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讀後感9篇(集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6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嘯山莊》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嘯山莊》讀後感9篇(集合)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1

小説講述啦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兩代人之間的愛情與復仇的故事,希斯克利夫是老恩蕭收養的孤兒,遭到老恩蕭兒子辛德雷的仇視,女兒凱瑟琳雖然深愛着希斯克利夫,但由於地位差異而無法表白,希斯克利夫憤然出走,發誓報復。當他回來時,凱瑟琳已嫁給畫眉山莊的主人挨德加林頓。他從此展開了瘋狂的復仇計劃,迫使辛德雷破產,又騙娶了挨德加的妹妹,當辛德雷,凱瑟琳,挨德加和妹妹先後去世後,他又奴役辛德雷的兒子哈里頓和挨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甚至對自己的兒子小林頓也恨之入骨,希斯克利夫雖然達到了復仇的願望,但卻不快樂,於是在一個風雨之夜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去和他魂牽夢繞的凱瑟琳相會。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的事件。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四個階段逐步鋪開的:

第一階段敍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

第二階段着重描寫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

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最後階段儘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凱蒂相愛後,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甦,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因此,希斯克利夫的愛一恨一復仇一人性的復甦,既是小説的精髓,又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作者依此脈絡,謀篇佈局,把場景安排得變幻莫測,有時在陰雲密佈、鬼哭狼嚎的曠野,有時又是風狂雨驟、陰森慘暗的庭院,故事始終籠罩在一種神祕和恐怖的氣氛之中。

在小説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畫上,她在這裏寄託了自己的全部憤慨、同情和理想。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温暖的棄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嚐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他選擇了反抗。凱瑟琳曾經是他忠實的夥伴,他倆在共同的反抗中萌發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凱瑟琳最後卻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給了她不瞭解、也根本不愛的埃德加·林頓。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虛榮、無知和愚蠢,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生命,也毀了對她始終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還差一點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畫這個人物時,有同情,也有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心情是極其複雜的。

凱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後悲苦的命運,是全書最重大的轉折點。它使希斯克利夫滿腔的愛化為無比的恨;凱瑟琳一死,這腔仇恨火山般迸發出來,成了瘋狂的復仇動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悽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還讓他們平白無辜的下一代也飽嘗了苦果。這種瘋狂的報仇泄恨,貌似悖於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這是一種特殊環境、特殊性格所決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愛情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呼嘯山莊》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復仇目的而自殺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的愛,一種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愛的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表明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只是由於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復甦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閃耀着作者人道主義的理想。

呼嘯山莊中的愛恨情仇無疑是鮮明的,其實愛情本來就是有緣分來定的,何必有復仇的方式來呈現它那,不如懷着一顆祝福的心面對所有的人,把自己解脱啦,也使他人放開。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2

枯草,蓬飛,北風,呼嘯,山路,崎嶇,霧夜,降臨了呼嘯山莊,呼嘯山莊讀後感。如此安靜,一個與塵世喧囂隔絕的山頭。如此淒涼,一個與陰冷黑暗擁抱的山莊。

夏夜,繁星點點,老歐肖收養了無家可歸的希克厲。

也正因為這,他的童年開始與亨德萊和卡瑟琳共度。與亨德萊,他們之間互相產生了怨恨;與卡瑟琳,則一起享受着在曠野中追逐玩耍的樂趣,進而漸漸地愛上了她。可是在老歐肖死後,由於地位懸殊,卡瑟琳終究嫁給了富有的林敦,希克厲負氣出走。

三年後,希克厲意外出現,他打亂了原來相安無事,其樂融融的畫眉山莊,他怨卡瑟琳當初沒有選擇他,他恨林敦搶走了他的愛情和幸福。他沒有輕易放手,他殘忍地報復,瘋狂地破壞,他帶着並不喜歡的伊莎蓓拉私奔,最後卡瑟琳重病而逝。復仇順利地打擊了那林敦一家子。

在卡瑟琳死後,希克厲瘋狂地繼續着復仇計劃,20來年都不曾動搖。確實,他真的成功了,亨德萊去世,其子哈里頓像一條哈巴狗一樣跟隨着他。卡瑟琳之女被迫接受與小希克厲的婚姻,並因此性情大變。林敦和歐肖兩家的所有財產落入他手,但即使就是這樣,他最後還是孤獨地死在卡瑟琳的閨房裏,去另一個世界尋找自己的可人兒。人世變遷20年,沒有一個人得到任何幸福,留下的,只是一個悲劇--而這一切是隻用"因愛生恨"就能詮釋的嗎?

