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寫中秋節的作文三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4W

中秋節作文

有關寫中秋節的作文三篇

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時期就已經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豐祭,同時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記載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説,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現今成為國定假日。

(一)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明亮與圓滿,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更有許多人想看月亮裏的玉兔和吳剛伐木。

(二)吃月餅: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於明代,傳説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並賦予愛國的意義。

中秋應景的品是「月餅」,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月餅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

(三)團圓:

大家吃月餅、賞月、酬謝小區之—土地公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小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秋節的習俗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我國農曆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日本和越南等鄰國。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明清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象葡萄、西瓜等象徵着團圓的水果也被人們擺上餐桌。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恰好是莊稼成熟的季節,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説有着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

中秋節作文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些詩句很是切合我今天的心情,真可謂是”望穿秋水啊!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終於盼到了!中秋的前一夜,我特別興奮,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第二天,我早早起了牀,隨同爸爸媽媽從温州市區出發,我懷着愉悦的心情,奔馳在回鄉的路上。爸、媽告知我:“家鄉的大嶴,這裏每年的中秋佳節,都會如期舉行‘大嶴村中秋聯誼會’。而今年不同的是,參加的人數更多,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我一到老家,就迫不及待地往營盤前飛奔而去,營盤前雖然不十分寬,但這裏是村裏開展各種各樣集體活動的聚集點。比如:社戲、廣場舞、開大會等。瞧!今天的那百桌千人的大酒宴,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打破了以往鄉村的寧靜。這時,我已融入到了歡快的酒宴之中,人們舉杯暢飲,大塊的吃肉大口的吃魚,説説笑笑,喜笑顏開,熱鬧非凡,這時候,我聽到一位爺爺的祝福:“團圓飯上,笑聲不斷。團圓酒裏,幸福永久。”我高興極了!突然,喇叭裏響起了主持人的聲音:大家注意了!抽獎活動馬上開始了。其獎項設:特等獎金元寶一個,價值伍仟肆佰六十八元,一等獎是二千元,三等獎一千元,三等獎是五百元,幸運獎是二百元。頓時,大家安靜了下來,心裏想着好運兒會不會降臨在自己的頭上?!……

首先是幸運獎開始抽,我緊張地握着獎券,凝神地聽着主持人報着一個個的中獎號碼,會場一片寂靜,每個人都在關注着自己手中的獎券,生怕自己錯過了中獎號碼。“0812、0945、0133、0996、0573……”100名幸運號碼報完了。雖然我沒中到有點失望但是我更期盼接下來的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甚至更期待特等獎。可是一下子三等獎被抽走了,二等獎也被抽走了,一等獎又被抽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開始抽特等獎了,大家都站了起來,連主持人的情緒都激動起來,聲音似乎有點顫抖,當主持人接過抽獎嘉賓手中的號碼的時候,每個人都伸着尤如企鵝般長的脖子,鴉雀無聲,我手中的抽獎券似乎濕了,緊緊地貼在我的手心,我摒住呼吸,心裏七上八下的,靜靜地等待主持人宣佈,主持人故意賣關子地問:“大家希望是什麼號碼呀?”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説出自己的號碼。我心中不斷地祈求和默唸:“一定要抽中,一定要抽中……。”當主持人清晰地報出了四個號碼-“0472”,現場一片歡呼,頓時人聲鼎沸,就象油鍋炸麻花……這時的我,情緒卻很低落,也就帶着些許失落回家了!

我在想,我們家鄉是以這種形式慶祝中秋佳節!對於祖國大地的異地他鄉又以何種方式進行呢?我浮想聯翩。我在思考着,以後的中秋團圓聚會,是否能作點小改革?比如,增加一些適合青年學生和少年兒童的節目,如智力遊戲類,詩歌朗誦類,説唱,相聲小品類等。好嗎?

這次中秋節,雖然,我什麼獎都沒中,但是我還是覺得過得很開心,這是我有記憶開始最快樂?最難忘的一次中秋節!

中秋節作文三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繫是在明代。具有關資料説,當時,北京城市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身和贈於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閤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説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説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説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後,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了。這就是中秋節。

熱門標籤