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彙編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2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昆蟲記》讀後感[彙編14篇]

《昆蟲記》讀後感 篇1

多數人對蜘蛛沒有什麼好印象,當見到蜘蛛時恨不得衝上去踩死,可能是因為它醜陋兇惡的外表。

蜘蛛有兩個毒牙,一個啤酒肚,還有八條毛茸茸的腿。蜘蛛是一種非常謹慎的動物,當你在它洞穴面前放食物時,它並不會馬上衝出來吃,它會過一會才小心翼翼的爬出地穴,當它發現危險的時候它會迅速衝回自己的地穴。在蜘蛛的世界裏弱肉強食的規則並不罕見,假如兩隻公的蜘蛛在爭鬥,勝利的一方會把輸掉的一方的腦袋刨開,變成它口中的`美食。有些蜘蛛的毒非常厲害,比如塔蘭圖拉毒蛛,人送外號“麻醉師”,假如一隻鳥被這種蜘蛛咬傷了腿,一開始它受傷的腿就無法移動,十二個小時後鳥就會死亡看到這你也許會認為蜘蛛絲冷血可怕的動物,不過你錯了,狼蛛就是一個寧願犧牲自己保護卵囊的偉大母親。

還有一種我們常見的蜘蛛,園蛛。園蛛織的網,是最漂亮的,同時也是它獲取食物的途徑。園蛛屬於節肢動物,園蛛它的吐絲器在它的後退之間,所以它的後腿比其他腿都要長,呈圓弧形分開。就這點來説園蛛應該感謝上帝給了它這麼完美的身體結構。假如今天你看到園蛛的網斷了,第二天你就會發現新的網,由此得知,它是一種很堅持的動物。

《昆蟲記》讀後感 篇2

我最近讀了昆蟲記這一本書,書的作者是法布爾,因為在語文課文中,我們曾經學過兩篇法布爾的文章,都是在昆蟲記裏面的,我也忍不住翻開了這一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寫了各種昆蟲,寫的有它們的生活習慣,有各自的特點,也寫了它們每一個昆蟲都吃什麼。寫得十分生動,讓我們一讀,就能想象到這些昆蟲在做什麼事情,不同昆蟲的每一個細節,以及每一個動作寫的.都那麼生動,就連屎殼郎推球的動作也描寫的非常細緻,彷彿你也在用着放大鏡在看着這些有趣的昆蟲呢。寫的昆蟲也十分的多,有螢火蟲,螞蟻,松毛蟲,螳螂……甚至還有我們沒有聽説過的昆蟲呢。這本書簡直就像一本昆蟲圖鑑。

一本書全面的寫出了各種昆蟲的生活過程,是一本昆蟲手冊,讓我們全面的瞭解昆蟲,法布爾也用了他的一生努力研究昆蟲,寫出了這本昆蟲記。

光從這本書上的內容就感到了法布爾的不容易,他付出了不知道多少的精力投入在昆蟲上面,就是為了而讓後人更加了解昆蟲。

這本書上的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法布爾的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昆蟲記》讀後感 篇3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具有神奇的魔力,讀着讀着它能帶你走進昆蟲的世界,書的名字叫《昆蟲記》,作者是著名的科學家法布爾先生。

我住在大城市裏,很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昆蟲,但讀書讓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昆蟲,瞭解它們生活的知識。有會玩兒心理戰術的螳螂;有需要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唱五星期歌兒的蟬;有呆頭呆腦,不懂變通的松毛蟲;還有我最喜歡的狼蛛,雖然對獵物心狠手辣,但卻有着深深母愛的。

人類對蜘蛛印象不是很好,多半是因為它的外形和有毒的原因。沒錯兒,他確實有兩顆毒牙,但大多數蜘蛛是微毒的.,可是你被狼蛛咬到,那就危險了。狼蛛的毒液能殺死一切昆蟲和一些小動物,所以你還是離它遠一點兒吧。但狼蛛對寶寶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也許這一點會讓你改變對蜘蛛的印象。它是用自己吐的絲把卵纏繞起來弄成一個球兒背在自己身上,每天都要把卵放到太陽下去曬,母蛛還輕輕地滾動,好讓每一個部分均勻接受陽光的照射進行孵化。這不止是一天接下來的三個星期裏,它每天都要堅持這樣直到寶寶出生,能感受到母愛是多麼偉大,此刻我想到了媽媽對我的愛,從出生開始,伴隨着我的成長,母愛時時刻刻都在我身邊兒,不管是昆蟲、動物還是人類。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自然科學知識,讓我喜歡觀察小動物,更加懂得保護愛惜小動物了,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再兇殘的動物也有偉大的母愛。你們也來讀讀這本書吧。