希克厲和卡瑟琳之間,那份穿梭在原野,危險而瘋狂的愛戀,使得兩人陰陽相隔,留下了無盡的痛苦和悲哀,他們的愛情,沒有陽光,歡樂,甜蜜;怨恨,陰鬱,誤解是他們的主色調。但"我就是他,他就是我"這種不被外人理解,接受和允許的愛又是何其深沉和偉大。或許主人公那種陰鬱灰暗的行為太消極,以致令人無法接受,令人受到傷害;或許主人公的愛深沉而令人感動,但選擇的表達方式過於極端,相當黑暗,但這就是《呼嘯山莊》吸引人而令人為之震驚的緣由。

愛與恨只一線之隔,在這裏被演繹的多麼鮮活生動。用恨來表達愛,似乎有點荒唐,但希克厲的愛與恨誰能劃出明顯的界限呢,愛和恨互相摻雜,相互融合,這兩個原本完全對立的概念在他一個人身上得到了和諧統一。因為愛着所以恨着,矛盾嗎,其實不然,卻又講不出其中有什麼必然。愛恨情仇的一次偶然,曠古朔今,只因為愛得深沉。又正因為愛得深沉,"當你安息的時候,我卻在受着地獄般的折磨,痛苦地直打滾!",失去了心愛的人,"我得提醒自己:你要呼吸--幾乎得提醒我的'心臟,要跳動。"

呼吸着喘口氣,再深思一下,所謂的恨其實又不是恨,這恨是愛的另一種表達形式,這種異化的情感超越了現實社會的道德標準,是心靈深處的哭泣,是感傷過後的不甘,僅僅只是不為人們所接受。如果至死不虞的人間之愛,應該受到嘉獎的話,那麼對於希克厲撕心裂肺般的痴情,我只能感慨,超人間的愛就是這畝田地吧,沒有絕對的愛,沒有絕對的恨--這種撲朔迷離的戀情,或許也只存在於人類瘋狂的想象裏。想象--就是精神意念的具體化,卻又似夢一般飄渺。

身處於這個野性癲狂的夢境裏,我無時無刻不在提心吊膽,神經緊張的可怕,終於,那積壓了許久許久,抑鬱的心情釋放字一個靜謐的夜晚,"在那温和的露天,我在那三塊墓碑前留連徘徊,望着飛蛾在石楠叢中和釣鍾柳中閃撲着翼翅,傾聽着柔風在草上飄過的呼吸聲,不禁感到奇怪,怎麼會有人能想象,在這麼一片安靜的土地下面,那長眠者竟會不得安睡呢。"

無論是人間的愛還是超人間的愛。火總有滅的那一天,而人也總有離世的那一年,當希克厲追隨着卡瑟琳的腳步離去,在另一個世界同遊的時候,你會感歎,眼前冷冷清清的悽美,絲毫不遜色於那場風暴一般呼嘯而過的愛戀。

如夢初醒般的恍然大悟,塵世的喧鬧過後,平靜是如此的難能可貴。而這,才是我們在現實中所應該尋找的東西。此"恨"綿綿無絕期,細水長流又何嘗不是愛情的一種方式。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3

其實一開始我是不喜歡這個故事的,因為它的敍述方式和沉重的故事情節,之所以會讀完它,是出於一種對勃朗特家族的崇拜和一種既然開了頭就讀到尾的責任感。

但漸漸的就喜歡上了這本關於愛情和復仇的書,覺得雖然是復仇的陰謀,但這份陰謀讓人覺得摻雜着一種讓人無奈和敬重的幼稚般的的純淨。特別的喜歡這本書裏的三個大男孩,希斯克利夫,埃德加?林頓和哈里頓?肖恩。希斯克利夫是主角,但由於受《巴黎聖母院》的影響,我總是不自覺地把他的那份對於愛情的執着和狂野歸咎於他的吉普賽血統。他的這份愛情讓人覺得珍貴而又難以承受。

雖然説艾米麗有着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一種不受羈絆的野性散發出來,但不得不説,她的寫作最後還是妥協了現實生活的,有點像老師上節課講的《紅樓夢》,雖然有創造但還是無法擺脱自己所處的社會和階層。當讀到書的前半截的時候,按照書的主線,在我看來,希斯克利夫是完全不會出現這樣的結局的,愛情的這種渴望和執着不會允許他出現這樣的一個安排。有的時候我會把他和《飄》裏的白瑞德做比較,我覺得他們是很相似的,只不過是遇到了不同的宿命的戀人而決定了自己的命運。

凱瑟琳和思嘉都是渴望愛情的,都有生而具有的佔有慾。但凱瑟琳缺少思嘉那樣的勇氣,她總是輕易的偽裝自己的愛情,她把自己自動歸咎於自己的貴族階層,這是第一次從畫眉山莊回來之後就體現出來的,她的舉止,她的着裝,讓人覺得生疏。直至後來她答應埃德加的求婚和對希斯克利夫的拒絕都讓人覺得重複了以往別的小説的橋段,但事實上,她還是喜歡希斯克利夫的,要不她也不會在希斯克利夫歸來之後有那樣的表現。

