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8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集合15篇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1

有一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世界,也改變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的哲學問題,我覺得它是無數個世界的概況與總結,讓哲學不再枯燥和乏味,而是可以打開每個人心中的那個世界。

本書講述了一位叫蘇菲的少女不斷收到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在神祕人的引導下,她開始思索,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生的知識,企圖嘗試解開一個個哲學問題,從而打開了蘇菲那個充滿好奇心的世界。

“你是誰?”“你從何而來?”這一個個哲學問題看似簡單,卻富有深奧而遠大的答案,這個答案從不分對與錯,只是追尋着心中所想。“我是誰?”“我是蘭博雅。”“我是地球人。”“你從何而來?”“我從媽媽的肚子裏來。”還是“這個世界創造了我?”這些都有無止境的思考,無止境的答案。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哲學是個不切合實際的學問?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人不願意去思考這些哲學性的`問題呢?也許是因為他們已失去好奇心,把這個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他們只相信具有實際性的科學證據,並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鹽的生活中而渾然不覺,這些人的世界中只有一定,沒有猜想。

就如我們碰到一個新奇的事物,我們必然會一時注意,讓這樣東西變得不再新奇,去接近它,去接受它。就像小孩子碰到狗,就會對着狗汪汪直叫,而大人卻不會,因為他們已經不再有興趣。但內心裝有好奇心的人,不會厭倦每一樣東西,哪怕已經看過成千上萬遍,他們也從不厭倦,而是去研究這件東西沒有人發現的點,找出不一樣的內容出來。人一生下來,除了養活自己的本命以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探索世界,觀察世界,發現世界。那樣的人生才具有意義。

少女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開始的地方。她用自己的好奇心,聰明的才智,開闢出一個全新,不一樣的世界。蘇菲也教會我們很多哲學問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2

玫瑰不叫玫瑰,還是玫瑰嗎?你不叫這個名字,還是你嗎?如果是,你就是你嗎?如果不是,那你又是誰?

看似一個無聊的問題,你一定會想:我就是我,你管我是誰,反正我又不是你,我又怎麼可能是你?的確,你我屬於不同的個體。我們不一樣。但換個角度想想:你怎麼就知道你不是我?這有概率分佈的可能。也許你是假的,你只是我創造出來的,是我思想的投射罷了。

此時此刻,你是我,我不是你。這看似荒謬無厘頭的自言自語讓人一頭霧水,但理解了就可以知道它是《蘇菲的世界》的寫作角度,讓人極為震撼又沉醉其中,書中書像畫中畫一樣引人入勝。正如第一章伊甸園的開頭早已下了定論:

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蘇菲的世界為你打開大門

從“我是誰?世界是什麼?”這些問題中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帶着我們走進一個浩瀚的哲學歷史。神話故事美妙動人、哲學的搖籃雅典閃耀着燦爛光芒:自然派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基礎,飽受詬病的黑暗中世紀、人性之光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還有耳熟能詳的笛卡爾、洛克、康德、黑格爾和弗洛伊德等大師級的哲學智慧結晶。探索哲學的路上疑霧重重,作者匠心獨運地埋下很多極其怪異離奇的懸疑線索:魔鏡、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來給席德明信片、會説話的小狗、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寫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現實出現的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蘇菲沿着線索一路尋找蛛絲馬跡,卻發現一個驚人大祕密……

你只是我創造出來的,

是我思想的投射。

此時此刻,你是我,

而我不是你。

這是個虛假的平行世界。

蘇菲在艾伯特的提示下發現自己是假的。她只是書裏的一個人物,只是席德爸爸送給女兒席德的一本書上的人物,僅僅為了講清楚從古到今的哲學故事而創造出來的虛構人物。

多重視角下,席德收到爸爸寄來的書並開始看《蘇菲的世界》,而我在現實世界看着席德品讀蘇菲的故事,宛如上帝般存在,這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事情。

設想下:是否有人在另一個空間看着我讀着蘇菲和席德的故事呢?或許我和蘇菲一樣也是不明空間裏窺探世界的一個扯線木偶,我也是假的,我該怎麼辦?

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皮發麻的設想,只能借用《紅樓夢》裏太虛幻境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也無”以釋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滄海一聲笑,無謂我思故我在,或我在故我思,唯有靜心思索,無畏前進.....

