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集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合)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開頭,就把人帶進了那三國鼎立,誰與爭鋒的時代,心情也激動了不少。《三國演義》裏又感人,有毒辣,有激烈……讀之不禁讓人拍手叫好。

是的説起三國演義,每個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宴桃源豪傑三結義”。“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的劉備;“身長九尺,鬢長兩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的關羽;“身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笨馬”的張飛。這三位豪傑一聚首,一結拜,是小説生動了不少,才引出後文一大堆精彩情節,讀到後來,認為劉備這大哥當對了,雖無關張二人之勇,卻有沉着穩重之勢,才能“三顧茅廬”請到那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

在“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這一回,讓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周瑜好歹也是孫權的軍師,竟中了諸葛亮的雕蟲小技,讓孫權心甘情願幫劉破曹,看來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周瑜為了小喬,孫權為了大喬,不讓曹操奪走,甘願與曹對立,這也告訴我了一個道理:學習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還得了解空氣,才能讓別人心甘情願依着你。周瑜不愧是周瑜,後來發現自己中了計,才咬牙切齒,深知諸葛亮不可小視,三番五次的相知諸葛亮於死地,讓他三天找來十萬支箭,周瑜認為這樣可以難倒孔明,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以除後患,沒想到他的計謀還是被諸葛亮料到,才有了“用奇謀孔明借箭”,諸葛亮就是諸葛亮借天氣是曹操面紅耳赤,諸葛亮這一借可謂借出了本事,不禁讓我這個讀者讚歎不已,也讓周瑜佩服不已。因此,兩人共商破曹大計,那就是“獻密計黃蓋受刑”。為了吳國,這位忠心的老將甘願北大一百脊杖,五十棍,看着書中黃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昏厥幾次,我早已熱淚盈眶,為這位忠臣鼓掌,正是“勇將輕身思報主,謀臣為國有同心。”

最精彩的想必是“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的“赤壁之戰”這一火攻,更是使曹軍大敗而歸,連曹操都險些喪命,幸虧有幾位大將竭力保護,才帶着殘兵突出重圍,這一仗讓我覺得打得真好,痛快人心,看到曹操逃亡在諸葛亮智算的華容道上,幾次大笑諸葛亮愚蠢,這時伏兵一擁而上的情景時,我難免有些不解:諸葛亮難到連伏兵突擊的時間都算準了嗎?彷彿曹操被捕的局面已定,是關鍵時刻關羽還是放了曹操,也許是天註定要饒曹一死吧,只能無奈!

曹操真是不負重望,才有了“曹操平定漢中定”這一回,開始是兩面受敵,好不容易才被救回軍營。這一救,使曹操有了平定陽平關的謀略,讓眾人拍手稱讚。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一回曹操勝利而歸,讓我不禁叫好。讀至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的事蹟也越來越多,如空城計等等。在損大星漢丞相歸天“這一回,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躲不過這一劫,我揪心不已,為這老軍師擔憂起來,也許是命中註定,諸葛亮註定歸天矣,但他早已深知,安排後事,軍中如以往一樣井井有條。讀到這裏,我想很多讀者都像我一樣為這偉大的軍師打抱不平,可誰又能挽回呢?

最後的”降孫皓三分歸統一“,也許是較完美的結局吧,司馬懿所在的魏國,最後還是統一了三國,完成霸業麼仍在劉備曹操孫權時期,可謂是不相上下,有贏有輸,有悲有喜,但無論怎麼説,還是曹操曾統治的魏國打了勝仗,自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為一統之基矣。此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矣。

合上全書,有太多吐不盡的感受,我也曾想,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孫權如果沒有周瑜的局面又是怎樣?因此,我還是很欣賞不受眾人歡迎的曹操。被稱為”曹賊“不僅是因為殺了太多無辜的人,更是因為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所以”亂世之奸雄“的評價,幾乎成了他的蓋棺定論。身邊雖然沒有像諸葛亮、周瑜一般的謀士,卻有自己的大智,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策。而曹操自己的説法卻是”奉天子以令諸侯“,不管是”挾天子“還是”奉天子“,曹操都用了”智“。即使是生命垂危,也依然關心妻子兒女。不管曹操是”梟雄“還是”奸雄“,他都有自己的個性。

魏、蜀、吳這三國,曹、劉、孫這三人,註定得同時出現,哪怕是少了一國、一人,都會顯得索然無味。明爭暗鬥,三國爭鋒,才是這本書的最大亮點,劉備的”仁“;孫權的”貴“;曹操的”智“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也是最為精彩的一點。

讀三國演義,評天下大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