所以她是禮教和愛情的矛盾體,正是她的這種猶豫不決,造成了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的悲慘結局。而這正是她和思嘉不同的地方,思嘉最終可以不顧別人世俗的眼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她卻做不到,她始終沒有拋卻道德外衣的束縛。而這樣既騙了自己也最終造成了三個人的悲劇。再來説説埃德加,埃德加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雖然他在這個小説中並不是作為男一號,也並不是艾米麗所着重塑造的典型,但他的温文爾雅,古典的紳士風度正是我所欣賞的類型。他深深的愛着凱瑟琳,但他卻沒有勇氣和能力去直面凱瑟琳內心深處的那份反叛、鬥爭精神,他內心的凱瑟琳是被束縛在18實際道德枷鎖中的淑女,而這正是希斯克利夫一直想要撕破的她的偽裝。

埃德加缺少那樣的手段,但他是想要保護他的妻兒的。凱瑟琳瀕死前他衝上樓梯去找希斯克利夫的場景,他臨死前想要保護凱西財產的場景,都是他在整篇小説中少見的他下定決心的熱血場景。哈里頓是亨得利的兒子,他和凱西都有着凱瑟琳的眼睛。這是希斯克利夫在死前見到他們在一起是的錯覺,但我想其實哈里頓和凱西的那種反叛和對愛情的嚮往是來自肖恩家的傳統,而那份安享和諧的可能則是來自於畫眉山莊。在整本書中,畫眉山莊是文明是幸福的.象徵,而呼嘯山莊則是鬥爭的場所。

最後艾倫説他們要搬到畫眉山莊,我想這是小哈里頓和凱西以後幸福生活的一種暗示,但就是這種暗示,讓我感到疑惑。就我個人的感覺來説,前面的部分預示着一種暴風雨的結局,而艾米麗所描寫的結局則是一種安詳的結局,我想也許這是迫於外界壓力所更改的也或未可知。有人説這本書是描寫女權主義的,有人説這本書屬於批判性風格的作品。但我想這本書是對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努力卻又無效的反抗的同情及吶喊。這本書中沒有那種普通小説似地那種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的安慰,即使有哈里頓和凱西的喜結連理,也無法抵消呼嘯山莊上那呼嘯的狂風。評論家毛姆説,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還有哪一部小説其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述出來。不得不説,毛姆的評論是十分的中肯的,相信《呼嘯山莊》的神祕,那種懷着宏偉的信念的那份執着的內心掙扎,那份即使經年不見卻不被世人認可的曠世奇戀必將會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4

如果要用兩個字概括《呼嘯山莊》這本書,那隻能是“奇書”。這樣一部如今被公認為英國文學史上的天才之作,被盛讚為“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的作品,卻在出版後被斥責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嘔的小説”,直到半個世紀後,人們才逐漸認識到這部作品的內涵。可是它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卻早在出版一年後就離開人世。

繼承凱爾特人血統的艾米莉,長年居住在偏僻的山村,養成外表沉鬱、內心剛強的性格。她的反叛精神和悲觀意識,從這本書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裏夫和凱瑟琳——身上可見一斑。在那個城市文明大行其道的時代,人類最真實的感情都被包裹上一層風度的外衣,可是希斯克裏夫確是個另類。希斯克裏夫狂放不羈,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後果。他曾説:“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死亡和地獄。失去她,活着也在地獄裏。”聽説凱瑟琳的婚訊後,他憤怒的在雷雨之夜出走;凱瑟琳死後,他半夜去挖開她的墳墓,只為見她一面;他買通教堂執事,在他死後把棺材一側撬開,和凱瑟琳的墳墓相通。就是這樣深深的愛才產生深深的恨。希斯克裏夫對自己的兒子冷酷無情,設計欺騙凱瑟琳的女兒,最終把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都收入自己的囊中。可是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後,勝利的喜悦卻未降臨。他在茫茫的荒原上四處走着,盼望凱瑟琳能夠魂兮歸來見他一面,最終不吃不喝孤苦的死去。

希斯克裏夫的愛,原始而狂熱,如暴風驟雨般濃烈。他的生命彷彿只有兩個部分:愛和恨。他曾至死不渝的追求真愛,也曾殘忍冷酷的報復親人。這樣一個人物,充滿希臘史詩般的悲劇色彩,讀來令人不由得感到一種悲壯和蒼涼。