Pascal説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浩瀚星辰下滄海桑田,人如滄海一粟般微不足道,恐怕是竭力一生也無法逃過死亡的歸宿。思想卻能形成人的偉大,給予人尊嚴。即人的偉大來源自他有思想。

思想來自哪裏?借用《蘇菲的`世界》的比喻:“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峯。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他們喊:“各位先生女士們,我們正飄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這些哲學家們在嚷些什麼。

這些人只會説:“哇!哲學家真是一羣搗蛋鬼!”然後又繼續他們原先的談話:請你把奶油遞過來好嗎?我們今天的股價漲了多少?番茄現在是什麼價錢?你有沒有聽説黛安娜王妃又懷孕了?”

所以,要學會思考,首先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一個睜着眼睛的盲人無法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但他會通過聽覺、觸覺和心裏感受去構建一個屬於他的世界。孩子亦如此,他們總是有很多問題,很多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對於孩子而言,一旦面臨新奇、神祕的、自相矛盾的事務就會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動作探究、言語探究。正是通過這些探究性,孩子有選擇性地瞭解事務,並積累大量的生活經驗。

只可惜,很多時候,在成長過程中,孩子也慢慢習慣了這個世界。當他們會對身邊的事情都習以為常時,他們就會陷入瑣碎無味的生活而渾然不知,即使有新的火花出現,他們也早已習慣熟視無睹,生活也就固化了。

他們就變成了我們。

而我們的名字叫做成年人。

成年人

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務和現象,缺乏認知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蘇霍姆林斯基

好奇心作為人的天性,無論在孩子還是老師之間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老師要用好奇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去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繼而發掘其潛在的天賦,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師生交流模式,在教學管理中最大程度的保證孩子的好奇心。或許我們會遇到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的孩子,或許這些孩子天馬行空,令人不知所云,就像法國電影《蝴蝶》裏的麗莎一樣腦裏裝着十萬個為什麼,老師們總是回答不出她提出來問題,可回答不出又如何?答案已經不重要,好奇心已像一把鑰匙,為對世界充滿熱情的孩子打開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在摘星的路途,孩子們成為了我們的老師,因為他們總能告訴我們不一樣的世界。

老師和孩子都成為好奇心的守護人。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3

最近閲讀《蘇菲的世界》一書,對書中提到的柏拉圖的學説深感興趣,作者熱情的讚頌“哲學家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善”“永遠”美的事物上”,即永恆的真善美。柏拉圖卻做到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千年之後當我讀到他關於理想型世界的學説時,我徹底地為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所折服,他當之無愧為歐洲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影響世人,為人們思考世界,觀察世界提供一種思路和方法論。

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信。就這樣,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祕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走進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所積累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找到答案。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比她想的更怪異,更離奇了。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哲學教授傅佩榮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哲學不是萬靈丹,但從來不去留意,愛好智慧的重要與前人的心德,那麼註定將會陷於心靈之封閉與終結。這或許是這本書在世界各國廣受歡迎的原因吧:為使人從困惑到覺悟提供一盞明燈。是的,哲學會使我們醒悟。而這本書使我們走進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

理性世界認為世界上的萬物都是不完美的,萬物都是理型世界投影到現實世界的影子,是萬物的模型。所以世界上沒有50塊一模一樣的薑餅,但可以有50塊近似的薑餅,這些近似的薑餅都是由一個模型所製造出來的,這個模型就是理型世界。

那麼我們推而廣之,人呢?人是否也是理性世界的投影?如果是的話,就可以解釋人為什麼是不完美的,因為投影下的人類和萬物一樣,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人有和其他動植物不一樣,他可以通過主觀的能動性,比如,讀書,學習,法律等手段使自己變得完美,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總結為,人總是需要朝着完美的自我發展,追求理型世界中的自我。

而柏拉圖又言道,人除了有變化的身體外,還有不朽的靈魂,靈魂在迴歸,或者是回憶起理型世界一切的過程即釋放靈魂的過程,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釋放靈魂或者都會釋放靈魂,只有真正釋放了靈魂的人才能迴歸到理型世界中。

那麼怎麼能釋放靈魂呢?蘇菲的世界中並沒有詳細介紹,我們是應該按照朱熹所提倡的“明德至善,格物致知”還是説應該學習陽明先生的“心學”,達到“知行合一”呢?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不斷的讓自己進步,把所學的和所知的相結合。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4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有關於哲理的書。主人公蘇菲,是一個十四歲的平凡少女。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來信。信中提到了一些哲學知識,並從此和信中的神祕導師學習,她對世界的認識就有了一個改變。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下,她開始思索。她用她原本的悟性及後天的知識,企圖瞭解和解開世界的謎團。但是,從導師的信中可以看出,事實真相比她想得更加怪異和離奇。