《昆蟲記》讀後感 篇4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法布爾所寫的。法布爾是一位法國傑出的文學家和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這本書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他寫得生動有趣,讓我們看得興趣盎然。

看了這本書覺得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法布爾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以後不能只對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

《昆蟲記》讀後感 篇5

一縷明媚的陽光從窗外探進頭來,輕輕地告訴我新的一天開始了。星期天我最開心的事就是看書,今天的精神食糧該輪到《昆蟲記》了。

走進《昆蟲記》猶如走進了神奇有趣的`昆蟲世界,有充滿想象的建築家白蟻,有美麗殺手螳螂,偽裝家竹節蟲……其中的歌唱家—蟬深深吸引了我,當火辣辣得陽光烤的大地都快熔化時,只有蟬還在樹枝上引吭高歌“知了”“知了”。人們常以為蟬的歌聲是為了呼喚同伴,但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經過多次觀察,發現好幾只蟬在一起時,它們仍在高聲唱歌。這時法布爾腦海中閃過一個想法:不會是整天高歌的蟬沒有聽覺吧?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法布爾用二支槍同時射擊,震耳欲聾的槍聲連他自己都堵上了耳朵,可在幾步之遙的蟬卻沒絲毫動靜,像是什麼事也沒發生過。這樣,法布爾證明蟬原來一天生聾子。但是人們為什麼不容易抓到蟬呢?是因為沒聽力的蟬卻有着發達的視覺。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能養成對每件事多細心觀察的好習慣,那麼你就會發現些前所末有的新東西。讓我們感受一下科學家的發現吧,就請你和我一起走進《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 篇6

我曾經讀過《昆蟲記》一書,它是由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創作的一部長篇生物學著作,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在法布爾的筆下,昆蟲們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昆蟲記》中涉及蜣螂、蟬、螞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甲蟲、蟋蟀、象鼻蟲等100多種昆蟲,記錄了它們真實的生活。在書中,法布爾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以及散文的筆調,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的外部形態、生活習性等,真實地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既表達了他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他觀察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百科全書,還是一部將昆蟲的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聯繫起來,散發着濃郁的文學氣息的文學經典。

法布爾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奇特、有趣的昆蟲世界。就以蟬和蜘蛛為例。原來蟬並不是一出生就可以“唱歌”,而是要在地下待上四年多的時間,脱殼以後才能發出美妙的“歌聲”,這個過程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而且不是所有的蜘蛛都有劇毒,大多數蜘蛛的毒性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蚊子的毒性差不多,並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大的傷害,只有極少數蜘蛛才有劇毒。

《昆蟲記》這本書,能給人無窮的樂趣和無數的啟發,是一本值得同學們閲讀的好書。

《昆蟲記》讀後感 篇7

寒假裏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知道它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筆下誕生的。《昆蟲記》整本書都在寫蟲子,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把弱肉強食的昆蟲世界一下子變得新鮮活躍起來。如蟬向螞蟻“乞討”的樣子:棕綠色的蟬穿着時髦的短裙,兩條腿凍得發抖,可憐巴巴地向螞蟻伸出她的爪子—這就是作者描述當時蟬的形象。連一隻蟬都描述的這麼深動有趣,《昆蟲記》真不愧是一部傳世佳作。與蟲子第一次親密接觸,讓我再次回味起這部佳作。前天出去玩,我臉上特別癢,不一會兒整個臉上都起了紅疹子,媽媽趕緊帶我去醫院,醫生檢查沒什麼大礙,是接觸到什麼蟲子引起的。