反觀凱瑟琳,她毫無疑問是深愛希斯克裏夫的,可她也愛埃德加,一個活在文明世界的翩翩君子。她説希斯克裏夫“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裏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儘管這樣,她卻在到畫眉田莊的五個星期後,由一個山村的野丫頭迅速的被同化成一個文靜的淑女,並且愛上年輕英俊的田莊繼承人埃德加。她雖然也為希斯克利夫的出走痛哭不已,但此時城市文明的光輝顯然更吸引她。最終,她在病中深切的思念呼嘯山莊,在臨死前不顧一切的投入希斯克利夫的懷抱。艾米莉通過這樣一個悲涼的.故事,表達對維多利亞時代金錢至上思想的譴責。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之間的愛情,是原始的,也是自私的。這彷彿與我們傳統想法中無私付出的愛情不符。按照一貫的想法,希斯克利夫看到凱瑟琳嫁給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應該微笑着祝她幸福,可他卻完全相反,採取一系列殘酷的復仇。這樣的命運安排,正是艾米莉渴望愛、卻又得不到愛的人生折射。她一生不善交際,又厭惡社會的醜惡,始終活在孤苦和絕望之中。但她同時也沒有放棄過抗爭,她為男主人公取名為“希斯克利夫”,意思就是長滿石楠的峭壁。石楠是一種在荒原上頑強生長的植物,那和惡劣環境抗爭的精神,令艾米莉由衷的喜愛。正是在悲苦抗爭、抗爭不得的複雜心境下,艾米莉寫出《呼嘯山莊》這本奇書。

即使現在來看,這本書流露的陰鬱和悲涼,仍然令人心驚。艾米莉沉鬱的性格,給文學帶來一個經典,卻給自己帶來孤苦的一生。在我看來,如果可以選擇,艾米莉肯定願意擁有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文學的成就。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悲劇,假若她能和她的姐姐那樣樂觀,也許她就不會英年早逝。有一句詩這樣寫道:“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只可惜,艾米莉擁有一雙心靈的黑色眼睛,卻沒有為她自己尋找到人生的光明。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5

能夠看完《呼嘯山莊》這本書,我感覺挺佩服自己的,學會開通kindle會員,並且看了一本書,還是有成就感的。

故事的背景場所聚集在呼嘯山莊跟畫眉田園,人物的線索圍繞兩個家族系脈展開,愛恨情仇。人物充滿了悲劇色彩,致使大家都沒有得到圓滿的因素,在我看來是因為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點造成的。看起來讓人反思,要是我們自身,能否做到更好。

圍繞這個男主角希刺克歷夫跟女主凱瑟琳的愛情故事,其實我看的時候覺得他們彼此不愛對方,只是偏執。如果愛情是讓自身悲痛,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幸,為什麼不彼此祝福對方。

希刺克歷夫:一個恩蕭家族撿來的外地孩子,他的到來對恩蕭家族的各個人物帶來了不一樣的人生,他在這個家族成長,愛上了可以稱之為“妹妹”的凱瑟琳,跟凱瑟琳一起成長的時光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後來因為老恩蕭的去世,矛盾開始激化。以前老恩蕭有多寵他,老恩蕭的兒子辛德雷就有多恨他。生活的變化使得他的內心充滿仇恨最為重要的是內心的敏感,這種性格致使他跟凱瑟琳的愛情沒有得到好的結局,使得他的一生活在報復仇恨中。

凱瑟琳:一個多變的女孩子,呼嘯山莊的小公主。童年的無憂無慮,家人的寵愛。父親的去世,哥哥制止她跟希刺克歷夫的接近,這些都不能阻止她希望希刺克歷夫發心。她説希刺克歷夫是有跟她一樣靈魂的人,她喜歡親近他。但是當他遇到了畫眉田園彷彿王子憂鬱高雅的埃德加時,她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開始在埃德加面前表現有禮。她的搖擺不定,使得她最愛的人遠走他鄉,她嫁給了埃德加。希刺克歷夫回來後又忍不住靠近,三個人的關係致使她認為都不愛她,都是報復她,後來因病去世。

埃德加:一個愛着凱瑟琳的`男人,愛得純粹。就是性格上的軟弱,使得生活不受自己的控制。妹妹伊莎貝拉愛上希刺克歷夫,他勸阻不了妹妹,選擇跟妹妹斷絕聯繫,直至伊莎貝拉在外面要去世。妻子凱瑟琳的去世使得他好像失去了半個靈魂。