這一本書,是智慧的世界。它的作者是橋斯坦·賈德。橋斯坦·賈德1952年出生在挪威,寫下了這本喚醒對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這本書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誰?你從哪裏來?”。在書中蘇菲思考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這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問?可是,我就是我,為什麼不是其他人呢?我的名字叫伍喻恆,那麼從古到今一共有多少個伍喻恆呢?未來又會出現多少個伍喻恆呢?這些伍喻恆可以代替我,繼續生存下去嗎?不,我就是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擁有獨立的人格,帥氣的外表,強健的體魄,發達的頭腦,我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沒有人能夠替代。或許,這就是我活着的意義。

第二個問題也是十分有趣:世界從何而來?這是一個一直困擾着世人的問題,從來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而地球也只是太空中的一顆星球,那麼太空從哪裏來的呢?在某一時刻,世界從無到有,這不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嗎?有些人認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上帝能創造出自己嗎?那個時候他自己也不存在。每個事物都應該有一個開始,而那個開始的事物又有另一個開始,這不是很神奇嗎!

簡簡單單的.兩個問題,卻有一股無法看透的魔力。人們都習慣了事物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我認為就是哲學。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問題,引發了我們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奧祕。在探索這些奧祕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5

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被公認為上世紀末西方社會最優秀的哲學通俗讀物之一。本書以14歲女孩蘇菲收到的一封封神祕來信為主線,從古希臘、雅典到現代,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馬克思、弗洛伊德,從世界的起源到未來的宇宙,從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到牛頓的萬有引力、達爾文的進化論……喬斯坦將整部貫穿着歐洲歷史與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來,同時也將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史縱收眼底。

蘇菲Sophie,在希臘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學在古希臘語裏的本意即是“愛智”。本書重點在於哲學發展史的介紹,並不很側重哲學思想本身,書中關注更多的是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生命的意義在哪裏”,並用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來闡釋如何進行哲學性的思考。

文學是優美的,美學是怡人的,科學是嚴謹的,哲學是智慧的,也是與我們的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哲學是什麼?它是耶穌基督降生前六百年左右,在希臘演進的一種嶄新的思考方式。在神話故事領域,希臘神話無疑是鼻祖,而這也造就了希臘哲學的興起。當希臘神話被荷馬與賀西歐德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時,神話也就可以加以討論了。當人們的思考模式從神話發展到以經驗與理性為基礎的思考模式時,早期希臘哲學家的目標便形成了:為大自然的變化尋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釋。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只有哲學才能給予我們智慧。

在哲學領域,給出一個好的問題遠比給出一百個好的答案要困難得多。哲學家對哲學問題的回答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哲學家在研究問題時採用的方法卻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説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使人類朝向有利的方向發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瞭解自己。就像書中説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未知的領域。

哲學與科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的發展密不可分,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智慧是哲學的本質,而人生是哲學的外在意義。我們現在談到的“以人為本”,其實早在公元前450年的雅典,已成為哲學家的興趣所在。當時,一個擁有人民議會與法庭等機構的民主制度正在雅典逐漸形成。談到雅典,就不得不説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公元前399年),他也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祕難解的人物。雖從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重大的人物之一。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三位古典派哲學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整個歐洲文明。蘇格拉底的神祕難解,使得一些在學説上大相徑庭的學派都可以宣稱他們是蘇格拉底的傳人。我們之所以能夠得知蘇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過柏拉圖的著作,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後來也成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蘇格拉底尤善談話的藝術,從來不會明確指出別人的.思想上的弱點,而是不斷提出問題,通過討論使對方逐漸認識到自己理論上的弱點,領悟哲學的真理。他“將哲學從天上召喚下來,使它在各地落腳生根,並進入各個家庭,還迫使它審視生命、倫理與善惡”。蘇格拉底認為“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知善者必能行善”,即對“關於什麼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的詮釋: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認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不快樂的人?這也許就是智慧的一個重大意義。

《蘇菲的世界》即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指引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哲學史就像一出分成許多幕的戲劇,每位哲學家、每種學説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一篇短短的讀後感連哲學世界的冰山一角都無法觸及,但以哲學的思維方式指導生活卻可以繼續……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6