吃點藥就會好的。回到家臉上,手上還是癢的難受,這時我想起了法布爾,他為完成《昆蟲記》,明知道接觸蟲子會過敏,仍然眼看着昆蟲蜇他,過敏後一身不吭,直到皮膚脱落也不叫一聲。而現在的我,只是一種普通的過敏現象就已經受不了了,真是小題大做。法布爾用十餘年的'時間潛心寫作,終於完成《昆蟲記》這部傳世佳作,他用一身精力研究昆蟲,為我們的科學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是一個奇蹟,他不畏艱難,不屈不撓和熱愛自然,崇尚科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讀後感 篇8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寫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敍述,惹人捧腹……被裏面各式各樣的昆蟲迷住了。他們有的兇殘,有的温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濕、星辰、昆蟲氣味的存在。四月剛過,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蟋蟀在田野裏歌唱,那動聽的歌聲使任何人都陶醉,連法布爾也想把春天歌唱家的榮譽給蟋蟀。

蟋蟀為什麼能彈出那麼動聽的歌聲呢?別以為蟋蟀的“樂器”有多複雜,其實蟋蟀的樂器很簡單,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個齒,嵌在翅膀對面的梯級裏,使四個發聲器同時震動,下面的一對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對是擺動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隻發生器就能將音樂傳到幾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這聲音是如何的洪亮!蟋蟀有x鋼鐵般的意志,法布爾曾經想把蟋蟀的左翅膀蓋到右翅膀上,讓蟋蟀變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爾發現這昆蟲竟有x堅強的意志,實在不可低估。

《昆蟲記》是一部記載x各種昆蟲習性的書,有了他,我們可以瞭解一下,之前我們從未了解過的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 篇9

寒假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昆蟲記》是法國文學家法布爾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昆蟲記》不僅是一篇文學鉅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呢!法布爾用他一生大量的時間觀察千奇百怪的昆蟲,收穫非同小可,他利用智慧觀察到了昆蟲們的所有習性,並且不斷思考,必要時總會將昆蟲帶到家裏養,以便觀察更方便。這篇文章還讚頌了動物生命的宏偉——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人類雖然在生物鏈的頂端,可我們卻不知道如果沒有了這些微小的生命這個世界到底會有怎樣的變化,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爾所讚美的——昆蟲,他們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們對我們來説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整本書很多處都用了擬人句,形象生動地使這些動物變得更加可愛。

法布爾的堅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蟲來觀察,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爾那樣,努力、堅持不懈,我們的成績一定會更好的!

《昆蟲記》讀後感 篇10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裏,我看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是作者布爾透過對昆蟲的觀察,帶回家培養,然後生動描述的結晶。

這本書向我展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在昆蟲的.世界裏,有着許多聰明的建築師,其中蜂家族和蜘蛛家族是最出類拔萃的,還有可憐的鳴蟬、可怕的狼蛛、勤勞的蜜蜂、膽小的蛐蛐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建築師們。先説説蜘蛛這一家族吧,一聽到蜘蛛這個詞,大家都會感到很害怕,但是你知道嗎?它不僅僅會織網,而且還是一個建築高手哦,它們會挖地下道,在洞口豎起一道防禦牆,它一般都會就近取材做牆。有的還會在枝幹間織一個大大的網,網絲是空心的,會分泌出黏液粘住獵物,而蜘蛛能夠通過發汗、塗油脂來防止被粘住。再説説蜂家族,它們有的在巖石上壘灰泥籬笆,再鑲一層小石頭,之後再壘一層,再鑲一層。然後在頂層開個眼,就成了一個小窩。有的靠團隊合作,把木頭轉化成一種富有彈性的灰色紙,用它來做蜂巢,蜂巢的各層外殼都有這種紙片疊成的大毛毯,即厚實又多孔,能夠達到保濕的目地。

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明白了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做一個生活中有心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 篇11

書的世界好比一個大花園,我被裏面的“花花草草”,字字句句所吸引。書給了我快樂,給了我充實,給了我滿足,更讓我大開眼界。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幽默的敍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脱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我覺得《昆蟲記》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希望同學們有時間一定要看看這本書,相信你們也會對它愛不釋手。

《昆蟲記》讀後感 篇12

在暑假期間,我閲讀了法布爾的一部作品———昆蟲記,在其中我學到了作者的種種寫作方法,而且我還深入瞭解了一些昆蟲的習性,天敵習慣等。

當我一翻開書,我就背有趣的題目所吸引大自然的清潔工,行為詭祕隱士,接着往下看,才發現那是為我們所熟悉的糞金龜,螳螂等昆蟲。

同時,書中還對近30餘種的昆蟲特點進行了描述,細緻的描寫,還有對他們的習性,本能,勞動等描寫在作者的筆下,原本我認為無色的.昆蟲世界變得有趣起來。

我認為昆蟲記絕不只是一本簡簡單單的記錄,在其中,有作者細緻觀察所得,如果作者不那麼用心的去觀察,我相信除了昆蟲,自己沒有人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