伊莎貝拉:埃德加的妹妹,希刺克歷夫回來復仇的時候愛上了他,不惜離家出走。結果是悲劇的,希刺克歷夫不愛她,哥哥不要她。失去了所有獨自遠在外地生下孩子林哼。

凱蒂:埃德加跟凱瑟琳的女兒,一個跟凱瑟琳很像的孩子,長大後成為希刺克歷夫復仇的工具,被迫成為姑姑跟希刺克歷夫的兒子林哼的妻子,在父親過世後,家產被侵佔。

林哼:我認為最悲劇的人物,一個被父親討厭,當做工具的人,死也要被利用。小時候跟母親伊莎貝拉在外面,母親死後被舅舅接回家一天,父親希刺克歷夫接回來第一次就嘲諷他,一個一生體弱多病,沒有人關心過的人,最後死成為了他的解救。性格軟弱。

辛德雷:一個愛着自己的妻子,在妻子肺癆死去的時候活在地獄中的人,敗壞了家族呼嘯山莊的資產,不明白他為什麼可以除了妻子就看不到別人的心態,妹妹凱瑟琳在他眼裏是工具。妻子去世後,兒子哈里頓是多餘的。

哈里噸:生活在父親的打罵中長大,對希刺克歷夫應該是仇人的人心懷敬佩,對凱蒂喜愛。最後在希刺克歷夫死後得到了家產,跟凱蒂在一起。希刺克列夫死時,哈里頓哭得最傷心。

一片人物充滿缺陷的性格,看着很引入深思的文章。又寫句子很又意思的。

比如“驕傲的人給自己招來悲哀不要認為她穿上漂亮的衣服就變成陌生人似的”是述説整個g故事的保姆艾倫説的,她跟希刺克列夫説的,當時希刺克列夫因為凱瑟琳的禮儀覺得自己跟凱瑟琳之間有階級。

埃德加“對不一定是仇敵的人要當做朋友”。

最為有趣的是這句“我對林哼的愛像樹林中的葉子,我完全曉得,在冬天變化的時候,時光會變化了葉子。我對希刺克列夫的愛恰似下面的恆久不變的巖石。"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6

《呼嘯山莊》是英國作家艾米麗·勃朗特的作品。

在這部作品裏,年少的希斯克裏夫在流落街頭時被呼嘯山莊的主人,鄉紳恩肖先生碰到,並出於同情把他帶回到山莊裏來。從此以後,在恩肖先生的百般寵愛下,在恩肖先生的親生兒子亨德利·恩肖的百般虐凌下,和恩肖先生的女兒凱瑟琳·恩肖青梅竹馬,逐漸的產生了愛情。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恩肖先生去世後,得知凱瑟琳要嫁給畫眉山莊的埃德加·林頓時,希斯克裏夫離開了呼嘯山莊,消失的無影無蹤。三年後,他以一個成人的英俊的形象回來時,展開了瘋狂的報復。他通過賭博的方式,將呼嘯山莊佔為己有,並且霸佔了亨德利的兒子哈里頓,住在屬於他的山莊裏,心甘情願的做希斯克裏夫的僕人。另一方面又娶了凱瑟琳丈夫埃德加·林敦的妹妹伊莎貝拉·林敦,然後進行百般虐待,只是為了得到畫眉山莊的家產。而他的所愛凱瑟琳生下懷胎才七個月的女兒後,最終死在了希斯克利夫的懷裏。由此他展開了更為瘋狂的報復。待到亨德利的兒子哈里頓、凱瑟琳的女兒小凱瑟琳和他的兒子小林頓成人後,他設計讓小凱瑟琳嫁給了他將要死去的兒子小林敦。結婚後不久,小林頓就死去了。而他公然的霸佔的畫眉山莊的財產。擁有了所有的這一切,他並沒有感受到多少的快樂。因為他最愛的人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了。在得知房客洛克伍德住在凱瑟琳房間時,做夢夢到凱瑟琳的冤魂要進到房間裏來時,希斯克裏夫竟盼望與凱瑟琳的魂魄相聚。並悄悄地挖開了凱瑟琳的墓葬,為死後能和凱瑟琳埋在一起做準備。在絕食三四天後,最終在凱瑟琳的房間裏去世。結束了他痛苦的一生。小説的最後,以小凱瑟琳幫助哈林哈里頓學習知識、找到自我,從而兩人幸福的結合在一起,擁有了原本應該屬於他們的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為結局。

小説主人公希斯克裏夫屬於悲劇式的人物。小説中並沒有寫他的家世,只是在四處流浪時,偶然被恩肖先生碰到並帶回到了山莊撫養。當得知凱瑟琳要嫁給林敦時,他選擇逃避來對待自己的感情。當他真正的向凱瑟琳表白時,凱瑟琳卻死在了他的懷中。當他報復了所有人,得到了想擁有的一切財產時,卻發現活在世上也沒有任何意義。最終以死來追隨凱瑟琳的腳步,解脱自己的痛苦。在讀小説時,一邊痛恨他性格陰暗的一面,一邊又為他對凱瑟琳深深的痴情所感動。他是一個多麼執着深情的一個人,然而在年輕時沒有很好的認知自己的感情,也不知究竟該如何正確的處理這些事情,選擇了逃避的出走。當他回來之後還是用各種錯誤的辦法去處理各種關係,導致事情越來越糟糕,痛失所愛。這麼陰狠邪惡的一個人,最終也逃脱不掉一個情字。不過有時我也會想,人生在世真愛過一次,對主人公而言也算是一種幸運吧。