青燈黃卷。我緩緩捻起書頁,思考着生命的命題,思緒隨着月色漸飄漸遠,化成無垠的惆悵。用哲學的眼光審視生活,直抵其核心。

蘇菲的世界》一書以跌宕起伏的偵探情節為背景,穿插着描述了世界哲學史。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從德謨克利特到笛卡爾……細緻入微地表述了自古以來全人類的哲學信仰,帶我洞見了人類正在不斷變化的世界觀與自我價值取向。宗教信仰、自然宇宙、人類生命,世間萬物的各種事物不斷衝擊與交融,形成了當今現代社會的主流趨勢。

如果説人類哲學史是一條車軌,那麼文藝復興時期就是一個最大的轉折點。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得一樣:“那是最昌明的時世,那是最衰微的時世;那是睿智開化的歲月,那是混沌矇昧的歲月;那是信仰篤誠的年代,那是疑雲重重的年代;那是陽光燦爛的季節,那是長夜晦暗的季節;那是欣欣向榮的春天,那是死氣沉沉的冬天;我們眼前無所不有,我們眼前一無所有;我們都徑直奔向天堂,我們都徑直奔向另一條路。”對於之前完全迷信宗教的觀念,在那個時代有所作為的哲學家身上已經蕩然無存。他們開始懷疑,提出泛神論的學説,提出上帝即自然的觀點,對後來柏拉圖提出理想型世界的理論影響深遠。介於時代背景的取向,有一部分人受到了教會的殘害。他們在這個時代的縫隙中躊躇獨行,他們的肉體亡於當代,而思想卻盛於千秋。

縱觀全書,從古至今人類都在試着詮釋着同一個命題——生命哲學,在這一主幹下有若干分支。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則用這一宗教的學説與方式解釋着對生命的看法。顯而易見,他們從同一起點出發,走過不同的道路,但最終都抵達同一個終點。這就是哲學的妙處。我們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框架定義某個學科,因為每一樣智慧都是相通的。依我拙見,所有的學科皆是哲學的分支,而他們的所有最終都要上升到哲學層面。

書中令我印象頗為深刻之處有三。

首先是公元前四百年的雅典神祕哲學家蘇格拉底。他對於人類最高智慧的認知一改前朝主流,提出最聰明的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的人。這種觀點與我國古代的“大智若愚”之説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對人類本身自我認知的一大提升。他還指出,每個人只要運用自己的常識,都可以瞭解歷史。這對於當今對未來有無限憧憬的青少年來説無疑是莫大的鼓舞,同時也正面表述出歷史與哲學的相互交融。

二是柏拉圖迴歸靈魂的渴望。他執着於關注永恆不變的事物和流動的事物。而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僅關心自然界中永恆不變的常量,也關心人類道德與社會中永恆不變的真善美。他將世界分成兩部分:感官世界和理型世界。他主張用理性去觀察萬物,而非一味依賴感官。這避免了進入形而上學的誤區,也奠定了後世以理性研究哲學的基礎。

三是犬儒學派對於生命幸福的追求。現在對於“犬儒”的定義與蘇格拉底學派下犬儒學的意義所指大相徑庭。記得犬儒學者戴奧基尼斯的故事,據説他住在一個木桶裏,除了一襲斗篷,一支棍子與一袋麪包之外,什麼也沒有。有一天他坐在木桶旁,舒服的曬太陽時,亞歷山大大帝前來探望他。亞歷山大站在他的前面,告訴他只要他想要任何東西,他都可以賜予他。戴奧基尼斯答道:“我希望你閃到旁邊,讓我可以曬到太陽。”就這樣,戴奧基尼斯證明自己比亞歷山大這樣偉大的將軍更富裕,也更加快樂。對於該學派的學者,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部環境上的.,真正的幸福從不依賴稍縱即逝的物質,而是在精神層面上如魚得水,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哲學是一個極大的範疇,且不能直接落實於紙筆間。關於哲學的思考完全是在意識與認知中完成的,縹緲而神祕,抓不住、吹不散。在生命命題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尋求不同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幸福。每當我回望往事,以前總在追逐詩和遠方,執着於那種怡然自得的生活,但從未兩者兼得。如今放下執念,細細感受生活的樂趣與閒適,才發現詩和遠方就在身旁。哲學也是如此,越是死死抓住越無法觸摸,唯有在赤裸面對靈魂之時,才能感受到淡淡一抹餘韻。

柏拉圖説:“每一種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恆不變形體的不完美複製品。”但在理性中摻雜感性,人類的完美就因為其自身的不完美。這種命題中思想的摩擦碰撞,看似矛盾實則合理,相輔相成,我想這就叫做辯證。

