悟空,愛偷懶又愛耍小聰明的豬八戒。孝順的沙和尚和看似温柔又無比堅強的唐僧。他們師徒四人斬妖除魔不畏艱險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取得勝利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

當我做錯了事情不願意受到爸爸媽媽責備想撒謊時,腦子就會浮現出匹諾曹長長的`鼻子,《木偶奇遇記》讓我不可以撒謊,不可以騙別人,不然的話會自食後果的。當媽媽有時候做的飯菜不合我口味,我偷偷想倒掉時,就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就會乖乖的吃了碗裏的飯菜。

書讓我快樂,幸福。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宇宙裏沒有太陽;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更多的書,結識更多的“好朋友”。

暑假讀書心得11

書是鬱金香,沁人心脾;書是畫筆,在我的生活中錦上添花;書是紅日,拔開我心中的雲霧;書是良師,帶你領悟人生的真理……

第一次見到這本有趣的書,是被它那精緻的封面所吸引:一位小男孩的面前飛奔着一隻碩大的狼犬。這個小男孩是誰?他是狼犬的主人嗎?狼犬將飛奔向哪裏?他們之間有着怎樣的故事?好奇心驅使着我向朋友借來這本令我着迷的書。

急不可待地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者。很快我知道了:它——一隻健壯、聰穎、機靈的狼犬羅依,他——一位勇敢,聰明的男孩湯米,它和他形影不離,生死與共。故事情節更是波濤起伏、驚心動魄、引人入勝。

湯米是一個愛護動物的人,他冒着巨大的風險救下了一隻瀕臨死亡的狼犬,最後它們成了好朋友。可是自從湯米救了狼犬羅伊之後,怪事連連:神祕的夜來者,可怕的電話恐嚇,神出鬼沒的沙丘男人,鄰居女孩沙朵意外落水……湯米和羅依在一起幹了很多事。他們兩個最終都成了英雄!

其實動物也是有感情的,也很聰明,誰説不是呢?兩年前我也養過一隻狗。它來我們家時才一個月大,雖然小,但肚子圓溜溜的.非常可愛。當時我並不知道我兩感情有多深,只是早上一見到我就飛快的搖着尾巴,看我站在遠處就會飛奔過來,又是跑得太快還會來個狗啃泥,但它從來不怕痛。他成了我的玩伴。可是好景不長,一個月後,因家裏實在無人餵養它,就將它送人了,媽媽怕我會要回來,就不告訴我它在哪裏?一月後,在我的再三追問下,媽媽告訴我,它已經不在了,原來在把他送走之後,新主人怕它亂跑,便把它拴起來,並且關在籠子裏,從此它就再也不吃不喝,很快消瘦,最後餓死了。我知道後,非常傷心難過,甚至後悔,懊惱……

我傷心難過,雖然我不再餵養它,但也希望它生活的好,甚至比在我家時更好;我後悔我們拋棄了它,即使新主人給它最喜歡的食物;我懊惱爸爸當初為什麼要將它從母狗身邊帶到我家來,最後又送走了它。

動物,愛它就不要去傷害它,收養它就不要拋棄它,我們不會有像湯米這樣與動物生死與共的經歷,但我們可以像湯米這樣真誠地善待它。

暑假讀書心得12

人們常説,唸書要讀透:把書發掘的很深。讀精:把書中的好對象都取出來,提煉出來。讀雜;什麼都得讀。這樣,常識才氣博大博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考不倒之人。可本日我讀了老舍的書,頗有另感,説來與君共享。作文網高中

先談讀什麼書,有人喜好文學類,有人喜好柯斫培,等等各不溝通。他們都與許多書有深摯的友好,可老舍差異,他説和本身有友好的書不多。他不喜好三字經一類的書,也厭惡公式類的古板書。提及來還真有一番原理,為什麼要讀不喜好的書呢?書就是滿意我們的精力需求,可書也得有的`放矢。就説我吧,泛泛拿起些言談軼事的嘲諷小説,便愛不釋手,讀得孜孜不倦,可以望見那些死板的筆墨,即刻兩眼無光。一篇文章多時才讀進一些,就是由於漫不經心。以是選書讀也不能拿來就讀,要分明選擇,但也不能太挑剔,也要學會實行,大概某類書逐步地就會和你的味口了。有一次我有時中借了一本沈石溪的動物小説,早年認為這類書索然無趣,可專心讀了泰半,卻也有那麼些味道。便把這類書都翻了一遍,才得償所願。

接着,談談奈何唸書,我常常讀到一段出格好的文章會與別人配合瀏覽咀嚼一下。老舍説他念書沒體系:有什麼讀什麼,不要看的別讀,讀得快,也不要決心去記,讓書記着本身,讀完了,別去評述······我也認為念書得自由,要為所欲為,書中的英華老是在不知不覺中,灌入我們的大腦,潤澤我們的心裏,強行塞下去的反而沒有效,統統照舊靈活爛漫的好。