而且在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蠍子,蟋蟀,黃蜂,螞蟻等諸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羣居習慣,飲食習慣等,相對於瞭解昆蟲而言,我獲得到更多的是作者的堅持不懈,他的堅持觀察,認真思考,寫出了諸多文明於世的鉅作,從而讓人們對他尊重和喜愛。

這是我讀完昆蟲記的感受,你呢?

《昆蟲記》讀後感 篇13

有一本書,它真實地記錄了活潑可愛的小昆蟲生活。

有一本書,它浩浩十卷,凝結了作者一生的心血。

有一本書,它是人間的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寶藏。

這本書就是法國昆蟲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所撰寫的《昆蟲記》。《昆蟲記》介紹了非常豐富和細緻入微的昆蟲世界。昆蟲怎樣捕捉獵物,怎樣生卵,怎樣築窩以及生長過程也都包含在內,讓我不得不感慨自然界的神奇與瑰麗。同時作者還將昆蟲世界與自己的人生相融合,用社會的眼光來看待昆蟲世界,甚至每隻小蟲子。

閉上眼,兇殘的螳螂、可怕的朗格多克蠍、為愛而生的大孔雀蝶等各具特色的.小蟲子便一個個的浮現在我的腦海裏。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裏的蟬。

蟬,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昆蟲。你知道嗎?蟬在昏暗的地下要生活四年,儘管它在地下生活的時間很長,然而,在陽光中放聲高歌的歡愉生活卻只有五星期。之前我曾因為蟬的喧鬧“統治”而大發牢騷,但是現在,我覺得我們要學會理解它們、接納它們、甚至喜歡它們。儘量不要討厭它們,四年掘土的努力,它才得以擁抱陽光,才得以長出能與鳥兒相媲美的透明翅膀,才得以脱下灰塵撲撲帶着泥點的“苦工”衣服,穿上嫩綠的鮮亮衣服。所以,讓我們靜下來聆聽這對蟬來説來之不易的《生命歡頌曲》吧!

《昆蟲記》讀後感 篇14

這個假期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很有趣,讀完這本書後,我迫不及待的準備和法布爾爺爺一樣去觀察昆蟲。這本書一共介紹了十多種昆蟲,最小的昆蟲是毛翼蟲(一種寄生黃蜂),它小到肉眼都看不到。最大的昆蟲甲殼蟲,它大得連近視的人摘下眼鏡都看得清。並且這些昆蟲還分好和壞,好:有益,沒有危險,善良。壞:無惡不作,欺軟怕硬,霸道。

在這些昆蟲中,我最喜歡的昆蟲是隧蜂,隧蜂是一種友好的蜂,特別討人喜歡。即使小飛蠅把自己的卵產在隧蜂的卵裏,隧蜂也不生氣,並且隧蜂還精心照顧它的卵。最討厭的昆蟲是螢火蟲和螞蟻。螢火蟲:雖然外表光鮮亮麗,實際是兇殘的肉食動物,它可以利用自己身上的毒液消滅比自己大很多的動物。螞蟻:它把蟬辛苦尋來的'食物一搶而光,太霸道了。

“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知了”這動聽的歌聲,你們猜這是什麼聲音?這是大自然動聽的聲音,蟬的歌聲。它美妙的歌聲讓某些昆蟲忘記了行走、吃東西、勞動……

沒有讀這本書以前,我知道的昆蟲種類很少,平時我也不怎麼關注昆蟲。自從獨立這本書以後,我發現昆蟲的世界原來這麼精彩,只要你認真觀察,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各種各樣的昆蟲,有時候我忙去觀察昆蟲活動,常常忘了媽媽叫我做的事情,因此也經常受到媽媽的責罰——不過,我一點也不後悔,因為我又認識了一個昆蟲朋友。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昆蟲和人都一樣,做事要勤勤懇懇、認認真真、不能不勞而獲,做一隻有用的昆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