都説哲學有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深以為然。但同時,我也在思考“為什麼會出現哲學?”如果沒有哲學,人類就不會有歷史。哲學是人類認知發展的體現,是人類自身對於理型世界追求的方式,也是實現人類文明螺旋式上升的指示。人類生活在自然中,必體現哲學,只是主體自身有無意識到而已。哲學是所有學科的最高級,同時也滲透在各種事物中。在哲學國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每一種思想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人類之所以稱之為人類,是因為其會思考。倘若人一生都沉醉在物質中追尋紙醉金迷、燈影搖紅,那麼其一生必是麻木而無意義的。笛卡爾説:“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人類真正存在的意義不是活過走過,而是想過思考過。我們是人類,只有思考才會找到出路。且將新火試新茶,就讓這團哲學之火熊熊燃燒,傳承人類的思想文明;讓當代的少年打破民族衝突的桎梏,探索人類未來的最高智慧,詩酒趁年華!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7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在很久以前就聽女性朋友介紹過,她們評論説是一本小女孩和大女人都適應的一本書,不同年齡段的女性都會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有感悟的地方。它是以小説的形式,把我們引領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全新的、哲學的世界。該書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作者在書中創造了兩對人物:少女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親。然而這兩對人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你在撲朔迷離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為何在這裏"這些哲學問題。"你是誰?"可愛的小蘇菲第一次看到這個命題時倉皇失措,在鏡子面前反覆地追問。我想大多數人開始都會有這種感覺,因為無法給自己一個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區別在哪裏?姓名?外貌?思維?性格?倘若我換個姓名整下容換種思維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嗎?這是人存在的意義問題,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作者正是將我們生活的世界當成透明的,並與一些可能存在而我們未發現的"可能性"結合在一起才寫的這本書。

翻開第一章,我立刻被蘇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誰"所吸引,也正是"你是誰"這個問題帶着蘇菲走進一個哲學的世界。之後各種怪事在蘇菲身上發生,當然蘇菲的哲學老師也跟着浮出水面。當整本書看到一半時,我被故事角色的真實性搞得腦袋發脹,到底蘇菲和他的哲學老師是現實的.還是席德和她的父親是現實的。但當我看完整本書後,一切都已經水落石出,所有的疑問都已經解開。其實僅僅看書的目錄你就會覺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園……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少校的小木屋 ……鏡中女孩的雙眼眨了一眨……"、"中世紀 ……對了一部分並不等於錯……"等,這些小標題有時是為我們説明一些哲學觀點,有時是為了向我們透露蘇菲將要遇到的神祕事件。

另一方面,這也是一本西方哲學的發展史書,看完之後可以感覺到哲學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是密不可分的,它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因此與其説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説是人類文明的通史。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書中有一段深夜裏在教堂以小時為單位計算曆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如果把文明當成一天,那麼各個階段的發展便有了一個更加明晰的概念。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哲學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真實的我們應該好好地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上所有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這樣世界才會不停地發展,我們才有生命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8

見到這小説名字的情況下,原以為是一個精彩紛呈的小故事,也好奇心創作者怎麼寫一個人的全球。看過前好幾頁,也的確激起我覺得下來的衝動。但千萬沒有想起它講的是哲學。

在原以為自身看不下去的情況下,我發現了原先哲學能夠那樣去學習的。我如同書裏邊的蘇菲一樣,對這世界充滿了好奇心。

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少有些人商談到哲學,也非常少有些人會去科學研究哲學。馬為什麼叫馬,什麼是馬,在沒念着這書前,我幾乎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或許很多人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大家無意間從電視上看到這類物品,別人對大家説,那就是馬,大家此後就瞭解那就是馬了吧。每日都會看到很多人 ,很多事,我卻從沒明確提出一句:為何?不只是我,每一個人都把這世界想得太過理所應當,全球的絢麗多彩,好像與大家不相干。

在普通高中時,我們要學習培訓政冶裏的哲學日常生活,那就是四本政治書中較難學的一本。我確實也很反感哲學,很難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一樣的方法,從哲學的視角向大家表述了全球和自然界等的產生與發展趨勢,告知大家不可或缺的地球是一個如何的全球。我一直覺得哲學是較為枯燥無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迥然不同。它向閲讀者敍述哲學的另外,應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勾勒了一個回味無窮的小故事,使閲讀者閲讀文章時造成一種像讀偵探小説一樣的情緒。原文中的蘇菲她具備明顯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這導致她踏入了通向解除全球疑團和哲學的大門口。而且,蘇菲她還具備堅持不懈,堅持不懈的精神實質。這一點是十分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培訓的。僅有擁有堅持不懈,堅持不懈的精神實質,大家才還有機會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兒。