老舍老師喜好自由自在、不受羈絆的唸書,這一點倒還真與我心有靈犀呢。

暑假讀書心得13

隨着最後一天下課鈴聲響起,意味着要跟以前跟我們一起玩耍,一起上課的同學和那辛勤教育我們,而又親切的老師告別,也意味着我們結束了我們一年的四年級的生活,進入了暑假生活。

暑假,對於某些同學來説,就是趕緊暑假作業做完,然後把老師佈置的作業也趕緊做完,最後留下的時間給自己盡情地玩耍,

其實,暑假這麼長的時間,我們可以多學習一些課外知識,但是,暑假也不要太過於枯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給身體放放假,放鬆放鬆,洗去學習的勞累。

在暑假裏在我的身邊發生了許多的趣事,我就講給你們聽吧!

這件事就是其中的一件:那天上午,我和哥哥一起去河邊,那條河雖然説很渾濁,但是河裏有許多的小魚在水裏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來游去,這時,我突然看見一隻黑黑的`小魚,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泥鰍,

我發現後連忙轉過頭去告訴哥哥説:哥哥這有一條泥鰍!哥哥説:哪呢?我指給哥哥一看,可是那條狡猾的泥鰍卻逃之夭夭了,雖然讓那隻泥鰍逃了,可是我們也不是沒收穫的,我們倆一共抓了四條石斑魚,

那可是我們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些小傢伙抓住的。

我的暑假生活就快結束了,我還真有點捨不得吶,在這剩下的短暫的時間裏我還要努力地複習好四年級的知識,來迎接新一學期的考驗。

暑假讀書心得14

閒暇之餘,讀幾本好書,不僅僅能夠修心養性、陶冶情操,更能夠開闊視野學到豐富的知識。所謂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説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讀書的諸多好處,讓我深有體會。從兒時愛上讀書,從最初的小兒圖畫到百科全書、天文地理、唐詩宋詞,無一不成為了我的喜愛。之後,書讀得多了,也從中悟出了很多做人的哲學,更深的瞭解讀書的重要性,在以後的事業裏書中所學也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忙。

正因讀書,成功的例子很多,張海迪就是其中的.一個。她5歲時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無法上學。而她卻以頑強的毅力,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後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説,編着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她又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着,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為羣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張海迪從一個殘疾人,到一位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奇才,她完成了人生最美的一次演繹,她的人生彷彿是一道彩虹、美麗着無數人的眼睛。

可見,書中自有黃金屋,確實有道理啊,書籍就像一塊巨大的寶藏,我們永遠也開發不完!讀書的好處恰又似長江之水源源流長,讓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年少讀書,志在千里,而中老年讀書則別有一翻情趣來。

閒暇之餘,當你去欣賞一篇美妙的散文。它能夠隨時帶你走進風景秀麗的田園風光、或是感受異域風情、或是欣賞春花秋月,無論遠古還是未來,都彷彿是身臨其境。若能讀到勵志之作,從中吸取足夠的堅強與毅力,也能夠把自己培養成一位生活中的強者,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若是有幸讀到幾首好詩,品幾闋宋詞,更能讓人心曠神怡了。此是讀書之樂也,正如孟德斯鳩所説,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暑假讀書心得15

你能獨立一個人去航海嗎?你能獨自一人在荒島上生活幾十年嗎?你能在一無所有的情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嗎?相信你和我都會覺得十分困難。但是,有一個人卻做到了,他就是魯濱孫。

一心希望去航海的魯濱孫終於登上了出海的船,可不幸的是他遭遇到了風暴,漂到了一個孤島,雖然生還希望渺茫,可他卻靠着頑強的意志和智慧的大腦,用自己的雙手搭帳篷,掘洞穴,打圍牆,免受食人族侵害,還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具,把荒島改造成了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家園,在荒島上生活28年,創造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蹟。

書中的“野人危機”最吸引我的目光。面臨身陷孤島,發現野人,夜幕降臨,危機四伏的艱難困境下,魯濱孫竟還能對生活如此充滿信心,勇敢鎮定地面對困境,憑藉頑強的毅力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為了自己的生存拼盡全力,更為了日後長久美好的生活積極打算。魯濱孫這種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積極面對挑戰,堅強不屈,充分運用智慧的大腦,才能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創造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最終走向勝利的巔峯。

張海迪曾説過:“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站起來。”我們的學習生活也是如此,遇到“攔路虎”不要慌張,更不要氣餒。要保持冷靜、鎮定,更要用頑強的毅力和智慧的大腦思考問題,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堅強不屈,永不放棄,才能戰勝困難,用自己的毅力創造美好的明天,讓勝利迎接充滿希望的到來,讓美好的品質迎接我們的未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魯濱孫吧!

魯濱孫頑強奮鬥的精神和不屈的靈魂深深震撼着我,也讓我深受鼓舞。我的人生也會隨着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往直前,用毅力創造奇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