這麼複雜的一個故事情節,幾乎全是由租客洛克伍德和家裏的曾經的僕人內莉的講述來完成,凸顯了作者寫作手法的.巧妙之處。另外關於故事人物中,小凱瑟琳首先嫁給的是自己的堂弟林敦,最終又和自己的表哥哈利頓在一起。他使我想起了《紅樓夢》。寶玉和表妹林黛玉產生愛情,最終卻和自己的堂姐薛寶釵成親。關於近親結婚古今中外都是很風靡的。這幾天聽神話故事,造人的女媧和伏羲實際上也是一對兄妹,這個親就更近了。從古至今,從遠到近,都能默默地感受到人類的不斷髮展,但人對待感情的態度是不會變的,這也是做為人的一種魅力所在。

讀小説時,由於中間配了一些黑色的版畫插圖,再加上故事情節的悲劇色彩。剛讀完的那兩天,我彷彿會看到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凱瑟琳的鬼魂要回到屋子裏去;或者是肅穆的山莊在閃電中突現。儘管心裏也會感到害怕,但我想也是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只有在不知不覺中把作品對故事情節的刻畫深入到了讀者的內心深處,才會浮現出電影中出現的真實的情節吧。等有時間一定要把電影找出來,再細細的慢慢品味咀嚼。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7

看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希望西斯克裏夫年代永遠過去,愛與復仇的故事以前只在電視裏看到的畫面,書本里面19世紀的英國,彷彿就是一百多年後我們生活的時代,時間流逝,但是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卻永遠也不會改變。

凱瑟琳和希斯克裏夫之間捨生忘死的愛情故事最感人了,她們愛的誓言“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後的留戀了,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獨留他留下來,我依然還是我;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下來了,而他卻消失了,這個世界對於我就將成為一個陌生的地方。我不能繼續活在這個世上。”還有“我愛他腳下的地,他頭上的天,他所碰過的每一樣東西,以及他説出的每一個字。我愛他所有的表情和他的一舉一動,還有完完整整的他。”這份愛情很真摯,很純潔,但是卻因為哥哥的譏諷和反對,凱瑟琳的愛慕虛榮,希斯克利夫沒有錢,沒有地位,而且沒有教養,把他的身份貶低得如同喪家之犬,難道人的自尊心就是這樣被扭曲的嗎?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脆弱的,當你對他輕微的鄙視時,都會從你的行為中看出你對他的譏笑。希斯克裏夫的離去是對凱瑟琳的真愛,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後來的復仇計劃絕不是他生來就有的想法,是人性被扭曲後的墮落。

“有半年時間這火藥像沙土一樣地擺在那兒並沒有引爆,因為沒有火來湊近點燃它”希斯克裏夫的離去徹底傷透了凱瑟琳的心,她的心早已不像當初那麼純潔,她的心裏裝着一個人,但是為了生活卻和另一個人在一起了, 埃德加是她們相愛的惡果,當希斯克裏夫再一次回到呼嘯山莊,一切都變了,就如文中所説“一千個大錘在我的心頭敲打”“他來到山莊簡直就像是無法釋懷的憋悶。我感覺上帝在哪兒放棄了這迷途的`羔羊,任由他亂來,而一隻惡獸暗暗巡行在那隻羊與羊欄之間,伺機跳起來毀滅它。”我得到的感悟就是當兩朵火星發出最亮的火苗時,那他們就是永遠的聖火,兩個相愛的人無論時間怎麼推打着年輪,他們的火花永遠不會滅,愛情是一把雙刃劍,一邊是永恆,一邊卻是瞬間。凱茜是幸福的,兩個男人都那麼愛她,但是她知道她回不去了,雖然畫眉田莊和呼嘯山莊相差只是四里的路,但是對她而言卻是天涯海角。