書裏的一段話令我記憶力刻骨銘心:全球如同魔法師弄出的小白兔,人們日常生活在小白兔毛皮的深處,把全部一切都作為理所應當,而哲學家們全是填滿求知慾的小孩,她們持續攀爬小白兔的頭髮,目地是為了更好地認清魔法師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認清全球,認清人生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認為全世界也有許多事兒等待我們去探尋,自然界的密祕使始終也揭不完的。

唸完本書後,我發現了哲學實際上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哲學是“有關世上每一個人都關注的一些難題的課程”。哲學所要處理的全是都還沒有效的方法能夠證實的難題——例如正義與邪惡、美醜、生和死、紀律與隨意等。哲學是對不明事情或不準確瞭解的事情的假設性表述,是探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説:科學研究給與大家專業知識,殊不知僅有哲學才給與大家聰慧。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9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本以為這是一本難懂的哲學書。讀過以後,才知道這本書非常有意思。它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寫的。讀着讀着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這本書記述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從此以後,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類神祕的信,在信中神祕導師的指引下,她走進哲學,開始思索人生的道理,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

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這部作品使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的發展。在我們的生活到處都是人類文明的痕跡,我們就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產物,一個環節,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文明之中。

笛卡爾説過:“我思故我在”我讀這本書也增強了我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也在想這麼多年來,我自己的生活可曾發生什麼重大的變化,在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到底得到了些什麼?其中關於宗教的內容,我非常感興趣,我反覆閲讀了關於和《聖經》的內容,我感到在久遠的歷史年代,那時以色列人就已經得到了上帝的眷顧,他們在摩西的領導下走出非洲,來到了今天的巴勒斯坦一帶,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經歷了很多變遷。以色列歷史上有三位偉大的君王,他們是掃羅、大衞和所羅門,他們為以色列民族爭取了生存、發展的權利,但後來受到異族入侵,他們的國家破滅,人民被賣作奴隸。在後來,多年以後,他們的子孫再次回到故土。看了這一段,我簡直進入了歷史的場景之中,歷史的變化真是令人難以捉摸。一個民族的歷史尚且是這樣,個人的歷史更是微小之極。

我真的曾經存在過嗎?怎樣才能證明這一點呢?《蘇菲的世界》實在讓我感覺最奇特的一本書。哲學給予我們智慧,你也來看看吧,《蘇菲的世界》一定會給你帶來深深的思考與震撼!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10

“就在這時,門鈴響了,並要我開門拿包裹。”蘇菲隨手把門帶上後,便拆開了信封……

蘇非用手指着鏡子裏的自我説:“你是誰”此時蘇非和我的腦子裏想得是一樣的:我是誰不用説,我是莊子婷,可是這個叫莊子婷的人又是誰是我。得,又繞回去了:我是誰我居然不明白自我是誰,這不是太可笑了嗎我甚至無法去決定自我的長相、父母、家族,我更沒有選擇自我是人還是獸的權利,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但這些卻是我不得不理解的事實。

“世界從何而來”我不明白,説實話,到此刻為止沒人真正明白不是嗎

哲學問題是永恆不能改變的嗎是,也不是。有關於宇宙之類的各種事物的來源,各種各樣的.類似問題在人類腦海裏佔據了幾千幾百年了,我還想不着,沒有人能夠解決或回答這些疑問,而人類也永遠不會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時,隨着人類時代的發展和生活的巨大改變,新的問題每一天會不斷冒出來,機器人會有自知力嗎人腦是如何進行運作的人類和機器的實質區別在哪裏

這些問題太燒腦了,來我們説些能夠實時解決的。想要保護地球的多樣性,我們就應當徹底改變自我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們所處的時代當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當成宇宙的中心一樣可笑。對我們來説,當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義的,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未來不重要,我們應當像尊重此刻一樣尊重未來。

我們是生活的主角,人類則是地球的主角。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11

我記得自己是在看完同名電影后去找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看的。我在圖書館找到唯一的一本92年版的《蘇菲的世界》。説是“唯一”毫不誇張,當時的網上除了對電影的簡單介紹,幾乎找不到書的相關情況,“蘇菲的世界”是一個非常冷門的詞組,所有的中文網頁搜索結果也只不過三頁,而且大多是繁體。翻着泛黃的書頁,我用了整個暑假的時間咀嚼完。期間思考的樂趣以及原著帶來的驚喜伴我度過了幾十個不眠之夜,受益匪淺。雖然電影的內容遠沒有原著的豐厚充實,但還是非常感謝它帶領我走進了那個“世界”。看原著的過程像是登山,一級一級地爬上去,走到最後,你發現自己彷彿已經遠離了芸芸眾生,遠離了庸碌的生活細節,你抬頭望着星空,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崇拜和敬畏,然後,你試着向周圍的同類呼喚,卻發現他們總是不屑一顧。他們沒有嘲諷,只是不解,然後走開繼續他們無關痛癢的.蜚短流長。

《蘇菲的世界》本身只是一本所謂的哲學啟蒙書而已,並不包括一切。可笑的是,我當時像一個意外獲得宇宙最大祕密的小孩一樣,對書上的每個字都視如藴藏巨大能量的咒語。隨之而來的是對生活中瑣碎事務的極大厭倦感以及對大眾口味中的盲目部分極度反感。這裏不想贅言書中的內容,只是覺得一場夢醒來之後,人類是多麼的孤獨和可笑。在感歎宇宙和生命的同時,我也不禁唏噓:人類只是進化鏈上的一環,那麼的渺小!於是不得不對生命和自然產生敬畏,對上天的饋贈心存感激。哲學讓我清醒,我學會了在不容樂觀的現實中平靜地走在路上,沒有悲觀,也沒有憤世嫉俗,只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後,一種坦然的心境。我很慶幸當時的自己在陷入迷惘前仔細讀完了它,我知道,自那以後我的人生和態度將會改變很多,能有這樣的改變也就夠了。

《蘇菲的世界》最好是仔細讀過、思考過,至少要瀏覽過,畢竟它的講解章節有些枯燥,需要很大的耐心。如果我到現在才讀到它的話,相信自己已經習得的知識和形成的觀念會影響閲讀的質量,以那種廢寢忘食的痴迷狀態閲讀一本厚達五百多頁的哲學啟蒙書,我想以後是不會再有了。所以對這本書更懷有特殊的感情。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12

人的天職在於勇於探索真理,為真理而鬥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順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苦難就是人生的老師,然而逆境則是通往真理的必經之路。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在一位神祕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逐步邁進了深奧的哲學王國的.人口,哲學問題更進一步激發了蘇菲的好奇心,正是這好奇心使她勇於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當今社會,勇於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們所缺乏的,如果每個人都懷着一顆好奇心,便會慢慢指引我們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讓一位十四歲的少女理解了這些深奧又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這就是好奇心傳遞的正能量。她的導師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將哲學的理論、真理與名人一生理念傳授於她。世界像奇蹟一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所學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探索真理,然而事實真相遠遠要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拜倫説過“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打擊,有的人可能會一蹶不振,從此消沉下去。但是從容與平靜面對真的很重要。人偶有失意,在所難免,為失敗哀怨,對現實不滿是無用之舉,一切當以寬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對待,對待失意和打擊更要如此,失敗不必氣餒,只要我們把它當做橫在你面前的一塊大石頭,擺正它,蹬上去,説不定讓你的視野更開闊,心胸更豁達了呢?《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13

臨近放假,就連午自修的氣氛也浮躁了起來。早晨的悶濕攔不住下午的磅礴之勢,像是太多急促的鼓點,席捲了烈日暴曬下的世界,窗外只有首尾不見明滅掩映的灰和黑,一點點攀爬上整個蒼穹。你的眼神開始飄忽迷離,無暇顧及堆積如山的作業,連忙跪在椅子上向外探去。窗玻璃映出你一副驚奇而又專注的樣子。風雲搖動,光影迷離。後桌的像是忍耐了很久的樣子,不屑的看着你,淡淡的説:“小孩子!”