“優秀的禾苗埋沒在一片荒草中,當然蔓生的野草一定總是高高地遮住了沒有人管的佳禾。”這句話很深刻的表達了希斯克裏夫和哈頓的童年,青年,沒有人拔掉野草,野草就會遍地生,沒有人管教一個懵懂的孩子他也只是個文盲,希斯克裏夫如此,哈頓也是這樣,希斯克裏夫對凱瑟琳的愛是那麼的純潔,但是現實是那麼的骨感呀。希斯克裏夫沒有在她們的後代上覆仇也許是因為他懂得了寬恕,他看到凱瑟琳的影子回來找他,“我靈魂的喜悦殺死了我的軀體,但是靈魂本身並沒有滿足它本身。”心靈不在他生活的地方而在他嚮往的地方,生不能同寢,他們卻能死而同穴。那三座孤立的墳,林頓、凱茜、希斯克裏夫他們的靈魂都去了他們嚮往的地方,他們的靈魂也都得到了救贖,小凱西和林頓也會一直幸福下去的。

故事雖然看完了,但是故事裏的人如同每天生起的太陽一樣永存在我的記憶裏。那個資本社會中的人精神上的壓迫,緊張,矛盾與衝突,與我們二十一世紀中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而像凱茜這樣的女子與我們現今想要嫁給富二代而又放不下初戀情人的女人有什麼區別呢?也許再也不存在希斯克利夫,他的痴情,他的復仇,他因愛而被“愛”囚籠。我們現今的痴男怨女也不少,但是我們一定要擺好自己的心態,不管別人如何的譏諷也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人生,愛情也一樣,他幸福我就幸福,不管是否能在一起,也不能把自己的痛苦加到別人的身上。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8

曠野,西風,遠處的城鎮,折的雜草,崎嶇的地形,蒼涼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艱辛的奔波,寂寞的歲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沒有榮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裏——夢想夭折,飽嘗世事無常,造化弄人。這位才華橫溢而早逝的女子絕不會想到,她死後,自己唯一的小説《呼嘯山莊》會被後人譽為“最奇特的小説”且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絕色異彩的一粒寶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麗動人的光彩使無數讀者為之折服,深深驚歎於它非凡的藝術魅力。

初讀此書,完全出於好奇。好奇原由來自於模糊記憶中一部老電影的片段。看那電影時年紀尚小,換頻道瞎混時間無意看到鳳凰衞視正在放的這部片子。那個鏡頭把我嚇住了:背景是窗外極空曠又猙獰的凸凹不平的荒野,風呼嘯着高高掀起窗簾,一個長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極虛弱的一個女的相擁而泣,悲慟之狀感天動地,説的一些話也是可以使人肝腸寸斷,悲至極點的一類,氣氛很是壓抑;音樂又深重,如濁水,迴旋着淤結住,流不開化不了的讓人喘不過氣來。整個畫面多少有點怪異的感覺,甚至讓人有顫慄的恐怖感,彷彿有無形之手詭異的伸出來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掃了眼片名,頓時覺得那名字也怪,叫什麼《咆哮山莊》。就着孩童豐富想象力和自以為是的理解力,我當場對片名作了想當然的幾種解釋,——現在看了書才知道當時全是曲解了——對於這個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電影我興趣不大,轉而換台尋動畫片去了。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卻再也揮之不去,縈繞記憶深處至今日。讀了原著,憶起那個鏡頭,也知道《咆哮山莊》就是手中所捧的這本《呼嘯山莊》了,才覺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濃,很真實,很到位。天性愚駑,書中個別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時未能領會,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寫,飽含激情的對話,性格各異的人物,激起心中豐富的情感浪花,悲喜無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難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靈性的,它們在風中呼號,在矛盾中痛苦掙扎,在痴戀中撕心裂肺,它們點化了我拙鈍的心智,引着我進入那個癲狂,野性的世界,各色人物的臉或笑或泣,旋轉着,在眼前變換着,衝突着,意亂神迷。寒假重讀此書,再次陷入那個怪異的夢魘。

是的,夢魘。噩夢,沒有城市,工業,時尚。只是荒野,田莊,嶙峋的石,在曠野上飛奔的愛,撲朔迷離的眷戀,交雜無續的恨。希刺克利夫與凱瑟琳歐肖的愛情足以用“痴”來形容。陽光,甜蜜,歡笑不是他們愛情的主要,而陰鬱仇恨誤解怨憤交織混雜成為他們愛的主色調,造就他們近乎瘋狂的愛。凱瑟琳説:希刺克利夫就是我,我就是他……這種愛不被旁人理解,接受,和允許,他們於是在不斷的鬥爭,與周遭的一切鬥,可現實折磨他們,刁難他們,希刺克利夫被當作下人,沒有地位,背景,修養的野孩子,流浪兒的低賤出生使他被剝奪了享受優裕生活的權利,被粗魯的打罵,侮辱。他也放棄了曾有過的成為一個體面紳士的憧憬;而凱瑟琳是大小姐身份,理應嫁給像林淳那樣的'少爺,他們從小產生的美好感情也因此蒙上一層無法忽略的陰影。命運弄人,他們沒有走到一起,但他倆的默契靈魂相依相偎,衝破一切束縛,試圖越過難以逾越的造化的鴻溝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但這危險的愛使他們付出慘重的代價,凱瑟琳重病而逝,從此二人陰陽兩隔,希刺克利夫悲痛至極,愛人的離去激化了他人性中報復的陰暗面,他瘋狂的報復兒時對自己不遜的辛德森和他兒子哈里頓,報復林淳和他妹妹伊麗莎白,曾經因凱瑟琳愛的感化而深藏心底的野性暴露無遺,日益尖鋭直至佔據他靈魂的絕大部分,他變得恐怖而陰森。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9