望着大雨傾注的江南的你依舊。

已是春秋交接之際,草木開始肆意的膨脹起來。你用很慢很慢的步調走在操場的花壇邊,即使沒有天白顥顥,葳蕤茂盛的無名白花還是覆蓋了整個草垛,用鼻子靠近聞一聞,就有一股淡淡的青澀太陽的芳香,像是詩經裏寫的“蘼蕪”。你興奮地指着她們給同行的女友,不料女友慢慢地扣好書包上珠光寶氣的搭扣,慢慢的説:“你不要用手指,像個小孩一樣,説説就好了。你喜歡的話,下次我帶你去花鳥市場看。”

你無言,沉默卻又耐不住好奇的注視着她們。

風空洞洞的吹過,一年又在你的驚奇之餘過去。你像是不諳世事的孩子,世界那麼大,你卻總是用自己柔軟而又憧憬的心去捕捉一瞬間的詫異,譬如一句對生命的輕輕地讚歎。

你看見清晨淺淺的陽光裏,繁星透過晨霧灑下的斑斑點點,一個老婆婆挎着菜籃子弓着腰走下石階,你看不清她臉上的表情,只是隱約的感覺,她的身影似曾相識,只是此去經年,柔弱如稻草。

還是早上很早,光線來不及照穿整條宂長的弄堂。你看見兩遍堆放的.破箱子,鍋碗瓢盆,以及有點腐臭的垃圾桶,都只能在霧裏圈出一圈淺淺的輪廓來。頭頂是深冬裏飄蕩着的白寥寥的天光,你的思緒開始漫遊到二次元,那個被笛卡爾喻為的“精神世界”。你開始想象你可以長上翅膀穿過這個不見首尾的巷子,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種從未體會到的自由與快樂。

你看見路燈,夜色朦朧裏,把人行道上消防栓的影子胡亂的投射在廢棄的斷牆下,和着路樹的枝影虛實交錯的的掩映。你想到了恩培多克勒,想到了為了他為了哲學這項偉大的事業而毅然捨棄生命的悲傷,你很難過,因為你還不能體會那個時代的痛。

週末你和女友結伴去泳池玩水。你奮力向彼岸游去,周遭所有的建築在幾秒中內只看的清輪廓。池底的燈散發的白光像深海里的游魚從一片淺藍中浮動出來,突然你想到了斯賓諾莎曾經説宇宙間只有一種實體,即作為整體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你有些困頓,因為現在的你似乎已經和世界融為一體。

你開始思考你是誰,思考宇宙從哪裏來,像一個小小的哲學家。你捧着你的小書,時而望天,時而沉思。

這真的只是你單純的好奇嗎?你一遍一遍的問自己。似乎你永遠無法認為這一切的理所當然,刨根問底像是你特有的潛質。哲學的深奧你暫時還無法深刻的體會,可是你能可以看見大人們看不見的東西,譬如街邊赫然出現的一簇野菊花,你總是驚喜的停下腳步仔細端詳着,像是看透了她噴薄的靈魂。

“媽!媽!你看!多可愛的花!可是她們到底是怎麼長成這樣的呢?”

“嗯。以後你就知道了。”她隨口敷衍着,“你這個小孩子,快點跟上來,要遲到了。”

像是蘇菲的小小世界,所謂的“你”,不過是潛在在另一個世界的“我”而已。

對了,這本書就叫做《蘇菲的世界》。

可惜世俗蹂躪,來年我來看此花時,還會這般驚奇嗎。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14

偶然有一天,我讀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它使我重新認識了世界並收穫了許多哲學方面的知識。哲學本是枯燥無味的,但《蘇菲的世界》幾乎讓我成為了一個哲學迷,使我去追尋着“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了蘇菲有一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從這天起,哲學家艾伯特、席德、蘇菲亞、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祕人物一個個出現,蘇菲也在運用少女的悟性和後天知識企圖解開謎團。然而,事實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異……

“蘇菲”這個字,有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裏面探索從古至今的哲學知識,從自然派哲學家開始,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在每一個時空裏的哲學思想都在這本書裏展示出來。其實,我在看書的過程中也在試着思考那些哲學問題,我好像不再是一個深居在兔子皮毛底處的人了,《蘇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來,使我用新生兒的眼光重新審視着這個世界,想要一睹那個魔術師的真容。

《蘇菲的世界》,不但幫我學習了哲學知識,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個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我還清楚的`記得在534頁裏,艾伯特説的話:“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永遠不能放棄。”是啊,我們在校園裏學習就像哲學家探索真理的過程一樣,只有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才能成功。例如蘇格拉底,他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和腐敗現象,向地方勢力挑戰,最後因此。蘇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饒,但他卻覺得如果不成仁取義,就無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於他如此從容就義,所以吸引了許多徒眾追隨。蘇格拉底堅持不懈,寧死不屈,最後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這正好説明了這個道理:只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能成功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飛速流逝,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我永遠不會忘記。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15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閲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説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於此.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彷彿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説實在太陌生.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