如果要用兩個字概括《呼嘯山莊》這本《呼嘯山莊》,那隻能是“奇《呼嘯山莊》”。這樣一部如今被公認為英國文學史上的天才之作,被盛讚為“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的作品,卻在出版後被斥責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嘔的小説”,直到半個世紀後,人們才逐漸認識到這部作品的內涵。可是它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卻早在出版一年後就離開了人世。

繼承了凱爾特人血統的艾米莉,長年居住在偏僻的山村,養成了外表沉鬱、內心剛強的性格。她的反叛精神和悲觀意識,從這本《呼嘯山莊》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裏夫和凱瑟琳——身上可見一斑。在那個城市文明大行其道的時代,人類最真實的感情都被包裹上一層風度的外衣,可是希斯克裏夫確是個另類。希斯克裏夫狂放不羈,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後果。他曾説:“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獄裏。”聽説了凱瑟琳的婚訊後,他憤怒的'在雷雨之夜出走;凱瑟琳死後,他半夜去挖開她的墳墓,只為了見她一面;他買通了教堂執事,在他死後把棺材一側撬開,和凱瑟琳的墳墓相通。就是這樣深深的愛才產生了深深的恨。希斯克裏夫對自己的兒子冷酷無情,設計欺騙凱瑟琳的女兒,最終把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都收入自己的囊中。可是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後,勝利的喜悦卻未降臨。他在茫茫的荒原上四處走着,盼望凱瑟琳能夠魂兮歸來見他一面,最終不吃不喝孤苦的死去。

希斯克裏夫的愛,原始而狂熱,如暴風驟雨般濃烈。他的生命彷彿只有兩個部分:愛和恨。他曾至死不渝的追求真愛,也曾殘忍冷酷的報復親人。這樣一個人物,充滿了希臘史詩般的悲劇色彩,讀來令人不由得感到一種悲壯和蒼涼。

反觀凱瑟琳,她毫無疑問是深愛希斯克裏夫的,可她也愛埃德加,一個活在文明世界的翩翩君子。她説希斯克裏夫“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裏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儘管這樣,她卻在到畫眉田莊的五個星期後,由一個山村的野丫頭迅速的被同化成一個文靜的淑女,並且愛上了年輕英俊的田莊繼承人埃德加。她雖然也為希斯克利夫的出走痛哭不已,但此時城市文明的光輝顯然更吸引她。最終,她在病中深切的思念呼嘯山莊,在臨死前不顧一切的投入了希斯克利夫的懷抱。艾米莉通過這樣一個悲涼的故事,表達了對維多利亞時代金錢至上思想的譴責。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之間的愛情,是原始的,也是自私的。這彷彿與我們傳統想法中無私付出的愛情不符。按照一貫的想法,希斯克利夫看到凱瑟琳嫁給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應該微笑着祝她幸福,可他卻完全相反,採取了一系列殘酷的復仇。這樣的命運安排,正是艾米莉渴望愛、卻又得不到愛的人生折射。她一生不善交際,又厭惡社會的醜惡,始終活在孤苦和絕望之中。但她同時也沒有放棄過抗爭,她為男主人公取名為“希斯克利夫”,意思就是長滿石楠的峭壁。石楠是一種在荒原上頑強生長的植物,那和惡劣環境抗爭的精神,令艾米莉由衷的喜愛。正是在悲苦抗爭、抗爭不得的複雜心境下,艾米莉寫出了《呼嘯山莊》這本奇《呼嘯山莊》。

即使現在來看,這本《呼嘯山莊》流露的陰鬱和悲涼,仍然令人心驚。艾米莉沉鬱的性格,給文學帶來一個經典,卻給自己帶來孤苦的一生。在我看來,如果可以選擇,艾米莉肯定願意擁有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文學的成就。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悲劇,假若她能和她的姐姐那樣樂觀,也許她就不會英年早逝了。有一句詩這樣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只可惜,艾米莉擁有了一雙心靈的黑色眼睛,卻沒有為她自己尋找到人生的光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